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的概念和特征
茶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技术
低 产 茶 叶指 树 势 弱 ,树 龄 大 ,产 量 低 于 375 kg/llm 的茶 园 .低 产 茶 园 改 造 主要 通 过 改 造 园地 、改 造 树体 、改造 管 理 嫁 接 换 种 等 方面 技 术 进 行 ,最 终达 到 高 产 、优 质 的茶 园 ,延 长 寿命 .提高 经 济效 益 。
现 代农 业科技 2013年 第 7期
农 艺学
茶 园低 产 的原 因及 改造 技 术
王 家福 肖文会
(云 南 省 景 东 彝 族 自治 县 曼 等 乡农 业 服 务 中 心 ,云 南 景 东 676200)
摘 要 云 南省 是 一个 老茶 区 ,大 部分 茶 园树 龄在 几 百年 以上 ,老茶 园树势 衰退 、病 虫危 害重 、产量 低 。主要 分 析 了低 产 茶 园的 成 因 ,并 总结 了改 造技 术 .以期 为低 产茶 园 的改造提 供 参考 。
收 稿 日期 2013—03—08
产值 均 低 于 当地 或 本 单 位 的平 均 水 平 之下 的 ,均 应 划 为低
产 茶园 。
2 茶 园 低 产 的 原 因
造成 低产 茶 。自然 低 产 型是 因 树龄 大 、生 机 减 弱 、树 势 衰 退而 导
低产 是 一 个相 对概 念 ,在 不 同 的历 史时 期 ,生产 力 发展 水 平 不 一样 ,低 产 标 准 也 有差 异 。在 20世 纪 50年 代 ,因 我 国茶 园多 为 丛式 稀 植 ,很 少施肥 ,只 有 低 于 375 k m。的 茶 园 才算 低 产 ;而 进入 6O年 代 .条 栽式 茶 园 的建 立 、化 肥 使 用 和 病 虫 害 防 治 使 茶 园 单 产 大 大 提 高 ,便 把 产 量 在 750~ 900 kg/hm 的视 为低 产 茶园 。同时 。茶 园低产 因 地域 不 同 ,地 域 的生 态 条件 差 异 、种 植 的品 种各 异 ,管 理水 平 不一 而 会 影 响 茶 叶产 量 ,气 候 适 宜和 生 产 水 平 高 的地 区 的低 严标 准 就 会 高 些 ;同 一纬 度 位 置 ,高 山 的茶 园 比 低 山 、平 地 的 产量 标 准 要 低 一 些 。再 则 ,茶 叶 产 量 与 茶 类 及 其 产 品 的等 级 、档 次 密 切 相 关 ,高 级 和 高 档 茶 的 产 量 较 低 级 、低 档 茶 的产 量 低 。因此 ,在 具体 确 定 茶 园 低 产标 准 时 ,凡 单位 面 积 产 量 及
浅析低产茶园的成因与改造技术
浅析低产茶园的成因与改造技术作者:李林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4年第02期[摘要] 文章对大埔县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造的技术措施,包括树体改造、园土改良、园相改造和改造后的管理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 低产茶园成因改造技术[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98-03大埔县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类繁多,品种优良。
目前,大埔茶主要品种有梅占、大叶乌龙、凤凰水仙、奇兰铁观等。
大埔县是广东省茶叶生产基地之一,1986年列为省茶叶出口生产基地。
大埔茶以其香、甘、清、滑、醇而驰名中外,素有“名茶之乡”的美誉。
茶叶是大埔县山区主要经济作物,茶叶生产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发展茶叶生产可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
大埔县现阶段茶叶生产中,平均单产比较低,低产茶园面积比重较大,对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改造,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笔者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低产茶园的成因分析低产茶园的致因复杂,茶园特色各异,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纳为:自然低产型和胁迫低产型二类。
自然低产型是因树龄大,生机减弱,树势衰退而导致生产力低下。
胁迫型是缘于环境和技术因素的不良,削弱了茶树的生机而树势衰退,以致产量明显下降或长期处于低产的状况。
1.树龄过大茶树同其他植物一样,都要经历幼年—青年—壮年—衰老的过程。
茶树虽为长寿植物,在栽培条件下茶树生机衰退比自然生长的快,有效的经济年龄时期一般为40-50年,即使培育水平较高的茶园中高产期也只能持续到30年左右,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
2.生态条件恶劣茶树在长期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其自身的生育规律,茶树生育的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众多生态环境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不同情况下,对茶树的作用是不同的,茶树在适生环境条件下,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茶园发展缓慢、产量低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茶树品种老化、土壤疲劳、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针对这些问题,茶园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已成为了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低产茶园的现状、问题原因及技术改造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当前低产茶园的现状1.生产效益低下由于茶树品种单一、品质低劣,土壤肥力疲乏,茶园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茶园的产量和品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效益低下。
2.管理水平不高一些茶园经营者对茶园的管理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合理化管理茶树,缺乏对茶叶生长的了解,管理方法单一。
同时,农业化学制剂的使用不当,导致农残增多,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低产茶园存在的问题原因1.茶园质量差茶园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土壤肥力严重缺乏,导致茶树的生长出现问题,产量和品质无法达到预期。
2.茶树品质低由于传统艺术品种茶树品质老化、品种单一,导致茶树的产量、适应能力和抗逆性较差。
同时,叶片常常易感于虫害、病害等,不利于茶园的正常发展。
3.管理不当茶园管理者对茶园的管理不够重视,对农艺知识和市场需求理解不足,而急于求成地使用化学药剂等来提高茶园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农残严重,茶叶质量不理想。
1.科学选种、品种更新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优势品种茶树。
科学选取茶树品种,并进行品种更新,引进新品种茶树,同时逐步淘汰老化的茶树品种。
2.实行生态化管理采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菌肥、酵母菌肥等有害物质低、原料来源可持续的肥料,并采用有机方式进行茶树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达到生态无公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强茶园管理者的技术培训,提升茶叶生产技术水平、科学化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
同时,采取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并举等措施,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
