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上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所了解,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讨论、想象、感受孙悟空机敏、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反抗精神,激发同学们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所了解,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
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
吴承恩的甥外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2.作品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8分钟)1.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朗读2遍,并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掣.()鹚.()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樗樗.()蓼.汀()窗棂.()愕.然()2. 你从本文的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二、【合作探究】:(20分钟)1.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三、【达标检测】:(5分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掣棒( z hì)吆喝(yāo)金箍棒(gū)B.钉住(dìng)寻觅(mì)淬入水内(cuì)C.鲂鱼(fáng)花鸨(bǎo)幌一幌(huàng)D.高擎(qíng)青鹞(yào)大鹚老(zī)四、【课堂总结】:(5分钟)本文作者是(),字汝忠,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统编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作者名片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
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②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丽。
③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2.背景资料《秋词》(其一)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
此题下共有两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刘禹锡因参加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改革运动,受牵连被贬为朗州司马,谪居九年。
他在遭受严重打击后,虽然苦闷,但并没有消沉。
《秋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这首诗就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今四川、重庆一带)时写给在长安(今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语文七上六单元导学案
26 皇帝的新装执笔人:刘丽 审核人:薄春霞【学习目标】1.了解童话的特点;2.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及内容,理解其思想意义;3.领悟课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人物心理、语言等体味人物性格特点,领会课文蕴含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童话有什么特点?说说你知道的童话故事。
2.写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滑稽.( ) 陛.下( ) 骇.人听闻( ) 钦.差( )赐.( )头衔.( ) 相称.( ) 随声附和.( ) 御聘..( )( ) 4.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滑稽: 随声附和:5. 自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概括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文章,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练语句勾勒故事发展的梗概。
线索: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问题研讨】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体会人物形象。
3.这场骗局为什么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4.对于这篇童话的主题,你如何理解?5.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
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两题任选一题)1.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
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游行大典之后》。
2.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增补,体会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第六单元名著自主阅读《猎人笔记》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上《猎人笔记》背景规划拓展背景如若我们不能远游,不如将目光转移到纸上,在文字描述的风景中云游,感受世界的花开花落。
今天和大家云游广袤的俄罗斯,学习一本既能治愈又能带来反思的经典之作——《猎人笔记》。
它的作者是伊凡·谢·屠格涅夫,一个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并称为十九世纪俄国小说“三驾马车”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这本书是屠格涅夫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的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从小在自家庄园长大。
那里林木葱郁,风景旖旎,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童年的乡间生活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可他专横任性的母亲经常虐待农奴,这让生性厚道、善良、柔弱的屠格涅夫痛苦不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痛苦转变为他对俄国落后和残酷的农奴制度的仇恨。
成为作家后,他将自己过往的体验移情到写作上,创作了《猎人笔记》《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屠格涅夫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真切之爱。
这种爱不仅表现在他对人性美的颂扬上,而且表现在他对人类苦难的深深同情中,更表现在他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憎恶和谴责里。
可以说,他用他的笔真切地写出了当时的俄罗斯之痛——那些存在于俄罗斯大地上的微小的灵魂和深刻的战栗。
屠格涅夫因写作诗歌登上文坛,后以小说家身份闻名于世。
而他成为小说家的标志就是《猎人笔记》。
这本书标志了作家对“诗意现实主义”的开创。
此后,作家一直坚持小说创作,缔造了俄罗斯文学的“诗意现实主义”。
下面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阅读《猎人笔记》。
