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师制化解走班制教学中的班级管理难题——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分层走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分层走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在新课程的影响之下,中学的教育主要向学生作为主体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分层走班制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渐渐地被融入课堂的教学当中。
教师在对其进行运用的时候,出于教师、班级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呈现出了很多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及分析,从中发现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促使分层走班制教学能够在中学的教学当中充分地体现其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走班教学;管理对策引言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应该依据教育中的规律与学生成长过程的特点,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善与创新,不断地去挖掘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分层式教學、走班制教学、学分制以及导师制教学的改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分层走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1.1分层依据不全面分层依据不全面,未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能力与层级严重不匹配的现象。
例如,学生的学科分层成绩是中考、期中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并按照成绩由高到低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这种分层方法依据单一,未考虑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也未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更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去到自己有意愿的老师的教学班级,甚至出现了在A,B两层之间的临界生中有部分学生身在B层,而学习态度、习惯、能力和成绩远不如A层的平均水平。
1.2分层教学班级中的学生相互不认识,班级归属感差分层教学班级中的学生因为相互不认识,彼此之间互动少,班级归属感差。
在行政班级中,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与同班同学一起交流,一起合作,一起探究,彼此熟悉,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引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而分层教学班级的同学来自各个不同的行政班级,他们更喜欢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聚在一起交流,不同行政班级的同学之间交流甚少,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现象也很少。
另外,为了方便管理作业,分层教学班级的座位编排也是首先考虑将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编排在一起,这种方法也成为了教学班内学生彼此沟通、合作的障碍。
教育科研课题《初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阶段研究报告
《初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初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中期报告xx区xxxx校建校于2007年,地处城乡结合部。
虽然在短短的十年内,xx校完成了当初建校时“五年出特色,八年成品牌”的誓言,成为了资阳市的示范校。
但学生的组成十分复杂,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生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校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又为了顺应教育改革之趋势,满足不同学生之需求,以达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之目的。
故我们将按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xx区xxxx校于2015年下期在初2018级试行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
走班教学两年来,我们始终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着走班教学,在努力学习别人走班的经验上不断总结自己的走班中的得与失,在课题组的潜心研究和实践中,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阶段研究目标(一)形成具有xx特色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实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源于我们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路上掉队,这也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们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于是我们选择了较能体现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科分层走班。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在保留传统的行政班级的情况下,针对数学、英语学科分层来组成了新的学科教学班级。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作为班级教学的改良,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保留了集体授课的形式,整合了教学资源,顺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形成具有xx特色的分层走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班级实行双重管理原则,即行政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同时管理。
同时,教师备课因所教对象的不同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中考目标等几个方面均不同,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
并推行班主任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管理,班主任主管学习,导师主管成长,班主任与导师之间要做好沟通、定期会商、讨论方案并付诸实施,班主任与导师之间要形成一个管理团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的“双轨制”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的“双轨制〃管理编者按:高中新课程改革,特别是选课制和走班制的实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班主任制度。
因为是新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本期特别关注所刊发的两篇文章,就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的初步探索与总结,期待以此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探索与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程〃)的有序推进,使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遇到了新挑战,传统的班主任制度遇到了新问题。
一、必须界定的几个概念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如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行政班、教学班等。
