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3(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32(人民版必修1)
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 休养生息政策
实行原因: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吸取秦亡教训, 客观上的直接原因是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贫困。 主要内容:轻徭薄赋慎刑。 结果:增加了农业劳动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性。
• 文景之治:指文帝和景帝的统治。
原因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武帝的大一统
• 历史背景
国家实力雄厚,同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 胀、边境不宁等问题。
战争 设立机构
设立机构 册封
两汉对外关系简表
国家 人员往来 经济文化交流
朝鲜 秦汉之际有许多中 国人前往朝鲜。两 汉时期,三韩多次 派人赴汉,其中的 辰韩被称为秦韩。 日本 汉武帝时,日本有 30多个国家通过朝 鲜通汉。东汉光武 帝时,倭奴国奉贡 朝贺,光武赐印。
中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 往来。朝鲜特产檀弓、 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 国的铜镜、漆器和铁制 工具输出到朝鲜。
• 东汉建立和光武中兴 •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上,把持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经济上, 占有大量田地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 • 外戚宦官专权和党锢之祸 外戚宦官专权是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 • 东汉的名存实亡 原因在于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两汉统治的线索
楚汉之争中刘邦取胜,建立西汉。西汉初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随着国 力的增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之后,西汉衰 落,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并进行改制。 改制失败后,新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东汉建立。 东汉初以“柔道”治天下,出现了光武中兴的 治世。东汉中期以后,又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权 的局面,政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引起黄巾 起义。黄巾起义使东汉统治名存实亡。
汉武帝用大军北击匈奴,征发大量农民服役,实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类似。 秦始皇不顾当时的国力,用几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未能 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胁;以后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长城,戍 守边疆,苦役百姓,民不堪命;同时还焚书坑儒。这是秦 朝覆亡的重要原因。西汉建立后,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 国力强盛,因此汉武帝得以彻底击败匈奴,使北部边郡得 到安定。秦始皇为了个人享乐,征发农民修建宫室,营造 陵墓,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社会生产遭到破坏。汉武帝 征发农民服役,主要是用以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对社会 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均与秦 始皇的滥用民力不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但 前者通过思想统一,光大了儒学,而后者则起了钳制思想、 摧残文化的恶劣作用。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96(人民版必修1)
一、秦汉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封建皇帝个人专断
独裁,掌握一切军国大权,地方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一切权力集中于皇
帝。
2.战国时的韩非子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 构,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
四、单元误区警示摘要
1.秦实现中国古代第一次大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三世纪晚 期。秦朝与秦国有别,以公元前221年为界。此前是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其
国君称秦王;此后是秦朝,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秦朝的“以法为教”不是以法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以法为教”与“
秦朝官僚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所产生的官员;二是地方行政管 理制度郡县制所产生的官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及郡 县制;也可以说包括皇帝制度及官僚制度,把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包括到官僚制 度中。答题按前一种说法,但后者也许注意。参见练习册13页13题第二问及14 页15题第二问。
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6. 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特指由长安向西直通欧洲的商路,而不包括向东的商 路。 7.西汉时,刺史能够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不是因为其权力超越百官, 而是因为其代表中央。
8.作为重要的产粮区,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是新出现的,而成都平原早在 战国时期就已经是“天府之国”了。此时江南经济的开发只是使南北经济趋于平 衡,而不是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是为以后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而不是经 济重心开始南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共32张PPT)
推进新课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
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 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 料
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 时,分封同姓王。因而形成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 料
诸侯王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实际上有独立管辖一方的权
但又‚誓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剪除异姓王和功臣的同
力,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西汉初在地方行政管理 制度上存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现象。我们称其为郡国并 行制。
推进新课
2.中央:(2)三公九卿制
材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料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李白《古风》
推进新课
1.‚六王毕‛
问 提到秦的统一,大家必然会想到秦始皇的百万 题 情 大军。今天我们在哪里能看见秦百万大军的气势呢? 境
自 主 学 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
推荐新课
2.‚四海一‛
问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 题 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在这期间秦始皇为开 情 境 拓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自 长城。 主 学 • 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 习
• 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
• 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
推进新课 2.‚四海一‛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 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 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 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 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推进新课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质课件(35张)(共35张PPT)
概括秦是如何加强对新征服地 区管理的? 在统一南方的同时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
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河套以南地区。接着又夺 取河套以北阴山一带地区,重设九原郡。公元前211 年,又迁内地3万户到北河、榆中(今内蒙古自治区伊 金霍洛旗以北)屯垦。并在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 长城的基础上,修葺、增补、新筑,建成了西起临洮、 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二、巩固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何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
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专权,从 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 从中央。
