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民调解法》七大亮点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摘要:一、人民调解法概述二、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三、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四、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和监管五、人民调解法的实际运用案例六、人民调解法对我国社会矛盾化解的作用七、人民调解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正文:一、人民调解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于2010年12月26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人民调解法是对我国长期调解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为新时代调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二、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原有的人民调解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人民调解法显得尤为重要。
人民调解法的制定有利于规范调解工作,提高调解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三、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人民调解法共九章六十四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调解原则、调解组织、调解员、调解程序、调解协议、调解与诉讼、法律责任等。
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接受调解。
调解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公信力和调解能力。
调解程序包括调解申请、调解准备、调解协商、调解达成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等环节。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当事人可以依据调解协议申请公证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四、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和监管人民调解法的实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推动和监督。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保障人民调解员的待遇,提高调解工作的吸引力。
人民调解法全文释义解读
人民调解法全文释义解读一、引言人民调解法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决矛盾纠纷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
本文将对人民调解法进行全文释义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该法律的内容和实施要点。
二、立法背景和目的2.1 立法背景人民调解法的制定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旨在加强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2 立法目的人民调解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发展,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三、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1 基本原则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协商、自愿参与、公开公平、法律约束、及时解决等。
3.2 调解程序人民调解的程序包括登记备案、受理申请、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履行协议和监督检查等环节。
四、人民调解的主体和权责4.1 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主体,由政府设立并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的调解工作。
4.2 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是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4.3 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是指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具体调解机构,负责具体的调解工作。
五、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和效力5.1 适用范围人民调解适用于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等一系列民事矛盾纠纷的解决。
5.2 效力问题人民调解协议经过双方自愿并经过法定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
六、人民调解的监督和保障机制6.1 监督机制人民调解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上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下级人民调解工作的监督和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监督。
6.2 保障机制人民调解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经费保障、工作保障、培训保障和法律保障等方面。
七、发展人民调解的措施和建议7.1 措施发展人民调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培训机制、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
7.2 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可以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参与调解工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加强宣传力度等。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
【原创版】
目录
1.人民调解法的定义和作用
2.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
3.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和效果
4.人民调解法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正文
人民调解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以达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人民调解法不仅具有法律效力,也是我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调解的程序和原则、调解协议的效力和执行等。
其中,调解委员会是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成立的,负责调解本地区、本单位内的民间纠纷。
调解的程序包括申请调解、受理调解、进行调解和达成调解协议等。
调解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协商一致,调解协议的效力等同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法的实施效果显著,不仅方便了群众解决纠纷,也节约了司法资源,减轻了法院的工作压力。
同时,人民调解法还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人民调解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调解法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其发展前景广阔。
第1页共1页。
人民调解法七大亮点解读
人民调解法七大亮点解读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即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人民调解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在及时妥善解决民间纠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盘点这部法律,不难看出该法突出了调解优先、强化保障等亮点,记者邀请安徽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就人民调解法的相关亮点为读者一一解读。
亮点一人民调解制度华丽转身此次立法使人民调解制度实现了由“法规”到“法律”的重要转变。
以往的规范性文件对于发挥人民调解的功能虽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效力层次、内容的完整性上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这次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它意味着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实现了“法律”化的重要转变,从而使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亮点二当事人权利受到尊重法律明确规定了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法、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自愿平等原则的确立,有利于保障定纷止争的效率。
不违法原则是坚持依法调解,公正解决矛盾纠纷的基础。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就是当事人在调解与其他维权途径面前完全有自主权。
当事人不管是在调解前,还是调解中,甚至是调解后都可以放弃调解转而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亮点三调解员少了后顾之忧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这些人本关怀使从事调解工作的基层人民调解员少了后顾之忧。