笔者发现,无论实践中还是交流中,人们对这些名词的内涵和外延有着多种理解,存在混乱和模糊不清现象,必须予以科学的界定和说明,以便大家能够准确地交流和使用。
1.选课制: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
它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需要,在国家、地方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进行自主选择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
这种课程管理制度和大学的选课制度相似。
2.行政班:班级授课制下的班级概念。
其主要特点是由固定的学生、固定的教室构成,由班主任进行管理。
3.教学班:新课程背景下相对于行政班的一个班级概念。
其特点是由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临时组成,教室会由于学科不同发生变化,没有班主任。
教学班是在选课制基础上,由于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4.走班制: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
选课制的实施使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
过去很多学校组织的分层教学的班级组织方式也属于走班制。
5.坐班制:与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相对应的一个班级管理概念。
提出"坐班制〃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分和明确走班制概念,坐班制与行政班管理相对应,走班制与教学班管理相对应。
新课程之前,我国一直使用的是坐班制的班级管理方式。
6.导师制:新课程背景下为指导学生选课和落实全员德育而建立的一种师徒式的学生管理制度。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与以往的班级管理会有所不同,在管理学生方面更强调民主管理,让学生在自由健康的班级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和生活时对班级产生情感依托,进一步展现班级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和针对性,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新高考;班级管理;策略一、建立走班制管理模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面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可以运用走班制管理模式,其模式的运用对班级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高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想要加强班级管理的效率,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班级走班制,首先,学校要成立监督管理小组,让学生选择课程,教师需要选出进行该课学习的学生,之后选出一部分学生作为激励管理者;第二点,班主任要与该课的教师进行配合,将学生在班级中学习的进度表现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和沟通;最后,走班制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兴趣,促使班级走班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积极培养班干部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对于教师他们有尊重但也有畏惧,所以对班主任始终保持距离感,这使得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会遇到很多的挑战,而班干部则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班干部是从学生中选拔而出的,他们与自己的同学之间并没有隔阂和距离,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培养和选拔班干部,让他们辅助自己完成管理工作,减轻管理的压力,同时,班干部在辅助工程中也会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能够理解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辛苦。
这就要求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点一滴要有所关注,这样才能选拔出优秀的班干部,才能确保干班干部具有良好的合作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并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辅助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在辅助过程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同时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中走班制班级管理探索与实践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22期从2017年开始,全国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广东从2021年夏季高考开始实行“3+1+2”新高考模式。
走班制成为落实新高考政策、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
我校(下文简称“广东二师附中”)的2021届学生是广东省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期选科分班后实行了分层走班制,这意味着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针对这一新情况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以本校2021届物化1班(行政班)为对象,对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中走班制班级管理策略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中班级学业成绩跟踪按照广东省“3+1+2”新高考模式,依据学生自主选科的统计数据,我校采取了“定五走一”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每个行政班有2至3种选科组合,相同的5个科目固定在本班教室上课,不同的选修科目则分层走班上课。
年级根据班级选科组合、学生的选科成绩情况制定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这四科的走班名单。
我校2021届物化1班学生的选科走班情况如附1所示,该班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五个学科在本班教室上课,生物、地理则实行分层走班。
附1广东二师附中2021届物化1班分层走班情况这一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小到班级作业登记、学科小组任务、班级值日;大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综合素质评价、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同管理……班主任需要思考如何操作才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业进步、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成绩、养成良好品德。
为了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从分班之初即整理本班学生高一入学以来的考试成绩数据,只要在Excel文档中输入学生的姓名,便可查询到该生历次考试各科目的分数、排名、进退步情况。
每次考试后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科导师可根据最新的成绩数据约谈学生,从而做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提升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
王晨《班级管理难题“见招拆招”》反思
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问题。于洁老师今天在直播里有声有色的演出,加上有理有据的解答,让人印象深刻!
心得体会
日常班级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们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家校联系,促进与同事之间的感情,最后还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善于借鉴,善于反思。积累自己处理事情的经验,学习他人长处,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
