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辰河高腔的“开台”与“扫台”

合集下载

辰溪辰河高腔的唱腔艺术特点

辰溪辰河高腔的唱腔艺术特点
辰 溪辰 河 高腔 的唱腔 艺术特点
●米军 邵 阳 学 院
摘要 : 辰 河 高腔 距 今 已 有 五 百 多年 的 历 史 , 其 流 行 于 沅 江 中上 游 一 带 , 唱 腔 变化 多 样 , 表 演形式丰 富, 属 于 一 种 风 格 独 特 地 方戏 。 被 后 人 赋 予 了“ 中 国戏 曲的 活化 石 ” 、 “ 神 奇 的 东 方 艺术 瑰 宝” 、 “ 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 等荣誉。 2 0 0 6年 5月 2 O
需要 D 昌腔 结 实 . 有力. 所 以 唱 腔 又 会 形 成

着: 问题三 : 剧 目表 演 角 色 短 缺 和 剧 本 的
滞后性 . 目前 的 高 腔 艺 人 少 之 又 少 . 远 远 达 不 到 大 型剧 目的演 出角 色 人 员 同 时 辰
河 高 腔 没 有 原 始 曲谱 . 因此 . 学 习剧 目的

兄弟在湖南湘西演 出. 把 弹 戏 加 入 了辰 河 高腔之 中. 奠 定 了 辰河 高腔 属 于 多 声 腔 曲 剧 辰 河 高腔 最 早 是 以 “ 堂会” 形 式 在 私 家 中演 唱 . 没有正 式的舞 台 . 也 没 有 规 定 的 服 装 与 化 妆 据 资 料 显 示 , 辰 溪 县 最 早 的 “ 堂会 ” 成 立于清代咸 丰年 间 . 其 中“ 桂 和 堂” 是 最 早 的会 堂 . 以 围 鼓 坐 唱 想 形 式 在
溪 县 政府 已经 新 建 了高 腔 剧 团 . 开 始 招 收
任 何 资 料 查 寻 根 据 后 来 一 些 老 艺 人 和 围 鼓 堂 名 家 的传 闻 , 著名演 员有 : 杜风林 、 向 代健 、 唐 玉清 、 米 殿 臣、 米寿 生 、 陈德生等。 在老艺人们的努力下 . 辰 河 高腔 的 地 位 不 断提高 . 成 为 主 要 性 的 艺术 门类

论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

论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

论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作者:高捷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9期摘要:我们国家有许多的艺术形式,或多或少的都被传承下来,尤其是在我们古老的湘西土地上,我国的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以及我们的汉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了很多的艺术瑰宝,尤其是辰河高腔這种戏曲更是流传至今,深受广大戏曲朋友的喜欢,证明了我国湘西地区是个人杰地灵的地区,辰河高腔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和艺术特征,使得更多的人都更加关注辰河高腔的艺术形式,这是本文最主要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辰河高腔唱腔特征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65-02辰河戏以高腔为主,所以也叫作辰河高腔,它极大地表现了我国地方特色,从明朝到如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在流传,当地居民也是非常喜欢这种戏曲,因为辰河高腔内容朴实、结构简单、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使得每一位听众都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辰河高腔的发源地是如今的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广泛流行于各个少数民族中,如土家族、苗族,并且与之相邻的贵州省和四川省的一些县市都受到过辰河高腔的熏陶,影响力极大。

辰河高腔一开始是以堂会的形式来进行表演,为一些富人家上门去唱戏,到清朝的时候已经发展有名的戏剧堂就有十多个,辰河高腔就是在这种堂会的形式下一步步地发展起来并且逐步完善起来的,成为当时的流行戏种,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辰河高腔一开始只是流行于富绅高官当中,但是这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娱乐追求,所以在农村也开始渐渐的盛行。

在当时要说最有名的高腔班底,就是来自浦市镇的“双少班”,是由浦市富绅康少百和他的朋友名生角各代健成立的,在清朝末年,在浦市镇周围一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每每有重大的事件,“双少班”必定参与其中,在当时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以请到他们为荣。

“双少班”从成立到解散历经了四十余年,门下的弟子遍布各个县市,为老百姓带去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辰河高腔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论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

论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

论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作者:冯天明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摘要:辰河高腔是江西“弋阳腔”与沅水中上游一带“傩腔”相结合的民间戏曲,广泛流行于湖南泸溪、沅陵、溆浦、辰溪等地。

其唱腔是辰河高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辰河高腔的唱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唱腔的唱词特点、唱腔的行腔特征以及唱腔的曲调特征三方面展开进行讨论。

且对辰河高腔的形成与发展、传承与保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辰河高腔;唱腔;传承与保护一、辰河高腔的形成历史辰河高腔的形成是从明代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演变而来的。

在唱腔上由于融入了湘西的一些民间音乐,语言上采用了泸西县浦市镇的方言,从而形成了辰河高腔独特的唱腔风格。

二、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辰河高腔的唱腔曲牌有400多个,音乐语汇丰富,其“腔句”主要分为:冲腔、上腔、下腔、哀子、花腔、特腔等,“腔句”是指有唢呐帮腔,锣鼓配节、字少腔多较为固定的唱腔乐句。

辰河高腔的唱腔音域宽广,粗放时裂金碎玉,响彻云霄;柔和时则细若游丝,婉转动人。

下面将主要以辰河高腔唱腔中的唱词特点、唱腔的行腔特点及唱腔的曲调特征三方面来分别进行讨论。

(一)辰河高腔唱腔中的唱词特点“唱词”与“音乐”相结合是声乐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戏曲唱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辰河高腔的唱词相对固定,主要以长短句式的形式为主,其中每句唱词与唱腔都注重“字正腔圆”的运用。

