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规范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常导致 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
流行病学
RA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不同种族和地域间发 病率存在差异。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
03
诊断方法与技术
临床表现和病史采集
01 关节表现
评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02 全身症状
注意发热、疲乏、体重下降等非关节表现。
03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起始时间、加重或 缓解因素等。
实验室检查
01 一般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02 炎症指标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升 高提示疾病活动。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尽管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 进展,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 一步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 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提高早期诊断率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加强早期诊断技术的 研究和推广,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 治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4
目录
• 引言 •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 诊断方法与技术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特殊人群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解读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类风湿关节 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

R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为了提高RA的诊疗水平,我国制定了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2. 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RA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临床表现:1. 持续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2. 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3. 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肺间质病变、眼部病变等。

2.2 实验室检查1. 类风湿因子(RF)阳性;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3. 血沉(ESR)升高;4. C反应蛋白(CRP)升高;5. 关节液检查:白细胞增多、尿酸盐结晶阴性。

2.3 影像学检查1. 手、足X线片:早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2. 胸部X线片:关注肺间质病变;3. 超声:评估关节炎症、血管翳形成。

3. 疾病活动度评估3.1 疾病活动度评分工具1. 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2. 简化疾病活动度评分(SDAI);3. 临床疾病活动度评分(CDAI)。

3.2 评估时机1. 初诊时;2. 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评估一次;3. 病情稳定后:每6个月评估一次。

4. 治疗原则4.1 治疗目标1. 缓解关节炎症;2. 延缓疾病进展;3. 减少关节损伤;4.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2 治疗方案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炎症;2.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关节损伤;3. 生物制剂:针对特定靶点,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4.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缓解严重关节炎症;5. 传统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等。

4.3 治疗策略1. 早期积极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避免关节损伤;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3. 联合治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4. 长期治疗:RA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维持病情稳定。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年)。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年)。



吡喃羧酸类 依托度酸(etodolac)
非酸性类 萘丁美酮(nabumetone) 昔康类 吡罗昔康(piroxicam) 氯诺昔康(lornoxicam) 美洛昔康(meloxicam) 磺酰苯胺类 尼美舒利(mincaulide) 昔布类 塞来昔布(celecoxib) 依托考昔(etoricoxib) 50


3.2 病情的判断

判断RA活动性的指标包括疲劳的程度、晨 僵持续的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数目和 程度以及炎性指标(如ESR、CRP)等。临床 上可采用DAS28等标准判断病情活动程度。 此外,RA患者就诊时应对影响其预后的因 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包括病程、躯体功 能障碍(如HAQ评分)、关节外表现、血清中 自身抗体和HLA—DRl/DR4是否阳性,以 及早期出现x线提示的骨破坏等。
4.2药物治疗


4.2.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 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 是临床最常用的RA治疗药物(表5o NSAIDs对缓解患者的关 节肿痛,改善伞身症状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 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 事件。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NSAIDs使 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NSAIDs的种类、剂量和剂 型的个体化;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③一般先 选用一种NSAID。应用数日至I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 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 或2种以上NSAIDs;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 性COX一2抑制剂或其他NSAID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NSAID;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NSAID,如需使用, 建议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⑦肾功能不全 者应慎用NSAIDs;⑧注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魄定 期监测。 NSAIDs的外用制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辣椒碱膏、酮洛芬凝胶、吡罗昔康贴剂等)以及植 物药膏剂等对缓解关节肿痛有一定作用,不良反 应较少,应提倡在临床上使用。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背景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发展,全文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疗在2022年将出现新的规范。

本文档旨在概述这些新
规范,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RA的最新诊疗方法。

诊断准则
根据新规范,RA的诊断将基于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症状:患者需满足RA的典型症状,如关节肿痛、僵硬等。

2. 关节炎:至少一处关节表现出炎症。

3. 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应超过6周。

4.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RF)和/或抗
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阳性。

治疗策略
根据新规范,RA的治疗策略将包括以下方面:
1. 药物治疗: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和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s)是常用的药物治疗选项。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康复训练等,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3.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病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干预如关节置换手术可能是考虑的选择。

随访和监测
根据新规范,RA的随访和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定期随访:患者需定期回访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测。