第5,在工作当中,最伤人心的并不是学生,也不是家长,更不是领导,而是同事。所以处理好同事关系也是相当重要的。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如果你是被同事在背后说的人,或者是她的同事。你该怎么做?第一种情况,谁人不被说,不要放在心上,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都当做是考验,或者多与同事相处,当别人了解你的时候可能会减少很多摩擦。第二种如果你是她的同事,做人首先要做到克制自我,我们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
第3,当学生被处分后,两方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请你撤销处置,从而产生纷争,面对这样的情形你改怎么办。首先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能着急忙慌,拿出老师的气势,有条理的处理问题。其次要把两方家长分别带到不同的休息室,从而一个个处理,逐个击破。
第4,离异问题孩子的处理。父母争吵学生离家出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与你联系,或者是学生没有联系你,家长找到你的电话请你帮忙找孩子的时候,你的应对措施。在这一点上,于洁老师的做法很让我感动,她说她会把带的每个班级里的学生的家长联系方式,自己掏腰包然后制成身份证大小的卡片随身携带,并且给任课的每一位老师都发放一张,她说这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给任课老师要做的事情,她自己这么做的,但是并不是强求每位班主任都这么做。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系统教师招聘真题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系统教师招聘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C2.“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向先进人物学习B.努力做到慎独C.坚持知行统一D.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班级授课B.道尔顿制C.个别教学D.分组教学【答案】:A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
A.德育内容B.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答案】:A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1/ 13A.专家型教师B.特级教师C.优秀班主任D.教学熟手【答案】:A6.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学习B.考试C.锻炼D.交往【答案】:D7.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B.无意识C.意识D.行为【答案】:C8.认为“趋乐避苦”是人性的自然要求的思潮是()。
A.拜金主义B.享乐主义C.自由主义D.实用主义【答案】:B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A.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B.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D.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答案】:B10.学习“直角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2/ 13B.词汇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答案】:C11.在德育过程结构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与德育手段D.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答案】:B12.“酸葡萄心理” “甜柠檬效应”属于()防御机制。
A.压抑B.代偿C.文饰D.升华【答案】:C13.清朝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发生在哪一年?()A.1904年B.1902年C.1906年D.1912年【答案】:C14.一般认为粉笔是用来写字的,衬衫是用来穿着的,而不易想到,在必要的时可以把粉笔当道具,把衬衫当画布,这种现象属于()。
普通高中“行政班+教学班”并重的走班管理研究‘
普通高中“行政班+教学班”并重的走班管理研究浙江省温岭中学张雯菁一、课题的研究价值(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众所周知,“七选三”学科考试制度不但打破了学校单一行政班的教学管理,还将使学校出现30多种不同组合的教学班,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全国出现了不同应对新高考的教学管理模式,如划一的将教学班变成行政班,如平行走班的教学班等。
但这些模式,不是限制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是给学校管理带来混乱。
我校通过多年的研究,比较了全省乃至全国各类学校的各种走班模式,最后学校选择了“行政班+教学班”并重的走班模式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扬长选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对学校的这种走班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此模式优势明显、操作方便、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选择,实现了学校新课程教学管理运行效率的最优化”。
为此,学校就要深入研究“行政班+教学班”并重的走班模式带来的诸如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调配、师资统筹、学生行为习惯监控、教学评价等新变化,使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兴趣特长得以提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同时为全省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变革的走班教学提供一种大面积推广的有效模板。
(二)概念的界定行政班是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一定编班原则、依据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一个社会共同体。
教学班是在相同地点学习相同课程的学生组成的另一个社会共同体,它以固定的行政班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学内容、学习程度、作业和考试难度等组建的学科教学班级。
在“行政班+教学班”并重的走班模式中,学校同时并行存在两套班级管理体系,每一位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一定的编班原则让其进入一个行政班,高一年级时每一位学生的所有课程学习和班集体活动都在行政班进行。
学生进入高二年级后,每一位学生均拥有两个班级,一个是行政班,一个是教学班。
教学班和行政班均担任了学生课程学习和班集体活动任务,行政班是学生学习语数英三门课程的地方,教学班是学生学习7选3课程的地方,学生班集体活动有的在行政班中进行,有的在教学班中进行。
“走班制”教学的冲击挑战和对策
层分类教学,核心是课程建设。就像吃自助餐,如果 助餐要有几十种上百种菜品,而且要色香味俱全,营
没有足够丰富的菜品,选择其实没有意义。真正的自 养丰富,这时的自助餐才是真正的自
以选择,新课程不仅要有难度的差异,更要有特色的 差异,无论如何,首先是解决课程的层次性和丰富 性,其次才是解决学生的选择问题。分层走班绝不是 分快慢班、实验班,分层的依据不仅要看学生成绩、 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还要听取学科教师的建 议,更要尊重学生个性选择。 “走班制”下,如何开 设大量既让学生满意有特色的课程,又能分层合理公 平,如何既能调动老师的热情和潜能,还能让新课程 适应校情和新高考的需要,这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 的又一大难题。 5.师生评价方式的重构。 “走班制”教学的宗旨是
权力在加大,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也会越来越 高。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方法活、善学习的教 师会大受欢迎,甚至会门庭若市,相反,那些知识结 构单一、观念落后、学习能力弱的教师则会大受冷 落,甚至门可罗雀。作为教师,你准备好了迎接“走 班制”的冲击吗? 3.工作量大增。 “走班制”下,大多数教师都会身
