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长中线法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AD是BC边中线使DE=AD,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延长MD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过D 作DG//AC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BABFDEC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E DABEABC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第 14 题图DF CBEADABCMTE。
倍长中线法口诀用法
倍长中线法口诀用法
倍长中线法是一种用于解决数学中直角三角形中线问题的方法,它的口诀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应用该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口诀用法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倍长中线法的原理。
直角三角形中,以直角边为底,连接斜边的中点,并向斜边的另一侧延长,再连接直角边与延长线的交点,得到一条中线。
倍长中线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延长中线,将三角形转化为四边形,借助四边形的性质求解。
接下来,我们通过口诀用法来应用倍长中线法。
口诀为“倍中长乖隔离,解四算九找斜。
”下面逐句解释该口诀的用法:
1. 倍中长:将直角边向两侧延长成等长线段。
2. 乖隔离:将延长线与中线进行乖离,使它们不重合。
3. 解四:将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标记为A、B、C、D。
4. 算九:计算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之和AB+CD的数值。
5. 找斜:找到线段AC或BD上的交点E,该点即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应用了倍长中线法,并求解出直角三角形中线问题。
总结起来,倍长中线法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线问题的方法。
它的口诀用法通过清晰的步骤让我们能够更加快速准确
地使用该方法。
无论是解题还是应用倍长中线法,理解口诀的用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N作 BE! AD 的延长线于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 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 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 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 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 中式1:延长AD 到E,B --------------- ■ ------------- CDAD 是E BC使 DE=AD接BE方式2:间接倍长 AB 延长MD 到N, CE连接CN 经典例题讲解:例〔:△ ABC 中,AB=5 AC=3求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 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 BC 于 F ,且 DF=EF 求证:BD=CE例3:已知在△ ABC 中 ,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二AC例4:已知:如图,在- ABC 中,AB = AC , DE 在 BC 上 ,且 DE 二EC 过 D 作 DF//BA 交 AE 于点 F , DF=AC.例 5:已知 CD=AB Z BDA M BAD AE 是A ABD 的中线,求证:/ C=Z BAE自检自测:1、如图,△ ABC 中 , BD=DC=AC,是 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 BAE.使 DN=M ,BE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求证:AE 平分.BACDEAECCFAC2、在四边形ABCD K 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 BAE K EAF AF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AD 为 M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DF 平分.AD 交 AC 于 F.求证:BE CF EF4、已知:如图, ABC 中, C=90,CM AB 于 M AT 平 分 BAC 交 CM 于 D,交 BC 于 T ,过 D 作 DE//AB 交 BC 于 E ,求证:CT=BE.ADBF。
倍长中线法
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倍长中线法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证明倍长中线法的推论
推论:倍长中线法可以证明三角形 中线定理
应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包括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证明过程:通过倍长中线法将三角 形分为两个小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 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注意事项:在应用倍长中线法时需 要保证中线的长度足够长以便进行 倍长操作
倍长中线法的几何意义
倍长中线法是利用中线的性质来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几何意义在于将线段延长一倍从而证明线段相等 倍长中线法在几何证明题中应用广泛是解决线段相等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倍长中线法可以通过构造辅助线来证明线段相等使证明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倍长中线法的应用场景
定义:倍长中线法是一种几何证明方法通过延长线段来证明线段相等或三角形全等 应用场景:证明线段相等、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性质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注意事项:在应用倍长中线法时需要仔细分析图形确定是否适用该方法
添加副标题
倍长中线法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倍长中线法的定义
03 倍长中线法的证明
04 倍长中线法的应用
05 倍长中线法的拓展
添加章节标题
倍长中线法的定义
倍长中线法的概念
倍长中线法
倍长中线法
知识网络详解: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经典例题讲解:
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 于F,求证: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AB ,D、E在BC上,且DE=EC,过D作BADF//交AE 于点F,DF=AC.
