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

合集下载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一、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重要影响。

民族关系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其中既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民族与国家、民族与阶级等等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树立对于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自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现实问题。

这是因为,怎样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决定着怎样论述、并进而决定着怎样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于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

”会议还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1]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六十余年处理中国民族事务、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出了不懈努力,既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又走过弯路,有过沉痛教训。

面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新内容新特点,面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民族理论、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并不断创新完善民族政策的新任务,不仅需要全面总结过去处理我国民族事务的经验教训,尤其需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实际上,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树立对于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自信,也是我们全面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在今后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概论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民族社会学的视野随着社会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众多社会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门化。

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分支社会学不断形成并走向成熟,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民族社会学正是其中之一。

本章主要探讨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民族社会学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特征。

第一节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问题民族社会学是研究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民族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社会科学。

具体来说,民族社会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野来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一、社会学视野及其特征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社会学视野下探讨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所谓社会学视野,是指在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全面地、综合地、动态地和科学地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强调社会学视野,其意义在于突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突出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中的特色和学科优势。

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之处,其中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学视野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1)社会学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考察具有全面性。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是相对于其他单一性学科的视角而言的,诸如政治学、经济学等单一性社会科学学科,对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的考察,通常是从政治系统或经济系统等单一社会系统的角度而进行的,而社会学也常常考察政治或经济的行为,但社会学则是从各种社会行为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进行的。

例如,经济学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系统本身去寻找成因和对策,而社会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考察起经济成因,还会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去加以考察。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还表现为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包含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普遍存在,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许多的民族问题仍然很尖锐,比如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问题,朝鲜半岛名族问题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为什么一直存在,并且深刻的影响世界的发展,这就要探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民族问题,然后才能去探索它产生的根源。

民族在马克思主义中的解释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而民族问题这种社会现象,产生于民族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失。

狭义上的民族问题是指历史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

民族之问存在矛盾,导致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也有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

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突出的民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探索其根源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代表的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问题巴以民族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是名族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的结果,是领土争抢的结果。

二者之间的民族的根源是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问题。

而在南亚地区的印巴民族问题也十分突出,而这个地方的民族问题主要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

自从印巴分治以来,印度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流血冲突就没有中断过。

同时,锡克教教徒同政府的冲突也十分激烈,多次发生震惊世界的流血事件。

当然,南亚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热点当属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冲突。

有人认为印巴地区冲突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都仅次于中东,成为世界第二大热点。

民族——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

民族——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地域。

其生活条件,文化发展,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条件不能达到中东部文化底蕴较厚和经济条件较发达地区的水平,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同胞综合竞争力不够,他们在求职、求学、继续发展发面处于不利地位。

就这样,一些结构性的不均衡对民族平等产生了制约。

关于民族团结的相对性问题。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主要的封建王朝是汉族建立的。

统治国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蒙古和满族。

其他民族对汉族的了解比较深,但是汉族和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以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还不是很多。

中国各民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壁垒、隔阂。

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团结也是相对的。

关于民族互助的有限性,互助与竞争的公升性。

一个社会,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

过去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按计划分配。

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是竞争。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需要讲互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是要面对竞争。

所以互助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互助与竞争它是同时存在的。

关于共同繁荣的初步性。

在目前发展中,各民族都在发展提高,但由于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导致短期内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

既然有差距的存在,我们说共同繁荣就是初步的。

今年来,由于上述因素加上“民族理论”的指引和外部反华势力的鼓励,“疆独”,“藏独”的反动运动屡禁不止。

09西藏的3.14事件、新疆的7.5事件以及今年“3•10”前后出现在海外的“藏独”分子冲击中国驻有关国家外交机构的情况,再次证明和暴露了“藏独”势力的分裂本质和暴力倾向。

我们党和国家早已经认识到民族问题的存在性,从建国起就开始处理这个问题,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民族政策。

我们制定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民族工作任务是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差距,创建和谐的社会。

民族主义的内涵

民族主义的内涵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建构?1、民族主义内涵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论西方思潮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及其后果。

试析民族主义理论源头】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4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论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

试析进化论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特征】5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带来的历史作用所谓民族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基于民族共同体而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社会思想或意识形态。

