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琵琶”于《琵琶行》戏曲改编作品中作用的变化(一)
浅谈《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描写的艺术
浅谈《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描写的艺术【摘要】《琵琶行(并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其中对琵琶演奏的描写极为精彩。
琵琶演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悠扬的旋律,展现出了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艺。
演奏者运用琵琶的弹奏技巧,巧妙地表现了不同情感,与诗歌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琵琶演奏在文学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增添了作品的韵味,还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
通过对《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琵琶文化,并体会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方式。
琵琶演奏在这篇文章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其艺术风格和影响将影响我们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琵琶行(并序)》、琵琶演奏、艺术、感人、技巧、诗歌、结合、情感表达、价值、重要性、艺术风格、影响。
1. 引言1.1 《琵琶行(并序)》简介《琵琶行(并序)》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在长安城墙上弹奏琵琶的女子的故事。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琵琶演奏的生动描绘,白居易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孤独、忧伤和对过去的回忆。
在《琵琶行(并序)》中,琵琶演奏被描绘为一种动人的艺术形式,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通过琵琶演奏,女子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
琵琶演奏成为了女子面对生活苦难和磨难时的一种情感宣泄和精神寄托,为她带来了一丝慰藉和安慰。
《琵琶行(并序)》通过对琵琶演奏的描写,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人的超凡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琵琶演奏在这首诗中不仅是一种音乐表达,更是一种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展现,通过琵琶的声音,女子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观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1.2 琵琶演奏的重要性琵琶演奏在《琵琶行(并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作品中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是作品情感的主要传达方式。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琵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琵琶独特的音色、技巧和演奏形式,为戏曲音乐和表演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一、音色丰富多变琵琶的音色丰富多彩,具有高亢激昂、清脆亮丽、柔和圆润等多种特点。
在戏曲中,琵琶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技巧,能够模拟出各种声音效果,如风雨雷电、鸟兽鸣叫等,为戏曲音乐和表演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二、技巧灵活多端琵琶的技巧灵活多端,包括弹、挑、扫、拂、轮指、滑音等多种演奏手法。
在戏曲中,琵琶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来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
同时,琵琶的双手配合及左手吟、泛音的运用,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演奏形式多样琵琶的演奏形式多样,既可以独奏、合奏,也可以伴奏或协奏。
在戏曲中,琵琶通常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为唱腔或念白提供背景音乐。
此外,琵琶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作,共同完成曲目的演奏,以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四、曲目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琵琶的曲目广泛且具有代表性,既有传统古曲,也有现代创作。
在戏曲中,琵琶演奏者需要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选择合适的曲目,以更好地服务于戏曲表演。
同时,琵琶的演奏也需要在音乐节奏、音色等方面与戏曲剧情紧密结合,展现出戏曲韵味。
五、表现力强,能够塑造人物形象琵琶的表现力强,能够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戏曲中,琵琶可以运用各种音色和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例如,通过琵琶的弹奏表现出角色的活泼开朗性格,或通过柔和的轮指表现出角色的温婉柔情。
六、与戏曲剧情紧密结合,展现戏曲韵味琵琶在戏曲中的运用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并展现戏曲韵味。
在表演过程中,琵琶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运用适当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来表达情感、推动剧情发展并展现出戏曲的独特韵味。
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琵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浅析“琵琶”于《琵琶行》戏曲改编作品中作用的变化——以《青衫泪》、《青衫记》、《四弦秋》为例
【 ] ( ) 致 远 . 《 州 司 马 青 衫 1 元 马 江 泪 》 .[ .臧 晋 叔 . 元 曲 选 》 (第 三 A】 册 ). M . 京 : 中 华 书局 , 5 年 . 【] 北 1 8 9 [ 】 ( ) 大典. 《 衫记 》.[ 】 毛 2 明 顾 青 A. 晋 . 《 十 种 曲 ( 七 册 ).[] 北 京 : 中 六 第 M. 华 书 局 , 8年 . 1 2 9 [] ( 蒋士铨 . 四弦秋 》.【】 网 3 清) A .( 络资料 ) 【】( )白居 易.《 4 唐 琵琶行 》. A . [] 朱东
