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学生在观测风的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观测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关于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PPT。
2.准备观测风的工具,如风向袋、风速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一些了解和经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风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观测风的工具进行实地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尝试解释数据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的观察日记,记录他们在家中观测到的风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科学3.5《观测风》教学设计课题观测风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索通过地面物体和自制的风旗、风向袋等判断风向和风速,并对判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原因科学态度1、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2、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自制小风旗,并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你能说说下面的诗句描写的是哪种天气现象吗?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②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风是天气现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风能听得到,看得见吗?能用哪些词语来描述风呢?【点拨】风能听见,看不见。
我们常常这样描述风:冷、冰冷、大、猛……3、想一想:风是怎么形成的呢?4、这是一幅天气预报图,你能找到有关风的预报吗?风的大小和方向,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来?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分析判断描述的天气现象学生描述风回忆回答: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寻找回答:东北风,微风级;微风通过诗句引出风的天气现象了解风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描述风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讲授新课一、探索风的大小和风向1、导入(1)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2)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记录时,要注明“蒲福风力等级”。
2、小资料:蒲福氏风级认真听明确风向和风速的科学概念蒲福氏风级是英国人弗朗西斯·蒲福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
按强弱,将风力划为"0"至"12",共13个等级,即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
3、蒲福风力等级表4、依据“蒲福风力等级表”,你能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速吗?二、做一做: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1、选择材料①旗面材料:选一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②旗杆材料:再选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厘米2、制作过程①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入纸板内②将纸板合上③用订书器将纸板订结实3、注意哪些问题①纸板要有一定的硬度②布要柔软一些的丝质品③使用订书机不要伤到手【拓展】也可以试做一个风向袋①用废纱巾等轻的纺织品,缝一个圆锥形口袋,把袋口固定在铁丝圈上,便成了一个风向袋。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风以及其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能够观察风的形成以及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
2.难点:
学生对风的概念具有模糊性,需要进行较多的实例讲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白板笔
3.教科书
4.风筝、风扇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回忆一下春天吹风的情景,然后引出今天的学科——《观察风》。
(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讲解
(1)教师先让学生了解一下风的定义和由来。
(2)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好处和影响。
(3)教师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4)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实验探究
(1)安排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复习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继续探究或学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估。
2.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分析。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6.风的利用:风可以被用来发电,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友好。
7.风速计和风向标的原理:风速计是用来测量风的速度,风向标是用来指示风的方向。风速计通常是通过测量空气流动的阻力来计算风速的,风向标则是通过风向标的转动来指示风的方向。
8.天气预报中的风速等级和风向:天气预报中的风速等级和风向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来划分的。风速等级越高,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越大。风向则是指风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表示。
9.风的分类:风可以根据速度和方向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微风、大风、台风等。微风是指风速在0-5米/秒之间的风,大风是指风速在6-10米/秒之间的风,台风是指风速在11-30米/秒之间的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风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风的定义、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测风向和风速,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技能。
难点:
1.风的形成原因的抽象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涉及气象学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的实践操作: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但可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
板书设计
1.板书内容:
(1)风的定义和特征:速度、方向、温度、湿度等。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风向标、风速计。
(3)天气预报中风的表示方法:风速等级、风向。
(4)风的形成原因:地面和空气的温差。
(5)风的作用和影响:气候、交通、建筑等。
(6)风的利用:风力发电。
2.板书形式:
(1)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风的定义和特征,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风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
2.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迹象,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速计、风向标、计时器等。
2.学具:每人一份观测风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风,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风的特点和如何测量风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风速计和风向标的作用,讲解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测风实验,记录风速和风向。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分享风速和风向的数据。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测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观测风的技巧。
5.拓展(5分钟)讨论: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风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观测风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家里或学校附近的风速和风向。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份板书,突出观测风的要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天气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细节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
2.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形成和观测过程,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详细方法。
2.实验器材:风车、风向标、测量工具等。
3.分组讨论的表格和纸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的形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的形成过程和观测风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观测风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际操作观测风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观测风来预测天气变化?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观测风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观测风》教科版
第三单元第五课《观测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点】
通过自制简易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感受到使用工具对科学知识的分析与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制作小风旗的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的软布、1块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飓风、台风的视频。
【教学流程】。
《观测风》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3.5《观测风》教案课题观测风单元四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重点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实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难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调皮的风》你能从这段影片中获得什么?你是怎样感受到风的?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板书:观测风)观看视频风可以使风车转动、我们可以制造风等。
思考方法从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动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一、根据地面物体判断地面上有很多物体会随着风飘动、摇晃,比如青烟飘动的方向和程度,红旗飘动的方向和程度,小树摇晃的方向和程度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风向和风力。