辰河高腔发源于浦市,其唱词采用的是浦市方言,有着“错用乡音”的特点。

1.唱词的结构特点辰河高腔的唱词结构以上、下两句对应式结构为主,上句可不入韵,但下句必须入韵。

这种非对应式的唱词在辰河高腔中很常见,句式不统一,也不押韵,给演员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长句时更加需要气息的支撑,从而加大演员的演唱难度。

2.地域性的发音特点辰河高腔的唱腔之所以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这和它融合了浦市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为当地观众接受、喜爱的戏曲语言。

现从发音的状态来看,辰河高腔唱腔的发音与其流行地区的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普通话与浦市话有着一定的区别。

浅议辰河高腔

浅议辰河高腔

浅议辰河高腔发布时间:2021-05-06T14:55:50.45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3期作者:赵凯凡,谭红星[导读] 辰河高腔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剧种,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曲腔幽雅,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赵凯凡,谭红星(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辰河高腔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剧种,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曲腔幽雅,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在活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繁荣等方面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辰河高腔,历史渊源,音乐特点。

一、辰河高腔音乐文化发展现状辰河高腔从1955年到现在的文化研究发展一共经过了60年的研究探索,其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因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冲击不同时期的文化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当然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下,中国的各类艺术可引进西方,而辰河高腔作为泸溪县文化底蕴丰富且历史长远的一个音乐形式深受了西方的亲睐,因此还获得了“东方戏曲艺术瑰宝”的美誉。

在2006年辰河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时期的辰河高腔发展现状都不一样。

1957年的辰河高腔进京献艺获得了京剧梅兰芳、尚小云的称赞,更是被田汉先生称“辰河高腔不愧是祖国的一种妙调、戏曲的活化石”[1]等等以及一系列文化研究发展都促进了辰河高腔的研究与发展;而在20世纪的这个时期,辰河高腔发展起伏不定,20年代目连戏从舞台消失;40年代辰河高腔班小时殆尽;50年代因国家建国的兴起慢慢恢复了生机;到了21世纪许多少数民族戏曲尤其以辰河高腔研究出现了明显的跨学科性。

二、对辰河高腔音乐文化的简要概述1、什么是辰河高腔?1、辰河高腔是湖南地区的传统戏剧,它的剧种多,包括了高腔、弹腔和少部分昆腔在内而以高腔为主的地方戏曲剧种。

辰河高腔,大湘西孕育的“宝藏”

辰河高腔,大湘西孕育的“宝藏”

教法 事 中的 “ 念 白”特 点相 似 ,但 又 与宗 教 当 中的忏 悔 性吟 诵 不 同 ,在 音列 的组 合 上不 似佛 教 单调 更 为 多样化 ,音乐 性 也更 加 丰 富 。而在 唱 这方 面 ,也 是辰 河 高腔 的最 主 要特 点 ,具 有 多元 化 、 包 容 化和 独特 的艺 术个 性 以及 民族 特 点 ,无论 是 字还 是 词 的运用 或 内容表 现 都十 分 的生 动 自然 。辰 河 高腔 音 乐粗 犷高 昂, 十分讲
究韵 律 ,具 有浓 厚 的湘 西 民间音 乐 特色 的风格 ,如 “ 驻 云飞 ”母 高 腔流 传 世 。 调 中 , 唱腔 多 以湘 西 方 言 “ 安” “ 哇” “ 噢” “ 乃 ” 为衬 字 , 二 、辰 河 高腔 的特 点 “ 中演 ”起 腔 , “ 板 ”上收 腔 , 曲牌 结构 严谨 。 ( 一 )声腔 特色 三 、辰 河 高腔 的现 状 辰 河 戏是 由高腔 、 弹腔 、 昆腔 、低 腔 这 四种 主要 声 腔构 成 , 1 9 9 6 年 ,法 国东 方 博 物 馆 馆 长 巴诺 先 生 前往 泸溪 县观 摩 了 是 极具 湘 西地 方 地域 性 质 的多 声腔 的地 方 剧种 。其 中的 昆腔 起源 9 9 8 年1 O 于 江苏 昆山又 被称 为 昆山腔 ,辰河 戏 中 的 昆腔 清 丽 ,采 用苏 笛进 辰 河 高腔 目连戏 后 ,将 其推 荐给 了法 国艺术 节 筹委 会 。 1 行 伴奏 。另一 种低 腔 则 主要 采 用 唢呐进 行 伴奏 , 曲牌 的 运用 则 与 月应 法 国 巴黎 国际秋 季 艺术 节和 西 班牙 巴塞 罗那 国际 木 偶艺 术节 《 目连救 母 》搬 上 了 国际大 舞 台 。演 出引起 了当 时强 烈 的 昆腔十 分 相似 。辰河 戏 中 的弹 腔则 属 于皮 黄体 系 ,伴 奏 乐器 采用 邀 请 , 轰 动 ,获 得 了空 前 的成 功 。辰河 高 腔更 是 获得 了中 国戏剧 “ 活化 弹 腔 胡琴 , 由 “ 北路 ”和 “ 南 路 ”组成 。辰河 高 腔 是辰 河戏 中影 石 ” “ 神奇 的东方 艺术 瑰宝 ” 的高度评 价 。 响 最深 也 是最 为 突 出的 声腔 ,在这 四种 声 腔 中也 是 以高 腔所 占的 2 0 0 6 年6 月 辰河 高腔 被 列入 国家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名 录 , 而辰 比例 最 多。 河 高 腔 的传 承 人 向荣更 是 在 2 0 0 8 年1 月 被授 予 国 家 级非 物 质 文化 辰 河 高腔在 唱腔 从特 点上也 可 以分为 三种 类型 : 遗 产 辰河 高 腔项 目传 承 人称 号 。然 而 ,如 今 的辰 河高 腔 早 已经在 第 一 类为 抒情 性 质 的唱 腔 ,常 以四拍 子 、八 拍子 为 主 ,其速