此处的关键词就是“共同体”。

关国学者安德森就称民族为“想象的共同体”,他说道:“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limited),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从“共同体’,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也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例如有学者在著作中这样写道:“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重建民族国家共同体,如何使这一共同体既是一个普世性的自由民主政治共同体,又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认同的民族共同体;进一步而言,这一民族国家究竞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共同体?与此相关的是,公民们对之认同的基础是什么?是政治法律制度,抑或公共的政治文化,还是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文化、语言或道德宗教?”作者进而追问:在近代中国,“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各自有何合理性与内在限制?”这些问题的提出,具有相当的指向性,对推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及社会发展的研究不无启发。

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共同体”,除了政治与文化层而之外,还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层而“经济共同体”至少是与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一个“民族集合”,它与其它两个“集合”不重合,但有交融。

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经济事务方而的表现,其特征与流变与文化及政治方而的民族主义相较,既有一致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一致的地方,当然都是基于本民族而临危机与挑战而产生的一种应变思想,不一致的地方则在于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属性有别,所以对应的思考角度与应变方式也不尽相同。

第三课民族问题及其根源

第三课民族问题及其根源

(3)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民族与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与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 度造成的。要消灭民族压迫, 度造成的。要消灭民族压迫, 首先必须消灭剥削制度; 首先必须消灭剥削制度;要实 现民族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 现民族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
(4)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 组成的,几乎没有单一民族国家。 组成的,几乎没有单一民族国家。 在多民族国家中, 在多民族国家中,由各民族共同利 益而构成的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益而构成的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任 何一个民族的利益都要服从国家的 整体利益。 整体利益。如果处理不好民族利益 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就会产生矛盾、 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就会产生矛盾、 冲突。 冲突。
二、理解应用 选择 1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之间的关系 的理解正确的有: 的理解正确的有: A民族发展中其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的发 展 B民族的自然特征决定民族发展 基于民族发展的不同, C基于民族发展的不同,构成民族的特 质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差异性, 质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差异性,是民族问 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D民族素质的高低决定民族问题的多少
◆民族自身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 民族自身的发展: 展包括政治、 展包括政治、 、 等方面的 发展, 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发 展。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所有民 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 历史发展的主线,是社会前进的动 历史发展的主线, 也是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力,也是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并 决定着民族的外部特征。因此, 决定着民族的外部特征。因此, 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 产生和存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产生和存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 国家, 国家,几乎没有纯粹的单一民族 相伴而生, 国家。 国家。民族与 相伴而生,也 将长期相依而存。 将长期相依而存。

内涵、本质与意义中国模式刍议

内涵、本质与意义中国模式刍议

确嬲—,嘲嘲嬲嘲黝溺—————————一————…一施缢豳瞄‘‘趱纽缁豳鼬豳趟——内涌、本质与意义:“中国模式”刍议口王黎明刘思矗(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这30年问,我们回击了“中国崩溃论”,驳斥了“中国威胁论”,现在又面对世界范围“中国模式”热,我们应t该理性对待这些评论,正确理解“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本质,看到它所凸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关键词: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禽化借鉴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庆功声还同响耳畔,中华人民共和围已迎来自己的六十华诞,改革开放‘i{+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

自1978年以来,中围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R益提高,综会围力显著增强,创造了绛济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

正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过经济“奇迹”的“日木模式”、“德困模式”在当时倍受关注一样,当今世界)寸‘中围模式”进行着热烈讨论,其中不乏追捧和效仿,也不乏抵制和诋毁。

我国学术界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中围模式’’热,“中嗣模式”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涵、根本,以及它的借鉴意义将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一、“中国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中囤模式”这一概念所引发的热烈讨论是源于2004年5月l l R,美困《时代》杂志前任编辑、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资深顾问、中国清华人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r题为《中国已经发现自己的经济共识》的论文。

论文在比照“华盛顿共识”的基础上,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及其经验做r全面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认为“两个最无视‘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印度和中国——则取得,令人瞩日的经济成就”-。

雷默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围国情的发展模式。

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或称‘‘中国模式”。

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和出路马戎

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和出路马戎

[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 如果说许多中国人在2008年以前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民族问题”还不很了解和不太理会,那么在拉萨“3-14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遇到的干扰和新疆一系列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人们现在都开始意识到中国确确实实存在着“民族问题”,而且这一问题与“西藏独立”、“新疆独立”等民族分裂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一起,不但使西藏、不但使西藏、不但使西藏、新疆等地的城镇成为社会骚乱的常发地,新疆等地的城镇成为社会骚乱的常发地,新疆等地的城镇成为社会骚乱的常发地,使北京等大城市成使北京等大城市成为恐怖袭击的可能目标,而且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

