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二次根式的运算(2)

合集下载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
【解析】 (1)原式=(3 2)2-1-[(2 2)2-4 2+1] =18-1-8+4 2-1=8+4 2.
(2)原式=( 10-3)2016×( 10+3)2016×( 10-3) =[( 10-3)( 10+3)]2016×( 10-3) =[( 10)2-32]2016×( 10-3) =(10-9)2016×( 10-3)=1×( 10-3) = 10-3.
★名师指津 最简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缺一不可,而二次 根式在表达形式上,容易导致认识错误,例如 0.2b和 x2-y2,会误以为前者不含分母、后者含有能开方的因 式.应注意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小数可以转化成分数, 因式和项有区别.
易错点3
二次根式的性质
=|a|
1 1 1 2 【典例 3】 化简并求值:a+ a + 2-2,其中 a= . a 5 12 a - 1 1 1 【错解】 原式= + a = +a- =a. a a a 1 1 当 a= 时,原式=a= . 5 5 12 a - 1 【析错】 化简 a2+ 2-2= 根据 a2=|a|, a 时, a 可知结果一定是非负数. 12 1 a- a- 1 1 1 ∵当 a= 时,a- <0,∴ a = a = -a, 5 a a 1 而不是 a- . a
按时完成课后强化训练5,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强化训练5
x≤ 9
x- 1 【类题演练 1】 (2016· 怀化)函数 y= 中, 自变量 x x- 2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0 B. x>1 C. x≥1 且 x≠2 D. x≠2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 x-1≥0,由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 x-2≠0, ∴x≥1 且 x≠2.
【答案】 D
2.(2016· 自贡)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10 B. 8 C. 6 D. 2

二次根式的计算方法

二次根式的计算方法

添加标题
乘法运算的应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计算面积、 体积、长度等物理量时,常常需要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除法运算
公式:a√b/c√d = (a/c)√(b/d) 例题:(2√3)/(3√2) = (2/3)√(3/2) 注意事项:除法运算中,分母不能为0 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应用
二次根式的定义
概念:二次根式是形如√a(a≥0)的代数式,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a称为根号。
性质: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即√a≥0(a≥0)。
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遵循一定的运算法则。
应用:二次根式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解方程、计算面积、体积 等。
二次根式的性质
转化为同类二次根式
概念:非同类二次根式是指 根号下含有不同字母的二次 根式
加减运算:将转化后的同类 二次根式进行加减运算,得
到结果
加减法运算规则
二次根式与有理数相加减, 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相 加减
不同底二次根式相加减,先 化成同底二次根式,再相加 减
同底二次根式相加减,底数 不变,被开方数相加减
0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乘法运算
添加标题
乘法运算的定义: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是将两个二次根式相乘,得到一个新的二次根式。
添加标题
乘法运算的法则: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是:(a√b)(c√d)=(ac)√(bd)。
添加标题
乘法运算的步骤:首先,将两个二次根式相乘,得到新的二次根式;然后,将新的二次根式的 被开方数相乘,得到新的被开方数;最后,将新的二次根式的系数相乘,得到新的系数。
乘除法运算规则

初中数学_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二次根式》第三节《二次根式乘除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二次根式》第三节《二次根式乘除法》第1课时学情分析一、思想状况分析八年级10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

八年级10班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二、学习状况分析八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然也在督促。

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另外,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弱,通过小学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语言文明,思想健康,积极、认真、扎实。

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

三、今后措施1、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ab
x2
xy 1 x2 y2
巩固提升:
1. 8 18 50 __0__. 2. 75 48 27 _6___3_.
3.3 2 4 1 1 8 _4__2__.
22
4. 12
1 3
11 3
__53___3_.
5. (2 2 3)2 12 =_4___3_ 2
6.( 2 3 5)( 2 3 5) =__4___2__1_0__
把下列各式化简(分母有理化):
(1)-4 2 37
(2) 2a a+b
(3) 2 3 40
解:(1)-4 2 =-4 2 • 7 =-4 14 .
3 7 3 7• 7
21
(2) 2a = a+b
2a a+b
a+b • a+b

2a a+b a+b
.
(3) 2 =
2
= 2 • 10 = 20 = 2 5 = 5 .
3 25x
9y2
19 = 19 = 19
16
16 4
25x 5 x
9y2
3y
注意: 如果被开方数是带 分数,应先化成假 分数再进行运算。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使分母变成有理数,这个过程叫做分
母有理化。
例:计算 1 3
5
2 3 2
27
3 8
2a
解:1 解法1: 3 3 3 5
5 5 55
解法2 :
5 26 5
3 6= 6
2
5
如果根号前 有系数,就 把系数相除, 仍旧作为二 次根号前的 系数
a
b
a b
a 0,b 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问题2 整式的乘法公式对于二次根式的运算也适
用吗?
前面我们已 经知道二次 根式运算类 比整式运算, 所以适用哟
整式的乘法 公式就是多 项式×多项