中国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

中国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

中国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作者:向晓菊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7年第10期“中国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在泸溪县沅江流域浦市、白沙一带红红火火。

这里的老百姓,每当逢年过节,或者家中大喜事,总要请县辰河高腔传习所来演上一场。

湘西老百姓对辰河高腔的喜爱,历史悠久。

它曲腔优美,表演樸实,富有乡土特色,演出剧目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常令观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清《湖南通志》载:“浦市产高腔,虽三岁孩童亦知吟唱。

”辰河高腔产生于明初,俗称辰河戏,发源于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流传于今沅水中上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贵州省的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北省的来凤县等地。

辰河高腔包含高、昆、低、弹四种声腔体系,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1989、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对辰河高腔戏进行挖掘、整理,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浦市作为沅水中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除了商贸发达外,民间文化诸如民间音乐、沅水号子、宗教祭祀音乐等也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孕育了浦市的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曲腔悠扬,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演出剧目内容健康,艺术性强,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辰河高腔经历了围鼓坐唱的初始期,矮台班木偶戏的发展期,清雍正年间高台演出的成熟期和兴盛期,后加进了笛子伴奏,从此长盛不衰。

1957年,泸溪县成立了辰河戏剧团,在泸溪、辰溪、溆浦等地颇为红火。

但是,辰河高腔也和许多古老戏曲一样,在上个世纪中后叶,走入低谷。

尤其是“文革”期间,专业剧团被解散,人员全部下放农村,剧团名存实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县剧团,但人员老化,资金短缺,剧本陈旧,加上形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一直没能走出低谷。

正当该剧濒临失传之际,泸溪县委、县政府改变了它的命运:2003年安排30个全额编制,以招聘的形式引进了一批年轻文艺骨干,改变了以前自收自支、留不住人才的局面。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辰河高腔,是中国民间传统戏曲曲艺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起源于浙江省的嘉兴地区。

由于它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悠久的历史,被誉为“江南音乐的活化石”,是中国古老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辰河高腔的演唱方式独特,以声腔为主,配以器乐和打击乐,动静结合,节奏鲜明。

演唱者以高亢激越的声腔唱出故事情节,塑造各种角色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在辰河高腔的表演中,唱腔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打动听众。

辰河高腔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曲调多变,有激昂激越的快板,也有婉转柔和的慢板,音域宽广,音色多样。

演唱者在演唱时会根据戏曲的不同场景和情节变化,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演绎,使得每一段音乐旋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辰河高腔的演唱内容多样丰富,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唱腔中,演唱者既能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风情,使得人们通过高腔的演唱,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辰河高腔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在辰河高腔的表演中,演唱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音乐功底,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扎实的唱功功底。

他们需要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生动和感人。

辰河高腔在表演形式上也十分丰富多样,除了独唱之外,还有对唱、重唱、白念、击鼓、弹琵琶等不同形式的表演。

通过这些多种表演形式的结合和转换,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辰河高腔的音乐魅力和艺术魅力,使得观众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艺术享受。

辰河高腔的传承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自古以来,辰河高腔就一直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演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辰河高腔也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各种地方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音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戏曲文化逐渐式微,受到了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得辰河高腔这样的传统戏曲音乐面临严重的挑战。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辰河高腔,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一带的一种地方戏曲唱腔。

它起源于山东省辰州县(现为青州市)地区,因而得名。

这种高腔声调高昂,表演豪放,具有很强的农民气息。

辰河高腔将周边各地民间音乐的特点,吸收、融合、增加、改变,逐渐发展成一种戏曲唱腔。

其实辰河高腔并非一种纯正的古老戏曲唱腔,而是山东各地的民间音乐特点的融合与发展。

它主要由十五宫音律和二宫音律融合而成,因此辰河高腔的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富有变化。

在唱腔的表演中,表演者需要细腻地琢磨整个曲调的韵味,理解整个唱腔的内涵。

这种表演形式是从古老的民间音乐中保留下来的,也是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之一。

辰河高腔在表演形式上非常注重唱腔和表演的结合。

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准确地把握音调和节奏,传达出整个唱腔的情感和内涵。

在表演形式上,辰河高腔的演员需要将整个唱腔融入到角色的情感之中,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将观众带进整个戏曲的世界中去。

在表演形式上,辰河高腔非常注重唱腔的音域和音色的完美结合。

演员在演唱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嗓音特点,使整个唱腔更加通透,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具有亲和力。

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更加容易地进入整个戏曲的世界之中,理解并感受到整个唱腔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在表演形式上,辰河高腔非常注重音律的直指和音符的运用。

在演唱的时候,演员需要准确地把握唱腔的音律,不仅要求音高准确,还要求音符的运用规范,音韵的运用清晰。

只有这样,整个唱腔才能传达出最真实的情感和内涵,观众才能更加容易地理解并感受到整个唱腔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而在展现故事情节和表达角色情感方面,辰河高腔音调丰富、高亢明快的特点,适合表现乡土气息浓郁、情感真挚的故事。

辰河高腔流传于江北地域,以辰河水系流域为代表,源于辰州文化传承,承载着山东文化艺术的源流和特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魅力。