综上所述,低产茶园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要解决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造和管理。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产茶园是我国茶叶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生产效率低下、品质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而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技术改造已成为提高茶园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低产茶园的技术改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对低产茶园的技术改造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深入探讨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对于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现状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地的茶园体系,但是在茶园数量增加的低产茶园也逐渐增多。
低产茶园指的是产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茶园,这些茶园通常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低产茶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标准化的生产手段,导致茶树生长发育受阻,产量无法达到预期水平。
由于缺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茶园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造成茶叶质量下降和产量减少。
低产茶园的采摘和加工工艺落后,无法充分利用茶叶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低产茶园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病虫害频发、采摘加工工艺落后等问题,亟待技术改造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低产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改造方案,以期为低产茶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从而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深入分析低产茶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改造方案,达到提升茶园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的目的。
通过研究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可以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茶园管理者和农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推动低产茶园向高效产业发展,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实现低产茶园的转型升级,提升茶叶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茶叶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民的生计起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仍存在一些低产茶园的问题,限制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分析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并提出一些技术改造的措施。
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主要包括:1. 土壤质量差。
茶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但部分茶园的土壤贫瘠、缺少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影响了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2. 水源不足。
茶树对水源的需求较大,但一些茶园缺乏有效的灌溉系统,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成为制约茶树生长的重要因素。
3. 病虫害防治不力。
茶树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而部分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水平较低,导致茶树受损,降低了产量和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技术改造措施:1. 土壤改良。
对于土壤质量较差的茶园,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的结合施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
还可以进行土壤调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水、气和肥的供应能力。
2. 灌溉系统建设。
对于水源不足的茶园,可以建设有效的灌溉系统,利用地下水或引水渠道来供应水源。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保证茶树的水分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
3. 病虫害防治。
茶园应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要加强茶树健康管理,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品种改良和良种引进。
选育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抗病虫害、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或引进其他地区种植成功的品种,增加茶园的产量和质量。
5. 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
加强茶园的全程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定期修剪、合理摘心、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定期组织茶农进行培训,提高其茶树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差、水源不足和病虫害防治不力。
通过采取土壤改良、灌溉系统建设、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和良种引进、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等技术改造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低产茶园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一、茶园低产概念与低产指标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
生产栽培的茶树一般在十五年之内,产量能稳步上升并达到高额丰产优质水平;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持高产、稳产,以至略有增产。
以后随着生物学年龄的继续增长,树势趋向衰退,茶叶产量表现不稳定,即使在良好的培肥水平之下仍然是趋向自然减产。
另一种情况,茶树虽然在经济栽培年龄范围内,但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茶树产量与树龄呈现着明显的不相适应,结果,茶叶产量也很低。
生产上常把这两类茶园统称为低产茶园,即泛指那些栽培历史较久,树体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种种原因导致茶树机体衰退的未老先衰茶园。
此类茶园,在茶叶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茶叶产量的迅速提高。
低产茶园改造,对一个单位或一个茶区来说,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确定低产界线。
确定指标的原则,必须要有生产依据。
就正式投产的茶园来说,其低产指标可以是低于计划指标的,也可以是低于正常产量水平的,还可以是低于平均产量的。
在实践中,大都把低于平均产量水平的茶园,列入低改范畴,并放在优先改造之列。