让我们听从小说中猎人的召唤,去领略屠格涅夫的诗人热情,去感受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去品味十九世纪俄罗斯的奇伟和风情吧。
规划打开书,相信大家会觉得这是一部特别不像小说的小说。
作者就好像在那儿东一笔西一笔地写,非常散,非常碎;但是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正是屠格涅夫的匠心所在——他写出了一种高度纪实的风格,特别能表现出游猎生活的质感。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完成改写故事结合选定篇目的思维导图和写作构思表,学生进行改写创作,并在班级公众号推送,选取好的文章向学校文学社微文推送栏目推送。
【核心任务】
班级公众号推送学生作品,学生进行点赞评价。
2.作品推送
课段任务
学习评价:改写故事评价量表
Hale Waihona Puke 再 见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
3.单元教学课时分配第1课段 快速阅读讲故事 第2课段 细读探究会想象第3课段 奇思妙想比创意 第4课段 绘声绘色展作品具体划分:《皇帝的新装》2课时 《天上的街市》1课时《女娲造人》2课时 《寓言四则》2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
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阅读体会和生活经验,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观照身边现实世界;2.通过改写课文,激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思考,鞭挞假恶丑,向往真善美,形成健康健全人格;3.通过联想和想象类文体的改写,激发学生探求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扩大自身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价值目标
学习目标
02
03
01
单元目标
4.单元教学设计第 1、2 、3课时:初读和积累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讲故事。教学目标:借助课下注释、课前预习提示、课后阅读提示及工具书,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 第4、5课时:精讲探究,授之以渔教学目标: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之间的相同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6课时:拓展阅读 ,学以致用。第7课时 :写作实践, 顺畅表达。
1.快速阅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抓住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词,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2.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体会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体裁特点,结合文本特点,初步形成识文辨体能力;3.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学生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文本体验和哲理思考,改写出一则不少于500字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走进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一共三则。
【背景追溯】《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重点聚焦】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①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
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难点突破】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②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③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自主学习案】1.给下面的字注音。
窘(jiǒng)眈(dān)瞑(míng)寐(mèi)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2.词类活用①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②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③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⑤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⑥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⑦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⑧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⑨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3.一词多义止:①止有剩骨(通“只”)②一狼得骨止(停止)意:①意暇甚(神情)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②盖以诱敌(敌人)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②狼不敢前(向前)积薪:①场主积薪其中(堆积柴草)②堆积在那里的柴草(转视积薪后)4.虚词的用法之①又数刀毙之。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学情分析】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和近义词,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分析,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内容。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的阅读方法。
(3)、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神话的产生,识记重点生字词;(二)、通过对比阅读,了解神话想象的写作特点;(三)、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一、预习自学(一)、神话的产生神话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为基础,并且借助和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同时,这种奇特的想象也创造了古代的神话故事。
(二)、生字词的识记1、给下面的字注音女娲.澄澈..幽.光莽.莽榛.榛绵延.掘.起枯藤...生气蓬勃2、解释下列词语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三)、预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
(默读要求不发出声音、不指读、不回读、不逐字逐句地读)二、合作互学(一)、品读《风俗通》的两则短文,比较袁珂的《女娲造人》,完成以下问题。
俗话天地开辟,未有民,女娲抟(tuán)黄土做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媒人,因置婚姻。
