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合集下载

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者:曹长英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写作主体与客体,并论述了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关系文章的作者,在整个写作传播活动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因此称之为“主体”。

写作主体是指作者自然形态、心理形态同写作的关系。

一、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和写作蓝图写作主体观察、体验写作客体,完成写作活动,需要具有认识、理解、把握客体的基础和条件,从理论上讲,只有当生活中那些和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发生同构关系,并为创作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同化而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才能成为写作思维产生的对象。

创作主体同化客体的关键,在于主体必须有相应的素质、修养、能力。

没有认识和反映生活的写作能力,创作主体既不能发现可以转化为作品的客体,也不能使这个客体的对象通过写作完美地表达出来。

写作不仅是对作品的创作,而且也是对事物的主动认识;客体不仅是被动描述的对象,同时又是一个被认识的对象。

认识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知觉总是在现有的“心理定势”的基础上发生的。

作者不是作为一般人去感知客体对象,而是自觉地、积极的,在从事写作活动主体特有的“心理定势”上去观察客体、感知客体,认识客体的。

当生活的信息流向创作主体的大脑时,创作主体首先有一个选择、同化的过程,凡是和写作主体的气质、性格、情绪、情感、思想能够吻合、同构的生活信息,便被创作主体积极同化,而成为凝结了创作主体的本质力量。

二、主体对客体加以意化的改造而成为写作的内容首先,思维对客体的自然形态的总体把握,对客体的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因此客体的意化过程,也就是对客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改造过程。

按照一定意图的需要,意化后的客体也就进入了写作的范围。

写作__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写作__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古人说:“见得真,方道得出。”有丰厚的积累, 才有选择的余地。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多见世面, 广开视听,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 增,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写起文章来,才会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 创造活动的“根须”,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 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 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这不仅要求写 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对生活的 热情与投入。
生活阅历的重要性: 从阅读来讲,生活阅历能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更深刻和真切。 从写作来讲,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第一手丰富 生动的资料和素材。 ①丰富性(对人类而言) ②亲验性(对个体而言) 观察 从生活阅历中摄取的方法 感受
“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 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 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所 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 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2.观察: 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 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观察是一种动作, 一个过程,强调感官的运用,思维的活动,而感知 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它是一种结果,强调经验的获 得,认知的获得。 3.感受: 是指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 理活动,它反映出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
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
样的皇皇巨著。
3.反复咀嚼,领悟精髓 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随着写作对象和文 体的差异,需要相应的、特殊的、专业的知识;
另一方面,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对于任何
写作对象和专业来说,都是必要的,有益无害的。
《乡间小路》 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 司机令老汉让路,老汉道:为何? 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车。 司机道:小车是首长的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 司机道:首长的车是小轿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 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 跚而去……

写作的视界——主体与客体

写作的视界——主体与客体

课堂练习
• • • • 猜猜他是谁? 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猜猜这是一幅什么场景? 猜猜心情。
三、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
(一)陶渊明与他的世界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二)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的关系
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 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 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 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
(三)写作视界的三层面
3、古希腊泰勒斯——认识你自己 4、《死亡日记》与《相约星期二》
(二)写作主体
1、写作主体 ——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2、人的素质
人=体能(耐力、灵活、速度、力量)+体态 (无病、无残)+体形(身高、体重)+人格 (品德〖信仰、公德、法纪〗、性情〖兴趣、 性格、情绪〗)+智能(潜能〖创新意识、学 习能力〗、实能〖技能、知识〗)
老子《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 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 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二)写作客体
1、写作客体——可以被写作主 体感受到的一切认识对象。 2、写作客体的认识对象——对 象化的自然景观、群体化的社会生 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 精神产品
第二讲
写作的视界----主体与客体
一、写作的主体
(一)认识写作的主体—需要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2、尼采的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
在尼采看来,真实的“自我”具有两层含 义:在较低的层次上,它是指隐藏在无意识之中 的个人的生命本能,种种无意识的欲望、情绪、 情感和体验。在较高的层次上,便是精神性的 “自我”,它是个人自我创造的产物。

[主体]主体与客体

[主体]主体与客体

[主体]主体与客体“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把你当客体),只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把你当主体)。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历史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他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文艺复兴时代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现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索的最高目标”。