求证:AE平分∠BAC
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AD是BC边中线使DE=AD,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延长MD到N,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过D 作DG//AC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BABFDEC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BFEAB C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倍长中线法
几何模型02——倍长中线法当线段出现一个中点时,特别是三角形中,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倍长中线法:△ABC 中AD 是BC 边中线方式1: 延长AD 到E , 使DE=AD ,连接BE例1.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证明:延长AD 到M ,使DM =AD ,连接BM ,CM ,∵AD 是△ABC 的中线,∴BD =DC ,∵AD =DM ,∴四边形ABMC 是平行四边形,∴BM =AC ,在△ABM 中,AB +BM >AM ,即AB +AC >2AD .例2.已知,如图△ABC 中,AB =5,AC =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 解:延长AD 到点E ,使AD =ED ,连接CE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ABD 和△ECD 中∴△ABD ≌△ECD (SAS ),∴AB =EC ,在△AEC 中,AC +EC >AE , 且EC ﹣AC <AE ,即AB +AC >2AD ,AB ﹣AC <2AD ,∴2<2AD <8,∴1<AD <4,故答案为:1<AD <4.E D A B C练习1.如图,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例3.如图,△ABC中,∠A=90°,D为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DF.若BE=3,CF=4,试求EF的长.解:延长FD至点G,使得DG=DF,连接BG,EG,∵在△CDF和△BDG中,,∴△CDF≌△BDG(SAS),∴BG=CF=4,∠C=∠DBG,∵∠C+∠ABC=90°,∴∠DBG+∠ABC=90°,即∠ABG=90°,∵DE⊥FG,DF=DG,∴EF=EG==5.练习2.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DE平分∠ADB交AB于点E,DF平分∠ADC交AC于点F.求证:BE+CF>EF.练习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求GF的长.练习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点E在BC上,AE=BE,点F是CD 的中点,且AF⊥AB,若AD=2.7,AF=4,AB=6.求CE的长.例4.如图,在△ABC中,AB=AC,E是AB中点,延长AB到D,使BD=BA,延长CE至F,使得EF=CE.求证:CD=2CE.证明:方法一:如右图1,取AC的中点H,连接BH,∵BD=BA,∴BH是△ACD的中位线,∴CD=2BH,又∵E是AB的中点,AB=AC,∴AE=AH=AB,在△ABH和△ACE中,,∴△ABH≌△ACE(SAS),∴CE=BH,∴CD=2CE.方法二:∵点E为AB的中点,∴BE=AE,在△BEF和△AEC中,,∴△BEF≌△AEC(SAS),∴BF=AC,∠EBF=∠A,∵AB=AC=BD,∴∠ACB=∠ABC,BF=BD,∵∠CBD=∠A+∠ACB,∠CBF=∠ABC+∠EBF,∴∠CBD=∠CBF,在△CBD和△CBF中,,∴△CBD≌△CBF(SAS),∴CD=CF,∵CF=CE+EF,CE=EF,∴CF=2CE,∴CD=2CE.练习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BD=AB,E为AB的中点.求证:CD=2CE练习6.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练习7.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AD是∠EAC的平分线.例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为BC的中点,过点E作EF∥AD 交AB于点G,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G=CF.证明:作CM∥AB交FE的延长线于M.∵BG∥CM,∴∠B=∠MCE,∵E是BC中点,∴BE=EC,在△BEG和△CEM中,,∴△BEG≌△CEM,∴BG=CM,∵AD∥EF,∴∠1=∠FGA,∠2=∠F,∵∠1=∠2,∴∠F=∠FGA,∵AB∥CM,∴∠FGA=∠M,∴∠F=∠M,∴CF=CM,∴BG=CF.练习8.已知:如图,△ABC(AB≠AC)中,D、E在BC上,且DE=EC,过D 作DF∥BA交AE于点F,DF=AC.求证:AE平分∠BAC.例6.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求证:EF=2AD.证明:延长AD至点G,使得AD=DG,连接BG,CG,∵AD=DG,BD=CD,∴四边形ABGC是平行四边形,∴AC=AF=BG,AB=AE=CG,∠BAC+∠ABG=180°,∵∠EAF+∠BAC=180°,∴∠EAF=∠ABG,在△EAF和△BAG中,,∴△EAF≌△BAG(SAS),∴EF=AG,∵AG=2AD,∴EF=2AD.练习9.如图,两个正方形ABDE和ACGF,点P为BC中点,连接P A交EF于点Q,试探究AP与EF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 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N例7.如图,△ABC 中,AB =AC ,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 =EF ,求证:BD =CE .证明:如图,过点D 作DG ∥AE ,交BC 于点G ;则△DGF ≌△ECF ,∴DG =CE ;∵AB =AC ,∴∠B =∠ACB ;∵DG ∥AE ,∴∠DGB =∠ACB ,∴∠DBG =∠DGB ,∴DG =BD ,∴BD =CE .