3、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客 观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 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民心) 3、法家学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 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政治实体)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 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经济)
C
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 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
A.实行郡、县两级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广泛推行封国制 D.推行单一县制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无法 独揽大权,最终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皇 权不至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宗 正、郎中令、少府、太仆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 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二)三公九卿制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 政统一六国后,秦王说:“朕 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 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天子独以印 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 用”。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 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 称曰:‘朕’”的建议。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件28(人民版必修1)
教法、学法
教法: 讲解法、讨论法、启发 式教学法
学法: 历史短剧表演、小组合 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制作多 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编演历史剧。 学生准备:
准备历史短剧《朝会》的表演, 根据预习提纲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导入新课
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教学目标
通过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 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 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 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重点、难点
重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因为这些措施是秦朝作为 一个开创性朝代的体现。)
长城
陇西
西南夷
岭南
东 海
南海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 丞相 御 尉 史 大 郡 夫 县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地方政府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度
衡
统一度量衡 量
分封制
郡县制
以血缘为基础
以地域为划分 基础
诸侯官位、封土世袭 官员皇帝任命、 派遣
地方服从中央, 加强了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
地方容易出现割据
分 封 制 与 郡 县 制 的 区 别
总算理清了一些头绪,可是问题却还是
“如今天下已定,丞相, 百姓的生活如何啊?” 陛下,臣讲个 故事来说吧
这是为何?
陛下,天下虽已定, 但是,百姓之间的 矛盾却不断,着实 有始皇描述
为千古一帝的 英雄,对这个问 题,你有什么 看法?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2(人民版必修1)
• 消极
– 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统治日渐腐朽、政局不稳; – 箝制习内容
• • 秦的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统一)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 权力高度集中 – 皇权至高无上
•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 多说话; • 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 高过孤家?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大一统 治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统一。
一、实现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主要军事 行动
对象
军事工程
管理
平定六国
北击匈奴 统一岭南
诸侯国
匈奴 越族
置郡县
修筑长城 置九原郡 和“直道” 开灵渠 置南海郡、 象郡等
西南夷
• 辟“五尺道” • 任命官吏
(1)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
相似点:统治体制呈金字塔形,都体现了 集权和等级制度。
1、平定六国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燕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齐 赵 ——李白《古风》 魏 秦 韩
秦
楚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六国
重点记忆
• 三公名称及职能 •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练习
(1)根据上图指出是什么制度?依据图中信 息指出其主要特点。 (2)根据下图指出是什么制度?依据图中信 息指出其主要特点。它与上述制度有何 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1)分封制 (1)按照血缘亲疏分封,宗法制是分封 的依据; (2)形成“天子-诸侯-卿-士-庶民-奴隶”, 等级森严。 (2)郡县制
3、三公九卿制的确立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5(人民版必修1)
(2)官僚机构 ①始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史称三公,下设九卿。它们以“朝 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4.汉朝 西汉继续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政体。沿袭了秦王朝的 官僚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及强化 1.法令出一 (1)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3)科举制度 ①定义:考试选官的制度。 ②实行:隋唐以后。 ③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 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 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
合理性。考试内容为儒学经义,选拔的人才缺乏进取精神和
创造意识。
5.行省的设置 (1)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后郡上设州。 (2)唐朝:道、州、县三级制。 (3)宋朝:路、州、县三级制。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下设路、 府、州、县。作用:行省官员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便利
考点梳理
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前提 (1)兼并六国
①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②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 (2)北击匈奴 ①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军夺回河套地区。 ②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
(3)统一岭南 ①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水系,补充兵员和物资。 ②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③岭南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4)控制西南 ①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了“五尺道”交通路线。
②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③“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共26张PPT)
——秦的灭亡
三、汉朝的政治
课堂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前提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中央 皇帝制度
确立
三公九卿
地方 郡县制
巩固统一,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 影响 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本堂知识,并做好课堂笔记的 整理
2、《名校学案》第5-6页练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22021/8/2M onday, August 0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4:20:02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22021/8/22021/8/2Aug-212-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22021/8/22021/8/2M onday, August 02, 2021
3、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历代所沿用
加强思想控制----挟书律、焚书令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三公九卿
中央行政机构
专
制
郡 中
地方行政机构
央
集
县(道)
权
秦朝政府结构图
22
秦3、朝秦专朝制专主制义主中义央中集央权集制权度制建度立建的立影的响作用?
