《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白杨》教案及反思

《白杨》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白杨》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白杨》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基本框架。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白杨树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思考问题。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白杨》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2)学生合作探讨能力的提升: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生命的认识和珍惜程度。

2.2 教学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类似的课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2)为了提升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可以适当增加小组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评价3.1 学生评价(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了解学生对《白杨》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

(2)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收集学生对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的评价。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白杨》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1.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1.3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1.1.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背景介绍2.1.1 《白杨》是现代作家萧红的一篇散文,写于1937年。

2.1.2 文章以白杨树为线索,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1.3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让学生朗读并熟读《白杨》一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1.2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1.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白杨树代表家乡、坚韧不拔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白杨》一文。

4.1.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1.3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5.1.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和感悟。

5.1.3 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白杨》一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5.2.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5.2.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

6.1.2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文章相关图片。

6.1.3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设计和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

6.2.1 学生教材,包括《白杨》一文。

6.2.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练习。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6【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⑵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⑵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3、疑点: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4、解决办法:⑴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

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快快拿去用吧!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白杨》教案(最新10篇)

《白杨》教案(最新10篇)

《白杨》教案(最新10篇)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课文,明白白杨树的特点,感受故事人物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引导问题:章中的人物怎样与白杨树联系起来的?(谈论)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感受文中人物对白杨的喜爱1.到学生读课文,找到主要段落。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那几个自然段是写一家三口谈论白杨树的,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你能发现这几个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吗?(3-10 自然段,写作特点:语言描写形式多样。

)2.指导学生有感情读3-10自然段。

(教师范读、小组内分齐读,小组分角色读,小组展示读)3.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人物对白杨的情感。

读了一家三口的对话,你觉得故事中的人物对白杨的情感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请用合适的词语形容。

(孩子们: 惊叹;爸爸:敬佩)你从文章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出这种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重点指导把父亲的花与第一自然段联系起来学习)4.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读文章中对话部分。

四、设疑留坎,引发学生对后面内容的思考1.俗话说“知其好而能懂其心”。

从一个的爱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

作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文章中有一句话反映了这一思想,你能找到是那句话吗?请画上记号,然后读读。

(爸爸只是像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2.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运用设问,突出答案。

)3.理解“表白”,思考爸爸借白杨树要表达什么思想?五、学生整体读文章1-10自然段,回顾本节课所学。

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读课文。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白杨》或展示白杨树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如白杨树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描绘方式等。

归纳总结:总结归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作业批改、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37-02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词:“陷入、粗壮、枝干、分辨、大戈壁、清晰、浑黄一体”,理解“浑黄一体”。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那段话。

3.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4.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并学习用关联词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练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白杨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请用响亮的声音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师: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词语:枝干、抚摸、清晰、介绍、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戈壁指读、齐读。

(2)师:我们来看这个词,(点击课件,词语“大戈壁”变红)谁来介绍一下大戈壁?学生交流。

(3)生根据课前收集有关大戈壁的资料进行交流。

(4)师:文中有一段话描写了大戈壁,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大戈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5)生抓住这一自然段中“茫茫”和三个“没有”体会大戈壁的广阔和荒芜。

师:出示戈壁图片。

这里就是大戈壁,大风刮起时,黄沙漫天,分不清天和地的界限,天地间一片黄蒙蒙,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浑黄一体”。

师:谁来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齐读一遍。

三、感悟、学习、练习(一)白杨树的特点师:荒芜的大戈壁上寸草难生,却生长着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白杨树。

1.师: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请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写下你的感受。

2.师: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3.学习12自然段预设:根据学生回答的语句,来引导学生朗读理解。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⑴认读生字词: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晰()介()疆()析()价()僵()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导入:图片导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所见的白杨树--高大挺秀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自主读书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三、朗读课文,结合实际谈感受。

1、你认为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结合《课堂练习册》中《戈壁滩》的阅读题)2、你认为白杨有什么特点?3、找出爸爸谈白杨特点的句子读读,小组合作试分析白杨的特点。

