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受用三昧
随自意三昧印光法师重校本一校
随自意三昧陈南岳思大禅师撰古莘印光释圣量重校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
欲修习者不得其要,必致望洋兴叹,生退屈想。
若得其要,则虽有无量法门,无边行相,一以贯之。
愈博而愈见其约,愈繁而愈见其简。
虽其理性广大高深,如天如地,如山如海。
而博地凡夫,亦可坐进此道。
由兹断烦惑以获三昧,圆福慧以证四德。
直趣果觉,成无上道。
况登住、行、向、地之圣人哉。
其要唯何?曰根、尘、识等一切诸法,其实体实性,悉皆空无所有。
了此则四相原无,三轮体空。
万法森罗,一道清净。
凡夫迷之,故法法头头,皆成障碍。
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各起烦惑,造生死业。
圣人悟之,故法法头头,总是真如。
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各证圆通,成菩提道。
迷悟虽异,性本无二性虽无二,苦乐迥殊。
南岳大师悯之,因著《随自意三昧》。
于行、住、坐、卧、食、语六威仪中,处处点示诸法实相。
所谓根、尘、识性,空无所有,及三轮体空,四相叵得等。
令人于一机一境,各得亲见实相,咸了自心。
处处点示六波罗蜜殊胜妙行。
令人于一动一静,皆能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其所点示,与《楞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
《法华》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金刚》无所住而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所度之义,悉皆吻合。
乃将自己所悟所证之法,彻底掀翻,和盘托出,普施后世。
俾得依此而修,以期同悟同证而已。
又所言初发心菩萨者,具有二义:一即博地凡夫发大心者;一即圆教初发心住,初破无明见法性者。
其所谓根、尘、识性,空无所有等。
在凡夫地,欲趣佛果,必须先悟此理,方有实证。
否则纵有修持,皆属有漏,不成菩提。
其所谓于一念中,遍于十方佛前,普兴供养,受佛法化。
遍于十方众生前,随类现身,应机说法,普令三根,咸得利益。
此则唯圆教初住菩萨,乃能为之。
若不知其理其修,通于凡夫,必有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之过。
若不知大体大用,初住方得,必有未得谓得,以凡滥圣之愆。
辨显密二教论 (2卷)〖 日本 空海撰〗
No.2427辨顯密二教論卷上夫佛有三身教則二種。
應化開說名曰顯教。
言顯略逗機。
法佛談話謂之密藏。
言祕奧實說。
顯教契經部有百億。
分藏則有一十五十一之差。
言乘則有一二三四五之別。
談行六度為宗。
告成三大為限。
是則大聖分明說其所由。
若據祕藏金剛頂經說。
如來變化身為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等說三乘教法。
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薩說顯一乘等。
並是顯教也。
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說三密門。
謂之密教。
此三密門者。
所謂如來內證智境界也。
等覺十地不能入室。
何況二乘凡夫誰得昇堂故地論釋論稱其離機根。
唯識中觀歎言斷心滅。
如是絕離並約因位談非謂果人也。
何以得知。
經論有明鑒故。
其明證具列如後求佛之客庶曉其趣。
縱使觸顯網以羝籓壅權關以稅駕。
所謂息城之賓。
愛楊葉兒。
何能得保無盡莊嚴恒沙己有。
至如棄醍醐而覓牛乳。
擲摩尼以拾魚殊寂種之人膏盲之病醫王拱手甘雨何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嗅斯芸。
秦鏡照心權實冰解。
所有明證。
雖經論至多。
且示一隅。
庶有裨於童幼。
問曰。
古傳法者廣造論章。
唱敷六宗開演三藏軸剩廣廈人僵卷舒。
何勞綴斯篇。
利益如何。
答。
多有發揮所以應纂。
先匠所傳皆是顯教。
此是密藏人未多解。
是故弋釣經論今為一手鏡問。
顯密二教其別如何。
答他受用應化身隨機之說謂之顯也。
自受用法性佛說內證智境是名祕也。
問。
應化身說法諸宗共評。
如彼法身無色無像。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說無示。
諸經共說斯義。
諸論亦如是談。
如今何你談法身說法。
其證安在乎。
答。
諸經論中往往有斯義。
雖然文隨執見隱。
義逐機根現而已。
譬如天鬼見別人鳥明暗。
問。
若如汝說諸教中有斯義。
若如是者何故前來傳法者不談斯義。
答。
如來說法應病投藥。
根器萬差針灸千殊。
隨機之說權多實少。
菩薩造論隨經演義不敢違越。
是故天親十地馳因分可說之談。
龍猛釋論挾圓海不談之說。
斯則隨經興詞非究竟唱。
雖然傳顯法將會深義而從淺。
遺祕旨而未思。
師師伏膺隨口蘊心。
弟弟積習隨宗成談。
爭募益我之鉾未遑訪損己之劍。
加以釋教漸東夏自微至著。
漢明為始周天為後。
一百零八种三昧
一百零八种三昧【百八三昧】百八,即一○八种;三昧(梵sama^dhi),即心安住于一境之寂静状态。
据大品般若经卷三相行品、卷五问乘品、大般若经卷四一四、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卷四十七等载,三昧有一百零八种,称为百八三昧。
即:(一)首楞严三昧(梵s/u^ram!-gama),又作健行三昧。
首楞严,意为坚固摄持诸法。
菩萨住此三昧,则于诸三昧行相之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一切魔恼不能破坏。
(二)宝印三昧(梵ratna-mudra),菩萨住此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证;诸宝中以法宝为最殊胜,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
(三)师(狮)子游戏三昧(梵sim!ha-vikri^d!ita),菩萨住此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等皆得自在,于诸外道,强者能破之,信者能度之;犹如狮子戏时,能制伏诸群兽。
(四)妙月三昧(梵su-candra),菩萨入此三昧,能除无明暗蔽等诸法邪见;犹如清净满月,无诸障翳,而能破除黑暗。
(五)月幢相三昧(梵candra-dhvaja-ketu),菩萨入此三昧,一切诸法通达无碍,皆悉顺从;犹如大将:以宝幢作月之像,人见此相,悉皆随从。
(六)出诸法三昧(梵sarva-dharmodgata),又作出诸法印三昧、一切法涌三昧。
菩萨住此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长;犹如降下及时雨,令草木皆生。
(七)观顶三昧(梵vilokita-mu^rdha),菩萨入此三昧,能遍见一切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