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宜做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以期达到平衡增产的目的。
二、低产原因与改造依据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
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
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
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是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
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得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起地上部生长的削弱。
低产茶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低产茶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
中国茶叶产业自古就备受推崇,是国民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茶叶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加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对于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茶园低产问题。
低产茶园不仅导致茶叶产量下降,还严重影响了茶农的收益。
因此,对低产茶园进行可行性研究,寻找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主要对低产茶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低产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意见。
二、低产茶园的现状1. 低产茶园的定义低产茶园是指茶叶产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茶园,其产量远低于其潜力水平。
低产茶园的主要表现为茶树生长缓慢,产量低下,茶叶品质差。
2. 低产茶园的主要原因(1)土壤质量问题:低产茶园的土壤通常贫瘠,缺乏养分,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严重影响了茶树的生长。
(2)茶树品种问题:低产茶园中通常种植了不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茶树品种,其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3)农业技术水平低:低产茶园的茶农通常缺乏相应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无法有效地进行茶叶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生产环境恶劣:低产茶园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茶叶产量大幅下降。
3. 低产茶园的影响低产茶园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导致茶叶市场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加剧了消费者对于优质茶叶的追求。
同时,由于低产茶园的茶叶品质较差,其市场竞争力也较弱,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销售收益。
此外,低产茶园还造成了茶农的收益减少,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三、低产茶园可行性分析1. 低产茶园改造可行性分析低产茶园改造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对土壤肥力、茶树品种、农业技术、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造,可以有效提高低产茶园的产量和品质。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摘要分析了低产茶园成因,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包括改树、改园、改植换种等措施,以期为低产茶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低产茶园;成因;改造技术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几十年至上百年,茶树的个体发育遵循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
低产茶园是指茶树衰老,单位面积茶叶产量、产值低的茶园[1],低产茶园包括栽培历史较长的老茶园和栽培时期较短但因各种原因导致未老先衰的茶园。
1 低产成因茶园低产成因,要从茶园密度、茶树生长势、茶园土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
1.1 树龄偏老,树势衰退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茶树衰老。
茶树个体发育过程中,其基本矛盾是新陈代谢,当茶树进入老年阶段后,代谢水平降低,生命活动减弱,树势衰退,鸡爪枝增多,枝干不断干枯死亡,地衣、苔藓寄生,育芽能力减弱,根系生长衰退,吸收面积减少,导致芽叶产量和品质下降。
1.2 缺棵断行,茶树稀疏造成低产的另一个原因是茶园内行株距过大,缺棵断行严重,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干物质积累少,单产低。
1.3 茶园基础差,水土流失严重有些茶园由于建园时未经深翻改土、施有机肥,种植后管理粗放,造成土层浅薄板结,水、气、热不能调节,土壤肥力低,茶树生长衰弱,有的坡地茶园,未经修筑梯层,水、土、肥渗漏严重,茶树根系裸露,吸收根少,影响地上部正常生长,导致低产。
1.4 采摘过度,芽叶稀少茶树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
据研究,茶树体内80%左右的有机物质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
叶片也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而蒸腾作用又是茶树吸收和运输水分、矿质养料的主动力。
在采摘过程中,不顾茶园管理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过度采摘,没有留足成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即使增施肥料和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也不能为茶树吸收利用,导致茶树营养不足而早衰。
2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必须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造成低产的成因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改造。
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包括栽培年份较长,树势衰老,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这类茶园产量都低,但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如改造得法,还可以增加短期的收益。
这类茶园目前安徽省有相当比重,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单产的提高,所以,对于低产茶园的改造是茶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并已列入全国七省茶叶技术推广项目。
1.低产成因和面貌低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指一定的时间、地点而言的。
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缺棵严重,采摘不合理等,表现出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2.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措施,应针对茶园面貌有的放矢进行。