可以说,中国的民族问题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和全体国民都必须正视和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关联到了中华民族最最核心的利益。

那么,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们如何能够从当前复杂纷乱的民族矛盾现象中梳理出一个头绪?只有当我们找出了问题的根源,才可能进一步思索解决问题的出路。

索解决问题的出路。

本文将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谈起,本文将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谈起,本文将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谈起,结合中国结合中国“民族”现象产生的历史与现今最突出的问题,分析在新世纪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今后可能的出路。

1.关于“民族”概念的起源与内涵 既然我们思考的是“民族问题”,那么就应当从“民族”这一关键词的由来和内涵说起。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对汉语“民族”一词的解释:“在中国古籍里,经常使用…族‟这个字,也常使用民、人、种、部、类,以及民人、民种、民群、种人、部人、族类等字。

但是,…民‟和…族‟组合为一个名词则是后来的事。

1903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理论家、法学家J ·K ·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以后,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以后,民族一词便在中国普遍使用起来,民族一词便在中国普遍使用起来,民族一词便在中国普遍使用起来,其含义常与种其含义常与种族或国家概念相混淆,这与西欧的民族概念的影响有密切关系”(1986:302)。

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

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定义狭义从狭义方面讲,民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矛盾问题。

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才能产生民族问题。

作为一种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

广义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从自然属性考察,民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构成社会机体的独特细胞。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每个民族都是具有自己独特属性和独立结构的事物,民族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体制结构,等等,各个民族之间正是由于民族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个体的差异。

这种个体的差异单独存在的时候无法判断它拥有的特异性,当不同的个体并列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互相之间的差异也就显现出来。

差异本身就是矛盾。

这种矛盾的产生、发展、演化会表现为具体的形式,这样民族问题也就产生了。

(2)社会原因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和社会自身的发展紧紧地联系着,所以社会本身会给民族问题以极大的影响,许多时候社会原因成为民族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是政治原因。

即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为政策会直接作用于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民族问题产生直接的制约。

不同的民族政策不仅对民族问题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也会对民族问题产生以后的处理产生不同的作用。

关于当前民族问题研究若干认识的思考

关于当前民族问题研究若干认识的思考

关于当前民族问题研究若干认识的思考 陈怀川[摘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事关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综观当前我国民族研究领域,关于民族问题、民族分层、民族利益的研究观点存在较多差异,其中一些观点存在误导民众思想认识的负面作用,可能会引发民族抵触情绪而破坏我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概念和观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辨析。

[关键词]民族问题;若干认识;辨析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10)06 0026 05作者简介:陈怀川(1973-),男,甘肃古浪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讲师,硕士,新疆与中亚跨境民族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民族社会。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事关我国稳定与发展。

如何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主题。

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以及人口学等学科对此已有比较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就如何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民族地区社会结构、民族问题成因,不同学者观点各异,而其中部分观点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一些观点进行更进一步的辨析。

一、民族问题范围扩大化倾向的思考在众多著述中,关于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涵义指称较多,有时在同一篇文章中使用也存在两个概念通用的情况,总结已有的相关研究,我们一般可以将之归纳为两种学术倾向:即广义民族问题和狭义民族问题。

广义民族问题的观点认为凡是与民族有关的所有问题均为民族问题。

彭英明定义民族问题为:所谓的民族问题,就是民族这个人们的共同体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问题的总和。

它不仅表现在民族之间(民族差别、民族矛盾、民族斗争、民族压迫等等),而且渗透于每一个民族的内部(经济、政治、语言、思想、风俗习惯等等),并贯穿于民族兴亡的始终。

![1]简而言之,广义民族问题的观点主张所有事关民族的事务均属于民族问题的范畴。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

题目: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摘要:人类社会是一个庞杂的有机体,一定的社会包括一定的民族、阶级、种族等,并构成了该社会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一定社会的民族问题是构成该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着一种社会向另一种的更替和演变,制约着生产力发展的其他矛盾。

民族、阶级、国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生产关系变革基础上产生的。

任何民族都不能超越一定的社会形态而孤立存在。

因此,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平等,始终受着社会总问题的制约。

列宁、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解放和工人阶级解放关系的论述,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问题、社会总问题、含义正文: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