心理学,在研究感知、记忆、思维等取得丰厚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关注“人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己”。

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到克莱因的客体关系学说,都在向我们昭示:“认识自我乃是心理学探索的最高目标”。

一、“主体”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想:“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我去做这么多事情?”、“我这样受苦受累地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我又是谁?”笛卡儿也曾经提出“我思故我在”,试图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确定自我的存在。

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人们试图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内心会产生一种“一切尽在把握之中”的主体感受,以对抗自我内心的幻灭感、恐惧感、非自主感。

“主体(subject)”与“客体(object)”,是一对儿概念。

“主体”是行为活动的拥有者、发出者。

“客体”是行为活动的对象。

主体与客体就是表示活动者和活动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哲学范畴。

两者相对比而存在,并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二者统一起来。

比如:“我吃饭”。

“我”是主体,“饭”是客体,两者通过“吃”这样一个行为而联系起来。

在整个物质世界里,本没有什么“主体”与“客体”,只有物质,一切都是物质。

人,作为一种生物,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属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

但是在人的心理内部,则有了“主体”与“客体”之分: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是坐标系的原点,自我中心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时,放眼望去,我和你,我与环境,两者相对比而存在(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知体验),我感到“以我为主”,我能感受到我自己的愿望、心情和想法,我能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我是“主体”,他人及环境就成了“客体”。

基础写作

基础写作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特点
实践性 “写”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读—看—写—读—看—写的循环。
综合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影响写作的因素很多,从素养上看有:
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等;从能力上看:涉及观察、 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从知识上看: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 学、语言学、逻辑学、写作学等都应接触;
作品分析讨论(一)
由于校园太大,又是第一次来,刚走了几步就不知道东南 西北了。正在此时,我看到了几个戴红帽子的学长在给新生指路。 我赶忙上前寻找可以询问的对象,在人群中我看到一个斜戴红帽 的男生,他四处张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着可以帮助的人。我 立刻夹起包裹挤进了人群,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他跟前,刚要开口, 就看到他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笑着说:“需要什么帮助吗?”我 也回应地笑了笑说:“不好意思,请问学生宿舍该走哪里啊?” 他抬头冥思了一下说:“算了,我刚好要回去,我带你走吧。” 我本来就对这儿不熟悉,就算他说了,我也未必能找到,如今有 个人要带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路上,他向我介绍了走过 的各个教学楼和校园设施。他的语言中总是带着一点温柔,让人 有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因为他,让我对这陌生的学校又多了一 份好感。



所 有
谈青
侵 权 必 究 ◆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新闻文体 第七章 文学文体 第八章 理论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 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戈赟浩
作品分析讨论(二)

上编 写作原理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上编 写作原理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17
我们的大学时光~~
18
❖ 其实宿舍早上就像停尸房,偶尔诈尸起来一 个去上个厕所......下午就像养老院,大部分 都是躺在床上神智不清,只有少数几个偏瘫 的能拿起手机看看。晚上就像疯人院,又哭 又笑又乱叫。半夜就像特工部,一个个白光 蓝光在脸上晃着,键盘声响个不停。
19
❖ ❖
沁园春 考试
还往试骄甚晃惜 互看试打好教飘考 看矣作,是脑八 贺试比手,室,场 今,弊时苦。股 。卷高势交内万风 朝数出代恼死取 成;,头外里光 。风高骄。记士 绩需欲接,眼,
❖ 写作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行为、重在有所发现。 ❖ (二)主要作用:
1、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2、能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 3、可激发写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灵感。
例如:校园文学(课桌、寝室、厕所、海报等)
16
大学生活
❖ 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早起晚睡,又困又累;
铃声一响,掀起热被;出操列队,洗漱排队;
流招子一硬, ,来与耳风瞟千 高。,代背摇 互日考,景。里 手俱考天,头 喜,官互甚望纸 ,
20
上联: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下联: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横批: 就是要过!
21
(三)观察的方法
1、定位观察——俯、仰、正、反 (1)鸟瞰式:刘鹗《老残游记》 (2)脔尝式(分割观察): 如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3)聚焦式(透视法、以点代面观察法):
争分夺秒,收拾叠被;早餐馒头,令人反胃;
一二节课,昏昏欲睡;下课一到,起立准备;
蜂拥而上,厕所排队;跑得再快,还是没位;
三四节课,肠胃开会;伸伸懒腰,倒头再睡;
白日做梦,时光荒废;教授提问,啥都不会;
每日自习,吹牛派对;胶水信封,样样具备;