(在文中画出来)4、由文中的重点设问句中的“白杨”引出“爸爸”,并体会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

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我们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文字隽永,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然而,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却有较大的难度。

我运用了“引疑推导法”,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首先,我从课题激疑(从课题看,本文应当写些什么)入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之后,便直奔重点、难点,即从过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义”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深思、释疑,逐步完成认识由表及里的过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白杨》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学习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白杨》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型。

3.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1.理解《白杨》中的情感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以展示《白杨》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2.教师准备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教学材料。

3.学生准备纸和笔,以便进行个人写作。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教师介绍《白杨》的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提问:“你们对《白杨》这篇文章有了解吗?有没有听说过作者杨绛?”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Step 2 阅读和理解1.教师分发课文《白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帮助理解文中的关键内容。

2.教师提问:“《白杨》中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分析。

3.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Step 3 协作学习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白杨》中的情感和写作技巧,同时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你能从《白杨》中品味到什么?”、“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情感?”等。

Step 4 个人写作1.教师要求学生以《白杨》为题目,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

2.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要点,如写作思路、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3.学生进行写作,并在完成后互相交流和修改。

Step 5 作品展示1.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展示给整个班级。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Step 6 总结和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2.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词汇和句型?你们觉得写作《白杨》有什么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__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三是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

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

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今天我么一起学习袁鹰的散文佳作《白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视频看完之后,谁能最先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谁就会被老师聘请为本节课的“教学小助手”。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播放视频《小白杨》师:听过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生:《小白杨》师:这首歌是歌唱谁的?生:边防战士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画面(观察很认真)通过歌词(很会学习)请两位做小助手,让小助手到台前宣读他的任务。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阅读指导》一、教材选取本次教学选取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白杨》。

二、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白杨》,了解自然风光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2、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3、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祖国的赞美;4、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5、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生活启示和文学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白杨》,了解自然风光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独立阅读法、讲授法、解读法和互动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独立阅读:让学生先独立阅读文章,感受文中情感和气氛。

2、讲授:讲解文中生词、语言、情感等关键信息。

3、解读:分段解读文章,让学生得到更深层的理解。

4、互动研讨: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植物、草木和自然风光。

2、让学生想象做一件事情时,突然发现身边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树,会有什么感受?3、导入小结: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探究。

第二部分:讲授1、根据文章的背景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他对自然的热爱。

2、讲解生词、词语及情感色彩,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

3、讲解文章的实质内涵和语言表达的特点。

第三部分:独立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想象自己置身其中。

第四部分:解读引导学生分段解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第五部分:互动研讨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总结出本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第六部分:复习让学生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并深入分析写作者表达教育意义的语言和手法。

六、教学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了解了自然风光的美好与人自然的关系,还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力量,并理解了作者对祖国赞美的深情。

通过独立阅读、讲授、解读和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写作启示,并在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白杨》教案及反思

《白杨》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杨》教案及反思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团结合作、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白杨》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2. 白杨树的图片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白杨树的了解。

1.3 简介课文《白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2.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 学习生字词3.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4.1 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4.2 学生探讨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3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精神。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课文所学,思考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结合家庭作业,与家长交流课文中所传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六、教学反思1. 图片展示和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白杨不择环境、坚强生长的特点,感受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借白杨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爸爸两次沉思的内容以及借白杨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白杨的了解。

(2)简单介绍白杨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引入课文。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小组讨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指名回答,教师总结白杨的特点:高大挺秀、生命力强、坚强不屈。

(4)朗读相关段落,感受白杨的特点。

4、深入理解(1)爸爸在介绍白杨时,神情有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理解爸爸两次沉思的内容,体会爸爸的内心想法。

(3)爸爸借白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教师讲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5、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身边有没有像白杨一样的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2)布置小练笔: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赞美身边的人。

6、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表达的思想感情。

(2)鼓励学生学习白杨的精神,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7、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白杨》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16篇)

《白杨》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16篇)

《白杨》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16篇)《白杨》优秀教案及反思篇1《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白杨》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白杨》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1.写: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五、 不 断 积 累— — 善说