一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交融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民族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和特点。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一、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是由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总问题决定的。

斯大林认为:“民族问题不能认为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问题。

民族问题只是改造现存制度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完全是由生活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是由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

”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发展阶段上是不同的,他们随着革命的进程而改变。

“在革命的各个不同阶段上民族问题具有和该历史时期的革命性质相适应的各种不同的任务。

因此,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也随之而改变。

”二、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中处于从属地位。

斯大林认为,在俄国民主革命时期决定俄国社会进步命运的是解决土地问题,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灭农奴制残余的问题,而不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从属于的问题”。

列宁指出:“民族问题和‘工人问题’比较起来,只是从属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是无可置疑的。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在论述民族问题从属于工人阶级的政权问题是,批评了“过分强调民族问题的意义,夸大了民族问题,并且因民族问题忽视社会问题”的观点。

马列主义视角下的民族问题研究与解决

马列主义视角下的民族问题研究与解决

马列主义视角下的民族问题研究与解决在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和解决各种民族问题。

本文将从马列主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民族问题的基本定义与分类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存在阶级斗争和国家矛盾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

民族问题主要包括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平等问题和民族团结问题。

1. 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是指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族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侵略和压迫。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民族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平等和团结的问题。

2. 民族平等问题民族平等问题是指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些民族长期处于被剥削和歧视的地位,无法享受到平等权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个民族应该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3. 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问题是指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问题。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只有各个民族之间团结一心,才能够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并取得共同的胜利。

二、马列主义对民族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观点。

列宁在《论民族问题》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民族问题的本质、特点和解决方法。

他强调民族问题的阶级性,并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

根据列宁的理论,马列主义者对民族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问题的根源马列主义认为,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中,少数民族被压迫和剥削,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因此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

2. 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马列主义认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在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平等政策。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综合治理研究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综合治理研究

作者简介:李 泉(1994—),男,山西长治人,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四级主任科员,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研究;字振华(1977—),男(彝族),云南巍山人,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政治制度研究。

2022 5No 5,2022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2年5月May,2022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综合治理研究李 泉1,字振华2(1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 昆明 650228;2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云南 红河 661100)摘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将民族问题置放于历史范畴进行线性考察,并将其归纳为一种连续性动态社会现象,需要基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思辨逻辑去把握其成因及发展。

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权利公正诉求、经济、文化、宗教、生态环境、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问题错综交织,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政治生态格局中呈现多元、复杂、动态的综合特征。

文章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缘政治及安全格局综合因素,分析了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并行比肩的社会治理形成纵横结合综合治理的运行机制,据此讨论了民族问题综合治理的五种基本路径,旨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既能确保国家安全、民生福祉、社会秩序,又能凝聚共识、聚焦当下、面向未来、循序渐进的民族问题综合治理经验及范式。

关键词:当代民族问题;综合治理;影响因素;基本原则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2)5-0067-07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于中国而言颇有历史纵深和时空交集意蕴,并随着历史流变,在各个时代节点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民族问题是从人类社会出现民族以后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古今中外历史证明,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1]也有学者判断,民族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倍受热议“一方面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是在社会转型条件下由民族问题表现出来的社会矛盾的生成与积累”。

第四章民族问题及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道路

第四章民族问题及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道路
• 胡锦涛: “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 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 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民族问题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 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 能发展中国。”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解决中国 民族问题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放到重要 位置上,提出理论,制订政策,进行实践, 寻求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 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革命任务转变到社 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上来,中国民族问题的 主要内容也随之转变 。
第四章 民族问题及解决当代中国
民族问题的道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问题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民族问题的五个基本特性 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民族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的理解 归纳、阐述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 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印度孟买恐怖事件
民族问题属于社会问题的范畴,对什 么是民族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一个 国家如何解决以及能否解决民族问题, 影响着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与处理方式。 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 重大的实践问题。
第一节 民族问题的内涵
•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 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 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 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 国际性和重要性。

二、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及 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 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Company Logo

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基本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ī běn,是指根本的,一个基本的事实。

出自《汉书·谷永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1饮食在归属社会群体身份认同方面的功能不容忽视。

在社会历史变迁进程中,饮食与社会群体身份认同间始终存在密切关联。

中国历史上,饮食即被用做华夷之辨的核心依据,不食谷物、食物不经烹饪的周边部族因此区别于华夏。

进入民族国家时代后,食物与社会群体间的认同联结更趋清晰,具体的食物与饮食偏好成为一个国家(地区)与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口味的巨大差别也会被认同是区分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的标志 [1]5.饮食不只是国家文化象征的构件,更同民族主义密切关联。