它以生活为题材,以情感为表现,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歌唱、表演方式,表现出山东北部地区的生活风情和民俗文化。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在中国戏曲艺术中,高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演形式。

在众多的高腔剧种中,辰河高腔以其独特的唱腔和音乐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中国河北省辰州府(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辰河高腔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它是流传最为广泛、观众最为喜爱的中国北方高腔剧种之一。

本文将介绍辰河高腔的历史、主要特点以及表演艺术之美。

历史渊源据传,辰河高腔起源于明代(1368年至1644年)。

当时的辰州府是河北和山西的商业重镇,因此从世界各地到来的商人、游客和演艺团体在这里交汇,演出、交流、相互吸收,形成了辰河高腔这种特色声腔,从而滋养了中国北方戏曲艺术的发展。

辰河高腔的艺术特色辰河高腔以其表演的精湛和音乐的唯美被称为“高雅艺术”。

它以地方方言为演唱基础,全剧歌词清晰,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辰河高腔表演中的唱腔十分独特,其旋律结构属于典型的南曲高腔,即每行歌词分解成数个音符,通过不同的乐章展开,然后通过重复呈现和变奏展开剧情。

唱腔的节奏、音调、音量,以及高亢嘹亮的“喊腔”(即用尖锐的声调喊出来的特定音节),使辰河高腔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

辰河高腔音乐有着深厚的民间色彩,在演唱中带着地方音乐的神韵,使观众倍感亲切。

表演艺术之美辰河高腔的表演艺术之美已经被国内外演艺界认可和推崇。

首先,辰河高腔在音乐上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既有委婉绵长的旋律,又有气势磅礴的高亢音调,使其音乐表现力非常强大。

其次,辰河高腔还注重角色演唱中的舞蹈、表演技巧、造型设计以及灯光等细节方面的刻画,从而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生动、美丽。

在辰河高腔的表演中,演员的表述更为注重情感表现。

演唱者们通过动听悦耳的声音让观众感受到角色深刻内心的感情体验。

婉转柔情的唱腔、悲怆深切的叹息、欢快轻松的唱段,极大地增加了表演的情感魅力。

同时,辰河高腔还极力注重布景、道具和服装的精细,以营造一个与演唱相得益彰、相得益彰的氛围。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辰河高腔,是山西省运城市辰阳县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被誉为“华北音乐的珍品”。

辰河高腔是运城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辰河高腔的历史、特点和发展情况。

辰河高腔源于山西南部的辰河流域,起源于明代中叶,发展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起初是被地方民间艺人在庙会等民间集会上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并得到当地官家的赏识和推广。

辰河高腔的歌词主要是一些古老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和生活故事。

这些歌词多以山西方言演唱,旋律优美,表达深情,富有悲壮和豪迈的感情。

高腔的伴奏方式主要有八音、九宫、琵琶等。

辰河高腔的唱法有“平川腔”、“元山腔”和“合阳腔”等多种流派,每一种流派都各有特色。

比如平川腔在音调上较为平缓,表现力较为柔和,而元山腔则更加激昂豪放,富于激情和热血。

辰河高腔的演唱形式也多样化,既有独唱,也有重唱和合唱。

在独唱时,歌手常常是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通过变换音调和表情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而在重唱和合唱时,歌手们则通过对唱的方式,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辰河高腔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社会变革、文化传承和市场需求等。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辰河高腔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不仅在山西本土得到推广,还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辰河高腔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辰河高腔大多以方言演唱,很难为更广泛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由于受到流行音乐等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辰河高腔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形势并不乐观。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传承辰河高腔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辰河高腔作为山西运城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古老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的演绎,辰河高腔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和个人的努力,辰河高腔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唱腔,起源于中国山西省辰州。

其音乐曲调古朴典雅,表演形式独特,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

辰河高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演唱技巧。

辰河高腔通常分为男、女两种唱腔,男腔以雄浑豪放、富有激情的音调为主,女腔则以柔美婉转、细腻如水的音调为特点。

无论男女腔,辰河高腔的唱腔都要求演员通过声音的起伏变化和情感的表达,表现角色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辰河高腔的演唱形式独特且富有特色,不同于其他地方戏曲的伴奏方式。

演唱辰河高腔的时候,通常会由一两名演员担任主唱,其他演员则以口架和口辅的方式合唱。

口架就是演员将掌声、拍手等声音利用嘴巴放大,形成伴奏效果;口辅则是演员通过口型模拟乐器的声音,如模仿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声音。

辰河高腔的唱腔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

辰河高腔又注重情感的表达,演唱时能够准确地传达戏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辰河高腔的演唱通常融入了各种音乐元素,如山西民歌、山西乐器演奏等,使得其更具有音乐艺术的魅力。

辰河高腔的表演通常以山西地方戏曲剧目为基础,如《草窝店》、《打金枝》等。

这些剧目多以民间故事为蓝本,情节曲折,富有戏剧张力,配合辰河高腔的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辰河高腔在山西地区广泛流传,并深受观众的喜爱。

也在一些重大文艺活动、演出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辰河高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辰河高腔,源自河北省的高腔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戏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剧种,自成体系,并有着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旋律特点。

辰河高腔的唱腔婉转悠扬、深情动人,是中国戏曲中的珍贵艺术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辰河高腔的流传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当时,辰河高腔在河北省的辰州地区广泛传播,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成熟的剧种。

后来,辰河高腔又在清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当地非常受欢迎的主要戏曲剧种。

辰河高腔以其高亢的声调、舒缓的节奏和婉转动听的唱腔,成为了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并渐渐传播到了周边地区。

辰河高腔的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通常由一位或多位演员扮演多个角色,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来表演剧情。