(八)毕法性三昧(梵dharma-dha^tu-niyata),又作法界决定三昧。
诸法体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
菩萨入此三昧,则能决定知诸法性,而得定相;犹如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
(九)毕幢相三昧(梵niyata-dhvaja-ketu),又作决定幢相三昧。
菩萨住此三昧,能决定持诸三昧法幢,于诸三昧最为尊胜;犹如大将得幢,表其尊大之相。
(十)金刚三昧(梵vajra),又作金刚喻三昧。
菩萨住此三昧,则智慧坚固,能破诸三昧;犹如金刚坚固不坏,能碎诸万物。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新刻玄沙录序伏以佛演三乘。
如灯传不夜之光。
宗分五派。
实法续无生之旨。
曩时玄沙备师。
名遍四海。
为禅者所宗。
迥绝觉路。
无心即心。
道范遗芳。
玄猷溢世者也。
余从东渡数稔。
得阅宋元丰间孙觉所序刊本玄沙广录。
奈何华夏岁久。
湮没无闻。
幸赖搏桑而有宝藏之者。
岂非大法在在而昭然乎。
兹遇安国山融峰禅师新刻流布。
咸使人人见闻。
共植般若胜缘。
复千古之宗风。
建不磨之盛典。
只此述其梗概。
惟冀同志鉴焉。
略为序云。
东皋越杜多并书玄沙广录序右司谏直集贤院知福州军州事充福建路兵马钤辖高邮孙(觉) 撰佛学最为多涂。
而禅尤多病。
唐之盛时。
南北更相诋訾。
而北禅浸微。
逮今可见者。
千有余家。
皆六近世言禅尤盛。
而云门.临济独传。
上自朝廷学士大夫。
其下闾巷扰扰之人。
莫不以禅相胜。
笃好而力探之。
亦皆得其仿佛。
故古今禅者。
其微言绪论有见于笔墨之间。
收索殆尽。
玄沙备师。
名遍四海。
为禅者宗。
余守此且二年。
求其全编不可得。
晚得五六断缺不完之本。
”,僧校之。
合为一书。
虽有未具。
十已得七八矣。
因命玄沙僧刻板以行于世。
按宗一大师师备。
福州闽县人。
俗谢氏。
咸通初。
从芙蓉山义通上人。
事弘照大师。
久之。
往钟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具足戒。
雪峰大师尝曰。
备头陀再来人也。
曰。
何不出游诸方。
对曰。
初祖不来东土。
二祖不往西天。
初住玄沙。
光化初。
王审知请为安国开山。
学者袈裟.宗一之号。
开平二年十一月示灭。
年七十有四云。
元丰三年闰月二十七日序。
8 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上光化三年岁次庚申参学小师智严集师上堂。
示众云。
你诸人还委得清净本然性相般若智海也未。
若未委得。
只如诸人相聚在此。
还见面前青山么。
若道见。
且作么生见。
若道不见。
青山作么生说不见。
还会么。
诸上座。
只是你诸人清净本然性相般若智海具足见闻。
若会。
也只如然。
若不会。
也只如然。
久立。
珍重。
上堂云。
法法恒然。
性性如是。
切忌外觅。
若具大信根。
诸佛只是诸人自受用三昧。
行住坐卧未曾不是。
我今直向汝道。
东方法眼(成语)
载笑载言
簪缨世胄 赭衣塞路
邹缨齐紫
忠言逆耳 正言厉色 瞻云就日
凿饮耕食
自由放任 佐雍得尝 庄严宝相 诛心之论
簪缨世族 遵养时晦
坐言起行
专欲难成 左右两难 政由己出
招摇过市
自由泛滥 坐以待毙 直言不讳 专心一志
子曰诗云 仗义疏财
自圆其说
瘴雨蛮烟 坠茵落溷 造谣惑众
直言贾祸
自崖而反 卓有成效 坐拥百城 中心摇摇
义正辞严 一字不易 一着不慎,满盘皆
输 有志不在年高
有言在先
芸芸众生
言犹在耳 阴疑阳战 奄奄一息
越俎代庖
哑子吃黄连 以直报怨
一致百虑
一字不苟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优游卒岁
一隅之地 一饮一啄 一言一行
燕语莺啼 以羊易牛 羽翼已成 有眼无珠 永永无穷 一言为定 一隅三反 余音绕梁 渔阳鼙鼓 一言难尽
遥遥领先
宰相肚里好撑船
真相大白
忠心赤胆
自信不疑
张王赵李
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威作福
追亡逐北
自我陶醉
走为上计
转弯抹角
真伪莫辨
毡袜裹脚靴
珠围翠绕
知无不言,言无不 坐卧不安
子虚乌有 众星捧月 争先恐后 忠心耿耿 真心诚意 褚小杯大 自我作故 座无虚席 众望所归 脏污狼藉 知无不言 知疼着热
贼头贼脑 猪突豨勇 指天誓日
由衷之言
饮鸩止渴
一字一珠 亿兆一心 有朝一日
执鞭随蹬 钻冰求酥 自不量力 治病救人 坐不垂堂 窒碍难行
一字之师
遗簪坠屦
优哉游哉 亦庄亦谐 鹰嘴鹞目
助边输财 竹报平安 自拔来归 赞不绝口 足不出户 芝艾俱焚
一枝之栖
(天台藏)随自意三昧
信佛学佛修佛交流QQ群37666760卍新纂續藏經第55 冊No. 0903 随自意三昧隨自意三昧目次行威儀品第一住威儀品第二坐威儀品第三眠威儀品第四食威儀中具足一切諸上味品第五語威儀品第六隨自意三昧目次(終)No. 903隨自意三昧行威儀品第一南岳大師撰凡是一切新發心菩薩。
欲學六波羅蜜。
欲修一切禪定。
欲行三十七品。
若欲說法教化眾生。
學大慈悲起六神通。
欲得疾入菩薩位得佛智慧。
先當具足念佛三昧.般舟三昧及學妙法蓮華三昧。
是諸菩薩最初應先學隨自意三昧。
此三昧若成就。
得首楞嚴定。
隨自意三昧者。
先以大悲眼觀眾生。
舉足下足具六波羅蜜。
菩薩行時先觀眾生起一子想。
亦如幻化如影如空。
不可得想。
而自舉身作輕空想。
觀地而行如履虗空。
自令己身不曲不直。
己身直行不遲不疾。
亦不左右頋視。
又不轉頭及望。
若欲望時舉身皆轉。
如象王視。
步步進時。
觀眾生勿令損傷。
是時眾生即大歡喜。
心無恐怖無所復畏。
是時名為檀波羅蜜。
名無畏施。
問曰。
檀波羅蜜者云何。
有三種施。
一者飲食。
二者財寶。
三者說法。
飲食布施增長壽命。
衣服布施能遮寒熱。
醫藥布施能除患苦。
說法布施能破邪見。
增長慧命得三乘果。
施者.受者.飲食財寶三事俱空。
無自無他無所得故。
名檀波羅蜜。
問曰。
是菩薩行時舉足下足於諸眾生空無所得。
有何利益。
而言具足六波羅蜜。
答曰。
財食等施。
增長凡夫生死身命。
醫藥等法但除外小病。
不能除眾生生死怖畏。
聽法之時。
或有記心或無記心。
或有漏心或無漏心。
未必皆善。
是時施主或有我所或無我所。
或是波羅蜜或非波羅蜜。
隨自意三昧中菩薩行時。
以輕空身如影夢化。
以大悲眼觀眾生。
亦不著眾生想。
亦不著無眾生想。
是時眾生見菩薩威儀容貌端直而作是念。
是人慈悲護念我等。
即解菩薩意。
離一切怖畏。
大歡喜故。
即發菩提心。
眾生是時發菩提心。
不名有記不名無記。
不名有漏不名無漏。
不得我所不得無我所。
即得無生智。
云何而言非波羅蜜。
菩薩行時。
眾生歡喜無所畏故。
善攝行威儀。
無傷損故。
此即是施眾生命。
不得己身不得眾生。
个中三昧造句
个中三昧造句一、理解“个中三昧”的含义“个中三昧”指的是事物的诀窍或精义。
其中,“个中”表示其中、这里面;“三昧”是佛教用语,意思是正定,借指事物的诀要。
例如在书法艺术中,要领悟其中的个中三昧,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对笔法、结构等元素的深入研究。
二、简单句示例及原因1. 这位老厨师做菜多年,深知烹饪的个中三昧,所以他做的菜总是色香味俱全。
