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时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1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1)春秋时期①一些贵族擅自分封,小宗不断取代________。
②周王室逐渐失去____________的地位。
(2)战国时期①战国中期以后,国君先后改称“______”。
②为增强国力、称霸天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除旧制度。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消灭韩、____、魏、____、____、齐等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1)皇帝制度①开端:秦王________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________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______________。
(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________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________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________。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________的各种事务。
③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最终操纵。
(3)郡县制度:地方分______、______两级,郡设郡守、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____、____等基层机构。
(4)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法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____________的基础。
(3)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________的控制。
(4)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________影响深远。
知识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时作业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课时作业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59页]一、选择题1.(2017·保定调研)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根据地分离,从而削弱可能的地方割据,来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故B项正确;A、C、D与政治目的相差较远。
所以答案选B。
答案:B2.(2017·邢台高三月考)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解析: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答案:B3.(2017·南宁调研)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制经济发展的产物解析: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公天下”的因素,二是“现代行政”的特点。
A明显不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又是专制主义制度;C是错误解读;D 虽然符合事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4.(2017·德阳调研)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滞留。
高中历史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习题岳麓版必修1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统一的背景。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①________的原则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②________”,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2.统一的过程: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在公元前③________年完成统一。
3.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数百年混战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答案:①宗法分封制度②王③221♨温馨提示秦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封建经济的发展、法家思想的发展、民族关系的融合、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秦王嬴政的才能等方面。
【应用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周朝政治状况的变化不包括( B)A.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B.周王分封权力下移,小宗完全取代大宗C.一些诸侯打着“尊王”旗号进行兼并战争D.不少大国出现卿大夫夺位政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频繁发生,“完全”表述错误。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点:权力的①____________。
2.内容。
(1)皇帝制度。
A.确立“皇帝”名号:嬴政统一六国后,改称“皇帝”。
B.皇权至上:全国的②________、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C.③“________”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A.三公: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律令、图籍,兼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④________。
B.九卿: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国家和皇家各项行政事务。
C.特点: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推行⑤________。
内容:地方机构分为⑥____、⑦____两级。
郡是中央政府下的地方一级统治机构。
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
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县长)、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481年是春秋末期,诸侯国内部出现了大夫夺权的现象,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均与题干不符。
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下列史料中,对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最有说服力的是()A.《春秋》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述D.秦简的记述,秦简的记述属于第一手资料,是最有说服力的,故选D项。
《春秋》不可能记载秦朝历史,A项排除,B、C两项属于第二手资料。
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4.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国家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此后数千年中国历史的基本版图,故选B项。
5.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实现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故选A项。
6.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制度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7.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人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
【教育资料】 课时分层作业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习精品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
这实质上反映出()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B[从材料中“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可知诸侯的地位高于周王的地位,说明分封制已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
]2.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
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导学号:77342019】A.御史大夫B.太尉C.郡守D.县令A[依据“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可知,秦始皇为避免皇权被丞相架空或操控,设置官员监督丞相、限制相权。
秦朝具有这一职能的是御史大夫。
由此可知,本题选A。
]3.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皇权独尊C.皇权至上D.神权政治D[材料把帝王的活动和天命结合起来,这体现了皇权利用神权加强统治的特点,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
]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B[三公九卿是中央制度,加强了君权,故排除A、C两项,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没有体现民主观念,故D项错误。
]5.“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导学号:77342009】A.收藏玉玺,皇帝喜好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皇帝独尊,皇权至上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C[材料大意是:秦朝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印章使用龙虎钮,喜欢怎样用就怎样用。
1.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提升作业(二)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右图秦砖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此文物可以印证的秦朝历史是( )A.国家统一B.经济繁荣C.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解析】选A。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大意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
材料体现了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2015·正定中学高一检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解析】选B。
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故地分离,从而削弱可能出现的地方割据,来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A、C、D与“政治目的”相差较远。