写作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写作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素。
教学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 着写作活动 ❖ 第二节 写作活动对主体的要求 ❖ 第三节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 1、写作主体(作者)直接启动、策划和操纵写作 活动的全过程。
❖ 只要有文章和著作存在,就有其“作者”存在。作 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关、法人、组织等。
❖ 教材43页
❖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
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 构思是写作活动和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 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
❖ 构,在这里不仅指结构,而且指整体。
❖ 思,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 潜意识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的心理活动。
❖构思特点
❖1、客观性 ❖2、创造性 ❖3、整体性 ❖ 4、指导性
的而非自身情志发出指令之后的进入写作活 动的行为。 ❖ 例秘书、调查机构等。
❖ 教材40页
将受命写作也作为写作活动的缘起之一, 将有助于从更加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写作活动, 更为全面地关注写作行为的动因。在日常生 活中,受命而作的情况很常见,也是社会广 泛需要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受命而作不仅 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写作现象,而且从实践看, 这种类型的写作照样可以写出好的作品。当 年鲁迅先生应老朋友之约,创作了《狂人日 记》,其实也可以算是受命而作。并且,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 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 有了十余篇”(《呐喊·自序》)。很多文章 大家受朋友之托,为朋友的作品集写序跋, 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美文,也都属于 受命而作。
❖ 同时诸如日记、书信、条据、告启、诉状、 遗嘱等私务应用文,也都是为了处理个人事 务,实现信息的传递,留下历史凭据而写作 的。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包括:
1、写作主体:即进入写作状态的人,通常称为作者。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创作动人的诗句和感人的文章。

2、写作客体:指作家所要描绘的现实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一切能够成为写作对象的人、事、景等客观对象。

写作客体制约和引导写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3、写作受体:即写作活动的接受对象,通常称之为读者。

写作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一个要素,其价值和地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日益受到重视。

4、写作载体:一般而言,写作载体是指书面文章。

写作载体是构成写作行为的、以语言文字有规律的排列传递信息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5、主题:主题是作文的核心,决定了文章的方向和重点。

一篇优秀的作文,主题必须明确、突出。

6、内容:内容是一篇作文的主体,应该与主题紧密相连,为主题服务。

在写作时,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内容,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例子。

7、结构: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决定了文章的布局和逻辑。

一篇优秀的作文,结构必须合理、紧凑。

8、语言:语言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语言必须简练、准确。

9、用词:用词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用词必须精准、恰当。

10、文笔:文笔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文笔必须流畅、优美。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文学作品往往把知识融化到艺术形象的创造之中,是各种知识的融合。
我们读鲁迅的杂文,无不惊叹其渊博的知识。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总被其专业化的经济学理论所折服。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惊叹其博杂的知识。
这些知识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大致有以下三大类:
(1)一般性知识
指普通的常见的零散的各种知识。
如有关科学原理、科学定义、科学命题;有关历史(典故、常识、事件);文化(名人、常识、名诗、名言);有关的公理、俗语、成语、谚语、格言;有关民族、国家、天文、地理、自然、人文方面的常见知识;有关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普通常识等。
有高尚的人格品味才能有高尚的文章格调。前者决定后者。注意:格调≠风格,而指品味。风格没有优劣之分,格调则有高低之别。风格源于作者的精神气质,格调源于作者的思想观念。
如:《西游记》与《水浒传》,风格不同,但都是优秀作品。而《红楼梦》与《金瓶梅》、《水浒传》与《荡寇志》之间,就不纯粹是风格的差异了,前者明显要比后者的格调高。
纵观人类一切写作活动,从本源上意义上看,无不来源于社会生活,人的精神、观念、情感等主体意识,都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比如:
应用文书直接涉及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议论性文章所阐述的是生活中道理。
新闻文体所报道的是生活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件。
文学作品则是生活艺术化反映。
厚实的生活积累(经历、经验、体验等),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所要表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样的自然景观。作者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要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受,要记述充满矛盾的情节等,也都要以自己的生活储备为基础。
所以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想写作,特别是想当个文字工作者,那就得有意高就,把自己推向一个比较高的位置,那就是:社会的良知,人格的代表。

