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5张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制度 二、中枢之制 三、赋税制度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 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
一、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西周)
军功爵制 (战国)
察举制 (西汉)
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他“出入举场 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 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5.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 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 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代三省制 A.对皇权 形成了一定制约
二、三省六部制——皇权与相权的较量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 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 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 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材料中的“诰敕”为何不能顺利施行?
二、三省六部制——皇权与相权的较量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分工明确, 相互制约(标) 封驳审议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举
--汪洙 (宋)《神童诗》
制 的
1.扩大了统治基础
影 2.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响 3.推动文化教育发展,形
成重学的社会风气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其有 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 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 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4.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5.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唐中宗若不经两省径自封拜官职,装置诏书的封 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改用墨笔,称为“斜封墨 敕”。即表示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 关马虎承认之意。其私下所封之官,时人称为“斜封 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人所看不起。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共42张ppt)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汉代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以贤良、孝廉为主要名称,由中央及地 方官员进行推举,并经过考核,最后任以官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油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
九品中正制
背景:①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②抑制地方大族,集权中央; ③察举制自身弊端,不适应选拔需求。
⑦影响西方文官制度和当今各类考试。
局限: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发展。 ③同年登科的进士易结成“朋党”,朋党之争 成为唐朝后期政治黑暗的重要因素。 ④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 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小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选官标准
从血缘、门第为主发展到以才学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 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 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夏商周
中国的四次制度革新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宋
晚清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 让制,宗法分封成 就“家国一体”,
部族国家过渡到 华夏国家
汉代
品行 才能
魏晋南北朝
门第
隋唐—1905年
考试 能力
从西周到隋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察举制
汉武帝即位后,他建立了新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一为察举制, 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 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 考核,任以官职。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 “连中三元”。
汉代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以贤良、孝廉为主要名称,由中央及地 方官员进行推举,并经过考核,最后任以官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油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
九品中正制
背景:①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②抑制地方大族,集权中央; ③察举制自身弊端,不适应选拔需求。
⑦影响西方文官制度和当今各类考试。
局限: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发展。 ③同年登科的进士易结成“朋党”,朋党之争 成为唐朝后期政治黑暗的重要因素。 ④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 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小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选官标准
从血缘、门第为主发展到以才学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 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 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夏商周
中国的四次制度革新 战国、秦汉 魏晋、隋唐、宋
晚清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 让制,宗法分封成 就“家国一体”,
部族国家过渡到 华夏国家
汉代
品行 才能
魏晋南北朝
门第
隋唐—1905年
考试 能力
从西周到隋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察举制
汉武帝即位后,他建立了新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一为察举制, 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 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 考核,任以官职。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 “连中三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
导入新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 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 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 渐地在创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隋唐时期实行了哪些新制度?这些新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又是在以往哪些制 度的基础上“渐渐地创立”的呢?
课时预览 时空坐标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合署办公, 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
政治之体 政权组织——核心素养落实
二、三省六部制 思考:三省六部制度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 之会议而决定。……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 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 皇帝命令,在“敕”字下,须加盖中枢、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 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 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政治之用 赋税制度——核心素养落实
三、赋税制度 3、两税法——唐 背景
民众逃亡&土地兼并
仔细观察地图,唐鼎盛时期和唐后期户口数有何变化? 户口锐减,逃户增多,税收不足。
均田制无法推行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政府财政危机
政治之用 赋税制度——核心素养落实 三、赋税制度 3、两税法 内容
思考:结合历史纵横,归纳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政治之基 选官制度——核心素养落实
一、选官制度
察举虽由地咏方史官(掌左握思,)但前提往往是
1、九品中正制——曹魏创立
被至选南积拔郁北极人郁朝影当涧,响地底有:的松识士,者人离对舆离士论山族。上政中苗治正。以评及定九人
导入新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 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 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 渐地在创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隋唐时期实行了哪些新制度?这些新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又是在以往哪些制 度的基础上“渐渐地创立”的呢?
