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政治体系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权力性核心问题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价值型基本功能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3.政治的定义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为政以德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无为而治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兼爱兴利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以法治国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第三讲《政治体系》1.政治体系的含义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2.国家的定义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5.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复合制:(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第三讲 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第三讲  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第三讲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功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

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理解。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决定其有如下功能。

一、导向功能思想政治课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

导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1.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根据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个性特点,通过教学活动把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发展的倾向性,向教师预设的目标引导,并产生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中学思想政治课目标导向的内容层次主要有: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具有完美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2.价值导向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导向,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把教育内容向有用性和有意义性方向引导。

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价值导向的内容有: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价值导向的核心;第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所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第三,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思想政治课价值导向的功能是具体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表达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要求和愿望;二是通过教学说明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的,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

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进行价值导向,必须与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为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而中学生价值取向在客观上存在着多元的状况,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价值导向才能获得成功。

3.行为导向思想政治课的行为导向,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对中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倾向性的引导,使其行为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行为导向包括人格导向和行为方式导向两种。

第三讲 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

第三讲  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

第三讲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古代官职,分品秩。

它是从先秦至清末官僚制度中各级官吏政治地位及俸禄的标志。

秩,意为次、序,又通职、禄;品,亦有等级差次的含义。

汉以前官无品,等级由“秩”而定。

曹魏设九品之制,秩与品并行。

后虽逐渐废止秩而专用官品,但习惯上仍将品、秩并称,以表示官僚的等级高下。

1、先秦时期官职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

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出现了一些官职,例如:管理畜牧业的官称为“牧正”,管理膳食的官称为“庖正”,管造车的官称为“车正”。

到了西周官职的划分变得更加的详细,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司马、司徒、司空。

“九卿”是“三公”下面的九个中央机构: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诸侯国的官僚组织中,是以“相”和“将”为首脑的。

相是官僚组织的“百官之长”,中原六国中央均有设置。

先秦的古书如《庄子·盗跖》称宰相,《战国策·赵策三》则称丞相,指的都是同一官职。

除称丞相外,还有称假相、假相国和守相。

所谓假就是兼理的意思,守是指试用或代行官职。

假相,应为兼任相职,守相则是试用性质的相。

战国时期的相职一般多由文人充任,相之外又设擅长兵法的人统兵打仗,镇守边邑,称为将或将军。

作为最高军事长官的将,其职位仅次于相。

赵国的廉颇,魏国的吴起,齐国的田忌都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将军。

秦国在初设相位时,文武尚未严格分家,为相的张仪、樗里疾、甘茂等还是统军作战的将军。

后来,丞相专事文职,而大良造专为武职,例如白起屡建战功,封为列侯,官职还是大良造。

秦设将军的官职,是在秦昭王时,秦昭王初立时以魏冉为将军,保卫首都咸阳,从此秦才有将军。

但是,秦国的将军不是固定专职的,往往是在出征时由国君临时委任的。

秦国还有尉官。

在昭王时,也在大良造下增设国尉一级。

例如白起,初为左庶长,继升为左更,再升为国尉,最后升为大良造。

在秦国设丞相以后,大良造便成了高于国尉的武官。

政治政治体系

政治政治体系

政治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权力结构、政府机构和公民参与等方面。

一个健全、稳定的政治体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政治体系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一、概念政治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形式以及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等。

政治体系不仅反映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还直接影响国家的治理效能和社会的稳定。

二、特点1. 权力结构:政治体系中的权力结构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权力的分配方式。

常见的权力结构包括单一制、联邦制和分权制等。

单一制是指国家政权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政权相对较弱;联邦制是指国家政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各自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力;分权制是指国家政权分散在不同的政府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权力格局。

2. 政府机构:政治体系中的政府机构是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组织。

政府机构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行政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立法机构负责通过法律和法规;司法机构负责审判和解决法律争议。

3. 公民参与:政治体系中的公民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决策中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参与的方式多样,包括选举投票、参加政治团体和社团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等。

公民参与的充分与否反映了政治体系的民主程度和公正性。

三、分类1. 民主政治体系:民主政治体系是指公民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政府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和监督。

民主政治体系的特点是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政府权力分散、有一定的制衡机制。

2. 集权政治体系:集权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权力相对较弱。

集权政治体系的特点是政府决策高效、执行力强,但也容易造成权力滥用和腐败等问题。

3. 分权政治体系:分权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权分散在不同的政府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权力格局。

第三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是研究政治与政治关系的学科,其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对政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政治哲学古希腊哲学家荷马斯(600-500 BC)是政治学的先驱,他提出了“政治体制”这一重要概念。

他认为,不同的政治体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结果。

希腊城邦的建立和荷马斯的政治学研究为政治学提供了一个确切的对象和一个可供分析的基础。

在荷马斯之后,阿里斯多德(384-322 BC)进一步发展了政治学思想。

他提出了“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区分,主张政治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政治行为的规律和人际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研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经典文化和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学的重要基础在此时开始形成。