2. 临床指标监测:包括关节炎活动性评估、疼痛程度评估等。

3. 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炎症指标、药物副作用等。

结论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对于R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新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本文档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进行总结和阐述。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 至少持续4周的对称性关节炎;2. 至少持续4周的关节肿胀;3. 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4. 关节肿胀至少出现在三个外周关节区。

实验室检查1. 类风湿因子(RF)阳性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2. 血沉(ESR)升高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

影像学检查1. 手和足的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等表现;2. 胸部X线片检查排除肺部病变。

治疗原则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1. 甲氨蝶呤(MTX):首选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2. 柳氮磺吡啶(SSZ):适用于轻中度RA患者;3. 来氟米特(LEF):适用于活动性RA患者;4. 羟氯喹(HCQ):适用于轻中度RA患者。

生物制剂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NF)、阿达木单抗(ADA)等;2. 针对CD20的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RTX);3. 针对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如托珠单抗(TOC)。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控制严重炎症,短期使用,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按摩、热敷等,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策略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发现并及时采用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3. 联合治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4. 长期治疗:RA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随访。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 在RA诊断确立后,对危险性进行评估是指导最佳治 疗选择的重要因素 • 危险性评估: • 对RA的病程
• 病情活动度
• 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
达标治疗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RA活动性判断
• 疲劳程度 • 晨僵持续时间 • 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数目和程度
• 炎性指标:ESR、CRP
• DAS28 • 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病程、躯体功能障碍(如HAQ 评分)、关节外表现、血清中自身抗体和HLADR1/DR4是否阳性,以及早期出现X线提示的骨破坏 等。
生物DMARDs治疗
1.TNF-a阻滞剂
– etanercept(益赛普、强克、安佰诺、恩利) – infliximab(类克) – adalimumab(修美乐)
2.IL-6单抗(雅美乐) 3.IL-1R拮抗剂 抗炎,防止骨质破坏,疗效确切 4.CTLA4-Ig融合蛋白 感染,昂贵 5.抗CD20单抗 6.JAK抑制剂(托法替布)
–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阴性,而血尿酸水平大多 增高。慢性患者可在关节周围和耳廓等部位 出现痛风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 强直性脊柱炎
– 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 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为主,骶髂关节及
脊柱受累明显。晚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骶
髂关节间隙消失及骨性融合。 – 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 HLA-B27 90% 以上 阳性。
• 早期治疗 • 联合用药
• 方案个体化
• 功能锻炼 • 病人教育
治疗
• 一般治疗
–休息、关节制动及关节功能锻炼。
•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

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全文诊断与治疗规范

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全文诊断与治疗规范

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全文诊断与治疗规范一、引言本文旨在提供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全文诊断与治疗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疾病。

二、诊断标准1.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联盟(EULAR)的共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满足以下条件:- 持续关节炎超过6周- 关节炎涉及3个或3个以上关节- 关节炎伴随关节肿胀或关节积液- 除外其他关节炎等疾病的可能性三、治疗原则1. 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和关节损害。

2.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可缓解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需谨慎。

- 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甲基泼尼松龙等,用于控制疾病进展。

- 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等,用于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3. 物理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关节保护。

4. 手术治疗:适用于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保留的患者,如关节置换手术等。

四、随访与复查1. 患者需定期复诊,评估疾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

2.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关节功能评估等。

3.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与教育1. 加强公众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自我管理。

结论本文介绍了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全文诊断与治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随访与复查以及预防与教育等方面。

希望能为医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2019-10-11)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2019-10-11)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类风湿关节炎(2019-10-11)作者: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20期中图分类号:R255.6;R59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0.034本指南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类风湿关节炎病症结合诊疗指南》(T/CACM013-2017)基础上,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SCM 0001-2009),结合近年来的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讨论,形成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为“尫痹”。

本指南的撰写是在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原则基础上,对近30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进行检索、梳理,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经过专家广泛论证而形成。

本指南旨在规范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中医标准化处理策略与方法,全面提升中医风湿病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

本指南的研制方法参见附录A,参照国际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并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指导的框架下,结合中医药自身特色与临床实践,开展了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的循证医学研究。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证据推荐级别及证据水平,参照GRADE分级与与推荐意见强度,充分结合专家经验,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意见,以保证本指南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由于受地域、民族、种族、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术语及定义、流行病学、辨证、方药治疗、中成药、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治疗建议等。

