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徽婚俗文化

合集下载

安徽习俗的调查报告

安徽习俗的调查报告

安徽习俗的调查报告安徽习俗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安徽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习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对安徽的习俗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独特风情。

二、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安徽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

在安徽,春节期间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腊月二十三,人们会进行年货采购,准备过年所需的食品和物品。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年终大扫除,以驱除旧年的晦气。

腊月二十八,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人们会进行拜年,互相祝福,并且举行丰盛的年夜饭。

此外,烟花爆竹、舞狮舞龙等活动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三、婚俗习惯婚俗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的婚俗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安徽,婚礼通常会分为三个环节:迎亲、过门和婚宴。

迎亲时,新郎要带着一群兄弟和朋友,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

过门时,新娘会踩着红绸子,由新郎的兄弟和朋友扶着,以示新娘将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婚宴上,亲朋好友会一起分享喜悦,品尝美食,同时也会有一些传统的婚礼游戏和表演。

四、传统节日习俗除了春节,安徽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

比如,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祭拜先人,同时也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活动。

端午节时,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屈原。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团圆共度佳节。

这些传统节日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历史和文化。

五、民间艺术习俗安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安徽黄梅戏和皖剧。

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

皖剧则是安徽的另一种戏曲形式,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除了戏曲,安徽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花灯、木偶戏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示了安徽的独特文化魅力。

六、宗教信仰习俗安徽的宗教信仰习俗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安徽阜阳嫁女儿的风俗

安徽阜阳嫁女儿的风俗

安徽阜阳嫁女儿的风俗一1、六礼和八礼虽然说如今已经改革开放很多年了,但是在安徽很多地方仍然流行着旧时的婚礼风俗。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六礼”。

“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六礼”概括了从议婚到完婚前的全部手续和过程。

同时,由于又受到江南吴地文化的影响,安徽的婚俗也带着明显的地域特征。

在“六礼”的基础上,演变成更为丰富的“八礼”,即定亲、纳彩、迎妆、嫁娶、拜堂、吃暖房、吵新房和回门。

这些婚俗也带着旧时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征。

2、哭嫁嫁女儿本是件高兴的喜事,但由于是女儿就此要离开娘家,故习俗要求显得悲戚。

尤其在阜阳乡下,准新娘坐在嫂嫂身边,看嫂嫂为自己缝嫁妆用的红绿被头,待缝毕,便用一大块绸缎被面把被头、枕头打成铺盖,这叫“被捎”。

然后爹娘亲手把女儿嫁妆中的被头、衣裳、料子一件件递给哥嫂,由他们一样样放入箱中,以示女儿从娘家带走的东西,哥嫂都晓得,此谓“填箱”。

至此时,母女便开始对哭,这并不是涕泗横流的痛哭,而是一种哭腔的歌唱,习俗谓之“哭嫁”,并有一定的旋律与内容,称之“哭嫁歌”。

3、入席入席是传统婚礼比较重要的一个习俗,这个习俗与西式婚礼相似,不同的是参加婚礼一般会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导就座,如果没有人引导,可以和熟悉的亲友坐在一起,但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主动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4、闹洞房闹洞房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婚礼习俗。

在安徽,闹洞房为了图个好玩,有时还会戏弄新人。

而且闹洞房时,不止新人被戏耍,新郎的父母也是被戏耍的对象,他们有抬箩兜,坐肩舆,化花脸,抹锅底灰,装叫花子,捆红绳,背竹竿等闹洞房的习俗。

到最后新人被闹罢,出来挨个发红包了才能结束。

二阜阳结婚风俗流程一:托媒提亲传统的阜阳人到了结婚年龄后,要是没有正在相谈的对象或者已经有在相谈的对象,父母都会托媒人去相好的男方家里或者女方家里去说媒提亲,这就是所谓的成亲必经的程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安徽淮南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淮南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淮南结婚风俗流程一、婚礼前的准备在安徽淮南,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提前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男方需要向女方家庭提亲,以示诚意。

然后,双方家庭商定婚期,并准备婚礼所需的各种物品。

接下来,男方家庭会准备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红包、糖果等,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喜爱。

二、迎亲仪式在婚礼当天,男方家庭会派出一支喜队前往女方家中迎接新娘。

喜队中会有吹唢呐的乐队、舞狮表演等,热闹非凡。

女方家庭会在门口摆放门神,以辟邪驱逐恶鬼,保护新娘平安。

男方家庭的代表会向女方家庭敬献礼金,并请长辈代表为新娘戴上嫁妆。

三、接亲仪式接亲仪式是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新娘到达男方家庭之后,男方家人会在门口用红毯迎接新娘。

新娘会踩着丰盛的礼物,由男方家人带着进入新房。

在进入新房之前,新娘还要踩过一盆装满了红水的大缸,象征着新娘要洗尽旧日的烦恼,迎接婚姻的新生活。

四、敬茶仪式敬茶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安徽淮南结婚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敬茶仪式中,新娘会向男方家庭的长辈敬茶以示尊敬和感恩之情。

男方家庭的长辈接过茶杯后,会给新娘和新郎赠送红包,并给予婚姻的祝福和忠告。

五、宴席流程在安徽淮南的婚宴上,一般会有丰盛的菜肴和精致的点心。

宴席开始时,主持人会宣布婚礼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新娘和新郎的来历。

随后,新娘和新郎会与宾客敬酒,并接受宾客的祝福和礼物。

期间,还会有各种节目表演,如歌舞表演、戏曲演出等,以增加宴席的热闹气氛。

六、敬酒仪式在宴席上,新娘和新郎会向亲友敬酒以示感谢和敬意。

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按照亲友的年龄和身份先后敬酒,以示尊重和顺序。

同时,亲友也会向新娘和新郎敬酒,并给予祝福和礼物。

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也是对亲友情谊的一种表达方式。

七、散席仪式婚宴结束后,新娘和新郎会向亲友散发喜糖以示感谢和告别。

喜糖象征着甜蜜和幸福,也代表着新婚夫妇对亲友的祝福。

同时,亲友也会向新娘和新郎散发喜糖,以祝福他们婚姻美满,白头偕老。

徽州婚嫁习俗

徽州婚嫁习俗

徽州婚嫁习俗巢湖习俗有着有着很深的历史积淀和古朴之风,她的习俗不同于其他地方,她的习俗是历史的见证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