典例精析
例3 计算: (1) ( 5 3)( 5 3) ; (2) ( 3 2)2.
解:(1) ( 5 3)( 5 3) ( 5)2 ( 3)2 53 2.
(2) ( 3 2)2 ( 3)2 2 3 2+22 3 4 3+4 74 3.
(3) 3 2 48 18 4 3 ; (4) a3 a2b a b .
a ab
a b
解:(3) 3 2 48 18 4 3 3 2 4 3 3 2 4 3
2
5 1 4.
课堂小结
二次根式 混合运算
乘法公式
(a+b)(a-b)=a2-b2 (a+b)2=a2+2ab+b2 (a-b)2=a2-2ab+b2 (x+a)(x+b)=x2 +(a+b)x+ab
化简已知条件和所求代数式 化简求值
分母有理化
解:∵ x 3 2, y 3 2 , ∴ x y 3 2 3 2 2 3,
xy 3 2 3 2 3 2 1,
∴x3y+xy3=xy(x2+y2)=xy[(x+y)2-2xy]
1
2
3 2 2 1 10.
归纳 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值的方法:求关于x,y的
a 3, b 10 3 . a2 b2 32 ( 10 3)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运算》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二次根式的运算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还涉及到数学思维的转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另外,学生可能对于数学思维的转化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练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转化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转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二次根式的学习。

2.讲解: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和乘方运算的规则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5.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 课件(共26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 课件(共26张PPT)
(2)若用这些纸条为一幅正方形美术作品镶边(纸条不重叠), 正方形美
术作品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解:
(2)三张长方形连接在一起的总长度为:
10 2
20 2
A
B

C
30 2
10 2 20 2+30 2=60 2cm
AB=5 2cm
AC=60 2 4=15 2cm
正方形的边长BC AC AB

= (m)

.
C
∴BE=AE÷0.8=
AEΒιβλιοθήκη FD

(m)

∴AB = +

= (m)



∵CF= BE=
=

.
∴DF=1.6CF= (m)
∴CD = +
=


(m)
答:这个小男孩经过的总路程约为7.71米.

∵CD= m
( 3) 2 3
(1 2) 2 1 2
(1 2)
2 1
三. 性质复习
最简二次根式
1.根号内是一个不含平
方因数的整数
例1 计算
1
3
(2)
4
12 24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分母中不含根号
8
2
1
2
2
2


解:原式=
6 -12 2
2 2
2
2
2
1
3
3 2
3
E
G
D
图2
F
B
例题分析
例7 如图,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彩色纸,AC=BC=40cm,将斜边上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学习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例题讲解与练习1.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学习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掌握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则例题讲解与练习1.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规则例题讲解与练习第二章:平面几何2.1 矩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习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2.2 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学习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掌握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2.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例题讲解与练习第三章:一次函数与不等式3.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例题讲解与练习3.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法例题讲解与练习3.3 不等式的解法学习不等式的解法规则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技巧例题讲解与练习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技巧掌握数据整理的常用工具和软件4.2 数据的描述与表示学习数据的描述方法和表示方式掌握数据描述的常用指标和图表例题讲解与练习4.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学习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解读技巧掌握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软件例题讲解与练习第五章:概率与统计5.1 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习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和规则例题讲解与练习5.2 事件的独立性与组合学习事件的独立性和组合概念掌握事件独立性和组合的计算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5.3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学习统计的定义和基本方法掌握统计的计算指标和分析技巧例题讲解与练习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6.2 矩形的性质学习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6.3 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应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应用问题掌握解决平行四边形和矩形问题的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第七章:菱形与正方形7.1 菱形的性质学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7.2 正方形的性质学习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7.3 菱形和正方形的应用学习菱形和正方形的应用问题掌握解决菱形和正方形问题的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第八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8.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例题讲解与练习8.2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特点例题讲解与练习8.3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应用问题掌握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的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第九章:一次函数与不等式9.1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法9.2 不等式的解法学习不等式的解法规则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技巧例题讲解与练习9.3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应用学习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应用问题掌握解决一次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0.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技巧掌握数据整理的常用工具和软件例题讲解与练习10.2 数据的描述与表示学习数据的描述方法和表示方式掌握数据描述的常用指标和图表例题讲解与练习10.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学习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解读技巧掌握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软件例题讲解与练习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一章:概率与统计11.1 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习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和规则例题讲解与练习11.2 事件的独立性与组合学习事件的独立性和组合概念掌握事件独立性和组合的计算方法例题讲解与练习11.3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学习统计的定义和基本方法掌握统计的计算指标和分析技巧例题讲解与练习第十二章:全章复习12.1 复习重点知识点复习全册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回顾全册的主要定理和公式例题讲解与练习12.2 复习重点题型和解题方法复习全册的重点题型和解题方法分析全册的典型例题和解题思路12.3 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进行全章的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对全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题讲解与练习第十三章:数学思维与应用13.1 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和实践应用例题讲解与练习13.2 数学应用问题学习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掌握数学应用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技巧例题讲解与练习13.3 数学创新与探究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创新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题讲解与练习第十四章:中考数学备考指导14.1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分析分析中考数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重点了解中考数学考试的题型和分值分布14.2 中考数学备考策略学习中考数学备考的方法和技巧制定中考数学备考的计划和策略例题讲解与练习14.3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数学模拟试题的练习和讲解检验学生中考数学备考的准备情况例题讲解与练习第十五章:期末考试复习与总结15.1 期末考试复习复习全册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回顾全册的主要定理和公式例题讲解与练习15.2 期末考试题型和解题方法复习全册的重点题型和解题方法分析全册的典型例题和解题思路例题讲解与练习15.3 期末考试总结总结全册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反思全册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例题讲解与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的重点和难点如下:1.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乘除法、加减法;2. 平面几何中矩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3.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图像与解析式,不等式的解法;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独立性与组合,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5. 全章复习,数学思维与应用,中考数学备考指导,期末考试复习与总结。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的运算》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二次根式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材内容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从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基本概念,以及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二次根式的运算相对于整式运算,具有更大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勇于探究和尝试。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将已有的整式运算经验迁移到二次根式运算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2.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规则。