班”打破原来固定的行政班管理,学生流动上课成为 新常态,如何动态适时管理学生的考勤,对学校管理 者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 宗旨, “教”和“育”是不能分开的,但“走班制” 下,学生流动而分散,一旦出现德育问题,如何及时 有效解决,成为德育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 长此以往,学校教育的功能势必会成为全社会的诟病。 制”下,行政班和教学班会并行存在,班主任和导师 需要默契配合,但如何做到既分工明确,又能及时有 机协调,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更好地对学生负 责,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对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来 说,是一大全新的挑战。 4.课程重构和分层标准的制定。真正的走班是分 3.班主任和导师之间的分工协作难以调和。 “走班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作者:邱朝江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0期摘要:随着近年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结合当前高考新政策的不斷推出,基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多维度划分“走班制”的全新教学理念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分层走班制以其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针对性辅导等优势开始逐渐被全国各中小学执教单位认同并开展教学试点,但结合当前走班制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该项教育革新仍然在教学实践当中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本文将基于当前走班制教育新模式的发展现状,结合学校开展的走班制教学探索与实践,针对新式教学理念的探索和思考展开论述,结合当前政策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走班制; 流动性教学; 教育体制; 实践误区2010年7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的提出,我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开始认真贯彻“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挥。
推进分层教学制度,逐步实现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的文件精神。
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将“走班制”作为教学模式的新思路进行研讨与实践。
走班制教学以其独有的针对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化分配,在理论上实现教学成果的快速提高。
此项教育革新从刚一引进就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
“走班制”的理念最先源自于国外教学实践,1869年,哈佛大学最先实行走班制教学模式,国内对走班制的探索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最早的单学科走班式教学逐渐向多学科走班式进行发展,随着教育部正式提出中学课程安排要具备“选择性”的要求,以及近年来高考新政的不断推出,走班式教学的理念逐渐开始被各学校广泛接受。
1.走班制教学新模式的优势与特点走班制教学的特点就在于“走班”,所谓走班制,即打破常规的教学班与行政班一体的理念,在同一行政班的管理下,学生有一定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教学班的权利。
对实施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与教育的初步尝试
班主任:大家非常熟悉了,最常用的形容说法是“船长”,带领着“大副,二副,轮机长,以及水手”扬帆出海,为了顺利完成航行,不得不建立严密的层级管理制度,大家各有分工,严格遵守规则,向这同一方向,但是担当不同角色奋力前行,航行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船长决策和担责。
各项目管理教师:就像一支足球队的上场队员,各领其责,要在该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出现,职责清晰,不多解释!
教育顾问:他的工作主要是帮助经常影响公共秩序,影响他人的行为,屡屡犯错,无法自拔的孩子,要从第三方的角度帮助这些孩子矫正自己的行为,改善这些孩子的习惯,打通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教育通道,实施具体有效有力的教育措施,建议督促家长采取具体的教育措施,定期(严重的每天)进行导师,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反馈,搭建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桥梁,形成合力。
背景
教育家,卢梭提倡“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他指出:“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爱弥儿》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7页)“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卢梭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爱弥儿》第29页),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
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作者:侯新兰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0年第09期[摘要] 在新高考背景下,班级管理应聚焦在“双班并行”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探索“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指导学生的生涯教育和导师制度是“走班制”班级管理上的新挑战。
[关键词] 走班制;新高考;班级管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传统固定班級形式已无法满足现在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走班制”的班级管理模式实施形式更灵活、更能满足分层分类教学多元需求。
在全面实施“走班制”教学之后,学生生活场所扩大,班级管理方面也变得复杂,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走班制”的班级管理。
“走班制”在班级管理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主动应对。
一、“走班制”的班级管理下班级存在的问题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需求实行了“走班制”教学,在走班类型上基本保持高一上学期行政班不变,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走班,以“大走班”“中走班”或“小走班”三种方式为主。
只有一部分学校实行了全员全科的走班方式。
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走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都在行政班不走班教学,其他学科实行走班教学。
实施“走班制”之后,班级形态出现两种状态:一是彻底取消行政班,只有教学班;二是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
而教学班又分为“分层走班”“分类走班”两种情况。
学校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生涯规划及高考科目的选择来划分不同类别层次的教学班。
学生选择到了相应的教学班去学习。
这些班级形态多种形式并存,我们班主任在这种“走班制”班级管理上产生很多困惑,同样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会存在了很多问题.(一)“走班制”的班级管理下班集体观念淡化的问题。
“走班制”的班级管理教育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教学,实行一个学生一个课程表。
实施“走班制”后,每名学生的所选课程、教师都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行政班,同学之间真正相处的时间也不多,彼此间的熟悉程度大打折扣,同学之间联系少,感情变得淡漠。