练习9.如图,△ABC 中,点D 在AB 上,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BD =CE ,DE 交BC 于点F ,DF =EF ,DP ∥AE 交BC 于点P ,求证:AB =AC .F E D C B A N D C B A M课后练习1、如图1已知:AD为△ABC的中线,易证AB+AC>2AD.(1)如图2,在△ABC中,AC=5,AB=13,D为BC的中点,DA⊥AC.求△ABC的面积.(2)问题2:如图3,在△ABC中,AD是三角形的中线.点F在中线AD上,且BF=AC,连接并延长BF交AC于点E.求证AE=EF.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B=∠C=90°,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1)AE平分∠DAB;(2)AB+CD=AD.4.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作EF⊥AB交BD于点F,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如图(1),易证EG=CG且EG⊥CG.(1)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如图(2),证明:EG=CG且EG⊥CG.(2)如图(3)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180°,证明:EG=CG且EG⊥CG.5.如图,△ABC中,AB=4,AC=7,M是BC的中点,AD平分∠BAC,过M作FM∥AD交AC于F,求FC的长.6.如图所示,∠BAC=∠DAE=90°,M是BE的中点,AB=AC,AD=AE,求证:AM⊥CD.7.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
和三角形中线有关的题型的证法—倍长中线法
和三角形中线有关的题型的证法——倍长中线法我们知道三角形有角平分线、垂线、中线三条重要的线段,其中之一就是中线.中线作为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一条直线到某点,使这延长线等于另一条线段,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法的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情形如下.如图,线段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方式1:如图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方式2:如图2,(1)作CF⊥AD于F,作BE⊥AD的延长线于E, 连接BE;方式3:如图3延长MD到N,使DN=MD,连接CD下面举例说明运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的情形过程.1.△ABC中,AB=5,AC=9,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的取值范围.分析: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证出三角形全等,再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答.解: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AD=DE,∠ADB=∠EDC,BD=CD,∴△ABD≌△ECD,∴EC=AB=5,△AEC中,∵9﹣5=4,9+5=14,∴4<2AD<14,∴2<AD<7.2.如图,在△ABC中,AD交BC于点D,点E是BC的中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点F,交EF与于点G.若BG =CF,求证:AD为△ABC的角平分线.分析:延长FE,截取EH=EG,连接CH,可证△BEG≌△CEH,即可求得∠F=∠FGA,即可求得∠CAD=∠BAD,即可解题.解:延长FE,截取EH=EG,连接CH,∵E是BC中点,∴BE=CE,∴∠BEG=∠CEH,在△BEG和△CEH中,,∴△BEG≌△CEH(SAS),∴∠BGE=∠H,∴∠BGE=∠FGA=∠H,∴BG=CH,∵CF=BG,∴CH =CF,∴∠F=∠H=∠FGA,∵EF∥AD,∴∠F=∠CAD,∠BAD=∠FGA,∴∠CAD=∠BAD,∴AD平分∠BAC.3.如图,D为线段AB的中点,在AB上任取一点C(不与点A,B,D重合),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同侧作等腰Rt△ACE与等腰Rt△BCF,∠AEC=∠CFB=900,连接DE,DF,EF.(1)求∠ECF的度数;(2)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先依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ECA、∠FCB的度数,然后依据∠ECA+∠ECF+∠FCB=180°求解即可;(2)延长ED到点G,使得DG=DE,连接BG,FG,然后依据SAS证明△EDA≌△GDB,接下来依据SAS证明△ECF≌△GBF,最后再证明△EFD≌△GFD,从而可证明△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1)∵△ACE和△CB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CA=450,∠FCB=450.∵∠ECA+∠ECF+∠FCB=1800,∴∠ECF=900.(2)证明:延长ED到点G,使得DG=DE,连接BG,FG.∵D为线段AB的中点,∴AD=BD.∵在△EDA和△GDB中,,∴△EDA≌△GDB(SAS).∴EA=GB,∠A=∠GBD=450.∵△ACE与△B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FB,AE=EC,∠A=∠ECA=∠FCB=∠FBC=450.∴CF=FB,EC=BG,∠ECF=900.∵在△ECF和△GBF中,,∴△ECF≌△GBF(SAS).∴EF=GF,∠EFC=∠GFB.∵∠CFB=∠CFG+∠GFB=900,∴∠EFG=∠EFC+∠CFG=900.∵在△EFD和△GFD中,,∴△EFD≌△GFD.∴∠EDF=∠GDF=900,∠EFD=∠GFD=450.