演员们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时则神采飞扬,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

辰河高腔所表演的剧目也以古代传统剧本为主,包括《白蛇传》、《牡丹亭》、《珠帘记》等,剧本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曲折跌宕,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

辰河高腔的旋律特点十分独特,它的唱腔以高亢、悠扬、婉转为主,音调多变、情感丰富。

演员在表演时,常常用特殊的发声技巧来将高腔唱腔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共情。

辰河高腔的旋律中还融入了许多传统民间音乐元素,如唢呐、琵琶等乐器的伴奏,增加了表演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辰河高腔在不断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在保留传统特色的也吸收了一些新的表演元素和技巧,从而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如今,辰河高腔已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辰河高腔以其优美的旋律、悠扬的唱腔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戏曲中的瑰宝,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

希望辰河高腔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人传达更多的美好和真挚的情感。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辰河高腔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的一支重要表演形式,产生于辽宁省辰河县。

它以其独特的音调、表演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深受人们喜爱。

辰河高腔的流淌着古老的旋律,通过声音的传递,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辰河高腔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具有近300年的历史。

据说,当时有一位姓江的唱曲艺人在浙江行乞时,与一位在申老庄唱腔的郑诗文相遇,在交流中互相借鉴成长。

后来他们分别返回了各自的家乡,开始在当地唱戏教授艺人。

这就是辰河高腔最早的起源。

后来,辰河高腔在辰河县流传开来,并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辰河高腔的唱腔特点鲜明。

它以高亢激昂的声调为特点,音调跳跃频繁,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官冲击力。

辰河高腔在唱腔中加入了一些特定的音调变化,如抹尾、扯琴等,使声音更加生动有趣。

辰河高腔的声音音域广阔,既有高亢激昂的高音,又有低沉浑厚的低音,给人以很强的视听享受。

辰河高腔的表演方式独特。

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舞台和道具,只靠自己的声音和表演进行传达。

辰河高腔演员表演时会使用一些特殊的动作和舞蹈,如扯琴、搏腿、斜拧等,使观众对剧情更加了解。

辰河高腔的演员还会通过变换面容和眼神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人物角色。

通过这些独特的表演方式,辰河高腔能够将古老的旋律传递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辰河高腔也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在演唱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戏曲、书画等。

辰河高腔的演唱中常常会穿插一些古代的诗词,加深了观众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辰河高腔的演员也会通过舞台形象的设计展现出古代文化的风貌,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辰河高腔演员还会通过一些特殊的表演方式来展示书画艺术,增加了观众对艺术的欣赏。

辰河高腔的行当与表演技巧

辰河高腔的行当与表演技巧

辰河高腔来源于江西弋阳腔 , 是明朝初年由江西人曾氏兄弟带来 的, 流人沅水流域后 , 融入当地语 言 、 民间音 乐 、 民间戏 曲 、 民 间武术 与 杂技 以及 佛教 音乐 、 道 教音 乐 等演变 而 成 。辰河 高腔 流行 地 区古属 辰 州、 辰阳 , 此地人们崇鬼敬神 , 巫风尤甚。我们发现 , 在辰河流域流传千年之久的巫傩文化 , 除了在民间 仍流 行 外 , 在某 种 程度 上 主要 还 是通 过 地 方戏 来 保 留至 今 的 。在辰 河 高腔 的表 演技 巧 与扮 演行 当中 ,
基 金项 目 :2 0 1 4 年 湖南 省哲学 社会 科学 重点 研 究项 目“ 辰 河 高腔传 承 人 口述 史研 究 ” , 项 目编号 : 1 4 Z D B 0 1 0 。 作 者 简 介 : 熊晓辉 ( 1 9 6 7 一 ) , 男, 湖 南凤 凰 人 , 湖 南科 技大 学 艺术学 院教 授 、 硕 士生导 师 。研究 方 向 : 中国传 统音乐 、 音乐人 类 学、 钢 琴教学 。


辰河高 的行 当
最初 , 辰河 高腔 是 以“ 围鼓 坐堂 ” 为主, 一人唱 , 众人 帮 腔 , 俗称 “ 围鼓 戏 ” 。唱 围鼓戏 , 不化妆 , 不挂 衣, 不 表演 , 仅仅 为坐唱 并辅 以锣 鼓 , 形式 极 为简单 。围鼓 堂盛 行 的 同时 , 就 出现 了矮 台戏 表 演 , 矮 台戏 就是 人 们 常说 的木 偶戏 。木偶 戏 可 以说是 围鼓戏 的一种 发展 , 它在 发展 过程 中 , 把 明代 郑之 珍 的 4 8 本 大 型连 台戏本 《 目连 传》 融人 到 了辰 河 高 腔之 中 , 为 辰河 高 腔 的发 展提 供 了广 阔的 空 间。之 后 , 在 围鼓 堂、 矮 台戏 的基 础上 , 形 成 了 高 台班 , 高 台班 就是 登 台唱戏 , 有 了角色 行 当表 演 。 高 台班演 } H 形 式 分为

[辰河,高腔]赏析辰河高腔的“开台”与“扫台”

[辰河,高腔]赏析辰河高腔的“开台”与“扫台”

赏析辰河高腔的“开台”与“扫台”在辰河高腔演出开始、结束以及进行中,都会有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约束鬼魂的仪式,演出开始俗称开台,演出结束俗称扫台,并有专门的人负责主持,这个人称掌坛师,他本身是演员,但又是仪式的主持者。