•原因:这里将老厨师做菜多年与深知烹饪的诀窍(个中三昧)相联系,从而解释了他做菜水平高的原因。
2. 经过多年的摸索,他终于领悟了经商的个中三昧,生意逐渐兴隆起来。
•原因:表明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后,他掌握了经商的诀窍(个中三昧),所以生意有了好的发展。
3. 她浸淫在绘画领域数十年,已得个中三昧,她的画作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原因:说明因为在绘画领域长时间的钻研,掌握了其中的诀窍(个中三昧),所以画作有独特韵味。
4. 那位工匠对木器制作的个中三昧了然于心,打造出的家具精美无比。
•原因:由于工匠了解木器制作的诀窍(个中三昧),所以能制作出精美的家具。
5. 爷爷品茶多年,品出了茶中的个中三昧,每一次泡茶都能泡出绝佳的口感。
•原因:爷爷多年品茶的经历让他掌握了茶的诀窍(个中三昧),从而泡茶口感绝佳。
三、复杂句示例及原因1. 虽然在摄影领域竞争激烈,但他凭借对光影和构图个中三昧的深刻理解,拍出的作品总是能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原因:强调在竞争环境下,他因为掌握摄影中光影和构图的诀窍(个中三昧)而使作品出众。
2. 那些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的作家,往往是因为他们洞悉了文字运用和情节架构的个中三昧,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作品。
•原因:阐述了作家成功与掌握文字运用和情节架构诀窍(个中三昧)之间的因果关系。
3. 他在研究历史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地考察,逐渐把握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个中三昧,他的研究成果也因此更具深度。
•原因:说明他经过多种研究方式后掌握了地域文化的诀窍(个中三昧),使研究成果更有深度。
忏悔三昧文档
忏悔三昧引言忏悔三昧,又称忏悔禅定,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旨在通过自我反省和忏悔的过程来净化内心,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这种修行方法在佛教中被广泛运用,但其实质可以超越宗教的范畴,成为一种心灵成长的工具。
本文将从忏悔三昧的含义、修行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忏悔三昧的含义忏悔三昧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忏悔和修行来净化内心。
在佛教中,忏悔是一种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知和悔过的行为。
而三昧,则是禅宗的专用术语,指的是一种高度专注和深入内心的禅定状态。
因此,忏悔三昧即是通过禅定的状态来进行反省自身和忏悔的修行。
忏悔三昧并不仅仅是对外界的错误行为进行反省,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的悔过。
它通过深入自我,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找到造成内心纷争和痛苦的源头,并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和转化。
二、忏悔三昧的修行方法忏悔三昧作为一种修行方法,有着特定的步骤和技巧。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修行方法:1. 静心准备在开始忏悔三昧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宁静的环境,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
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地方,关掉外界的干扰,静心片刻。
2. 深入内心进入静心状态后,我们开始深入自己的内心。
闭上眼睛,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心世界,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感受。
不要去评判或判断,只是观察。
3. 反省思考在深入内心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反省的过程不仅仅是回顾过去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观察当下的思绪和感受。
通过深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内心的固执、傲慢和焦虑等不利于内心平静的因素。
4. 忏悔悔过在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感受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忏悔悔过。
这不仅是口头上的道歉,更是从内心深处的悔悟。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并对此产生真心的懊悔和愿意改正的决心。
5. 转化平静通过忏悔悔过,我们能够逐渐转化内心的固执和负面情绪。
我们要学会原谅自己的过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逐渐平静下来。
内心的平静能够带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三、忏悔三昧的效果忏悔三昧的修行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效果。
随自意三昧
修訂日期: 2007/08/28 發行日期: 2008/2/21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55, No. 903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隨自意三昧目次行威儀品第一住威儀品第二坐威儀品第三眠威儀品第四食威儀中具足一切諸上味品第五語威儀品第六 隨自意三昧目次(終)No. 903隨自意三昧行威儀品第一南岳大師 撰 凡是一切新發心菩薩。
欲學六波羅蜜。
欲修一切禪定。
欲行三十七品。
若欲說法教化眾生。
學大慈悲起六神通。
欲得疾入菩薩位得佛智慧。
先當具足念佛三昧.般舟三昧及學妙法蓮華三昧。
是諸菩薩最初應先學隨自意三昧。
此三昧若成就。
得首楞嚴定。
隨自意三昧者。
先以大悲眼觀眾生。
舉足下足具六波羅蜜。
菩薩行時先觀眾生起一子想。
亦如幻化如影如空。
不可得想。
而自舉身作輕空想。
觀地而行如履虗空。
自令己身不曲不直。