1.风力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
风级一般分为13级,速度在每秒0.2米及以下的是0级风,速度在每秒32.5米及以上的风是12级风。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见下图)来记录风速和风力。
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当青烟飘动、红旗飘动、小树摇晃时,我们知道那是风的作用。
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播放蒲福风力等级表相关科普视频。
你现在知道它们的风力了吗?对比可知,图1青烟飘动,风力大概为1级。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的基本概念、观测方法、风力分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观测风》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风的认知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对风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观测风向和风速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风的分级:介绍风力分级,让学生了解不同风力对生活的影响。
4.风的利用与防范:探讨风能的利用以及大风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风”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
1.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
2.风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袋、风速仪等工具观测风向和风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测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风的方向和速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风的奥秘。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中“观测风”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的强度和方向。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风的认知还相对较浅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方法。
2.风的强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速计、风向标等观测工具。
2.准备实验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观测过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以及观测风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风的强度和方向呢?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工具,如风速计和风向标,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的强度和方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观测风的方法的掌握。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观测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观测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风的基本概念、风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观测和记录风的变化。
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气象学和环境保护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知道风速和风向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4. 让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能否准确描述风的产生过程。
2. 评价学生使用观测工具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的能力,观察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并讨论风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介绍风的观测工具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测技巧。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技巧。
5.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小测试,检测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一段时间内风的观测数据,并分析风的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观测和记录能力以及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 教案
过渡并课件出示: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风的预报包括风速和风向两项。风速的大小常用风级来表示。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
课件出示气象预报中的风向风级。(强化学生对风向和风的级认识)
过渡:下面我们来逐一认识他们。
播放视频:
制作风旗与风向袋。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实验探究
探索三: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一、测量
课件出示: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等。
结论:利用风旗可以简单测量风向和风速。
二、风向与风力
课件出示:风向与风力。
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一:利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认识风的两个要素风向和风级,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储备知识。
在明确风的两个要素后,对聚焦问题: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展开讨论。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学生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只是了解了风的形成。观测风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如何观测风?风有哪些要素?”是他们所不知的,因此有必要让他们了解风向和风级是风的两个要素,明确观测目标,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储备知识。
新知探究
探究一: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
课件出示:
青烟飘动的方向和程度、红旗飘动的方向和程度
你还知道可以根据哪些现象判断风,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来记录风速和风力。
播放视频《蒲福风力》
探究二:利用风级或风向袋来判断
课件出示:
1、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2、制作风向袋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合作意识较强,能够主动交流、探讨问题。但在重点难点解析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风的成因:解释风是由于空气温度和压力差异导致空气流动的结果,强调这是造成风向和风速变化的核心因素。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进行准确观测,包括如何读取仪器数据和记录观测结果。
-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气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认识风,了解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授学生使用简单工具(如风向计、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让学生探讨风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如何根据风向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节能,减少风力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还包括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力量,并学会记录观测数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5.观测风【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
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组风的照片]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预设:是风引起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观测风》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学设计出示一个风向标,风向标也可以帮我们测量风。
利用课外时间制作一个风向标,看看它测风向时跟小风旗有何不同?课后练习:1.填空。
(1)小风旗指向西北方向,当时的风向是( )。
(2)风旗微动时我们记录的风速等级是( )。
2.用自制的小风旗观测明天的风向和风速,并且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观测风风向 风速 (风吹来的方向) (风的大小)北西 东0级 1级 2级南教后反思: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学本教学导学单课题3.5观测风 班级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北风西风 东风南风3.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前准备: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学习内容:一、题目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简单概括为:()—()—()。
二、题目利用风旗如何判断风速和风向?1.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
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级、( )级、( )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2.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
风向是风()的方向,通常用()个方位来描述。
如北风是由()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方向吹过来的风。
3.到室外测风向和风速,记录在下表中。
(填写当天的天气日历)学习收获: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5观测风》
让我们一起制作一个小风旗吧。
1.把硬纸板对折。
2.把红布夹在纸板上部;接着用订书器固定纸板。
3.打开小风扇测试,看风旗能否自由飘扬。
小组合作制作风旗
学生学习风旗的制作方法,借助风旗来感受风的变化。
测量风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小组讨论并回答
使学生感受进行科学测量前要有严谨的思考与准备,明确测量的目的、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活动手册(每人1本)、直尺(1把)、剪刀(1把)、铅笔(1支)、订书器(1个)、红布(1块)、指南针(1个)、方位图(1张)。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风扇、指南针、方位图、小风旗和风向标。
2、教学设计
一、聚焦
今天的风有多大?
风向是什么?怎样测量?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地思考: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
小组合作测量风向和风速
学习测风
三、研讨
小风旗测定的风向与风向标一致吗?
学生室外观察、记录天气;室内讨论并描述天气特征
学生通过对地面物体与小风旗的测量结果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四、拓展
你了解蒲福风力等级吗?
小组讨论
了解蒲福风力等级
怎样测量风向和风速?