3.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二次根式运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4.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含有实例、练习题的PPT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方便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二次根式运算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共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地位与作用: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实数”“代数式”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这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本部分内容还是后面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等知识,已具备了学习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本节课主要是采用类比的思想来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难度不大。

班级学生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都非常强;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经常因为粗心而出错,同时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较差。

结合以上分析,为了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根据他们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选择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合学生的习题,由浅入深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定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目标分析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同类二次根式。

2、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算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别同类二次根式,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和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课件、学案、六、活动流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六个环节:活动3:探索交流活动4:例题分析活动5:随堂练习活动6:课堂小结,活动7:达标测试先独立完成,再探索交流,得出新的概念和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加深对运算法则的理解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归纳小结,教师评价,形成系统学生测试,检验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一】情境引入如图,两个长方形的宽都是a m,它们的长分别是2 m和3 m,用不同的方法求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和。

人教版 初中数学 八下

人教版 初中数学 八下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下第1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形如√a (a ≥ 0) 的式子,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1.2 二次根式的性质•√a^2 = |a| (a为任意实数)•√ab = √a × √b (a ≥ 0, b ≥ 0)•(√a)^2 = a (a ≥ 0)1.3 二次根式的运算•加减运算:先将根式化为最简形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乘除运算: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x = [-b ± √(b^2 - 4ac)] / (2a)•因式分解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应用于实际问题,如面积、速度、价格等。

第3章:旋转3.1 旋转的概念•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3.2 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第4章:圆4.1 圆的概念•圆:平面上所有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4.2 圆的性质•圆的对称性•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垂径定理及其推论4.3 圆的弧、弦、圆心角•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4.4 圆的计算•圆的周长= 2πr•圆的面积= πr^2第5章:数据的分析5.1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2 数据的波动•方差、标准差5.3 统计图的选择与绘制•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以上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概述。

具体的笔记内容还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师授课内容来整理,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重要概念、定理、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并定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1.3二次根式的运算(2)

1.3二次根式的运算(2)
3 3
1 2 =2 3− 3− 3 3 3
= 3 ≈ 1.73
1 2 = (2). 27 − 3 6 × 2 3 (2). −3 3• 6 8 (3).( 48 − 27 ) ÷ 3
练习1
先化简,再求出近似值(精确到0.01). 先化简,再求出近似值(精确到0.01).
D A 4m B 6m E 7m C

已知a = 3 + 2,
种 方 法
b = 3 − 2, a − ab + b
2 2
.
提高题
不用计算器比较根式的大小. 不用计算器比较根式的大小
6 + 14和 7 + 13
解:∵ 6 + 14 )= 6+2 84 +14=20+2 84 √ √ (
2
( 7 + 13 ) = 20+2 91
(不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a a +b a = (a+b) a
1 3 1 3a − 2 2a = a −

a = 0
(不正确) 不正确
例3先化简,再求出近似值(精确到0.01)
1 1 12 − − 1 3 3
解 原式= 22 × 3 − 3 − 4 × 3 原式 2 2
A

C
二次根式的加减类似于整式的加减, 1.二次根式的加减类似于整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的加减类似于整式的加减 可以运用合并同类项 分配律等 合并同类项, 可以运用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等. 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 2.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可看成是 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 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相乘. 二次根式加减的基本步骤: 3.二次根式加减的基本步骤: 二次根式加减的基本步骤 先化简,再合并. 先化简,再合并.

