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背影(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长)审批人(学科主任)教学案编号授课人课题授课时间班级教学方法朗读法、品味探究教具准备课型教读课教学内容及分析《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

父子亲情,罄竹难书。

但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

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

预习检测1、了解作者作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学者、。

《背影》是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狼藉:踌躇:触目伤怀:蹒跚:不能自己:颓唐: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质朴、动人的特点。

4、深入体会文章表现的父子间的深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珍爱亲情。

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文章表现的父子间的深情2、理解文章质朴、动人的语言第一课时,见练习册23页1-6题教学难点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达标检测第二课时,见练习册 25页1-6题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呈现目标、设疑质疑、启发引领、适时点评、激励评价、总结反馈)及为突破难点所作的知识储备(备用题)学生活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展示提高、能力形成)同组教师建议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三、预习检测。

四、读课文。

播放《背影》朗读录音,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父子之情。

五、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4为抢答题)1、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明确: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7、《背 影 》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述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一、对父亲背影的描述的效果与作用, 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二、通过朗诵等方式,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括的深情一、自主学习1、 作者 (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 、学者、 。

创作成绩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和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咱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还可补充你生疏的字)交卸.( ) 奔丧.( ) 橘.子( ) 簌簌..( )迟疑.. ( )栅栏..( )迂.腐( ) 琐屑.(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蹒.跚( )颓.唐( )举箸.( )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参看书下注释就会了)灾患丛生 满院狼藉 簌簌 亏空 惨淡 失业 勾留 妥当 迟疑 光景 颓唐 不能自已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琐屑4、整体感知课文。

1、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你能找出本文的线索吗?二、合作探讨1、全文共几回写到父亲的背影?几回背影的出现个各有什么作用?哪一次给你的最深?2、本文的第二部份“车站送别”是文章的主体部份,它交代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三、拓展延伸有人说:“父爱象一张弓,折弯身躯蓄一生之势把孩子射向远方”。

父爱如山般厚重,如海洋般深沉,如天空般广漠,如郁金香般含蓄。

在这种爱的光环笼罩下,咱们应该知道:咱们都是幸福的!请课下积累写父母之爱的名言警语和一些动人的亲情故事。

四、当堂检测:1、《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A.南京并非好玩,所以没必要多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第一二课时)导学案(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第一二课时)导学案(无
自主预习一、借助导学方案了解 Nhomakorabea者及背景。
二、找出你不 理解的生字词查阅借助工具书做标注。
三、预习检测
一、作者:朱自清,字____,我国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二、 生字注音:
交卸() 狼藉()簌簌()赋闲()
箸 ()惦记()颓唐()琐屑()
踌躇( )( )蹒跚()()迂()
三、词语 解释:
触目伤怀:
导入:
课后反思:
不能自已:
大去之期:
情郁于中:
祸不单行:
交卸:
狼藉:
赋闲:
交流探究
一、朗读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二、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三、在送别过程 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什么?
四、从文中找出写背影的地方,一共几次提到背影,你体会到父子间的什么感情?
梳理小结
学法指导:
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记叙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但闻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内容上要求有真情实感,即叙写真人真事。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 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3、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长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 较浓。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凝练。
背影
课题:《背影》(第一二学时)
课型
预习交流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3、概括课文内容,归纳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4、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地方,并说说你体会到的父子间的情感。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7课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学习准备:1、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等。

2、给下列字注音。

踌()躇()琐()屑()颓()唐栅()栏簌簌()搀()蹒()跚()狼藉()妥()帖()游逛()擦拭()箸()问题探究:整体把握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这是人间至情。

1.感受深切父爱。

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

儿子还在大学念书,还要供养,养家重担压在父亲一人肩上,他是怎样急于谋事啊。

父亲在谋事与送行二者之间再三踌躇,天平的一头是那么沉重,他却把天平的另一头──儿子路途平安看得更重,这种爱子之心,真是情深似海!父亲亲自送行,照顾得无微不至,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还给儿子买橘子。

为了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

他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

《背影》中的父亲形象,是慈父的形象。

“背影”,为了儿子而勉为其难的形象,正是中国慈父形象的定格。

中国的慈父总是甘为孺子牛,自己能省则省,最好的东西让儿子享受。

(父亲是一身布衣,给儿子的是紫毛大衣。

)2.体会“我”当年的感受与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感受。

朱自清那一年20岁,大学学生,写《背影》那一年28岁,大学讲师,不同的两个年龄,所以对父爱的感受也不同。

20岁那样的岁数,容易自以为是,对父爱不容易体察到。

待到真正成熟了,才理解父辈的行为方式,体察父亲的爱心。

作者一再自责“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望着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顿悟父亲的爱心,“我”哭了。