浅析 “ 亏 琵琶行 戏 曲改编作 品中作 用的变化 琵 琶"
以 青衫 泪 、 青衫记 、 四 弦秋 为例
文 ◎ 田颖 ( 门大 学 中文 系 硕 士研 究 生 厦 福建厦 门)
摘 要 :唐 代 诗 人 白居 易的 长 篇 叙 事 诗 忽 闻 琵 琶 声 , 引 发 万 千 感 慨 , 进 而 邀 请 琵 琶 自居 易 , 二 人 相 识 , 引 为 知 音 , 退 红 便 借 琵 《 琵琶行 》向 来被 誉 为唐诗之 翘楚 ,世 代传 女上 船 一 叙 。而 此 “叙 ” 完 全 不 同 于 《 青 琶 向 众 人 叙 己 年 华 不 再 之 悲 , 独 守 空 房 之 诵 不绝 ,元 明 清时期 ,更被作 为 戏曲题 材加 衫 泪 》 、 《青 衫 记 》 中 带 有 猎 艳 性 质 的 凄 , 而 自 居 易 更 由 这 凄 怆 之 音 ,联 想 自 己 怀
[] P 7 5 ) 2 (5 — 8 在 《四 弦 秋 》 中 , 琵 琶 抒 怀 的 内 容 ,
由 上 可 见 , 在 三 部 作 品 中 , “琵 琶 ” 同 样 承 担 了 白居 易 与 琵 琶 女 的 “ 识 ”工 具 初
谈琵琶在戏曲中的功能发挥
色 的描绘 等等 。例如我 国唐代诗人 自居易 在《 琵琶行》 中讲 到 演 奏技法 为主 . 表 现一种 细腻 的感 情色彩 . 正 所谓 “ 鹦鹉花 前
弄。 琵琶月下弹” 。琵琶音 乐的委婉幽怨的音乐风格 。 曾经在许 多诗 人的诗句 中展现出来 . “ 琵琶 声中苦调 多 。萧萧 羌笛 声相 和” ; “ 琵琶一 曲肠堪断 ,风萧萧兮夜漫漫” ; “ 玉奴 琵琶龙香 拨 ,
才有 了时下张家 口地区诸 多专业 和业余剧 团 存 在的现实。 了解 合奏而言 。 戏 曲的曲牌 , 过场音乐虽是乐队的独立 展示 , 但它依
晋剧 的延革 . 也 可从 中感受到晋剧分布地 区广大 民众 的精 神情 然 是伴字 当头 。 为渲染剧情 . 推助剧 中人情感表达而存在。 不过 感在剧种 中的存在和寄托。 爱憎分 明、 嫉恶如仇 的剧 目; 如歌如 也相对 为乐手们 留有适当展示 的空间。 此 时的琵琶与其他乐器 话. 如泣 如诉的声腔 . 无不 闪现着这 方民众 的文化物质和 精神 光芒。 从时而深沉 , 时而激 昂的声腔和 曲牌 中. 我们可 以了解到 剧种的脾味和性情 . 做到在伴奏时 C , e o 有“ 谱” 。 团. 有 的崇 尚传统 , 有的寄情创新 。在创作 剧 目题材选择方面 , 在剧 目音乐设计的基调和尺度把握方 面都各有不 同。为此 , 作
二、 从 微 观 上 做 到 三 方 面 把 握
微观上的把握 . 是乐手在伴奏 中所追求 的艺术效 果应过 到
尺度 的认知和掌控 重点应注 意以下三个方面 :
、
从 宏 观上 做 到 三 个 了解
古人云 : 知己知彼方能百 战不怠 。作 为一名特 色乐器 的乐
手. 不仅要 做到眼 中有乐谱 , 更要做 到心中有总 “ 谱 。” 所谓 总 “ 谱, ” 我将其归纳为对 以下三个方面 的了解 : 了解剧种。 一个剧 种的形成 , 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 铸造 和独特 的民情 民俗 滋养 。
“琵琶行”故事戏曲改编流变及原因探究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于浔阳江头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当时唐朝藩镇势力在长安街头刺杀了宰相武元衡,而当朝掌权者却采取冷处理,身为东宫官的白居易愤然上书力主追拿凶手。
这种积极的爱国之情不仅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褒奖和重用,还因其写的讽喻诗被直指有辱孝道,遂被贬为江州司马。
此时的白居易满腔报国热情无处释放,思想由此发生转变,开始失望沮丧。
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时忽闻琵琶声渐起,与琵琶女偶遇后互诉身世。
相谈之余不免勾起心中无限哀思,感伤自身宦海沉浮的坎坷命运,便作《琵琶行》一诗。
因此诗充满感时伤世之感,寄托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之意,凄婉激昂,淋漓顿挫,受到许多文人墨客青睐。
白居易作诗歌《琵琶行》后,“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剧作家改编成戏曲剧本传演于舞台。
但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作者主观情感不同,各个改编版本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目前,对以“琵琶行”故事改编成戏曲作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前人研究成果多是立足于人物形象、思想观念等单个角度或对单个作品的分析,整体对比研究也只着眼于元明清三部作品,缺乏对“琵琶行”戏曲作品整体流变线索的把握。
而本文是在梳理“琵琶行”戏曲作品改编版本的基础上,对现存元明清以及现代四部“琵琶行”故事改编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探究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意蕴。
一、改编版本流变考述历来有不少文人以白居易《琵琶行》故事题材戏曲改编剧本,现存有据可查的最早作品在宋代,南戏弟子以《琵琶亭》为剧名编成戏文以搬演,庄一佛《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记载:“《九宫正始》引摘要:白居易作诗歌《琵琶行》后,“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剧作家改于舞台。
但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作者主观情感不同,各个改编版本呈现出不同的。
本文将在梳理“琵琶行”戏曲作品改编版本的基础上,对元代马致远杂剧《青衫泪》、明代《青衫记》、清代蒋士铨杂剧《四弦秋》以及当代王仁杰昆曲《琵琶行》四部“琵琶行”品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探究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意蕴。
探析琵琶在传统戏剧中的运用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
传统戏剧是产生于我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是一种通过歌舞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态,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琵琶以其特有的音乐魅力占据着伴奏乐队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民族色彩浓郁的古老乐器——琵琶,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与多元化的演奏技巧向世人展现着无尽的音乐魅力,与其他民族器乐一同构成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琵琶拥有颗粒分明的优美音色,且音乐极具歌唱性特点,可柔可刚,是我国弹拨乐器中极具旋律性与多样性的一种,可独奏,在中、西乐队中担当重要角色。