个生理正常的孩子 。其说话能力 的强弱 主要取决 于语
言 素 养 的 积 累 。所 以我 们 应 利 用 多 种 途 径 , 充分发挥学校、 家 庭和社会 的主体作用 。 不断增加孩 子的语 言积累。课堂上 , 我 见缝插针 , 时 常会 送 给 孩 子 几个 新 颖 的 词 语 , 教 给他 们 说 话 的 技巧 ; 班级里 , 我布置 了图书角 , 每 天 总 要 和 孩 子 一起 阅 读 一
些生动有趣 , 文字流畅的读物 , 并鼓励他们在看后试着复述故 事 并 谈 谈 自己 的感 受 。不 定 期 的我 们 还 会 举 行 讲 故 事 比赛 或 编故事 比赛 ; 回家后 , 我还争取 家长的配合 , 一 有 针对性地鼓励 孩 子 收 看 一些 少 儿 节 目 , 学 习优 美 词 句 , 规 范 自己 的语 言 。 新 课 程 如 一般 春 风 , 唤醒 了站 在 三 尺 讲 台多 年 的 园 丁 们 。 让 我 们 转 变课 堂教 学 观 念—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体 。是 一 个 独 立发展的人 ; 课 堂是 师 生 情 感 交 流 , 积极 互 动 的 阵地 。让 我 们 重 视 低 年级 说 话 教 学 , 从说话写作教学抓起。因此 , 说 话 是 写 话的先导。 写话 是 作 文 的准 备 。 如 果小 学 生 从 入 学 开始 便 得 到 行之有效的说话训练 ,就能更好 地促 进说话 和写话 的同步发 展。 有 利 于 提 高 整个 小 学 阶段 的 作 文 教学 质 量 。
顽 强 了。

师: 今天 。 我 们 学 习 一 篇 和 白杨 有 关 的课 文 。 ( 板书课题 , 请用 响亮 的声 音 齐 读 课 题 。 ) 二、 检 查 预 习 ( 1 ) 师: 课 前我们进行 了预习 , 有没有信 心接受老师 的挑 战? 出示 词 语 : 枝干 、 抚摸 、 清晰 、 介 绍、 浑黄一体 、 高大挺秀 、 大 戈 壁 指读 、 齐读 。 ( 2 ) 师: 我 们来 看这个 词 , ( 点击 课件 , 词语 “ 大 戈壁 ” 变 红) 谁 来 介 绍 一下 大 戈 壁 ? 学 生 交 流 。 ( 3 ) 生根据课前收集有关大戈壁 的资料进行交流 。 ( 4 ) 师: 文 中有 一 段 话 描 写 了 大 戈 壁 , 出示 课 文 第 一 自然 段 。谁 来 读 , 大 戈壁 给你 一 种 什 么 样 的感 觉 ? ( 5 ) 生抓住这一 自然段中“ 茫 茫” 和三个“ 没有 ” 体会大 戈 壁 的广 阔和 荒 芜 。 师: 出示戈壁 图片 。 这里就是 大戈壁 , 大风刮起 时, 黄沙漫 天, 分不 清天和地的界限 , 天地间一片 黄蒙蒙 , 用 书 上 的一 个 词形容就是“ 浑 黄一 体 ” 。 师: 谁来 读 , 读 出 你 的感 受 来 。齐 读 一 遍 。 三、 感悟、 学习、 练习 ( 一) 白杨 树 的 特 点 师: 荒芜的大戈壁上寸草难生 , 却生长着 一排排郁郁 葱葱 的白杨树 。 1 . 师: 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 白杨 的?请默读课 文 。 用 横线 画出相关语句 , 写下你的感受。 2 . 师: 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 。 根据学 生交 流。 引导学生体 会 白杨 树 的 特 点 。 ’ 3 . 学习 1 2自然 段 预设 : 根据学生回答 的语句 , 来 引导学生 朗读理解。 预设 一 : 如 果 学 生说 到第 一 句 ( 1 ) 第一句