开台与扫台是辰河高腔中宗教活动的突出表现,因为辰河高腔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掺入了许多宗教内容,后与当地语言、民歌、傩戏及其他戏曲音乐的长期融合,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辰河高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地方上旨在祈祷上苍保佑乡民清吉平安的酬神深唱,是沅水流域最大的演出活动,其大多数剧目主要是为酬神,在演出时有严格的仪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辰河高腔就是一种祭祀仪式剧。

据史料记载, 2 000 多年前,沅水流域被称为五溪蛮地,这里属于南方巫官文化,巫风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辰河高腔的流传。

《溆浦县志》载:溆俗信鬼神由来已久,平民常年祷禳,不独请僧道、巫觋拜祝,并为演剧酬神,而傀儡尤多。

清道光元年(1821 年) 《辰溪县志》载:秋成岁稔,民醵钱建醮,或演傀儡,或集优人作剧以酬神。

据溆浦溪口《贺氏通谱》记载:明崇祯十三年(1641 年),贺氏宗祠落成后,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贺姓先祖贺贵箴寿辰前后,除延请僧道主持寿诞祭祀外,还要接辰河戏班为祠演唱一月以上的连台大戏。

并承先祖遗训,初八前唱辰河昆腔、弹腔戏,初八后唱辰河高腔。

此祠万寿台后的壁间,至今仍保存清道光十五年(1836 年) 至光绪八年(1882 年) 间各辰河戏班来此演出的记事。

内容有辰河戏班名、班主、班内成员姓名、姓名上还注明他所担任的生、旦、净、丑行道,以及官箱、火房、杂物分工、演出日期、演出节目名等。

同时还绘有人物脸谱、舞台形象和高悬于桅杆上的班旗。

早期,辰河高腔演出的目的是驱除鬼祟、酬神还愿、超度亡灵、保佑地方平安。

辰河高腔《目连戏》中的发五猖,捉茅人请神开台,都是从宗教祭神、驱鬼的仪式中演化而来的。

余曾对辰河高腔的剧目、唱腔、唱词等进行了探讨,这里主要考察辰河高腔的开台、扫台与打彩头问题。

2021辰河高腔唱词的结构和曲调范文2

2021辰河高腔唱词的结构和曲调范文2

2021辰河高腔唱词的结构和曲调范文 辰河高腔在表演时,唱词比较固定 , 内容多为民间传奇故事、民俗社会故事、佛道教义宣传等。

唱词主要以长短句式的词曲体形式为主。

这类唱词是辰河高腔在长期传唱过程中, 经过不断加工修改, 内容比较固定。

但有时, 根据剧目的不同, 唱词采用了旧体诗的形式, 这类旧体诗形式的唱词历史悠久, 被辰河高腔一直沿用。

辰河高腔的唱词有时采用格律比较整齐的七字句或十字句的变文体, 这种变文体少可以是四、六、八、十句, 多可以为一部长卷书, 可以唱几天。

辰河高腔唱词还有一部分采用的是古代词牌的形式,而且也有根据古代词牌的格式创作的变体词等。

辰河高腔不但唱词比较固定,而且每句唱词都十分注重与声腔的关系, 讲究 “字正腔圆”。

辰河高腔唱腔曲调音乐属五声调式, 音乐曲牌约有两百多支, 可根据内容的需要产生多种 “变体”。

辰河高腔唱腔音乐“起、承、转、合” 结构比较明显,每支曲子曲牌都由 “板数” 和 “腔句” 组成, 演唱时可以单腔使用, 也可以两个、三个、四个组成套腔。

在曲体应用上要求比较严谨,板腔体结构与曲牌的自由运用形成对应,根据剧情,唱腔在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音乐旋律突出,曲调随着内容、情绪变化而高低起伏。

一、辰河高腔唱词结构 辰河高腔的唱词结构一般是一个双句对应式结构,也就是一组对应句由上句、下句构成。

上句、下句词格相同, 上句可入韵, 也可不入韵, 下句必须入韵。

除对应结构外, 还有长短句式的曲体形式, 并且与当地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

有的地方,辰河高腔的唱词基本上就是宗教祭祀咒语。

(一)唱词 1.对应式结构。

辰河高腔多为双句对应式结构, 对应句由上句、下句构成, 上句、下句词格相同, 上句可入韵, 也可不入韵, 下句必须入韵。

如传统辰河高腔《哭黄天·狄氏上吊》唱段中狄氏唱道: 枉世层中最凄凉,黄泉路上两渺茫。

年年有个七月半,阎君放我回家乡。

灵前果品般般有,哪见亡人有口尝。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

辰河高腔:流淌的古老旋律辰河高腔,又称“地灵山歌”,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曲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江苏省扬州市,后在江苏省以及周边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地方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辰河高腔虽然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了一些挑战,但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古老的旋律依然吸引着许多观众。

辰河高腔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声腔和唱腔上。

首先是声腔,辰河高腔以高昂豪放、婉转悠扬的喉音为主,有“高腔”之称。

演唱者要通过高腔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情感,使得演唱更加生动有力。

其次是唱腔,辰河高腔以四声平仄为基础。

平仄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音律规则,将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通过平仄来划分字句的韵律。

辰河高腔沿用了这一规则,使得唱腔的节奏更加规范且抑扬顿挫。

辰河高腔的旋律古老而悠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山歌,一类是曲艺。

山歌指的是在山间传唱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通常表达了农民劳动、家庭生活以及爱情等主题。

辰河高腔将这些山歌融合到戏曲演唱中,使得表演更加贴近民间生活。

另一类是曲艺,这些曲艺多是根据古代文人作品改编而成,包括了诗词、戏曲唱词等。

辰河高腔通过喉音的高亢和婉转,将这些文人作品中的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

辰河高腔的表演不仅仅局限于歌唱,还包括了舞蹈、表演和说唱等元素。

辰河高腔的演员在表演中常常需要同时扮演多个角色,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舞蹈动作则以手臂的灵活运动为主,展示出了演员优美的形体表演。