本文以琵琶在我国传统戏剧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从琵琶乐器本身的声音特征、旋律特征入手,来探析其在戏剧中的伴奏功用等问题。
一、琵琶的音响特征1、声音特征。
音色是乐器琵琶独特魅力的重要来源,其主要特点在于以点成线、面,因此在演奏中如何正确处理点与线或面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音乐的最后呈现。
人类赋予了琵琶丰富的音乐内涵,为其音响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点”,这也造就了琵琶的不可替代性。
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获得颗粒感分明的音响特点,演奏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点”成“线”还是“面”,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将每一个音都弹奏得清晰、明亮、均匀且饱满,它保证了琵琶音响的连贯性与歌唱性。
其次,“点”的特征还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在每个乐音奏响之后的延伸余音,人们称其为“音腔”。
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轨迹来看,这种音腔的特性符合国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
2、旋律特征。
从琵琶音乐的演奏层面而言,旋律性是保证音乐韵味的重要来源,从狭义上看,由于其乐器本身的独特性,无论是抒情优美的文曲,还是激昂高亢的武曲,琵琶都是以“点”来描述,因此,旋律线条的构建至关重要。
而从广义来看,任何音乐作品都无法脱离旋律进行,旋律是构建音乐作品的基础。
琵琶的旋律性主要体现在如何理性、精准地把握乐音之间的连接,它要求演奏者对于每一个音的起落都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演奏,并且能够根据音乐内容的要求,通过力度、节奏、触键方式等技巧的不同来完成不同气势与不同情感的表现。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李 洁(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摘要】琵琶是我国历史非常悠久的拨弦类的乐器,不仅能够进行独奏,也可以进行伴奏和合奏。
现在,琵琶演奏在戏曲演唱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琵琶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后来通过西域传到中原地区内,如今已经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
琵琶分为两种不同的流派,分别是海派和浙派,其中,对现代音乐体系产生影响作用较大的是海派。
本文就琵琶演奏在戏曲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琵琶演奏;戏曲;艺术特点;戏曲伴奏【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3-0052-03【本文著录格式】李洁.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J].北方音乐,2020,12(23):52-54.琵琶这一乐器的音域比较宽广,低音相对深沉和厚重,中音圆润柔和,高音响脆有力。
在进行演奏时能够实现婉转悠扬、连绵不绝的效果,让人沉浸其中,也能够实现铿锵有力的效果,给人们带来震撼心灵的感受,使人们回味无穷。
在所有的演奏性乐器当中,琵琶演奏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是其他类型的乐器无法替代的,即便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数字模拟也无法实现逼真的效果,无法完全替代琵琶。
一、戏曲发展趋势苏剧是江苏省苏州市区域的传统形式的戏剧,与河南的豫剧、北京京剧类似,在本世纪初期,苏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剧涵盖着昆剧与南词两个不同的部分 因此无论是在艺术表演的形式还是在音乐的特征上,苏剧与昆剧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因为苏剧受到昆曲的影响,因此苏剧演奏呈现出委婉细腻的特征,呈现出鲜明的江南特征。
苏剧的角色能够被分成生、末、静、旦、丑五种不同的类型,《西厢记》就是比较典型的苏剧曲目。
苏剧的灵魂在苏州,已经在我国存在了上千年,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化文明体系的创建与发展,新的艺术形式比如电影文化等概念逐渐被推向高潮。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56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张格平(兰州戏曲剧院,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琵琶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在我国音乐艺术史占据重要地位。
而随着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在戏曲伴奏更多地运用了琵琶演奏来提高戏曲演绎的艺术价值。
琵琶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其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日渐发挥出重要作用,让其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尤其在琵琶与戏曲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让琵琶的音色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让戏曲得到更加充分的演绎。
基于此,本文就琵琶演奏技法与戏曲伴奏的结合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琵琶演奏;戏曲;苏剧;艺术特点一、引言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主要分为独奏、伴奏等形式,在我国大部分戏剧曲艺种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运用琵琶演奏能够极大地丰富我国戏曲伴奏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受到我国戏曲观众的一致喜爱。
二、早期的琵琶及演奏早期的琵琶及演奏主要是:琵琶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也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演奏乐器。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早期的琵琶同古波斯一种名为“乌特”的乐器同宗同源。
丝绸之路的开通,曲项琵琶随之流传到中原地区,经过隋唐至今一千多年的演变,琵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当今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最早的琵琶出现在中国,当时的琵琶是由三根弦和一个直柄组成的。