《白杨》教学反思范文

《白杨》教学反思范文

《白杨》教学反思范文《白杨》是一篇经典的散文,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回忆,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景色和人物,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儿时经历的怀念之情。

本节课我以《白杨》为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找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范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白杨》这篇文章,引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的方式,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在示范阅读和讲解的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文章中的场景和人物,并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在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时,没有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我应该采用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在思考中逐渐理解文章的内涵。

其次,在讲解文中的细节时,我过于依赖文字的解释,没有运用其他材料来加以配合。

我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让学生通过感触和感官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

在改进的方面,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时,我会提出更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

同时,在讲解文中的细节和情节时,我会注意使用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景。

总的来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到了改进的方法。

我会继续加强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白杨》语文教学反思

《白杨》语文教学反思

《白杨》语文教学反思《白杨》是由山东省考试研究院编写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主要以描写抗战时期农村女性白杨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她坚强、顽强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和亲人的深情厚意。

《白杨》作为课堂教学的文本,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对于材料的选取,我们要更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白杨》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女性的生活,这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和无法产生共鸣。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添加一些与当下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

《白杨》这篇文章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文章产生共鸣。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文本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对于语言文字的教学,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阅读和理解上。

《白杨》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优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例如,通过细致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语言和形式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最后,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白杨》这篇文章虽然描写的是一个农村女性的生活,但背后却蕴含着对于家庭、爱情和人性的思考和思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启示。

综上所述,《白杨》这篇散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教材,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关注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注重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深层含义和价值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发展性目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及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

2、情感态度目标:感情的朗读全文,图文结合,默读感知白杨树与建设者,借物喻人的关系。

3、知识技能目标:继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中爸爸介绍白杨树讲的三句话: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借物与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学《白杨》(板书)1、大家请看课文中的图画,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铁路沿线的白杨树,谁能尝试说说一说白杨树的形象怎么样?(理解“高大挺秀”)2.、茫茫大戈壁有什么特点?(抓住“浑黄一体”,“没有山、水、人烟”等词句来理解)分小组讨论:在无人烟的戈壁上,铁路旁,为什么有这些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地方,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的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什么?3、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3自然段,要读出对白杨树的喜爱、崇敬的感情。

学生尝试说一说,小组讨论。

二.品读重点,研读课文第十四个自然段。

1、让我们先默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

2、再指名学生朗读本节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里共有几句话?哪几个句子是爸爸讲的话包含着什么意思?3、点出重点句子,出示小黑板。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学生独立研读后全班交流各自理解意见及成果。

5、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话中有话含在的深情读出来。

默读课文,个别回答品读理解感情朗读品读重点句,理解爸爸的话的含义。

三、研读交流先说你研究哪一句,再讲一讲研究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课题组石云荣
一、教材依据
该课程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白杨》。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
交流、观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三)技术准备: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2、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1、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3、利用多课外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

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礼赞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

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

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
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

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下一代的希望。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2、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养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

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七、教学准备:新疆、戈壁资料。

(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到处是石头、沙子。

一刮起风来,天是黄的,地是黄的,到处是风沙,让人睁不开眼睛。


八、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图文理解戈壁滩的景象。

师提问:有什么感受?(生: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

(指名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板块二
(一)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生: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第3自然段:高大挺秀
2、第14自然段:易种植,适应性强
3、第14自然段:坚强不屈(学生找出爸爸说的话,且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怎样生存的?(生:第1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这说明什么呢?
(生: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二)齐读这段话,师问: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生1:这段话爸爸说的;生2:包含了两层意思)
(三)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

(第16自段中的三个知道)
1、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1﹚、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2﹚、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3﹚、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2、你对新疆了解多少?(资料)
3、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四)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五)师导: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让学生进行积
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板块三
(一)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问: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问: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二)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板块四
作业: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

板书设计:(借物写人)
白杨建设者
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适应性强教育下一代
坚强不屈共建边疆
歌颂建设者们服从祖国耍要的爱国情怀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默读速度提高了,与此同时,概括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在小组活动中,能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了白杨的特点,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另外,学生收集资料是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

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

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

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