这时期的政治学家参照古希腊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学思想,认为政治体制应该具有平等、公正、民主和法律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以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霍布斯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成为常见的思想流派。

社会契约论主张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个人在享受社会保障的同时,也需要遵循国家定下的社会规范。

巴黎公社和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中期,巴黎公社的运动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崭露头角,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更重要的是将阶级斗争作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消除阶级剥削,实现公平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新制度主义、制度主义和行政流派20世纪中期,新制度主义、制度主义和行政流派逐渐兴起。

这些流派主张政治分析应该以制度为基础,强调制度对政治行为的重要影响。

其中,新制度主义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影响最大的政治学流派之一,它强调了市场机制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要适应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
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 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即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
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
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本讲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的总体情况 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3、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2、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
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政治
制度模式,绝不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
专政的结合。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体系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体系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指由政府、政党、选民和其他政治参与者组成的政治组织和机构的整体。

政治体系通常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府机构、选举过程、政治相关的社会组织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政治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既包括政府和政治精英,也包括公民社会和政治参与者。

正是这些各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决定了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

首先,政治体系通常是以某种特定的政治实体为基础的。

这些实体可以是国家、地区、省份或城市等,但不同实体之间的政治体系可以不同。

其次,政治体系通常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政治行为参与者和机构组成。

例如政府、选民、政治组织、媒体和利益集团等。

这些参与者和机构之间的互动影响了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还取决于其政治制度。

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政治体系。

例如,民主制度和极权主义制度的政治体系有显著的不同之处。

政治体系的组成和作用政治体系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政治制度、政府机构、选举过程、政治组织和社会参与者等。

这些部分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

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政治态度和行动方式。

政治制度可以是民主制度、专制制度或共和制度等。

不同政治制度的政治体系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2.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管理政治和行政事务,在政治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政府机构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3.选举过程选举过程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过程决定了政权的获取和转移,是政治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选举过程还可以充分发挥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作用。

4.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政治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组织主要是指政党、利益集团、团体和群众组织等。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

5.社会参与者社会参与者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讲地方治理体系之优化 课件-2025年新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讲地方治理体系之优化 课件-2025年新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4)消极影响: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核心概念阐释』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辖区数州的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
防御任务的需要。
『核心概念阐释』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8
对唐王朝国家秩序的作用: 监察地方、军事巩固、 边疆稳定、安抚安史余党
边镇兵 : 中央军
49万 : 9万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 面。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战乱不 断,公元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五代十国, 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④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 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4
『主干知识梳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②秦朝正式建立 ③西汉巩固 ④隋唐完善 ⑤北宋加强 ⑥元朝新发展 ⑦明清达到顶峰
②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 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 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奠定理论基础。

第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一)政治与政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1.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2.关注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3.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6.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中国的国体和政体(1)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最根本的国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国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宪法和法律是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政治体系知识:制度创新和政治体系的互动

政治体系知识:制度创新和政治体系的互动

政治体系知识:制度创新和政治体系的互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需求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政治制度的创新和政治体系的互动成为了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指在已有政治体系基础上对制度要素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政治体系则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形态和政治结构等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

政治体系由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日常行政制度等方面构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整体政治轮廓。

制度创新和政治体系的互动是不可分割的。

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变革是必然会发生的。

政治体系的改变又会反过来推动制度创新的发展。

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制度创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互相影响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中,政治体系的特点和制度创新的内容和方向是不同的。

这是由政治文化、历史沿革、国家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以中国为例,中国政治体系的特点是政治稳定、政治结构合理、政治统一、政治法制完善等,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基础。

在如今的政治制度改革中,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成为了一种创新模式,它以“更新、完善和优化”为核心目标,以传承和发扬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信仰,以着眼于国际上的政治形势和我国自身政治现实为前提,从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特色鲜明、科学具备的制度创新。

在政治体系和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解决既有的政治矛盾和问题。

政治矛盾是政治发展和制度改革进展的障碍,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中国政治体系和制度改革的成功,主要源于正确地解决了这些政治矛盾和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政治体制不合理、政府管理效率低下、政治腐败严重等,这些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渐浮现。

针对这些政治矛盾和问题,中国进行了全面的制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求。

在经济领域,通过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实现了对外开放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

政治体系知识:改革和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知识:改革和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知识:改革和政治体系近年来,改革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传统政治体系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也是因为改革可以推动政治体系的更新和发展。

然而,对于改革和政治体系的关系,人们对此仍存在着许多争议和不明确的认识。

本文将从政治体系的定义、政治体系的变革和改革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和政治体系之间的关系。

一、政治体系的定义政治体系是一个统治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系统,由政府、政党、议会等组成,旨在管理社会事务、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