课时预览 时空坐标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合署办公, 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
政治之体 政权组织——核心素养落实
二、三省六部制 思考:三省六部制度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 之会议而决定。……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 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 皇帝命令,在“敕”字下,须加盖中枢、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 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 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政治之用 赋税制度——核心素养落实
三、赋税制度 3、两税法——唐 背景
民众逃亡&土地兼并
仔细观察地图,唐鼎盛时期和唐后期户口数有何变化? 户口锐减,逃户增多,税收不足。
均田制无法推行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政府财政危机
政治之用 赋税制度——核心素养落实 三、赋税制度 3、两税法 内容
思考:结合历史纵横,归纳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政治之基 选官制度——核心素养落实
一、选官制度
察举虽由地咏方史官(掌左握思,)但前提往往是
1、九品中正制——曹魏创立
被至选南积拔郁北极人郁朝影当涧,响地底有:的松识士,者人离对舆离士论山族。上政中苗治正。以评及定九人
(统编版)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精品PPT1
从汉代至隋唐,统治者推行了 哪些赋税制度?
西汉-实行编户制度
北魏-实行租调制 隋和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唐中期-实行两税法 租庸调制实行的前提,影响?
两税法实行”惟以资产为宗, 不以丁身为本“带来了怎样的 影响?
“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
庸。……此三道者,皆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利害。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 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 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 租庸调制( ) ①以人丁计税为主②实行纳绢代役制度③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格④按田亩多少收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从汉代至隋唐,中枢政务 机构如何调整?
隋唐统治者继承前朝制度 基础上如何构建三省六部 制?
唐代三省位置图
掖
太
极
东
庭
中
门
书
下
宫
省
宫
省
宫
承天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唐代三省位置图”, 结合文本,勾画“三省六部制”的结构 图,分析各部门的职能。
皇帝
政事堂
中 书
(草拟、 (审核、封驳)门
颁发政令)
下
省
省
马 坊
•
3.这些例 子,仅 仅是某 一事物 或概念 逻辑范 畴中的 一个或 几个现 象,不 属于事 物或概 念的本 质属性 ,应汰 除。
•
4.章回体小说是 中国古典 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 的“讲 史话本 ”发展 而来的 。“ 讲史”就是说书的 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 一般都 很长, 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 讲完。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精品课件
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统一→盛世→动荡
京杭大运河的 重要意义?
唐朝灭亡的时间?
谁在位期间将唐朝 推向全盛时期?
安史之乱是 什么转折点?
唐朝通过什么方式处理与吐蕃的关系?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 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 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制度 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创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文帝改革
租庸调制
政府
永业田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
时间,政府的赋税收男丁入也有了保户障。
口分田
(成年男子)
(一夫一妇)
租
(田租)
庸
(代役税)
调
(土产品)
两税法
至唐朝承平日久,人口渐增,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 多占土地,口分田实际还官者又很少,政府所掌握土地已不敷授 受。……由于均田制的破坏,按丁缴纳的租庸调制也无法保证, 两种附加税——按户等每户征收的户税和按地亩征收的地税在国 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压倒租庸调。
一律纳税
一次
夏、秋两季
放松了人身控制 简化了税收名目 扩大了收税对象 增加了收税次数
制 度 选官制度 的 变 中央官制 化 与 创 赋税制度 新
古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更加公开公平 代 政
治
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
皇权大大加强
制
度
不
从租调制到两税制
以财产来征税
断 完
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
-.
统一→盛世→动荡
京杭大运河的 重要意义?
唐朝灭亡的时间?
谁在位期间将唐朝 推向全盛时期?
安史之乱是 什么转折点?