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断与治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一、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关节病。

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

RA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种因素。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RA的方法,但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诊断1.临床表现RA的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晨僵时间超过30分钟。

其他常见表现包括疲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2.实验室检查RA患者的血液检查通常显示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阳性可有助于诊断。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观察到关节破坏、骨质疏松、关节变形等特征性表现。

4.诊断标准RA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之一:(1)满足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有典型RA表现,同时两项以上实验室指标阳性。

RA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病情活动、缓解症状、防止关节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是最佳选择,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四、药物治疗1.疾病修正性抗风湿药包括甲基泼尼龙龙、莫诺克隆抗体、依度晴、厄洛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功能。

2.免疫调节药包括氢氯喹、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这些药物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3.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抗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针对特定的炎症因子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关节损伤。

5.辅助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骨化三醇、钙剂等。

这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疼痛、预防骨质疏松等。

六、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RA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关节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关节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RA患者,如关节损伤严重,功能受限,经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关节镜下手术等。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导原则、锻炼、康复、饮食、其他综合干预及要点总结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导原则、锻炼、康复、饮食、其他综合干预及要点总结

类风关治疗指导原则、锻炼、康复、饮食、其他综合干预及要点总结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评估和治疗可改善疗效。

指导原则1. RA是一种慢性全身炎症性疾病,需要早期诊断、评估和管理才能获得最佳诊疗效果。

2. 应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进行治疗,并遵循达标治疗的管理策略。

3. 患有RA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尝试多种治疗方法来维持身体功能、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4. 由于RA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疾病的诊疗过程应规范统一。

5. 最佳的RA治疗结果是通过跨专业团队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方案实现的。

6. 建议假定对列出的管理策略没有禁忌证。

7. 建议应用于RA的相关诊疗场合。

8. 不涵盖手术干预部分。

9. 疾病活动和疾病活动度水平是指使用ACR认可的RA疾病活动度测量方法计算的结果。

锻炼强烈建议RA患者坚持锻炼定期锻炼可以改善RA患者身体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指南推荐进行有氧运动、阻力运动、水上运动和身心锻炼,但运动的具体类型、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没有正式定义。

运动干预的具体要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能力和其他健康状况量身定制。

有氧运动:例如步行、骑自行车或骑自行车、跑步、徒步旅行、使用椭圆机等;水上运动:例如游泳、水中有氧运动、水中散步或慢跑;阻力运动:例如自由重量、阻力带、普拉提等;身心锻炼:例如瑜伽、太极等。

康复表2 RA管理的康复干预措施综合作业治疗与综合物理治疗的作用不可小觑“综合”是指职业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在评估和管理RA患者时需要使用的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干预措施,有研究表明这样可以改善疼痛程度和身体功能。

这一建议可应用于整个RA病程的治疗。

临床医生需及时把握早期RA患者进行OT和/或PT改善关节病变的机会,并认识到患者OT 或PT的个性化需求。

支架和矫形器:纠正和支持肌肉骨骼功能、改善关节对齐或保护关节装置。

包括手腕和手指夹板、脚或膝盖矫形器、压缩手套、胶带。

关节保护技术:自我管理方法,旨在通过为人们提供改变受影响关节的工作方法和运动模式的方法来保持功能,以减少疼痛、炎症和关节压力。

202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完备版)

202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完备版)

202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完备版)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与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于2023年共同制定的标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持续关节炎:至少有一个关节持续炎症超过6周。

2.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关节炎的疾病。

3. 临床表现:根据晨僵、活动后关节肿胀、关节部位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4.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联合蛋白(ACPA)的检测。

5. 影像学检查:关节超声和X光检查有助于确认关节炎的存在和程度。

治疗策略- 根据临床病情的不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策略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非药物治疗:包括关节保护、物理治疗、应用冷热敷和使用辅助器具等方法,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或皮质类固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个体化药物调整。

3. 手术治疗:在关节破坏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或关节融合手术等手术治疗。

随访和评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了解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1. 随访频率:根据疾病活动性和治疗方案的变化,随访频率可在3个月至12个月之间进行调整。

2. 评估指标:通过关节炎活动性指标、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3. 治疗调整:根据随访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为2023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的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权威指南和医学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全文2022年版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全文2022年版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全文2022年版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疗方法和程序,以提供医生和患者一个参考指南。