译文: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所以富贵的人,是黄土做的;贫贱的人,是用粗绳子拉出来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二)、讨论探究1、女娲为什么能造人,是怎样造的?这显示了她怎样的特征?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造人之后有怎样的反映?这显示了她怎样的特征?3、文中女娲造人的过程中处处洋溢着生命诞生的喜悦感,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丰富的蕴意?4、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参考: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三、提升检学1、请根据对《女娲造人》的分析,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对夸父逐日的动机、经过结果做另一种推测(任选一个),说给大家听。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走近作者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 è)溯(sù)欤(yù)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及答案
22.太空一日杨利伟【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导学案 苏教版
《再别康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法指导1.通过诵读,把握本诗韵脚,体会其音节和谐、抑扬起伏的音乐美。
2.找出本诗中的意象,体会其特点,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进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观察本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何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1.新月派简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曾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并加入文学研究会。
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并曾经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注重意境的创造和音律的和谐。
1931年11月19日,诗人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时年仅35岁。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3.作品时代背景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女娲造人》导学案
女娲是神通广大的“神”,但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自主反思:
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 )莽莽榛榛( )( )
澄澈( ) ( )掺和( )( )
揉团( ) 绵延( )
幽光( ) 灵敏( )
神通广大( )枯藤( )( )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 ) 奔奔榛榛( ) 开 僻( )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西游记——跳读:感受神奇的想象力》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西游记——跳读:感受神奇的想象力》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从《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中,提炼出富有想象力的核心章节。
2.对核心章节进行精读,探究出想象力的要素——神奇,概括出神奇之处和神奇的原因。
3.运用想象力的知识,在原创第八十二难的过程中提高想象力。
【课前学习任务】阅读《西游记》1-7 回,熟悉《西游记》大闹天宫阶段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浏览跳读,寻找中“神奇”之处。
描述:小热身:浏览《西游记》目录,找出你认为充满了“神奇想象”的情节。
明确:大闹天宫大战二郎神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三调芭蕉扇……学习任务二:探究“神奇”的想象(1)探究《西游记》中的想象为什么如此“神奇”?思考探究 1:请你任选一个情节,分析这一情节想象的神奇之处。
示例:龙宫借宝明确:在人物、宝贝、场景等方面发挥想象,可以创造出神奇的艺术效果。
(2)探究如何进行想象?思考探究 2:根据前面的情节,想一想如何进行想象呢?示例:棍、瓶子、葫芦——变化物品功能玉皇大帝、玄奘——采用历史传说筋斗云、七十二变——实现个人期待明确:变化道具物品的功能,采用历史传说创设人物,利用人物本领实现个人期待,这样就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了。
学习任务三:原创第八十二难任务描述:在本课思考探究的基础上,结合《西游记》原著,请你为取经过程增加一难,创造第八十二难。
需要创设一个妖精(注意现实基础,和动物形象一致,有天庭背景等)、宝贝和场景。
任务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完成一篇想象文,分享展示。
评价:【学习资源】《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业设计】原创第八十二难任务描述:在本课思考探究的基础上,结合《西游记》原著,请你为取经过程增加一难,创造第八十二难。
需要创设一个妖精(注意现实基础,和动物形象一致,有天庭背景等)、宝贝和场景。
任务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完成一篇想象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中,梳理师徒四人的性格特征;2.从情节的变化和人物性格的变化中,理解人物形象成长过程;3.从唐僧师徒的成长过程中,感悟人生,汲取成长的力量。
七年级语文 6《往事依依》第一课时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6《往事依依》第一课时精品导学案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依据书下注释或查词典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水泊()停泊()浩淼()涟漪()水浒()镌刻()芳菲()徜徉()绚丽()雕镂()橘绿()婵娟()(2)填字解词心()神怡:走()无路:眼花()乱:()然而生:(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江苏省镇江市人,著名()特级教师。
2.二读课文,思考。
(1)文中作者回忆的“往事”具体是哪几件?请简要概括。
(2)摘录文中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一句。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四件往事?请简要复述。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三)二读课文,深入分析。
1.这四件事有什么共同点?2.作者回忆往事时,分别有什么感受?3.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三读课文,品味词句。
1.用圆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三个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妙处。
2.用浪线画出你认为优美的两个句子,并作赏析。
(五)课堂小结文章开头紧扣“”,结尾回应“”,中间叙事围绕“”,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在其下面画杠,在括号中订正。
(1)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辐辐插图吸引住了。
()(2)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3)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4)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颂。