政治1、:有为利维于护维封护建封统建一国提家供的了统条一件;
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 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 想家。他认为:“始皇出 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 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
三、汉朝的政治
课堂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前提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中央 皇帝制度
确立
三公九卿
地方 郡县制
巩固统一,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 影响 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本堂知识,并做好课堂笔记的 整理
2、《名校学案》第5-6页练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22021/8/2M onday, August 0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4:20:02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22021/8/22021/8/2Aug-212-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22021/8/22021/8/2M onday, August 02, 2021
3、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历代所沿用
加强思想控制----挟书律、焚书令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三公九卿
中央行政机构
专
制
郡 中
地方行政机构
央
集
县(道)
权
秦朝政府结构图
22
秦3、朝秦专朝制专主制义主中义央中集央权集制权度制建度立建的立影的响作用?
政治1、:有为利维于护维封护建封统建一国提家供的了统条一件;
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 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 想家。他认为:“始皇出 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 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8(人民版必修1)
朝议制
4.加强思想控制:挟书律
第二节 汉代的城市
• 一,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 汉代城市布局发展:1,北方是西汉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 所在,北方城市发展速度仍超过南方城市发展速度,城市密度和人口 较南方大、多。2,由于西汉的开疆拓土,边远地区也出现一些新的 城市。如朔方郡,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在匈奴故地设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郡下设县。汉王朝对闽越、岭南、西南地区 的开发,设置若干新的郡县。3,东汉时期,由于都城东迁,政治中 心和经济中心随之转移,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城市也得到较大发展, 如会稽、丹阳、豫章。另外,沿海城市番禺、徐闻、合浦也得到发展。 • 二,长安的发展:西汉建国后,选择距咸阳不远的龙首原,建立国都 长安。据《三辅黄图》载,城周六五里.据考古发掘,只有二二公里。 形状不是规则方形或矩形,而是北斗七星状,鼓称斗城。占地不广, 不超过三十平方公里。人口远不如秦代。原因:一,长安城区小;二, 汉初诸侯封国在外,三,汉武帝曾三迁天下富户人口二七万,但未置 于长安,而是三个陵县。
学习行为1:两则材料想告诉我们哪些史实?
2.中央官僚机构的建立
皇帝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三 公
太尉
掌管军务
(虚有其位)
九卿
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三公九卿 郡 县 乡 中 地方行政机构 央 集 权 最高统治者 中央行政机构 君 主 专 制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 •
秦朝的地方机构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4.加强思想控制:挟书律
第二节 汉代的城市
• 一,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 汉代城市布局发展:1,北方是西汉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 所在,北方城市发展速度仍超过南方城市发展速度,城市密度和人口 较南方大、多。2,由于西汉的开疆拓土,边远地区也出现一些新的 城市。如朔方郡,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在匈奴故地设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郡下设县。汉王朝对闽越、岭南、西南地区 的开发,设置若干新的郡县。3,东汉时期,由于都城东迁,政治中 心和经济中心随之转移,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城市也得到较大发展, 如会稽、丹阳、豫章。另外,沿海城市番禺、徐闻、合浦也得到发展。 • 二,长安的发展:西汉建国后,选择距咸阳不远的龙首原,建立国都 长安。据《三辅黄图》载,城周六五里.据考古发掘,只有二二公里。 形状不是规则方形或矩形,而是北斗七星状,鼓称斗城。占地不广, 不超过三十平方公里。人口远不如秦代。原因:一,长安城区小;二, 汉初诸侯封国在外,三,汉武帝曾三迁天下富户人口二七万,但未置 于长安,而是三个陵县。
学习行为1:两则材料想告诉我们哪些史实?
