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美之思
试从美学角度观照张爱玲小说的“苍凉”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un l f o ra o HUBE re p n e c ie s y I Co 2 2 Ap . 0 0 r2 1
试从美学角度观照张爱玲小说的‘ ‘ ’ 苍凉’
王秀娟
( 辽宁对外经 贸学 院, 辽宁大连 16 5 ) 0 2 1
I 要J本文作者认 为张爱玲的 身上辉映着动乱 时代的影子 , 摘 这位在 上海一夜走 红的女 作家 , 从骨子里到笔 尖都 流露出让人 寒 的苍 凉。虽然她 的作品题材千 变万化 , “ 但 中心话语” 永远是苍 凉 , 一种深入骨髓 的乱世苍 凉。 这种苍 凉是作 者独特 的审美艺术创 造 , 它满足 了人们超常的审美需求 。 【 词l张爱玲 ; 关键 动乱时代 ; 中心话语 ; 审美需求 【 中图分类号】16 0 【 文献标识码l A I 文章编号】1 7.9 82 1)20 4 .2 6 1 1(0 00 .1 70 5 d il.99 .s . 7 -9 82 1.2 7 o :O3 6 /i n1 15 1. 0 . 4 js 6 0 00 I U 本千 网址Jht:w .b bnt t / wwh x .e p/
在2 0世纪的中国作家中, 张爱玲并不是能够担当“ 伟大” 有着生命 的执着和美感 。胡辛对张爱玲 的这种苍凉笔调也颇 两字 的, 甚至在 中国文学史上 曾经一度被遗忘 。但是 , 当人们 有见地 :如 同苍凉的胡琴 , “ 咿咿呀呀拉着 , 远兜远转, 却话又说 重新认识她 以后 , 她的影响则是 巨大深远的。 别是 张爱玲笔 回来了, 特 张爱玲可 以说是晚清 的中国士大夫文化走向式微与没 下的苍凉世界 , 为后来作家所不及 , 它使广大读者与作 品中的 落之后 的最后一个传人 , 她于不知不觉中濡染着 中国士大夫的 主人公感情一起碰撞, 从心灵上产生共鸣 , 达到一种新奇 的欣 乐感文化的历史遗 留, 同时又烙上了那 个时代浓重 的末世情调 赏效果 。 张爱玲用 苍凉 的末 世视野洞察世界, 显示 出了极高的 荒 凉, 这是她 的风格 , 也是她的感悟 。 童年和少年时期是 ” 艺术成就与审美情趣 。本 文将 从美学的立场, 以学术 的态度 , 人 的个性形成 的重要阶段, 对作家风格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立体地呈现 张爱玲 的小说 艺术 。 张爱玲社交范 围窄, 友不 多, 朋 知心更少 , 她沉 默寡语 , 冷眼审 身世 曲折与苍凉视野的 内在联系 视人生, 笔端写出扭 曲的人格, 变态的灵魂, 把读者逐步引入她 张爱玲 出生于没落 的贵族 家庭 , 她成长的年代 , 便正是最 营构的苍凉世界, 同时 , 也展示了张爱玲 小说独特的艺术美。 后一代贵族彻底衰败 的年代, 她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 二、 小说 的“ 中心话语 ” —— 苍凉 的没落 与瓦解 。张爱玲生不逢 时, 在她 正处童年时 , 父母 因不 张爱玲初登文坛, 崭露头角, 引走 文坛骚动 , 便 被人 目为奇 和协议 离婚 , 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在一个滞 旧的家庭环境中, 迹 而名噪一时。她在小说创作上有 自己独特 的路数 ,意象繁 使她苦 闷异常, 失去 了童年 时代应有 的快乐 。 特别是父亲淫逸 复 、 富 , 强 烈 的历 史意 识 。并 且 对 人 和 人之 间 的 微妙 复杂 丰 有 的生活和后母的无情 , 在她早熟 的心 间留下 了阴影 。13 , 的关 系, 9 8年 把握得也十分稳 定。 一方面受 弗洛伊德和西洋小说的 张爱玲终于离家出走 , 断绝 了与父亲 的联系。家世变迁 , 人情 影 响, 心理描写细腻 , 另一方面又得益于 旧小说, 摸透 了中国人 冷暖 , 给张爱玲的刺激 很深, 在她的心灵深处藏下 了悲哀的因 的脾气 。 但最独特 的还 是她 小说的“ 中心话语” —— 苍凉, 曾 她 子。 张爱玲认为“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 了蚤子 。“ ” 生在 这 理直气壮地宣称:我 不喜欢壮烈, “ 我是喜欢悲壮, 更喜欢苍凉 , 世上,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 百孔 的。 她悲凉地感悟 : ” 人世间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 ,似乎缺乏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 没有爱。家道中落,身世 曲折使张爱玲摆脱不 了兴亡沧桑之 角, 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 感, 反映在她的小说 中便是寒 冷、 残缺 、 伤感 的苍 凉。 张爱玲在 所 以有 更深长的回味 , 因为它像葱绿配桃 红, 就 是一种 参差的 她 的 《传 奇) 版序 》 也承 认 : 如果 我 最 常 用 的字 是 ‘ 凉 ’ 对照 。张爱玲小说释 圆了她 自己的话 , ( 再 中 “ 荒 , ” 苍凉成为其主体底色和 那 是 因为 思 想 背 景 里 有 这 惘 惘 的威 胁 。 于青 在 《 爱玲 传 略》 基 调, 种苍 凉主要沉淀在景物描写 、 绪色 彩极浓的描 写和 ” 张 这 情 中也有精辟见解: 无论如何 , “ 曾经显赫 的家族不会代表它后裔 人 际关 系 描 写 上 。 们的价值, 但它沉重的身影是不能不影响到被它的影子遮荫过 张 爱玲 小说景物所烘托 的苍凉气氛在她 的代表作 《 金锁 的后人的。 这段话揭示出 了作家身世与写作笔调紧密相联的 记》 《 ” 、 倾城之恋》 中体现得很深。 门掩上 了, “ 堂屋里暗着 , 门的 基本规律。 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 方黄 色的灯 光, 落在青砖上 。 朦胧 中 张爱玲 早年身世 的凄凉 , 使张爱玲的情 感无 所依托, 只好 可 以看见堂屋里顺着 墙高 高下 下堆着 一排书籍, 柴檀匣子, 刻 将内心 的沉闷、 不满 、 压抑反映在小说中, 借此 消解落寞的处境 着 绿 泥 款 识 。 《 城 之 恋》 的 这 一 点 描 写 展 示 出 了 白公 馆 的 ”倾 中 与孤寂 的心灵。 张爱玲的颖悟透彻, 更是其早 熟早 慧的具体表 苍 凉 色 调 , 人 感 到 流 苏 的 命 运 无 疑 是 悲 剧 。 让 现 。她 以不 同凡 响 的 思 维 , 颖 独 到 的视 点看 待 问题 , 出深 新 发 傅 雷先生说 : 可怕的报复把她 压瘪 了。儿子女儿恨透 了 “ 刻 的议论——悲壮是一种完成 , 凉则 是一种 启示 。 苍 张爱玲小 她 , 至亲骨 肉都给她沉重 的枷角劈杀 了, 她心爱的男人也跟 连 说环境暗淡阴沉, 人物空虚无聊, 结局缥缈 茫然 , 但中心总是反 她仇人似的。这样 的关系真 让人心寒 , 《 ” 在 金锁记》 中张爱玲用 映主人公的苍凉心境。她小说 中的一些特征 都留有早 年生活 她刀子般的眼光肢解 了人际关系。《 倾城之 恋》中开始对胡琴 的 印迹 , 习惯 于 不 自觉 地 浮 现 出她 的童 年 经 历 。 爱 玲 善 于 以 的描写便奠定 了这部小说的总体基调: 张 说不 尽的苍凉故事 。 从