唐朝通过什么方式处理与吐蕃的关系?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 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 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制度 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创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文帝改革
租庸调制
政府
永业田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
时间,政府的赋税收男丁入也有了保户障。
口分田
(成年男子)
(一夫一妇)
租
(田租)
庸
(代役税)
调
(土产品)
两税法
至唐朝承平日久,人口渐增,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 多占土地,口分田实际还官者又很少,政府所掌握土地已不敷授 受。……由于均田制的破坏,按丁缴纳的租庸调制也无法保证, 两种附加税——按户等每户征收的户税和按地亩征收的地税在国 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压倒租庸调。
一律纳税
一次
夏、秋两季
放松了人身控制 简化了税收名目 扩大了收税对象 增加了收税次数
制 度 选官制度 的 变 中央官制 化 与 创 赋税制度 新
古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更加公开公平 代 政
治
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
皇权大大加强
制
度
不
从租调制到两税制
以财产来征税
断 完
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
人教统编版《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精品课件PPT1
1、交租和调 ; 2、男子不去服徭役,则可交一定数额 绢或布以代役,这称做庸 。以庸代役
唐中后期:两税法
背景: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
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
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土地 税收
土地 税收
平均 平均
兼并 平均
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 议,颁行“两税法”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百姓的负担,有利于 缓和社会矛盾。
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
消极影响:
P41问题探究
每个每州州各各自取以大大历(历7(6766-768-07)8中0)一某年年科给率朝钱廷谷缴数最纳多最者多,的便钱为 谷数作为两税的定额,此外所谓的两税额,是把正税和 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 谢生,出身名门士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
官 吏 盘 剥
们老百姓的衣食,买来了朝廷对他们的恩宠。这些宝贵的布帛,进入了宫中
宝库,两年深税日法久在,最执终行也过就化程作中了并灰尘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
中国古代赋税 制度的演变:
朝代
汉代
北魏 唐初 唐中期以后
北宋 明朝 清朝
赋税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 地丁银
(3)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按等级高低授予官职。
(4)标准:家世、道德、才能(曹魏)→家世门第(晋) 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5)影响:积极:将
消极: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科举制:
(1)过程:
高中历史统编版《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秀课件PPT1
…唐代初年,户调又改变为以丁为征收单位。
2,科举制是如何提升隋唐的国家治理能力的?
孟郊(751年-814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幼年丧父,46岁中进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范仲淹划粥断齑 ——唐·孟郊《登科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宋·汪洙《神童诗》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宋太祖
治国之财源
赋税制度
赋税之名目、标准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唐·陆贽
时期 魏晋 北魏 唐初
赋税名目 租、调、徭役 租、调、徭役 租、调、徭役、庸
征收标准 田、户、丁 田、户、丁 田、户、丁
问题:1,北魏租调制与魏晋时期有什么不同?唐初又有什么不同?
——南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画一画:结合教材,画画三省六部制决策、执行的示意图。
决策权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草拟) 政事堂 (审核)
尚书省 (执行)
吏 户礼 兵 刑工
三省六部制之直接效果
问题:1,三省六部制确立后,直接效果如何? 效果: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中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
对政府:简化收税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财政收入; 对农民:以资产为宗,减轻人身控制,明确纳税时间,保证生产时间
问题:1,士族没落是科举制创立的原因还是结果?
以往门阀士族把握选举的弊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P509
2,科举制是如何提升隋唐的国家治理能力的?
孟郊(751年-814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幼年丧父,46岁中进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范仲淹划粥断齑 ——唐·孟郊《登科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宋·汪洙《神童诗》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宋太祖
治国之财源
赋税制度
赋税之名目、标准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唐·陆贽
时期 魏晋 北魏 唐初
赋税名目 租、调、徭役 租、调、徭役 租、调、徭役、庸
征收标准 田、户、丁 田、户、丁 田、户、丁
问题:1,北魏租调制与魏晋时期有什么不同?唐初又有什么不同?
——南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画一画:结合教材,画画三省六部制决策、执行的示意图。
决策权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草拟) 政事堂 (审核)
尚书省 (执行)
吏 户礼 兵 刑工
三省六部制之直接效果
问题:1,三省六部制确立后,直接效果如何? 效果: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中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
对政府:简化收税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财政收入; 对农民:以资产为宗,减轻人身控制,明确纳税时间,保证生产时间
问题:1,士族没落是科举制创立的原因还是结果?
以往门阀士族把握选举的弊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P5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对王朝统治的作用。
核心素养
材料一: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进者占76.4%,至宋代跌至13%;历史解释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延伸思考: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先秦时期
战国至秦朝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血缘 标准:军功 标准:道德,才能
标准:家世,道德和才能
标准:以文取士
增科目,进 士明经为主
高官主持, 扩大取士人数,提高科举 首创武举殿试 地位
意义
九品中正 制废除
科举制形成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科举制特点:分科招考,取士权归于中央;允许自由报考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李贺为韩文公所知,名闻缙绅。时元相稹 以明经擢第,亦善诗,愿与贺交。诣贺,贺还刺, 曰:‘明经及第,何事看李贺?’元恨之。
《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谷梁》为
小经。
以文取士,提高官员素质
——《唐六典》
材料三: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功名诱人,利于皇权统治
——《唐摭言》
寒族则晚唐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此现象不仅可以表示
社会之转变,同时可以表示科举制度汲引寒士之效用,愈久而愈
见。
庶族上升,促进阶层—流—动孙;国士栋族《没唐落宋,之加际强社中会央门集第权之消融》
材料二:其明经各试所习业,文注精熟,辨明义理,然后为通。
正经有九,《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
——《中外历史纲要》
中书省和门下省是中央决策和审议机构; 尚书省则是负责执行诏令的机构。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大大加强!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核心素养 时序观念
面方 向式 更更 多加 阶公 层开 。和
公 平 ,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三省六部制的发展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材料一: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 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 皆宰相职也。—以—他《官新加唐宰书相·衔百,官扩志大一宰相》任用范围 材料二:其后又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 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 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 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 庶姓寒人,无存进之路。
科举制应运而生!