2.中央官僚机构的建立
皇帝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三 公
太尉
掌管军务
(虚有其位)
九卿
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三公九卿 郡 县 乡 中 地方行政机构 央 集 权 最高统治者 中央行政机构 君 主 专 制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 •
秦朝的地方机构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质课件(32张)(共32张PPT)
③意义 A、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B、对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了积极 作用,是秦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思考: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何区别? 1、基础不同: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在“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以地域为基础。 2、官员的产生与待遇不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 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性质不同: 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太仆
宫廷车马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地位相当还有: 中尉
司法 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 皇室宗族 国家财政 皇家财政
京城治安
将作少府 宫廷工程建设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君主专制
“三公九卿”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 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 第二,分工明确
(2)中央:皇帝制
(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决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3)中央: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中央官制
皇帝
御史 (牵制) 丞
大夫
相
(统率)
直 接
控
(统率) 制
太 尉 (虚设)
诸卿
三公九卿制
九卿
奉常 郎中令
宗庙礼仪教和教育事务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屯卫
(1)结束长期割据与混战,开始确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何区别? 1、基础不同: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在“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以地域为基础。 2、官员的产生与待遇不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 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性质不同: 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太仆
宫廷车马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地位相当还有: 中尉
司法 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 皇室宗族 国家财政 皇家财政
京城治安
将作少府 宫廷工程建设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君主专制
“三公九卿”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 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 第二,分工明确
(2)中央:皇帝制
(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决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3)中央: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中央官制
皇帝
御史 (牵制) 丞
大夫
相
(统率)
直 接
控
(统率) 制
太 尉 (虚设)
诸卿
三公九卿制
九卿
奉常 郎中令
宗庙礼仪教和教育事务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屯卫
(1)结束长期割据与混战,开始确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质课件(32张)(共32张PPT)
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 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制度的确立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郡县制
分封制
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实 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
异
皇帝任命 隶属中央,加强
了中央集权与国
家统一
世袭
独立性较大, 易形成割据 势力
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 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 “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 ‘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 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
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
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
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8.(2010 年北京文综,12)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 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下图是一副古代北 京地区的政区示意 图。图中反映的地 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C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
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 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制度的确立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郡县制
分封制
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实 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
异
皇帝任命 隶属中央,加强
了中央集权与国
家统一
世袭
独立性较大, 易形成割据 势力
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 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 “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 ‘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 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
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
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
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8.(2010 年北京文综,12)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 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下图是一副古代北 京地区的政区示意 图。图中反映的地 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C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86(人民版必修1)
思想方面
“车同轨,书同文”
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
御匈奴,筑长城
学写历史小论文:“我看秦始皇”
提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收集的相关 资料,运用小论文的形式,既有论点(判断 的结论),又有说明论点的依据(相关的史 实和你的分析),做到评价历史人物既要全 面,又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其功过是非。初次 写作,200字左右即可。
二、“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车辆形制
想一想
秦朝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皇帝的命 令下达下来,发布的文告会使用什么字体 的文字?
小篆
你知道秦朝还有什么字体的文字通用?
隶书
二、“车同轨,书同文” 阅读材料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 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阅读课文与材料,想一想,“车同轨,书同 文”的目的是什么?(开放性答案)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读图,想想看
他是谁?他建立的 赫赫有名的秦朝 是一个怎样的国 家? 如果你是当年的他, 在一统天下之后 将如何管理好国 家?请谈谈你的 设想?
一、“废分封,立郡县”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中央机构:设丞相 太 尉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政事
军事
监察
御史大夫 地方机构:设郡县
统一度、量、衡
议一议 “万里长城万里长。” 秦朝修筑的长城东西 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观察图片,修筑长城 的目的是什么?
辽东
西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洮,东到辽东 抵御匈奴
临洮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下令焚毁哪些书?为什么?坑杀儒生、 方士,说明秦始皇的哪一面?目的是什么?
总结: 政治方面 措施 “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
“车同轨,书同文”
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
御匈奴,筑长城
学写历史小论文:“我看秦始皇”
提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收集的相关 资料,运用小论文的形式,既有论点(判断 的结论),又有说明论点的依据(相关的史 实和你的分析),做到评价历史人物既要全 面,又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其功过是非。初次 写作,200字左右即可。
二、“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车辆形制
想一想
秦朝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皇帝的命 令下达下来,发布的文告会使用什么字体 的文字?
小篆
你知道秦朝还有什么字体的文字通用?
隶书
二、“车同轨,书同文” 阅读材料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 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阅读课文与材料,想一想,“车同轨,书同 文”的目的是什么?(开放性答案)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读图,想想看
他是谁?他建立的 赫赫有名的秦朝 是一个怎样的国 家? 如果你是当年的他, 在一统天下之后 将如何管理好国 家?请谈谈你的 设想?
一、“废分封,立郡县”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中央机构:设丞相 太 尉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政事
军事
监察
御史大夫 地方机构:设郡县
统一度、量、衡
议一议 “万里长城万里长。” 秦朝修筑的长城东西 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观察图片,修筑长城 的目的是什么?
辽东
西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洮,东到辽东 抵御匈奴
临洮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下令焚毁哪些书?为什么?坑杀儒生、 方士,说明秦始皇的哪一面?目的是什么?
