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山岭区的选线
公路勘测设计第五章:公路选线
二、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2)一般步骤
选线是经过 浅→深、总体 →具体、 面 →带 →线 的过程来实现。 1)全面布局 2)逐段安排 3)具体定线
三、选线的一般原则
多方案论证、比选的的原则 造价低、标准高的原则 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的原则 环境保护的原则 严重不良地质路段绕避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 ② 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 ③ 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结合。 ④ 路线布置要尽可能考虑为农业服务。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① 占用田地要与路线的作用,对支农运输的效果、工程数
量及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 ② 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 ③ 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结合。 ④ 路线布置要尽可能考虑为农业服务。
气候
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 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 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水文
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 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
四、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密布; ③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 地质和水文条件: • ①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偶有软土和沼泽地段。 • ②往往排水较困难,地面积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 • ③河流较宽,比降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低浅,洪水泛滥
宽。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1.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1)平原(plain terrain)--主要是指一般平原、
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2)地形特征: 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3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拿走不谢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拿走不谢愁图!愁总结!愁记忆!哇哦,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终于等到你。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山岭区选线要求
高线的优点:
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 缺点:路线随山势曲折弯曲,线形差,工程大; 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 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山腰线实例
山腰线实例
综合评价: 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 位的前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 高
3. 河谷断面路线的布设
(1)开阔河谷 1)沿河岸;2)靠山脚;3)中穿线(一般不宜采 用)
3. 河谷断面路线的布设
(2)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
1)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 2)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
1)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 2)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 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堑通过。
3. 河谷断面路线的布设
(3)陡崖峭壁河段 1)绕避: ( 越岭线方案)
Ⅱ方案
Ⅲ方案
Ⅰ方案
越岭线方案与跨河换岸的比较
2)直穿峡谷的路线:
(1)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
(1)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 (2)硬开石壁。
4.急流及跌水河段 利用下游支沟或平缓的山坡展线下降。
1. 自然特征:
(1)地形条件:地面横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 变化复杂; 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 (2)地质条件: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 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 (3)水文条件: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陡峻、 河底比降大;雨季暴雨集中、流速快、流量大,冲 刷和破坏力很大。 (4)气候条件:山区气候多变,气温一般较低、 冬季多冰雪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
地理词典: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位于中国中部偏北(34°N~40°N,103°E~114°E),被太行山、长城、青海日月山、甘肃乌鞘岭和秦岭包围,东西绵延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跨越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等省区。
黄土高原分为陇中高原、山西高原、豫西山地和陕北高原等区。
平均海拔一般在1000米~1500米,高原覆盖有深厚的黄土层。
气候类型从东南至西北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此外,黄土高原还藏有丰富的煤、石油、铝土等矿产资源。