1、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互相配合2、过大礼———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条件,男家会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俗称定礼或茶礼)到女家,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即是既有丈夫、儿女,而公婆、父母皆在)会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

通常过礼应用的有礼饼、礼金、礼品等,数量均用偶数,即取成双成对之意。

3、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找个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顺利,二人和顺。

4、搬嫁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

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5、安床———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

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

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

6、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前一晚或正日举行,上头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要组织新家庭,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

须择好时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男女双方需先沐浴,并由「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好命婆,为男女方家族中的长辈,需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以柚菜浇水洗身(柚叶据说可涤除污秽)。

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靠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而坐,由「好命佬」或「好命婆」替其梳头。

合肥地区传统婚礼习俗

合肥地区传统婚礼习俗

合肥传统婚礼习俗一、托媒提亲。

当男女双方到婚龄时,双方家长认为门户相当,男方可委托媒人向女方提亲,也有女方向男家提亲的。

媒人要由“全福”之人担任,要求是双数二至四人为宜,即所谓“四大媒红”,其中有主媒和陪媒。

媒人提亲,主要介绍双方情况,谈论男方或女方时大都有夸大喧染之处。

俗话说:“媒人不扯谎,坐下没得讲”。

又说“会做媒的两头瞒”,“十媒九谎”,“媒婆”一张嘴,会吹又会哄”等等。

托媒提亲,称为“起媒”或“起红”。

二、合“八字”。

提亲后,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生肖由家长写在草纸上,由媒人转交对方,再由“算命”人推算,合婚是否犯“冲克”,如所谓“火克金”;“鸡不能配猴”、“鸡见猴,夜夜愁”;“龙不能配虎”说“龙虎相斗”不吉利。

还有“男属羊,抖抖忙,女属羊,守空房”“鼠马相冲”等等。

如犯“冲克”,即使两相情愿,则不能结亲。

这是江湖术士的五行生克之说,来判定男女双方的婚姻大事。

这对妇女则极为不利,如女方属虎,则所谓“主杀夫”、“主杀公婆”之命。

被视为“八字”不好,就在婚事上设置了一道严重的障碍。

故女方家族往往买通江湖术士改出生时间,变“相冲相克”为“相生相旺”。

因有“十女九不真”的说法。

合“八字”后,男女双方的婚事就可初步定下来。

在皖南绩溪一带,合“八字后”,男女生辰八字用红纸写好,谓之“红书”,双方互送一份,各放在自家的“灶神”面前,经过三、五日,如家中平安无事,便认为婚事已得到“家神”的“默许”。

三、相亲。

合“八字”后,由媒人与女方家长约定,择日由媒人陪同求亲男子到女家,拜见女方父母长辈,让女方家长亲自看到男方的外貌、风度、见识修养,以及家庭情况等等。

男女双方也可乘机偷觑一眼,不能直接晤谈。

四、相家。

由媒人带女方本人到男家,和男方父母见面。

男方母亲邀该女到内室探询,细心观察她的衣鞋和装饰,以测定她的针线功夫和衡量品性。

女方则借此细察男家的屋宇和陈设,尤其是新房中的家具的设备,这是涉及男女两方今后共同生活的直接利益。

安徽独有的当地民俗文化介绍

安徽独有的当地民俗文化介绍

安徽独有的当地民俗文化介绍民俗是来自于民众,传承于民众,规范民众,又深藏于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一种特殊力量。

安徽各类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安徽民俗文化涵盖婚嫁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社交往来习俗、烹调饮食习俗等许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皖南的跳钟馗、叠罗汉,皖北的肘阁、旱船等不仅地域特色鲜明,而且有极强的观赏性。

九华山的“荤年素年”民俗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宗教特色,而且已经逐渐成为广受喜爱的九华山冬游项目之一。

一、阜阳剪纸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

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

阜阳很早即有剪纸出现和应用。

从现存资料看,阜阳博物馆收藏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都是清代的阜阳剪纸,作鞋花、袜底花之用。

作品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剪口清晰,想象丰富。

阜阳剪纸的大部分作者都是土生土长,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来表达生活情趣,美化周围环境。

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祝寿送礼,人们习惯用剪纸装饰物品。

妇女们在鞋帮、衣帽、枕套、手帕、围裙上绣的花样,也欢喜用剪纸作底稿。

朴素的审美观,形成了艺人剪纸风格和作品内容。

阜阳剪纸,以传统多样的题材、丰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艺术特色而享有盛誉。

1978年以来,阜阳剪纸继在合肥、上海、南京、北京以及日本东京等地展出之后,又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

艺术特色剪纸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单色和彩色两大类,南北剪纸又因风格各异而有所不同。

阜阳剪纸兼有南北方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

安徽的结婚礼仪

安徽的结婚礼仪

安徽的结婚礼仪合肥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口念吉祥句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门缝钱(包5元、10元的几十封以及100的几封,红包等)。