现代写作教程笔记整理(一)

现代写作教程笔记整理(一)

写作课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写作的含义:
1.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形式上)
2.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本质上)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写作,标志着现代写作的真正开始。

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心灵领域的空间(内在的主观的)、世界领域
的空间(外在的客观的)
现代写作具有工具化特征,有新的思维与思维方法。

现代写作的作用: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实现现代管理的必要
手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现代写作的特性:
1.个体的创造性(最本质的):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题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示的独特。

2.实践的操作性(指社会实践):具体体现在“写”与劳动的性质上。

3.动态的综合性(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生活
是写作的源泉;思想是写作的支撑点;知识是使写作厚重、凝练的保证;语言是写作的媒介;技巧是作者生活、写作中惊艳和艺术修养综合表现,是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运用。

写作的多学科综合应用
写作的过程(立体复合的动态过程):
物感
思文
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素质: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质:作者在围绕文章写作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论写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论写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论写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写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写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体现了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和理解。

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正确处理有助于增强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效果。

首先,需要明确主语和宾语的概念。

主语是表达动作的主体,宾语是所叙述动作的对象。

当写作中的主体和客体重要程度相同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待问题的客观、公正的态度,防止了倾向性和偏见的发生。

例如,“中国人民——世界最勤劳的人民,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这句话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既是主语也是客体,体现出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同等重视。

其次,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可因文章内容而有所不同。

在纪实文学和新闻报道中,客体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主体应尽量察觉和表现出客体的优良品格,加以赞美和称道。

例如,“黑龙江最美的学生”这篇文章,作者采用歌颂的口吻刻画了学生的美德和其他积极因素:“他们用热情、智慧、勤奋点亮了人生的一盏盏灯笼,在黑龙江大地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这种方式既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又能提升客体的地位和价值。

同时,在行文中偶尔可以让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反转。

作者可以放弃个人立场,来审视客观事物,如历史事件、现实状况和社会问题等,把自己放进客体中,从客体的角度,揭示出社会的阴暗面。

这种方式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理瓶颈,增强文章的共鸣和感召力。

例如,“如果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既涉及到家庭,又涉及社会。

”作者将家庭和社会作为客体,让读者产生共鸣,体会社会风浪之中的挣扎和无奈。

在实际写作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应该与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相匹配。

在宣传文章中,作者应当以主宾同等、表达高度肯定的方式,突出宣传对象的优点和特点,为其制造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口碑;在探究性文章中,应尽可能做到严谨客观、平等相待,兼顾多种角度,充实文章的内容;在抒情文章中,主宾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以一种表达爱、赞美、喜悦、感恩的方式来表达,从而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感动。

《基础写作》名词解释

《基础写作》名词解释

1.写作客体:写作客体,即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写作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

它包括一切被写作主体认识、描摹、评价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外部世界与主观世界。

从山川草木到社会生活、从事物外貌到内在结构、从他人言语到自我内心,都可以作为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近似于人们说的“社会生活”,但又与它不尽相同。

存在于写作主体之外的社会生活,在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之前,只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进入写作主体的认识视野,成为写作活动对象的社会生活才是写作客体。

因此,写作客体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概念,其外延比较狭窄,是“对象化了的社会生活”。

2.主题对象化:3.白描: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

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4.灵感: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

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

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

5.意化:6.象征: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7.意义段:8.主题:9.叙述人称:10.主体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