∴ED=DF,∴△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如图,由△ABC的顶点A引一条射线AD,与边BC交于D点,作BE⊥AD于点E,CF⊥AD于点F,为了使BE=CF,射线AD应该具有什么性质?分析:当射线AD是BC的中线时,BE=CF,可通过证明△BED≌△CFD证明.解:当射线AD是BC的中线时,BE=CF.理由如下:∵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BED=∠CFD=900,∵D是BC中点,∴BD=CD,∵∠BDE=∠CFD,在△BED和△CFD中,,∴△BED≌△CFD(AAS),∴BE=CF.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且BE=CF.(1)求证:AD是△ABC的中线;(2)如果AB=4,AC=6,S△ABC=10,AD长为偶数,求BE的长.分析:(1)欲证明AD 是△ABC 的中线,只要证明BD =CD ,即证明△BED ≌△CFD 即可;(2)S △ABC =10,S △ABD =AD ·BE ÷2=5,求出AD 可取的数,BE 长的结果就求出来了.解:(1)证明:∵BE ⊥AD ,CF ⊥AD ,∴∠BED =∠F =90°,在△BED 和△CFD 中,,∴△BED ≌△CFD ,∴BD =CD ,∴AD 是△ABC 的中线;(2)延长AF 至G ,使DG=AD ,连接CG ,易证△CGD ≌△BAD ,∴CG=AB=4,∵AC=6,∴AG 的取值范围是2<AG <10,∴1<AG <5,∵AG 为偶数,∴AG 可取2或4,∵S △ABC =10,BD=CD ,∴S △ABD =AD ·BE ÷2=5,∴BE=5或2.56.如图,△ABC 中,AB =AC ,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 =EF ,求证:BD =CE .分析:如图,作辅助线;证明△DGF ∽△ECF ,得到DG =CE ,此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性结论;证明BD =GD ,即可解决问题.证明:如图,过点D 作DG ∥AE ,交BC 于点G ;则△DGF ∽△ECF ,∴DG :CE =DF :EF ,而DF =EF ,∴DG =CE ;∵AB =AC ,∴∠B =∠ACB ;∵DG ∥AE ,∴∠DGB =∠ACB ,∴∠DBG =∠DGB ,∴DG =BD ,∴BD =CE .7.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分析:根据点D 是BC 的中点,延长AD 到点G ,得到△ADC ≌△GDB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进行等量代换,得到△AEF 中的两个角相等,然后用等角对等边证明AE 等于EF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点G ,使得AD =DG ,连接BG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已知),∴DC =DB ,在△ADC 和△GDB 中,⎪⎩⎪⎨⎧=∠=∠=DB DC GDB ADC DGAD ,∴△ADC ≌△GDB (SAS ),∴∠CAD =∠G ,BG =AC ,又∵BE =AC ,∴BE =BG ,∴∠BED =∠G ,∵∠BED =∠AEF ,∴∠AEF =∠CAD ,即:∠AEF =∠FAE ,∴AF =EF .8.如图,CE 、CB 分别是△ABC 与△ADC 的中线,且∠ACB =∠ABC .求证:CD =2CE分析:过B 作BF ∥AC 交CE 的延长线于F ,由E 为AB 中点,得到AE =EB ,再由BF 与AC 平行,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利用AAS 得到三角形ACE 与三角形BFE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CE =EF ,AC =BF ,即CF =2CE ,再由已知角相等,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AC =AB ,根据B 为AD 中点,得到AC =AB =BD =BF ,利用外角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 得到三角形CBD 与三角形CBF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CD =CF ,等量代换即可得证.证明:过B作BF∥AC交CE的延长线于F,∵CE是中线,BF∥AC,∴AE=BE,∠A=∠ABF,∠ACE=∠F,在△ACE 和△BFE中,,∴△ACE≌△BFE(AAS),∴CE=EF,AC=BF,∴CF=2CE,又∵∠ACB=∠ABC,CB 是△ADC的中线,∴AC=AB=BD=BF,∵∠DBC=∠A+∠ACB=∠ABF+∠ABC,∴∠DBC=∠FBC,在△DBC和△FBC 中,,∴△DBC≌△FBC(SAS),∴DC=CF=2CE.9.如图,△ABC中,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DE⊥DF,求证:BE+CF>EF.分析:如图,延长ED使得DM=DE,连接FM,CM.由△BDE≌△CDM(SAS),推出BE=CM,由DE=DM,DF⊥EM,推出FE=FM,在△FCM中利用三边关系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证明:如图,延长ED使得DM=DE,连接FM,CM.∵BD=DC,∠BDE=∠CDM,DE=DM,∴△BDE≌△CDM(SAS),∴BE=CM,∵DE=DM,DF⊥EM,∴FE=FM,∵CM+CF>FM,∴BE+CF>EF.10.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分析:延长AM至N,使MN=AM,证△AMC≌△NMB,推出AC=BN=AD,求出∠EAD=∠ABN,证△EAD≌△ABN即可.证明:延长AM至N,使MN=AM,连接BN,∵点M为BC的中点,∴CM=BM,在△AMC和△NMB中∴△AMC≌△NMB(SAS),∴AC=BN,∠C=∠NBM,∵AB⊥AE,AD⊥AC,∴∠EAB=∠DAC=900,∴∠EAD+∠BAC=1800,∴∠ABN=∠ABC+∠C=1800﹣∠BAC=∠EAD,在△EAD和△ABN中,∵,∴△ABN≌△EAD (SAS),∴DE=AN=2MN.跟踪练习:1.如图,AD为△ABC中BC边上的中线(AB>AC)(1)求证:AB﹣AC<2AD<AB+AC;(2)若AB=8cm,AC=5cm,求AD的取值范围.2.如图,∠ACB=900,D是AB中点,连接CD,求证:CD=AB/23.