选课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策略
管理智慧2020/19JICHU JIAOYU YANJIU·86韦尹/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南宁530012)【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B 类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走班制智慧教学的行动研究”(2017B010)一、选课走班教学实行的背景和模式南宁市第二中学初中部是一所市直属公办地段初中,主要服务于周边地段,招收地段内的生源,生源资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基础大相径庭。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诸多方面出现了两极甚至多极分化的现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走班制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在此背景下,2016年5月,南宁市第二中学初中部2015级选课走班教学正式施行。
“选课走班”即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
[1]不同类型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要求也不同。
在此方法下,学生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
[2]在“选课走班”的模式选择上,该校2015级最初实行的是“全年级两科目大走班”的走班模式,即数学和英语两门中考必考且学生分化较为明显的科目通过走班完成教学任务,四个班组成一个学部,按照学生的自主选择,学部内数学和英语两个科目分成A1、A2、B1、B2四个教学班,A 班是由本科目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暂时落后需要夯实基础的学生组成,B 班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相对领先,希望能够进行更多知识拓展和补充更多课外知识。
而数学和英语以外的科目仍按行政班教学不变,所有学生仍然在原来的行政班中上课。
基于“走班制”模式的教学空间设计
基于“走班制”模式的教学空间设计摘要:“走班制”模式是指在基础教学实践中,学科教室和老师固定,学生根据学科设置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层次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班级上课,实行大小班制的多种授课形式,以兴趣为主导,和“学分制”、“导师制”并行的教学模式。
“走班制”模式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空间设计尚处在摸索阶段。
根此,本文在整体教学空间的规划层面上探讨了三种规划形式:适合大规模校园的分区式规划,适合小规模校园的混合式规划,以及适合超大规模校园的组团式规划。
并且,本文还在局部教学空间的设计层面上研究了“走班制”模式下的教室空间、走廊空间和公共空间等具体细节的设计,着重体现出“走班制”模式赋予此类空间的新形式和新内涵。
关键词:“走班制”模式,教学空间,整体规划,局部设计正文:一、“走班制”模式的空间诉求1、开放性、多样性美国Williams College校长Adam F. Flak认为:“促成师生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是建造一所学校最为重要的内容”。
“走班制”模式打破了传统“班级”的概念,强调一种随时随地的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老师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这需要减少封闭的空间,营造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
学生的学习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多元化的——就规模而言:分大小班制,此外还包含有小组讨论,以及零散的个人学习,就时段而言:有课上时间、自习时间、课余时间,这些均要求有不同规模的、不同形态的空间与之对应。
2、通用性、灵活性由于“走班制”模式的教学学科、教学时段、教学规模、甚至教学形式均有不固定性,这些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空间具有很高的通用性,以满足复杂的教学情况的要求。
同时,教学空间还应该具有可分隔性,空间可以进行灵活隔断。
3、智慧性、生态性智能化的选课、排课、授课、测试,以及结合“大数据”对每个人的作息状况进行合理调控等……“走班制”模式要求营造更强调互动的“智慧型校园”。
此外,“走班制”模式的教学空间设计应体现绿色节能的理念,一方面,在校园建设中使用绿色技术可节省能源,降低运营经费;另一方面具绿色技术具有科普示范的教育作用,让绿色节能理念更加深入影响到整个社会。
普通高中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案例研究——以青岛实验高中为例
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2)(一)实践意义 (2)(二)理论意义 (2)三、相关概念界定 (2)(一)走班制教学 (2)(二)分层制教学 (3)(三)走班制教学与分层制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3)(四)分层走班制教学 (4)四、相关理论基础 (4)(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4)(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4)(三)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5)(四)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 (5)五、国内外文献综述 (6)(一)国内研究综述 (6)(二)国外研究综述 (9)六、研究方法 (11)(一)文献研究法 (11)(二)实地研究法 (11)(三)个案研究法 (11)(四)问卷调查法 (12)(五)访谈法 (12)第二章青岛实验高中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基本措施 (13)一、前期准备 (14)(一)校长倡导 (14)(二)制度建立 (14)(三)组织管理 (15)(四)教师培训 (15)(五)沟通完善 (15)(六)排课保障 (16)二、划分教学单元和层级 (16)三、教学实施 (17)(一)教师分层指导 (17)(二)国家课程实行分层选课走班教学 (18)(三)学校课程、社团课程实行分类选课走班教学 (18)四、配套制度 (18)(一)导师制 (18)(二)学长制 (19)(三)学分制 (19)五、课程体系 (19)(一)基础型课程 (19)(二)探究型课程 (19)(三)涵养型课程 (20)(四)实践型课程 (20)六、评价体系 (20)(一)过程评价 (20)(二)增值评价 (21)(三)对教师增加团队评价 (21)第三章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 (22)一、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22)(一)学生的体会 (22)(二)教师的认识 (27)(三)家长的反映 (28)(四)校长的感悟 (29)二、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的问题分析 (29)(一)宣传不够,家长学生对走班制分层教学存有误解 (29)(二)教师自身能力不均衡 (30)(三)班级管理不易把控 (32)(四)评价体系难度加大 (32)第四章普通高中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改善策略 (35)一、加强沟通、密切完善各方联系 (35)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水平 (36)(一)转变思想,科学看待走班制分层教学 (36)(二)加大教师职业培训 (36)(三)教师自身努力 (37)(四)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37)三、统筹教务管理,加强班级管理 (37)(一)教务管理 (37)(二)班级管理 (38)四、完善师生评价体系 (38)(一)学生评价体系 (39)(二)教师评价体系 (39)结语 (41)参考文献 (42)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4)附录 (45)致谢 (47)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48)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人们由更关注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转变为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变革的初探