黄土高原地质成因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因挤压作用喜马拉雅山区也日渐形成,青藏高原被迫抬升而隆起。
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移,久而久之,中国西北部地区日趋干旱,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与戈壁。
体积庞大的青藏高原刚好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将西风带近地面层分成南、北两支,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
因北支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米~7000米的高空,所以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
同时,因青藏高原的隆起,增强了东亚季风,由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同造就了现在这个广阔的黄土高原。
关于黄土的来源,业界有着不同的争论,其中“风成说”较被人们信服。
“风成说”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的沙漠区。
在白天,这些岩石因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日积月累,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石块和沙土。
与此同时,在西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粗大的石块留在原地形成戈壁,较细的沙粒被风带走,落在附近地区,堆积成片片沙漠,更细小的沙粒和黏土,被风带向东南,当风力减弱或遇到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而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地势地貌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六盘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海拔在2000米~3000米之间;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的陇东、陕北、晋西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吕梁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的晋中、晋东北的广大地区海拔在500米~1000米之间,小部分山岭超过1000米。
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知识讲解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2、严重的水土流失⑴形成原因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响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3、脆弱的生态环境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跟踪训练1.“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
读黄土高原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③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3.能够正确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示意图是( )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A. B. C. D.4.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5.黄土高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土质疏松,降水集中B.耕作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C.历史悠久,战争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7.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1.3_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2)窄谷布线:这种溪谷常位于中上游地段,溪底比较大,水流 急,平时水位低,雨后易出现山洪。布线方案:①沿河布线(图 1-7中甲线) ②取直布线(图1-7中乙线);
对于特别突出的山嘴,可采用切嘴填弯的方法处理(图1-8所示)
图1-7 窄谷布线示意图
图1-8 切嘴填弯示意图
(3)峡谷布线: 若该路段地质良好、崖头很高且工程量不大,可考虑直穿路线,
图1-12 利用山嘴、山谷展线
② 回头展线 当高差大或受地形限制不能采用自然展线时,则可利用较缓的山
坡或肥厚的山脊布设回头展线。 回头展线的形式取决于回头地点和地形,一般应利用以下几种
地形: • 利用山包设置回头曲线 • 利用山脊平台设置回头曲线
•利用平缓山坡设置回头曲线 •利用山沟溪谷交会处布设回头曲线 •利用山坳设回头曲线。
否则应考虑翻越陡崖或另找绕避的可行路线。 当溪床较宽、水流不深、压缩后洪水位抬高不多时,路基可紧靠
崖壁底的滩地侵占部分溪床;若溪床窄,压缩后洪水位抬高较大, 应采用开、砌结合的方式,用开挖的面积补偿砌占的过水面积。如 图1-9所示:
图1-9 开、切结合补偿过水面积
(4)瀑布和跌水溪段布线:宜采用自上而下沿溪布线的方式。为 尽快降低线位,可利用支谷或平缓山坡展线。如图1-10所示。 (5)跨越支流布线: ①当支流沟窄而浅、地质良好时,可采用直接 跨越;②对于深而宽的支流不宜直跨,应绕过支流上游再跨。
1.3.4 重丘区的选线 重丘区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
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
(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
1.3.5 山岭区的选线
山岭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为宜,必要时才能横越山岭。按 路线通过的部位和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地带分布规律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地带分布规律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质以黄土为主,因此得名。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地带分布规律是指在这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下,植被类型和分布的规律性。
下面将从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地带分布规律。