△ABC中,D为BC的中点,AB=5,AD=6,AC=13,试判断AD与AB的位置关系4.如图,在△ABC中,AD为BC上的中线,E为AC的一点,BE与AD交于点F,若AE=EF,求证:AC=BF5.如图,△ABC中,∠A=900,D为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DF.若BE=3,CF=4,试求EF的长6.如图,△ABC(AB≠AC)中,D、E在BC上,且DE=EC,过D作DF∥BA交AE于点F,DF=AC.求证:AE平分∠BAC.7.如图,AD是△ABC的中线,(1)求证:AB+AC>2AD;(2)过点D作DE∥AB交AC于E,过点D作DF∥AC交AB于F,求证:DE=AB.8.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求证:EF=2AD.9.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10.如图,在△ABC中,∠B=60°,CE、AF是△AB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求证:AC=AE+CF.11.如图,AB⊥AC,AB=AC,AD⊥AE,AE=AD,F为CD的中点,探究BE与AF的关系,并给出你的证明.跟踪练习答案1.(1)证明:如图延长AD至E,使AD=DE,连接BE.在△ACD和△EBD中,,∴△ACD≌△EBD(SAS),∴AC=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AB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B﹣AC<AE<AB+BE,即AB﹣AC <2AD<AB+AC;(2)解:∵AB=8cm,AC=5cm,∴8﹣5<2AD<8+5,∴<AD<.2.证明:延长CD至P,使D为CP中点,连接AP.∵DP=DC,DA=DB,∠ADP=∠CDB,∴△ADP≌△BDC,∴AP=BC,∠P=∠PCB∵∠PCB+∠ACP=900,∴∠P+∠ACP=900,∴∠CAP=900,∴∠CAP=∠ACB.在△ACP与△ABC中,AP=BC,AC=AC,∠CAP=∠ACB,∴△ACP≌△CAB,∴CP=AB,∵CD=CP/2,∴CD=AB/23.解:延长AD至E,使得AD=DE,连接BE,∵D为BC的中点,∴BD=CD,在△ADC和△EDB中,,∴△ADC≌△EDB(SAS),∴EB=AC=13,∵AD=6,∴AE=12,∵52+122=132,∴AB2+AE2=EB2,∴∠BAE=90°,∴AD⊥AB.4.分析:延长AD至G,使DG=AD,连接BG,可证明△BDG≌△CDA(SAS),则BG=AC,∠CAD=∠G,根据AE=EF,得∠CAD=∠AFE,可证出∠G=∠BFG,即得出AC=BF.∴△BDG≌△CDA(SAS),证明:延长AD至G,使DG=AD,连接BG,在△BDG和△CDA中,∵,∴BG=AC,∠CAD=∠G.又∵AE=EF,∴∠CAD=∠AFE .又∠BFG=∠AFE,∴∠CAD=∠BFG,∴∠G=∠BFG,∴BG=BF,∴AC=BF.5.分析:延长FD至点G,使得DG=DF,连接BG,EG,易证△CDF≌△BDG,可得BG=CF=4,∠C=∠DBG,可证明∠ABG=90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边三线合一性质可得EF=EG,即可求得EF的长,即可解题.解:延长FD至点G,使得DG=DF,连接BG,EG,∵在△CDF和△BDG中,,∴△CDF≌△BDG(SAS),∴BG=CF=4,∠C=∠DBG,∵∠C+∠ABC=900,∴∠DBG+∠ABC=900,即∠ABG=900,∵DE⊥FG,DF=DG,∴EF=EG ==5.6.分析:延长FE 到G ,使EG =EF .连接CG ,由于已知条件通过SAS 证得△DEF ≌△CEG 得到DF =GC ,∠DFE =∠G ,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到∠G =∠CAE ,故有∠BAE =∠CAE ,结论可得.证明:如图,延长FE 到G ,使EG =EF ,连接CG .在△DEF 和△CEG 中,∵,∴△DEF ≌△CEG .∴DF =GC ,∠DFE =∠G .∵DF ∥AB ,∴∠DFE =∠BAE .∵DF =AC ,∴GC =AC .∴∠G =∠CAE .∴∠BAE =∠CAE .即AE 平分∠BAC .7.分析:(1)延长AD 到E 使AD =DM ,连接BM ,利用已知条件可证明△BDM ≌△ADC ,所以AM =2AD ,BM =AC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即可证明AB+AC >2AD ;(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证明DE =AB .证明:(1)延长AD 到M 使AD =DM ,连接BM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BDM 和△ADC 中,,∴△BDM ≌△ADC ,∴AC =BM ,AM =2AD ,∵AB+BM >AM ,∴AB+AC >2AD ;(2)∵DE ∥AB 交AC 于E ,DF ∥AC 交AB 于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 =AF ,∵BD =CD ,∴BF =AF ,∴DE =AB .8.分析:延长AD 至点G ,使得AD =DG ,连接BG ,CG ,易证四边形ABGC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EAF =∠ABG ,即可求证△EAF ≌△BAG ,即可解题.证明:延长AD 至点G ,使得AD =DG ,连接BG ,CG ,∵AD =DG ,BD =CD ,∴四边形ABGC 是平行四边形,∴AC =AF =BG ,AB =AE =CG ,∠BAC+∠ABG =1800,∵∠EAF+∠BAC =1800,∴∠EAF =∠ABG ,在△EAF 和△BAG 中,⎪⎩⎪⎨⎧=∠=∠=BG AF ABG EAF AB AE ,∴△EAF ≌△BAG (SAS ),∴EF =AG ,∵AG =2AD ,∴EF =2AD .9.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 =CD ,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解:证明:方法一:作BF ⊥DE 于点F ,CG ⊥DE 于点G .∴∠F =∠CGE =90°.又∵∠BEF =∠CEG ,BE =CE ,∴△BFE≌△CGE.∴BF=CG.在△ABF和△DCG中,∵∠F=∠DGC=90°,∠BAE=∠CDE,BF=CG,∴△ABF≌△DCG.