这些元素的结合使得辰河高腔的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随着现代戏曲的崛起,辰河高腔逐渐受到了一些挑战。

现代戏曲注重个人表演,更加强调角色的个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相比之下,辰河高腔在表演形式和演唱风格上相对保守,不太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辰河高腔的传承面临一些困难,年轻一代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兴趣逐渐减少。

许多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仍然努力推广和传承辰河高腔,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

辰河高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秀山辰河戏的唱腔特点分析

秀山辰河戏的唱腔特点分析
关键 词 :辰 河 戏 : 唱 腔 : 曲 牌
“辰河戏 ”由古老 的巫 、傩等形式演变而来 ,在 中国民族 民间音乐中 ,一直有 “活化石 ”之称 ,“辰河戏 ”因其发源于 辰河一带而得名 ,现主要流传于湖南 、贵州 、四川I、湖北 、重庆等省 区的部分 地区。
一 、 秀 山辰河戏 的由来 秀 山位于重庆东南部 ,恰 与湖 南、湖北 、贵州接壤 。明朝时期 ,政 局动 荡,人 口流动频繁 ,流行 于湖 南省的辰河戏 随人 口流动流传到 了重庆秀 山,秀 山地 区是 由汉 族和苗族 、土家族等各少数 民族共 同生活,民族文化大融 是秀 山当地文化 的主要 特点 ,辰河戏传入后 ,更是吸收 了秀 山当地的各种 民族 民间音乐文化 。 辰河戏在传入秀 山地 区后 ,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化融合 ,才形成 了现在独具特色的秀 山 shen(辰 )huo(河 )戏 (重庆 地 区平翘舌不分,导致 chen he,读为 shen huo),其 中最主要 的两个方面 :一是辰河戏 的演 员,多数 曾是 秀山花灯 、傩 戏、秀 山阳戏等 当地 民间艺术 的演唱人 员,所 以在演 唱辰河戏 的过程 中,会下意识的将秀 山本地 民间艺术的 曲牌 、唱腔 、道 具、乐器、武打等揉入到辰河戏 中;二是湖南部分戏班 ,来到秀 山等地演 出时 ,不可避 免的会开班授 徒、走堂会、拜码 头, 如此种种江湖形式 ,不仅为辰河戏的发展培养 了观众 ,更是为辰河戏在秀 山的发展开拓 了道路 。 建国之后 ,各地 群众 艺术蓬勃 发展,秀 山地 区更是成立 了辰河戏剧 团以及地 方辰河戏 班,在专业 院团和地方 民间戏班 的 共同努力下,秀山辰河戏在建 国后 曾达到 了 “锣鼓一响 ,百里空巷 ”的繁荣景 象。 从演出形式来看,秀山辰河戏主要分为高台、低台和围鼓堂 (俗称打 围鼓 )形式三种 ,这种分类 比较形象 ,所谓 高台, 就是有演员、带化妆 、带服装、有 角色 、有动作 、有 场景、有情节 的舞 台表演 ,此类演 出比较正式 ,讲究唱功和表演,对 于 舞台规模的要求 比较高 ,多数存在于正规剧团 ,或者 比较完整 的民间社班之 内,主要 以演 出高腔 《目连 》为主 。所 谓低 台, 简而言之,就是在 比较微型的小舞 台上 ,采用木偶形式进行演 出,多以半职 业艺人为主,低台与高 台的 区别就是 ,演 员换成 木偶,舞 台及场景变成微型 ,其他 无太 大区别。所谓 围鼓堂 ,则是 围绕 鼓师席地 而坐,这种演 出形式 比较常见 ,属于较 简朴 的一种演唱形式,不 带化妆 、不带服装、不带场景布置 、不带动作 ,人手不够时 ,甚至可 以一人分饰几角 ,主要存在于 一些 红 白喜事的邀请中,有时仅是为 了娱乐,茶余饭后 ,闲来无事 ,唱来聊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辰 河高 腔演 出开始 、结 束 以及 进行 中 ,都 会 有一 系列 的祭祀 仪式 和约 束鬼魂 的仪 式 ,演 出开 始俗 称 “ 开台” ,演 出结束俗 称 “ 扫 台” ,并 有专 门的人负 责主持 ,这 个人 称 “ 掌坛 师” ,他 本 身是 演员 ,但 又是 仪 式 的主持 者 。“ 开 台”与 “ 扫 台”是 辰河 高腔 中宗教 活动 的突 出表 现 ,因为辰 河 高腔在 形成 与 发展 过程 中 , 掺 入 了许多宗 教 内容 ,后与 当地语 言 、民歌 、傩 戏及其 他戏 曲音 乐 的长期融 合 ,具有 浓郁 的宗 教 色彩 。辰 河 高腔具 有鲜 明 的地方 特色 ,它是 地方 上 旨在祈祷 上苍 保佑 乡 民清吉平 安 的酬神 深 唱 .是 沅水 流 域最 大 的
旦 、净 、丑行 道 ,以及 官箱 、火 房 、杂 物分 工 、演 出 日期 、演 出节 目名等 。 同时还绘 有 人物 脸谱 、舞 台形
象 和高 悬于桅 杆 上 的 ‘ 班旗 ’ 。 ” 早期 ,辰河 高腔 演 出的 目的是 驱除鬼 祟 、酬神 还愿 、超 度亡 灵 、保佑 地 方