新郎进门后有个小礼节,带花或给新娘穿鞋之类。

敬拜父母“改口”,一般以敬茶代替,父母需给红包,一般为1001,也有少数是10001,寓示万里挑一。

新娘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给红包)背出家门,也有新郎抱出来的。

上车时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脚踩糕上,再坐进车内(有些地方要带一条糕回男方家,寓示“高来高去”)。

新娘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

芜湖男童持盘候新郎,新娘头上插稻穗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先祭拜祖先。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此时新郎下车,给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新娘头上要插稻穗和红花,新郎给捧花之后,媒婆将新娘挽出大厅。

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脸盆挽脸的洗脸水泼出去,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有成。

礼车至后,由媒婆带着拿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结婚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床上。

蚌埠喜期挑选要注意,新娘车里脚踩糕喜期注意避开双方父母出生月份和生日。

定后忌改,因旧时有以此定终生之说。

结婚当日清晨,男家向女方下礼,沿用旧时“水礼”习俗。

礼品亦大致相似,其中有的以大面包、罐头取代旧时所送的馒头、猪肉等。

也有的不下水礼,是因为女家在女儿回门时须款待亲友或在饭店设宴,商定让男方出钱。

一般男方下礼至女家,便带回新娘嫁妆。

往返时双方均用鞭炮迎送。

男家在下礼带回新娘嫁妆后,即发车迎娶新娘。

新娘在轿车里脚下有云片糕两条,意为“步步登高”,沿用旧婚礼中“新人不走旧路”的习俗。

安徽结婚风俗礼仪

安徽结婚风俗礼仪

安徽结婚风俗礼仪传统习俗安徽的新娘子在娘家出门的时候脚不能落地,需要娘家的兄弟背着上车,这样才吉利。

新娘子出门了就不能回头,新娘子除了娘家的们,就不能回头看,要一直向前,也寓意奔向未来,希望结婚后日子能越来越好。

一口糖水,新娘进婆家门时,婆家的人会倒碗糖水给新娘喝,意思意思就行,希望新娘以后嘴巴甜,一家人没有口舌之争。

红烛红灯笼,新娘进门时,有一男一女两个喜童捧着红烛灯笼,走在新娘的前后,蜡烛会放在新房的床头,意味着红烛成双对。

安徽新娘家会有送亲的亲友,新郎家要准备回礼,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袜子,人们觉得送袜子代表“旺”。

新婚的第二天,新郎要上岳父家接岳父来家里,然后会请亲朋相陪,让岳父放心,女儿在新家也会越来越好。

合肥结婚风俗1.女方准备床品(棉被,枕头作为陪嫁的礼品),而且要被子里面封上早生贵子(枣子,花生,桂圆,莲子),缝被子的人应该是女方的长辈。

还有女方要准备红色箱子,里面放钱。

男方上门要带烟酒糖,还有结婚的衣服和回门的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要新的。

2.合肥这边男方上门接新娘是下午,午饭过一会就出发(时间上最好带个半1点半啦2点半啦寓意是找个伴的意思)。

3.车队规定要是双数,要说明的是注意头是摄像车不算在车队里面(最好安排新郎一好友在车上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口此人要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头车是新郎车(供新郎和新娘坐的专车)二车是伴郎车(供伴郎和伴娘坐的专车新郎到新娘家时伴郎要先新郎一步下车为新郎开车门)。

4.门缝钱要准备好一般小钱(包5元10元20元)的最少要准备个20到30封,大钱100的也要几个(具体准备几个视新娘家的亲戚多少而定)。

5.本地的习俗是要放鞭炮的,从男方家出发到了女方家的时候鞭炮要提前放(前面说的头车上坐的人要提前下来放)。

6.然后就去敲女方家的门,按习俗是不会马上开门的有人会阻挠的这时候见机塞门缝钱,先塞小的,最后塞些大的就可以开门了。

要注意的是有的新娘家设置了不止一道门,除了大门外新娘房也有个门有的新娘家甚至会有好几道门,所以在大门的时候千万别把门缝钱一下就塞光了,叫门塞门缝钱期间每隔一会放一卦100~200响的短鞭炮(催门炮)。

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

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

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安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民俗风情,各种独特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

这些民俗风情既反映了安徽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也代表了安徽人民的智慧和美好愿景。

本文将带您一起了解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

一、婚俗习惯安徽的婚俗习惯非常丰富多样。

比较著名的有“三朝五日”、“三顾茅庐”、“闹洞房”等。

“三朝五日”是指婚礼的时间安排。

新娘出嫁前,会先进行一次婚礼前的“出嫁告别仪式”,然后在丈夫家中进行正式婚礼,期间还有几次婚礼相关的仪式和聚会。

整个过程历时五天,热闹非凡。

“三顾茅庐”是指新娘三次拜访婆家。

新娘嫁到丈夫家中后,要拜访丈夫的父母和祖父母,以示尊重和感恩之意。

“闹洞房”是婚礼中最有趣的环节之一。

在安徽,新娘入洞房时,会被一群姐妹和朋友们“闹”得高高兴兴。

他们会蒙新郎的眼睛,玩一些搞笑的游戏和小把戏,希望新娘高高兴兴地过洞房夜。

二、祭祀仪式安徽是中国的传统农业区,人们对土地和自然的崇拜是非常深刻的。

因此,安徽有着丰富的祭祀仪式,其中最有名的是祭祀鬼门关和祭祀土地。

祭祀鬼门关是安徽农村地区的一项传统祭祀仪式。

根据传统习俗,安徽农民相信有一个传说中的“鬼门关”,是连接阴间和阳间的通道。

每年庚子年的午夜时刻,当地农民会为祭祀祖先和鬼神而举行盛大的仪式。

届时,人们会烧纸钱、祭拜祖先,还会举行舞狮和杂技表演。

祭祀土地是另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

在安徽农村,人们相信土地是他们的生计之源,每年天尺节(农历二月初二)会进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人们会制作并供奉香烛、鲜花、水果和食品,以表达对土地之神的敬意和感谢。