词语含义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 鞋说》 《鞋说》 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 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 也穿无形的鞋 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 无形的鞋, 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 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 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 鞋子了。 鞋子了。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 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 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 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 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 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 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各式各样的鞋 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 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 驿站。 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 驿站。“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 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流光不驻 流光不驻, 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 流光不驻, 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 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有比喻、借代、 家园如梦》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 《家园如梦》“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 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 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 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 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 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 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 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 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 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 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 风筝。 风筝。” 作者将家园比作“ 作者将家园比作“袄”、“鞋”、“伞”、 试说出这些比喻的含义。 “饼”、“线”,试说出这些比喻的含义。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及其审美特征
第30卷第2期 2017年3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V〇1.30 No. 2Mar. 2017doi:10. 3969/j.issn.1009 -2080.2017. 02. 020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及其审美特征郭欣(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610041)摘要:苍凉美,是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审美经验中独特的贡献之一,也是张爱玲小说吸引不同时代、不同地 域、不同审美追求读者群的主要原因。
从主观上说,苍凉美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上的自觉审美追求,从客 观上说,苍凉美其实是张爱玲人生感受与经验的自然呈现;从外部看,苍凉美存在于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而内在地看,苍凉美其实更深地隐含在张爱玲的生命文本中,正是因为生命在生活体验里内蕴了这种苍凉,才形成审美感知和表达冲动,并凝聚为小说的审美形态。
关键词:张爱玲;苍凉;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1207. 42 文献标志码:A一、苍凉之提出提到中国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张爱玲是一个不容 忽视的重要存在。
20世纪40年代初期,张爱玲在上 海滩风头一时无两,许多读者用“奇迹”来形容这位 横空出世的女作家。
许多人在读过她的小说后都会 被其作品中弥漫着的浓郁悲情色彩所震撼。
“一个美 丽而苍凉的手势”[1]是张爱玲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 意象之一,而“苍凉”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张爱玲的 小说得以出现并最后被作为一种文学风格和和审美 形态被确定下来。
读者品读张爱玲小说时可以感受到其中随处可 见的悲情主义,她常常用冰冷而犀利的笔锋将人性之 真相剥离,讽刺着人的生存意义,在她笔下的世界,人 性的虚伪、冷酷、病态遍布各处。
她作品中爱情的易 变、生命的短暂和不堪一击全部赤裸地展现在读者面 前。
这就是读者对于张爱玲小说感受最深刻的特征——苍凉。
(一)以傅雷为代表的四十年代张爱玲研究1.傅雷与“苍凉”风格的提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各种文学史类的书籍对 张爱玲及其作品均采取了只字未提的态度。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讲解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讲解1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一、读懂文章,仔细审题拿到文字材料,首先要通读一遍文章,注意文章的题材,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然后审查下面给出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去细读一边文章,这样做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
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在为中心思想服务,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