己身直行不遲不疾。
亦不左右[(厂@((既-旡)-日+口))*頁]視。
又不轉頭及望。
若欲望時舉身皆轉。
如象王視。
步步進時。
觀眾生勿令損傷。
是時眾生即大歡喜。
心無恐怖無所復畏。
是時名為檀波羅蜜。
名無畏施。
問曰。
檀波羅蜜者云何。
有三種施。
一者飲食。
二者財寶。
三者說法。
飲食布施增長壽命。
衣服布施能遮寒熱。
醫藥布施能除患苦。
說法布施能破邪見。
增長慧命得三乘果。
施者.受者.飲食財寶三事俱空。
無自無他無所得故。
名檀波羅蜜。
問曰。
是菩薩行時舉足下足於諸眾生空無所得。
有何利益。
而言具足六波羅蜜。
答曰。
財食等施。
增長凡夫生死身命。
醫藥等法但除外小病。
不能除眾生生死怖畏。
聽法之時。
或有記心或無記心。
或有漏心或無漏心。
未必皆善。
是時施主或有我所或無我所。
或是波羅蜜或非波羅蜜。
隨自意三昧中菩薩行時。
以輕空身如影夢化。
以大悲眼觀眾生。
亦不著眾生想。
亦不著無眾生想。
是時眾生見菩薩威儀容貌端直而作是念。
是人慈悲護念我等。
即解菩薩意。
離一切怖畏。
大歡喜故。
即發菩提心。
自受用三昧
自受用三昧 - 非思量洪文亮老師開示专栏>一.眼睛耳朵都在无我的状态下动! 对到就有、不对到就没有……,净! 干净、清净,六根清净是这样清净的。
也不留痕迹,也没有伤痕,也不要预备什么才能看,看到你这个相,这个相从我哪里发生? 我都不知道。
二.声音也一样。
这个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消息而已! 声音的消息而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是有我听到外面小孩发的声音。
“外面的小孩发的声音是在外面.我在这里,能听的我在这里”,你听到“啊!”的声音……,只有声音的消息。
只有声音的消息,这上头没有能听的我、被我听到的声音,没有这样的颠倒! 这个叫做非思量- (坐禅箴)里头讲的非思量就是这个。
三.那大家听的那个药山禅师讲的“思量都不思量”,“思量都不思量” 怎么思量呀? 非思量! 非思量是什么? “啪!”(师击掌),这个声音是非思量。
你想了才有吗? 你不想就没有声音吗? 先要知道这样是的的确确是这样子,这是意见、思想、思考知道这样,道理知道了,千万不要把佛法看成那么概念化的东西喔! 你知道这个、接受这个说法,你的意识思想接受,你没有亲证啊! 什么叫亲证? “啪!” 这个东西……,就这样!四.所以阿含经里头,佛不是有一句吗? “看就是看、听就是听”,就是非思量。
热就是热而已喔、冷就是冷而已喔! 思想,你念头上来就走念头上来而已喔! 看就是看、听就是听,一样,见闻觉知。
打坐的时候有一个念头“我今天早上吃的馒头好吃!” 那个念头自然来了,你也不晓得它会来嘛! 你打坐的时候有没有预备要想到早上的馒头这念头,有没有? 你没有准备要这样的念头。
打坐一上座的时候,咦!怎么早上的馒头的念头来了?我对到你就有你的相,一样的! 意根里头有那个法尘上来,一样,缘生的!佛哪里分类啦? 佛只是告诉我们每一个,蚂蚁也是、饿鬼也是、地狱众生也是,通通逃不出这个,六根清净本然的状态。
你不想听孩子在那里叫,不是也听到了吗? 这个叫“听就是听, 不想听到都有呀! 由不得你喜欢不喜欢。
密宗的根本戒律——三昧耶戒
密宗的根本戒律——三昧耶戒密宗的根本戒律——三昧耶戒作者:果忠(1)何谓三昧耶戒?三昧耶戒本意是不可超越此法度的意思,亦即密宗之根本戒律,⼜称为三昧耶、三昧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秘密戒、三世⽆障碍智戒、⽆为戒,略称三戒。
(2)传法灌顶⼀定有三昧耶戒吗?此戒是密乘⾏者修⾏的指标,在进⼊坛城接受灌顶前,均须受持此戒律,⽅可⼊坛,实际上在我们接受⾦刚上师的灌顶时,本⾝就已经接受了密乘三昧耶戒。
如果上师没有在法会上说明,可于法会后向仁波切或喇嘛请⽰。
(3)三昧耶戒的内容。
密乘的三昧耶戒可以从最基本的⼗四根本堕、⼋⽀粗罪、五⽅佛戒等,甚⾄谈到⼀百⼀⼗万条的三昧耶戒。
其实在整个三昧耶戒中最重要的就是‘⾦刚乘⼗四根本堕’。
⾦刚⾏者应依⽌此⼗四根本堕,尽⼀切能⼒去遵守。
我们要把戒律视为⽐⾝命还重要,宁可舍命也要护戒,特别是⼗四根本堕,就⼤乘⽽⾔,犯了根本罪虽可重受,但相续已坏,诸佛加持⼒消失,功德⽆法⽣起,必需重新再来,这是⾮常可惜的。
第⼗六世⼤宝法王开⽰:要⾝为⾦刚乘⾏者必须具备⼆条件,才可进⼊⾦刚乘:1.外在戒:须了解⼀切善⾏要去做,⼀切恶⾏要放弃。
2.内在戒:要培养菩提⼼。
如果不遵守外在戒亦不发菩提⼼,就不算是⾦刚乘的弟⼦。
有许多⾃称是密宗,但却不遵守戒律,就不是密宗的⼈,除⾮你能把不清净的⼼转为清净,否则也只是沦为为名为利。
在没有皈依上师之前我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佛法,⼜或许知道某些佛理⽽不能真正的去实⾏,由于上师的教导才知道什么是佛法,怎样才能成佛。
上师代表三宝,⼀个⾏者要能修法成就,完全依赖他的上师,完全看在你是否遵守三昧耶戒,也完全的依赖你的上师。
有⼀个关于三昧耶戒的故事和⼤家分享。
有⼀次那洛巴现出喜⾦刚的坛城境界,指着马尔巴说:‘你是要向喜⾦刚坛城顶礼呢?还是要向我顶礼?’马尔巴他想:‘我是因为上师的原故才见到喜⾦刚本尊。
’因此他就向那洛巴顶礼。
那洛巴就很⾼兴,对于马尔巴有这样深的见解感到很⾼兴。
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的中心实在是止观两门,尤其是最后的六种观法。
从自性清净圆明的心体,起二用:(一)海印森罗常住用,又名海印三昧,是说真如本觉,妄尽心澄,众德同时炳然圆明显现,森然交罗,常住不动,犹如大海,风息水澄,万象齐观。
(二)法界圆明自在用,又名华严三昧,是说菩萨广修万行,契理称真,成就众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放大光明,度脱众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一切自在,无有障碍。
海印、法界二用一一都周遍法界。
周遍有三种:(一)一空普周法界遍,一切事法都无自性,要因真如理体而得成立;一尘亦揽真如理而成;一尘亦和真如同样周遍法界。
(二)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现起必依止真如,真如既然具备恒沙众德,一尘亦应称真如法界起无边的妙用,出生万法,无有穷尽。
(三)一尘含容空有遍,一尘是因缘所生法无自性,即是空;众缘相续的假相幻用宛然,即是有;所以一尘同时具有真空、妙有二义。
依前一尘能遍的境界而修四种行德:(一)随缘妙用无方德,众生根器不等、受解万差、乐欲不同,随顺机缘,起应病与药的妙用,施化万品,仪式难量。
(二)威仪住持有则德,行住坐卧四威仪等,於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堪任住持,可为轨范。
(三)柔和质直摄生德,慈悲平等,调柔和顺,体无妄伪,言行相符。
(四)普代众生受苦德,菩萨由大悲方便力,以身为质,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令离苦得乐。
依前能行四德之行而修五止:(一)照法清虚离缘止,观照真谛之法本性空寂,俗谛之法似有即空,真俗清虚,肃然无寄,能缘之智既寂,所缘之境亦亡。