亮点四当事人拥有完全话语权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仅有接受调解的权利,也有拒绝调解的权利;可以要求调解不公开进行,也可以要求调解公开进行,而且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接受调解、拒绝调解以及要求终止调解等四项权利。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摘要:一、人民调解法简介1.人民调解法的定义2.人民调解法的作用二、人民调解法的原则1.当事人自愿原则2.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3.公平公正原则三、人民调解的程序1.调解申请2.调解受理3.调解进行4.调解协议四、人民调解法的效力1.调解协议的效力2.调解无效的情况五、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关系1.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2.人民调解与诉讼的优劣比较正文:人民调解法解读一、人民调解法简介人民调解法是一部关于调解民间纠纷的法律规定,旨在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间纠纷。
二、人民调解法的原则1.当事人自愿原则: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坚持当事人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
2.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在调解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质证权、辩论权等权利。
3.公平公正原则:人民调解应保持公正立场,维护公平正义,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三、人民调解的程序1.调解申请:当事人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2.调解受理: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应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调解进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并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调解。
4.调解协议:在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
四、人民调解法的效力1.调解协议的效力: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协议履行。
2.调解无效的情况:对于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
五、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关系1.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对于经过人民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法之亮点解读
人民调解法之亮点解读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及时、高效、妥善地解决民事纠纷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人民调解制度实现了“法律”化的重要转变中国具有“和为贵”、“无讼”、“厌讼”的法律文化传统,而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则是这一传统的重要体现。
根据调解人的性质不同,调解大致可分为官方调解和民间调解。
其中,人民调解是诸多民间调解类型中分布最广、作用最大的一种调解方式,是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认为是解决纷争、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国外也同样享有盛誉,被誉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
但从规范依据上看,对于这一化解矛盾纠纷的极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长期以来主要是依据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或政策性的规范性文件,而没有狭义的“法律”专门予以规范。
具体而言,尽管早在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就制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且在1989年国务院又重新制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但这两个法规只规定了人民调解的组织程序,没有全面地对人民调解制度作出完整规定。
为了更好地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司法部于2002年9月26日发布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9月16日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又共同于2002年1月1日和2004年2月1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这些规范性文件对于发挥人民调解的功能虽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却具有以下重要缺陷:第一,其效力层次偏低,与人民调解的重要性不相称;第二,其内容不完整,有关的法规、规章、司法解释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的规定还不够协调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三,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民调解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原有的调解制度在组织规范、程序规范和协议效力等许多方面都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人民调解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于2009年12月29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对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调解是一种民间自愿协商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
《人民调解法》依法规定了人民调解的程序、权利义务、保障措施以及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和运作等方面内容,为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人民调解法》明确了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性原则、公正公平原则、程序公开原则、无私原则等。
这些原则保障了当事人在人民调解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使调解结果得到双方接受和遵守。
其次,《人民调解法》规定了人民调解组织的设置和工作机制。
一方面,它明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和行使权限,包括组织、指导和监督人民调解工作;另一方面,它鼓励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设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行人民调解工作。
这样的规定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保证了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
再次,《人民调解法》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条件和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员要具备政治思想素质、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等要求,同时享有合法权益,如免受损害、得到法律保护和得到合理报酬等。
这些规定为人民调解员的选拔、培训和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保证了他们能够胜任并且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人民调解法》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作出了详细规定。
法律规定了人民调解的具体途径、方法和程序,要求当事人应当自愿参与和遵守调解结果。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如隐私权、保密义务等。
这些规定能够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综上所述,《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它充分肯定了人民调解这种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并对人民调解的组织和工作进行了规范和保障。
人民调解法有哪些知识问答