三、特色节日安徽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梅戏节和灵璧花灯节。

黄梅戏节是安徽黄梅县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六月初六,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戏曲演出和表演比赛。

节日期间,黄梅县里的戏台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吸引着众多观众。

灵璧花灯节是安徽灵璧县的一项传统节日,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安徽民俗文化总结汇报

安徽民俗文化总结汇报

安徽民俗文化总结汇报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其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安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下面是对安徽民俗文化的总结汇报,旨在介绍安徽独特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一、节日文化1. 安徽传统节日众多,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春节。

春节是安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人们会聚在一起,家庭团圆,合家欢乐,共享美食。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也有其独特的风味和习俗。

2. 元宵节是在春节之后的第15个正月,是祭祖和祈福的重要时刻。

安徽人会在家中摆放花灯,外出赏花灯,还有猜灯谜的活动等,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3. 清明节是安徽人忆先人、扫墓的日子。

在清明节期间,安徽人会前往祖坟扫墓祭祖,同时还有踏青、插柳、踢毽子等民间游戏,增添了节日的传统色彩。

4. 端午节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欣赏腰鼓、舞龙、舞狮等民间表演,表达对屈原的追思和敬意。

二、婚俗文化1. 安徽的婚俗文化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

例如,婚礼之前,新娘会进行一系列的美容仪式,如先洗蒸、再洗澡,象征着“身似旧莲花,面若新芙蓉”。

2. 安徽传统婚礼通常以“抬花轿”起步,新娘会被抬上装饰华丽的花轿,由婚嫁车队陪同前往婆家。

同时,还会有鞭炮声、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3. 安徽婚俗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新人的拜堂过程。

新郎新娘会向双方父母行拜礼,表达对双方父母的感激和尊敬。

拜堂时,还会进行一系列的民间传统活动和娱乐节目,让喜庆氛围达到高潮。

三、饮食文化1. 安徽的传统饮食以徽菜为代表,追求色、香、味俱佳。

徽菜讲究烹调技巧,注重原料的选用和烹饪手法的独特。

它以其精致的做工、鲜嫩的口感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2. 安徽还以茶文化而闻名,素有“徽茶之乡”的美誉。

安徽的黄山毛峰茶、六安瓜片等名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凭借其优质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四、传统习俗1. 安徽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与宗教信仰、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徽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镇,传统婚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的安徽结婚风俗在大家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首先,要结婚,一方需要拿出人家喜欢的请客礼物,一般都是一些特别的物品,包括烟、酒、茶叶、糖果等。

然后将这些物品放到一个特殊的福袋里,由男方或其家属代表,带着福袋去拜访女方的家人,给女方的家人拜堂。

继续前进,福包传到女方家,男方会有两个人去拜访,一个是介绍手,介绍两家关系,叫“催婚”;另一个是活动参与者,叫“抬福袋”。

男方包括男方家属,会准备很多零食、酒和其他礼品,给女方的家人表示礼节。

当女方的家人收到礼物后,家属会给男方一份礼品,称为“新衣”,代表着双方的婚约。

之后,双方家属会签订婚约,确定结婚的日期、地点及其他事宜。

接下来,家属会安排一个大型婚礼来庆祝双方的婚礼,双方的客人会分别在两个家中准备,然后有两个车队前往婚礼中心,坐车到宴会厅,双方家属会在客人开始入场前把新人在主持人的请求下“交换新衣”,代表着新婚之福到来。

活动到此结束,双方家属以及所有客人会在宴会厅就餐,双方还会在宴会现场交换礼物,代表双方的爱情及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结婚当天,双方的家属还会准备礼品,向新人送上祝福,代表双方的婚姻纽带永不分割。

新人会在把礼物装在一起,装进被称为“福
袋”的容器里,然后作为礼物带回家。

最后,新人会在家中给家属穿上“新衣”,家属也会给新人准备一份“微礼”,共同庆祝双方的结婚。

安徽结婚风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的结婚文化。

它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表达出双方家庭的真诚祝福,也让新婚双方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开始。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婚嫁习俗,在安徽就有自己独特的婚嫁习俗,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新娘离家前礼俗装新:新娘出嫁前一日或三日,在家*坐,不见外人。

