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师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摘要]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有助于高师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为此,应对高师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分析,这包括:教学技能的内涵与特点、教学技能的定位、教学技能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

[关键词]高师生教学技能问题
近年来,教学技能作为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或标志,受到了高等师范院校的日益重视。

那种“只要有文化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观点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师如同医生、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要胜任这门职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素质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形成教书育人的能力、掌握娴熟的教师职业技能。

教学技能是高师生——未来的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高师生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重要训练内容。

加强高师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对于促进师范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关于教学技能的内涵与特点的探讨
1.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技术或行为方式。

掌握教学技能需要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结合进行。

对在校的高师生而言,教学技能是在模拟或实习教学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教学技术或行为方式,它包括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及认知策略等内容。

从广义的角度看,教学技能包括由浅入深的三方面含义:第一,浅层次的教学技能,即技术层面的教学技能。

主要是指基本的客观化的操作规程和方法要领,这既包括直接针对工作内容的活动方式或技术,也包括针对工具或物质设备的动作方式或操作技术。

前者如教学设计、备课、上课等,后者如实验教学、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

这两种活动方式或技术各自有所侧重,但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技术层面的教学技能是从众多教师的教学行为经验和一定的教育理论中概括抽象出来的要求、要领的体现,高师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进行掌握并在教学中直接应用。

第二,较高层次的教学技能,即能力层面的教学技能。

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
技术层面的操作规程、方式方法、要求要领的主观掌握和应用,并形成熟练的教学能力。

它强调的是教师如何以自己的行为经验和体验感悟去准确掌握和娴熟应用技术层面已形成的操作技能,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个性特征及其带有自动化性质的行为方式,这对于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高层次的教学技能,即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创造性和艺术化特征的教学技能,主要指教师自觉地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且已形成良好教学行为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升综合素质和教育修养,创造性和艺术化地运用教学技能于教学之中,从而形成独特个人风格的教学境界,亦可称为教学艺术。

这是教学技能的最高境界,是所有教师应达到的发展目标,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技术层面的教学技能是形成和表现高层次的教学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只要通过反复训练和练习,就能够达到比较熟练的标准。

高层次的教学技能则是技术层面教学技能成熟和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它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综合素质和教学修养的不断提升,在熟练运用和综合驾驭各种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性和艺术化地进行教学时所达到的一种具有较高审美和个人风格的教学境界。

高师生的教学技能,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教育、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

在高等师范学校开展教学技能研究和训练,对于广大高师生了解和认识教学技能发展所经历的过程,熟练掌握技术层面的教学技能,并树立掌握高层次教学技能的意识和养成行为的自觉性,最终升华至教师职业的崇高境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教学技能的特点。

教学技能的特点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工作技能培养内容体系密切相关。

对此问题,有多种论点,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教学策略的技能、掌握学生信息的技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评价的技能、说课技能、上课技能、沟通技能、反馈技能、灵活变化的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

这些内容自成体系,又与其他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对各种教学技能进行分析,可以概括出其主要特点:(1)可操作性。

教学技能不等同于一般的抽象理论,高师生学习和掌握了这些具有操作性的技能,就可以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但要注意,一般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艺术化的教学是一种创造过程,必须有主体主观因素的渗入,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二者匹配结合才能形成教学艺术鲜明的个人独特性。

(2)灵活性。

任何一种教学技能都有一般的操作规程和方法要领,但在具体的教学条件下,往往因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师的个性差异、综合素质和教育修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每一种技能的运用都不可能是模式化和千篇一律的,所以,高师生对于所学习和掌握的教学技能切忌不可机械搬用、简单模仿,在选择、组合、创造教学技能方面必须灵活机智。

(3)整体性。

总体上看,各种教学技能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各种教学技能有效地组合运用;单纯而完全孤立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技能,对提高教学效果难以奏效。

(4)理论性。

教学技能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科学理论和心理科学理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反映。

教学技能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及教学规律实施,才能有所成效。

(5)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技能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化地运用各种技能于教学之中。

科学性是基础,艺术性是升华。

只有当
教学技能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才会出神入化,产生极高的审美价值,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教学技能定位的分析
教学技能的定位有较大难度,我们把其诠释为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技术或行为方式。