【补偿训练】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 A.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C.从公有制到私有制D.从分封制到宗法制【解析】选B。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纷纷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3.(2015·榆林高一检测)“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解析】选B。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天子独以印称玺”“群臣莫敢用”,说明皇帝独尊、至高无上,不容侵犯,故选B。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历史学科学案教案考点总结课时训练考前必备名师指导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系统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缔造了第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为巩固这一帝国,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这不仅有利于当时历史的发展需要,而且对此后近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后两目与第一目构成因果关系。
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问题:1.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分析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3.秦朝中央政府是怎样设置的?你如何认识其作用?4.秦始皇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5.为什么说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周王室的衰落:周王室逐渐失去了__天下共主__的地位。
2.春秋大国争霸: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断进行__争霸__战争,小国逐渐被吞并。
3.战国社会剧变:各国纷纷进行变革。
4.秦的强大与统一:秦国经过__商鞅变法__逐渐强大起来;前__221__年,秦王__嬴政__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征:__权力的高度集中__,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主要体现在:(1)首先表现为__皇权至上__。
秦王嬴政改称王号为“__皇帝__”,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2)“__家天下__”的__皇位继承__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内容(1)建立__皇帝__制度。
(2)由__三公九卿__组成的中央政府。
三公是指:__丞相__,主要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__御史大夫__,掌管__律令__、__图籍__,并负责__监察百官__;__太尉__,协助皇帝管理__军务__。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三公之下的中央官职,合称九卿,分管__国家__和__皇家__的各种事务。
思考: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提醒:(1)分工明确。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1)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解析:西周宗法分封制下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界限森严。
而材料说明齐国出现了大夫夺权现象,说明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答案:C2.据考古发掘发现,秦兵马俑坐落于秦陵东侧(见右图), 且面朝东方,其原因在于()A.古代秦人下葬的习俗B.再现秦灭东方六国的雄姿C.渴望死后仍君临天下D.根据地理环境而设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庞大的军事力量起了重要作用,秦兵马俑在秦陵东侧且面向东方主要是再现秦征灭东方六国的雄姿,故选B。
答案:B3.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咸阳的基本布局:以咸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这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故选C项。
A项中的皇位世袭,B项中的“神灵”,D项中的“神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答案:C4.右图是古代皇帝的诏书,皇帝“诏书”制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启B.秦始皇C.商纣王D.周武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
皇帝的命令称为“诏”自秦始皇开始,故选B。
答案:B5.《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2019精选教育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时作业:1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oc
一、选择题1.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
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经济繁荣B.国家统一C.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解析:选B。
本题考查秦朝统一全国。
“海内皆臣”的意思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四海是指全国,因此“海内皆臣”表明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2.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解析:选A。
观察图片信息可知,左图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右图反映的是郡县制,体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这种变化反映了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是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
3.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
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解析:选A。
秦始皇大规模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巡查地方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宣扬皇权的威严;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A。
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经过众大臣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题干未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
5.打破“官有封建”,从而确立起“官无封建”的制度设计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专制解析:选C。
“官有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官无封建”指的是郡县制,故本题选C。
6.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C.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能D.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解析:选D。
高一历史一课时作业: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一单元第2课学业达标1.(2017·杭州)《左传》载,郑庄公寤生因出生时难产,母亲姜夫人很不喜欢他,而弟弟段却很受母亲宠爱。
寤生因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太子。
姜夫人数次向丈夫郑武公提起改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以长幼有序为理由没有答应。
这反映了西周的( A )A.宗法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信息“寤生因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的相关史实,A项说法正确;B、C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可以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2.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C ) A.皇位世袭B.统领百官C.皇帝独尊D.皇位禅让【解析】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皇帝享有专用词语,这体现了“皇帝独尊”。
A、B、D三项所述与材料不符。
3.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D ) A.皇位世袭B.皇权独尊C.皇权至上D.神权被皇权利用【解析】材料把帝王的活动和天命结合起来,这体现了皇权利用神权加强统治的特点,其它三项与材料不符。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 D )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解析】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C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解析】材料强调了郡县制在维护中国统一方面的作用,之所以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由于在这一制度下中央控制了官吏的任免权,故选C项;A项的“消除"扩大了其作用,中国多次出现过地方割据局面;B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D项是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两项.6.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C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解析】首先注意题干体现的砖文时间:秦代;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朝完成国家大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皇帝专制独裁统治。
2021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解析:依据材料中“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的信息可知鲁君由朝贡周王到朝贡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A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在齐国()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D.废除了贵族特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材料涉及的事件是教材中的田氏代齐,这一事件反映了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是通过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B项错误,C、D两项题干未反映。