简单的琵琶也表现了当时的简单弹法,“琵”是弹出,“琶”是挑出,因此琵琶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法就是“弹”和“挑”。
早期的琵琶演奏还略带有生涩,但也具有一番韵味。
东汉中晚期前后,琵琶的外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共鸣箱的演变,其次是琵琶弦由早期的三根增加到了四根。
这些较大的变化都影响了琵琶的演奏。
琵琶在我国流行起来,唐代白居易还写出《琵琶行》一诗,表现出琵琶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隋唐时期的琵琶与舞蹈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琵琶演奏的乐谱也多以舞曲为主,形成了琵琶演奏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因为舞蹈音乐需要较强的节奏感,而对音域广度和音色变化的要求并不大,此时拨手的作用还比较明显。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琵琶行》是一首描写王昭君的故事的叙事性诗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琵琶艺术作为古代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表达技巧也是非常独特而精湛的。
通过对《琵琶行》的浅析,我们不难发现琵琶艺术表达技巧的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结构和节奏配合叙事。
音乐在传递情感的同时,也可以用节奏和结构来配合叙事,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在《琵琶行》中,采用从慢板到快板的节奏变化,配合着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节奏,让听众能够更好地聆听故事的情节发展。
同时,在重新弹奏同一个旋律时,音乐家会使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让观众在听中感受到情感的变化。
第二,表达情感的唱腔和奏鸣结合。
在琵琶艺术表演中,唱腔和奏鸣是密不可分的。
唱腔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而奏鸣则可以表现某些情节中的场景或情感。
在《琵琶行》中,唱腔可以表现出王昭君的忧伤、思念和心酸,而奏鸣曲则表现出王昭君在逃亡中的危险和紧张。
唱腔和奏鸣的结合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听众的情感共鸣和记忆效果。
第三,音乐情感的表现。
音乐是无国界的艺术,可以跨越文化和时空的障碍,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琵琶艺术中,音乐情感的表现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和音高等方面来表现情感。
在《琵琶行》中,音乐家用轻柔的旋律和细腻的音色来表现王昭君的悲伤和思念,用高亢的音高和强烈的旋律来表现王昭君逃亡时的危险和紧张。
总之,琵琶艺术作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表达技巧非常独特而精湛。
在《琵琶行》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结构和节奏配合叙事,唱腔和奏鸣结合表达情感,以及音乐情感的表现等方面的表达技巧,这些技巧使得琵琶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通过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欣赏古代音乐文化中的艺术魅力。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的叙事诗之一,其内容描写了主人公王昭君的遭际,表现了人性的悲欢离合,以及琵琶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琵琶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如音乐的节奏、声音的变化、弹奏技巧等,这些技巧对于传统音乐表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琵琶音乐的节奏非常重要。
《琵琶行》的音乐节奏稳定明快,表现出一种充满力量和活力的感觉。
在特定的背景下,这种音乐节奏可以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此外,《琵琶行》中运用了一些简单却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技巧,如重复、跳跃、加速、减缓等,这些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染力。
其次,声音的变化也是琵琶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琵琶行》中,声音的变化可以使听众更加深入地体验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情节。
例如,在描写王昭君悲痛时,琵琶音乐的哀怨之声能够深深地触动听众的心灵,让人感受到王昭君的痛苦和无奈。
在描述王昭君受宠后的荣耀时,琵琶音乐则显得欢快、轻松、自信,展现了王昭君的快乐和自豪。
最后,弹奏技巧在琵琶艺术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琵琶行》中,弹奏技巧的运用不仅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还可以突出琵琶艺术的技巧性和精湛度。
例如,在描写王昭君离开故乡时,琵琶的弹奏技巧非常灵活和复杂,展现了音乐家的技巧和精湛度,同时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琵琶行》所蕴含的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非常丰富多彩,包括音乐的节奏、声音的变化和弹奏技巧。
这些技巧在传统音乐表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可以让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使得琵琶艺术更加生动、有趣、感染力强。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技巧的学习和传承,共同推动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的作用
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的作用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出戏曲人物的情感,还可以直接参与到角色的表演中,起到了增加戏曲表现力的作用。
本文将从琵琶在戏曲中的历史地位、角色表演中的作用和对情感表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说说琵琶在戏曲中的历史地位。