皖南黟县一带,婚前一日,女家邀请四至八个姑娘陪新娘“坐房”,陪坐的姑娘叫“坐房囡”、“装新”或“坐房”;新娘出嫁前,能与同龄姑娘们叙谈,以求得心灵上的慰籍。

装箱:在淮北一带,新娘出嫁前一日,亲戚、家族迎亲,邻居纷纷赠送钱物。

到当天亥时,公认福气大的妇女都来为新娘装箱:有的箱内装新娘衣物,有的箱内装喜饼、果子、糖果、香烟等,以备众客人闹新房时食用。

有的还特装一些好果子,留新人在洞房吃。

箱子装好后,用红纸写封条斜贴箱口上。

绞脸:新娘在闺房梳妆,请有福气的妇女为其开脸,用白细线绞去脸上汗毛,搽上粉和姻脂,使新娘容光焕发,面目一新。

这是少女出嫁时的美容。

也意味着新娘告别了少女期。

有的地方是新娘入洞房后,由婆家请人绞脸。

哭嫁:新娘离家前一晚及翌日上轿前,要哭嫁,所谓“越哭越发”。

六安地区舒城一带,认为不哭嫁,生下的孩子将会是哑巴。

哭嫁实际是女儿离家的真情流露。

新娘哭,是对父母的依恋与感激;母亲哭,是既舍不得女儿离家,而又希望女儿幸福;同龄姐妹哭,是祝愿新娘今后的生活更愉快。

有的地方把“哭嫁”称为“劝嫁”,其寓意尤为深远。

饿嫁:新娘在出嫁前两天,逐渐减食,每天只吃少量的鸡蛋,以预防喜日途中或闹房时要大小便。

男家婚前礼俗铺房:合肥地区在婚前三天,女家将陪送的妆奁,以鼓乐为前导,雇请抬工送往男家,男家放鞭炮迎接。

新郎及其父母亲自布置好新房,新房内红红火火,环境一新。

缝被:婚前一天,男家请全福老太,即夫妇双全、儿孙满堂的老人,将新人盖被缝好。

缝被要用红线,以示吉庆。

压床: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晚,从至亲中选一位全福老太睡新床,以预祝新人幸福。

皖中一带,则是请新郎的表兄弟二人,在新床上睡一晚,以象征吉祥如意。

打花烛: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日,请两位十岁左右的漂亮小姑娘当“花烛姑娘”,手持点亮的喜烛,在全福老太的指点下,照射新房的每一个角落,以祝贺新人十全十美。

安徽临泉农村结婚风俗

安徽临泉农村结婚风俗

安徽临泉农村结婚风俗安徽临泉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农村结婚风俗也是与众不同的。

在临泉,结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和社会事件,它不仅代表着一对新人的幸福,更是一个家庭和社会的传承和延续。

一、婚前准备在临泉,婚姻是家庭的大事,所以婚前准备也非常注重。

通常,结婚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1.筹备婚礼用品:新郎新娘要准备好彩礼、婚车、喜糖、请柬等婚礼用品。

2.选定婚礼日期:婚姻是人生大事,选定婚礼日期十分重要。

在临泉,通常会在农历的“四季好日”中选定婚期,以求婚姻美满幸福。

3.请帖送达:在临泉,送请帖是传统的习俗。

通常,新郎新娘会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所以请帖送达也是必须的。

二、迎亲仪式在临泉农村,迎亲是结婚过程中最为盛大的仪式之一。

通常在婚礼当天,新娘家的亲戚会到新郎家迎接新娘,这个过程中要经过几个环节:1.接门:新娘到新郎家门口时,由新郎家的长辈打开门迎接,新娘还要踩过一把炭火,寓意着新娘要对新家里兢兢业业。

2.敬茶:新娘到达新郎家后,要先向新郎家的长辈敬茶,表示尊敬和感谢。

3.抬轿:接着,新郎家的兄弟姐妹会抬起轿子,将新娘抬进新郎家。

4.拜堂:新娘进入新家后,要先到堂房里拜堂,祭拜天地祖先和家神。

5.簇拥入室:拜完堂后,新娘就可以进入新房了,这时,新郎家的兄弟姐妹会簇拥着新娘进入新房,表示对新娘的欢迎和祝福。

三、婚礼仪式在临泉,婚礼仪式通常包括三个环节:拜堂、敬酒和互赠礼品。

在仪式进行中,往往还会有歌舞、鞭炮等庆祝活动。

1.拜堂在临泉,拜堂仪式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环节中,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祖先、父母和长辈等拜礼,表示对神灵和家族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2.敬酒敬酒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临泉,新郎新娘要先向父母敬酒,表示对父母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接着,新郎新娘还要向长辈、亲友敬酒,表示感谢和祝福。

3.互赠礼品在临泉,新郎新娘要互相赠送礼品,以示对彼此的关爱和承诺。

通常,新郎会送给新娘一件金银首饰或一束鲜花,而新娘则会送给新郎一件衣服或一些生活用品。

安徽获奖优秀民俗故事-安徽乡下婚俗文化探微

安徽获奖优秀民俗故事-安徽乡下婚俗文化探微

获奖优秀民俗故事“民俗故事”征集以安徽地域民俗为主题收集整理,故事要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既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传奇色彩,又要有浓烈的时代气息,要在保留传统民俗精髓的基础上,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传达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展示安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安徽肥西婚俗文化探微Z J肥西地处江淮腹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因此就有了婚俗文化。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民族迥异,所以各地的婚俗文化多姿多彩,各不相同。

今天,笔者就自己搜集整理的肥西婚俗文化与大家分享。

说媒旧式婚姻,礼节繁琐,男女联姻多由媒人说合,所谓“天上无云不下雨,世上无媒不成婚”。

三河谓说媒为“传年庚”,山南,官亭一带则称“起媒”。

一般由男方先托媒人到女家说媒,女家同意后,再由男家请先生写求婚庚贴——即男方的生辰八字,贴面写上“恭求”二字,所备礼品由媒人传送女家。

通常的礼品有:船头包子——船头形包装的红糖和糕点;连耳肉——两刀连着的肉,由媒人带到女家。

女家若同意撕下一块,另一块由媒人带回男家。

女家接贴后,若同意,则按上述内容写上女方生辰八字,贴面写“敬允”二字,传回男家。

回赠的礼品通常为笔、墨之类,示意男方要广读诗书,成为知书达礼之人。

读书人家还在贴中出一副想象力丰富而又颇为浪漫的对联,如:男方出“捉海底金龟,刺血磨墨书凤简”,女方对“取月中玉兔,拔毫扎笔写龙笺”,这是当地男女求亲恋爱时常用的对子。

男方出上联“书风简”恭求秦晋之好,女方出下联“写龙笺”敬允两姓联姻,这表明,平时那些体格健壮的农夫农妇,表面上瞧不起“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担糠”的瘦弱书生,实质上,从内心深处还是钦敬与爱慕知书达礼的读书人的。