综合安徽省各地经验,主要为改树、改土、改园、改采管制度,称“四改”。
然而从长远观点看,应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重新种植,即改种换植。
(1)改树:改造树冠应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台刈。
凡树冠衰老、生产枝出现枯枝死干或“两层楼”现象,骨干枝不健壮的半衰老茶树适用重修剪,树冠和骨干枝很衰老,有的骨干枝已枯死,苔藓、地衣丛生,病虫害严重,产量极低的衰老茶树,则用台刈的方法改造。
重修剪与台刈的时期,技术要求如栽培管理所述。
改造前应施有机肥和改造后施化肥,以保证改造后新梢的生长。
(2)改土:低产茶园除了茶树本身衰老以外,还由于土壤太板结、水土流失等原因,改土首先是深翻土壤,深耕50厘米,同时施下有机肥;其次对土层浅的茶园要增加客土,增厚土层,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复壮茶树根系。
(3)改园: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情况,对30℃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30℃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茶园;缓坡地茶园改为等高条植。
同时,修筑好道路网和排灌系统。
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以茶苗补缺。
移栽的技术参照前面所述。
(4)改革采、管制度:这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措施。
改造后必须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还要合理采摘,注意留养,切忌“一扫光”。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摘要:介绍了包括栽培年份较长,树势衰老,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通过实行“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理”的“四改”技术,实现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密度,加强管理.从而建设成为能合理利用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的高产优质茶园。
关键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低产茶园通常是指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的茶园,低产茶园改造,除了设法恢复茶园机体的康复外,还牵涉到茶树品种的更换,茶园生态的改善、茶树栽培技术的提高等。
实行“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理”的“四改”技术,是现阶段低产茶园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性状;因树制宜实行修剪恢复树势;选用良种大苗补植缺株断行,增加种植密度;对茶园周围的零星荒地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建设成为能合理利用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的高产优质茶园,“四改”技术具体如下。
一、改良茶园土壤茶树生长与土壤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一定范围内,茶园土层深度与茶叶产量呈正相关。
所以低产茶园的改造,如果只注意茶树改造,不重视土壤改良,就达不到改造的良好效果,即使茶树改造得较好,但维持产量的年限也将是短暂的。
低产茶园的改土工作,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条。
1、保梯扶埂,搞好茶园水土保持。
低产茶园由于覆盖度较小,往往易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因此要按茶园建设的要求,搞好园地的基本建设,修建排蓄水系统,改梯保梯扶埂,结合森林抚育、道路建设等,搞好茶园水土保持,有条件的茶区,实行园地铺草,这对保土、保肥、保温、防止杂草蔓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都有明显的作用。
2、深耕施有机肥。
对于土壤瘠薄,种植前未曾深垦或开垦质量差的茶园,应在改造树冠的同时,进行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以加厚耕作层,改良土壤。
一般深耕20~30公分,尽量做到表、心土互换,促进土壤熟化,结合深耕亩施农家肥(或绿肥)2500公斤以上,并配磷肥30~50公斤,以增进土壤肥力。
3、加培客土。
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深耕,选择含有机质丰富的森林腐殖土,培厚土层,改良土性。
低产老茶园改造技术初探
l 园种植后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
( ) 1 低产 老茶园改造 的选择
茶树 的生 长 发 育 ,有 利 于 发 展 无 公 害 、 机 茶 叶 的 茶 园 , 地 势 平 缓 或 有 且
以下 , 茶树根 系和枝 梢均严重枯衰 , ( 低产 老茶 园改造 3)
选 择 同 区土 壤 、气 候 等 均 适 宜 平均单产干茶 l 8千克 / 亩以下 。
治 尿频 ( 便 次 数 多 ) : 小 方 生韭 菜籽 3 0克 , 成 粉 , 次 21 用 白开 水 送 服 , 日两 次 . 0 研 每 f克 每 连服 两 荆 此 方 对 治疗 尿 频 有 一 定 效
粟
维普资讯
经 作 园
有效合理 的最佳修剪方式 ,基本以 种 恶性 寄 生草 剪除枯 衰枝 、 瘦弱枝 、 病虫枝 等枯 衰 严重或 分枝结 构较差 的部分 为度 , ②合理应用 “ 、 、 、 方 疏 养 剪 采”
云南梁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经过多
年 的实践和探索 ,总结出一套适合 当地低产老茶园改造的技术 ,现简 介如下 , 供参 考。
1 老 茶 园低 产 的主 要 原 因 、 ( 种 植 时 间较 长 1)
①改土 ,即土壤和茶树根系的
主茎 2 0厘米处 ,开挖一条深 × 03 宽为 5 0×4 0厘 米的带状肥槽 沟 , ; 切
平 均单 产 干茶 2 0千 克 / 左 右 。 亩
③严重衰老园。 茶园土壤 、 气候 ;
和地理 等适宜 。 低产的主要原 因是 , 有的茶园种植不 规范 ,有的茶园品 种混杂和普遍较 差 ,有 的茶园缺株 ;
低 产 老 茶
● 何声灿 茶树 是一种多年生采 叶创收 、 经济寿命达数十年 、甚至上百年及
低产茶园成因及改造技术
2 6 2 ・
农 林 科 研
低产茶 园成 因及改造 技术
徐 华
( 福建龙岩农 业学校 , 福 建 龙岩 3 6 4 0 0 0 ) 摘 要: 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茶树总会逐渐衰老、 产量降低。复壮和换种是改造低 产茶 园, 使之 恢复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 关键 词 : 低 产 茶 园; 改 造技 术 ; 具 体 方 法
改 良土壤是改造低产茶 园的基础 。对开垦 时深 挖不够 , 土层浅 树龄 、 采摘标准与肥管条件等 。 丰产的青 、 壮年茶树 , 一芽二 、 三叶和 薄 , 土质黏重 , 土 壤结构坚 实 的茶 园 , 要通过深耕 及增 加有机肥 料 土层浅 、 土质差 的还 可采 取客土改 良) , 以加深土层 , 疏松 土壤 , 提 对二 、 三叶的混合嫩梢个重 , 大叶种如政 和大白茶 、 水仙 、 梅 占等 , 一 ( 般达 0 . 4克左右 ; 中叶种如毛蟹 、 大叶乌龙等达 0 _ 3 克左 右 ; 福安菜 高肥力 , 建立深厚肥沃 的耕作层。 改土最好在改树前深耕下基肥 , 也 茶达 0 . 2 克左右 。产量低 的衰老茶树 , 嫩梢都较轻 , 故应通过更新复 可与改树或改园同时进行 ,两行 以上 的茶园 ,在茶树行 间耕深 3 0 但单行梯层应在茶树内侧深耕 。 深耕时 , 应尽量将表土埋 壮与加强肥管等措施 , 以增加梢重。 梢数 : 是指全年实际采摘 的嫩梢 厘米左右 , 总数 , 它取决于茶树群体结构 的紧密度 ( 丰产茶园 , 一般 6 6 7平方米 人底层 , 把底土翻到表层 , 使 其 自然风化 。对部分粗 老侧根 , 还可适 在深翻 的同时 , 于茶行两侧开沟施肥 , 每 亩施有机农肥 植数应达 5 0 0 — 1 0 0 0丛 , 或 1 0 0 0 — 2 0 0 0株以上 , 树冠覆盖度应达 8 0 % 当切断更新 。 以上 ) 、 芽头密度( 指个体植株或每平方米采摘面上 的嫩梢数 ) 、 长梢 如腐熟牛粪 1 5 0 0 — 2 5 0 0千克与过磷酸钙 2 5 千 克为基肥 。 速度与采收情况( 采收批 次与每批采净度 ) 等。在单位土地面积上 , 2 . 3改树 增加梢数是有很大潜力 的。