123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讨■吴建荣 (甘肃省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 酒泉 736100)【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研究是当前众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任务。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做好研究工作,基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需求构建有效课堂。
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策略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教学展开进一步研究,下面是笔者近几年在强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赘述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23-01 引言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除了要掌握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获取一些和学科知识直接相关的能力。
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意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要加强对我国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为了顺应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非常有必要。
教师要能够立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分析构建科学的教育目标体系的具体方法,立足数学学科特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用生活化眼光去看待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一、科学设计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渗透需求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仍然是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知识教学,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价值观养成等教育目标,造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得不到落实。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目标,冲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构建新型课堂[1]。
如,在《认识人民币》的课时教学实践中,我就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家庭生活调查和参与实践,记录每天家庭消费的情况,历时一周时间。
导师参与下的校园社团活动
导师参与下的校园社团活动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选课的科学性,发挥自身优势。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实行“3+X”的高考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X”则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大学专业、未来工作理想等自身情况,在这六门学科中自主选择三个学科作为自己的高考科目。
选课走班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但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自我认知不清晰、价值观尚未成熟等原因,在选课时容易出现只考虑当下的兴趣,没有专业规划的情况,导致学科选择与未来职业选择脱钩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导师制模式下,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很少,因此导师是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偏好的,在选课过程中,导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以及选课与未来职业规划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最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选课指导和建议,提高指导的精准度与科学性。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模式下,科任老师一般只需要承担教学任务,“育人”这个重担主要由班主任承担,过分强调班主任的作用。
行政班学生人数往往在40人左右,学生工作琐碎,再加上常规的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班主任在工作中很难有充足的精力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实行导师制可以有效弥补这一局限性,将任课老师调动起来,充分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导师可以有的放矢的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态,都会得到导师的关心和帮助。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导师制的实践探索第一,导师制在选课走班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在选课走班的全过程中,由于导师指导的学生少,与学生联系密切,导师制的优势在各个阶段都会有所呈现。
选课走班一般在高一下学期开始实施,在这之前,导师要与学生保持及时、畅通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看法、学习感受,另外,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应当是全方位的,沟通的地点可以是办公室,也可以是气氛轻松的操场上,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话题可以是学生的兴趣、烦恼、人际交往状况等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学生的了解,为帮助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选课方案奠定基础。
导师制,实施高中课改管理的有效途径
导师制,实施高中课改管理的有效途径作者:魏耀峰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2期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第一中学魏耀峰学分管理,选课制,行政班与教学班的交替,模块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模式,是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大亮点,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而导师制则是这次课改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导师制设立的必要性1.实行学分制的要求。
导师制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一种学生培养模式。
学分制是高中课改的一大亮点,这虽然算不上是严格意义的学分制管理,但毕竟与学分挂钩。
在学分认定中,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科任教师,而过程管理的内容又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学业上的,又有德育上的,更有生活上的。
在这种形式下,在基础教育范围内,导师制的确立,可以说是一种形势导向。
2.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的结果。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必然牵涉到选课与走班。
选课对于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想实现选课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课程设置的理念目标,就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否则,很容易人云亦云,流于形式。