该规范依据2022年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旨在简化诊疗流程并降低法律风险。

诊断1. 临床症状:RA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性减退和早晨僵硬等。

2. 体征检查:医生应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关节肿胀、红斑、畸形和受限活动等指标。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支持RA的诊断。

分类和分期1. 分类:RA可以根据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分期:RA的分期应根据关节炎持续时间、受累关节数量和影像学结果等因素进行评估。

治疗方案1. 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热敷、物理疗法和关节保护等措施,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等。

3. 手术治疗:对于疾病进展较快或关节严重受损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随访和评估1. 随访:患者应定期复诊,以评估疾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 评估:通过关节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预防和教育1. 预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适度运动和避免损伤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2. 教育: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料和建议,协助其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而定。

建议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持续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介导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导致关节的疼痛、变形和功能受损。

RA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无法治愈。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RA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对于诊疗指南的制定与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2024年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为主题,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诊断1. 临床表现:- 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为主要症状,常呈对称性分布。

- 晨僵中度以上,持续超过60分钟。

- 外周关节受累较多,包括近端指(腕、掌指关节)、膝、踝、跖趾关节等。

- 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2.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抗体(Anti-CCP)等。

-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3.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019年修订版)》,需满足以下条件:- 关节炎(至少一个关节)超过6周。

- 排除其他病因。

- 具备关节疼痛、肿胀或僵硬等症状。

二、治疗1. 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短期使用减轻疼痛和炎症;长期使用疗效有限,安全性需注意。

- 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动性和炎症程度较高的患者,可短期使用以减轻症状。

- 疾病调控药物(DMARDs):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美洛昔康等。

- 靶向治疗药物:如肠激酶抑制剂、磺酰胺、生物制剂等。

- 中医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活血祛风、祛湿化痰、舒筋活络等药物。

2.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理疗、按摩、温热疗法等,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增加关节活动度。

- 职业治疗: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三、管理1. 教育和心理支持:- 向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2024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疾病的管理

2024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疾病的管理

2024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疾病的管理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的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滑膜、软骨和骨质,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骨质破坏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也会影响内脏,我国目前约有500万RA患者,由千这个疾病属于慢性病,又具有一定致残性,病情严重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因此,我们除了规范治疗,还需要做好类风湿关节炎的慢病管理、患者教育、患者自我管理,有助千医患双方长期共同控制和管理患者的病渭。

1、RA患者初诊/复诊时评估项目RA患者初诊时,需要完善的检查包括:(1)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肺CT、心脏彩超、骨密度、乙肝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的筛查等;(2) R A相关的检查:类风湿因子(RF入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CCP抗体入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入关节X线/关节彩超、疾病活动度及功能状态相关评分等。

对首诊RA患者需进行躯体、心理、整体病清的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的具体清况和不同需求采用分层管理模式。

RA复诊时需要动态复查的指标主要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C R P、ESR、关节X线/关节彩超、疾病活动度评分等。

2、RA患者者的监测与随访计划RA治疗的核心策略是达标治疗,实现达标治疗就需要定期监测和随访。

对新诊断的RA患者可选择疾病缓解作为治疗目标,若无法达标可选择低疾病活动度作为替代治疗目标。

疚舶.沽动度分级l) \S28(: l)'\ I SI)人l临床级韶<2.6 .;;'.!.8 �3.3低妖病活动)父�2.6-<3.2 >2.8-<10>3.3-< 11中1久的活动I文;;,3.2~<5. l �10-Et22习l~<26lf:i1久病i丙动/父>5.1>22>26il·: I) \S28为28个义'1'j枚病沽动度评分:CI)\1为临床疾病活动指数:S l)\1为简化疾的活动指数对初始治疗及病情处千中甩5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应加强监测,建议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每3个月1次;对治疗达标者,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病,致残率高。

近年来,RA的诊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上有关RA的指南亦不断更新。

我国RA 患者人数多,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对RA的诊断、治疗及管理给予建议,以更好地控制关节炎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及疾病负担。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RA的患病率为0.42%,患者总数约500万,男女比约为1∶4[1]。

随着RA患者病程的延长,残疾率升高。

我国RA 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和61.3%。

RA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亦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及亚太风湿病学会(APLAR)等国际学术组织分别制订了RA诊疗指南,更新了RA分类标准及目标诊疗策略。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亦于2010年发布了RA诊疗指南,并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2],然而,各类指南对指导我国RA诊疗实践仍存在诸多挑战。