平 安 。辰河 高 腔 《 目连 戏》 中的发 五猖 ,捉 茅人 请神 开 台 ,都 是 从 宗教 祭 神 、驱鬼 的仪式 中演化 而 来 的 。 余 曾对 辰河 高腔 的剧 目 、唱腔【 、唱词 等进 行 了探讨 ,这 里 主要考 察辰河 高 腔 的 “ 开 台” 、“ 扫 台”与
第3 1 卷
第 3期
合 ,均 呈现 出辰 河高腔 内容上 的世俗化 倾 向。辰 河 高腔是 宗教 、戏曲 、民间音 乐相 结合的产物 。
『 关键 词1 辰 河 高腔 ;开 台 ;扫 台 ; 打 彩 头
[ 中图分 类号] K 8 9 2 . 2 6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 章编 号] 1 6 7 4 — 3 6 5 2 ( 2 0 1 5 ) 0 3 — 0 0 3 8 — 0 4
行 ,这在一 定程 度上 推动 了辰河 高腔 的流 传 。 《 淑 浦 县志 》载 :“ 溆俗 信鬼 神 由来 已久 ,平 民常年祷 禳 ,不 独请 僧道 、巫 觋拜 祝 ,并 为演 剧酬 神 ,而傀 儡尤 多 。 ”… 清 道光 元 年 ( 1 8 2 1 年 )《 辰 溪 县志 》 载 :“ 秋 成 岁稔 ,民醵钱 建醮 ,或演 傀儡 ,或集 优人 作剧 以酬 神 。 ” 据溆浦 溪 E l《 贺 氏通 谱》 记 载 :“ 明崇 祯 十三 年 ( 1 6 4 1 年) ,贺 氏宗 祠落 成后 ,每逢农 历 四月 初八 贺姓 先祖 贺 贵箴 寿辰 前后 ,除延请 僧 道 主持 寿诞祭 祀 外 ,还要 接辰 河戏班 为祠 演 唱一月 以上 的连 台大戏 。并 承先 祖遗训 ,初 八前 唱辰 河 昆腔 、弹腔 戏 ,初八 后 唱辰 河 高腔 。此 祠 ‘ 万寿 台 ’后 的壁 间 ,至今 仍保 存 清道 光 十五 年 ( 1 8 3 6年 ) 至光 绪八 年 ( 1 8 8 2年 ) 间 各 辰河 戏班 来 此演 出 的记 事 。 内容 有 辰 河 戏 班名 、班 主 、班 内成 员 姓 名 、姓 名 上 还 注 明他 所 担 任 的生 、
五路五猖神三洞梅山大王黑二道将军伏波将军历代疡亡艺人1170解放前泸溪浦市地区的辰河戏在开演前先在后台设一个老郎神相传为戏曲祖师爷牌位有的地方还在老郎神牌位两边分别设立金花大姐和银花二娘的牌位在牌位前每天要3次上香所有演职人员在演出前和演出后都要向牌位行礼如仪
长 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Ya n g t z e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收 稿 日期1 2 0 1 5 — 0 3 — 2 5 [ 基金项 目】 2 0 1 4年湖南省哲 学社会科 学重点研究项 目 “ 辰 河高腔传承人 口述 史研 究” ( 1 4 Z D B 0 1 0 ) 。
[ 作者 简介】 熊晓辉 ,男,湖南凤凰人。教授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中国传统音 乐、音 乐人类学研 究。
第3 1 卷
Vo 1 . 3 1
第 3期 2 0 1 5年 6月
No . 3 J u n e 2 01 5
口 武 陵论 坛
论辰河高腔 的 “ 开 台"与 “ 扫 台"
熊 晓辉
(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 )
f 摘 要1 辰 河 高腔是 流行 于湖 南沅 水流域 的 一种 地 方戏 ,具 有独 特 的表 演 形式 、 原始 的神 秘 色彩 和 浓郁 的意 识 流表 现 手 法 ,被 誉 为 中 国戏 剧 发展 史上 的 “ 活化 石 ” 。辰 河 高腔 的 “ 开 台”
演 出活动 ,其 大 多数剧 目主要是 为酬神 ,在 演 出时有 严格 的仪式 ,从 某种 程度 上说 ,辰 河高 腔就 是一 种 祭
祀 仪 式剧 。据 史 料记 载 ,2 0 0 0多年 前 ,沅 水 流域 被称 为 “ 五溪 蛮 地 ” ,这 里属 于 南方 巫 官 文 。


辰河 高腔 的 “ 开 台”
“ 开 台”是 辰河 高腔 演 出前 举行 的一 种祭 祀仪 式 ,是艺 人们在 戏 台布置 完毕 后 的第 一 场法 事 。在 沅水 中 、上游 地 区 ,辰河 高腔 的演 出和人 们 的祭祀 活动 是联 系在 一起 的 ,与流行 于本 地 的傩 祭活 动一 样 ,辰河
与 “ 扫 台”是辰 河高腔 演 出前后 举 行 的宗教祭 祀仪 式 ,起 着驱邪镇 鬼 的作 用。 同时 .在 辰 河 高腔
演 出中有 “ 打 彩 头”的风 俗 。辰河 高腔 台风规 范,不主 动 “ 讨彩 ” ,而是 兴 “ 打彩 头” ,也就 是 当 地 士绅 、各 堂 口堂 主 为 了比气 势 .往 往要 求 主动 送礼 ,而且礼 也 送得 重 ,这 便是 “ 打 彩 头” 。辰 河 高腔 的表 演形 式体 现 了 中国地 方传 统戏 曲的 文化特质 ,剧 中的 “ 戏”与 “ 教” ( 宗教仪 式 )的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