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二、掌握解题技巧下面将为同学们罗列出各种阅读理解的问题形式,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一般来说正面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反面情绪的有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从字里行间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情感流露,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联系生活细细品读。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某句的作用,或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一般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归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首尾呼应,或者是寓意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3、文章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8种,分别为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比较常考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意境悲壮苍凉情感沉郁哀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艺术特色赏析
意境悲壮苍凉情感沉郁哀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艺术特色赏析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振国兴邦,不仅政绩卓著,文学创作也有极高建树。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代表作,词作描绘了边塞苍凉的景象,展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以及将士们浓郁的思乡之情,抒发了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词作豪迈大气,章法大开大合,意境苍凉雄阔,情感沉郁哀婉。
一、章法大开大合《渔家傲·秋思》将戍边将士作为主人公,以边塞的景色、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将军功业未成难以还乡的思乡情感作为创作题材,抒发作者的情怀,突破了以往诗词抒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意,为一时宴饮之乐堆砌词藻、着意铺陈的窠臼,开创了后世豪放词风的先河。
词作以慢声细吟开头,细细地描绘风景,以“南归之雁”表达心中的思乡之情,深幽而哀怨。
从第三句起,词作的格局陡然扩大,呜咽的边角之声,层层叠叠的山峰,冲天而起的长烟,远方徐徐坠下的落日,辽阔的天地间,一座与世隔绝的边塞城市,顽强地与秋日肃杀的景象抗衡。
词作上阕的前两句慢回低吟,与后三句的雄阔苍凉形成鲜明对比。
一面是细腻的思乡之情,一面是金戈铁马、号角长鸣的杀意,思乡之情愈浓,厮杀之意越烈。
相比文人墨客吟咏风花雪月,《渔家傲·秋思》于大气磅礴中显露出的一丝悲寂,更为深邃旷远,如同征夫们的思乡之意,与冲天长烟一起,弥漫于整个塞外,纵然是连天的鸣角之声,也难以令其消散。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负责西北边防时所作,其任职期间,发生了无数重大的事件,但在创作这首词时,他并没有选择具体的事件进行描述,而是始终紧扣“边塞之景”与“征人之思”,通过边塞雄壮却苍凉的景象,展现了征人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士兵们思家而不得归,将军功业未成也不得归。
词人正是抓住了边塞风景最显著的特征,以及将士们矛盾的心理,通过辽阔多变的景色,来展现复杂的情感,从而达到情与景、人与景融合为一的效果,独特的构思显示了词人的胸襟与气魄,开创了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的苍凉之美
、
张爱 玲 作 品概 述
性 的 自私 与冷酷 , 体 会 了人 生 的世 态 炎 凉 、 人情微薄 、
4岁 的 张爱 玲 邂 逅 汪 伪 政 府 的要 员 胡 我 国现代 著名 女作 家 张爱 玲 于 上 世 纪 4 0年 代 在 悲哀 与无 助 。2 上海孤岛成名 , 此后笔耕不辍 , 创 作 了大 量 的文 学 作 兰成 之 后 , 她 荒 芜 的世 界 中绽放 出爱 的花 朵 , 两 人 很 但用情不专 、 毫 无 责 任 感 的胡 兰成 给 了 品, 类 型涵 盖 了小 说 、 散文、 文 学 论 著 以及 电 影 剧 本 , 快结为夫妻 , 其 中小 说 集《 传奇》 代表 了她创 作 的最高 成 就 , 作 品 中 张爱 玲沉 重 的一击 , 痛 苦 的爱情 体 验 使 张爱 玲 的 作 品 兼 具 古典 的美 感 和女 性 的细 腻 , 她对 人 物 心 理 的把 握 更具 悲情 的元 素 。正 如 张爱 玲 所 说 : “ 人世 间没 有 真
姜 良琴
( 中 山 火 炬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东 中山 5 2 8 4 3 6 )
[ 摘
要]张爱玲是 我 国现代 文学史上 的一颗耀眼明星 , 她 以独特的女性视 角写就 惆怅而缠绵的爱情故事 , 叙 写城 市 日
常生活 , 刻 画出世俗 性、 市侩性 的市井人 物 , 映射 出作 家对苍 生浮世 的悲悯之情 , 同时也诠释 了作家对上 个世 纪 4 0年代
然 细 细 品味 便 发 现 , 她 与 范 柳 化 与 西 方 思 潮 的 剧 烈碰 撞 时 期 , 其 笔 下 的 洋 场 社会 , 的结 局似 乎是 美 满 的 , 是 西方 现代 文 明和 东方 最古 旧 、 最 腐 朽 的封 建 文 化 结 原 之 间的恋 情 , 终 免 不 了被 张爱玲 洒下 “ 苍凉” 这份 调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八大题型汇总(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八大题型汇总一、选择题解题方法有:(1)圈定答题范围。
(2)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注意选择题常用的几种陷阱: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时间、曲解原意、指代不明、逻辑错误。
(3)综合比较试题中的选项。
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二、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一)试题形式:1.文章围绕什么展开。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特点、艺术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二)答题角度:1.梳理思路:a.看标题:标题可以体现文章的线索.主体内容及思想主旨.b.抓线索:时间变化、物线、情线:c.分层次:注意行文转变的标志性句子;注意内容上表意县次的变化,如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
例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
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
误读的美丽与苍凉-最新年文档
误读的美丽与苍凉因为只有《花之寺》《女人》和《小哥儿俩》三本薄薄的小说集,淹没在现代文学海量作品中,所以长期以来凌叔华是一个被文学史忽视了的女作家。
其实,凌叔华颇有才情,她的小说如陈年佳酿,蕴含着醇厚绵长的滋味。