琵琶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之一,由来已久,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琵琶曾经是宫廷贵族的宠儿,也是民间艺人的最爱。
它的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戏曲中,琵琶一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早在唐代,就有专门演奏古琵琶和弹奏现代琵琶的音乐家。
在戏曲表演中,琵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首先它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出戏曲人物的情感。
比如在悲伤的场景中,琵琶可以通过悲怆的音色来表现出戏曲人物的悲伤情绪,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感人动情。
而在喜庆的场景中,琵琶则可以通过欢快的音乐来表现出戏曲人物的喜悦情绪,让整个场景更加热闹欢乐。
这样一来,琵琶就成为了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琵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角色的表演中,起到了增加戏曲表现力的作用。
在戏曲表演中,有一种叫做“琵琶伴奏”的表演形式,就是专门为戏曲人物配音乐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琵琶不仅可以通过音乐来表现情感,还可以直接参与到角色的表演中,通过琵琶的演奏来增加戏曲表现力。
这样一来,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时候,不仅可以通过琵琶的音乐来感受到戏曲人物的情感,还可以通过琵琶的表演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戏曲人物的情感,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更加有力。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描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途径秦淮河畔,听到一位女子用琵琶弹唱思念远方丈夫的故事。
这篇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
通过对《琵琶行》的浅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琵琶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
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体现在琵琶演奏的音乐性与情感表达上。
在《琵琶行》中,诗人白居易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位女子弹奏琵琶的情景,将琵琶的声音与女子内心的愁绪相融合。
正如诗中所写:“银瓶乱滴更漏,金线抛尽书窗雨。
”这一句字,如琵琶的琴弦冷雨的滴答声,描绘了女子弹琵琶时的悲凄之态,让人不禁联想到琵琶的悠扬与忧郁。
这种将琵琶的音乐与情感融合的表达技巧,提高了琵琶艺术的感染力与艺术性,使得琵琶音乐更能打动人心,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还体现在琵琶演奏的技术与表现力上。
在《琵琶行》中,诗人对女子弹琵琶时的技艺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弦转甘柔……指如梦幻。
”这些描述,既展现了琵琶演奏的高超技术,又折射出女子内心的柔美与幻化。
正是这种高超的琵琶技艺和精湛的表现力,使得琵琶音乐在表达情感和描绘形象时更加生动鲜明,更加深入人心。
琵琶演奏者通过琴技的娴熟和表现力的发挥,能够将琵琶音乐的魅力最大化,使得琵琶艺术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还包括了对节奏与曲调的把握。
在《琵琶行》中,诗人对琵琶的节奏和曲调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舒手摇柱如剔银,十指纤纤冰雪明。
”这样的描写,使人仿佛看到了琵琶演奏者手指的轻抚与舞动,感受到了琵琶音乐的节奏与动感。
通过对节奏与曲调的把握,琵琶演奏者能够更好地将情感表达在音乐中,使得琵琶艺术更富有感染力和魅力。
通过《琵琶行》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到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主要体现在音乐性与情感表达、技术与表现力、节奏与曲调等方面。
这些表达技巧使得琵琶音乐在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上更加生动鲜明,更能打动人心,享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的作用
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的作用琵琶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乐器,它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琵琶不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戏曲人物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
在戏曲表演中,琵琶通过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多种元素,帮助演员表现角色的情感,增强情节的戏剧张力,引导观众情感的起伏变化。
本文将从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琵琶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情感表达需要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引导和加强。
琵琶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能够与角色的情感相融合,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化身琵琶仙子的角色,通过琵琶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表现出角色的纯洁、高贵和善良。
而在《红楼梦》中,琵琶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也成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两个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琵琶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能够引导观众情感的起伏变化,增强戏剧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独特的音色和音质为戏曲表演提供了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音乐旋律和节奏引导观众对角色情感的感受和理解,扮演着引导情感的角色,同时也成为情感共鸣的载体。
