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邓稼先》ppt课件3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目录•邓稼先生平与成就•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邓稼先与核武器事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邓稼先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邓稼先的学术影响与传承邓稼先生平与成就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自幼聪颖好学。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
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01020304早年经历及教育背景1958年起担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推导且有卓越贡献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领导科技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科研生涯与主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荣誉奖项及国际地位0103020405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权威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勇于创新实践邓稼先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
不断追求卓越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他的这种追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极其认真,不容有丝毫差错。
邓稼先 课件(共19张PPT).ppt
合作探究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③渲染(营造)氛围。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烘托人物的形象; 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3.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③埋下伏笔等。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 (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 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 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 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并讨论一下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精读细研
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射成功。 • 这些辉煌的时刻离不开国防科技专家们的无私奉献,他们长年与亲
人分离,在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 强大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学习目标
• 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重点)
合作探究
回顾全文,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 文的“小引”,等于
是个帽子;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 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 贡献,是第一部分的 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 的延伸;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 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 之大,也可以说是第
二部分的扩展;
《邓稼先》PPT优秀课件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字词释义
锋芒毕露: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 人气盛逞强。毕,全,完全。
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字词释义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第三章节
课文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第二章节
生字新词
识记下列成语的意思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字词释义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字词释义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件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将军
目录
人物介绍及写作背景 生字新词
课文内容探究 课堂总结
第一章节
人物介绍及写作背景
人物介绍
邓稼先
(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 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武器做出巨大贡献。1999年被 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物介绍
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 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 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 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 学家之一。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 课件 (共29张PPT)
问题探究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 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参考:作者这样写,就使读者认识 到,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 贡献的科学家,对祖国、对民族发展产 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 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六 个部分的内容,并说说六个部 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历史背景(引子)
三、人物对比 (补充扩展)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总结)
句式整齐: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 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7/272021/7/272021/7/277/27/2021 6:47:52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272021/7/272021/7/27Jul-2127-Jul-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272021/7/272021/7/27Tuesday, July 27,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272021/7/272021/7/272021/7/277/27/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27日星期二2021/7/272021/7/272021/7/27
邓稼先ppt优秀课件最新
家庭生活
婚姻与家庭
晚年生活
邓稼先与许鹿希结婚,育有一子二女 。
邓稼先在1986年因癌症去世,享年62 岁。
家庭影响
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也是一位杰出的 物理学家,夫妻二人共同为中国的科 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02
邓稼先的科学贡献
两弹一星的研发
总结词
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的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 献。
详细描述
邓稼先参与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负责关键技术攻关和组织 协调工作。他领导的研究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核物理研究
总结词
邓稼先在核物理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为中国的核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详细描述
邓稼先致力于核物理研究,在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他 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核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我国在核能、核武器等 方面的进步。
建立的。
展览内容
展出了邓稼先的照片、手稿、信 件等珍贵文物,以及介绍他生平 事迹和科学成就的展板和多媒体
展示。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门票价格、交通指南 等。
社会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
每年的邓稼先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社会各界 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包括学术研 讨会、座谈会、展览等。
纪念意义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邓稼先 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传承和弘扬他的精 神,激励后人继续为科学事业和国家发展做 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追求卓越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他的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着后辈不断突破自 我,勇攀科技高峰。
对社会的贡献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杨振宁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 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1.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与人物故事,理清文章 整体脉络。 2.品味语言艺术,感受表达特色,揣摩关键句段的含义。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体会文章思想内涵,理解作者 表达的情感。 4.感受杰出人物非凡的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
一颗氢弹。
一百多年以前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常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随 着那朵“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腾而起,中国人民的腰杆挺起来了!
【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
从文章可以看出邓稼先是怎样的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 献的杰出科学家。
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 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出于保密原则,邓稼先没有因为私情而泄露 机密。这表现出了邓稼先高度的责任感和处 事谨慎的性格特点。
阅读第五部分:
原文:
诵读《吊古战场文》并翻译
浩浩乎!平沙无垠, 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 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 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 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 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 天阴则闻!”