一方面,RA指南仍在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国际RA指南极少纳入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此外,国外风湿科医师的诊疗过程和用药习惯与我国风湿科医师亦有差异。

因此需要采用公认的指标评价疗效,规范诊断及治疗路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借鉴既往指南和国内高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最新且符合我国国情的RA诊疗规范,旨在提高临床医师正确诊断与恰当治疗RA的水平。

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题目: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从简到繁的探讨一、引言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害关节,同时也可侵犯内脏器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常影响关节,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损害。

在此背景下,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应运而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由来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是由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统一的分类和诊断。

通过该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来诊断和评估类风湿关节炎,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内容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关节肿胀和疼痛:根据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程度和范围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累及程度。

2. 血清学参数:包括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血清学指标,用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

3. 影像学改变:通过关节X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关节结构的改变,辅助诊断和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

四、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意义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一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标准也在科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试验和研究提供了一致的评估依据,推动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五、对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个人理解在我看来,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标准化的诊断和评估体系能够帮助医生更快速地确定病情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和成功率。

对患者而言,也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合适的治疗方案,减轻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一标准的作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2018中 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中 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和提高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水平,2018 年我国发布了新的诊疗指南。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尤其是手指、手腕、膝盖等小关节。

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晨僵)时间较长,一般超过 1 小时。

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

2、实验室检查(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这两项指标对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阳性。

(2)红细胞沉降率(ESR)和 C 反应蛋白(CRP):可反映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

3、影像学检查(1)X 线检查:可以观察到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等改变,但在疾病早期可能不明显。

(2)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关节滑膜炎症、软骨和骨质损伤更敏感。

二、治疗目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预防关节破坏和功能丧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治疗策略1、一般治疗包括患者教育、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

患者需要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

2、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但不能阻止疾病进展。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这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等。

应尽早使用,可延缓疾病进展。

(3)生物 DMARDs:如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白介素 6(IL 6)抑制剂等,适用于对传统 DMARDs 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应规范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唐福林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至今病因仍不甚明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初步调查我国该病患病率约为0132%~0136%。

由于其以关节滑膜的炎症、增生为特点,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故若未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极易导致残疾并从而给患者本人及整个社会都带来莫大的经济负担。

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尚不均衡,各级别医院风湿病的诊治水平良莠不齐,关节炎、关节病的诊治还停留在所谓的“风湿三项”:抗链球菌溶血素“O ”、类风湿因子(RF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水平,RA 的误诊、误治的情况严重,因此规范RA 的诊断和治疗势在必行。

临床研究发现,RA 确诊后的第1年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大于第2年、第3年,因此,减少RA 患者致残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尽管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87年制定的RA 分类标准仍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的RA 诊断标准,但是,建立这一分类标准的初衷只是为了便于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而不是为了用于某一具体患者的临床诊断,因而并不能将此分类标准作为RA 诊断的绝对依据,更不能用于RA 的早期诊断。

寻找对RA 早期诊断高度特异的自身抗体一直是RA 临床研究的热点。

尽管60%~80%RA 患者有高水平RF ,但RF 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以及正常老年人。

因此,不能凭借RF 阳性而做出RA 的诊断。

20世纪60年代以来风湿病学者陆续发现了多种对RA 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如1964年荷兰学者Neinhuis 和Mandema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的核周因子(APF )、1979年Y oung 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抗角蛋白抗体(AK A )、1989年Hass feld 以Hela 细胞核提取液用免疫印迹法发现的抗RA33抗体、1991年Menard 、Despres 等从人胎盘及脾中提取出Sa 抗原,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 抗体、1993年证实了APF 和AK A 的靶抗原都是存在于上皮细胞中的聚纤蛋白(filaggrin ),其抗体(AFA )是诊断RA 的特异性抗体。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998年又发现了AFA 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含瓜氨酸的肽序列,并由此发现了RA 的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即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 2CCP )。

2000年以后,国内已开展了Anti 2CCP 的检测工作,并证实了该抗体对RA ,尤其对早期RA 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与病情严重性以及骨破坏相关[1]。