旧茶园老茶树 , 经改 园、 改土 、 改树与补 根据茶树个体 发育特点 , 在自 然 生长条件下 , 自 壮 年期进 入老 密换种 , 并加强肥管 、 轻剪与合理采养等各种有效措 施 , 茶 叶产量 以 年期后 , 由于生产力 衰退 , 长势下 降 , 往往靠 自然更新 ( 即老枝枯亡 , 维持其生长。 因此 , 改造树冠就是利用这种特 可 随着芽叶 比重的增长与采摘梢数的成倍增加而显著上 升。 低产变 新枝再生的交替作用 ) 高产 , 高产再高产是完全有可能 的。 性, 根据树势衰老程度 , 因树 制宜地采用 台刈或 重剪 , 改变茶树衰老 1 . 2低产茶 园的概念 与低产现象 , 以达到更新 树冠 , 促使树势 复壮 , 扩大 采摘面 , 提高产 茶 园产量高低 , 目前还没有统一 的划分界线 , 只是相对的 , 根据 量 , 台刈或重剪时期 , 应根据当地气候 条件 、 虫害发生时期与采摘 习 不 同的生产水平而有其不 同的高低界线 。 平均单产水平低 的地方或 惯等加以考虑 。 一般 以春茶前台刈或重剪较好 , 但为照顾当年产量 , 单位 , 高低产界线较低 , 而平均单产水平高 的地方 , 高低产界线也就 可在春茶采后进行 。 高山严寒茶区 , 冬季不宜台刈或重剪 , 以防冻伤 相应升 高 ,从全 国或福建省现有单产看 , 6 6 7平方米产有 1 0 — 1 5 千 冻死茶树。 2 . 3 . 1台刈。对树势衰 弱 , 树 冠 多枯枝 、 虫枝 、 细弱枝 、 披生地 克的 , 也有 1 0 0 — 1 5 0千克或 2 0 0 — 3 0 0千克 的 , 也有 4 0 0 — 5 0 0千克 以 上( t b 面积 ) 的, 高低之间相差 1 0 — 2 0多倍 。 因此 , 各地应 以目前的平 衣 、 苔藓 , 芽叶稀小 , 发芽无力 , 对 夹叶多 , 单产 极低 的老茶树 , 可采 均单产水平为界线 , 凡6 6 7平方米单位面积产量 低于所在地平 均水 取 台刈改造。 一般在离茶树根 颈或地面 5 — 1 0 厘米处 ( 半乔木状茶树 平 的旧茶园或部分未老先 衰的新茶 园 , 均 应列 为低 产茶 园 , 作 为改 或树势不很衰老的可稍高些 ) , 用利刀斜砍或用台刈剪斜剪 , 大 的枝 造提高的对象 。 干亦可用锯斜锯。 刈 剪时应 防止切 口破裂 。 以免病菌入侵或枝干 , 影 1 . 3形成茶园低产 的原 因 响新梢萌发生长。台刈后 留下 的枝干若发现有蛀道 , 可结合杀死 害 或 因品种劣 、 树龄老 、 树势衰 弱 ; 或因稀植 、 缺株 多 ; 或因园地条 虫 。 件差( 如陡坡无梯层 、 水土流失大 、 土层薄 、 肥 力低等 ) ; 或 因管 理水 2 . 3 . 如少耕、 不修剪 、 不施肥 、 不 防治虫害等 ) ; 或 因采 留不 当等等 。 对夹 叶增多 , 产量逐 年下降 , 局部 出现虫枝 、 枯枝 的半衰老茶树 , 以 较低产的旧茶园普遍情况是 “ 稀” 、 “ 老” 、 “ 衰” 。 因此 , 以改土 、 治水为 及树势矮小 , 萌芽无力 , 产量无法提高 的未老先衰 的茶树 , 均可 采用 中心的改园、 改土、 改树与补植换种是改造低产茶 园的主要措施。 这 重修剪 。 重剪高度可依树 高、 长势和品种特性等灵活掌握。 树势较衰 肥管差 , 或茶丛低矮 的灌木型茶树 ( 如菜 茶等 ) , 重 剪高度以偏低 就是新 中国成立 以来 , 福建省广大茶区群众在改造低产茶园的实践 老 , 中, 总结 了行之有效 的“ 三改一补 ” 和肥 、 管、 养、 剪、 采、 保 相结 合的 为宜。一般 以剪 去原树 高的 2 / 3或更重些 ; 树势 尚壮或茶丛较 高大 好经验。 各地应依靠集体力量 , 充分发挥群众智慧 , 因地制宜地运用 的半乔木状茶树( 如政和大 白茶等 ) , 以剪去原树高的 3 / 5 为宜 。 这一经验 , 对现有的低产茶 园进行分期 、 分批 的改造 , 并注意改造质 重 剪时可用重 剪刀或整枝剪 , 剪成平 面略带弧形 , 修去下部 的 量 与加 强改后 的肥管 、 合 理采养等 , 做到改造一块 , 巩固一块 , 提高 病虫枯枝与部分细弱枝 , 切 口应平滑稍斜 , 切忌破裂 。 块。 2 . 4补密换种 2 改造的具体方法 “ 密” 与“ 种” 是丰产的前提 。缺株多 的或稀植茶园 , 要适 当补密 、 2 . 1 改 园 补足 , 增加单位面积 的种植株数 。补植方法 : 可就地用新梢压条补 山地茶园常因开垦不合理 ,斜坡种植无梯层或梯层不等高 , 梯 植 , 也可用 同品种的大茶苗或大茶树补植 。补植时期最好在 台刈或 更有利 于补植后幼树 的管理和 面 向外倾斜 以及纵沟纵路多等 , 造成水 土流 失严重 。水 土逐年 累月 重剪后的当年秋冬或第二年春进行 , 的流失 , 木仅造成梯壁内移 , 表土浅薄 , 腐殖质贫乏 , 肥力逐年下降 , 生长 。补植 时 , 应注意质量 , 先挖深穴 , 把底 土翻上 ( 下转 1 2 6页 )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
低产茶园发展问题与技术改造措施分析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茶树品种老化问题。
低产茶园中通常种植的是老龄茶树,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树的生长力和产量逐渐减弱,导致茶园产量低下。
2. 土壤肥力不足。
长期种植茶树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而低产茶园通常没有进行适当的土壤调理和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影响茶园的产量。
3.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低产茶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而由于管理不善,防治措施不到位,导致茶树生长不良,产量减少。
4. 管理水平低下。
低产茶园的管理水平通常较低,缺乏科学的茶园管理经验和技术,导致茶树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1. 更新茶树品种。
可以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进行更新,提高茶园的整体产量和质量。
2. 土壤改良与施肥。
进行土壤调理,包括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生长力和产量。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建立科学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体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茶树免受病虫害侵害。
4. 提高茶园管理水平。
加强对茶园的管理,包括修剪、摘叶、揉捻等工艺操作,提高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效果。
5. 引进现代农业技术。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例如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等,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6. 加强示范引导。
通过组织示范茶园和培训会议等形式,向农民传授茶园管理和技术知识,提高茶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7. 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对低产茶园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贷款优惠等,鼓励农民进行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
通过以上技术改造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低产茶园的发展问题,提高茶园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产茶园的概念和特征
3.局部台刈
局部台刈又叫去衰留壮。 (1)其对象:主要是尚未经过重修剪或台弋的衰老茶树和由于枝干失
去萌发能力,根茎处抽发新枝与原来老枝条形成“两层楼”的茶丛。
(2)台刈时间:在春、夏、秋三季均可。 (3)台刈的方法:只剪去茶丛中粗老衰败的枝条,留下生长强壮的枝 条。
4.剪采养结合 (1)对象:主要用于“未老先衰”的茶树以及未经定型修剪,树形零乱 未 形成树冠的茶树。
头
年砍,二年养、三年才成光杆杆”的做法 。 (四)防治病虫害:茶树更新后,枝叶繁茂,芽梢肥嫩,常引起多种病虫害蔓延,
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进行防治。
一、简答题
1.简述低产茶园台刈的技术要点?
答:台刈是修剪程度最深得一种技术,是改造衰老茶树较彻底的措 施。 (1)其对象:是严重衰老的茶树;大量簇生“鸡爪枝”和苔藓地衣 的 树和病虫为害严重、大量枝条干枯死亡的茶树。
(2)台刈时间:春茶前后或夏茶后均可。
(3)台刈的方法:用台刈或锋利柴刀,按确定的高度(灌木型离地 5~10厘米,乔木型离地面20厘米)剪去地上部的全部树冠。
2.低产茶园改造后管理?