(二)观人寂怕绝欲止,观五蕴假合之身寂然无主,诸欲皆尽,无愿无求。
(三)性起繁兴法尔止,观真如体随缘起万差诸法,任运常然,古今不变。
(四)定光显现无念止,于此六止妙观门中,心体相彻,十方齐照,无思无虑,任运成事。
(五)理事玄通非相止,观幻相的事法,无性的理体,此隐彼显,此显彼隐;隐复显了,俱时成就;悲智双融,性相俱泯。
三昧是哪三昧
三昧(sānmèi)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
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三昧”是个总括的概念,细分成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
其中,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一共有二十五种定论,交换修炼。
最终是为了得到“无生法忍”至“涅槃”的结果。
一、佛教中的“三昧”是梵语之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
中文意思是“定、正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持”等。
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定,这种状态称为“三昧”。
引用其他经论中的对“三昧”的解释如下:
1、《智度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
又“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
“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
2、《法华玄赞》云:“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
平等持心而至于境。
即是定也”;
3、《法界记》云:“三昧者,理智无二,交彻熔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绝,故云三昧也”。
二、“三昧”的作用和种类:三昧是心相应法,只在心相应时现前。
达到三昧的状态时,能生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
三昧的种类无量无边,一般有华严三昧、法华三昧、般舟三昧、一行三昧、念佛三昧等。
《三三昧与解脱》
无明从无明起,无明就是不知道五受蕴是因缘生!为什么不知道五蕴因缘生就会生死轮回呢?因为我们不知道五蕴是因缘生就会对五蕴产生贪爱。
对五蕴产生贪爱就会产生一个妄想,妄想五蕴是我,是我的,就是佛教常说的我见我执,这是一种妄想。
我执我见又叫身见,这在十二因缘里面又叫做行,无明缘行就是这个行。
所以呢我见、身见、我执、行这四个名词虽然不一样可是都是同样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就是妄想,妄想五蕴是我是我的。
所以这就是无明缘行。
当这个妄想发生以后呢紧接着就会发生生死轮回强大的业力等就会展开了。
怎么发生呢?就在我们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见闻觉知的当下,我们这个识就会攀缘色受想行住,识攀缘色受想行住,五蕴的业报就会增长。
这就是所谓的行缘识识缘名色,就在我们这一生的当下不见五蕴是缘生的就会对五蕴产生贪爱,因此妄想五蕴是我是我的,就在现在这个当下我们眼见色,耳闻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觉触,意识法,在六根六境六识的境界里我们就开始产生贪执了。
《三三昧与解脱》1集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要经过西域中亚一带僧人都是靠走路托钵传法的如果当地人不支持佛法佛法是没办法往下传的。
佛教传到汉地时已经是佛灭后600年啦!佛灭后100年佛教的经典就已经增加了一些第一次结集所没有的说法佛灭后110年僧团分裂为南北两派佛灭后138年僧团从两派变成三派佛灭后大约200年佛教已经分裂为4大派18小派从佛灭后200年到350年佛教的教法已经从一种教法变成两种教法到了公元一世纪已经又产生了陀根本没有讲过的教法听起来很像佛法事实上已经不是佛法了所以呢到了佛灭后六百年佛法来到汉地印度那个时候已经是众说纷纭了公元前一百多年中印度佛教已经被婆罗门教全速毁灭玄奘大师去印度取经时,当时佛教已经被灭了后又复兴起来的了,我们汉人华人过去所接触到的佛教资料即不是第一手资料也不是第二手资料严格来说已经是第十几手资料了。
现代佛教比较进步因为已经是地球村的时代了,互相都会研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跟历史所以经由现代印度历史以及佛教史献的考证跟研究我们探寻早期佛教佛陀的教法到底是什么在坐的诸位我想问一句话你是想学佛陀说的法还是想听别人说佛陀怎么说?我在说一遍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但是只要你想要了解释迦摩尼佛所讲的是什么法你想听佛陀怎么说还是想听别人说佛陀怎么说如果我们是听别人说佛陀怎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呢那我们可能信的也是信别人说的我们信了佛了可能你信的不是佛你以为这个不是佛你拒绝了他很可能你拒绝的刚好就是佛这个不是我们比较笨这只是我们业障比较重(众笑)坦白说我们业障一点也不重因为我们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有机会也有这个工具也有这些证据可以来证明佛陀到底是说了些什么因为美国人没有地方宗教的包袱教科书中所讲的亚洲佛教都是按照考古学按照历史的事实在介绍所以呢年轻人知道的可能比较清楚西方白种人其实他们很清楚佛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西方社会学习佛教的人分两个类型一般普通大众所信的所谓密教另一类就是社会精英哥伦比亚哈弗大学里面的这些教授知识精英他们信的是南传佛教你想想佛陀在世的时候跟着佛陀学习的都是很多上层社会的人物一般普通社会大众对佛陀的敬仰不是在于佛陀的教法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他们不太懂一般社会大众对佛陀的仰敬主要是来自于佛陀的德行实际上社会大众信仰佛陀是来自于佛陀的道德戒律非常的高所以人们敬信佛陀及佛陀的弟子们真正懂佛法的都是那些比较知识精英的人比较理解佛陀并不用那些所谓一般宗教的那些眩惑的幻术来迷惑世间的人佛陀的教法里面也不是告诉你靠着某种仪式的设计来解决你的问题将那些仪式设计的很繁复你必须去学那个仪式然后宣称只有这个仪式可以救你记住这个仪式的人就是固定的那一群人像你们都是家大业大的一定记不住那些仪式记不住这些仪式又相信靠着这些仪式才可以得救那你就要靠别人了在佛陀之前印度就有一群宣扬靠着仪式才能得救的人这些人就叫做婆罗门我们佛陀的教法是按照智慧跟清净的德行跟行为来自我拯救