这种阳春白雪般的作品,虽然难以得到一般读者的青睐,但当时敏感的批评家认为她的小说具有“最恬静最耐寻味的优雅,一种七弦琴的余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①。
《花之寺》收录了凌叔华民国十三至十五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在主题上相当统一――探究了中国传统闺秀在社会转型期所遭遇的爱情婚姻的困境,堪称是一个时代女性生命历程和文化心态的记录。
鲁迅就认为凌叔华小说反映了“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②。
在这个精美的集子中,小说《吃茶》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篇。
一中国传统社会,严于男女之大防,因而男女“授受不亲”。
青年女子养在深闺,“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很少有和男性接触的机会。
在小说《吃茶》中,芳影“正当芳菲时候”,但作为“旧家庭中婉顺的女性”③,因佳偶难觅,面对似水流年,只得空在幽闺自怜。
好在欧风东渐之后,社会风气开始发生变化,原来男女隔绝的状态有所松动:男女可以聚会、交往,甚至“可以做朋友”。
这对被禁锢于深闺的芳影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觉得这风气也得学学”。
天不夺人愿,芳影认识了女友淑贞的哥哥。
初次一同看电影,芳影便对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相貌真是不俗,举止很是文雅……他很用神和我谈话……他跟我倒茶,拿戏单,捡掉在地上的手帕,临出戏院时,又帮我穿大氅……唔,真殷勤。
……出戏院时,他搀扶我上车后,还摘下帽子,紧紧的望了我一会儿呢。
……”淑贞哥哥的出现,成为了芳影“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小说中这种断断续续的回忆,呈现了许多温馨的细节,也意味着芳影开始进入了思念不寐、“辗转反侧”的状态。
在看电影时,淑贞的哥哥翻译了电影中男青年和情人话别的英文字幕:“爱能战胜一切,爱是不死的”。
尽管淑贞的哥哥解释说:“外国所说的爱字比中国的爱字稍差,情字似乎比较切实一点。
七年级语文阶段测试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调研测试参考试题积累运用(25分)1、将根据阅卷老师根据你的书写及卷面整洁度酌情给分。
(3分)2、根据所给拼音,写出下列汉字。
(2分)(1)美术课上,调皮的小华(s ì w ú j ì d àn )_________________,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2)上午11点钟左右,全( ch á d òng )__________的人就都吃了午饭。
3、默写相关课文内容。
(8分)(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船尾跑去了。
(《社戏》) (2)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3)不少诗句都是借月抒情,我知道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自己希望通过明月寄托自己的祝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 (4)王建在诗中暗写思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 4、古诗鉴赏。
(4分)田园乐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①家童未扫, 莺②山客犹眠。
(1)文中②处应填________。
(1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1分)(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分) A 、《十五夜望月》选自《王司马集》卷七,这里的王司马指的是王建。
论中国书法艺术哲学中的荒寒美——以元代倪瓒书法为例
77生出一种“尘喧之念净尽,如在世外”的萧瑟与冷寂。
倪瓒书法艺术的荒寒美是以道家为表,以释家为里的融合与超越。
由此即可归纳出中国艺术哲学中的荒寒美有以下三个特性:超理性、无功利性、超越性。
荒寒美的超理性即“一触即觉荒寒,不假思量计较”,当身处这片苍茫大地,目之所见这缕寂寞孤烟,由所见所感顿生荒寒之意,这种下意识的感悟却是主体曾获得“枯藤老树昏鸦”之景与断肠人融汇形成的荒寒审美意象所形成的沉淀与储存。
只有这刹那间的“一朝风月”才可会通“万古长空”。
荒寒美的无功利性即在荒寒审美活动过程中,没有出现实用功利的设想与期待,只是单纯地发自内心的感受与体验。
这正是老子所提出的“涤除玄鉴”,是宗炳所说的“澄怀观道”,亦是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是“虚空”“无为”,是禅宗四祖道信提到的“直任运”,是对欲念利益的彻底剥离。
荒寒之境是一种“真寂寞”之灵气,是“萧条尘虑净,寥寥天宇宽”的不染世俗功利尘埃的纯净生命境界。
荒寒美的超越性即在荒寒审美活动中超越主客二分的关系,将主体自身投射于自然宇宙之中,追求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超越中国古代文人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暂时性。
荒寒美感并不是令人窒息的空虚与死寂,而是在清、寒、静的环境中得到人生的体悟、生命的升华,从而实现对荒寒审美主体自我的超越和对环境实体的超越。
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不仅实现了创作主体生命精神与审美的对接,而且使得艺术家的精神得以安置。
荒寒美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寂”。
《辞海》对“寂”释为“无声、孤单冷落、心神安静、无杂念”之意①。
荒寒美的“寂”,是“静”到极致的“寂”。
荒寒的自然意象皆是营造着寂寥、空寂之境,一个“岑寂浑无啼鸟,荒寒略有行人”的孤寂世界。
倪瓒的书画艺术也透出一种“愁看寂寂双峰并,细数林林乱石高”②的“寂”境。
2.“空”。
在荒寒境界的自然意象或艺术表现中常留有大量的空白。
“不满”则是荒寒的一大特点。
荒有荒芜、荒凉、荒僻之意③。
古代诗词名篇鉴赏感悟古代诗词之美与深度
古代诗词名篇鉴赏感悟古代诗词之美与深度古代诗词名篇鉴赏:感悟古代诗词之美与深度古代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每一首古代诗词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在我们品读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洗涤。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诗词名篇的鉴赏,探索其美与深度,感悟古代诗词之魅力。
《静夜思》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作,它以深沉的意境和简洁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几句简洁的诗句,在表达诗人对于乡愁的思念之情的同时,又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通过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看到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和深厚情感的表达。
除了李白,《红楼梦》中的《葬花吟》也是一首备受赞誉的古代诗词。