总结: 政治方面 措施 “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38(人民版必修1)
公元前221年的一天,秦王嬴政踌躇满志地坐在秦国 都城咸阳的大殿里,得意洋洋。原来,秦国统一的最后一 战,齐王田建主动放弃抵抗,举国降秦。消息传到咸阳, 大殿里的群臣齐声高呼万岁。面对欢呼的群臣,嬴政沉思 片刻,一脸严肃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三)中央官僚机构
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九 卿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二)海内为郡县
郡守
郡 郡尉 监御史 县 乡 里 ---总管一郡的行政事务 ---掌管军事 ---监察官吏
道 ---少数民族地方行政机构
十里一”亭”
试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 基础 官员的 产生与 待遇 与中央 的关系 和影响 性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王位世袭,拥有封地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通过材料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 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 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 封弟子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不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免,官 位不世袭,官员只有 俸禄无封地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官僚政治
独立性强,易发展 成割据势力
贵族政治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秦朝是如何实现“六王毕,四海一”的?
一. “六王毕,四海一”
1.灭六国
2.击匈奴,收河套
3.修“直道”,固长城 4.凿灵渠,定岭南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43(人民版必修1)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 下知之,以惩后。
---------引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如何评价“挟书律”?
秦灭六国后,思想尚未统一,不利于专制统治的思想、学 派存在,为了从思想上控制整个社会,采取相当极端的措 施是势所必然。但它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 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终也未能挽救秦的统治。
北到长城
西 至 陇 西
【简述】 秦为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和巩固国 家统一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意义如何?
东 临 大 海
南到南海
维护统一
领 域 措 施 意 义
政 确立皇帝制度、设三 略 治 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 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 军 南服百越,北击匈 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奴,增设四郡 事 统一度量衡、货币; 经 修筑水陆交通 济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文 统一文字, (小篆 体) 化
千古一帝 秦始皇
(前259—前210)秦第34代君主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即统一六国)的主要 史实。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和巩固国家 统一的措施。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
“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晋朝人 (前259---前207)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咸阳
秦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材料一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 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 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 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 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 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 郡。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 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引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如何评价“挟书律”?
秦灭六国后,思想尚未统一,不利于专制统治的思想、学 派存在,为了从思想上控制整个社会,采取相当极端的措 施是势所必然。但它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 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终也未能挽救秦的统治。
北到长城
西 至 陇 西
【简述】 秦为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和巩固国 家统一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意义如何?
东 临 大 海
南到南海
维护统一
领 域 措 施 意 义
政 确立皇帝制度、设三 略 治 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 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 军 南服百越,北击匈 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奴,增设四郡 事 统一度量衡、货币; 经 修筑水陆交通 济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文 统一文字, (小篆 体) 化
千古一帝 秦始皇
(前259—前210)秦第34代君主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即统一六国)的主要 史实。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和巩固国家 统一的措施。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
“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晋朝人 (前259---前207)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咸阳
秦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材料一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 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 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 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 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 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 郡。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 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46(人民版必修1)
2.(2010·郑州高一检测)“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但秦 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
一特点(
A.皇位世袭
)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色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但秦以后,
‘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的信息可以分析出,皇帝为了
维护独尊地位,实行了专制政策。
2.阅读教材P10第2自然段及P11第2自然段,结合下面材料探
究分析: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 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 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 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故D 项包含了A、B、C三项,为正确答案。
知识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
4.(2010·杭州高一检测)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 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材料中这一“规 范”是指( A.分封制度 ) B.世袭制度
1.阅读教材P10第2、3自然段及P11第1自然段,比较秦代的
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的不同及利弊。 提示:不同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 直接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利弊: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 一。
阅读教材P9【历史纵横】及教材P9第1、2自然段探究分析。 (1)秦朝以前统治者的称呼为“王”,秦始皇为什么用“皇 帝”称谓取代? 提示:秦始皇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 位,而“皇帝”的称号借助古代的“三皇五帝”可以神化君 权,显示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80(人民版必修1)
3、汉景帝与汉 武帝是怎样解决 王国问题的?