“我”发现了父爱,引得读者都联想起父爱,这篇散文引起普遍的共鸣。

思考问题1.为什么着力描写背影?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为什么着力描写背影: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2.正音.释义:
琐屑xiè颓唐tuí差使chāi交卸xiè奔丧sāng狼籍jí簌簌sù
蹒跚pānshān迂腐yū触目伤怀chù不能自己jǐ变卖典质zhì赋闲fùXiān惟一wēi举箸zhù橘子jú妥贴tuǒ栅栏zhà拭干shì晶莹jīngyíng情郁于中yù
三、问题探究
①作者为何写此文?(可用最后一节中的话回答)
感情升华,练笔抒情。
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到了何时,我们永远是父母怀里长不大的一个孩子。送与不送和犹豫那是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事无巨细更能体现一个父亲爱子之“执着”。
朱自清是幸福的,因为他对父亲理解,他的忏悔,他的父亲看到了,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不理解父母的一些行为,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写下来。
-------史骐生
2、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贾平凹《关于父子》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难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 Nhomakorabea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特点。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全文线索是。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二、自主学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背影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背影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七课《背影》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学习重点: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特定情境展开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现角度。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第一课时教材助读1、题目解读“背影”上面能表现如山父爱,这是作者独出心裁之处,也是情之所至的神来之笔,只要你留心,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2、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相关资料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预习自测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 chóu()躇蹒跚.()琐屑.()颓.唐() diàn()记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背影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儿女》。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文中所写的事发生在1917年冬,当时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他自己在北大哲学系读书。

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第一课时再现情境品“背影”一、新课导入一封家书,勾起了儿子对多年前车站离别的深情回忆: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蹒跚“背影”,写满了生活的辛酸无奈。

然而那种“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深情,却流淌在儿子的深情追忆之中。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让我们重温生活中的父子(女)亲情,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无疆大爱。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交卸.(xiè) 迂.腐(yū) 栅.栏(zhà) 颓.唐(tuí) 举箸.(zhù)琐屑..(sù sù)..(pán shān) 簌簌..(suǒ xiè) 踌躇..(c hòu chú) 蹒跚2.积累文中多音字,读准字音。

奔丧(sāng) 照看(kàn)行李差(chāi)使丧看差丧(sàng)失看(kān)护差(chā)别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7课背影第二课时知识回顾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写的一篇反映()的散文。

作者在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是。

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2)凄惨暗淡,不景气()(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5)细小而繁多(的事)()(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第6段(1)声情并茂再现“背影”,小组成员之间可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能打动人。

(2)概括本段大意。

(3)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4)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5)本段共写了“我”两次流泪,两次流泪感情一样吗?为什么?(6)怎样理解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当堂检测1、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3)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4)在文章后面的情节中、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2、文中几次写作者流泪,请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流泪中包含的情感。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背影第2课时【课前探究】本课所写的是父亲的背影。

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要弄清:1、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2、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3、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预习交流】1、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本文如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分法?2、小组质疑。

【互助提升】1、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这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2、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的联系。

3、本文4、5、6段,特别是第6段的描写,是全文的核心段落,集中表现了作者“最不能忘记的”父亲的背影。

请认真阅读、体会:(1)课文4、5语段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2)作者从背影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运用了哪些准确生动而又饱含父子深情的词语?你能揣摩出当时儿子看到父亲背影的感受和心情吗?【体验成功】1. 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回答问题。

父亲的体形特征是_ __;穿戴的服饰是_ ___;走路时的身形特点是_ ___;表现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有_ _ _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一句应该放在文中的___处;请说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进去吧,里边没人。

”一句应该放在文中的___处;请说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第(15)句该怎样理解?【快乐心得】【中考写真】1.请根据划线的句子仿写一句,使其成为排比句。

(3分)第四单元是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单元。

在《俗世奇人》中,我们看到了冯骥才用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两位神形兼备的民间高手;在《春酒》中,我们读到了琦君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热情大方的善良母亲;在《云南的歌会》中,。

这些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2.综合性学习。

(9分)老字号大多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

在各种媒体上,打过广告的老字号少之又少,老字号的宣传主要依靠百年累积的名气,随着老字号品牌观念的逐步减淡,近年来许多老字号都处于市场的尴尬境地,就经营与管理而言,加强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江西省萍乡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西省萍乡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背影》课型新课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3.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习重点1.望父买橘 2.情境教学学习过程一、加点字注音,解释词义。