人民调解法有哪些知识问答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的法律制度,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人民调解法并不是很了解吧。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人民调解法知识问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人民调解法知识问答1 、什么是人民调解?答:《人民调解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2 、什么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在哪?答: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3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是否收取费用?答:《人民调解法》第4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4 、人民调解员的组成?答: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5 、人民调解员的法律责任?答:《人民调解法》第15条规定: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1)偏袒一方当事人的;(2)侮辱当事人的;(3)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4)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6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的程序是怎样的?答:《人民调解法》第1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
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7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答:《人民调解法》第23条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24条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2024浅谈《人民调解法》的实施
2024浅谈《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方式,其在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人民调解法》。
本文将从调解原则、调解程序、调解协议、调解员和调解效力等方面,对《人民调解法》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调解原则《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合法合理、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这些原则是保障调解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自愿平等原则。
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并在调解过程中保持平等地位,不得强迫或限制当事人的权利。
合法合理原则。
调解程序和调解结果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同时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
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接受调解,有权提出调解申请和反申请,有权对调解程序和结果发表意见和提出异议。
二、调解程序《人民调解法》规定了详细的调解程序,以保证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和公正性。
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调解准备。
调解委员会应当在受理案件后及时指定调解员,并通知当事人到场进行调解。
在调解准备阶段,调解员应当了解案件事实和当事人诉求,收集相关证据,制定调解方案。
调解实施。
调解员应当在调解时向当事人阐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和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当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公正处理纠纷。
达成协议。
如果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员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纠纷事实、调解结果、履行方式和期限等内容,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确认。
终止调解。
如果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出现其他需要终止调解的情况,调解员应当及时终止调解程序,并告知当事人其他解决纠纷的方式。
三、调解协议《人民调解法》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有关人民调解的法律。
该法于2010年3月15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进行知识解读,从法律制定背景、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该法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律制定背景。
人民调解作为一种相对简便、灵活、低成本的争议解决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的发展和提升其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该法的制定,旨在依法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该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共分为六章,其中包括了总则、组织和设立、调解人、调解程序、调解制度、承认和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主要规定了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调解权的机构和人员、调解程序与调解结果等方面的问题。
“公平公正、及时有效、自愿协商、保密的原则适用于人民调解工作。
”这一条规定明确了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别是在程序上的体现,有力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调解人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环节,具有调解人员资格的人可以依法从事调解工作,并享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
调解人的建设和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
该法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等可以组织和开展调解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调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还对调解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调解程序包括申请调解、受理、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以及调解结果的确认等环节。
该法规定了当事人可以提出书面或口头的调解申请,调解机构应当在受理后的五日内组织调解等一系列程序规定,保证了调解工作的有序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为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
以下是关于该法律的一些知识解读:
1. 人民调解的定义: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2. 调解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 管理和指导: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4. 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5. 统计与通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及时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原文件第四章“附则”部分。
责人解读人民调解法四大亮点
积分都是垃圾撒旦发生发大水范德萨发撒旦人大法工委、司法部负责人解读人民调解法四大亮点8月28日,人民调解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
该法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在28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扈纪华、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分别解读了这部法律的亮点。
经费保障让调解员少了后顾之忧在此前的相关采访中,一些人民调解员向记者表达了对这部法律的期待:对兼职调解员给予适当补贴;对因工致伤的调解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等,如今,法律已经基本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一一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这些内容能够列入法律,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当记者将上述内容告诉人民调解员刘和霞时,她高兴地说,今后从事调解工作就少了后顾之忧。
扈纪华说,调解是有成本的,是否明确财政保障,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现在法律将这个内容固定下来,是该法的一个亮点。
此外,法律还规定,村委会、居委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法院对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等等。
郝赤勇感慨地说:人民调解法对于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
”可是,这样的保障是否会导致人民调解工作趋于行政化?扈纪华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人民调解的性质在法律中规定得非常明确。
经费保障只是国家支持和鼓励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表现,不会改变人民调解组织的群众性”。
调解协议效力可由司法确认法律规定,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法院确认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审议时,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这样的规定表示忧虑:设置司法确认程序不仅会增加法院的工作成本,而且有可能导致轻调解重审判的情况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是于2010年12月29日国家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法律。