它既不同于简单重复的基于经验积累而获得的工匠技艺,也不同于抽象笼统、普通教师难于应用的纯教育理论,而是在实践中所建立的科学教育理论与有效教育实践相结合、体现于实践之中、对新的实践产生促进作用的教学技术或行为方式。

它不仅要涉及“应该怎样”和“为什么这样”,更要涉及如何使这些“应该”得以实现及实现这些“应该”要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条件。

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某些对众多学科、不同年级学生普遍有效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说得清,道得明,具有可知性、可解释性、可重复性。

然而,教学还具有不可重复性。

教学情境比较复杂,学生各有差异,经常有难以事先预定的突发事件发生,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有效应对。

因此,对某位教师有效的东西对另一位教师不一定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不少东西只可意会、体验,不可言传,具有难以解释的特点。

技术层面的教学技能是从理性分析、逻辑思考的角度研究教学,寻求教学的规则和共性,追求教学的确定性和清晰性,这对于没有教学体验的高师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如果只强调此点,会使人“匠气有余,底气不足”,难免陷入工业生产式的机械化、模式化的困境;较高层次和高层次的教学技能是从感性直觉、综合整体的角度研究教学,强调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反映教学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这对于高师生的进一步发展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掌握不当,会使人“随意有余,规范不足”,甚至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任意所为。

高师教学技能的学习训练既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技术、技能、策略和方法,也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习者努力朝教学艺术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高师生和新手教师应以掌握一般的教学技能为主,熟练教师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主。

科学是基础,艺术是终极目标,高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应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从掌握教育理论、教学规律和基本功起步,然后在实践中逐渐过渡到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最终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教育的众多组成要素中,教学技能是最活跃、最能体现教师主体性的部分。

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才能有效地履行教师的教育职责。

在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培养可帮助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教学技能不仅是经验与智力的“合金”,而且也是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的“合金”。

教师在广泛吸收、借鉴别人已经积累、形成的技能的基础上,善于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以富有个性特色的、常变常新的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能使教学具有艺术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明确教学技能的定位,对于加强高师生
职业技能特别是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师范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教学技能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教学技能与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教学技能与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关系看做是“器”和“道”、“术”和“学”的关系。

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是教学技能的内核和依据,教学技能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外化和物化。

离开了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离开了教学技能,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

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是教学技能的理论化和抽象化,它能保证教学技能不流于庸俗化;教学技能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它能保证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的实用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手艺和技术,更是一种思想和学说。

因此,关于教学技能的理解和培养不应只停留在“操作手册”的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教学技能是工具,是中性的,并不能解决价值选择的问题,事实上,同一种教学技能植根于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科学理论,产生的效果会完全不同。

在当前的教师教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立竿见影的技法、技巧,今天学了,明天就可以用,而对理论性较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不感兴趣,结果是只学一些“花拳绣腿”“雕虫小技”,没有真正领会其背后的精神实质,遇到新问题,往往就束手无策,难以解决。

理论未掌握,观念不转变,再好的技能都可能用走样;反之,只要在科学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一定训练,就能够在常规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生成新的技能,就能促进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高。

2.一般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高师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特征的教学技能,这与学科特殊的教学技能有所不同而又有联系。

一般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技能的关系应该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学科教学技能反映的是学科的特殊教学规律,解决的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问题,适用于某一具体学科甚至某一学段的学生,如音乐课教学技能、体育课教学技能、数学课教学技能等。

而我们所研究和培训的教学技能,反映的是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解决的是各门学科带有普遍性或共同性的问题,广泛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如课的导入、组织技能、讲授技能等等。

一般教学技能是学科教学技能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学科教学技能形成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影响着高师生对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发展,因此,它是教师教育中带有普遍性的要求,在合格高师生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学科教学技能是一般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深入,是师范生进行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两者的作用各有侧重,但又彼此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建立在教师本身具有广博专业知识和熟练教学技
能的基础之上的。

教师如果没有广博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教学只能是生搬硬套地照本宣科;同样,教师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就不可能生动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师生掌握和运用教学技能与个人原来具备的各种素质有关,但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

所以高师生在校期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技能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成长环节。

高等师范院校在认真抓好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规范地认真抓好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把专业基础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转化为具体的从师任教的职业技能,初步熟悉和掌握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要求和工作要领,以帮助高师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地踏入教学工作的正常轨道,尽快地胜任教学工作,顺利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明东,褚远辉,顾永清,等.教育学——当代教育一般性问题概论(修订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