琵琶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它以独特的方式为戏曲表演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和内涵,使观众更加沉浸于角色的世界之中。
琵琶的音乐不仅是戏曲表演的音乐伴奏,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戏剧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相信在未来的戏曲表演中,琵琶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戏曲表演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感染力。
【琵琶在戏曲人物情感表现中的作用】文章至此结束。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传世名篇。
全诗以叙事的方式描写了梨花院中琵琶的艺术表达,表现了琵琶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构思、节奏与韵律、描写手法等方面对《琵琶行》中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进行浅析。
作品的整体构思是《琵琶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诗选取了唐玄宗的后宫中的一段故事,通过梨花院中的琵琶艺术来反映了吴王夫差与西施之间的爱悱恻之情,展示了琵琶艺术的崇高与感人之处。
而诗人选择以传统乐府的形式来表达,既增加了作品的古典气息,又为琵琶艺术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节奏与韵律的运用在《琵琶行》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整体结构上看,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前两节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叙述琵琶艺术的传奇故事,第三节采用七言古诗的形式再次展现琵琶音乐的感人魅力。
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强,增加了作品的朗朗上口性。
而在行文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诗句更加优美流畅,节奏感更加强烈。
描写手法是《琵琶行》的重要特点之一。
诗人通过精准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听到了琵琶的悲凄音韵。
诗中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金簟虚设玉楼空”等描写琵琶声音的词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琵琶的音响效果,让读者感受到琵琶音乐的美妙。
诗中通过描写琵琶手指的灵活动作、唇齿之间的吹拂声,以及琵琶声所传递的情感,真实地再现了琵琶艺术的奇妙之处。
《琵琶行》中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主要体现在构思、节奏与韵律和描写手法等方面。
诗人通过叙述琵琶艺术的传奇故事,选用古典形式的行文风格,使作品更具古典气息和感人力量。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精准细致的描写,展示了琵琶音乐的独特魅力。
《琵琶行》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琵琶艺术的美妙之处,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浅谈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文艺理论42摘要:琵琶,是我们国家极具传统魅力的古典乐器之一,距今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了。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里,琵琶演奏被运用到了许多的戏曲表演中。
琵琶的艺术魅力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它的音域十分广阔,它的音色婉转多变,琵琶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乐器之一。
关键词:琵琶演奏;戏曲表演;艺术特点引言琵琶作为我国非常著名的传统乐器之一,被赋予了很长的人文历史故事和深刻的人文情怀。
随应时代的变迁,琵琶演奏逐渐步入了大众的视野,也让人们见识到了民乐的艺术魅力。
琵琶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在戏曲中琵琶伴奏也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琵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戏曲、对民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了解琵琶艺术魅力琵琶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是非常著名的乐器之一了,了解琵琶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琵琶既可以单独的表演乐曲,也可以和其他的乐器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表演。
琵琶有很广阔的音域,它的声音高可震耳,底可绕梁。
琵琶的分类也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五弦琵琶、四弦琵琶、南音琵琶等等。
将琵琶演奏更好地融入到戏曲表演中去,最首要的便是必须详细的了解琵琶的艺术魅力。
白居易曾为琵琶女写过一篇文章名叫《琵琶行》,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用了许多的比喻“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来描写琵琶女高明的演奏技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琵琶的表现力很强,抒情能力丰富多变。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字了解琵琶的艺术魅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听一些著名的琵琶独奏乐曲来更深刻的了解琵琶的音乐魅力。
比较著名的琵琶曲有《十面埋伏》,整个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战况激烈的打斗场面,让人在听的同时,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变化开始紧张起来。
这首名曲展现了琵琶丰富的声音表现能力,战马的嘶吼、兵器的碰撞等等,既考验了演奏者的琵琶弹奏技巧,也展示了琵琶无与伦比的美妙音色。
琵琶既能表现《十面埋伏》中激昂壮阔的呐喊,也能表现《琵琶语》中婉转玲珑的哀语,百变且生动,这就是琵琶充满魅力的地方。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