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自主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同时,人意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第二讲+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讲+写作主体与客体
一、缺乏学识有什么后果?
1 使你的作品信息量少,空洞无物,如白开水。 2 使你的作品错误百出,硬伤累累。 3 使你成为井底之蛙,立意偏执、错误乃至反动。 • 文革中文艺舞台上作品:《苏联人民日夜想念毛
泽东》《日本孩子想念毛主席》
一、人品与文品:“文如其人”、“文以气 主”。1、鲁迅:“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 出来的都是血。 ”
2、法捷耶夫:“毋庸争辩,个人品质——作家 的才力、修养、智力的发展的趋向、气质、意 志以及其它的个人特征,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都 起着重大作用。”
一、审美理想:衡量真善美与假恶丑。
/programs/view/G81_pQ
7YZHU/
(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王朝)
/v_show/id_XMjQ0MjY1NTY
w.html
(最后的倾诉,汉武大帝)
一、缺乏学识有什么后果?
• 1 使你的作品信息量少,空洞无物,如白开 水。
• 2 使你的作品错误百出,硬伤累累。 • 3 使你成为井底之蛙,立意偏执、错误乃至
反动。
• 二、必须尽可能多地用人类各方面的知识 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L/O/G/O
第二讲 写作主体与客体
一、谁来写:写作主体的素质
1、生活素养 2、学识修养 3、人格品味 4、审美理想
一、讨论:谁更了解这座岛屿? 茫茫太平洋上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岛上四 季长青,温暖如春,特别适于生存。这里不知 从什么时候起,生息繁衍着一个部落。他们一 代又一代,自得其乐。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 一个青年走出了这座孤岛。几年之后,他回来 了。开始看不惯岛上的很多事物,指责这也不 是,那也不是。老人们非常生气。他们说,闭 嘴,毛孩子,我们认识这岛上的每一株花草和 每一只甲虫,你懂得什么?是你了解这里还是 我们了解这里?

写作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写作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写作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写作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客体”、“主体”、“载体”和“受体”四个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1. “客体”与“主体”存在一种双向作用过程。

一方面,作者通过对客体的积极认识,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情感和理解融入到作品中。

另一方面,客体也对主体产生影响,浸染和培植主体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

2. “主体”和“载体”之间也存在双向作用过程。

一方面,主体自觉地操演着语言文字符号、篇章结构和文体,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载体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载体以其自身的规律、规范和制约着写作主体的表达方式和创作过程。

3. “载体”和“受体”之间也存在双向作用过程。

一方面,“载体”通过引导、暗示和规范等方式影响受体,使受体对作品产生期待、选择和批评。

另一方面,受体通过接受作品、评价作品和参与作品的再创造,对载体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主体的创作行为。

4. “受体”与“客体”之间也存在双向作用过程。

受体在接受作品、评价作品和参与作品再创造的过程中,会将客观现实生活作为评判作品、参与作品创造的一种潜在的标尺,以断定作品价值的高低好坏以及产生共鸣的程度。

同时,广大读者接受作品的阅读过程、阅读现象,又构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客观现实生活,从而使主体开始新的写作行为。

此外,写作行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沟通还需要中介的参与,其中最重要的中介是“阅历”。

材料的获得、思想的形成、人格的造成、知识的积累等都是围绕着作者本身的“阅历”而进行的。

同时,“写作过程”也是沟通各要素的重要中介。

无论是作者对读者的引导、暗示、期待,还是读者对作品的期待、参与、批评,都必须通过“阅读”来实现。

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2020/8/13

一、写作主体的含义
❖ 写作主体的涵义: ❖ 认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 表达过程中起着支配、控制作用
反馈过程中起着检验、评价作用
2020/8/13
二、写作主体的作用
❖ (一)对写作客体的选择和加工
❖ 客观世界经过了写作主体头脑“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改造。作品的内容由“物质性的东西”
❖一位哲人说:文学不能直接改变世 界,但文学能够改变那些能够改变 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观念、情感和 心灵。
2020/8/13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 素质与修养
❖ 素质 ,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 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素养。
❖ 脑组织:
❖ 突触(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 亚神经元(细胞内结构)
❖ ① 思索中的苦闷:物→意—思不得其解
❖ ② 表述中的烦恼:意→文—语言的痛苦