看门楼待男女两家互换庚贴意向一致后,女方就会带兄嫂或嫡系亲属的小孩到男家去看门楼子,即是去实地勘察男方家庭状况与生活环境。

安徽结婚风俗

安徽结婚风俗

安徽结婚风俗安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文化。

它的结婚风俗和其他地方有一定的不同。

在安徽,结婚过程不仅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安徽结婚风俗总结起来有五大特点,包括:收新娘,赠礼,新郎新娘互换礼物,安排婚礼,迎亲礼等。

首先,收新娘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它将新娘从新郎家中接到新婚房里。

当新郎家的亲属参加收新娘时,通常都会带一些特别的礼物。

其次,赠礼是安徽结婚风俗中很重要的环节,最常见的赠礼包括:家禄,财宝和礼品。

家禄是安徽传统地给予新娘家庭的礼金,财宝是一些珍贵的礼物,礼品则包括新婚床品、茶具、晚装等。

第三,新郎新娘互换礼物。

新郎新娘会在婚礼上用礼品互换。

新娘可以送一个宝贝,比如一只小瓶子,里面装着洗衣液,表达对新郎的关爱。

新郎则可以送给新娘礼物,比如首饰、服装,等。

第四,安排婚礼。

婚礼上禁止有形式的娱乐节目,但可以安排一些歌曲和舞蹈,以展现安徽传统文化和风俗。

最后一点,迎亲礼是安徽结婚风俗中最重要的环节,新郎新娘既可以在婚宴上进行互动,也可以在这个礼节中交换吉祥话。

当这类活动发生时,那么安徽婚礼就完成了。

安徽的结婚风俗是与众不同的,在它的传承中有很多独特的环节,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子,又有晚辈们追求的个性化元素。

安徽人对结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让这里的结婚仪式更加古老而神圣,把古老传统和新兴文化融为一体,使它更加精彩纷呈。

安徽结婚风俗中的礼仪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点。

虽然文化和传统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它们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让新郎新娘和宾客记住古老的风俗,可以唤起大家对礼仪的认识。

安徽结婚风俗既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又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记忆。

安徽亳州结婚规矩

安徽亳州结婚规矩

安徽亳州结婚规矩1、选一套受到社会认可的结婚仪式安徽亳州的结婚仪式一般会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举行,家家根据世代积淀的习惯和传统来形成自己的结婚形式,但是大多数家庭都会按照丁酉婚礼、金蟾结婚、白喜堂等等传统仪式举行结婚仪式。

2、请新房亳州的结婚很重视传统文化,新房的请仪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如果男方的家人要下山,一般会近亲算命来帮助光宗耀祖,而如果是男方提议到女方家里请新房,仪式上,男方还会给原始新房准备一套大礼,以示告知对方家人,他们的女儿将要归入他家。

3、新房介绍给男方家人当男方家里近亲,比如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等到女方家里拜访时,人家就会向未来新房子介绍女方家里的人,男方家人也会将自己的家庭背景,关系等等向新房介绍,此时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礼物。

4、订完婚仪式当两家的新房介绍完毕,父母双方当面约定成婚日期,进行后续婚礼流程安排等,此时一般男方家里会拿出一些象征性礼物,表达出新婚家庭的祝福及同兴。

5、安排彩礼一般在新房们成婚完婚礼后,就会进行安排彩礼,由男方家里准备,包含礼金、礼品、贴聘金等等,男方礼金一般会略高,但是彩礼也要经过新房双方及父母双方同意,以保齐全家的和气。

6、安排结婚仪式结婚仪式安排很多,可以根据家庭情况选择不同的仪式,安排进行,比如私家宴席、操香囊、新房介绍活动等,仪式进行的当晚,一般男方家里都会准备贴聘金及礼金交给新房双方,祝大家新婚快乐。

7、新床入家当新房经历了传统仪式及安排步骤之后,接下来就是安排新床入家,这种仪式也很重要,家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习俗来确定安排,如老子引路、礼六旗、扫堂等等,仪式完毕之后,新房就可正式入行夫家了。

8、安排拜堂及新房面见家长拜堂、新房面见家长等仪式,也是家家中间要完成的仪式,一般新房在仪式前都会进行准备,拜堂的时候,新房一般都会抱着礼物,先面见家长,表示尊敬,以示新婚家庭和气。

9、完婚礼最后,新房家家将安排举行完婚礼,对于完婚礼,也是家家传统,根据情况安排,新房家家可以先封存痕迹,再一起参加一个旅行,或者到公公母母家的院子里安排完婚礼,邀请亲友来参加,表达新婚家庭的祝福之意。

滁州婚俗文化礼仪

滁州婚俗文化礼仪

滁州婚俗文化礼仪安徽滁州传统结婚流程在安徽滁洲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

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

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

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

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

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

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

之后进行的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结婚礼仪1.先有介绍人介绍,男女初会(如自谈的,也要走这个场)。

会面时,可有双方家长、姐妹陪同,初会地点由双方事先商定。

初会如感觉良好,男方须象征性的给女方一些见面礼,并请双方代表聚餐一顿。

这一程序叫做“小看”。

“小看”后,男方再请介绍人去女方家商定“大看”的日期、女方所要礼物、大看时的具体人员、人数。

男方根据女方的要求,安排好对应的人员,做好接待工作。

“大看”时要隆重,男方要安排专车接送女方人员。

到双方家门口,都要放礼炮。

吃喝完毕,女方要回去时,要给每人准备一些礼物(毛巾、衣料、糖果、香烟)有小孩的,要给每个孩子一个红包。

安徽婚礼风俗

安徽婚礼风俗

安徽婚礼风俗安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安徽的婚礼风俗是安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传统。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安徽的婚礼风俗,了解这个地方特有的婚姻习俗和仪式。