目前,欧美等风湿病学界已肯定了抗CCP 抗体在RA 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已建议将其列入常规检测[2]。

北京协和医院对128例病程1年内的早期RA 患者进行APF 、AK A 、抗Sa 抗体和抗RA33测定后发现,2种以上抗体阳性对诊断RA 的特异性达9511%,3种以上抗体阳性者100%为RA [3]。

这提示如将多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利于RA 的早期诊断,从而弥补了RF 对RA 诊断特异性差的缺陷。

RA 自身抗体谱的联合检测,能提高对RA 诊断的准确性,缩短诊断时间,并有助于疾病转归或进展、预后的判断。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普通X 线检查并不能作为RA 的早期诊断手段。

CT 能了解骨质特别是骨皮质的完整性,对关节面的骨质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僵直等较X 线显示更为清晰。

尤其高分辨CT (HRCT )能提高CT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有助于显示病变的微细结构,可作为RA 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手段之一。

核磁共振显像(MRI )具有无创性、可获得任意断面图像等优点。

由于RA 的滑膜炎严重程度与骨侵蚀的发生密切相关,而MRI 可对RA 关节滑膜炎的程度进行量化,并能在RA 的4个月内检测出滑膜炎及骨侵蚀性改变,因而可更精确的对RA 进行评估,并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另外,MRI 可通过测定滑膜的量来观察治疗反应及应用半定量方法测定骨侵蚀的量,又可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

MRI 的局限性在于对骨皮质的侵蚀性破坏、骨膜反应、钙化或骨化不良的评价不如X 线平片和CT 明确。

膝关节B 型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的、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将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目前认为下列7项指标可用于区别3种类型(自限性关节炎、持续性非侵蚀性关节炎和持续性侵蚀性关节炎)的关节炎,即:(1)初次就诊时病程的长短;(2)晨僵≥60min;(3)≥3个关节炎症;(4)双侧跖趾关节(MTP)压痛;(5)RF(+);(6)Anti2CCP (+);(7)手或足出现侵蚀性破坏。

临床实践结果显示病程(≥12周)和Anti2CCP(+)与持续性关节炎有最强的相关性;而双侧MTP压痛和Anti2CCP(+)与持续性侵蚀性关节炎有最强的相关性,而持续性侵蚀性关节炎的早期确立对于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

故临床医师在检测关节炎时应注意检查双侧MTP是否有压痛和肿胀。

近年来,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国内知名风湿病学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了RA的诊治指南[5],为规范RA的诊治提供了依据。

在目前RA尚不能被根治的情况下,其治疗目标是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抓住治疗时机非常重要。

RA的规范性治疗应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对难治性RA可选用生物制剂、血浆置换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尽管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症状,但滑膜炎症和关节破坏仍可发生和进展,因此及早积极、合理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 ARDs)是减少致残的关键。

《指南》中指出,RA一经诊断即采用DM ARDs治疗,首推甲氨蝶呤(MTX),也可选用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

如MTX可选用715~25mg/周,柳氮磺吡啶可用110~310g/d,羟氯喹012~014 g/d。

并可视病情选用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DM ARDs联合治疗。

一般对单用一种DM ARD疗效不好,或病情呈进展性、或预后不良或重症或难治性患者可采用机理不同的DM ARDs联合治疗。

联合用药时,可适当减少其中每种药物的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目前常用的联合方案有:(1)MTX+柳氮磺吡啶;(2)MTX+羟氯喹(或氯喹);(3)MTX+青霉胺;(4)MTX+金诺芬;(5)MTX+硫唑嘌呤;(6)柳氮磺吡啶+羟氯喹。

国内还有采用MTX和植物药(如雷公藤、青藤碱和白芍总甙)治疗方案。

如患者对MTX不能耐受,可改用来氟米特或其他DM ARDs,重症和难治性RA可用MTX+来氟米特或多种DM ARDs联合治疗。

生物制剂、免疫净化治疗、大剂量化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为常规治疗无效的RA患者提供了新的方案。

新型生物制剂能降低RA的关节侵蚀,但亦不能根治RA。

目前用于RA的生物制剂包括:(1)T NF抑制剂:如人/鼠嵌合的抗T NF单克隆抗体、T NF受体与IgG2Fc区的融合蛋白和人抗T NF 的单克隆抗体;(2)I L21受体拮抗剂(I L21Ra);(3)抗B细胞的C D20单抗:rituximab。