以不同学术视角考察饮食有不同侧重,历史学视角着重考察饮食的变迁、传播及其影响社会的效能等;人类学视角侧重于饮食的意义与做法,并进一步思考其与文化间的联系;政治学视角多研讨饮食的生产、分配及消费模式,着重审视其在国家政治话语中的功能。

在功能主义理论的框架下,饮食同仪式、身份、宗教、社会关系间的问题被反复研讨。

同人类社会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的饮食,由生存属性到社交属性,再到仪式属性,逐级呈递。

饮食系统总是建立在人们该吃什么,如何吃,为什么吃,在什么情况下吃等模式之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一个层面,涉及人的思想、信仰、行为、艺术等。

同时,人们也通过食物来维持社会和身体的意义。

[2]203 经历了特定的社会编码后,以饮食为中心形成了地域饮食文化,饮食逐步具备了特定的社交属性,在事实层面生成了社会生活中个体联结的互动链。

饮食的意义功能逐步超越了其本质层面的实用功能,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人们开始借助饮食来表达自己在种族、宗教、阶级等不同维度的认同,饮食被用于规范和表达身份认同。

时下中华民族共同体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形势,要想凝结处于高频流动过程中个体的共同体意识,须通过持续性的认同构筑来完成,以超越地域性的共同体认同进行统领,即在国民整体结构的框架内构建了一套国民差异化的制度机制 [3]20.从而达到调整并平衡异质性与整体性间张力的目的。

也谈我国的“民族”概念及其学术争论

也谈我国的“民族”概念及其学术争论

也谈我国的“民族”概念及其学术争论来仪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民族”概念以及它的中文与外文对译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进行了更加深入地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现存问题的建议,还引进了包括“族群”在内的一些新概念、新方法,使相关讨论成为对我国“民族”概念的重构过程。

由于该讨论涉及面的广泛和所触及的问题的深度,其学术意义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民族中华民族族群学术讨论“民族”一词是中外学术界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一直就没有间断并且有过数次高潮, 近年来,相关的讨论逐渐加强。

与过去不同的是:目前该讨论在对于民族概念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又既有对中文与外文对译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的探讨、又有对摆脱概念不清之困境的具体设计,还引进了一些新概念、新方法。

同时,由于我国对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特殊性,“民族”概念的理论讨论还涉及到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领域。

为此,与其说这是一场对民族研究领域内基础理论的学术辨析,还不如说是思想认识进一步走想解放、对“民族”概念的重构过程。

其学术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一、我国“民族”概念讨论的主要学术背景新中国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了同出一个师门的苏联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经过民族识别工作、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对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等工作,使“民族”成为中国由制度所安排的、最基本的一种人们共同体类型。

而国家对待民族的立场和态度,尤其是对于各个少数民族的立场和态度,事实上大大超越了文化范畴,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因此,“民族”概念在我国也决不仅仅是个学术概念,它与现实的民族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民族”定义在新中国学术界的确立及相关概念的学术讨论最初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开始的。

民族关系与民族问

民族关系与民族问

1.政治方面,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各个民
族对政治权力分配的要求上,包括领导权、 自治权、立法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2.经济方面,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利 益分配而诱发的纷争。 3.文化方面,主要表现在由民族文化差异 而导致的冲突上。 4.军事方面由于矛盾升级而形成军事对抗 是民族问题最激烈的表现形式。
民族问题及其产生
民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
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 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 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差别在民族社会中普遍存在, 一旦有条件,它就会在民族之间交往接触过程中,成为产 生民族问题最直接、最基本的诱因。二是人为因素。在私 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 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 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 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 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民族问题影响的领域比较广泛,其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民族团结就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
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 开。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 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维护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的义务所 以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泛化民族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定义

泛化民族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定义

2004年6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n.,2004第25卷第2期Jo ur na l o f Xin ji an g N o r m a l u ni ver si ty(So ci al S ci en ce s)V01.25.No.2邋匮送堂盟窒泛化民族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定义姜勇,李乐(新疆大学社会科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但不能将民族问题等同于社会问题,将其泛化。