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章 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次根式意义的过程,并能观察思考得出二次根式的特点。

2.通过探究,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3.培养与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计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次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通过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交流中获益。

3.通过对二次根式特点的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难点:确定较复杂的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求一求:(1)3的平方根是_____;(2)3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3呢?归纳:①一个正数有____个平方根,负数_____________;②一个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可以表示为 。

情景导入根据图1.1-1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2 cm a cm图1.1-1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圆的半径是________。

学生写出表示算术平方根的式子。

问: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二次根式的特征,从而引出课题。

探究新知1.二次根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概括二次根式的概念:像这样表示算术平方根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2.深化二次根式的概念:① 提问:9-1呢?② 表示什么意义?此算术平方根的被开方数是什么?被开 方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的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其中字母a 需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经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其他学生点评。

③ 教师总结:强调二次根式根号内字母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④ 巩固练习一: 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3.讲解例题例1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 的取值范围:(1)1+a ; (2)a 43-; (3)x -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2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2,主要讲述了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二次根式的运算相对于其他运算更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知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解答疑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运算的规律,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根式运算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二次根式运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二次根式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二次根式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二次根式运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二次根式运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根式运算的概念,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8cm,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运算规律。

1.3二次根式的运算(1,2,3)

1.3二次根式的运算(1,2,3)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1)【要点预习】1.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1)____(0,0)a b ≥≥; (2)____(0,0).a b =≥>【课前热身】1. = . 答案:92. .3.,则此长方形的面积是 .答案:4.(2008广州中考的倒数是 .【讲练互动】【例1】计算:.解:(1)原式=(2)原式.(3)原式20. 【绿色通道】二次根式乘除运算的一般步骤:一是运用法则,化归为根号内的实数运算;二是完成要根号内相乘、相除(约分)等运算;三是化简二次根式. 【变式训练】 1. 计算:;.答案:(1)(2);(3)(4)○【例2】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高为,求此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由于三角形的高已知,故要求面积的关键是求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这可在△AB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解:如图,AD是等边△ABC的一条高,且AD=设等边△ABC的边长为x cm,则BD=CD=12x cm.∵AB2=BD2+AD2,∴(22212x x⎛⎫=+⎪⎝⎭,∴23244x=,x2=32,∵x>0,∴x=∴S△ABC=12⨯=【黑色陷阱】注意当题中没有预定精确度的要求时,最后结果可用化简的二次根式表示. 【变式训练】2.如图, Rt△ABC中,∠ACB=90°, BCAC=求斜边AB上的高CD.解:∵∠ACB=90°, ∴AB2=AC2+BC2=(2227+=.∵AB>0,∴AB=.∵S△ABC=12AC·BC=12AB·CD,∴AC BCCDAB⋅===【黑色陷阱】【同步测控】基础自测○1.(2007淮安中考))A. 2B. 4C. 8D. 16答案:4DCBADCBA2. 的结果是……………………………………………………………( )A. B. 答案:B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 B.=C.=D. 答案:C4.(2007厦门中考)= .5.如果等边三角形的高是3cm ,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_____cm.答案:6.方程0+的解是 .答案:x =7.计算:; ; (4).答案:;(2)(3)(4)8.cm ,下底是上底的2,求这个梯形的面积(精确到0.1cm 2).解:S =12=cm 2. 能力提升9.,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A.2B.4C.8D.解析:=于是可得此直角三角形2=. 答案:A10. (2007青岛中考)1-= .解析:原式11211 -==-=.答案:111.不等式>的解是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除以x<=--.答案:x<-○12.==后,认为它们是一样的. 因此他认为一个化简过程:==2=是正确的. 你认为他的化简对吗? 说说理由.==成立的前提是必须满足a≥0且b>0,而本题在化简过程都不符合这一前提,故化简不对.解:不对.等都无意义.创新应用○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方程组41==①②的两个根,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先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得x,y的值,然后分x为腰长、y为底边及x为底边、y为腰长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得两种情况下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的长,进而求得这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解:①+②,得x 5,∴x=①-②,得3=,∴y ==..===∴S 12=S 12=.1.3 二次根式的运算(2)【要点预习】1.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整式运算的均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实质是把合并.【课前热身】1.)A.±B.C.D.12答案:B2.(2007_________.答案:11=_______.3. 计算:)答案:2【讲练互动】【例1】先化简,再求出近似值. (精确到0.01)=≈.