海拔高度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候条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黄土高原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带,植被类型主要是草原和灌丛。
这些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适宜植物生长,因此草原和灌丛植被繁茂。
而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的中山地带,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植被类型开始向落叶阔叶林过渡,草原逐渐减少。
而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温较低,气候寒冷,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山草甸和高山针叶林,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气候条件也是植被地带分布的重要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不均匀,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对植被的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低山丘陵地带,由于气温适宜,降水充沛,草原和灌丛植被繁茂。
而在中山地带,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的下降,草原逐渐减少,落叶阔叶林逐渐增多。
在高山地带,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植被较为稀疏。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特点也对植被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没有明显的山脉和河流,地形起伏不大。
这种地形特点使得水分在地表流动的能力较弱,导致地表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较低。
这对植被的分布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适应干旱条件的草原和灌丛,这些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较低的水分条件下存活。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地带分布规律主要受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植被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气候条件的不同,也对植被的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地形特点使得水分在地表流动的能力较弱,限制了植被的分布。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长城相关的地理问题大全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长城相关的地理问题大全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其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甘肃等15个省区市。
历代长城的位置、走向和修筑均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长城在自然地理上的作用表现也举足轻重。
历代长城位置走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各个时代长城的修筑情况来看,长城的位置、走向、城墙形式与长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关联十分紧密。
历代长城都是将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河流围括在国土之中,将水草丰美的地区、水源、绿洲和牧场等控制起来,这样既可以发展成为自己的屯田区,又使得敌人在这些区域难以生存。
在山地地貌的情况下,长城内侧尽量选择坡度相对较缓的地段,而长城外侧则尽量选择沟谷纵横的险峻高坡,以构成易守难攻的防敌屏障。
秦长城边界及走向与自然地理的关系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西起岷山临洮县,向东跨过辽阳市,直至鸭绿江边。
在甘肃境内基本是维修和连接了秦昭王长城。
秦长城在西北地区的修筑基本是沿着渭水、径水流域的北侧,依山岭走势,其目标是将渭水、泾水控制在长城的内侧,而在宁夏固原县和内蒙古包头市境内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
因坡取势的同时,长城多途经交通要塞,为加强防守,曾设障碍物。
总之,秦长城是沿着地形地貌此起彼伏,或在河谷之间穿梭,或在山脊上蜿蜒,曲折前进。
图1.1-1 秦长城分布示意图汉长城边界及走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汉代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匈奴的防范,将烽隧和城障修筑在更边远的地区。
西汉将长城修筑到了大漠以北,最西端已经进入了新疆的罗布泊地区。
同时,汉代长城把甘肃河西走廊的大片绿洲纳入了长城内侧。
在甘肃额济纳河下游三角洲地区的东、西两侧,分布着大量的汉代城障和烽隧,而北部则利用居延海、素嘎淖尔、嘎顺淖尔形成天然屏障,南部则通过建造肩水都尉将额济纳河的绿洲全部包围起来。
可见,汉代长城在西北大漠地区的修筑采取了尽可能地控制戈壁中的绿洲、水草地带,从而断绝匈奴生存依赖的策略。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简介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简介.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
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
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
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Inner Mongolian Plateau)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
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
道路勘测设计 6.3+越岭线、山脊线
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垭口选择,过岭标 高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垭口位置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
②垭口高程选择:高程较低的哑口 ③垭口展线条件选择:两侧地形易于展线 ④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 可通过:松软土侵蚀型、软弱岩层型和构造型 的垭口
3)螺旋展线 利用地形的高差,用螺旋线形展长路线的方法。