答:改造后的茶园,要抓好增施肥料、修剪整枝、合理采摘和防治 病虫四项技术。 (一)增施肥料:更新后的茶园,新枝叶和根系旺盛生长,需要及时 供给营养。 (二)修剪疏枝:对台弋的茶树要进行定型修剪,培养骨干枝,促进 分枝。
分散,失去改造价值的茶园。
四、改造后的管理
改造后的茶园,要抓好增施肥料、修剪整枝、合理采摘和防治病虫四项技术。 (一)增施肥料:更新后的茶园,新枝叶和根系旺盛生长,需要及时供给营养。 (二)修剪疏枝:对台弋的茶树要进行定型修剪,培养骨干枝,促进分枝。 (三)合理采摘:改造后的茶园要坚持“以养为主,采样结合”的原则,不能搞“
掌握这四点,简单分清荒野茶园与抛荒茶园!
掌握这四点,简单分清荒野茶园与抛荒茶园!前几天喝了一泡荒野茶,来自太姥山荒了60多年的老茶树。
突然想起,新入门系列写到现在,还没有给朋友们介绍过荒野茶。
而现阶段,许多抛荒茶打着“荒野茶”的旗号,横行江湖。
让看官朋友,栽在了抛荒茶里。
今天的《新手入门学白茶系列》第12 篇文章,村姑陈将带领新入门的茶友,走进太姥,走进真正的荒野茶园,去探寻真正的荒野茶。
当然,再学会去分辨冒名的“荒野茶”——抛荒茶。
村姑陈有话说在正文开始之前,先把今天的主角:荒野茶和抛荒茶,做一下名词解释,以便于诸位看官能简单明了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
生于荒郊,长于野外,远离尘世,无人管理,无人照顾,无人问津,只在每年春季过去采一采,其它的时候直接被茶农忽略的一种白茶树。
采荒野茶的时候,方可以了解,李白那首《行路难》的真谛。
生于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近的茶园里,早年由人工种植和管理,近三四年来无人管理和修剪,一路疯长,长高达到2米的茶树。
抛荒茶由于生活的环境与茶园子里的台地茶相近,达不到荒野的纯天然和原生态,故而在口感和品质上,不能与真正的荒野茶较一日之长短。
(荒野白茶树:叶片细窄,果胶丰富)(荒野白茶树:杂草、松树,蕨类与茶树混居)(荒野白茶树:杂草、松树,蕨类与茶树混居)区别荒野茶与抛荒茶的四大标准:一、外在环境的野化程度(不可能有电线竿)随着这两三年来,荒野白茶概念的兴起,直到今年,荒野白茶渐渐兴盛,用抛荒白茶充作荒野白茶销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
抛荒白茶,由于生长在茶园里,是先为茶农养护种植,多年后才被抛荒的。
它根植的土壤是比真正的荒野白茶更加肥沃的,经过茶农三四年有意识的抛荒(不修剪),快的已经长得一米多两米高了,慢的也有一米五六了。
抛荒茶树长高了,长得粗枝大叶,如果仅看照片,真真可以与真正的荒野茶树相媲美了。
于是,很多人拍下抛荒茶树的照片,当做荒野茶树,发给不了解白茶的茶友。
不明真相的群众们一看,哇,果然高大,果然跟旁边的矮小的台地茶不一样高,于是便信以为真,以为是真的荒野茶了。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初探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初探发布时间:2021-08-03T15:33:16.6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0期作者:寇建国[导读] 低产茶园通常是指外观园貌差、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栽培时间较长,管理粗放的茶园寇建国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茶叶技术指导站 746000一、低产茶园特点低产茶园通常是指外观园貌差、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栽培时间较长,管理粗放的茶园。
1.园地条件差茶园立地条件差,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理化性质、团粒结构不良,园相园貌差。
2.品种混杂,经济效益低茶树品种差、混杂,茶园断行缺株、单产低,茶叶品质差。
3.树势衰老或未老先衰茶园树势衰老或虽然树龄不长,但因管理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出现植株低矮、枝条稀疏、绿叶层薄、形成对夹叶多等未老先衰现象。
二、低产茶园改造(一)从园地、园貌和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1.改造园貌。
使梯层水平、园貌清晰整理园地,园面略呈外高内低,园台面基本等高,梯埂高于园面15cm左右,园貌清晰。
2.梯壁牢固。
修补塌方茶园,牢固梯壁、梯坎、园坎提高茶园保土、保肥、保水能力。
3.改纵沟纵路为横沟缓路,改造园地竹节沟和蓄水池设施。
梯埂高于园面20cm左右,达到“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冲刷”。
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水泥机耕路、之字形步行道及建设水利设施。
(二)改良土壤深翻客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中水、气、肥等因子。
1.深耕改土和客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水土流失、土层浅薄的园地,需客土加厚有效土层。
客土和深耕改土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有效土层厚度,疏松土层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调节土壤pH值到适宜范围,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茶树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雨后及时浅耕松土利于园地保水及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在秋冬茶采制结束后(10—12月份),结合冬季封园在距根颈25cm以外的茶树行间结合施基肥深耕25~35cm,深耕时尽量把底土翻到表层,使其自然风化,并对部分粗老侧根切断更新,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安康市汉滨区林场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方法
安康市汉滨区林场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方法摘要分析安康市汉滨区林场茶园低产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改造措施,以促进茶园高产稳产,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丰收的目的。
关键词低产茶园;改造措施;陕西安康;汉滨区安康市汉滨区林场位于凤凰山中上部主山脊的东部,光照充足,年降雨量600~800 mm,土壤微酸性,是茶树适生区。
自1974年林场在这里建茶园以来,茶叶生产一直是林场多种经营的拳头产品之一,在林场经济建设及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场共有茶园16.5 hm2,历史最高产量1 t左右。
近年来,由于茶园经营体制不完善,放松了对茶园的管理和改造,产量仅15.0~22.5 kg/hm2,产值低于4 500元/hm2,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低,导致重采轻管、任其自然发展的恶性循环,尤其是2012年雪灾茶树受冻后,整个茶园长势衰弱,可采面积少,杂灌丛生,病虫害时有发生[1-2]。
1 茶园低产的根本原因1.1 建园基础差20世纪70年代末,未经科学规划,未综合考虑周围生态环境、水土条件和地形条件,就发展了16.5 hm2坡度大、土层薄、茶行间距大、分布零散的茶园。
加上土、肥、水管理跟不上,造成了茶树生长缓慢,茶树未老先衰,投产迟,产量低。
1.2 管理粗放林场在茶园管理方面,一直沿着“以挖代锄,以锄代挖”的传统方式,没有进行深翻培土、施用有机肥、修剪等措施。