同时,选课后,传统的行政班管理被弱化,班主任的监管大打折扣,行政班的凝聚力也受到冲击,而教学班管理的职责就落到科任教师身上,这时,每个科任教师其实就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在这种模式下,导师最适合班级的管理。
3.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理念。
以前,学生在固定的班集体中生活,对各科教师产生依赖。
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多依赖于班主任,而心理状况、生活问题等方面,最易于被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忽视,甚至成了无人关注的真空地带。
显而易见,这种环境是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导师制的出现,既可以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实行导师制后,师生可以结对。
导师针对学生在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有效解决的方式,进而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最终达到使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如何化解班级管理中的难题
如何化解班级管理中的难题
刘耀义
【期刊名称】《吉林教育》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班级管理中出现一些难题,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首先的感觉是头痛,其
实这种心态是不利于难题化解的。
班级虽小,但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管理不好,小到影响班级成员的和谐,大到影响孩子的一生。
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所以,出现难题,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面对、沉静,绝不能因此怒发冲冠,对学生狂风暴雨般批评和指责,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中树立这样的一个意识:构建和谐的关键是化解,面对难题,沉静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化解的根本在“沟通”。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刘耀义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以导师制化解走班制教学中的班级管理难题——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为例
2.企业管理中金钱激励的难题及其化解
3.浅谈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初中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中的矛盾4.浅谈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矛盾5.智慧化解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危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班制的影响
走班制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10-27T03:05:50.10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2期作者:杨晴[导读]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杨晴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摘要: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高考进行改革,走班制教学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对传统班级授课制度的一种改良新模式,走班制所体现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使其成为一种优势。
然而,在普通高中实行走班制却似乎困难重重。
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走班制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完成教学及班级管理两方面的转型。
而将选择权交给学生也会使学生因个性不同而产生各方面的差异,这是学校管理很难弥补的。
关键词:走班制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分层教学。
第一章、绪论1.1“走班制”提出背景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高考进行改革。
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而由高考变化导致的高中教学方式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焦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的:进入高中之后,由入学考试成绩或其他依据分班,固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高二进行文理分科后,再重组一个固定班级,直到高中毕业。
在这种模式之中,学生固定在一个特定班级里进行学习任务,教师则负责几个不同班级进行授课。
它使学生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之中,在某些方面利于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但留给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较少,且过于强调统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的高考模式旨在增加学生选择空间,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基于此,对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改良体制——“走班制”应运而生。
1.2“走班制”概念界定“走班制教学是指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的学习个性,自己选择、设计的课程套餐,到各自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级中流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论坛
以导师制化解走班制教学中的班级管理难题
—
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为例
◊李洪奇
随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试行及推广,走班制 教学成为应对新高考的一个重要选项。
由于流动 性和行政班级弱化,走班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 班级管理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顺利推 行走班制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广东省广州市越 秀外国语学校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导师制是化解 走班制教学中班级管理难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 方式和途径。
一、走班制教学中存在的班级管理问题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走班制越来 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走班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难题。
其中,班 级管理问题成为走班制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 问题。
1. 班级管理形式的转化。
走班制教学以教学班为主要形式,而流动的学生群体又增加了教学 班的不稳定性。
教学班的主要任务侧重于课程教 学的实施,这使班级管理容易走向单一的教学与 只注重学习成绩的价值取向。
教学班对于教学功 能的侧重,会影响教学与育人功能的平衡,容易 割裂“教”与“育”的整体性。
在走班制下,学生的 学习时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班主任的作用曰渐 弱化,班级管理形式也发生了转化。
2.