解:原式 5.20【绿色通道】可以合并的项的特征是所含的二次根式完全相同,合并的方法与多项式中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一样.【变式训练】1.的结果是………………………………………………………( )B.1 C.D.答案:A【例2】计算:(2).解:(1)原式.(2)原式2121+-=. 【绿色通道】二次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次序是先乘除,后加减;同时运算律同样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计算. 【变式训练】 2.计算:(1) (2)答案:1. 【例3】计算:(1) ; (2) 22-.解:(1)原式=6612-=-.(2)原式=()()20502050+--=【绿色通道】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同样适用于二次根式的多项式相乘. 【变式训练】 3.计算:(1)(5⎛+ ⎝; (2) .答案:(1)(2)5-【同步测控】基础自测1.(2007威海中考)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4=D.(11+-=答案:C2.(2007荆门中考)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D.3= 答案:D3. (2007绍兴中考)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答案:A4.(2007 .5. (2007黄冈中考)计算:2)= . 答案:16. (2007十堰中考)计算:21)=_________________.答案:3-7. (2007宜昌中考)的结果是 .答案:8.计算:; ; (3)(2007温州中考021)(1)+-;(4)-⋅ (5) (1+.答案:(1)-1;(3)(4)18-;(5)能力提升9. (2007临汾中考)的结果是………………………………( ) A. 6 B.34 C.632+ D.12解析:先分别对每个二次根式化简,得原式=(12== 答案:D10. 计算)211+的结果是………………………………………………………( )+1 B.)31C.1D.-1解析:原式=))1111⎡⎤=⎣⎦.答案:A11. (2008烟台中考)已知2,2a b ==) A. 3 B. 4 C. 5 D.6 解析:原式5.答案:C12. (2007桂林中考)规定运算:()a b a b *=-,其中a、b为实数,则)3+.333+=. 答案:3○13. (2008徐州中考) 已知21,23.x x x =--求的值解:原式=)22(1)41141x --=--=-. ○14.2-=.2=2=,x =创新应用○15. 阅读下列解题过程2==.==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面所提供的解法,请化简:+.(3)不计算近似值,试比较与-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 分析:对于(1),注意到1==(2),可依次取n =2,3,…,99代入即可进行化简;对于(3)可用倒数法进行比较,即通过它们倒数大小的比较,进而来比较这两数的大小.解:(2))119-+++⋅⋅⋅+===;=<,<,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3)【要点预习】1.二次根式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涉及 边长计算的问题时,经常用到 及其运算.【课前热身】1.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3C.=3- 答案:B2. 在Rt △ABC 中,∠C =Rt ∠,记,,.AB c BC a AC b === (1)若:b a =则:a c = ;(2)若:3,b c c == a = .答案:2;(2)【讲练互动】【例1】一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 ,如图,已知AD =BC ,CD =8m,路基的高度DE =6m,斜坡BC的坡比是求路基下底宽AB 的长度(精确到0.1m). 解:作CF ⊥AB 于F , 则CF=DE =6m. ∵ i BC=CF BF =∴BF=在Rt △ADE 中, AD=BC , DE=CF , ∴Rt △ADE ≌Rt △BCF , ∴AE=BF=m. ∵EF=CD=8m, ∴AB=(8)m.【绿色通道】坡比是坡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 有关坡比问题,往往通过作梯形的两条高(这两条高相等),将问题转化为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的问题来解. 【变式训练】1. 水库大坝截面的迎水坡坡比(DE 与AE 的长度之比)为1:0.6,背水坡坡比为1:2,大坝高DE =30米,坝顶宽CD =10米,求大坝的截面的周长 (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98.07mFE DCBA【例2】如图,B 地在A 地的正东方向,两地相距282km ,A ,B 两地之间有一条东北走向的高速公路,A ,B 两地分别到这条高速公路的距离相等.上午8:00测得一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位于A 地的正南方向P 处.至上午8:20,B 地发现该车在它的西北方向Q 处,该段高速公路限速为110km /h ,问该车有否超速行驶?分析:要判断汽车有否超速,必须求出汽车在PQ 路段的速度,由于该路段行驶时间已知为20分钟,故只需求出PQ 的长即可,亦即求出PC 和CQ 的长即可,这可分别通过△APC 和△BCQ 来求得.解:由题意, 得∠ACP =∠BCQ =45°,∠B =45°,AP ⊥AB , 则 △ APC 和△BCQ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C=BC=12AB=142km. ∴PC =228AC =km, PQ =142=km, ∴PQ =42km.∴V =12613PQ=km/h. ∴超速行驶. 【变式训练】2. 从一张斜边为30cm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纸板中剪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某同学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剪法,但他不知道这两种剪法哪个正方形的面积大?你能通过计算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分析:只需求出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即可,图甲中正方形的边长显然是以斜边的一半即15cm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图乙中正方形的边长显然为斜边长的三分之一,即10cm.解:S 1=2225222= ⎪⎝⎭;S 2=2301003⎛⎫= ⎪⎝⎭,∴S 1>S 2.【同步测控】基础自测1. 一个正方形鱼池的边长是6cm,另一个正方形鱼池的面积比第一个大45cm 2,则另一个鱼池的边长为……………………………………………………………………………………( )FE D CBAQPCBAA.8B.9C.10D.11 答案:B2. 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 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 A.41米 B.41米 C.3米 D.9米 答案:B3. 在一道坡比为1∶7的斜坡上种有两棵小树,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0米,则这两棵小树的高度差为 …………………………………………………………………………………( ) A.2米 B.2米 C.5米 D.5米 答案:B4. (2007莱芜中考)王英同学从A 地沿北偏西60°方向走100m 到B 地,再从B 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 到C 地,这时王英同学离A 地的距离是……………………………………( ) A. 150m B.503m C.100m D.1003m答案:D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上的高为3,则底为 . 答案:276. 若10的整数部分是x ,小数部分是y ,则22x y -的值为 . 答案:61010-7. (2007辽宁中考)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答案:(2)n8.某村兴修水利,要挖一条深为1米,上口宽为1.5米的灌水渠道.如图是渠道横断面的示意图.已知渠道两侧内坡的坡比均为2∶1.AB CD EFG(1)求渠道内坡AB 和渠道底面宽BC 的长;(2)已知渠道总长为500米,求挖出的土石方是多少立方米? 答案:(1)0.55m, BC =0.5m ;(2)500立方米. 能力提升 ○9.若16x x +=,0<x <1,则1x x-的值是……………………………………( ) A .2- B .-2C .±2D .±2解析:()222114642x x x x ⎛⎫⎛⎫-=+-=-= ⎪ ⎪ ⎪ ⎪⎝⎭⎝⎭,由于0<x <1,故1x x <,即12x x-=-. 答案:A10. (2007苏州中考)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A 1B 1C 1,算出了正△A 1B 1C 1的面积. 然后分别取△A 1B 1C 1的三边中点A 2、B 2、C 2,作出了第2个正△A 2B 2C 2,算出了正△A 2B 2C 2的面积. 