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折断的花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诗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伤感和思考,使人对于人生的变幻充满了敬畏之情。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展现了作者对于壮丽景色的独特感悟。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时的美景,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追求。
诗中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志向远大的精神在读者心中激荡起涟漪。
古代诗词之美,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上。
传统的古诗有着固定的格律和韵律,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这些格律限制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使诗词的艺术表现更为纯粹和美观。
另外,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意象,古代诗人能够将极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词以回忆为主题,通过“明月”和“酒”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另外,通过音韵的运用,古代诗词也给人一种音乐之美的享受。
苍凉美之思
苍凉美之思罗易扉【期刊名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1【摘要】"Desolate beauty" is one kind of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esthetic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text meaning of "desolate beauty"and discusses the profound aesthetics meaning of "desolate beauty". "Desolate " is just like a kind of atmosphere around us, just like the bitterof life, the desolated world, just like soughing wind in the autumn, a cool moon in the sky, a bare branch of tree in the wild land.%苍凉美是一种沉郁静远的悲情美。
在文本意蕴层面上,“苍凉美”指荒芜悲凉的美、苍茫凄凉的美、凄惨悲情的美以及苍老朴素的美。
在范畴的层面上,“苍凉美”内蕴诸多意味,即“悲剧”沉郁意识、“悲·险”忧患意识、“悲情”生命意识、“残缺”伤怀意识。
苍凉之关,是沉郁之美,悲怆之美,悲情之美,残缺之美。
【总页数】4页(P109-112)【作者】罗易扉【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相关文献】1.一曲美丽而苍凉的哀歌——论《半生缘》的审美风格 [J], 熊秋菊;;2.悠悠千古咏“苍凉”——《诗经·采薇》章的“苍凉之美” [J], 裴学庆3.美丽的苍凉——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特色 [J], 郭宏勤4.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及其审美特征 [J], 郭欣;5.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及其审美特征 [J], 郭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关古道苍凉美(共10篇)
阳关古道苍凉美(共10篇)阳关古道苍凉美(一): 2023年全国高考中《阳关古道苍凉美》答案【赏析】这是一篇散文,文章从阳关的是否还苍凉令人感伤起笔,写了阳关的地址由来,去阳关路上的满眼绿色,又写了在阳关古城遗址中的感想,古诗文中的阳关形象,最后得出结论:阳关不是过去感伤的形象,在现在已经林茂粮丰,富有美感.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4 分)答案:(1)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2)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3)王维《渭城曲》中对古阳关的感叹,(4)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解析:本题为归纳内容要点.阳关闻名起始于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又闻名于《边塞曲》, “阳关道”更成了光明大道的代名词.答本题时注意文中说“不起始于”并不意味着不是闻名遐迩的原因.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 分)(l)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答案:(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先抓住句子的修饰语理解;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渡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第三,看语境,找邻近句,结合文章中心理解.第四,分析句子所反映的情感.(1)要理解“绿色的海洋”的借喻意;(2)要理解“凄冷”“暖意”的具体内涵以及对比的作用.(3)要明确“哲学家与诗人”这一词语在文中的临时语境意.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 分)答案:(1)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2)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3)古人对生离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解析: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苍凉美”,在文中分层寻找.答案要包含这样几层:路途所见,阳关古城所见,哲学家与诗人的感慨.寻找关键词“荒凉”“凄冷”“清冷”“凄凉悲惋”即可.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分)答案:(1)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日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解析:考查引用这一修辞的作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何必”“什么”这样的语气词明显表现了作者的自豪,这一自豪来源于阳关今天的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考察作用的题目,要从材料本身的作用,与上文(包括开头)、下文(包括结尾)的作用,对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作用几个角度考虑.