()(5)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2.的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________,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________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回顾单元学习主要内容:联想和想象2.进一步了解写作中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3.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尝试。
【课前学习任务】1.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2.思考:写作中的想象会有什么特点,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学习任务二:1.小试牛刀观察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阅读这首诗,关于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呢?3.初露头角——小小故事会在之前联想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给老师和身边的伙伴们口头讲述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评价标准:1.想象:(1)想象要合情合理,思路清晰。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情节发展出人意外,新颖有趣,大胆新奇则更好。
(3)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2.表达:自然流畅,声情并茂则更好。
学习任务三: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作文。
写作提示:1.联想要自然恰切。
2.想象要合情合理。
3.联想和想象力求有新意。
【作业设计】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内容提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班级姓名组号【学习目标】1.积累“哞哞”“咩咩”“潺潺”“痒酥酥”“踉踉跄跄”等叠词。
2.多角度、多侧面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爱”的主题。
3.感悟人间真情,把爱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过程】(课前分角色表情朗读全文)一、模拟体验情景导入(闭眼写字处)二、自学尝试个体质疑1.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哞.哞()咩.咩()潺.潺()痒酥.酥()踉.踉跄.跄()2.我了解到本文的体裁是一篇,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本文的主人公是,他得到了、、太阳以及的关爱。
3. 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我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我的疑问:三、合作研讨小组激疑1.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人员《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2.把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筛选出一个写在答题纸上。
四、师生互动集体析疑1.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将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筛选一个提出来。
.2.老师从小组汇报中选择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全班探讨,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
五、当堂训练过关解疑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
(牛叫声)B、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
(走路不稳的样子)C、走过小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象声词,风儿刮动的声音)D、(人们说,他俩像一对孪生..兄弟。
((两人)同一胎出生)2.指出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A、萤火虫?就像很烫很烫的小火星吗?B、人们常常看到他俩在阳光下、月光下,像好朋友似的说说笑笑。
C、他注视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D、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
3.关于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B、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七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训练导学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化石的出土,人类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明朗,头上的雾水也渐渐散去,但又画上了一个更大的问号。“古猿说”是人类最早确定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人类是从猿经过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到智人一步步进化而成的。一些化石为这一理论增添了可靠性。然而,随着人们对人体更加深入地研究发现,更多的谜团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随之而来的“海猿说”,“外星人说”使人们对自己的研究更为多元化。人们通过自己的钻研不断提出新的猜想。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无法定论。但人们依然把“古猿说”当作人类起源的根基理论,并以此不断探索。
相传人类学家于1924年发现了南方古猿的化石。这种古猿可以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一般认为:粗壮型是南方古猿发展中已经绝灭的旁支,而纤细型古猿则是人类的祖先。(着则材料也有些简略,另外它与下面的材料之间没有衔接的句子,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1901年,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两重生活构造特征。杜布阿把它命名为“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这一发现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直到1929年12月发现了北京猿人才宣告结束。后来,我国科学家将同一进化程度的人类化石统称为猿人。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恩格斯称之为“完全形成了的人”。
1、参考题目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故事”、“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我看‘神创论’”、“‘外星人说’之我见”……
2、思路点拨