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和清净的德行跟戒行请问谁能救的了我们呢你要去相信一个没有智慧又没有清净德行的人可是他却会操纵仪式你认为他会救的了你吗仪式是人设计出来的我再说一遍仪式是人设计出来的如果仪式可以救你那你真的是业障深重佛陀的程度不可能那么低吧对不对因此呢我们现代的人呢业障不重所以呢我们要关心的是佛陀他到底讲了些什么我们该学习的是佛陀的教法而不是去迷恋那些佛教的仪式迷恋佛教的仪式不会得到真正的平安刚刚那些话是讲给有慧根的人听的许多怯懦的众生啊他真的是在现实的人生中需要一个心灵的依靠这真的是人之常情真的不需要苛责啊所以呢现在的佛教呢多数都是给人们这种依靠跟寄托我们不反对使用止痛药拔牙齿不使用止痛药毕竟是要比较勇敢的对不对所以用止痛药我们也不反对了但是不要止痛药打一打牙齿不拔呀弄了老半天止痛药天天打打了好几年呀牙齿都还没治疗时间到了固定去打麻醉药我们现在要讲的呢就是依照第一次经典结集佛灭后三个月所说的典籍来跟大家讲佛陀的教法在说之前呢我先做一个比喻啊所有的教法都是按照这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件事情呢我用个比喻好了哎呀你现在走路呢觉得脚有点痛你是不是要注意一下到底是脚的那个部位在痛呢是大拇指在痛呢还是脚踝在痛呢还是脚跟在痛呢你要不要先弄清楚到底是哪里在痛呢你不能送到医院啊医生问怎么回事你说痛呀哪里痛痛呀哪里痛就是痛呀那你总得告诉他哪里痛呀医生一听你说脚跟痛就开始检查你的脚跟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哦重于看到了脚跟哪里扎到一根刺29:00 那根刺给你稍微动一动你哎呀痛的叫了然后呢医生就确定你这个疼呢跟这根刺有关系他知道你的痛就是因为扎了这根刺造成的这时候医生就明白了什么事呢这根刺就是你脚痛的原因这根刺拔掉了呢你的脚疼就会好这时候呢医生就在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根刺拔出来拔出来的步骤要不要开个小刀呀需不需打麻药啊怎么做怎么做这四个步骤呢就叫做苦集灭道听的懂吗哪里疼吗你要先说不能只是疼啊疼啊这个病理现象你要知道啊苦第一个要知道那到底什么原因造成苦呢这个叫做集刺拔出来了你这个疼可以消除了这个叫灭这三件事情了解了以后呢把刺拔出来的步骤这个叫做道所以这叫做苦集灭道四圣谛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时候刺拔出来了吗?还在疼对不对但是要先了解这件事对不对这四件事情要先知道对不对这四件事情知道了以后叫做明白有了这个明白以后呢医生就开始准备工具了麻醉针也来了线也来了小刀子也准备好然后也五花大绑的把你绑在手术台上了紧接着就帮你拔刺了经过一段一段的手术步骤刺在慢慢的拔出来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呢心里这样想脚的病一定要给他治好这个手术呢一定要做所以这就是四谛的第二转苦应出集应断苦灭应当证就是病一定要让他好道应当修所以手术非做不可一边在做手术他心里就在想这四件事然后呢这个刺怎么样给你开刀拔出来了伤口也给你消毒干净了病人和医生都知道了一件事苦已经出了集原因已经断了灭已经证了道已经修了手术已经做完了这根刺呢还会不会造成这个人脚的痛呢?不会那脚痛消除了没有没有这个就是我要告诉你的很多学佛人到这里就会卡在这里注意听这根刺已经拔出来了这根刺还会不会造成脚的痛苦呢这根刺不会再造成你将来的痛苦再说一遍这根刺不会造成你将来的痛苦对不对这根刺不会造成你将来痛苦的原因可是脚还是在痛啊这个脚痛呢是这根刺拔出来之前造成的痛现在这根刺已经不在肉里了那你知不知道现在虽然还在痛可是这个痛一定会消除你知不知道知道这种痛的感觉会很快消失了那多久呢这一生结束了为什么呢因为刺已经拔出了新的痛和未来的痛不会再生 40:00所以修行者到了这个阶段呢这一生就是生死轮回的最后一次了不会再有来世的生死了所以那根刺已经拔出来了这根刺不会造成新的痛苦现在的痛是过去刺还在肉里所导致的可是刺已经拔出来了佛陀在没有老师没有医生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处理的最后呢他也完成了这件事情我们就是找他做医师的他告诉我们这些方法弟子啊把你的脚翻出来看一步一步的教我们看到这个问题当我们看到了以后呢第一步苦集灭道明白了以后呢这个叫明当我们明白了以后呢知道这根刺一定要拔的这个时候呢手术还没有做已经明白了剩下的是做手术的时间了等做完手术这个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这个时候呢你只有剩下七次生死的时间了那么紧接着呢就是做手术的动作有的人呢一边做手术一边吃巧克力或者看东看西的或者看报纸大概需要七天才会好那有的人呢勇猛精进即使流着大汗呢也尽快把刺拔出来也有的人呢他普通普通手术就做了一天以每个人的手术快慢不同有的人一天就结束了这个拔刺的过程叫做修道所以有快有慢当刺拔出来了以后呢都同样达到了什么呢未来诸苦不生现世解脱所以我们一直在讲什么无生无生指的是未来的苦不在生起刺已经拔出所以那根刺不会导致未来的苦所以叫未来诸苦不生所以刺已经拔出的人就可以自己为自己做证明说我这个脚的痛应当要结束了这就是解脱知见生所以已经解脱未来生死轮回的痛苦此生为最后一世那么我也已经知道这件事情而可以自己作证这叫做解脱解脱知见生诸位居士啊今天的法就是讲这件事要讲当中的详细的步骤第一件事情要先明怎么明呢把电灯打开不就明了嘛师傅啊我是不是知道皈依三宝就叫做明了呢其实你们多数已经拿到皈依证了对不对我们明要了解原因那才会知道怎么消除原因那对不对了解原因是最重要的所以呢第一件事情是要了解生死轮回的原因这个内容就是所说的因缘法啊师傅因缘法这个我听过就是讲业报嘛就是讲因果嘛对不对不对!为什么说不对呢 48:00因缘和因果是不同的在程度上差距很多很多的因果是凡夫所见因缘是圣者所见以后有因缘再讲了我们讲因缘是生死是因缘起什么是生命呢就是这个身心喽身心的表现喽身心的存在喽这就是我啦什么是我呢 51:00六根对六境产生六识的过程受想行的产生过程 2集0:00意根对前五跟的经验反应后再次的生起新的想法,复杂多重思考就开始出现,经过复杂的多重思考以后会去做出说我要怎么样或我不要怎么样的所谓意志抉择的表现这也是受想行可已经不是直接性的了这是多重性的所谓的反应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个叫色那么心里所谓觉受的感觉舒适或不舒适这个受或者苦或乐的受这个叫做情感的觉受记忆或者所谓的思考性的这个叫做想取舍性的反应呢跟多重思考以后呢觉得对自己的利害关系的反应呢这个叫行就叫受想行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乃至意觉这个呢叫做六识这个叫识大家特别要注意的是受想行是意根所对的法境所以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这个法境就是受想行要记住这件事六根是色法色声香味触也是色法那么法呢是受想行六根六境起六识这就是识六根六境六识这当中就有了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件事情你一定要知道所以呢我们将身心的内容呢一般都把他说成五蕴色受想行识但是呢却多数不了解所谓的五蕴就是在于六根对六境起六识这个活动的当中就是五蕴的活动所以当观察五蕴的时候其实就是观察六根对六境起六识这个就是观察五蕴的活动。