该法律共10章70条,旨在进一步健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加强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该法律从多个方面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首先,在调解程序方面,人民调解法规定了调解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流程。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对调解机构、调解员的权限和职责也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调解主体方面,《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申请人民调解。
这一规定扩大了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不仅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平等、公正、便捷的解决争议的渠道,也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内外部纠纷的方式。
此外,《人民调解法》还在保障和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首先,法律规定了当事人协商不成时的救济措施,例如审查、仲裁、诉讼等。
这些救济措施确保了当事人在调解失败的情况下能够继续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法律规定了调解机构和调解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机制。
这有助于确保调解机构和调解员能够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法律还对人民调解的费用和补偿等问题进行了规定,确保了调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
除了在具体条文上进行规定,该法还赋予了人民调解机构和调解员更多的责任和权力。
例如,人民调解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扩展调解范围,调解员可以采取更多适用的调解方法,并扩大调解结果的适用范围。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人民调解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推动纠纷解决工作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它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纠纷解决方式,有效调解了社会矛盾,增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法七大亮点
人民调解法七大亮点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8日审议通过了人民调解法,这部将在及时妥善解决民间纠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的法律,突出了调解优先、强化保障制度等特点。
这次颁布的人民调解法具有七大亮点:一是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的群众性、民间性、自治性的性质和特征。
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项制度,这一属性及定位是人民调解工作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保持强大生命力、深受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尽管人民调解组织形式、调解领域、工作方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变化,但这一性质始终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
法律规范了村民、居民调解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的设立、组成及任期制度。
同时,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一些特定区域,如依托集贸市场、旅游区、开发区设立的人民调解组织和基层工会、妇联、残联、消协等群众团体、行业组织设立的新型人民调解组织保留了制度空间。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选任方式、行为规范和保障措施。
为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法律规定了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同时规定了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
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致伤致残或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及其家属可以享受国家救助和抚恤,以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四是进一步体现了人民调解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基于人民调解的性质和特征,法律的相关规定凸显了人民调解不拘形式、灵活便捷、便民利民的特点和优势,要求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避免人民调解程序司法化的倾向。
五是法律确认了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
为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处理好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关系,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笔记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笔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笔记《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全面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
它的颁布实施,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和人民调解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具有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则。
1、自愿平等原则。
人民调解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不受任何强迫、歧视。
2、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原则。
人民调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的主要依据。
3、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
这里的权利,既包括当事人的事体权利,也包括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解决纠纷、要求救济的程序权利。
人民调解不收费制度。
与人民调解三项原则一样,人民调解不收费制度也是人民调解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制度。
人民调解工作必须接受人民政府的指导。
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
一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引和规范。
二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指导。
三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主要是引导当事人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依法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依法开展司法确认等与其审判职能相关的工作。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
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承担着,肩负着化解矛盾纠纷,增进人民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光荣使命。
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民调解法》解读-精选文档
行为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 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 法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 罚。行为人确实不知道对方是不满14周岁 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 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 生性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未造成严重后 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此司法解释从2019年1月23日起施行。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与技巧
1、法治的方法与技巧 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时应当遵照合 法性原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调解。 (1)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内容调解: (2)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调解:原则上 只能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 ,例外对刑事自 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也可调解