∴AB=CD.方法二: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F=∠BAE.又∵∠ABE=∠D,∴∠F=∠D.∴CF=CD.∵∠F =∠BAE,∠AEB=∠FEC,BE=CE,∴△ABE≌△FCE.∴AB=CF.∴AB=CD.方法三:延长DE至点F,使EF=DE.又∵BE=CE,∠BEF=∠CED,∴△BEF≌△CED.∴BF=CD,∠D=∠F.又∵∠BAE=∠D,∴∠BAE=∠F.∴AB=BF.∴AB=CD.10.分析:在AC上取一点H,使AH=AE,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O=∠HAO,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EO 和△AH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0=∠AHO,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3=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4=60°,从而得到∠3=∠4,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CFO和△CH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F=CH,再根据AC=AH+CH代换即可得证.证明:如图,在AC上取一点H,使AH=AE,∵AF是△ABC的角平分线,∴∠EAO=∠HAO,在△AEO和△AHO中,,∴△AEO≌△AHO(SAS),∴∠AE0=∠AHO,∵CE是△ABC的角平分线,∴∠1=∠2,∵∠1+∠3=∠AHO,∠2+∠B=∠AEO,∴∠3=∠B=60°,又∵∠B=60°,CE、AF是△ABC的角平分线,∴∠4=∠1+∠CAF=(180°﹣∠B)=(180°﹣60°)=60°,∴∠3=∠4,在△CFO和△CHO中,,∴△CFO≌△CHO(ASA),∴CF=CH,由图可知,AC=AH+CH,∴AC=AE+CF.11.分析:延长FA交BE于H,延长AF到G使FG=AF,连接C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G=AD,∠G=∠FA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平角的定义得到∠ACG=∠B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G=∠B,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解:BE⊥AF,理由:延长FA交BE于H,延长AF到G使FG=AF,连接CG,∵F为CD的中点,∴CF=DF,在△CFG 与△DFA中,,∴△CFG≌△DFA,∴CG=AD,∠G=∠FAD,∵AB⊥AC,AD⊥AE,AE=AD,∴∠BAC =∠DAE=90°,AE=CG,∴∠BAE=360°﹣90°﹣90°﹣∠CAD=180°﹣∠CAD,∵∠ACG=180°﹣∠CAF﹣∠G =180°﹣∠CAE﹣∠DAF=180°﹣∠CAD,∴∠ACG=∠BAE,在△ACG与△BAE中,,∴△ACG≌△BAE,∴∠CAG=∠B,∵∠BAH+∠CAG=90°,∴∠BAH+∠B=90°,∴∠AHB=90°,∴AF⊥BE.。
4.4 三角形全等——倍长中线法
E DCBAE FBACDNMD CAB 三角形全等——倍长中线法当有中线(或中点)存在时,常倍长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转移角,其实质是旋转造全等。
反之,要证某点是线段中点,常作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实质相同。
只要倍长中线,就会有平行线。
常见构造方式:在△ABC中,点D为边BC的中点方式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方式2:作CF⊥AD于F,作BE⊥AD,交AD的延长线于E方式3:延长MD到N,使DN=MD,连接CNEDCA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8,AC=6,若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AD 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1、如图,CB ,CD 分别是钝角△AEC 和锐角△ABC 的中线,且AC =AB .求证:①CE =2CD .②CB 平分∠DCE .2、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中点,∠BDA=∠BAD ,E 为BD 中点,连接AE , 求证:∠C=∠BAEFEBAABCEF3、如图已知△AB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AC 为直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EF =2AD .4、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 +CF 与EF 的大小.FE C B AFE DCB AG5、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EF =∠EAF .6、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B 于点G ,若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7、已知:如图,AM 是△ABC 的中线,∠DAM=∠BAM ,CD ∥AB 。