尤其近10年来一直没有开挖和施肥,造成茶园内杂灌丛生,土壤肥力差,根本满足不了茶树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此外,10多年来没有进行过整形修剪,调节不了茶树生长,可采面积越来越少,芽体越来越弱,刚萌发就成对口叶,影响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1.3 采摘不合理由于茶树长势参差不齐,在掠夺式经营过程中,往往是过早开园和过度采摘,而且是满园采,老嫩一把抓,大小一扫光,造成茶树入不敷出,生长势减轻,茶园矮小,产量下降[3]。
1.4 采摘人员少由于林场交通不便,加上近些年外迁户和外出务工人员剧增,造成采茶人员少,本来正是采摘好茶的时期,由于人员少造成好茶无人采,造成资源浪费。
低产茶园的成因分析与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的成因分析与改造技术Abstract: The causes of low-yield and production decline of tea plantations unde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he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s of low-yield tea plantation were propos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ea plantat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tea was highlighted.Key words: low yield tea garden; cause;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茶树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以嫩芽为产品器官。随着茶树从幼年期、成年期到衰老期的递进,茶园产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1]。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常规茶园最高产量期出现在18~20龄茶树,中高产期可持续到30龄左右,之后进入低产期。除树龄较长、树势衰老外,不良环境条件或不合理的栽培技术等也可能导致树体未老先衰,使茶园进入低产期。为了茶树的可持续生产,必须针对低产茶园的不同成因有目的地进行改造,以复壮树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1 低产茶园的成因分析通过分析茶园低产的成因发现,导致茶园低产的主要因素有茶树本身、园地基础、生长环境及栽培采摘制度等方面。1.1 树龄大或品种因素我国茶园茶树的树龄一般在40~60年。栽培条件较高的茶园,中高产期能持续30年左右,随后树势自然衰退,进入低产期。有些品种不太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以致种植后成活率低,或成活和生长缓慢,难以成行,绿色面积小,光合效能低。1.2 园地基础差有的茶园建设时对山、水、园、林、路的全面规划不够到位,或坡度较大(≥15°)时未修建梯田,甚至顺坡种植[2]等。也有的种植规格过稀,以致茶树覆盖率低,产量也低。另外,种植前深耕不够、底肥不足以及栽后管理水平低等均有可能影响茶苗成活率和茶树生长速度,不利于提高产量。1.3 生长环境差我国大部分茶园建在丘陵或山坡地段,坡度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层浅薄、土壤结构差、养分贫乏,或过分强调茶园集中连片,从山顶到山脚全部植茶;有的地方夏秋高温干旱时间长或冬季严寒期长、雨量不足或雨量分布不均匀,以及病虫、杂草危害等均不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导致茶树常年生长量小,树体营养不良,成“小老树”状态,产量和品质都处于较低水平。1.4 栽培措施不力许多分散经营的茶园,对茶树的培育管理重视不够。如耕作粗放,致使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病虫防治和抗旱防冻措施没有跟上,致使树体生长受挫;过度采摘,长期不施或少施肥,致使土壤肥力下降等,都可能使茶树生机不旺,表现出分枝稀少、着叶量少、对夹叶多、育芽能力差,大树早衰,小树未老先衰。也有的在低产茶园改造中只修剪改树,不改土增肥,加之过度采摘,使更新复壮效果差,只能以“三年两头剪”的方式维持低产水平。2 低产茶园改造措施低产茶园改造应针对低产茶园的形成原因及茶树的衰老程度,统筹规划,分清主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主要包括改造园地、土壤改良、树体复壮、茶树换种及改善茶园管理措施等。2.1 改园改园主要是指改造茶园的园相,包括茶园的群体结构和园地布局。2.1.1 群体结构群体结构不合理的茶园有两类:一类是覆盖度过低的茶园,如丛式茶园,缺丛断行多的条式茶园,茶树行间过宽的茶园等;另一类是密度过大的多条栽密植茶园。覆盖度过低的茶园应采用归并补缺、茶苗补缺和压条补缺的方法增加茶树的密度。归并补缺是将同龄茶树挖起进行补缺,并小块为大块,并零星为成片,改丛栽为条栽等。茶苗补缺是从苗圃中挖取2~3年生的大苗补植至缺株的空隙中。压条补缺是将缺口附近茶树枝条的一段压在土中,待这些枝条长出根系后,再把压埋的泥土挖开,切断与母树的联系,使其长成新的植株,从而增加茶丛密度。密度过大的茶园如三、四条栽密植茶园,由于茶树种植过密,部分枝条细弱,发芽能力较弱,可在茶树树冠改造的同时将中间的1~2行挖去,增加茶园的通风透光性能,从而改善茶树的群体结构。2.1.2 茶园布局茶园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许多低产茶园存在着道路、水利系统和林带设置上的欠缺,如道路过宽或过窄,上山主、支干道坡度过大;纵沟太多太陡;坡地茶园竹节沟少或深度不够;山顶开发过度,缺少自然植被或防护林木;梯式茶园的梯埂被冲垮或侵蚀;四周无防护林或行道树等,造成茶园作业不便,水土流失严重,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低等。对这类茶园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茶园布局,使之有利于茶园作业和水土保持,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的生态环境。2.2 改土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是其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许多低产茶园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肥力低下造成的。因此治水保土、加深有效土层、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是土壤改造的重要内容。2.2.1 治水保土很多低产茶园的坡度较大,而树冠覆盖度较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因地制宜,采用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土壤改造的关键。首先,建立合理的排蓄水系统,特别是陡坡茶园上方与林地相交处应建立隔离沟,以避免茶园外雨水冲击茶园,导致水土流失。其次,对树冠覆盖度较小,特别是缺株断行严重的茶园应补缺,同时加强树冠培养,提高茶树的覆盖度。再次,大力推广在茶园内修筑“竹节沟”和种植“双行隔离草”的做法。2.2.2 加深有效土层加深茶园有效土层可采取深耕改土和加培客土。深耕改土不仅能加深有效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改良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例,提高蓄水性和通气性,为好气性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和茶树根系的伸展。加培客土能加厚土层,扩大茶树根系的吸收和生长区域,有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和理化性质,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及茶树抗旱、抗寒能力。