心有所想 ≠ 写有所成
❖ 运用抽象化、概念化、规则化客体化的语言 符号表述主体的精细幽微、变化莫测的精神 世界
2020/8/13
二、写作主体的阅历修养
❖ 修养 ,指人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和 积累,在阅读、学识、思想方面所达 到的一定水平。
2020/8/13
一、写作主体心理素质
❖ 1、写作主体的气质 ❖ 气质 ,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个人“表现
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 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 力方面的特点。”
2020/8/13
一、写作主体心理素质
❖ 巴甫洛夫(俄国生物学家)从“兴奋”与 “抑制”过程的不同特点将气质分为四种类 型:
2020/8/13
❖写作素质 ,是写作主体在围绕文章 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 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 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主体是指能够进行活动、控制过程发展方向的实体,客体则是指被主体所控制和作用于其上的实体;
2. 在某些情况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二者相互作用为过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3. 因此,在一些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主体和客体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思想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范畴之一;
4. 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人们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自身的价值;
综上所述,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相互依存,通过其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思想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写作的主体和客体

写作的主体和客体

写作的主体和客体写作的主体和客体导言:主体与客体的哲学分析(1)、什么是主体?具有独立清醒的自我意识即主体意识,能和对象世界之间发生“认识——反映”活动的高级生命状态。

(2)、什么是客体?凡是进入主体认识视野当中的一切认识对象,即所有事物,甚至于主体自己,都是客体。

(3)、主体与客体和精神与物质这两对概念的分析这是两对不同的概念,不同处有:A、精神与物质可以分离而存在,比如精神后于物质而出现,但是主体与客体却不可以分离而存在,客体不会先于主体而出现,它们是一存俱存一不存俱不存的关系。

B、精神与物质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东西,物质不具有既是物质又是精神的二重性,精神也不有既是物质又是精神的二重性,但是主体却可以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客体也可以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这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两极重合于一体现象。

不止如此,认识的主体自己,也可以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客体,比如在写作自传的时候,比如在照镜子的时候——在这种自我的观照时,自己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客体。

C、在精神与物质这对概念里,精神与物质具有不可替换性即既视精神为精神了,就不能同时视精神为物质,但在主体与客体这对概念里,作为主体认识对象的精神或精神产品也都是客体。