求证:AB=AD+CDABCDFEFEDCBA8、如图1,△ABC 和△B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 ⊥AC ,ED ⊥BD ,点D 在AB 边上.连接EC ,取EC 中点F ,连接AF 、DF ,猜测AF 、DF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如图2,将△BDE 旋转至如图位置,使E 在AB 延长线上,点D 在CB 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则(1)中AF 、DF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加以证明.。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 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D ABCEDAB C F EDC B AN D C B AM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求证:AE 平分BAC ∠FE DA B CFEC ABD AB F D E C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E D ABCF EAB C D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第 14 题图DF CBEADABCMTE。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使DN=MD , 连接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过D 作DG//AC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于F,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BABFDEC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AT 平分BAC 交CM 于D,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求证:CT=BE 。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延长AD到E,AD是BC边中线DE=AD,连接BE作CF⊥AD于F,延长MD到N,作BE⊥AD使DN=MD,连接连接CN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AF=EF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D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B CEABC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第 14 题图DFCBEADABCMTE。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方式1:延长AAD是BC边中线使DE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于F,长线于E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 =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且D F=EF ,求证:BD=C E过D作DG //AC例3:已知在△A BC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求证:A 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E 在BC 上,且D E=E C,过D作BA DF //交AE 于点F,DF=AC . 求证:AE平分BAC ∠BABFDEC例5:已知CD=A B,∠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 =∠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 =DC =A 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2、在四边形ABC D中,AB ∥DC,E为B C边的中点,∠BAE=∠E AF ,AF与D 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 B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BF EAB C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D F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 C中,∠C=90︒,CM ⊥AB 于M,AT 平分∠BAC交CM 于D,交BC 于T ,过D 作D E//A B交BC于E ,求证:CT=BE.第 14 题图DF CBEADABCMTE。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35578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AD是BC边中线使DE=AD,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延长MD到N,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BABFDEC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BFEAB C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第 14 题图DF CBEADABCMTE。
倍长中线法加倍法
求证:
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 旳中线,
求证:∠C=∠BAE
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旳中点, 求证,AD平分∠BAE。
• 倍长中线最主要旳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毕 SAS全等三角形模型旳构造。
例1:△ABC中,AB=5,AC=3, 求中线AD旳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 在AC旳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旳中线,E 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
倍长中线法(加倍法)
• 知识网络详解: • 中线是三角形中旳主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
处理几何问题时,经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 助线.