2.2.3 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低是多数低产茶园的共性。因此,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是低产茶园改造2.3.2 重修剪法重修剪的深度一般是离地40~50 cm,或拦腰截,即剪去茶树树冠的1/2,适宜于未老先衰的茶树,以及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生长能力的茶树。2.3.3 留养法留养是在原有树冠的基础上通过留蓄新梢来恢复茶树的生长势,并提高茶树的高度和冠幅。具体是对那些树龄不大、茶丛矮小、枝干较粗壮的茶树不采夏秋茶,从而恢复树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只有克服了如采摘过度,或“三年二头刈”等造成树冠矮小的成因,留养才能最终发挥作用[3]。2.3.4 根系改造树冠改造须结合根系改造同时进行,否则会造成养分脱节从而影响树冠的改造效果。通过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激发新根旺盛生长,增进根系的吸收能力,促进根系复壮更新。树冠改造必须与根系改造和土壤改造相结合,并配合科学的施肥、采摘和病虫防治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4 换种更新对于那些零星分布、山高坡陡、品种杂乱、缺株断行、树势衰弱,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的茶园来说,应该挖除衰败茶树,选用优良品种,以新代旧,谓之换种更新。方式有改植换种、新老套种和嫁接换种等,其中改植换种是茶园换种的主要方式。2.4.1 改植换种改植换种适宜于那些缺株率大、行距不合理、树龄老、品种种性差,以及园地规划设计不合理、地形须重新平整的茶园。即一次性挖去老茶树,按新茶园建设的标准重新规划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地形调整,如修建梯式茶园,彻底全面深翻或加培客土,施足底肥等改土措施,按适宜的规格栽种新的良种茶苗。2.4.2 新老套种新老套种是在老茶园中套种新茶苗,待新茶苗成园投产后再挖去老茶树的方法。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且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以克服改植换种成本高、改后3~4年内基本没有收入的状况。另外,对于坡度较大、土壤疏松的茶园,改植换种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而新老套种对保持水土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新老套种改土效果差,老茶园中的病虫害易传入新茶园中,所以不适于土层浅薄或有严重传染性病虫害的茶园。2.4.3 嫁接换种嫁接换种是指将优良茶树品种的枝条嫁接到老茶园茶树上,从而达到改造老茶园的目的[4]。进行嫁接换种的茶园要求树龄在40龄以下、立地条件好、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接穗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茶类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无性系良种。嫁接换种的茶树保留和利用了原有茶树的发达根系,因此生长势十分旺盛,投产快,且免除了挖树、整地花费大量的人工,减少了建园投入。2.5 改进管理措施茶园管理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十分明显。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即使基础较好的茶园,也会因为管理不当而变成低产茶园。许多土壤条件较好的低产茶园,特别是未老先衰型茶园多属于这种类型。因此,改进茶园管理措施是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环节。茶园管理的内容很多,主要有养分管理、水分管理、土壤管理、病虫草害管理及科学的修剪和采摘等。2.6 改善生态环境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部湿润多雨的原始森林中,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5],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适宜的光照等对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促进作用。2.6.1 实行多层次共生栽培任何植物的原始生境都是多层次生长、多物种并存的自然环境,茶树也不例外。然而由于片面追求集中栽植,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及环境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因此,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创造适宜的人工茶树生态系统,对巩固低产茶园的改造成果有着重要意义。如我国江北茶园的防护林建没,江南、西南茶区的“头戴帽(山顶造林)、腰束带(山腰种茶、经济果树)、脚穿鞋(山脚下为农田)”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以及华南茶区的茶、胶间作和茶、果间作等都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良好范例[6]。对坡地低产茶园,还应推广绿肥等覆盖作物种植,实行茶园铺草等以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面径流和水土流失。2.6.2 提倡植树造林森林的生态环境不但有利于茶树生长,也为增进茶叶的自然品质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低产茶园改造的同时,人为增加茶园周围植被,利用森林对环境的调节作用,有利于茶树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6.3 合理作物布局根据综合农业区划,对低产茶园自然环境,如地貌、地质、土壤、气侯、水文、植被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全面规划和利用土地。对于坡度超过30°、水土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要退茶造林;对有潜力的低产茶园要进行全面改造,变茶园广种薄收为大面积优质高产,增加收益。3 小结总之,针对低产茶园实行改园、改土、改树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技术措施,但要巩固改造成果、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还必须依靠改造后的各项管理技术,如肥水管理、修剪养蓬、合理采摘、防治病虫等。在综合应用上述各项措施的基础上达到模拟茶树天然生态环境的目的,才是茶园改造的根本,同时应该遵循生态学规律,满足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改造的作用,延长茶园的寿命。参考文献:[1] 许允文.我国高效生态茶业持续发展的思路[J].中国茶叶,2007(5):23-26.[2] 潘根生,顾冬珍. 茶树栽培生理生态[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俞永明.茶树良种[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4] 王亦财,郑挺盛,钟家平.茶树嫁接技术[J].茶业通报,2004,26(4):166.[5] 王强, 王馨,王清. 茶树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J].四川农业科技,2011(12):28-29.[6] 詹梓金.铁观音的恢复发展及复壮途径的探讨[J].福建茶叶,1980(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