整体把握,感受苍凉美.1、先从文章的标题开始,文章标题是重要信息,不要视而不见.《阳关古道苍凉美》,告诉我们文章写作对象是“阳关古道”,“苍凉美”表明作者将会以审美的眼光分析阳关古道的特色.2、“苍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或感觉其实文中也有一些这样的词语,请把它找出来.通过组词解释“苍凉”:苍老、苍茫;凄凉、荒凉、悲凉等.文中的词语:荒凉、感伤、凄冷、清冷、凄凉悲惋等.三、品读语言,把握阳关古道苍凉美的具体内容.(一)让我们以一种苍凉的感觉来感受阳关的苍凉美吧 .请同学们看课文,古阳关的苍凉美都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段,阳关古道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由于历史变迁,如今已经不见,摆在眼前的是平沙千里的荒凉景象,阳关道上,黄沙漫漫.抓住几个重要的词语进行品读: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显示地广人稀;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天蓝地黄,浑然一体,苍凉广漠.沙生植物零星的点缀,显示这个地方的荒凉和生命的稀少,只听见车轮飞转沙沙的声音,更显示这个地方的寂寞. 第四段,描述的古道上的阳关城,这个初建时期林草丰美的地方,如今则是沙丘纵横,砾石遍地;课文中的语言: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古阳关被流沙掩埋,被时间风化了.漫天的黄沙,雄伟的阳关古城的遗址,让人流泪,感伤,充满悲壮之情.第五段由实写转入虚写.也即由客观大自然的苍凉美转入人所感受到的苍凉美.自西汉以来,各个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又有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戌守征战.第五段中通过古人在哲言和诗句中所表达的古阳关人的生活,如今都已不见踪迹,只能成为今人怀想思考的对象了.(二)几个重要句子的理解.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再.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故人,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诗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2、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生死关)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有一类很重要的诗,是表现戍边的将士的.介绍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四、品读语言,感受今阳关的美丽.(一)文章除了写古阳关的苍凉美,还写了什么1、一条绿色的林带,就好像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2、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的阳关砚,使凄冷的阳光古城有几分暖意了.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这历史文化气息.3、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阳关道被赋予哲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阳关道曾经的繁华热闹.现在的意思就是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不要干涉我的事,指互不妨碍,各行其事.后来又引申指没有合作精神,自己干自己的.3、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以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小结:在主体部分,除了写古阳关的苍凉美,还写了阳关的不苍凉的表现. (二)文章标题中有“苍凉美”三个字,而文章内容却还写到了阳关的现在美丽,这两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将古阳关的“苍凉”和现今阳关的美丽富饶形成对照,这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所在,在主体部分形成横向结构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阳关的赞美之情.现在游人来到阳关古道,目睹阳关遗址,自然会产生一种苍凉之感,而当看到阳关附近的“柳绿花红,林茂粮丰“之景时,也自然会产生一种赞叹之情.阳关古道苍凉美(二): 根据《阳关古道苍凉美》的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求大神帮助【阳关古道苍凉美】根据《阳关古道苍凉美》的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 (1878)阳关古道苍凉美(三): 《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末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达的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篇散文,文章从阳关的是否还苍凉令人感伤起笔,写了阳关的地址由来,去阳关路上的满眼绿色,又写了在阳关中的感想,古诗文中的阳关形象,最后得出结论:阳关不是过去感伤的形象,在现在已经林茂粮丰,富有美感.阳关古道苍凉美(四): 希望要难点的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答: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答: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答: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答: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答: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里面还有很多,自己去看看吧阳关古道苍凉美(五): 荡漾船头,摆渡时光作文驿外断桥边,时光如秋日落红飞溅,染红了枫叶,打乱了季节;日暮江上秋波斜阳照,对影三人,稀疏了岁月;寂寞桥头,悲伤暗度,激荡了流年;荡漾船头,细雨飘摇,船家微微划动双桨,却摆渡了时光。
苍凉之美散文
苍凉之美散文苍凉之美散文过去我想,凡是有文化的人,都不敢轻易谈美学,因为美学是个非常博大的学问,除非你就是美学专家、美学博士。
上世纪下叶,谈美一般是谈“环境美”、“心灵美”、“精神美”、“行为美”、“姿态美”、至多也只谈“面貌美”、“线条美”。
时下社会开放多了,“美”字充塞于耳,如“美容”、“美眉”、“美人”、“美女”等等,甚至“美波”、“美臀”之类都出来了,社会进步了,可以大谈其美了。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非议。
人类天天努力奋斗,工作不止,不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的未来吗?因为我不是搞美学的,对于美学理论,我十分肤浅,我说不出套套来。
但我知道,各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同一事物,各人的感受是不甚相同的。