•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旳中线延长一 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全等三角 形旳有关知识来处理问题旳措施.
• 倍长中线法旳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 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旳那一条), 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倍长中线法(初二)
全等三角形的构造方法---常用辅助线搞清了全等三角形的证题思路后,还要注意一些较难的一些证明问题,只要构造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相对集中起来,再进行等量代换,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构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一)倍长中线法:题中条件若有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分散条件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
例1.如图(1)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且AE=EF .求证:AC=BF证明:延长AD 至H 使DH=AD ,连BH ,∵BD=CD , ∠BDH=∠ADC ,DH=DA ,∴△BDH ≌△CDA ,∴BH=CA ,∠H=∠DAC ,又∵AE=EF , ∴∠DAC=∠AFE ,∵∠AFE=∠BFD ,∴∠AFE=图(1)∠BFD=∠DAC=∠H ,∴BF=BH ,∴AC=BF .小结:涉及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办法,即倍长中线法。
它可以将分居中线两旁的两条边AB 、AC 和两个角∠BAD 和∠CAD 集中于同一个三角形中,以利于问题的获解。
中线一倍辅助线作法△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 作BE ⊥AD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D 例2、△ABC 中,AB=5,AC=3,求中线例3、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课堂练习: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课堂练习: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作业:1、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13.13专题11:--倍长中线法
13.13专题11:--倍长中线法一.【知识要点】1.倍长中线法:通过将中线或类似于中线的线段向中点方向延长,使延长的部分线段与中线相等,俗称中线倍长.二.【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若AB=2,AC=4,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如图,在△ABC中,点E为BC的中点,CF∥AB且∠BAE=∠EAF,求证:AF+CF=AB.3.如图,点D为BC的中点,DE⊥DF交AB于E,交AC于F,连EF,若BE=5,CF=3,求EF 的取值范围.4.如图,在△ABC中,CE为△ABC的角平分线,AD⊥CE交BC于点D,垂足为点F,且∠ACB =2∠B.(1)当∠B=31°时,求∠BAD的度数;(2)求证:BE=EC;(3)求证:AB=2CF.5.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EC=ED,∠CED=120°,P为BD的中点.求证:AE=2PE.三.【题库】【A】1. 如图,在△ABC中,AB=8,AC=6,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ABC中,D为BC的中点.(1)求证:AB+AC>2AD;(2)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B】1.已知,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AC=5,AD=4,则AB的取值范围是( )A. 1<AB<9B. 3<AB<13C. 5<AB<13D. 9<AB<132.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12,AC=8,则边B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3.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AB,∠BAC=∠BCA,求证:AE=2AD.【C】1.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B点作直线分别交AC,AD于点E,F,当AE=EF 时,图中是否存在与AC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类型题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
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
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
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
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
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倍长中线法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D
A
B
C
A
D
B
C
D
C B A
E
4、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
截长补短法
1、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3、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
4、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 边加减的问题
1、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F =CE ,BE ∥DF ,BE =DF .求证:△ABE ≌△CDF .
2、如图: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3、如图:AB=CD ,AE=DF ,CE=FB 。
求证:AF=DE 。
4、已知AB ∥DE ,BC ∥EF ,D ,C 在AF 上,且AD =CF ,求证:△ABC ≌△DEF . 角加减的问题
1、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求证:(1)EC=BF ;(2)EC ⊥BF 多个垂直问题
1、已知:如图,AC ⊥BC 于C ,DE ⊥AC 于E ,AD ⊥AB 于A ,BC =AE .若AB =5,求AD 的长?
2、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
求证:(1)AM=AN ;(2)AM ⊥AN 。
3、在△ABC 中,︒=∠90ACB ,BC AC =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MN BE ⊥于
E .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BE
AD D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
说明理由.
C
D
B F
A E
D C B
B
A C
D
F
2 1 E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A
E
B
M C
F
角平分线的逆定理
1、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
求证:DE=DF.
A
2、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OAB=∠OBA
3、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E
F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