西汉前期形势图
二、地方官制——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2、王国问题的解决
王国问题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提醒:不要理解为汉景帝时期)
汉 武 帝 刘 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本质是君主专 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中央官制的建立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太 尉
军务
三公
Hale Waihona Puke (虚有其位)九 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粟 内史 少 府 太 仆
好
了
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又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第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BC221年—BC207年(咸阳-陕西咸阳) 3 西汉: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课 东汉:25年—220年(洛阳-河南洛阳)
三、商周至秦汉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 商周时期: 世官制又名世卿世禄制(西
周趋于成熟)
即各级贵族凭借自己的世族有利 地位,出任各类官职,参与执政, 并且世世代代享有各种特权,把持 拥有等级的禄位
三、先秦至秦汉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五条 1、从侍从的郎官中选拔;如李斯 2、根据军功选拔; 3、中央政府各部门主官以及地方政府长官 ,在一定范围内享有选拔任用下级属官的 权力; 4、通过荐举任官,在职官员直接向国君荐 举贤能之士; 5、通过上书或游说以取得官职;
高一历史课件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35(人民版必修1)
3、西南夷 两汉:汉武帝时,派唐蒙经略西域,并先后在西南 夷地区设郡。两汉在西南夷地区,既任命郡太守、 县令,又封当地部族君长为王侯、邑长。
4、西域各族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路线: 结果:未达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1、海内为郡县:
郡
郡守
郡尉
监御史
县令 县(道) 县尉
县丞
行政 兵事
监察
乡(亭) 里(亭)
一、认识: 1、中华文明、中国历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 造的。 2、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兄弟民族之 间矛盾的表现,它与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 战争性质完全不同。战争只是暂时的,统一、 和平、共同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随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交通发达,各民 族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加 强,中央的力量也逐渐深入边疆。这些情况促 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战国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多被看作是正义和 进步的,主要是由于 A 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 是单纯防御性战争 C 是反对掠夺奴役的战争 D 是反对外族入侵的战争
5、下列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今天看来更为正确的 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C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D 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
(3)东汉: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到河套地区与汉人杂居, 并开始向农耕定居生活过渡;北匈奴进攻东汉, 威胁中原和西域。73年和89年,东汉政府派大 将窦固和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 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4、西域各族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路线: 结果:未达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1、海内为郡县:
郡
郡守
郡尉
监御史
县令 县(道) 县尉
县丞
行政 兵事
监察
乡(亭) 里(亭)
一、认识: 1、中华文明、中国历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 造的。 2、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兄弟民族之 间矛盾的表现,它与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 战争性质完全不同。战争只是暂时的,统一、 和平、共同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随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交通发达,各民 族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加 强,中央的力量也逐渐深入边疆。这些情况促 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战国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多被看作是正义和 进步的,主要是由于 A 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 是单纯防御性战争 C 是反对掠夺奴役的战争 D 是反对外族入侵的战争