之所以将民族问题泛化,其主要原因一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些失误,二是庸俗民族认同观的影响,三是对民族问题内涵认识的不同。

因此,要准确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克服泛化民族问题的现象。

[关键词】泛化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定义[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45(2004)02—0026—04民族问题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部等等与个人利益有关的问题,与民族问题混为内容之一,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谈,如果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认为这是民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民族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族不平等,是歧视,是民族问题。

么是民族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民族理论学第四,一些人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同界还是在社会生活当中,人们对于什么是民族问民族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就是题,始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没有形成一反对某一个民族,就是民族问题。

个统一的共识。

不仅如此,社会上还出现了泛化民第五,一些人在处理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各族问题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泛化民族问题以及民族干部职工或处理违犯国家法律的刑事犯罪分民族问题的定义进行探讨。

-Y-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看民族成份处理问题,而不是根据客观事实来处理一、泛化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问题。

类似这种现象还可以举出很多。

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泛化民族问题不正常的倾泛化民族问题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不正向,实际上是民族问题庸俗化的表现形式。

刍议的名词解释

刍议的名词解释

刍议的名词解释刍议,这个名词听起来或许有些生僻,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在我们追求知识和思考的旅途中,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去查阅词典或通过搜索引擎获取解释。

然而,刍议并非常见的名词,其解释也并不容易找到。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刍议这一概念,以期拓宽我们对知识的了解。

首先,刍议是一个多义词。

在古代中国,刍议是指牛马吃的割下来的青草,也是指思考问题时所吐露的言辞。

在这两种含义下,刍议都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割下来的青草不仅供养了牛马,也寓意着思想和思考的滋养。

通过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像牛马一样茁壮成长。

在现代,刍议的含义进一步扩展。

刍议如同一块空白的画布,让我们有机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它是思考和讨论的起点,是知识的源泉。

在刍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论述,从而形成我们独特而深厚的见解。

刍议不仅仅是抛开零碎的事务和琐碎的日常,更是一种对思想的尊重和深入探索的意识。

它是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求索,是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和理解。

刍议,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学术精神,也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应用。

在学术研究中,刍议是指对某一问题进行详尽、全面而又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这种刍议意味着不遗余力地解析一个问题,追问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通过对问题的反复分析和推敲,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和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刍议也经常被运用。

作家们通过刍议来展现人物之间的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也会被带入到深入而复杂的思考中。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命运、人性和社会的刍议,展示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也为读者提供了极富启发性的思考。

除此之外,刍议还承载着对一种共识的探索和形成。

在各种社交场合和公共讨论中,我们通过刍议分享我们的观点和思考,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

通过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比较和对比,我们可以逐渐找到相互认可的共同观点,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能的方向。