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 3B 3C 3,算出了正△A 3B 3C 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10个正△A 10B 10C 10的面积是…………………( ) A.931()44⨯ B.1031()44⨯ C.931()42⨯ D.1031()42⨯ 解析:边长为1的正△A 1B 1C 1的面积为2211311224⎛⎫⨯⨯-= ⎪⎝⎭,取△A 1B 1C 1的三边中点A 2、B 2、C 2后,易证得△A 1B 2C 2≌△A 2B 1C 2≌△A 2B 2C 1≌△A 2B 2C 2,故△A 2B 2C 2的面积为△A 1B 1C 1的面积的14,即3144⨯,同理,△A 3B 3C 3的面积为△A 2B 2C 2的面积的14,即△A 1B 1C 1的面积的214⎛⎫ ⎪⎝⎭,亦即23144⎛⎫⨯ ⎪⎝⎭,以此类推,△A n B n C n 的面积为△A 1B 1C 1的面积的114n -⎛⎫ ⎪⎝⎭,即13144n -⎛⎫⨯ ⎪⎝⎭.当n =10时,即得正△A 10B 10C 10的面积. 答案:C11. (2007佳木斯中考)如图,等腰直角△ABC 直角边长为1,以它的斜边上的高AD 为腰,做第一个等腰直角△ADE ;再以所做的第一个等腰直角△ADE 的斜边上的高AF 为腰,做第二个等腰直角△AFG ;……以此类推,这样所做的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AB CEFG解析:由于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是斜边的22=,由于本题中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恰为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故每次变化腰长缩小为原来的2倍,以此类推,便可求得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答案:2n⎛⎫⎪ ⎪⎝⎭12. 如图,点A 是一个半径为300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B 、C 两个村庄,现要在B 、C 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1000米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经测得∠ABC =45°,∠ACB =30°,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该森林公园?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分析:本题即求森林公园中心A 点到公路BC 的距离AH 与300米的半径的大小关系. 解:作AH ⊥BC 于H . 设AH=x m.∵∠ABC =45°,∠ACB =30°,∴BH=x m, CH =3x m. ∵BC =1000m, ∴31000x x +=, ∴31x =+≈366m>300m, ∴不会穿过该森林公园.○14. (2007宁夏中考)如图,网格中的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ABC △的三个顶点在格点上,求ABC △中AB 边上的高.分析:要求AB 边上的高,只需求出△ABC 的面积和AB 边的长即可.解:∵S △ABC =1115332311232222⨯-⨯⨯-⨯⨯-⨯⨯=∴AB 边上的高=252422ABC S AB ==△.创新应用14. 如图,自卸车车厢的一个侧面是长方形ABCD ,AB =3米,BC =0.5米,车厢底部离地面1.2米,卸货时,车厢倾斜的角度为45°,问此时车厢的最高点A 距离地面多少米(精确到0.01米)?分析:作AP ⊥CE 于P , DF ⊥CE 于F ,DQ ⊥AP 于Q 后,车厢的最高点A 距离地面即为AQ ,PQ (DF ),1.2米三线段的和.解:作AP ⊥CE 于P ,DF ⊥CE 于F ,DQ ⊥AP 于Q .ABC∵∠DCE=45°,∴∠DAQ=45°.∴AQ=DQ=22=m,PQ=DF=3222=m.∴AP=23722 2.4824+=≈m.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1.1 绝对值1.2 乘法公式1.3 二次根式1.4分式专题二分解因式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四函数4.1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4.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4.3.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4.4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专题五方程与不等式5.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5.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专题六相似形6.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6.2相似形专题七三角形的“四心”专题八圆8.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8.2 点的轨迹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1.1绝对值【要点回顾】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即||a=.[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的距离.[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0)x a a>>⇔..【例题选讲】例1 解下列不等式:(1)21x-<(2)13x x-+->4练习1.填空:(1)若5=x,则x=_________;若4-=x,则x=_________.(2)如果5=+ba,且1-=a,则b=________;若21=-c,则c=________.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 b=,则a b=(B)若a b>,则a b>(C)若a b<,则a b<(D)若a b=,则a b=±3.化简:|x-5|-|2x-13|(x>5).4、解答题:已知0)5(4232=++-+-c b a ,求 c b a ++的值.1.2.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2()a b c ++=[公式2]33a b =+(立方和公式) [公式3]33a b =- (立方差公式)【例题选讲】 例1 计算:(1)221()3x -+(2)2211111()()5225104m n m mn n -++(3)22(1)(1)(1)(1)x x x x x x +--+++ (4)22222(2)()x xy y x xy y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练 习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3.二次根式[1]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1) 2= ;= ;= ;=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0)x a =≥,(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x =例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20)a ≥; (30)x <例2 计算: (1)(2)1)x ≥(3)(4)例3 化简:(1(21)x <<练习1.填空:(1(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__ ___; (4)若2x =+=______ __. 2.选择题:=成立的条件是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若1b a =+,求a b +的值4、解答:设231,231+=-=y x ,求代数式y x y xy x +++22的值1.4.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0B ≠时,分式A B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2]繁分式 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B就叫做繁分式, [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例1 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例2 (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2)计算: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 例3 设ce a=,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练 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2n n -+);2.选择题:若223x y x y -=+,则xy = ( ) (A )1 (B )54 (C )45 (D )653.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 x y-+的值.4.计算1111 (12233499100)++++⨯⨯⨯⨯.专题检测(一)1.解不等式:(1) 13x ->; (2) 327x x ++-< ;(3) 2116x x-++>.2.填空:(1)1819(2(2+-=________;(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________.(4)12a =,13b =,则2223352a ab a ab b -=+-____ ____; (5)若2220x xy y +-=,则22223x xy y x y++=+__ __; 3.