2020-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吉丽娟(江苏省淮海剧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琵琶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其历史悠久,音色绝美,无论是古代诗人墨客的诗话中、还是民间戏曲的表演中,都能看到琵琶的身影,可见,琵琶在众多乐器中的地位。
琵琶的以其独特的美,从古至今都以独奏和戏曲重要伴奏的身份出现。
那么在经典戏曲中,琵琶是如何运用的呢?怎么体现它的艺术特点呢?关键词:琵琶;戏曲;特点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122-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86一、引言通过对探究琵琶在戏曲中的运用,从而阐述琵琶自身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简要概括琵琶的发展历程,客观描述琵琶乐器的艺术特点和在豫剧、京剧、昆剧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去发扬传承琵琶演奏艺术四个方面来简要阐述琵琶的艺术特点。
二、琵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琵琶乐器的历史悠久,最早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最初为直项琵琶。
也是大约在秦朝的时候,琵琶称之为批把,向前弹出去的叫“批”,向后挑进的叫“把”,之后为了方便美观,促进琴瑟的书写统一,才改为“琵琶”。
曲项琵琶在东晋时期,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由此中原内部琵琶形状制作才发生了改变。
然在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在乐器方面的交流,西域乐器由波斯经至我国新疆传入中原内陆,其中就包括琵琶。
直到唐朝,由于经济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人们也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琵琶也随着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充分展现了盛唐歌舞艺术的辉煌。
除此之外,在唐代的后期,统一了琵琶制作的形制,将中原与西域的琵琶相结合,改横弹为竖弹,在新的琵琶制作形式之下,倍增了许多新的弹奏技巧,琴瑟音美,大大丰富了琵琶本身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自宋元时期,由于词、曲的出现,我国的戏曲也得到了兴起和发展,而这时的琵琶,也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广泛运用到各派别的戏曲表演当中。
琵琶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130戏剧论坛 Drama Forum作家琵琶是我们熟知的演奏乐器,宽广的音域使其高音清脆悦耳,中音圆润饱满,低音深沉浑厚。
在众多伴奏乐器当中,琵琶的辨识度很高,个性鲜明,气质独特,这也许就是人们喜爱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我们翻开中华戏曲器乐文化发展史,对于琵琶的记载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秦汉时期,琵琶就已经诞生,并开始有了文字记载。
到了唐代,它已经成为戏曲表演中一件重要的伴奏乐器。
在今天现代化的戏曲舞台上,琵琶演奏中时而激昂奋进,似万马奔腾,时而如高山流水,抒情婉转的美妙音色,是其它乐器所不能及的。
那么,琵琶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呢?首先,琵琶在戏曲伴奏中体现出角色的多样化,既可以担当主奏乐器,也可以担当独奏乐器。
在主奏乐器角色中,琵琶所发出的颗粒状嘹亮悦耳的音色使它有别于其它乐器,让很多作曲家都愿意用琵琶担任主旋律和内声部的伴奏重任。
在戏曲舞台上,琵琶的声音更是无所不在。
无论是京剧、评剧、吕剧、淮剧,还是福建的竹马戏,黑龙江的龙江戏,都离不开琵琶的伴奏。
比如,在京剧伴奏中,琵琶就和板胡、唢呐、二胡、三弦等分别构成最重要的伴奏三大件、四大件、五大件;尤其在今天很多现代戏表演中,琵琶又加入到管弦乐队的行列,经常与其它乐器相互配合,为京剧舞台音乐伴奏的托腔保调提供着最重要的支持。
但是,由于琵琶的演奏技巧十分复杂,专业性很强,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配合其它乐器伴奏时,如果不能与大家协调一致,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演出质量。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加强集体排练、协调与其它乐器间的配合,也可以因人而异,采用在乐谱上标记符号、表明演奏速度、力度、强度表达等等方法,力求在表演中表现完美。
在独奏角色中,琵琶的身影更加亮丽。
由于琵琶出色的表现力,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对它非常青睐,使琵琶又成为一件当之无愧的独奏乐器。
很琵琶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多著名演奏艺术家就用琵琶弹奏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名曲。
从《琵琶行》到《青衫泪》
从《琵琶行》到《青衫泪》
谢柏良
【期刊名称】《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2(000)003
【摘要】<正> “世称元治以至元(1264——1295)、大德(1297——1308)为首”(《元书·食货志》),而元杂剧的繁盛期,也当推至元、大德为最。
其时,最伟大的元杂剧四作家马、郑,关、白(明何良俊说)已经出台,最优秀的剧本如《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等均已登场。
关汉卿和马致远,虽然是双峰并矗,同显俊妍,但却面目不同,各有千秋。
关氏爱写女性,今存十六个剧本,只有四种是末本,余都是旦本;而马氏则爱写
【总页数】5页(P167-171)
【作者】谢柏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浅析“琵琶”于《琵琶行》戏曲改编作品中作用的变化——以《青衫泪》、《青衫记》、《四弦秋》为例 [J], 田颖
2.青衫泪映时代潮——试比较马致远与蒋士铨的琵琶行戏 [J], 张兆勇
3.简析《青衫泪》对《琵琶行》的改编——以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为例 [J], 韩爽
4.泪湿青衫为哪般?——读白居易《琵琶行》 [J], 王玉彪
5.意象·时空·心理——《琵琶行》与《青衫泪》文体比较 [J], 吴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研究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研究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之第五篇摘要: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其发展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优化改良,使琵琶这一民族乐器成为我国弹拨乐器中的重要一分子。