美与不美以及美的程度,各人的看法是不太一致的,当然也存在人们一致认同的美。
我认为,美与不美,还得依赖于各自心灵深处的感觉。
比如你问他,这东西美与不美,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你别认定于他嘴上的回答,违心地附和也是人之常情的。
你看,我又扯远了。
我要谈的,是我个人对美的感受。
我的审美观念,很多方面是大众化的,是与绝大多数人一致的。
但是我总觉得我另有一种美的感受,即此文的主题——苍凉美。
我总觉得苍凉也是一种美。
“苍凉”是什么,我所感受的“苍凉”,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凭我这点的文学功底,是很难准确和全面地表达出我的感受的,是很难真实地描述出我心观所现的那种境界的。
我尽力吧,尽力地把我对“苍凉美”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作为内心世界的交流,这也是一种尝试。
词典说,“苍凉”就是“凄凉”。
但我总觉得“苍凉”与“凄凉”是不尽相同的。
我认为“凄凉”偏于人的感受,而“苍凉”应该是偏于境界的本来面目。
在广漠无垠的大沙漠里,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没有山川河流。
当没有风的时候,一切寂静得出奇,连空气也凝固了,人的说话声也被空旷吞食了一半,显得微弱无力。
四周只见无边无际的黄沙,你好像是沉浸在金色的海洋里。
先前被狂风吹得起伏不平的黄沙,此时在夕阳的斜照下,有着无数道金黄色和灰黑色相间的、弯弯曲曲的阴影,酷似无数道黄黑相间的波浪。
阳关古道苍凉美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阳关古道苍凉美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do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起...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564256.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阳关古道苍凉美”阅读试题及答案
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
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的荒凉、那么的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们带到了古董滩,那里即是阳关的遗址。
古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
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
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
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
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象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
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
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
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
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
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
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
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
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
《阳关古道苍凉美》阅读答案
《阳关古道苍凉美》阅读答案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说明,从考生熟悉的根底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根底,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到达了“考根底、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表达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那么。
1.回归教材,注重根底试卷遵循了考查根底知识为主体的原那么,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局部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根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展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一卷(共27分)一、根底知识积累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癸丑(guǐ)蚩蚩(chī)愆期(xiān)侘(chà)傺B.修姱(kuā)谣诼(zhuō)溘死(kè)方圜(guān)C.箜篌(kōng)伶俜(pīng)踯躅(zhū)急湍(tuān)D.羁鸟(jī)靡盬(gǔ)罹(lí)难采薇(wēi)2.以下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哽咽葳蕤遗施蒲纬B.娥眉公姥扶将窈窕C.思量誓违许和怅然D.婀娜芨荷嗟叹煎迫3.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4.以下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屈心而抑志兮②映带左右③千万不复全④伏清白以死直兮⑤逆以煎我怀⑥天下归心⑦固前圣之所厚⑧谢家事夫婿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十八大召开前,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绝如缕,这说明人们对国家未来开展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 凉美 是一 种沉 郁静 远 的悲情 美 。苍凉 就如 同
一
幅悬挂 在 你前 方 的 苍茫 深 邃 的风的影 子 , 看 甚至 能
炎武《 酬归 戴 王潘 四子 韭 溪 草 堂 联 句见 怀》 : 苍 诗 “
( ) 凉之 中的“ 一 苍 悲剧 ” 沉郁 意识 悲剧性 是苍 凉美 的底 色 。苍 凉美 蕴含着 美 的悲
寒凉 。唐 刘 禹锡 《 伤我 马词 》: 寒 枥骚 骚 兮 , 毛 苍 “ 瘁
凉 。 宋苏 轼 《 日亭》 : 已觉苍 凉 苏病 骨 , 烦 沆 ” 浴 诗 “ 更
瀣洗 衰颜 。 明王廷 相 《 ” 慎言 ・ 运》: 日出而 苍 凉 , 乾 “
美 学范 畴 , 也译 作审 美 范畴 , “ 是 审美 文 化 大 风 格 的凝 聚 ” 1 [l 】 。即将美 学范 畴看作 不 同文 化 中 的审美 风格 的高度结 晶 , 般包括 优美 、 一 崇高 、 悲剧 、
尝不 美 。闻 鸡起 舞 , 中流 击楫 是 豪 壮 美 ; 乡 白发 , 他
夜 阴之积 未 遽 消 , 不 甚 于 旁 达 也 。 2 苍 茫 凄 凉 。 光 ”.
