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条理清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再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查重点:1、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内容较多)第一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
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条件刺激——条件作用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初中)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4. 人格的概念5. 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6.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8. 认知方式的差异9. 求智商的公式10. 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第四章: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1.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迁移的种类。
3. 影响迁移的因素。
4. 心向或定势。
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1.知识的类型2.感知规律3.变式4.知识直观的类型5.知识概括的类型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8.遗忘理论9.过度学习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第八章: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5.资源管理策略第九章:1.问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5.创造性的概念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8.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结构3.品德的培养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教育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它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重点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以供考生参考。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帕夫洛夫和斯金纳。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正向强化与反向强化等方式,来增加和巩固学生的学习行为。
2.认知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强调学习者对待信息的加工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设计启发性问题和活动,促进知识的建构。
3.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自我实现,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和马斯洛。
在教学实践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四个阶段。
而维果茨基则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近发展区的引导和成人的帮助。
2.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身体发育、性别认同、自我认同和心理独立等方面的变化。
在青少年教育中,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应性的教育环境,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教育评价1.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育改革。
评价的目的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非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2.评价的方法:教育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笔试、口试等形式评价,也包括项目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
评价方法应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来选择,并符合科学公正的原则。
四、教育激励1.动机理论:动机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的动机形成和激励机制。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一、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1. 身体发育特征: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大小运动技能逐渐成熟,耐力与力量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多数较女生高,但在有些方面如灵活度、肢体协调方面却不如女生。
2. 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专注,记忆力及联想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问题解决方面,他们会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同时,还会表现出好奇、探索、快乐等情感特征。
3. 社会发展特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也能逐步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
此外,他们还会逐渐掌握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1. 学习兴趣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这其中,一些社会化因素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2. 学习认知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
在学习中,他们会表现出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集中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认知特征。
3. 学习态度特征:小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们期待成功、饱受挫败时仍充满信心,偏向把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等。
三、教育调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1. 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否针对性突出和有效依然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
2. 强化过程与内在动力:强化过程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
3. 适度的端正、快乐的心态:适当的开始和结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自我控制及取得成就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和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好的,以下是一套适合学生必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复习资料的概要,这些资料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易错知识点,并通过经典例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教育学复习资料1. 教材解读- 教育学基础理论:教育的定义、目的、功能等。
- 教育制度: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的比较。
-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等。
2. 易错知识点归纳- 教育目的的误解:区分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 教育制度的变革:理解教育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 学习理论的混淆:区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3. 经典例题及解题步骤- 教育目的的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教育目的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 教育制度设计:设计一个适合特定社会背景的教育制度。
- 教育心理学应用:应用学习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1. 教材解读-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和方法。
- 发展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 社会心理学: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2. 易错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混淆:区分实验法、观察法和调查法。
- 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误解: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理论。
- 社会心理学现象的误读:正确理解群体思维和从众行为。
3. 经典例题及解题步骤- 心理学研究设计:设计一个心理学研究,包括假设、变量和方法。
- 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分析特定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
- 社会心理学现象解释:解释社会心理学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资料形式多样化- 视频讲座:由专家讲解的教材解读和易错知识点视频。
- 互动式电子书:包含文本、图表和互动问答的电子书。
- 在线模拟测试:模拟考试环境,提供即时反馈的在线测试系统。
- 案例研究集:收集并分析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应用。
- 讨论论坛:提供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平台,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学习,深入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深入探究了个体在学习、教学和教育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其规律性。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梳理,以期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1.1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不同,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些阶段的划分和特征对于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2 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到文化、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重要理论如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和雪莱·贝尔福德的社会化理论,揭示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社会行为和需求。
二、学习心理学2.1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如何接收、处理和存储信息,其中主要包括信息加工理论、模式识别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等。
这些理论深刻影响了教学设计和学习策略的制定。
2.2 动机与学习学习的动机对学习行为和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动机理论,如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等,帮助人们理解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3.1 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衡量和判断,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综合评价、对话式评价等,这些方法各具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2 信度和效度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质量的关键指标,信度代表了评价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效度则表明了评价结果反映了其所要衡量的内容,两者都是评价工具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中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梳理,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更好地指导学习教学实践。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指导着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对于教师和教育从业者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正向激励和奖惩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而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例如,知道儿童在幼儿期具有较短的注意力和记忆时间,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智力和学习策略智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中,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智力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习策略也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法、演绎法和分析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记忆知识。
四、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支持,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和积极情感体验。
动机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了解学生的动机来源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激发兴趣、设定目标和提供反馈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
桑代克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3.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名词解释心里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6.填空心理发展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7.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少年期指11、12、14、15岁,又称学龄中期。
8.名词解释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9.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也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1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1.皮亚杰的理论描述认知发展的机制时主要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2.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13.同化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14.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15.简答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新建构,表现出阶段特征。
他认为人的认识发展可以分为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们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
16.前运算阶段思维特征是:思维的单向性,思维的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侧重于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性。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知识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互动和社会文化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1. 认知特征- 智力水平:影响学习者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 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者偏好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如视觉、听觉或动觉。