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梳理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时序观念
时间 隋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措施
废九品, 分科考试
始建进士科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为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地处宫城,而尚书省设在皇城?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 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 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贰 中枢之制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温故知新:梳理秦汉以来中枢之制的变迁过程。
核心素养 时序观念
政事堂集体议事,提高宰—相—工《作文效献率通考·职官考》
材料三: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
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
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百官志一》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后世,三省制因皇权的不断强化而屡有损益变更,但作 为具体行政部门的六部制则十分稳定,沿袭千余年而未变。
——《大学中国史》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秦朝至汉初: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设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 东汉:增强尚书台作用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
魏晋南北朝: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尚书台改称尚书省
以三省之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新唐书·百官志》
隋唐:三省六部制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通过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 隋唐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
重点:三省六部制 难点:赋税制度
目录
PART 01
选官之法: 世族or庶族
PART 02
中枢之制: 皇权vs相权
PART 03
赋税之变: 人丁→财产
壹 选官之法
如此制度,真得能够为国选才吗?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对王朝统治的作用。
核心素养
材料一: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进者占76.4%,至宋代跌至13%;历史解释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延伸思考: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先秦时期
战国至秦朝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血缘 标准:军功 标准:道德,才能
标准:家世,道德和才能
标准:以文取士
增科目,进 士明经为主
高官主持, 扩大取士人数,提高科举 首创武举殿试 地位
意义
九品中正 制废除
科举制形成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科举制特点:分科招考,取士权归于中央;允许自由报考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李贺为韩文公所知,名闻缙绅。时元相稹 以明经擢第,亦善诗,愿与贺交。诣贺,贺还刺, 曰:‘明经及第,何事看李贺?’元恨之。
《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谷梁》为
小经。
以文取士,提高官员素质
——《唐六典》
材料三: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功名诱人,利于皇权统治
——《唐摭言》
寒族则晚唐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此现象不仅可以表示
社会之转变,同时可以表示科举制度汲引寒士之效用,愈久而愈
见。
庶族上升,促进阶层—流—动孙;国士栋族《没唐落宋,之加际强社中会央门集第权之消融》
材料二:其明经各试所习业,文注精熟,辨明义理,然后为通。
正经有九,《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
——《中外历史纲要》
中书省和门下省是中央决策和审议机构; 尚书省则是负责执行诏令的机构。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大大加强!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核心素养 时序观念
面方 向式 更更 多加 阶公 层开 。和
公 平 ,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三省六部制的发展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材料一: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 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 皆宰相职也。—以—他《官新加唐宰书相·衔百,官扩志大一宰相》任用范围 材料二:其后又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 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 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 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 庶姓寒人,无存进之路。
科举制应运而生!
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梳理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时序观念
时间 隋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措施
废九品, 分科考试
始建进士科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为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地处宫城,而尚书省设在皇城?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 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 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贰 中枢之制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温故知新:梳理秦汉以来中枢之制的变迁过程。
核心素养 时序观念
政事堂集体议事,提高宰—相—工《作文效献率通考·职官考》
材料三: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
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
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百官志一》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后世,三省制因皇权的不断强化而屡有损益变更,但作 为具体行政部门的六部制则十分稳定,沿袭千余年而未变。
——《大学中国史》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秦朝至汉初: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设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 东汉:增强尚书台作用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
魏晋南北朝: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尚书台改称尚书省
以三省之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新唐书·百官志》
隋唐:三省六部制
- 人教版(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册第二 单元第7 课_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1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通过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 隋唐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
重点:三省六部制 难点:赋税制度
目录
PART 01
选官之法: 世族or庶族
PART 02
中枢之制: 皇权vs相权
PART 03
赋税之变: 人丁→财产
壹 选官之法
如此制度,真得能够为国选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