北美和欧洲共125个中心对1049例早期RA患者进行ASPIRE(active controlled study of patient receiving in flliximab for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实验,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生物制剂治疗RA的研究,该试验以in fliximab加MTX用于实验组,MTX加安慰剂用于对照组,实验观察时间为54周,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阻止关节进行性破坏以及缓解关节失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生物制剂亦可联合治疗RA,但研究发现,etanercept和I L21Ra联合应用的疗效并无提高,却导致更多的严重感染的发生,故不主张联合应用。

目前国内正在较大范围内进行in fliximab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验证。

生物制剂应用最常出现的副作用是感染,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陈旧性结核的活动等,另外尚有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狼疮样表现)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报道。

因此,应用生物制剂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常规除外结核,在治疗之后每年监测结核相关指标,即使(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仅表现为5mm直径的红斑也应认为是阳性,并需接受抗痨治疗。

另外,在使用前应检测ANA(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双链DNA抗体),并逐年监测[2]。

免疫吸附、单个核细胞清除、血浆置换等免疫净化治疗对危重和难治性RA具有较为肯定的疗效[6]。

但这一方法仅可用于正规治疗无效且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的RA患者,必须与DM ARDs联合应用才能有利于疾病的长期缓解。

大剂量化疗(H DC)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 BSCT)在国内已开始应用于治疗难治性RA,北京协和医院对接受H DC治疗的4例难治性RA患者进行随访2年,病情平稳[7]。

另外,接受P BSCT治疗的3例难治性RA,有1例已随访3年,病情仍处于稳定[8]。

国外已用体外局部基因治疗RA。

我国已开始进行RA基因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在动物实验阶段已有比较确切的疗效。

但由于基因转移多以病毒作为载体,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尚需作大量的工作。

无论选用哪一种治疗方案,必须强调以下几点:(1)治疗前必须照包括腕关节在内的X线双手相和/或受累关节的对称性X线相,治疗后应逐年复查X 线相用以比较疗效。

(2)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疾病活动性的监测和定期评价治疗反应,并依据病情及时变更药物类型和剂量。

治疗评价内容需包括治疗前后的疼痛关节数目及程度、肿胀关节数目及程度、受累关节放射学、关节功能状态、医生及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总体评估价等。

(3)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中应强调个体化,并严密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适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4)对早期、急性期或病情持续活动的患者应当密切随访,直至病情控制。

对缓解期的患者可以每半年随访一次,但仍应定期化验相应指标和观察除关节以外的内脏损伤情况。

(5)经治疗后的症状缓解,不等于疾病的根治, DM ARDs和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但并不能治愈RA。

因此为防止病情复发,原则上不停药,但可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直至最终停用。

参考文献1Z eng XF,Ai MX,T ian XP,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anti2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Rheumatol,2003,30:145121455.2H ighlignts of the annual European congress of rheumatology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 U LAR2003)———a Canadian thought2 leader perspective.M edscape Rheumatol,posted07/30/2003.3Li H B,Li XF,G an X D,et al.S pecific antibodi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Natl M ed J China,2000,80:20224. 李鸿斌,李小峰,甘晓丹,等.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中华医学杂志,2000,80: 20224.4Visser H,Cessie S L,V os K,et al.H ow to diagnose rheumatoid arthritis early.Arthritis Rheum,2002,2:3572365.5Chinese Rheumatology Ass ociation.G 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Draft).Chin J Rheumatol,2003,7:250225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2502254.6Fels on DT,LaValley MP,Baldassare AR,et al.The Pros orba column for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RA:a randomized,double2blind,sham2 controlled trial.Arthitis Rheum,1999,42:215322159.7T ang F L,Leng X M,Zhao Y,et al.H igh2dose cyclophosphamide chem otherapy for 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Chin J Rheumatol, 2003,3:1392142. 唐福林,冷晓梅,赵岩,等.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初探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3:1392142.8Leng X M,Zhao Y,Zhou DB,et al.S tudy of treatment of refra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autolog 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atl M ed J China,2002,82:7482751. 冷晓梅,赵岩,周道斌,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一例.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482751.(收稿日期:2004203218)(供稿编辑:刘小梅)・读者・作者・编者・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为维护中华医学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要求,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