回头展线实例 山东省青州市牛角岭段盘山公路
回头展线实例 非洲肯尼亚卡-坦公路 (Kabarnet-Tambach Highway)
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
(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 包或平坦的山脊 。
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
第6章
选
线
6.4
山岭区选线——越岭线、山脊线
越岭线布线方法及要点
山脊线特点及布线方法
教学内容:越岭线特点
重点解决的问题:
1. 越岭线有何特点?越岭线方案的主要控制因 素是什么? 2. 越岭线布线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3. 路线展线方法有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6.4
山岭区选线
6.4.3 越岭线
定义:路线的两个控制点位于山脊的两侧,路线需 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 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1. 路线特点
越岭线的关键问题:克服高差。
选线的控制因素:路线纵坡度。
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 均由纵坡控制。
设两控制点高差为H,则路线长度为:L H
3. 路线展线方法有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等三种。 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 服高差。越岭路线应利用地形自然展线,避免设置回头曲线。 三级、四级公路在自然展线无法争取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 地质条件所限不能采取自然展线时,可采用回头曲线。 螺旋展线:当路线受到地形、地质限制,需要在某一处集中提高或降低一 定高度时才能利用前后的有利地形时,可采用螺旋展线。
黄土高原
位置:105°E~114°E ,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
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地势: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及原因:外力作用为主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内力作用:断层: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河流及水文特征:河流多为外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
黄河(中游,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
降水: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雨季较短)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表裸露。
资源:①矿产资源:煤矿:神府、大同、朔州、西山、阳泉②水能资源:(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小浪底③旅游资源: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岗石窟、壶口瀑布农业生产:优势:雨同期热、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谷子、冬小麦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主要城市:太原、大同、西安、兰州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
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旱涝、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兖—日线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④土壤: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①农: 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黄土高原土地分类(按照自然属性分类)
Ⅰ9涧地
河源或沟头汇合处未被流水冲开的平坦部分,坡度10o左右,轻度一中度侵蚀。水肥条件较好,宜种植业。延河和无定河上游多有分布
Ⅰ91完整涧地
未被侵蚀沟切割的,面积较大的平坦涧地
Ⅰ92残涧地
涧地遭侵蚀后残留部分,地块小,坡度变陡不宜种植业,以治理为主
Ⅰ10梯田
梁峁坡地上修筑的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
Ⅳ1波状塬地
地面波状起伏,岗丘相连,坡度1o一8o,相对高度30—80米。中度侵蚀,水肥条件较差,多数为农田,少量人工林和果园
Ⅳ11岗平地
岗丘顶部,坡度<3o,侵蚀轻微。水分条件较差,为种植业用地
Ⅳ12岗间凹地
在岗丘间的宽阔槽形成。坡度<5o,弱侵蚀堆积。水肥条件好,为良好的种植业用地
Ⅳ13缓坡岗地
在岗丘缓坡面上,坡度3o一5o,轻微侵蚀。水肥条件差,有少量人工林,以果园居多
Ⅳ14陡坡岗地
岗丘陡坡,坡度8o左右,细沟间有浅沟侵蚀,地面起伏不平,缺养分,目前主要为农地,应修梯田培肥
表6.1黄土高原土地分类系统和土地特征(按照土地自然属性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特征及利用
Ⅰ梁峁坡地类
谷缘线以上所有土地,坡度<35o,土层深厚,一般在80—200米间,相对高差>100米。土质疏松,养分、水分较贫乏,侵蚀一般自上而下逐渐加重,种植杂粮,阳坡种小麦。人工草地有所发展,也有轮荒地
Ⅰ1梁峁
Ⅲ11淤土川地
有深厚的土层
Ⅲ12砂板川地
靠近河道,土中夹有大量砂粒及小砾石,多为古河床,需改土培肥
Ⅲ2河台地
河流高阶地,坡度5o左右,水肥条件较好,仅次于川地。轻度侵蚀,受坡面径流危害,应治理台地以上坡面,宜种植业
《黄土高原》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ppt模板: . /moban/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ppt图表: . /tubiao/
ppt下载: . /xiazai/
ppt教程: . /powerpoint/
资料下载: . /ziliao/
范文下载: . /fanwen/
试卷下载: . /shiti/
活动2 识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农业发达, 人口集中
新知学习
活动3 赏文明
新知学习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 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案下载: . /jiaoan/
ppt论坛: . .cn
ppt课件: . /kejian/
语文课件: . /kejian/yuwen/ 数学课件: . /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 /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农作物产量降低。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泥沙含 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 形成“地上悬河”。