《邓稼先》ppt课件上课用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 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 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 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 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把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 做了怎样的对比?为什么对比着写?
奥本海默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一个锋芒毕露;
邓稼先
杨振宁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 原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 研究生毕业,芝加哥大学 博士,历任芝加哥大学等 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 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 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在粒子物理方面做 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他们是同乡、 同学,情同手 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 奖蜚声世界半 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 弹隐姓埋名28 载。
jiā yù hù xiǎo 家 喻户晓 jié rán bù tónɡ 截 然 不同 fēnɡ mánɡ bì lù 锋 芒 毕 露 zhī rén zhī mínɡ 知 人 之 明 cénɡ chū bù qiónɡ 层 出 不穷 mǎ ɡé ɡuǒ shī 马 革 裹 尸
词语解释 很少有人知道。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 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试阐释这句话。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 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 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 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 指: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 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 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 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2. 理解“短短的这封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 荡”的含义. 表明他既为祖国真正强大起来感到自豪,也 为邓稼先带领的国内研究人员独立研究出原子 弹而感到骄傲。
邓稼先课件(PPT)
初步的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 埋名戈壁 28年
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左二)同杨振宁合影
最后一枚勋章
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他生前的最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 的病房里获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 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部部长蒋 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 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40-41]
临危受命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 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幽默地对他说:“稼先同志, 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 样?”“大炮仗?”从事核物理研究的邓稼先稍一沉吟, 马上明白——国家要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邓稼先 似乎还没有从吃惊中回过神来。当钱三强谈了工作的意义 和任务之后,邓稼先全都懂了。不过,这项工作之艰巨、 自己后半生将为此付出的代价,一切的一切,在当时他都 不得而知。
邓稼先庄重地把奖章戴在胸前,高兴地说:“今天李鹏副总理亲临医 院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感到万分激动。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 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但 党和国家就给我这样的荣誉,这足以说明党和国家对尖端事业的重视。 我现在虽然患病,但我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为国防科研事业再尽一些力量,以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希望。”[42-
投入工作,默默无闻
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夜晚,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永远无法忘记: “那一夜,他一反常态地无法安睡。到后来,他跟我说,他要 调动工作。我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 说。后来,我说你给我一个回信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 说也许这都不行,之后,邓稼先走了,,丈夫就这样活生生地 从身边“消失”了。其实,她哪里知道,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 的无悔选择,不仅对她和家人是一种伤害,即使对邓稼先本人, 也是一种伤害啊!他的一切都将不告父母不告妻儿,没有个人 的行踪,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 能与朋友随便交往,工作成绩再大、功劳再大都将无人知晓, 一辈子都不会看到自己声名的成长,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无闻!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 “两弹元勋”。
科研领域及贡献
科研领域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 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 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贡献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 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 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
原子弹研制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零 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
氢弹研制
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邓稼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的研 制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设计的关键技术,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获得荣誉与奖项
荣誉
邓稼先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奖项
邓稼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对后世影响及意义
对后世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 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意义
邓稼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代表着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 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第1 课《邓稼先》 (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字词清单
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读读写写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白天,跟“夜”相对。
元勋( xūn ) 奠基(diàn) 选聘( pìn ) 谣言
背诵 昼夜(zhòu)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 xiè )
鞠躬尽瘁( jū )( cuì )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状元贴士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 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 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 于敏
钱学森 钱三强
……
[真题模拟] 第12、13段都是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考点 分析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传 记 本文属于他传。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
概念 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
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 者分
按体 裁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 传记 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答题思路] 独句成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起强调作用,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②调整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③显示文脉,构成贯串全文的线索、前后呼应、过渡等, 使思路更加明晰。
[参考答案] 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成功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 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做出的 巨大贡献。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18段引用张爱萍的评价有何作用?