剧性 , 这种 悲剧美 是 沉郁 的 , 而不 是浮 躁 的。苍 凉美 内蕴 “ 悲剧 ” 沉郁 意识 。
唐 皎 然《 汤 评事衡 湖 上望 微 雨 》 : 苍 凉远 景 中 , 集 诗 “ 雨 色 缘 山有 。 明刘 基 《 ” 感怀 》 : 众 鸟各 自飞 , 木 诗 “ 乔
起你 的是 伤 感美 ; 利 ・摩 尔使 你 沉 湎 的是 稚 拙 美 亨
在文 本 意 蕴层 面 上 , 凉美 的 风格 即指荒 芜 悲 苍 凉 的美 、 茫凄 凉 的美 、 苍 凄惨 悲情 的美 以及苍 老朴 素
的美 。 二 、 凉 美 的 美 学 内涵 苍
和原 始美 。美是 多样 的 , 烈盛 大 固美 , 热 苍凉 衰飒 未
万里 客愁 是苍 凉美 。李后 主 的情 调 是 无 奈 和慨 叹 , 有一 种忧 郁 的美 ; 白居易 的情 调是惊 人 与浩 叹 , 一 有 种苍 凉 的美 。 只能使 人 生 起 凭 吊之 情 的静 物 , 然 依
给人 一种 苍 凉 的美 , 没落 的美 , 衰败 的美 。 苍凉 在汉 语 中被解 释 为 : 芜悲 凉 。具体 说 :. 荒 1
喜剧( 或滑稽 ) 荒诞 、 、 中和 、 玄妙 等 。
“ 苍凉美 ” 美学 范 畴层 面上 涵 盖着 诸 多 意 味 , 在
在 “ 凉美 ” 中 , 深 蕴 含 着诸 多 意 味 , 苍 之 深 即“ 悲剧 ”
沉 郁 意识 、 悲怆 ” 患意 识 、 悲情 ” “ 忧 “ 生命 意 识 、 残 “ 缺 ” 怀意识 。 伤
关键 词 : 凉美; 学 ; 苍 关 范畴 作 者 简 介 : 易扉 , 罗 中国 艺术研 究 院 艺术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教 授 ( 京 10 2 ) 副 北 009 。
一
、
苍 凉美 的文 本意 蕴
空 苍 凉 。茅 盾 《 ” 子夜》 十七 : 四面 一望 无 际 , 苍 凉 “ 是 的月 光 和 水 色 。 3 凄 惨 。宋 叶适 《 黄 观 复 文 》: ”. 祭
凉 悲一 别 , 落 想 孤 栖 。 4 形 容 诗 文 、 画苍 老 朴 廓 ”. 字
够体 验 到人 生终 极 的况 味。
美感 是 审美 主 体 在 或 优美 、 恬适 、 悲壮 、 或 或 或
素 。清阮葵 生 《 茶馀 客 话 》 一 : 其 年好 为 惊 艳 绝 卷 “
丽之 文 , 嗜 苍 凉 古 质 之 作 , 人 性 不 相 易 , 至 予 两 然
悲情 的 美 以及 苍 老 朴 素 的 美。 在 范畴 的 层 面 上 , 苍 凉 美 ”内蕴 诸 多意 味 , “ 剧 ” 郁 意 识 、 悲 ・ 忧 患 意 识 、 “ 即 悲 沉 “ 险”
“ 情” 悲 生命 意 识 、 残 缺 ” 怀 意识 。苍 凉之 关 , 沉郁 之 美 , “ 伤 是 悲怆 之 美 , 情 之 美 , 缺 之 美 。 悲 残
相契。① ”
苍 凉 、 雄 浑 、 冷寂 的意 蕴 中得到 的审 美体 验 。审 或 或 美 主体 在不 同 的意象 中产 生不 同 的美 感 。苏 轼之 词 透 出雄 浑之 美 , 凉之 美 ; 苍 陆游 之 词 展 现 豪 壮 之 美 , 奔放 之美 ; 白调 动你 的是 色 彩流溢 的 浪漫美 ; 参 李 岑 撞击 你 的是 糅合 着 边 塞 之苦 的苍 凉 美 ; 格 涅 夫 唤 屠
Vo _ l 3l No 1。 01 . 2 2
文 章 编 号 :0 6— 9 0 2 1 ) 1 0 0 0 1 0 2 2 ( 0 2 O — 1 9— 4
苍 凉 美 之 思
罗 易蘼
摘 要 : 凉 美是 一 种 沉 郁 静 远 的 悲情 美 。在 文 本 意 蕴 层 面 上 , 苍 凉 美 ” 荒 芜 悲 凉 的 美 、 茫 凄 凉 的 美 、 苍 “ 指 苍 凄惨
第 3 1卷 21 0 2年 第 1 期
河 南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n l f n nI s tt o d c t n ( hl o h n o il ce c s o ra a n tue fE u a o o He i i P i sp ya dS c ine ) o aS
悲剧是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凌 继 尧 指 出 : 悲 剧 是 “
①本 文 中 对苍 凉 的 解 释 采 用 百 度 词 典 中 的释 义 , 见 ht:/ i . a u cm/? f 8 w 详 t / d tb i .o s = & d=% B % D % C % B 。 p c d 2 4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