课堂检测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 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 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介绍地质环境的一段话
介绍地质环境的一段话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之为乌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黄土高原在800万年前曾是一片湖泊,经过千万年的风沙堆积,湖水干枯,黄土渐渐的累积成了高原。
黄土高原西高东低,陇中黄土高原海拔一般1800~2000米,部分山岭高于3000米;陇东黄土高原一般海拔1400~1600米;陕北黄土高原一般1200~1400米;高原内沟谷纵横。
高原以西,山脉走向以北西向为主,主要有拉脊山、祁连山和南华山等;中部和东部多为中山,南北走向分布,有六盘山、子午岭和吕梁山等。
黄河干流自兰州进入黄土高原后,蜿蜒曲折,流路多变,并汇集了众多的支流。
陇中黄土高原上的支流在黄河两岸不对称,呈直角状分布,陇东和陕北黄土高原支流密度大,黄河两岸均有分布,支流多呈树枝状。
黄土高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间。
冬春季为较强的西伯利亚高压冷气团控制,西北风盛行,气候寒冷,雨雪稀少。
夏季受太平洋和印度洋低槽的影响,盛行东南、西南季风,雨水增多。
受纬度和区域地形及环境的影响,黄土高原降水量地区差异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呈递增趋势,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中部为半亚湿润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一般较大。
黄土高原降水量年际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丰水年与枯水年以4~7年到6~8年为周期交替出现。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概况古老神秘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
空中鸟瞰,千沟万壑,气势恢弘。
黄土高原地区,幅员辽阔.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它的范围大致是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阴山,南达秦岭。
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区),总面积64.3万平方公里。
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孕育"于2200万年前。
在这片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藏、蒙、土、满、东乡、撒拉、保安等9个少数民族,约一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664万。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地貌形态可分为山、陵、塬、梁、峁.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山岭、丘陵、高塬等占2/3以上;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地面大部覆盖着结构疏松的黄土,在重力、水力、风力条件下容易流失;植被稀疏,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年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自然灾害频繁.黄土高原经过千万年冲刷侵蚀,时今已是梁峁纵横,千沟万壑.全区大于0。
5公里以上的大小沟道多达27万余条。
每平方公里的沟壑密度为3—6公里。
在坡地上,一条细小的沟纹,在暴雨的冲刷下,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几十甚至上百公尺深的沟壑.一道道沟壑就象一把把利剑,不断地把高原肢解分割,使平坦的塬面变成了一条条梁,一个个峁。
150万年来,黄河,一直在黄土高原的脊背上流淌不息,奔腾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方面她用甘美的乳汁滋润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另一方面,千万年来,上万条沟壑携带着数十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使她洪灾频繁,旱魃肆虐,河床高悬。
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山地区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黄河谷地之间的拉脊山、马衔山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白于山、唠山、子午岭、黄龙山、关中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六盘山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
白于山海拔1500-1800米,是洛河、延河、无定河、清涧河等的发源地,山体黄土厚度50-70米,岭脊起伏和缓,山坡流水侵蚀、重力侵蚀活跃,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土石山地。
子午岭、黄龙山,岭脊和缓,受人为采伐、开垦,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重力侵蚀严重。
关中盆地北部的北山,由娄敬山、宝鉴山、碑子山、尧山等构成,海拔900-1200米,山势疏缓低矮,南陡北缓,主要由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岩溶地貌发育。
黄土高原东部山地主要有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等,以石质中山为主。
吕梁山北起管浑山,南到龙门山,山体宽度30-100千米,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北高南低,山顶起伏和缓,局部保留有宽展平坦的古夷平面。
中条山位于晋豫之间,走向北东东,主脊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雪花山1994米,山势西高东低。
山地区●丘陵区丘陵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为辽阔的地貌区,占黄土高原面积的56.79%。
由于丘陵区面积广大,各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甘肃临夏、和政、渭源等地为土石丘陵,海拔1900-2300米,相对高差150-250米,坡面沟谷侵蚀强烈。
甘肃定西、渭源、通渭、会宁等地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黄土梁状丘陵。