三昧真火的含义
三昧真火的含义人做出很多事情都是由情绪管理,跟心理因素是有很大关系的,心理素质差的人不管是做事情还是在生活与人的交往上都会受到阻碍,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请大家一起欣赏。
在酒桌上,酒量越差的人,越容易被三昧真火烧着。
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起初,为了不失礼貌,紧紧的抱着红酒瓶,慌慌匆匆的把自己面前的酒杯斟满红酒,酒过三巡,一瓶红酒悄然见底,这个时候,觥筹交错,如果你拿个起瓶器,凿来凿去,那就太扫兴了,于是乎,起子一撬,白沫翻涌,啤酒伺候,如果说喝红酒是娘娘腔,那么喝啤酒也算是小男人了,离喝白酒的大老爷们,也仅一步之遥,做娘娘腔的时候,可以享受抿着喝的权利,喝啤酒可就没这个权利了,小男人也是男人,扭扭捏捏是混不下去了,一口闷,才能被看得起,好吧,一杯接一杯的闷来闷去,自然分分钟就上头,就失控,反正已经失身了,索性自由奔放,清清白白,加入正规军,任由酒精烧喉灼肚。
红白啤,之所以贵为三昧真火,并不是因为混合之后叠加的酒劲,而是饮酒者自己心理防线的崩塌,这可怎么办?我不能喝酒的人竟然喝了啤酒,不但喝了啤酒,还尝试了白酒,会胃出血吗,出血了之后,止不住怎么办,赶紧吐出来,吐出来可能会好一点,可是,越想吐,越吐不出来,越吐不出来,心里越着急,越害怕。
在这种频繁的心理暗示下,筋疲力竭,痛不欲生。
三昧真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胡思乱想。
有多少时候,吓倒我们的不是魔鬼,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作用。
如果我们能找准方法,心理作用不是不可战胜的。
进入地雷阵,九死一生,可是如果用科学合理的战术和冷静清醒的头脑来应对,那可能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如履平地。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管是什么样的醉酒,三昧真火也好,深海炸弹为罢,其伤害的都是血液里的氧气,血氧量一减少,人自然晕乎乎,疼滋滋了。
这种情况下,喝热茶喝冰水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聊以自慰,大量饮用葡萄糖水才是正解,要真的难受得很,找医生推几支高糖,血氧量很快就会升上来的,很快你就又满血复活了。
六祖慧能的一句佛偈经典语录
六祖慧能的一句佛偈经典语录(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祖慧能的一句佛偈经典语录(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华严大意》全文-古籍
华严大意续藏经华严大意明善坚撰华严大意皇明古庭善坚撰华严之说。
其义也大。
其文也长。
非尽得其妙者。
难以笔舌。
毗卢老人。
一真三昧。
于当人分上最真最切。
开口也说着。
不开口也说着。
开口不开口总说着。
一切佛法。
一切玄妙。
一切机用。
一切拈提。
一切棒喝。
一切语言。
一切文字。
一切三昧。
用则总用。
不用则总不用。
用与不用。
总不相碍。
世尊升座。
文殊白槌云。
谛观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世尊便下座。
文殊便是开口用处。
世尊便下座是不开口用处。
到这里世尊说个什么。
若道有说。
文殊早自错了。
若道无说。
世尊升座。
又自错了。
若论华藏大意。
说与未说。
错与未错。
开口不开口。
举目之间。
一点瞒人不得。
如赵州问投子。
大死的人却活时如何。
子云。
不许夜行。
投明早到。
似此一问一答。
如常人说话。
又不曾作机会。
又不曾作禅道佛法会。
尔之江南。
我之湖北。
尔之天上。
我之人间。
四方八面。
无不相应。
若不到与么田地。
纵将一大藏教一口吐出。
堆山塞海。
总无用处。
世尊未升座。
文殊未白槌。
赵州投子未相见。
已将全机交付了。
尽华严法界香水海一切诸佛诸善知识。
却无措手脚处。
经云。
如来深境界。
其量等虚空。
一切众生入。
而实无所入。
既无所入。
安有所说。
此外不可为你别加方便。
古人云。
参须实参。
悟须实悟。
如懒融未见四祖。
马祖未见南岳。
他何曾似。
今学者东卜西卜。
个个死心榻地。
学者只知开口处。
将谓容易安身着脚。
不知未开口时。
纵是佛祖也难近傍。
僧问云门。
如何是一代时教。
门云。
对一说一。
且道与世尊升座。
文殊白槌。
差别多少。
僧问赵州。
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州云。
我在青州做领布衫重七觔。
这等说话。
前后远近。
宛尔一般。
古人行到说到。
一一皆在大不思议海。
昔香严和尚。
在沩山。
问一答十。
问十答百。
沩山向真参实悟处。
痛与一札。
严不知所以。
于是入南阳卓庵。
击竹有省。
后出世曰。
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赵州和尚二十余年。
除粥饭屎尿。
是杂用心处。
高峰三十年不出死关。
先师四十年惟一念。
长庆棱公。
坐破蒲团七个。
山僧做工夫十三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受用三昧 - 非思量
洪文亮老師開示专栏>一.
眼睛耳朵都在无我的状态下动! 对到就有、不对到就没有……,净! 干净、清净,六根清净是这样清净的。
也不留痕迹,也没有伤痕,也不要预备什么才能看,看到你这个相,这个相从我哪里发生? 我都不知道。
二.
声音也一样。
这个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消息而已! 声音的消息而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是有我听到外面小孩发的声音。
“外面的小孩发的声音是在外面〃我在这里,能听的我在这里”,你听到
“啊!”的声音……,只有声音的消息。
只有声音的消息,这上头没有能听的我、被我听到的声音,没有这样的颠倒! 这个叫做非思量- (坐禅箴)里头讲的非思量就是这个。
三.
那大家听的那个药山禅师讲的“思量都不思量”,“思量都不思量” 怎么思量呀? 非思量! 非思量是什么? “啪!”(师击掌),这个声音是非思量。
你想了才有吗? 你不想就没有声音吗? 先要知道
这样是的的确确是这样子,这是意见、思想、思考知道这样,道理知道了,千万不要把佛法看成那么概念化的东西喔! 你知道这个、接受这个说法,你的意识思想接受,你没有亲证啊! 什么叫亲证? “啪!” 这个东西……,就这样!
四.
所以阿含经里头,佛不是有一句吗? “看就是看、听就是听”,就是非思量。
热就是热而已喔、冷就是冷而已喔! 思想,你念头上来就走念头上来而已喔! 看就是看、听就是听,一样,见闻觉知。
打坐的时候有一个念头“我今天早上吃的馒头好吃!” 那个念头自然来了,你也不晓得它会来嘛! 你打坐的时候有没有预备要想到早上的馒头这念头,有没有? 你没有准备要这样的念头。
打坐一上座的时候,咦!怎么早上的馒头的念头来了?