一、婚前准备在安徽,婚姻是两个家庭的联姻,所以在婚前准备阶段,双方家庭要进行一系列的商议和准备工作。

首先,男方家庭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庭,提出婚事,并商议彩礼的事宜。

彩礼是男方送给女方家庭的一种表示尊重和感谢的礼物,通常包括金银首饰、红包和其他贵重物品。

双方家庭商定好彩礼的内容和数量后,就正式确定了婚事。

二、婚礼仪式安徽的婚礼仪式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迎亲、过门和接亲。

1. 迎亲在婚礼当天,女方家庭会在家门口摆放一张红色的喜床,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幸福和美满。

男方家庭会派代表和婚车前往女方家中迎亲。

迎亲队伍通常由锣鼓队、花车和其他喜庆的装饰组成,人们载歌载舞地接新娘。

一路上,新郎还要经历一些有趣的“考验”,比如喝酒、猜谜语等。

最后,新郎成功进入女方家庭后,双方亲友会一起举行简单而庄重的拜堂仪式。

2. 过门拜堂仪式结束后,新娘会跟随新郎一起回到男方家中,这个环节叫做过门。

过门时,女方家庭会为新娘准备一些小礼品,象征着对她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在过门的过程中,新娘会遇到一些有趣的“关卡”,比如踩脚板、跨门槛等。

这一过程中,新郎要帮助新娘顺利通过,以展示他的勇敢和能力。

3. 接亲过门后,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的一员。

接亲仪式是新郎家庭为新娘举办的欢迎仪式,目的是让新娘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

在接亲仪式上,男方家庭会准备丰盛的宴席,亲友们会一起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团圆。

三、婚后习俗在安徽,婚后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传统。

比如,新娘在新郎家中要尽快生下一个孩子,这被认为是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

此外,新娘还要尽快学会做饭和家务,以展示她的贤淑和能力。

在安徽的农村地区,新娘还要向婆婆请安,以示尊重和感激。

结语安徽的婚礼风俗独具特色,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传统习俗。

安徽农村结婚的风俗

安徽农村结婚的风俗

安徽农村结婚的风俗安徽农村结婚的风俗是一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在安徽农村,结婚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

在这里,结婚的风俗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且仍然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首先,在安徽农村,结婚的仪式通常都是由父母来安排的。

他们会根据家庭背景、财务状况、性格等因素来确定适婚对象。

在一些农村,父母会派人去对方的家里进行打探,询问是否有相中的人选。

如果对方回复有意,那么父母就会着手准备婚礼。

在东部地区,父母和长辈会在婚前举行合家欢、家宴等活动,向亲朋好友宣布喜讯,增加婚礼的喜庆氛围。

其次,在安徽农村,传统的婚礼通常会分为三个环节:订婚、膳饮和送亲娘家。

订婚是正式确定娶亲的日子。

在这一天,家里会预备许多生活必需品,例如猪肉、鸡蛋、鸡鸭等,同时所剩余的部分都会送给新娘。

在膳饮环节,新娘会穿上新衣服,婚礼进行得十分盛大。

在送亲娘家环节,新娘会跟随丈夫前往新娘家中,正式完成结婚程序。

最后,在结婚过程中,红色是非常重要的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热情等等正面的含义。

因此,在安徽农村婚礼现场,人们都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同时新娘的嫁妆也大多都是红色的。

此外,在婚礼过程中,还有很多古老的习俗。

例如,婚礼当天,新娘要在镜前敬酒,这个动作表达着新娘抱负美好生活的愿望;还有撒窑子、掀头盖等节目,寓意着新郎新娘的美满幸福。

总之,安徽农村结婚风俗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其举办的方式和仪式,都是极具仪式感和庄重的。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的婚礼形式逐渐深入人心,但是这些古老、传统的元素,仍然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合肥结婚风俗礼仪

合肥结婚风俗礼仪

合肥结婚风俗礼仪结婚是人生中的重要大事,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方结婚有着不同的婚礼习俗,那么安徽合肥的结婚风俗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合肥结婚风俗,盼望对您有所协助,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合肥结婚习俗1、女方打算床品。

棉被、枕头作为陪嫁的礼品,且被子里面要封上“早生贵子”(即枣子,花生,桂圆,莲子)。

缝被子的人应当是女方的长辈。

2、女方要打算红色箱子里面放钱。

3、男方上门要带烟酒糖,还有结婚的衣服和回门的衣听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要新的。

4、合肥这边男方上门接新娘是下午。

午饭过一会就启程,时间上最好带个半,1点半啦,2点半啦,寓意是找个伴的意思。

5、车队规定要是双数。

要说明的是留意头是摄像车不算在车队里面,最好支配新郎一好友在车上,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口此人要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

头车是新郎车,供新郎和新娘坐的专车。

二车是伴郎车,供伴郎和伴娘坐的专车,新郎到新娘家时伴郎要先新郎一步下车为新郎开车门。

6、门缝钱要打算好一般小钱,包1元、2元、5元、10元、20元的最少要打算个20到30封,大钱101的也要几个(详细打算几个视新娘家的亲戚多少而定)。

7、合肥本地的习俗是要放鞭炮的。

从男方家启程到女方家的时候鞭炮要提前放,前面说的头车上坐的人要提前下来放。

8、然后就去敲女方家的门。

按习俗是不会立刻开门的,有人会阻挠的。

这时候见机塞门缝钱,先塞小的,最终塞些大的就可以开门了。

要留意的是有的新娘家设置了不止一道门,除了大门外,新娘房也有个门有的新娘家甚至会有好几道门,所以在大门的时候千万别把门缝钱一下就塞光了。

9、叫门塞门缝钱期间每隔一会放一卦101~200响的短鞭炮——催门炮。

10、女方家开门后进入,然后会有个小礼节,就是要敬拜女方父母,感谢他们帮你养了个好老婆之类的东西。

然后进入新娘闺房,新郎找到新娘的婚鞋给新娘穿上。

新人要给女方的父母敬茶,新郎改口。

女方父母送上大红包。

11、接下来就是接新娘到你们的新家啦,一般让舅舅背新娘出来的,也有新郎抱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李青学号:1334001250157 班级:13秋广告学本科
安徽婚俗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古至今,人们对爱情婚姻的美好愿望,不只有诗一般的描述,还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隆重仪式,来纪念、成全。