陕西白于山、子午岭、唠山的外围地区,以及富县、宜君-带丘陵多呈纵长的梁状,梁面坡度和缓、梁坡陡峭、坡面沟谷侵蚀活跃。
分布于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等黄河沿岸,以及陕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神木、府谷等地的饰状丘陵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丘陵地区,饰顶海拔1200-1400米,呈错落的馒头状,赤坡多凸形坡,地面异常破碎,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区。
道路勘测设计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中“7918”是指()、()、()。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行驶并应()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和()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级。
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和()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和()三种。
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行驶B 专供小客车行驶C 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A 1000-4000辆B 3000-7500辆C 5000~15000辆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能保持安全和舒适行驶的()行车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刊1(总第141期)2001年5月山西交通科技SHANXI SCIENCE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S May收稿日期:2001-03-13作者简介:李德峰(1959- ),男,山西河曲人,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道桥专业。
黄土高原山岭区的选线李德峰(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如何充分利用黄土地区的特点,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使选线达到公路工程造价低,养护投入少,社会效益高。
关键词:选线;特点;造价;效益中图分类号:U 412.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28(2001)增1-0003-021 选线的重要性一条路线造价的高低,路线的选择起着决定的作用,路线一旦确定下来,土石方数量、人工构造物及附属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地质不良地段是穿越还是绕避等等这些关系工程数量多少和造价高低的根本问题均随着确定下来,路线的造价亦随之确定。
因此选线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把握经济上要省这条原则,在不降低技术标准的条件下,能减少的工程数量一定要减少,对于特别困难地段也不应该为满足一两项指标而增加很多费用,而应该经过周密研究和反复比较选出一条最省的线路来,当然这仅仅是从省的角度看,路线同时还应满足技术标准,并考虑养护上的花费和方便,以及将来公路营运后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好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定线。
1.1 路线与土石方量一条好的路线应该是少动土石方,而且填挖均衡,若选线时线路设的太高,纵坡拉不上去就要发生较大数量的挖方,若路线设的太低,为了争取高程纵坡拉上去就会发生较大的填方,横断方向是挖还是填,还是半填半挖也完全取决于选线时路线的位置,因此线路土石方数量的多少完全是由选线来确定的。
1.2 路线与构造物构造物设置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完全由路线的走向来决定,路线跨河、沟,就需要设桥涵,路线经过山坡,有时就需设挡土墙等,所以路线的选择与构造物有密切的关系。
1.3 路线与地质不良地段路线尽可能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如必须通过时要与其余方案进行比较然后再确定,因线路通过地质不良地段势必采取工程措施,增加建设费用,乃至竣工后产生后遗症,造成更多的养护费支出,因此选线时必须慎重考虑。
1.4 路线与养护从选线的角度看,有些路线看起来当时一次投资少,但交付使用后病害不断发生,有些病害给养护上带来极大的困难,几乎是靠养护就根本无法解决。
这种情况是建设费相对少,但养护费较多,这样的路线是不合理的。
而我们选线应该充分考虑将来养护的费用,把建设费和养护费合在一起来考查路线的优劣。
既要看到眼前建设费用又要看到在使用期内养护费用的投资,同时还要考虑到养护的便利。
1.5 线路与运营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有些情况路线虽短几公里,节约了部分投资,但纵坡却增大了,车速减慢,油耗增加、轮胎、零部件磨损增加,从建设投资单方面考虑是经济的,可是结合运营全面考虑则不一定合理,所以选线时必须要在考虑到建设费用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效益,正确、全面地把握一条线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黄土地区的特点2.1 气候特点由于季风的影响,使得春夏干燥、降雨少,风大,刮起风来黄土席卷山川,尘土弥漫。
降雨集中到秋季七、八、九3个月,每到雨季大量黄土被雨水冲走,形成千沟万壑的鸡爪地形,冬天气候寒冷干燥。
2.2 黄土地区的植被黄土地区的植被较差,山岭一片荒凉,满山遍野树木稀少,灌木也少得可怜,都是大片的荒地。
2.3 黄土的特点渗透性极好,毛细水上升高度低,松散,粘结力小,塑性指数小(4-7),遇水立刻变成软塑状流体,空隙率大,饱和度小,由于这些因素,每年雨季只要下小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中、大雨更是山洪暴发,大量黄土变为泥砂而流失。
2.4 黄土地区的地形与地貌从地形看,黄土地区没有壁立万仞的高山,直立的悬崖峭壁,山坡较缓,从整体看高差不是很大,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多,岩石覆盖的山岭区少。
从局部地区看地形变化较大,沟回曲折,起伏连绵。
3 公路通过黄土地区的设线原则3.1 要充分考虑路基的稳定 尽可能少填多挖黄土地区的越岭线多走山脊、山坡,并免不了要跨沟,而山脊附近沟壑发育非常丰富,而且沟深,沟底纵坡很大(10%-30%),因此路线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会造成路基下沉、滑塌等病害,为了路基的稳定宁可多挖点也值得。
考虑山坡是否稳定,路线通过地区若是山坡本身不稳定,此时路线就要绕避。
考虑填方路基能否成型稳定,这就是说从施工方面考察土的粘结力、摩擦力等,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并要考虑其水稳性如何,否则就只能挖不能填。