道德教育难度的增加。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 下,班主任是班级德育的主要执行者。
随着班主
任作用的弱化,德育的难度相应增加。
班主任无 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及行为状况,加之 某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容易出现纪律松 懈、暴力事件及其他不良现象和隐患,使德育管 理出现“真空”,缺少了连续性。
3.
学生同辈群体的弱化。
走班制的流动性使
同辈群体的形成受到影响。
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年 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 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初级群体,它 是青少年时期个人成长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亚于父母和教师。
同辈群体的 弱化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交流需要、兴趣爱好培 养、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的成 长会产生不利因素。
4. 班级文化特色的淡化。
在走班制下,教学班的强化导致行政班集体活动时间的减少和内容 的缩减。
长此以往,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 感及荣誉感日益淡化,主人翁精神逐渐丟失,不 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走班制打破了原有 的班级文化,对班级特色文化的营造带来了较大 的冲击。
二、导师制的原则与内容
针对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难题,广州市越秀 外国语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和班干部,改用导师
制,收效较好。
导师制的设计原则与内容如下。
作者简介:李洪奇,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校长,E -mail : 1642790693@ (广东广州,510405)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教育模式改革的实验研究”(课
题编号:1201533518)
基础教育参考-2017/21丨23
管理论坛
1. 坚持德育为先。
“诸育德为本。
”德育是学校 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中心。
为
了解决走班制下德育管理“真空”问题,导师制要
坚持并突出德育为先的原则。
一是强调对师德的
考察和重视,这是成为导师的首要标准和必备条
件;二是导师在课程教学任务之外,要更加重视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德育工作。
2. 贯彻学校文化。
在班级文化特色淡化的情 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所以,学
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各类社团文化
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导师应积极领会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
传递给学生。
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集体
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促进学生
同辈群体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兼顾学业与职业。
走班制下的导师,不仅要 在学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而且还要在专
业和职业发展方面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
一方面,导师除了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辅导,还要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课指导,使学生避免盲
目性。
另一方面,导师要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指
导,对其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进行科学引导,为其
提供合理的帮助和咨询服务。
4. 发挥团队优势。
导师除了担任课程教学任 务之外还兼顾多种事项,工作压力较大。
因此,导
师制的设计要注重发挥导师团队的优势,建立团
队化的导师队伍,实行团队化管理模式,实现均
衡协调发展。
在导师的类型上,可分别设立“学业
导师”“生涯导师”和“心理导师”,还可以根据学校
需要聘请专家担任“校外导师”。
团队化的导师队
伍既考虑了专业区分和职能差异,也有利于充分
发挥团队的优势与合力,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多
方面的指导与咨询。
三、导师制的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导师制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导师
团队的功能,还需要确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1. 互助机制。
设立不同类型的导师,目的在于
更好地发挥导师的特长与职能,通过团队化的管
理模式,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效能,实现导师之间的
互补与互助。
为了更好地促进各专业导师之间的
协作,导师团队应建立起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
共同体建设,形成同侪学习与和谐的互助氛围,
相互提升和互补,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逐渐向
全能型导师的方向发展。
2. 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导师制的发展,学校试
行首席导师、优秀导师评选制度,由高校签约专
家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开展评选工作。
作为激励措
施,首席导师与其他导师在薪酬待遇方面加以适
当的区别,引导导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同时,导师团队实行动态调整,充分尊重导师的
进步,激励导师的成长。
3. 辅助机制。
在取消行政班和班干部的情况
下,学校设立了导师辅助机制。
各教学班由学生
担任卫生志愿者、读书志愿者、后勤志愿者、慈善
志愿者等,帮助导师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并将志
愿活动算人学分。
另外,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团队
交流活动,使导师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
态,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辅助机制可以
帮助导师更好地行使工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导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4. 多元评价机制。
导师多元评价机制主要是
利用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导师互评等方式,从德
育贯彻、课程教学、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等方面对
导师开展综合评价。
另外,还要注重对导师团队的
考核,注重导师团队的整体工作表现和提升。
多元
评价机制保证了对导师评价的客观性,同时激励
和促进了导师的成长,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减少
了团队的内耗。
面对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难题,各学校应积
极探索,找出适合自身的解决之道。
广州市越秀
外国语学校的导师制实践,不失为化解走班制下
班级管理难题的一个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张慧籽)
24基础教育参考*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