5、下列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今天看来更为正确的 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C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D 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
(3)东汉: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到河套地区与汉人杂居, 并开始向农耕定居生活过渡;北匈奴进攻东汉, 威胁中原和西域。73年和89年,东汉政府派大 将窦固和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 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漢時太尉並無軍事實權,發兵權掌於君主和丞相手中 地位和權力在丞相之下 雖秩萬石,但因實權不大,故時置時廢,其職位可由丞相兼任 武帝建元二年,廢太尉,元狩四年改置大司馬,但為一虛銜,軍 權真正在將軍手上
漢代的三公九卿制 - 九卿
• 與秦代的九卿官員一樣,主要是管理皇室和中央政府的事務 • 其名稱以及職掌大多是由秦代演變而來的,如奉常改為太 常,管宗廟、祭祀、禮儀、天象、醫藥、教育方面的事務, 下有史令、太祝令、太樂令、太卜令。 • 可直接授命於皇帝 • 行事較少約束
■海内为郡县■
(一)地方——郡县制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 后扩展到40余郡。 郡下设县。 县下设乡、里、亭。
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朝议: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廷尉 议是。
漢代的三公九卿制 - 御史大夫
• 漢代御史大夫的權力很大,無論是皇帝詔書,丞相上書也由 他轉達。 • 由秦代輔助丞相監察百官而轉為對丞相進行監視與制衡的 作用。 • 漢代御史大夫一職,多用皇帝的親信出任 • 其權力有時超過丞相,如在景帝時的晁錯,武帝時的張湯,趙 禹等 • 雖然受到重用,但其地位與丞相仍有很大的差距,秩中二千 石
秦漢中央政制的演變
內朝的形成與侵奪相權
• 令近臣充當尚書等內廷近侍,出入內廷,共商國事,侍中、尚 書等因而掌握實權,形成了內朝 • 丞相變成大將軍的部屬,外朝官只有加「侍中」、「給事 中」等銜,方能參與內朝決策 • 以丞相為首的「外朝」變為執行命令的官員,而由外戚或宦 官等組成的「內朝」則參與決策。 • 決策權不再落入丞相手中,尚書權力日增,相權進一步的削 弱
• 太尉起源於戰國時的「尉」, 最初只是君主的侍衛,其後漸 變為國家的武官,如秦昭襄王時的白起。 • 秩萬石,為國家最高的軍官,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事 • 地位及權力都均在丞相之下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九卿
• • • • • • 九卿的官員行政效率很高,故與三公並稱 官員多為中央次級官員,負責管理皇室和朝廷庶務 九卿的職責仍不離皇室事務,體現出「化家為國」的精神 所指的九卿並非實際名額,只是一個總稱 秦的九卿官員只須對天子及丞相負責,行事權較大 如有廷尉,掌刑法,及宗正,掌宗室事務,即掌管皇帝的家族
三公九卿制 (秦至漢初)
• 源於西周以來的封建政府 • 三公共分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 丞相負責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是皇帝的副官 • • • • 御史大夫用以監察百官,為君主耳目 太尉掌理全國軍事 三公之中以丞相權力最大,地位高尚,是政府的領袖 九卿官員多為負責管理皇室和朝廷庶務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丞相
分封制
血缘关系为基础 诸侯王位世袭, 有封地 独立性大, 易成割据势力
与
郡县制的区别
按地域划分的
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 有俸禄没有封地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和国家的统一。
问题探究
始皇帝的由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 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 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 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 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 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 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 ‘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公並立制出現
• • • • • 西漢時期,以大司馬、大司空與丞相為「三公」,並為宰相 東漢又把官名去掉「大」字,以暗示地位下降 丞相改名為司徒,將軍改為太尉,御史大夫為司空 軍政大權與決策權仍為內朝尚書擁有 相權特重權力的性質已完全變化,丞相制已不再存在。
尚書權力膨脹
• 東漢光武帝「事歸台閣」的措施使權力移至尚書台, 成為 國家政務的中樞機構。 • 外朝官員若要參預國政,必須加侍中、錄尚書事、給事中等 銜,三公的權力更形低落,軍政大權落入尚書令手中 • 尚書令主要掌章詔命的傳達,三公不得預聞 • 雖未經法理上的承認,尚書已有審駁詔命及參議朝政的權 。 • 東漢和帝以後,尚書令的權力給外戚,宦官奪去,大權旁落,宰 相之實際權力並都被削。
• • • • • 丞相起源於封建時代的「宰」、「相」 性質漸由相禮之官變為總理國政的官員 丞相具備選用百官 執行賞罰與政事的最高決策權 秩萬石,地位和權力極大,均在太尉、御史大夫之上 秦國丞相始置於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分為左右丞相二 人。
• 武王死後,秦只設一相,是為相國,名義較丞相更為尊崇。如 在秦王政時期的呂不韋和二世時的趙高。 • 丞相管事範圍每每包括全國政務,如對百官有任免、考課、 懲罰的權利,又對皇帝有封駁諫諍權利。
漢的三公九卿制 - 丞相
• 仍為中央政府的最高長官 • 高祖即位後以蕭何為丞相,末年改丞相為相國,仍以蕭何任 命。 • 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參死後漢改相國為左右丞相,以 右丞相尊先 。 • 到後期文帝二年,又撤左右丞相,改置丞相一人,甚至到哀帝 時,丞相改名為大司徒。 • 丞相府下又設十五曹,分掌全國事務,如東曹及西曹,曹主管 稱為「橡」,多由丞相史兼任。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御史大夫