交卸(),卸,解除、除去。

“交卸”,用于某种职务。

“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有关死人的事,名词。

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

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

动词。

踌躇(),犹豫不定。

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拘泥保守。

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

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精神委靡,意志消沉。

琐屑(),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光洁透明。

二、解题《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三、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四、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朗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6段齐读五、论讨讲解【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

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讨论】5、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六、小结(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目标一:通过跳读课文,能找出文中父亲的几句话,体会父亲对“我”的深情。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跳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
时间:3分钟
要求:1、找出文中父亲的几句话。分析这几句话包含的父爱。
自学检测一:
a、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家境如此,父亲还这样对儿子说,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体贴。
2、先做外貌描写,然后做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的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3、父亲的穿戴: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父亲的动作:走到、探身、、穿过、爬上、攀着、缩、微倾,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4、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首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细。
(2)精彩的细节描写是展示人物特点的重要手段。
(3)抓住关键性语句深入分析。
(4)在与其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言的答题格式:
“xx”一词生动形象地(具体、逼真、贴切……)写出了……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五、当堂训练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b、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唯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C、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再尽一次做父亲的责任,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关怀无微不至。
d、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儿子旅途是否平安,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e、进去吧,里边没人。
惦记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八年级语文上册7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7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背影<学习目标>1 、积存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分析,把握父亲这一形象。

3、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琢磨全文的细节描述,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难点:分析父亲这一形象。

学习进程:【知识链接】李森祥(1956——):衢州人。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最近几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要紧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一般人尤其是农人的质朴形象。

《小学教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一、自学1.注音并说明凹( )凼( ) 门坎( ) 涎( )水揩( ) 嘎( ) 筹( )划黏( ) 为难( )( ) 撬( ) 烦躁( )整体感知。

表达线故事的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父亲什么缘故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他做了哪些预备?(4)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什么缘故?二、合作交流(对学、群学)三、难点探讨:作者什么缘故在劳务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四、反馈练习:1、咱们的父亲也默默为咱们做了许许多多的情形,博得了咱们的尊重。

请列举几件父亲作过的博得咱们尊重的情形,请以“我尊重我的父亲,那是因为我的父亲_______。

” (能够是归纳表达,也能够是日常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2、请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

3、《背影》和《台阶》别离选择背影和台阶命题,有何益处?明白得选材与中心的关系。

《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有情感朗诵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世至情。

二、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点展现人物心灵的写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导学案 新人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导学案 新人教

《背影》【导读】小知识:情商大家都希望自己智商高一些,智商高,意味着聪明。

但教育与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在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占80%。

情商,指的是理解别人感情的能力和调控自己感情的能力。

阅读本文,特别利于培养情商——正确理解课文,就意味着情商高。

由不理解到理解,就提高了情商。

朱自清最出色的两类散文一是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叙事散文,表现人伦之情。

以《背影》为代表。

二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抒情小品,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春》《绿》《荷塘月色》为代表。

他的散文素朴隽秀,语言洗炼,极富真情实感。

一.预习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它以为线索,表现父亲的。

2.本文几次写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3.你有什么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二.阅读前三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1.这句该怎样读?重音在哪个词上?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2.朗读第二段,正音差使()奔丧()见着()狼藉()不禁()簌簌()3.解释词语狼藉簌簌4.“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狼藉”是什么意思?“满院狼藉的东西”有什么表达作用?5.(检测你的情商)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他的话该怎样理解?6.朗读第三段,解释词语:典质赋闲7.“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惨淡”是什么意思?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里?8.归纳:第三段起什么作用?三.阅读买橘子送别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1.“勾留”可以换成“停留”吗?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2.“茶房”的“房”读第几声?为什么要“再三嘱咐”?(检测情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3.“妥贴”可以换成“妥当”吗?“踌躇”是什么意思?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4.注音: 照看()得行些小费()迂()解释: 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5.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了”,是什么意思?6.“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该怎样读?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目标达成:
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

2、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作者介绍
2、解词:
狼藉簌簌踌躇蹒跚颓唐琐屑
【创境激趣】
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

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自学导航】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
2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合作探究】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
爱?
答:父亲的语言。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1、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
背影!)
2、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3、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
道小心翼翼;
4、“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
5、“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
6、“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归纳总结】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