遗产 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批复(2019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四条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 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条文的重点分析
1、人民调解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 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 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 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 自己的权利。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与技巧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与技巧 坚持依法处理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法治的方法与技巧(硬) 德治的方法与技巧(软)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与技巧(软硬结合)
借条 今借到张爱华人民币伍万 元(50000.00元)整,借到钱 以后,三个月内还清。 借款人:王国庆 20006年5月1日
二、条文的重点分析
《人民调解法》解读
《人民调解法》解读一、人民调解发展史采取说服疏导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方式。
称人民调解,素有“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之称。
中国历史上素有由年高有威信的乡官里正调解民间纠纷的习俗。
劳动人民之间发生纠纷,常由当事人的亲友、四邻出面调停。
宋代后多由保长、族长充当调解人。
辛亥革命后出现民间调解组织息讼会。
人民调解作为一种制度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1931年制订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政府暂行组织条例》规定,乡苏维埃有权解决未涉及犯罪行为的各种争执,并设立了负责解决群众纠纷问题的裁判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地区抗日民主政府制订了区域性的调解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承担了大量的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
1954年,政务院颁布《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调解组织,任务是调解民间一般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案件,并通过调解进行政策法令的宣传教育。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人民调解委员进行规范,并同时废止《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进一步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1991年4月9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把调解工作列入“基本原则”一章。
公安、司法机关都有调解民间纠纷的职权,这种调解是公安、司法工作的补充。
2002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依法确认调解协议将于民事合同性质并依法确认其效力。
2002年9月26日司法部出台《人民调解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2007年12月19日安徽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出台《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省人大以立法形式制定人民调解工作法规;2010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全面确定了国家调解制度。
《人民调解法》的颁布,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件大事,人民调解涉及千家万户,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对今后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申请 人 民调 解 。人 民 调 解委 员会 对 调 解 不 成 的 纠 纷 ,
是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 的群众性 .民间性 .自治
应 当告知 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 、行政 、司法等途径维护自
己的 权 利 。
均性质和特 征。
人 民调 解 是 人 民群 众 自我教 育 、 自我 管 理 、 自我 服 约一 项 制 度 ,这 一 属性 及 定 位 是 人 民调 解 工 作 赖 以存 在
珂圃
麓嘲嘲 麟
解读 《 人民调解法 七大亮点
文 / 延 勋 侯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人 民调解 的组织形式。
法律规范了村民、居民调解委 员会和企事业单位调 解委员会的设 立、组成及任期制度。同时 ,为乡镇 、街道
人 民 调 解 委 员 会及 一 些 特 定 区 域 ,如 依 托 集 贸市 场 、旅 游 区 、开 发 区设 立 的 人 民调 解 组 织 和 基 层工 会 、妇 联 、残 联 、 消协 等群 众 团体 、行 业 组 织 设 立 的 新 型 人 民调 解 组 织 保 留 了 制 度空 间 。
六是进一步明确 了人民调解协议 的效力和司法确认制
度。 法律 明确 规 定 ,经 人 民 调 解 委 员 会调 解 达 成 的 调 解 协
基础 ,也是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保持强大生命力、深
咩众 欢 迎 的 根 本 原 因 。尽 管人 民调 解 组 织 形 式 、调 解领
议 ,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 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同时 ,
调 解 员从 事 调 解 工 作 应 当给 予 适 当的 误 工 补 贴 。 在 人 民调 解 工 作 岗位 上 致 伤致 残 或 牺 牲 的 人 民 调 解 员 及 其 家属 可 以 享 受 国家 救 助 和抚 恤 , 以激 励 广 大 群 众 积 极 参 与 人 民调 解 工作 。
2 1年 8 8 0 0 月2 目,全 国人 大 常 委 会 审 议通 过 了 《 中华 共 和 国 人 民调 解 法 ,人 民 调 解 法 的颁 布 实 施 ,是 人
文 / 媛 贤 林
辞工作 “ 下海”
小 兰 ( 名 )是 一 个 文静 内 向 的 姑 娘 ,在 一 家 公 司 做 化 会计 。 虽说 赚钱 不 多 ,但 是也 有 着 稳 定 的 生 活 。
好 几 次 , 小兰 深 夜 打 电 话 向 小 芳 哭 诉 ,说 自己 支撑 不 下 去 了 ,后 悔 当初 草 率 辞 去 工 作 ,现 在 没 有 退 路 可 走 了 。
这 部 法 律 首 次 通 过 立 法 确立 了对 人 民调 解 协 议 的 司 法 确认
制度 ,即 对 经 人 民 调 解 委 员 会调 解 达 成 调 解 协 议 后 ,双方
工作方式有许多新的发 展变化 ,但这一性质始终 没有 变,也不能改变 。
以
法
调解 书有 了 “ 新形 式" 律 师担保促 履行
昔日 “ 姐妹”对簿公堂 律师担保 “ 冰释前嫌”
终 于 ,小 兰 不 堪 压 力 ,一 气 之 下 关 闭 了美 容 店 。一 无
周解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标志着昔 日的 “ 东方经验”
升为 今 天 的 法律 规 范 ,标 志 着 人 民 调 解 工 作从 此全 面 步 去制 化 、规 范 化 的发 展 轨 道 。
调 解 制度 源 于 我 国 古 代 民 间 “ 难 解 纷 ” 、 “ 讼 排 止
四是进一步体 现了人民调解 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衔接机制 。 为贯 彻调解优先原则 ,充分发挥 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
矛 盾 纠 纷 中的 基 础 作 用 ,处 理 好 人 民调 解 与 其 他 纠 纷 解决
方 式 之 间 的 衔 接 关 系 ,法律 规 定 基 层 人 民 法 院 、公 安机 关
解委 员会 暂 行 组 织通 则》 ,以 法 规 形 式 在 全 国 范 围 内确
争”的 传 统 ,因契 合 了 中华 民族 “ 和 为 贵 ” 的传 统 道 以
,
成为 民间乃至 官府 解决矛盾纠纷的基本准则之一 。 经过 两干 多年的发展 ,百姓 有纠纷找调解的传统与习
经 形 成 。早 在 15 年 3 ,我 国政 府 就 颁 布 了 人 民 94 月
五是法律确认 了人民调 解与其他 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
刚开始 ,小芳还耐心安抚小 兰的情绪 ,次数 多了,小芳 也 就烦了 ,她认 为是小兰 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经营能 力存在问
题。
2 0 年前后 ,~ 个偶然的机会 ,小兰认识 了小芳 。虽 07
然 两 人 年 纪 相 仿 ,但 是 性 格却 截 然 不 同 。小 芳 为人 热情 开 朗 ,开 了一 家 小 型 美 容 店 ,生 意 不 错 。 小 兰 上 班 的 地 点离
了人 民调解制度 。
这 次 颁 布 的 《 民 调 解 法》 是 我 国第 一 部 全 面 规 范 人 人 周解 工 作 的 法律 ,突 出了 调 解 优 先 、强 化 保 障 制度 等 特
,
对适宜通过人民调 解方式解决的纠纷 ,可以在受理前告知
当事 人
概 括 起 来 具 有如 下 t 大 亮 点 :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 、选任方 式 .行为规范和保 障措施 。
为提高人 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 ,优化人 民调解 员队 伍结构 ,法律规定 了人 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 ,要 求司法行
政 机 关 定 期 对 人 民调 解 员进 行 业 务 培 训 。同 时 规 定 了 人 民
司法 部部 长 吴 爱英 向 全 国人 大 常 委 会 作 人 民调 解 法草 案 的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