选择题:(1(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2)计算 ( )(A(B(C) (D)4.求值(1)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2)已知:11,23x y ==的值.5.解方程22112()3()10x x x x+-+-=.6.计算:1111132435911++++⨯⨯⨯⨯.7.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111123234(1)(2)n n n +++⨯⨯⨯⨯++<14.专题二 因式分解【要点回顾】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 1.公式法常用的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4]2()a b c ++=[5]33a b +=(立方和公式) [6] 33a b -=(立方差公式)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运用上述公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2.分组分解法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ma mb na nb +++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 常见题型:(1)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 3.十字相乘法(1)2()x p q x pq +++型的因式分解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 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2()x p q x pq +++2()()()()x px qx pq x x p q x p x p x q =+++=+++=++, ∴2()()()x p q x pq x p x 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2)一般二次三项式2ax bx c ++型的因式分解由2121221121122()()()a a x a c a c x c c a x c a x c +++=++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a 分解成12a a ,常数项c分解成12c c ,把1212,,,a a c c 写成1122a c a c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1221a c a c +,如果它正好等于2ax bx c ++的一次项系数b ,那么2ax bx c ++就可以分解成1122()()a x c a x c ++,其中11,a c 位于上一行,22,a c 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4.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其他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 (2)拆、添项法【例题选讲】例 分解因式:(1) 34381a b b - (2) 76a ab - (3)22()x a b xy aby -++;(4)1xy x y -+-. (5)2222()()ab c d a b cd --- (6)2222428x xy y z ++-(7) 2524x x +- (8) 2215x x -- (9) 226x xy y +-(10) 21252x x -- (11) 22568x xy y +- (12) 222()8()12x x x x +-++练习1.分解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5)253x x -+ ; (6)23x --;(7)2234x xy y +-; (8)222(2)7(2)12x x x x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4.分解因式:x 2+x -(a 2-a ).专题三 一元二次方程【要点回顾】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 由于可以用24b ac -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24b 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24b ac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当Δ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当Δ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当Δ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1212,x x x x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 2-(x 1+x 2)x +x 1·x 2=0.【例题选讲】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3) x 2-ax +(a -1)=0; (4)x 2-2x +a =0. 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3)x 13+x 23.一般规律: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a (其中Δ=b 2-4ac ).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练 习 1.选择题:(1)方程2230x k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4 (B )m >-14 (C )m <14,且m ≠0 (D )m >-14,且m ≠0 2.填空: (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3|1|0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专题检测 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A )-3 (B )3 (C )-2 (D )2 (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0,或-1(4)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2.填空: (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 x 1-x 2|= .(5)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6)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 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5.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6.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 (1)| x 1-x 2|和122x x +;(2)x 13+x 23.B 组1.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 )(A(B )3 (C )6 (D )9(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1221x x x x +的值为 ( )(A )6 (B )4 (C )3 (D )32(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A )α+β≥12 (B )α+β≤12(C )α+β≥1 (D )α+β≤1(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c=0的根的情况是 (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2.填空:若方程x 2-8x +m =0的两根为x 1,x 2,且3x 1+2x 2=18,则m = .3.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的两根为x 1,x 2满足| x 1-x 2|=2,求实数m 的值.4. 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3)若k =-2,12x x λ=,试求λ的值.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4m x m x ---=. (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时,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数根;(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x 2|=|x 1|+2,求m 的值及相应的x 1,x 2.6.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a =0的一个大于1、另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专题四 函数4.1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要点回顾】1.平面直角坐标系[1]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下第一章教案