然而,刍议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表达和辩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0 0 2年 6月 第3 0卷 第 2期
Ju nl f  ̄i gUn es社会科 i cec dt n o ra o 新疆大学学 报( S c l eE io ) Xi a i ri n v t y( o 学版) n a Si i
Jn ,20 ue 02
V0 . O.No 2 13
刍议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
侯 晓 星
( 新疆 太学 社斟部 ,新疆 乌鲁术齐 8 04 ) 30 6 摘 要: 民族问题包 音不包台民族 内部 问题? 目前理论界有分歧 根据邓小平和江泽 民同志的有 关论述 , 应该认定
民旌问题 既指 民旌之间 的问题 , 也包官 民旌 内部的问题。重视 民旌 自身 问题现实意义重 走。 关键词 :民旗闸题; 念 ;内涵 ; 概 讨论 中 图分类号 : 5 2 D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o 一8 02 0 ) 20 5-5 6 o22 (0 20 0 10
见 香 港 特别 行 政 区基本 法 起 草委 员 会委 员 时 再次
讲到和 华 莱 士 的谈 话 : 中国 的 统一 是 包 括 台 湾人 ” 民 在 内 的 中 华 民 族 的 共 同 愿 望 , 是 哪 个 党 哪 个 不 派 , 是 整 个 民族 的 愿 望 。 而 L 在 这 里 邓 小 平 同
在 序 言 中再 次 明 确 强 调: 实 行 民 族 区 域 自治 , 现 “ 体
族 内 部 的 矛 盾 、 题 不 是 民族 问 题 。 或 日 ; 民 族 内 问 ” “ 部 问 题 属 于 社 会 问题 ” 问题 果 真 如 此 ? 过 学 习邓 通 小 平 、 泽 民 同 志 的 有 关 论 述 并 联 系 民族 问题 本 身 江 的发展 过程 来看 , 非 如此 。 并
长 期 以 来 , 关 民族 问 题 概 念 定 义 的 词 语 表 述 有 是 按 “民 族 问 题 就 是 指 民 族 之 间 的 矛 盾 问 题 【 …,“民族 问题 是 指 民 族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问 l 题 问 题 ”3 ¨ l , 民族 问 题 是 指 民族 之 间 的 关 系 和 矛 盾 “ 来 表 述 的 。根 据 上 述 概 念 一 般 认 为 : 民 “
和 国 家 的 这 项 根 本 民 族 政 策 外 细 思 起 来 , 他 民 其 族 政 策 。 如 . 速 发 展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 经 济 文 化 建 加
意 , 会 加 深 解 决 问 题 的 难 度 。 也 有 些 同 志 会 认 为 只 对 国 内 的 少 数 民族 内部 而 言 , 是 另 一 回 事 事 实 又 上 邓 小 平 同 志 在 建 国 初 期 就 很 重 视 少 数 民 族 自 身 存 在 的 问 题 。例 如 , 9 0年 7月 针 对 西 南 少 数 民族 15 问 题 , 讲 : 所 有 少 数 民族 内 部 的 改 革 , 要 由 少 他 “ 都 数 民 族 内部 的 力 量 来 进 行 。改 革 是 必 须 的 , 摘 改 不 革 , 数 民族 的 贫 困就 不 能 消 灭 , 消 灭 贫 困 . 不 少 不 就 能 消 灭 落 后 . 是 这 个 改 革 必 须 等 到 少 数 民族 内部 但 的 条 件 具 备 了 以后 才 能 进 行 口l ” 还 有 , 实 行 ” ‘ “ 在 民 族 区 域 自治 的 时 候 , 数 民 旗 内 部 问 题 如 何 解 少 决 ? Dl ” 表 明 , 小 平 同 志 在 建 国 初 期 就 很 重 ” ( 这 邓 视 少 数 民族 自身 存 在 的 问 题 。 而 众 所 周 知 , 国 解 我 决 民族 问 题 的 基 率 政 策 是 民 族 区 域 自治 。2 0 0 1年 2 月 , 过 修 改 的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族 区 域 自治 法 》 经 中
了 国 家 充 分 尊 重 和 保 障 各 少 数 民 族 管 理 本 民族 内 部 事 务 权 利 的 精 神 , 现 了 国 家 坚 持 实 现 各 民族 平 体 等 、 结 和 共 同 繁 荣 的 原 则 。 由 此 说 来 , 国 的 团 ” 我 民族 区 域 自治 从 形 式 上 说 是 调 整 、 决 民 族 之 间 关 解 系 的 决 策 , 从 实 质 上 来 讲 却 是 确 立 少 数 民族 管 理 而 本 民族 内 部 事 务 、 问题 、 盾 的 权 利 。 于 如 何 看 待 矛 关 少 数 民族 地 区 问题 的 形 式 和 实 质 . 9 7年 邓 小平 同 18 志在会 见美 国前 总 统 卡 特 时讲 :看 待 这样 的 问题 “ 要 着 重 于 实 质 , 不 在 于 形 式 。 n【 而 ”_ 再说 , 了党 除


邓小平 同志是 怎样 看待 民族 自身 问题 的
改 革 开 发 以后 , 一 次 指 出 民族 自身 问 题 也 是 第 民 族 问 题 观 点 的 提 出者 . 是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总 设 正 计 师 邓 小 平 同 志 1 8 9 6年 9月 邓 小 平 同 志 在 会见 美 国 记 者 迈 克 ・华 莱 士 时 , 对 华 莱 士 所 说 的 : 针 ”台湾 有 什 么 必 要 同 大 陆 统 一 ? 邓 小 平 回答 : 这 首 先 是 ” “ 个 民 族 问题 , 族 的 感 情 问题 凡 是 中 华 民族 子 孙 , 民 都 希 望 中 国 能 统 一 . 裂 状 况 是 违 背 民 族 意 志 分 的 。 H 。 这 里 邓 小 平 同 志 一 连 用 了 四个 “ ” 在 民族 ” 这 一 词 汇 来 表 述 问 题 。 9 7年 4月 邓 小 平 同 志 在 会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