1.选择室外空旷的地方测试风向。
2.借助指南针确定方位,调整方位盘与指南针指示的方向一致。
3.明确小风旗飘动的反方向即风向。
4.采用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如果采用箭头方向记录风向,纸上记录时应遵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5.根据风旗的飘动情况确定风的大小,即风速,记录风速等级(0、1、2) 。
重点: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制作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运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5课《观测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
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3.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学习重点】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习难度】观测风向【学习流程】一、导入1.观察照片,同学们,都放过风筝吧,风筝是靠什么才能飞起来呢?(预设:是风引起的。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察各种事物)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答)4.提问:今天的风有多大?同学们经历过风把雨伞吹翻得情况吗?(生自由回答)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前概念,同时,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会意识到风不容易观测。
二、学程第一学程1.列举风吹动风向袋、树枝、风旗的情况(视频或图片),说一说这些风的特点。
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2.教师出示自制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每人用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
3.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教师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测量并记录风向。
如果在测量时,风旗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指导学生作2分钟的观察,看看在这期间,风旗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比较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0、1、2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看看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达成一致后,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5.观测风【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
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组风的照片]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预设:是风引起的。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察各种事物)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答)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生自由回答)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
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0、1、2 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7.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8.视频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预设:相同,若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
)四、拓展:自制风向标(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使用。
提问: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预设: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2.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5.观测风风向:八个方位风速:三个等级(0级无风 1级微风 2级大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风的方向一栏记录时,建议让学生先把观测时间内所出现过的方向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为风向。
【作业设计】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等级。
A.三个B.四个C.五个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3. 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汽车行驶的方向B.树叶飘动的方向C.足球滚向的方向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教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3,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4、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过程与方法1.想象水蒸发的过程,对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现象做出解释。
2、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4.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2、意识到猜想必须用实验来验证的科学方法。
3、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理解蒸发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三杯常温水,橡皮筋一根,塑料薄膜一块老师准备:1.先倒一杯200毫升的水,再把黑板擦干净。
2.湿毛巾(不要有太多水分)、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有几个水分子是后贴上去的,可以摘下来)【活动过程】一、聚焦1、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大家看这是一块普通的手帕,我把它在魔水中泡一下,再拿出来,用火点燃。
大家猜一猜,手帕会被烧坏吗?(火熄灭后,让学生检查手帕是否完好无损。
)问: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2、大家都猜手帕烧不坏与水有关。
那我们就来研究水。
水还有哪些形态?(课件展示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水)二、探索1、用湿毛巾在黑板上板书“水”字,请大家观察这个水字有什么变化?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学生猜想)2、生活中像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们能举几个吗?(学生举例)出示课件水干了的现象。
3、黑板上的水、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以及大家所说的这些地方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空气中)变成了什么?水慢慢飞到空气中变成了一种气体,叫做水蒸气。
4、下面我们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另一个不盖。
(3)、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三、研讨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1)、虽然我们看不见,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水是怎样变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呢?闭上眼睛想象。
(2)、老师这里有一幅漫画形象地表示出这一过程。
(出示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演示)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靠近水面一些淘气的微粒就会跑到周围的空气中,就像这样一个一个跑出去的。
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画箭头)叫做蒸发。
(3)、像刚才黑板上的水变干蒸发了,我们可以说黑板上的水蒸发了,那玻璃上的水会蒸发吗?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吗?敞开的杯子或盆里的水会蒸发吗?江河湖海里的水会蒸发吗?还有哪些地方的水会蒸发?(小结:只要有水存在,蒸发现象无处不在。
)2、你在透明塑料盒子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1)老师来做个演示实验。
这是三杯相同温度同样多的常温水,在三个蒸发皿里分别倒热水、常温水和碎冰块,同时把三个蒸发皿分别放到杯子上方,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三个蒸发皿的底部有什么?(注意不要烫到手)(2)指名到前面摸一摸,汇报观察结果:你观察到了什么?(3)这里的水珠是从哪儿来?水蒸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4)小结:当水蒸气的微粒遇到较冷的杯底,就像我们同学在很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蒸发后变成了什么?那教室里有水蒸气吗?(用手指一指,问:这有吗?哪儿有吗?也就是说水蒸气就在我们教室每一处的空气当中。
)还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气?{操场上有水蒸气吗?家里有水蒸气吗?概括的说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4、既然水蒸气就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当中,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看见水蒸气了吗??你觉得水蒸气是什么样的?(可以用多种感官)。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5、出示维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水蒸气四、拓展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气有什么关系吗?六、课后延伸1、蒸发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大的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便。
家里经常有水果,放久了,水分会怎样?变干了,这个时候还好吃吗?马上就要播种了,这是如果土壤里的水分都蒸发了,种子还能发芽吗?大家课后思考,我们要怎样利用蒸发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2、了解雨雪霜露等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板石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看不见(时刻)蒸发无色无味板书:水水蒸气(液体)(遇冷)凝结(气体)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