八下第一章教案

第1章二次根式目录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 (2)1.2 二次根式的性质(2) (4)1.3 二次根式的运算(1) (7)1.3 二次根式的运算(2) (10)1.3 二次根式的运算(3) (13)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a a =2(a≥0),aa =2= ⎩⎨⎧-≥)0()0( a a a a 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二次根式性质:()a a =2(a≥0),aa =2=⎩⎨⎧-≥)0()0( a a a a 难点:aa =2=⎩⎨⎧-≥)0()0( a a a a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提问:2的平方根是什么?什么数的平方是2?(2±)得到:(2)2=2 (-2)2=22)提问:(2)7=? (?)21?()2122=-=选三个中下游的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 新课讲授1、由上面的提问得到什么样的结论?()a a =22、那么对于上面的性质,a 能小于0吗?(不能,a 必须大于等于0)()a a =2(a≥0)3、提问:?22= ?2=?)5(2=-=-5??0?02==请几个中游的学生回答。

( 2,2 ;5,5 ;0,0 )4、议一议:2a与a有什么关系?当a≥0时,2a=?当a <0时,2a=?经学生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程度中下)回答,再指定一名学生(程度较好)点评。

教师总结:2a==a ⎩⎨⎧-≥)0()0( a a a a5、提问:π-=-?)7(2=??)(=-23π 三、讲解例题例1、计算(1)22)15()10(--(2)[]222)2(22+∙--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教学,问题设计:1) 应用哪一个性质?具体怎么算? 2)计算顺序应该怎样?第一题选择中下游学生回答,第二题选择中上游学生回答。

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带答案

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带答案

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带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基础知识巩固】一、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二、取值范围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

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则a=0,b=0;若,则a=0,b=0。

四、二次根式()的性质: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

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五、二次根式的性质: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一定有意义;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六、与的异同点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中,而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

但与都是非负数,即,。

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而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时,=;时,无意义,而.七、二次根式的运算1、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即被开方的因式必须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即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是1.2ab a·b(a≥0,b≥0);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即乘法法则的逆用.3、除法法则:b ba a(b≥0,a>0);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即除法法则的逆用.4、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减,字母的指数不变.5、二次根式的加减(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计算
(1) (2 2)(3 2 2)
原式 6 4 2 3 2 4 2 2
(2) (2 2 3 3)(3 3 2 2)
原式 (2 2) (3 3) 8 27 19
2 2
(3) (2 3 3 2)
2
2
2
原式 (2 3) 2 2 3 3 2 (3 2) 12 12 6 18 30 12 6
3
8 18 4 2
1 (4) 12 1 3
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我们可以把相同二
次根式的项合并.
1 (5)( 12 1 ) 3 3
1、下列计算正确吗?
4 6 10
10 7
2 2 4
3
2 3 2 3

例1、计算
(1). 27 3 6 2 3 6 (2). 3 3 8 (3).( 48 27 ) 3
二次根式加减的基本步骤:先化简,再合并.
解:原式=a2-2a+1-(a2-a+ 2a- 2 ) =-(1+ 2)a+(1+ 2 ) =(1+ 2 )(1-a)
=(1+ 2 )(1- 2) =1-2=-1
已知a 3 2, b 3 2, 求a ab b
2
2
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我们可以把相同二次根式的项合并. 以前我们学过的整式运算的其它法则和方法 也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有括号有时也可以先算括号内) 运算顺序: 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 项式相乘,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或乘法公式.
练一练:
3、计算
(1) (1
2 )( 2 2 )
2
注意:二次根式计算、化
简的结果要求符合什么?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
(3 5 5 2 )
2 3 2
(3)
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
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4、求当
a 2
2
时,代数式
(a 1) (a 2 )(a 1) 的值.
1.3二次根式的运算(2)
合作探究
(1) 3x+2x
( 1) 3 2 2 2
(2) 3x-2x
( 2) 3
2 2 2
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我们可以把相同二次根式的项合并.
以前我们学过的整式运算的其它法则和方
法也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以下问题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吗?
1
2 4 2
2
5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