我对到你就有你的相,一样的! 意根里头有那个法尘上来,一样,缘生的!
佛哪里分类啦? 佛只是告诉我们每一个,蚂蚁也是、饿鬼也是、地狱众生也是,通通逃不出这个,六根清净本然的状态。
你不想听孩子在那里叫,不是也听到了吗? 这个叫“听就是听, 不想听到都有呀! 由不得你喜欢不喜欢。
哪里有这样能所的呢? 这个叫“声音的消息”,这个叫做没有能所。
把它学问化就“非二元”。
佛在阿含
经里讲得那么简单、讲得那么干脆、清净明了,讲什么? “看就是看啦,老弟! 听就是听啦。
后来药山禅师就是:这个叫“非思量”。
五.
非思量? 本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啊!” 一声,不就有“啊!”在你那里,这不是有智慧吗? 这个是般若力呀! 训练出来的吗? 本有的嘛! 德相〃功能啊! 声音就是声音,相就是相,分得清清楚楚。
智慧、德、相,声音不会变成颜色出来吧! 颜色不会变成声音出来吧! 但是你这个理解了,小心! 知道,同意而已。
你用脑、心意识去同意而已,心意识去接受,没有变成你的,没有一大转机发生在你身心上。
修法都是为这个,说有位朋友跟佛一样的那么一下……了啦! 一切事了啦! 安了! 心会安了,绝对安了,永远都安了!
好像那一条鱼呀,又要找更舒服的、更轻松地游的地方,所以它一努力,就游到岸上去了。
后来听到水声了,往那里找,“蹦!”一下就“啊!” 原来自己六根在动、那六根门头,都是佛性在显现! 但是那个时候不是六根动啊,六根跟境界没有分别。
你一直以为有六根,是因为你抓住“有我”,所以“我的六根、我的眼睛耳朵鼻子,那六根照那个法性在那里…。
”,你看你那个“我”又放不掉了! 根跟境界是因为我们放不下, 所以佛也只好讲根、境,其实根境根本不是根境,本来就是一起在那里动,所以讲“看就是看、听
就是听”,听有听的消息,看有看的消息。
这个很要紧的一点突破了,就比较容易进入状况,否则都在门外晃晃,一直像那一条鱼一样。
六.
身口意三业就是你的说话、你的走路、你的摔跤、举手啊、讲话、骂呀、笑呀……,都是身口意三业。
所有身心的一切活动,就是身口意三业。
你的身心一切活动,标佛印。
是什么………?只要你这样的时候,遍法界皆是佛印。
好啦,假如你说你真的见到了鬼,如果一个人真正大澈大悟,脱落身心、身心脱落了,注意喔! 大澈大悟了……,那鬼也是佛印呀! 遍法界都成佛印啊,那鬼不成佛印吗? 哈! 鬼也是佛印啊! 一颗石头不是佛印吗?
七.
本来没有变啊!本来那个样子都是佛印,都是一切法界的现成,一草一木、一颗石头,杀人犯也是喔! 火也是喔! 所以大火倒过来跟你说法。
我们总是把自已隔离出来,“我这里一个,然后我在看法界、看周围的环境,我修成很高,然后这个是鬼、这个不是鬼,你见到鬼、我没有见到鬼……。
”遍法界,鬼也是法界,一朵云也是法界,过冷变成一滴水,刚刚是云啊,现在变成一滴水,能看到云
的影子吗? 云的影子都没有,云对呢? 还是一滴水对呀? 一滴水一片云,都是佛印。
但是我们都觉得“佛印应该是高尚的、高贵的、修行成就的,这才值得配上佛印?
八.
怎么样能够进入? 佛的单传的正传法就告诉你怎么进入,你以为这个以外的进入,那还是心识以内,懂吗? 唯一最好、简捷、直接了当,佛单传的、盘起腿或架起腿,就是只管打坐! 并不是盘起腿什么都不想、观心就是打坐‥‥‥,不是呀! 这个不是佛传的只管打坐! 佛传的只管打坐是“只管”打坐. 只管什么意思? 你不用脑筋去想,你想了都是你想的只管,不是其正的只管。
这个“只管”都是一代一代相传的。
什么叫标佛印呢? 身心的一切活动,你不以人的思考、判断、价值观念去介入,这个叫做标佛印!
九.
我们的身心五蕴六根,都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动,根本不是听你要这个、不要那个才动,对不对? 声音进来、看到色相,你自己的身心一切的活动,它很自然,不介入以人类的各种思想、分别、规矩,把它束缚住了,这个叫三业标佛印!
想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停留多久就让它停留,你不怎么样,也不要特别起念头去观心啊! 起个念头去观心干嘛? 谁在观心呀? 你还不
是拿起你来观心,“我的心怎么样、你的心怎么样”,那是你的心呀! 为什么要观心呢? 你不观心就不知道那个心念吗? 观了之后才知道念头来去? 念头来去,你自然知道的嘛! 起一个念头“我要观心”,那不是多费了一个你吗?
十.
正确的接受! 心、境本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一起在那里动,不加以人类的各种莫名其妙的价值判断,都不要介入里面,它自然的、必然的关系里动…〃,正受! 三昧! 这就是三昧。
念头来了“啊! 这个念头不好,我再打坐。
不行、念头不要来! 失去三昧! ”这个不是三昧。
打坐想到今天早上的馒头,不是你想来的嘛!缘起的嘛!必然嘛、六根必然地在那里动,是不是? 因为“特别好吃”的这个缘在前面嘛,早上或许你特别多吃了一个,所以这个就变成一个缘生,那个念头容易活上来,对不对? 那就让它活上嘛! 它不会停留在那里,你不赶它,它也会消失掉,这个是正受! 十一.
“你打坐的功夫很好,所有念头都不来,一片晴朗的天空,喔! 念头都不来了……。
”什么? 又把“你”玩出上来了! 这个要弄清楚,这个错了就全部错掉了! 打坐、用功、修佛法,就是这样自己
往高兴的方向一直在那里追逐,忘了那个追的境界都是“自己”喜
欢上来的。
其实六根哪有你喜欢不喜欢啊? 你问问你的六根、包括意根啊! 喜
欢想的念头才来吗? 有的时候又想到很恐怖的念头啊! 不一定是你
喜欢的念头才来啊! 你最不喜欢想的,它偏偏要想上来,那有
“你”吗? 这是六根在自然的关系、自然的、必然的显现,这是正
受!
以上贴的是洪医师首次讲解道元禅师的著作[自受用三昧](是从正法眼藏书中抽出来的)非常非常重要,知见正确与否,都在这里说明无遗, 请将原文与洪师的讲稿好好参照, 多阅读几遍, 务必如影随形的贴
于心中, 则修行的道路顺畅无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