3.2 黄土地区千沟万壑 为典型的鸡爪地形 设线应尽可能避开深沟因为跨越深沟其一是要做长涵洞,其二是填方数量很大,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因所跨沟,沟深坡陡,碾压机械无法进入施工现场,若要修便道增加不少费用,同时设长涵,高填土跨深沟从以往的例子看来造价很高,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填土均在6m以上,有时甚至20多米,虽经施工单位多方努力,但竣工后免不了路基要发生不同程度的下沉,造成路面破坏,所以设计上考虑凡高填土段暂不铺筑路面,或只铺砼预制块,等路基成型稳定后再修筑路面。
这样虽然减少了些损失,但对于一条路线来讲,就不能按时交付使用,延误了工期,影响了营运效益。
3.3 充分结合地形变化设线 不强求平直 要充分利用曲线的优势过去我们总认为路线直些好,直线长些好,但是近年来我们才认识到,直线太长容易导致高速而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易疲劳,线路与景观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没有必要设太长的直线。
更重要的是山岭区地形起伏变化很大,就更不能强求平直了,要充分结合地形变化设线,地形千变万化,高低不平,路线也就有多种多样的走法,因此选线者应在充分熟悉地形的基础上,在反复的比选当中选出经济上省、技术标准高、破坏生态环境少、与周围景观协调的线路来。
3.4 要防止工程量太集中 避免高填深挖 力求做到全线均衡当选线出现工程量太集中的情况时,施工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场地限制、人力、机械摆布不开,其次弃方又无适当的地点,材料进场的道路、材料的堆放场地都将成为问题。
因此就有可能延误工期,增加施工费用,同时高填深挖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所以一旦决定必须要高填深挖就应该有相应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措施。
3.5 要充分考虑综合排水问题排水问题是各类地区各级公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但对于黄土山岭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公路交付使用后,能否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保证车辆行人畅通无阻,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排水系统是否设置合理,水流能否安全渲泄。
过去由于综合排水系统设置不当,每到雨季就发生道路水毁,轻则需加固和重新修建,重则阻断交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选线时就一定要高度重视排水问题。
3.5.1 挖方段路堑边坡水的排除由于路基从山坡上开出来,山坡上的自然水必然要沿路堑边坡流下来,因此应通过截水沟天沟或是在路堑边坡上设急流槽集中排走。
3.5.2 路面边沟水路面水排入边沟,边沟水排入涵洞,但是水从边沟进入涵洞,即挖方与填方段分界处均应设置急流槽,以确保水流不冲刷路堤。
3.5.3 路堤段的路面排水因路堤边坡面积大和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对边坡一般不作加固,所以每当雨季,路堤边坡上的冲坑随处可见,坑深由十几厘米到几米,有的冲坑形成水流暗道,对路基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一方面要对边坡进行加固,另一方面为了减轻对边坡的冲刷,需将填方路段的路面水分段集中,然后设急流槽排出路基之外。
3.5.4 天然沟壑水的排除这些水主要是通过设置合理的桥涵来把水排出路基之外。
3.6 关于纵坡问题山区公路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纵坡,过去有不少的旧路由于纵坡陡,不适应目前车辆行驶的要求,一改造就是旧线废弃,另选新线,这就是因为纵坡有连续性,它不象平面线型,尚可做出某种程度的局部改善。
所以在外业选线时要特别注意纵坡。
宁可线长一些,也要使纵坡坦缓。
选线时往往感到路线绕长,而担心日后使用会有很大不便,其实不然,因为汽车行驶速度很快,路线稍长一些,汽车行驶感觉不出有何不(下转第16页)的平均值为1.06,由动挠度分析得到的拱上结构的冲击系数的平均值为1.29,说明由于拱背填料的作用使汽车产生的冲击力传到主拱圈后有所减小;b.从加固后桥梁在受迫振动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强迫振动频率的平均值为2.76Hz,加固后,桥梁本身固有频率的实测平均值为4.07Hz看,两者有一定差别,故产生共振的可能性不大;c.从所测得结构的平均对数衰减率0.324及振幅为0.018mm看,该结构衰减快,振幅小,表明梁体刚度大,汽车对梁体产生的振动会很快地衰减,对抗振动是有利的。
3.3 结论在标准荷载效率静载试验荷载作用下,加固后桥梁梁体各强度控制截面应力实测值均小于相应理论计算值,说明加固后的桥梁结构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在强度方面能满足汽—超20级、挂—120荷载标准要求。
挠度值也小于计算值,在刚度方面也能够满足要求。
通过动力试验,所反映的自身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及动力性能能够满足正常运营荷载状态下的使用要求。
该桥加固效果较好,加固后桥梁结构本身的强度和刚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能够满足提高荷载等级的要求。
4 使用效果分析本法分别在1993年对省道沁温线交口5—20m 桥及榆长线西王桥5—21m双曲拱桥进行了加固,虽未做静动载试验,但通过多年的使用,未发现裂缝、开裂等问题,且荷载等级提高,使用效果良好,节约资金。
1996年加固了大同郭家坡桥,并经省交通科研院做加固前后静、动载试验,其结论均能满足要求,效益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本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1)针对性强,针对波顶出现的裂缝,横向加筋,该方法能有效解决;(2)箱形截面的力学性能优于双曲拱截面,用少量混凝土、钢材就能提高荷载等级;(3)投资少,见效快。
The New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Double-curved ArchBridge——Semi-box Arch MethodHUO San-sheng(Changzhi Branch of Shanxi Provincial Highway Bureau,Changzhi,Shanxi 046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semi-bo x arch streng thening double-curved arch bridge. Combined w ith theoretical counting,detection data analysing,the method is proved w ith advantag e.Key words:double-curv ed arch bridg e;streng thening;effect;analysis(上接第4页)便,如果线路虽短,但纵坡较大,汽车感觉不到路线短的优越性,反而会因纵坡大很费劲而苦恼,同时因纵坡较大,冬天降雪,常常易发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