琵琶演奏的声音音色饱满,曲调多样,能够驾驭多种音乐风格,具备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在我国的弹拨乐器中有着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
而琵琶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运用,创造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我国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琵琶演奏是戏曲艺术展现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琵琶演奏在我国戏曲中的运用与艺术特点,希望促进我国戏曲事业和琵琶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琵琶演奏,戏曲,艺术特点琵琶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在我国音乐艺术史占据重要地位。
而随着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在戏曲伴奏更多的运用了琵琶演奏来提高戏曲演绎的艺术价值。
琵琶演奏在戏曲中的运用主要分为独奏、伴奏等形式,在我国大部分戏剧曲艺种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运用琵琶演奏能够极大的丰富我国戏曲伴奏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受到我国戏曲观众的一致喜爱。
一、琵琶演奏戏曲中的运用(一)琵琶可以作为独奏乐器琵琶演奏是一项技巧性较高的艺术行为,其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琵琶演奏时演奏人员需要合理运用十指拨弹按弦,同时在琵琶演奏中,可通过换把,演奏出泛音、打音等音调以及推拉弦、揉弦、绞弦等弦色,从而适应戏曲演绎中各具特色的戏剧乐曲,琵琶演奏讲究单手按弦,另一只手通过扫、弹、挑等指法协调配合,从而满足戏曲艺术中的曲艺情感表达。
琵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独奏乐器,从古至今有许多着名的演奏家用传世经典名曲奠定了琵琶在乐器中的独奏地位。
例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将战场上的强烈的情感以及画面感加以表现,而《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琵琶曲则是将月夜的和谐景色加以描绘。
此外,琵琶曲所演奏的曲目既能表达愁肠百转的哀怨,又能表达波澜壮阔的豪情;既能表达的清雅高洁的意境,又能表达对黑暗人性的控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琵琶”于《琵琶行》戏曲改编作品中作用的变化(一)
摘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向来被誉为唐诗之翘楚,世代传诵不绝,元明清时期,更被作为戏曲题材加以改编,并搬上舞台。
而“琵琶”这一中心道具在《琵琶行》的戏曲改编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由于每部剧作的故事模式,主题中心的不同,又使得这中心道具的功效,包含的意蕴,表达的情绪,情感的张力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关键词:琵琶;作用;初识;抒怀;重逢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向来被誉为唐诗之翘楚,世代传诵不绝,元明清时期,更被作为戏曲题材加以改编,并搬上舞台。
而“琵琶”这一中心道具在《琵琶行》的戏曲改编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由于每部剧作的故事模式,主题中心的不同,又使得这中心道具的功效,包含的意蕴,表达的情绪,情感的张力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就作品的故事模式来看,马致远的《青衫泪》和顾大典的《青衫记》是属于同一体系的,讲述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交往,而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裴兴奴被茶商骗婚,也带往江州。
白居易月夜送客,闻兴奴琵琶声,二人重逢。
最后白居易复官,与裴兴奴奉旨成婚。
而《青衫记》除却描写白裴的爱情,又增加了白妾樊素、小蛮与裴兴奴之间的纠葛,情节趋于复杂;同时更以一件青衫作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借此大做文章。
而蒋士铨的《四弦秋》则完全摒弃了《青衫泪》和《青衫记》的爱情故事模式,严格的按《琵琶行》诗作原意,参照了《新唐书》元和九年、十年史实及白居易在《琵琶行序》中所提供的材料,淡化了男女之情,以琵琶女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通过对琵琶女的悲凉身世的感叹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众多胸怀不凡而又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悲愤,突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
正是因为故事模式的不同,反映主题的不同,使得“琵琶”这一中心道具,在这三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包含的意蕴,也有所不同。
一、初识
在《青衫泪》、《青衫记》和《四弦秋》的伊始,“琵琶”便承担了促成白居易与琵琶女相识的重要媒介。
在《青衫泪》和《青衫记》中,妓女裴兴奴的名闻京城的高超的琵琶技艺,是吸引白居易前往拜访的重要因素,“听的人说。
这教坊司有个裴妈妈家一个女儿。
小字兴奴,好生聪明,尤善琵琶,是这京师出名的角妓。
咱三人同访一遭去来。
”1](P882)而正是这一访,促成了白裴二人的爱情,也引发了日后二人之间种种的悲欢离合。
在《四弦秋》中,白居易月夜行船,忽闻琵琶声,引发万千感慨,进而邀请琵琶女上船一叙。
而此“叙”完全不同于《青衫泪》、《青衫记》中带有猎艳性质的“访”,这是白居易由京官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于苦闷愤恨之时,闻得似曾相识且同怀郁闷之音的琵琶声,同病相怜之情油然而生,故而极为自然的产生与知音相见之心,“(生)呀!这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都之声,左右,可去小船中,问是何人弹唱!”3](P206)
由上可见,在三部作品中,“琵琶”同样承担了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初识”工具的作用,但却有本质的差别。
在《青衫泪》和《青衫记》中,“琵琶”促成的是爱情之识;在《四弦秋》中,“琵琶”促成的是知音之会。
不论从格调雅俗来看,还是从遵从《琵琶行》诗作原意上看,《四弦秋》都是更胜一筹。
二、抒怀
在《琵琶行》一诗中,“琵琶”明显的起到了抒情遣怀的作用,而这一用途,在其戏曲改编的作品中,均加以沿用,只是由于故事主题的不同,而使得以琵琶抒怀的内容,情感力度也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