• 御史原為皇帝近臣,專責記事 • 戰國時受為君主所親信,用以監察百官,為君主耳目,漸至變 成糾彈官邪的官,以輔助丞相監察百官。 • 權力及地位次於丞相 • 御史大夫之下設有御史中丞、御史丞、侍御史。當中御史 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長駐宮廷,管理皇室一切事務。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太尉
漢代的三公九卿制 - 九卿
• 與秦代的九卿官員一樣,主要是管理皇室和中央政府的事務 • 其名稱以及職掌大多是由秦代演變而來的,如奉常改為太 常,管宗廟、祭祀、禮儀、天象、醫藥、教育方面的事務, 下有史令、太祝令、太樂令、太卜令。 • 可直接授命於皇帝 • 行事較少約束
■海内为郡县■
(一)地方——郡县制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 后扩展到40余郡。 郡下设县。 县下设乡、里、亭。
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朝议: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廷尉 议是。
漢代的三公九卿制 - 御史大夫
• 漢代御史大夫的權力很大,無論是皇帝詔書,丞相上書也由 他轉達。 • 由秦代輔助丞相監察百官而轉為對丞相進行監視與制衡的 作用。 • 漢代御史大夫一職,多用皇帝的親信出任 • 其權力有時超過丞相,如在景帝時的晁錯,武帝時的張湯,趙 禹等 • 雖然受到重用,但其地位與丞相仍有很大的差距,秩中二千 石
秦漢中央政制的演變
內朝的形成與侵奪相權
• 令近臣充當尚書等內廷近侍,出入內廷,共商國事,侍中、尚 書等因而掌握實權,形成了內朝 • 丞相變成大將軍的部屬,外朝官只有加「侍中」、「給事 中」等銜,方能參與內朝決策 • 以丞相為首的「外朝」變為執行命令的官員,而由外戚或宦 官等組成的「內朝」則參與決策。 • 決策權不再落入丞相手中,尚書權力日增,相權進一步的削 弱
• 太尉起源於戰國時的「尉」, 最初只是君主的侍衛,其後漸 變為國家的武官,如秦昭襄王時的白起。 • 秩萬石,為國家最高的軍官,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事 • 地位及權力都均在丞相之下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九卿
• • • • • • 九卿的官員行政效率很高,故與三公並稱 官員多為中央次級官員,負責管理皇室和朝廷庶務 九卿的職責仍不離皇室事務,體現出「化家為國」的精神 所指的九卿並非實際名額,只是一個總稱 秦的九卿官員只須對天子及丞相負責,行事權較大 如有廷尉,掌刑法,及宗正,掌宗室事務,即掌管皇帝的家族
三公九卿制 (秦至漢初)
• 源於西周以來的封建政府 • 三公共分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 丞相負責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是皇帝的副官 • • • • 御史大夫用以監察百官,為君主耳目 太尉掌理全國軍事 三公之中以丞相權力最大,地位高尚,是政府的領袖 九卿官員多為負責管理皇室和朝廷庶務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丞相
分封制
血缘关系为基础 诸侯王位世袭, 有封地 独立性大, 易成割据势力
与
郡县制的区别
按地域划分的
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 有俸禄没有封地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和国家的统一。
问题探究
始皇帝的由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 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 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 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 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 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 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 ‘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公並立制出現
• • • • • 西漢時期,以大司馬、大司空與丞相為「三公」,並為宰相 東漢又把官名去掉「大」字,以暗示地位下降 丞相改名為司徒,將軍改為太尉,御史大夫為司空 軍政大權與決策權仍為內朝尚書擁有 相權特重權力的性質已完全變化,丞相制已不再存在。
尚書權力膨脹
• 東漢光武帝「事歸台閣」的措施使權力移至尚書台, 成為 國家政務的中樞機構。 • 外朝官員若要參預國政,必須加侍中、錄尚書事、給事中等 銜,三公的權力更形低落,軍政大權落入尚書令手中 • 尚書令主要掌章詔命的傳達,三公不得預聞 • 雖未經法理上的承認,尚書已有審駁詔命及參議朝政的權 。 • 東漢和帝以後,尚書令的權力給外戚,宦官奪去,大權旁落,宰 相之實際權力並都被削。
• • • • • 丞相起源於封建時代的「宰」、「相」 性質漸由相禮之官變為總理國政的官員 丞相具備選用百官 執行賞罰與政事的最高決策權 秩萬石,地位和權力極大,均在太尉、御史大夫之上 秦國丞相始置於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分為左右丞相二 人。
• 武王死後,秦只設一相,是為相國,名義較丞相更為尊崇。如 在秦王政時期的呂不韋和二世時的趙高。 • 丞相管事範圍每每包括全國政務,如對百官有任免、考課、 懲罰的權利,又對皇帝有封駁諫諍權利。
漢的三公九卿制 - 丞相
• 仍為中央政府的最高長官 • 高祖即位後以蕭何為丞相,末年改丞相為相國,仍以蕭何任 命。 • 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參死後漢改相國為左右丞相,以 右丞相尊先 。 • 到後期文帝二年,又撤左右丞相,改置丞相一人,甚至到哀帝 時,丞相改名為大司徒。 • 丞相府下又設十五曹,分掌全國事務,如東曹及西曹,曹主管 稱為「橡」,多由丞相史兼任。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御史大夫
• 御史原為皇帝近臣,專責記事 • 戰國時受為君主所親信,用以監察百官,為君主耳目,漸至變 成糾彈官邪的官,以輔助丞相監察百官。 • 權力及地位次於丞相 • 御史大夫之下設有御史中丞、御史丞、侍御史。當中御史 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長駐宮廷,管理皇室一切事務。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