在注重文化与礼教的古徽州地区,更是不能例外,尽管世事变迁,旧时徽州人的婚嫁习俗里的诸多繁文缛节已经日渐消逝,诸如童婚、纳妾、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

但通过皖南地区现代的婚姻仪式,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出古徽州地区传统婚嫁的痕迹。

一般而言,在在古徽州,一场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订亲、成礼、合亲四个阶段。

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一、说媒
旧社会的古礼,男满18岁为“弱冠”,女满15岁为“及”。

儿女到了十三四岁,父母就开始关心其婚事。

联姻讲求门当户对,实际上女方每望高攀,男方却需适当迁就。

故有“嫁女高高求,讨亲低低凑”的说法。

;一般都由乡里的好事婆娘,往来游说,巧言撮合,或由男方选定对象,委托媒婆前往提亲。

女方如同意,媒婆就取得女方年庚八字红单送到男家,男方将八字置灶君座下,以测有无不祥之兆。

若厨房三日内不失盘打碗,不缺瓢少筷,认为初步吉利。

再将男女两方生辰八字送到算命先生处,看看是否相冲相克,全部通过,确认无误才可以正式求亲说合。

二、行聘
俗称“下定”、“定亲”,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下红贴,称为“鸳鸯礼书”,在内页写上男子的生辰八字,装入一个红封套,附写一篇请求联姻的定格文章,备下一支新毛笔和一块新墨放入一个红皮“批书匣”,请一名本房男性亲属带上批书匣,随媒人去女家,俗称“下定书”。

同时还要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头节礼”,如衣料、首饰、礼银等。

如民国期间黟县的礼银规矩就是108块银元。

不过这也要看家庭财富多少而不等,但尾数都是八,寓意“若要发,不离八”之意,而且每枚银元上都要用朱红写上双喜字。

女方受到后要由家长(父兄)用其新笔墨在鸳鸯礼书中内页左边写下女方生辰八字,然后在封面上写上“亲允大吉”,送回男方此为“批书”。

女方收下的礼金,用来置办嫁妆,富豪往往自增陪嫁。

这样就算是正式定亲了。

鸳鸯礼书就是订婚凭证。

定亲后,男方一年三节均得向女家送礼。

三、请期
订婚后,男女完婚,男方先请媒婆上门提出结婚请求,得到应允后,由男方捡选迎娶日期,书写在红柬上,配上相应的礼物,请媒人送到女家。

古时便称为“请期”。

现代叫“送日子”。

四、搬行嫁
在迎娶的前一天或当天,男方需派人前往女宅搬嫁妆,称为“搬行嫁”。

搬行嫁期间,男女双方住宅张灯结彩,鸣炮奏乐。

嫁妆一般都是房间家具及日常用品。

富贵人家也在拜匣里放上一些金银首饰等,吃、穿、用品业一应俱全,机会可供一生享用。

(有的甚至连棺木都备齐!!)。

五、开面
开面又称“拉面”。

在迎亲的当天,姑妈或舅妈要给新娘开面,即用两根丝线靶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否则要被讥笑为“毛脸”。

开面意味着姑娘时代已经
结束。

六、迎亲
成亲值日,迎娶新娘要用花轿,少数沿河地区用船。

迎亲人员一般为媒人、喜娘、舅舅、姑父以及与新郎、新娘年龄相仿的青年男女。

抬轿者为四人,富贵人家为八人。

新郎一般要亲自前往,歙县也有不用鼓乐,不要新郎上门迎亲的。

到了女方家里,女方大门紧闭,要待男方在门缝中塞足了“喜包”后,方才打开大门,鸣炮迎客。

然后开始“哭嫁”,母女报头痛哭,不过哭声中更多的是乐感而不是悲伤。

为什么要哭呢?据说是“不哭不发,哭哭发发”。

花轿出门后,有的地方还偷偷盛一碗水,随着出门的花轿泼出去,象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花轿到了男家村口即止步不前,要等新郎背进村子,这里面又有典故,婚后若是吵架,媳妇就可以声称“又不是我自己走上门的,是你把我背进来的”。

七、拜堂
歙县的习俗是,花轿至男宅落地,新郎亲自迎至厅堂,即行拜堂礼,黟县的习俗就是轿至男宅大门,公婆、新郎都上楼,要等新娘入了洞房,传带同时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

新娘入洞房稍事休息后,才出来行拜堂礼。

八、闹洞房
花烛酒宴散席后,亲戚好友聚集新娘放里,大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逗新娘发笑或是出一些难题来捉弄他们,以此取乐。

图的也是“炒发”。

九、回门
新婚第三日,新娘回娘家探望,此为“回门”,如新郎伴送,则为“双回门”,女婿第一次上门,要一一拜见岳家诸亲长辈,中午岳家要开席宴婿,称为接女婿。

徽州素有“丈母娘见女婿,犹如见皇帝“,以及”女婿上门活祖宗“登说法。

所以非常隆重。

第一次回门,不等夕阳西下,新婚夫妇必须告辞归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