(1)人类起源的各种学说:进化论、神创论、外星人创造论等。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熟悉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自主预习案】一、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大臣()()随声附和.()炫耀..()()勋.章()称.职()2.解释下面的词语:(l)不惜:(2)炫耀:(3)称职:(4)愚蠢:(5)不可救药:(6)妥当:(7)华丽:(8)骇人听闻:(9)随声附和:(10)勋章:3.一字多音更衣()附和()自称()系鞋带()更多()我和你()相称()联系()4.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5.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作家作品简介及文章体裁了解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合作探究1、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2、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3、分析文章结构,大致梳理情节脉落。
皇帝的新装情节皇帝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5、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主题阅读(探险与科幻)
探险与科幻
主题阅读
(三)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 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 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 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 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 而放之②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 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 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
○21 小机器人产生了H感(“H”代表“绝望”),他头上
的两支触角式天线也越垂越低。
○22 做父亲的看着他,犹犹豫豫地说:“他简直像个有
感情的生物,看起来很孤独。”
○23 两个男孩不明白什么叫孤独,做父亲的就讲给他们
听。这正是小机器人平时常常感到而又叫不出名字来的那种
感觉。
探险与科幻
主题阅读
○24 原来,他一直在体验着孤独。 ○25 慢慢地,小机器人跨上了往回走的移动道路。 ○26“嗨,小机器人,别走!我们要你了。”是那父亲
⑥电脑存储器开始按照字母顺序一条一条地把小机器 人新获得的情感列出来。A感代表忧虑,D感代表愉快,E 感代表激动,F感代表恐惧这些情感,他都能体会到了。
⑦还未等他看完,那帮家伙又吵嚷着逼上前来,于是
探险与科幻
主题阅读
他一跳一跳地跑得飞快,使劲一跃,竟从墙头上飞了过去。 ⑧他跑过一片小树林,来到了这条公路上。 ⑨等他确信后面没人追时,才慢慢定下神来。这时他
探险与科幻
主题阅读
⑩有时,当大路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赶路时,他会产生 一种挺奇怪的感觉,电脑储存器没来得及告诉他这是一种 什么感觉。他连续旅行了好几个星期,一路上哼着一首自 己编的,专为在有D感(愉快)时唱的歌。后来,他身上快 没电了,可是他又没钱充电,他全身没劲,终于倒在了一 个风雪交加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上的街市》导学过程:一、指导朗读1请一位同学试读课文。
2请同学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你认为这句应该怎么读?读给大家听。
3教师明确:诗歌的朗读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
(从而过渡到诗歌“朗读要求”的讲解,)(1)注意节奏缓急、音量大小和速度快慢,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3)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4进入朗读诗歌的环节.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划分的情况,等划得差不多后作进一步要求)。
(等大家划完后作要求)请同座的相互交换,读一读,看看与自己的有什么区别?对你的同座划的重读音作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然后看大屏幕,看你划的朗读节奏是否正确。
5根据刚才划分的节奏和重音,把诗再读一遍,要读出音乐美。
朗读,交流感受四、提问探究并质疑,分三步。
(一)探究内容、写法a由题目“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1)题目是“天上的街市”,是否直接从“天上的街市”写起?那是从什么写起?请学生朗读这一句,由街灯想到了什么(2)于是作者继续发挥想象,请大家继续往下读,读完之后再回答,他还想到了什么?(明确: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似事物的过程。
由甲想到乙。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探究情感。
小组合作交流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小组代表发言(三)探究语言a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那里?b引导学生赏析第一节1第一节中的“闪着明星”和“点着街灯”中的“闪”和“点”字,能否互换?为什么?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四)质疑,拓展延读对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今天,作者的理想实现吗?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想?五、小结巩固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老师作结:六、练习提高联想训练: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都可以建立联系,如钢笔—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钢笔—作文—题目—中秋—月亮。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的词语进行训练。
(任选一组均可)大海—小狗;田野—汽车;人—木星;电脑—垃圾。
七、本课总结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今天,我们过上的诗人当年理想的生活,让我们感恩吧,珍惜当下,为振兴中华继续努力!八、作业1、课外读读郭沫若诗集《星空》;2、背诵并默写《天上的街市》。
3、发挥联想、想象写句子:牵牛花开了……笼中的小鹦鹉……月光照在地上……《七颗钻石》导学过程:一、启情导入: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集体正音。
3.指导读错的字音,学生练习快速熟读课文。
相信这回同学们再去读课文,会读得更加通顺和流利了,去试试看。
三、有感情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同学们,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体会环境的恶劣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再说一次,发生了什么?你能不能读出这种大旱灾呢?旱到什么样子?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当时大地干旱的程度?我们来看看图片。
学生自己练习,再指名来朗读。
人和动物都怎么样了?“焦渴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说明了什么?如此严重的旱情,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练,齐读。
2.体会小姑娘前后的心情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人或动物,你最需要什么?是啊,水对活着的人是多么地重要呀!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小姑娘找水真不容易,谁能读出她的不容易?你读得不错;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小姑娘的筋疲力尽,就像她这样自己练一练。