引用张爱萍的评价,增强说服力,再次高度赞 颂了邓稼先的功勋,高度评价了他为了祖国的科研 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 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 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 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在如此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 绩,衬托了邓稼先为祖国、为科学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 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 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堂测试
冬,它没有春的艳丽,没 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 但她所独有的就是那圣洁,刚 傲的品质。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从文章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圈出其中的关键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4.开篇写中国一百年以前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②内容上,在中华民族长久遭受屈辱这个历史背景下引出邓
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预习 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邓稼先》PPT完美版
邓稼先不仅在理论上对核武器有 深入的研究,还在实践中亲自参 与了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测试。
邓稼先对核武器研究的贡献
邓稼先带领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 核武器研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难 题。
邓稼先不仅在核武器研究中取得了卓 越成就,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 才,为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普渡大学
在美国留学期间,邓稼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深入研究了原子 核物理等领域。
中科院及原子能研究所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科院及原子能研究所继续深造和研究,不断推 动中国核科学的发展。
科研成就
原子弹和氢弹研究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的 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对原子弹 和氢弹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核武器化推进
提高国际地位
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也为中国科技事业赢得了国际尊重和认可。
3
激励后人
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 工作者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 献自己的力量。
对后人的启示与传承
爱国主义精神
01
邓稼先的一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他始终将国家和民
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传承。
THANKS
团结协作的品格
他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带领团队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同时,他也积极与其他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
04
邓稼先的影响与传承
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影响
奠基人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 人和开拓者,他的杰出贡献为中 国核武器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技术难关
06
纪念邓稼先,弘扬科学精神
上课《邓稼先》ppt课件
人物评说
1.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 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2.1958 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 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 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人物评说
3.1985 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 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4.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 工作 5.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 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军宣 队的队员
(马革裹尸 )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齐读《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巍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随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说说“奇丈夫”邓稼先
人物评说
作者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邓稼 先什么样的品质?
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
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 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 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 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 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事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 ‚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 去问你的女婿吧!‛ 事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 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 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 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 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 17 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精读品析
精读品析
3.你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 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讲究人与人之 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 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把 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 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它是理想的 党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章既然是写邓 稼先,为什么还要写 奥本海默?
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 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 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 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 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 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国籍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他们是同乡、 同学,情同手 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 奖蜚声世界半 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 弹隐姓埋名28 载。
一、正音识字:
ng 可歌可泣 qì 热泪盈眶 kuà
鞠躬尽瘁 cuì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彷 徨 pá ng huá ng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宰割
zǎi gē
可歌可泣
杨振宁
1964年10 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 布泊,中国 爆炸了第一 颗氢弹。从 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 用了2年零8 个月的时 间,其速度 是世界上最 快的。
邓稼先(1924— 1986),安徽省怀 宁县人,我国研制 和发展核武器的重 要技术领导人,为 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 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
kě gē kěqì
鲜为人知
xiǎn
fēng
rén zhī
bì
筹划
chóu huà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ǘ kuì
锋芒毕露
彷徨
páng huáng
马革裹尸
mǎ guǒ shī
鞠躬尽瘁
jǖ gōng jìn cuì
仰慕
yáng mù
家喻户晓
jiā yǜhù xiǎo
妇孺皆知
fù jiē zhī
词语记诵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性格
最不引 人注意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邓稼先 忠厚平实 奉献 复杂的人 “ 纯” 精神
锋芒毕露
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 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 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 “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 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 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 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 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 得流泪。 •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 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不愧这个 称号。 •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 来。
速读,谈谈你对邓稼先的认识。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示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问题探究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 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使读者认识到,邓稼先是对中 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 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 献的科学家,对祖国、对民族发 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 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 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 家,为他(她)写一篇小 传。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 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 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 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 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 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 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 顺序来记叙。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42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1945年从昆 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1950年到美国 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取得 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到中国科 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名 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直 至病逝。
杨振宁于 1922 年出 生在安徽合肥 , 1938 年 中学还没毕业,就进入 西南联大就读, 1942 年 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 1945 年 到 1948 年 , 在 美 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 位。 1949 年,杨振宁进 普林斯敦大学研究, 1956 年与李政道提出宇 称不守恒理论 。 1957 年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 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