第一节、写作主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与写作行为状态之中的人。

他在写作行为与活动过程当中起着主导的(发动机、加速器、方向盘一般的)作用。

一、写作主体的素质素质是一个人于综合的精神状态与行为方式中(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体现出来的个人素养,然则写作主体的素质,就指的是作者在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整个行为活动过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表现出来的素养,是作者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1、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生活——生活素养(对生活信息的贮存、对生活材料的积累,从广度、深度、密度三个方面对生活丰富而又深入的体验、感受与记忆)——文化创造钱——存折上的钱(对生活信息的贮存、对生活材料的积累,从广度、深度、密度三个方面对生活丰富而又深入的体验、感受与记忆)——文化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实践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别人的生活中汲取和获得独特的体味、有益的 滋养和借鉴的意识及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 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 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 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 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 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 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 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力
“如果用我所喜欢的语言,观察力不如说是发现力,为 什么叫发现力呢?它是指一种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 事物,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的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 淡的生活当中,发现起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感人肺腑的东西的 这样一种能力;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的 时代意义的事物的一种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是能够感受 到时代的脉搏,能够看到社会生活,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放生了变化的征兆。我为什么说是一种发现力呢?因为生活 就好象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 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四、情感意志素养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灵魂,也是一切文章的重要内容;情 感又是形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使文章产生美感并具感染力的重 要因素。 意志则能增强写作热情、信心与毅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五、语言逻辑素养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六、写作习惯素养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 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 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 ——叶圣陶 2013新闻工作者“走转改”——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 ,心里 才能踏实。”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 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 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 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的交融在一起了, 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 ——余秋雨《文化苦旅· 序》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二、思想理论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思想理论知识的广度和高度 二是作者思想理论上的见识。
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写文章应具备的素养归结为四个字“才、 胆、识、力”他认为“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 作者之坛”,而在四者的关系之中,“而要在先之以识”“无 识则三者俱无所托”。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沙与海
•他们的生活都牢牢被大自然左右,沙暴可以摧毁一切,
正如海潮可以摧毁一切一样。 •对两位主人公来说,对于未来、子女的难以把握,也给
他们带来了同样的孤独感。
•注重对于人性的把握,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既有对自 然的忍让和谦和,又有顽强的生存意志,展现了人类的坚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能力, 它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 观察力的表现是善于发现和识别对象的细节和特征。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作者素养
第二章 作者素养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四、思维力
(一)求同思维《沙与海》 (二)逆向思维《召里村的百分赛》 (三)发散思维《新农居》结尾 (四)统摄思维《阿Q正传》 (五)侧向思维《回音》灵犀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沙与海
刘泽远是内蒙与宁夏交界处,沙漠边缘的农民,在沙化的土地上种植粮食,饲 养骆驼,全家的水源来自一口井,每年的收入是五千元。刘丕成是辽东半岛上的一 个孤岛--井洼岛上的渔民,当地人传说他已经赚了四十多万的家产,他很不愿意引 人注目,甚至对摄像机产生了敌意。虽然两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一样,但是 编导试图在表现各自独有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寻找某种共同点。事实上,他们的生 活都牢牢被大自然左右,沙暴可以摧毁一切,正如海潮可以摧毁一切一样,而对两 位主人公来说,对于未来、子女的难以把握,也给他们带来了同样的孤独感。全片 冷静地将两个完全不相识的家庭放在了一起进行了考察。 它注重对于人性的把握,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既有对自然的忍让和谦和,又 有顽强的生存意志,展现了人类的坚韧不拔之美。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三、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人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心理医生诊所的广告 上帝的游戏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三、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人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孕 妇 咨 询 中 心 的 广 告
咿 牙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三、想象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如果用我所喜欢的语言,观察力不如说是发现力,为什么 叫发现力呢?它是指一种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事物, 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的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淡的生 活当中,发现其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感人肺腑的东西的这样一 种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是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能够 看到社会生活,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征兆。 我为什么说是一种发现力呢?因为生活就好像大海一样,我们 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 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 ——王蒙《关于短篇小说的创作》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二、感受力 感受是人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其感官所产生的一种与外界 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或产生某种体会的个性心理特征。 观察主要是物态反映,侧重于反映客体的具体形象和本质; 感受主要是心态活动,侧重于表现主体的心理状态。 感受力是人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外界刺激相应的 心理反应能力。 感受力对积累写作材料、引发写作动机、深化构思内容等 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概括力和表现力。
韧不拔之美。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四、思维力
发 散 思 维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四、思维力
逻 辑 联 想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四、思维力
形 象 联 想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四、思维力
内衣形状的埃菲尔铁塔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 上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彷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 来月亮是长了腿的,趴着那珠帘格儿,现实一个白道儿,再是 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 在竹窗上爬,那满圆却又慢慢亏了,末了,便全没有踪迹,只 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贾平凹《月迹》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四、思维力
分析综合力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割成各个部分、个别特 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 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
写作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材料的 收集和积累,需要作者对复杂纷纭的现象进行分类筛选, 分辨真伪、分清主次,这就是材料分析。主题的酝酿和提 炼,需要作者对经过分析的材料进行意义概括,观点总结, 这就是主题综合。结构安排需要层次清楚,井然有序,更 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三、文化知识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作者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 司机令老汉让路,老汉道:为何? 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 老汉道:我开的也是小车。 司机道:小车是首长的小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 司机道:首长的车是小轿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轿车,不信你听。 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跚而去。 《乡间小路》
一是指人的写作嗜好,他必须用写作这种活动认识和感受事
物,表达、表现这种认识和感受。
二是指写作时自动采取的具有个性特色的行为方式。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能 力,它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 观察力的表现是善于发现和识别对象的细节和特征。 别人看不出来的东西,我们能看得出来;别人看得肤浅的 东西,我们能看得入木三分,这也可以称之为观察能力。 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这是作者基本能力的第一点。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在 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他的写作素养、写作能 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活动的进行和作品的质量,可以说,写 作正是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的体现。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就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在甜蜜的静谧中,我忘了世界 我让自己的幻想把我悠悠催眠 这时候,诗情开始蓬勃和苏醒 我的心灵充满着抒情的火焰 它战栗,呼唤,如醉如痴地想要 倾泻出来,想要得到自由的表现—— 一群无形的客人朝我涌来,他们是我的旧识 是我久已孕育的想象的果实 于是思潮在脑海中大胆地波动 轻快的韵律迎着它们跑来 手忙着就就笔,笔忙着去就纸 一刹那间——诗章已滔滔地涌了出来 (普希金《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