答案:A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统一中原解析:从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答案:B4.《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特征。
根据材料中“一”、“一尊”、“皆决于上”等信息可以看出皇权至上的特点。
答案:B5.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解析:皇帝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故C、D两项是该制度的影响,不合题意;嬴政定“皇帝”称号时不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想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故A项不合题意。
答案:B6.《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课时作业17: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图中的人物在秦代曾“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由此我们可判断他曾担任()李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奉常2.观察下列秦代的文物,在当时主要用于军事用途的是()3.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C.地方行政D.皇权至上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5.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下列对郡与县关系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二者同为地方行政部门,其地位是平等的B.二者同为地方行政部门,郡是县的上级部门C.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县的长官由郡守任命D.郡的长官由各县推举产生,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6.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C.创立皇帝制度D.推行郡县制度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确立了皇帝制度二、非选择题8.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政府的组织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政治制度的特征。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谈谈你从中得出的对秦朝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A4.D5.B6.B7.A二、非选择题8. (1)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在中央,三公之间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实行中央集权。
(2)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为辉煌文明(浩大工程)的创造提供了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481年是春秋末期,诸侯国内部出现了大夫夺权的现象,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均与题干不符。
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下列史料中,对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最有说服力的是()A.《春秋》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述D.秦简的记述,秦简的记述属于第一手资料,是最有说服力的,故选D项。
《春秋》不可能记载秦朝历史,A项排除,B、C两项属于第二手资料。
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4.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国家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此后数千年中国历史的基本版图,故选B项。
5.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实现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故选A项。
6.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制度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7.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人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
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 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该官员主要是向皇帝就百官的罪行情况进行汇报,这是御史大夫的职责,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选B项。
A项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项太尉负责军事;D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能力素养拓展8.“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
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
晋益弱,六卿皆大。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可知,B项错误,因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在秦统一后;材料中“尽灭其族”中的“其”指的是祁傒孙、叔向子,并不是晋国,故A项错误;晋之宗室被灭,说明政治和血缘关系不是加强,而是削弱,故C项错误。
选D项。
9.《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并打败周王,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故选C 项。
材料没有涉及周朝建立的问题,故A项错误;也没有反映都城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10.通常意义上讲,“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
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秦朝 B.汉朝C.唐朝D.元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并加强对周边控制,故A项符合题意。
11.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此处省略的是()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D.相权调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为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
12.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
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掌握军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B项正确。
秦朝“焚书坑儒”烧毁的是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记录秦的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A项错误;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猜测,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权,D项错误。
13.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排除;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彻底消除封建割据”,故D项错误。
1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传统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D项错误。
15.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在这一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16.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方国联盟”是商朝统治的特点,商王对于地方方国而言具有盟主的性质;“封邦建国”是周朝统治的特点,周王成为天下共主;郡县制度是秦朝以后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17.“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宗法分封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国家要建立,(一定要)根本强大,末梢弱小,这样才能巩固……治理天下就应该像运用身体使唤手臂,运用手臂使唤手指,从大到小管理,大小适称不违背常理。
可知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
18.秦朝修建咸阳城,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城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传之万世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说明咸阳城的修建突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
19.《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B.肯定秦朝废除宗法制的作用C.肯定秦统治者推行郡县制的功效D.指出了秦朝灭亡的根源所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说明材料评论的是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说明材料肯定了郡县制的功效,避免了分封制下各诸侯国的战乱,故选C项。
20.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解析:三公九卿是中央制度,加强了君权,故排除A和C,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没有体现民主观念,D错误。
答案选择B。
答案:B2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唯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解析: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实质上是贵族政治,而秦汉及其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天下成为君主的私产,皇帝通过任命官吏来建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故选B项。
答案:B22.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解析: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和西周的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本题选D项。
答案:D23.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之一,故平常训练时应有所涉及。
本题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更符合题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