- 先验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 情感特征-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有显著影响。
- 情绪状态: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
3.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 社会支持:家庭、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 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适用于需要掌握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情况。
2. 探究式学习- 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索和研究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
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在教育环境中的发展和应用的学科。
它探讨了学习、教学、发展和评估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原理。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教育心理学前三章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识的发展过程。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最为经典的。
他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感知运动期是指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期是指两岁到七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没有建立起逻辑操作的能力。
具体运算期是指七岁到十一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操作,但还只能处理具体的事物。
形式运算期是指十一岁以后的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了解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材料,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了学习的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
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是两个重要的流派。
行为主义学派关注学习的外部行为表现,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认知学派则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关注个体的思维和认知结构。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基于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适应和平衡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维果茨基则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结果。
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独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活动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间接的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和变更条件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比较自然的坏境中,控制和变更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个案法—第一个实践者皮亚杰。
教学—乞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文件或制度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爱好组建的学生组织,可随时组建,随时拆散。
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多项)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突出的领袖人物,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混合少见)研究方法—莫雷若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贾可布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期望效应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气氛。
(3)师生关系要有分寸,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以人为中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填空)珍妮特沃斯—针对教育目标提出—三重四面。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简答)(1)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经典必备(免财富值)
教育心理学一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1、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2、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重要)⑴学与教的要素:①学生(包括个体差异、群体差异)②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③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⑵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4、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5、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新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转化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⑴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⑵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知识。
⑶为市级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⑷有助于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⑸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7、①俄国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②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
8、发展阶段: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
①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②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与教如何作用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在西方的发展历程1.初创时期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德国教育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也是俄国心理学之父。
1877年,俄国教育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桑代克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桑代克是西方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4.完善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在美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出现了4个主要派别:1.联结派(桑代克创始人);2.认知派;3.人本主义学派;4.构建主义流派(皮亚杰)(三)我国的教育心理学:1.1924年廖世承参照西方理论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1963年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四)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3.行动研究(五)教育心理学研究遵循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第二章学生心理一、学生心理发展(一)学生心理发展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儿童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二)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影响新学习成功和效果2.关键期(最佳期):个体对某个刺激最敏感,应当抓住此期及时教育。
(三)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理论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格赛尔,弗洛伊德,马斯洛)2.环境决定论(洛克,华生,斯金纳)3.二因素论(斯腾)4.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瑞士心理学家,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1)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2)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认知发展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2~7岁(不能理解守恒原理具有思维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能完成守恒任务,思维可逆转)④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1)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
各门具体学科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2)教学科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皮亚杰的不足: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他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
(二)最近发展区1.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提出“良好的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的著名论断。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它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3.其意义在于: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4.维果斯基理论对教育的指导意义是: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注意:教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要合适。
三、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从出生到1岁:新生儿要学习的基本态度在于他们能够信任他周围的世界;(2)自主感对羞怯、怀疑感,从2岁到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从4到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从6到11岁;(5)自我同一性感对角色混乱,从12到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7)繁殖感对停滞感,(25-65岁);(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岁往上)。
(二)埃里克森理论的教育意义:它指明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四、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教育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类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发散型与辐合型2.认知能力(即智力)差异①智力的个体差异:加德纳认为,学生都有八种基本智力,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智力差异②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方面差异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①. 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②. 应该选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③.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1.性格特征差异:a.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b.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c.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d. 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有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3.性格特征的教育意义个体的性格不会直接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作用。
使内容和组织更适应学生性格差异。
(三)特殊儿童心理及教育1.特殊儿童类型:天才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聋、哑、盲儿童2.特殊儿童的教育原则: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五、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心理健康标准: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b.自尊自知和自我接纳c.自我控制能力d.与人建立亲密友好的能力e.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f.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儿童多动综合症2)学习困难综合症: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营养与代谢,环境因素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4)儿童厌学症,5)儿童强迫行为4.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8)进食障碍9)睡眠障碍5.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7.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二)心理评估1.心理评估手段: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2.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心理测验(类型: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评估性会谈;其他方法(观察法,自述法)(三)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目标:1.心理辅导含义: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2.心理辅导基本原则: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个别对待学生、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的原则。
3.学校心理辅导目标:第一学会调适,第二寻求发展。
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4.心理辅导方法:(1)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a. 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发;d.示范法;e.惩罚法(惩罚&撤销奖励);f.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a.松弛训练;b.系统脱敏疗法;c.肯定性训练;d.合理情绪疗法。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第三章学习理论一、关于学习(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学习。
(二)学习的意义: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三)人类学习特征(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以语言为中介。
2.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3.人类学习则是主动地适应并改造社会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
4.人类学习是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
(四)学生的学习主要特点: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五)学习的分类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二、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1)桑代克连结论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