当她一觉醒来发生了什么?出现了怎样的水啊?想象一下,这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当小姑娘看到罐子中的水时,她会觉得什么?这可是意味着生命的水啊,看到这水,小姑娘的心情会怎样呀?谁能读出小姑娘的惊讶与喜出望外呢?相机抓住“竟”字引导体会用词。
小狗怎么样的叫着?为什么哀哀地叫着?说明什么?让我们自己再练习读读这一段,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指名完整读这一段。
3.感受水罐的变化和女孩的爱心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
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3)水罐变成银的:(4)水罐变成金的:(5)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4.感受文章的情感同学们,我们再来回想小姑娘行动和水罐的变化。
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是小姑娘的爱心使空水罐变得满满的,还从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
这七颗钻石代表了什么?(感动、关爱、希望、善良、生命、真诚、赞赏)。
就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赞赏、带着对每一种爱的向往,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归纳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决学生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五、续写童话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完善这篇童话。
同学们可以选取这样几个方面: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她梦见了……从水罐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蔚蓝的王国导学过程一、作者介绍1、介绍作者,引导学生注意从人、时、地、事、作五个方面来识记。
2、简介散文诗三、走进梦境范读课文,学生看图片,了解屠格涅夫在梦中描写了哪些景和人。
梦中景:梦中人:四、品味梦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奇妙想象的句子,找出自己最喜欢,认为写得最优美的语句或段落,体会梦中蕴涵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继续发表看法,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明确本文语言的优美性体现在:从这些优美的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追问:蔚蓝的王国不仅是大海了,他是有象征意义的,那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五、质疑梦境屠格涅夫把他的一系列散文诗寄到《欧洲导报》发表时,在序言里请求读者不要一下子把它们全部“浏览”完毕,而是建议“今天一篇、明天一篇”地慢慢细读。
可见他自己也认为这些作品是需要细嚼慢品的。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分小组活动,组内学生互相提问、答疑。
学生不能解决,邀请教师加入。
设置问题:1、“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他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他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的使唤。
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这可能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现象的?2、既然是“我的伙伴”,为什么我却不知道“是些什么人”?3、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流水——所有的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水流等没有生命的物来倾诉爱情,而且要连续倾诉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里的爱情指什么?4、文中说“飘来一阵甜滋滋的声音”,声音怎么能说是甜滋滋的呢?你能告诉我吗?5、请你想象揣摩文中所说的“她”是指谁呢?你理解“永不衰败的天堂”的意思吗?六、体验梦境(音乐)教师播放带有海水声音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心目中的大海,看看《蔚蓝的王国》里有哪些景物进入自己的梦境,自己还希望哪些景物进入理想的王国。
分组活动交流,会绘画的学生用画笔画出理想的王国。
文字好的同学给画的图画配上文字说明,要求语言优美。
教师指名学生展示作品,并作说明。
结语:都说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都说梦是可想而不可知的但如果心中有梦何不做个追梦少年不管路途如何漫漫修长不管有怎样的狂风暴雨暗礁险滩请继续扬帆起航美梦一定成真!七、拓展梦境1、喜欢朗读的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配恰当的音乐,录成磁带;2、喜欢写作的可发挥想象,以“的王国”为题仿写一篇散文诗,收录在自己的作品集中并勇敢投稿;3、喜欢阅读的可以查阅历代文人墨客赞大海的文章、词句,摘抄到本子上并诵读交流。
《皇帝的新装》导学过程:一、导入二、交流预习1.作者简介2.简介童话特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加点字注音生字词: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爵.士御聘..多音字:更.衣随声附和.自称.圈.定系.上三、分析课文(一)先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出示投影片)1、皇帝有何嗜好?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7、最后结果如何?(二)分析段落,概述段意。
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三)分角色朗读(或听朗读录音)。
根据“思考和练习三”的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分析皇帝的性格请同学在文中划出最能体现皇帝性格的语句,并说说反映了皇帝的什么性格?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投影片总结: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2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的话?3 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4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是什么?5分析皇帝在换上新装时的动作细节的描写(请同学表演)6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皇帝为什么在被揭穿他并没有穿衣服的时候,有点儿“发抖”,但他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小结皇帝的性格特点: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二、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通过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出主题思想。
1、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
请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