政治体系包括政治结构、政治过程和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政治结构指各级政府部门、官员、政党的组织和职能划分;政治过程指政治行为的形成、实施和反馈;政治文化指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

二、政治体系的变革政治体系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变化的。

在历史上,政治体系的变革主要分为两类:革命和改革。

革命通常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引起深刻变革的行动,是对传统政治体系的全面推翻和替代。

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强制性的政权更替,常常伴随着政治冲突和暴力,是一种非常激进和极端的变革方式。

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都是典型的革命事件。

改革则是指不同程度的政治变革,既可以是全部制度的改变,也可以是对部分制度的改善和调整。

改革一般是在现有的政治体系内进行的,是对原有政治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新政等都是典型的改革事件。

三、改革的意义1.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治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政治体系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可以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和新期望,提高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促进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政治体系的基本属性之一,政治体系的改革可以提高政府的应对能力,从而增强政治的稳定性。

政治稳定的获取可以引领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3.提高政治效能政治效能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而改革可以提高政治机构的效率,加速决策的形成和实施,使政府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政治体系知识:建立政治体系的实践指南

政治体系知识:建立政治体系的实践指南

政治体系知识:建立政治体系的实践指南建立政治体系的实践指南政治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机构和制度,包括国家元首、政府、立法机构、司法机关等。

政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政治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建立政治体系的实践指南。

1.坚持人民民主一个健全的政治体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即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系。

这种民主要求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并依法行使,一切决策和行动都要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出发点。

为了实现人民民主,政府应该鼓励和保护公民的表达意见和结社自由,制定合理的选举制度和法律法规。

2.建立合理的权力机构一个健全的政治体系需要建立合理的权力机构。

权力机构一般包括议会、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

议会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政策,司法机构则是负责司法审判的机构。

这些机构应该相互制衡、平衡发展,保证权力不被滥用。

3.建立监督机制一个健全的政治体系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对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进行监督。

这种监督机制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类。

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宪法规定的职权、议会授权和政府自我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机制包括媒体、公众、反腐败组织和独立机构的监督。

4.建立透明度和问责制度透明度和问责制度是政治体系建设的两个关键方面。

政府应该保证政府决策和程序的透明度,让公民知道政府在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于政府的所有行动和决策,政府应该对公众负责,并接受公众的审查和监督。

5.改进政策制定过程政策制定过程是政治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应该通过专业的分析和公众的参与,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

政策制定应该遵循科学、民主和法制的原则,确保政策贯彻执行的效果。

结论:政治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的关注重点。

只有建立一个民主、公正、透明的政治体系,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

建立一个好的政治体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其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和优化。

政治体系知识:政治体系介绍——从理论到实践

政治体系知识:政治体系介绍——从理论到实践

政治体系知识:政治体系介绍——从理论到实践政治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政治结构和制度,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

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政治体系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政治体系被理解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国家权力机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压迫被剥削阶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政治体系才真正意义上地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

然而,现实中的政治体系却并非如此简单。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原因,政治体系的执行方式和细节会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在美国政治体系中,权力分立、制衡机制以及选举制度等是其鲜明的特点;而中国的政治体系则强调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等。

这也反映了两个国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对于自身的发展路径的选择。

在当今世界,政治体系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多边合作等,都在对政治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使政治体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和人权,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领导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个好的政治体系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更需要有良好的执行力、公正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政治体系的效能取决于政府机构的职责、决策的合理性、社会的反馈机制以及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建设和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

而在具体实践中,政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各方面的合力。

政府应当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制度和法规的完善和落实,保证制度的可靠性和自治性;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应拥有更多的参与度,关注政治议题、反馈政策意见,使政府更贴近人民;同时,统一战线、教育体制和媒体等也在推动政治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政治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政治结构和制度的总和,其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社会、人民群众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政治体系知识:政治体系的四个维度——权力分配、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度、政治制度

政治体系知识:政治体系的四个维度——权力分配、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度、政治制度

政治体系知识:政治体系的四个维度——权力分配、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度、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是由政治组织、制度和法规所组成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政治运作的基础框架。

政治体系的作用是为政治参与者提供一种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从而使政治决策制定和执行更有效。

在政治体系这个广阔的领域内,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权力分配、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制度。

一、权力分配权力分配是政治体系中最基本的维度之一。

在任何国家或地区中,权力的分配方式和权力机构的性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权力的分配方式参照国家/政府/地区来定,这体现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上。

例如,法国和美国是两个典型的权力分配不同的国家。

法国的政治体系是高度集中的,权力由总统和国民议会掌握,地方政府相对较弱。

而美国采用联邦制,权力被分配到中央政府和50个州之间,并由三个互相制衡的权力机构掌握。

权力机构的性质也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健康发展。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用不同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限制或遏制权力不正之风。

例如,例如法国、美国、英国等采用的总统/议会制度,国家元首与国家机构分开,国会和行政机构分开,从而制衡权力;中国的政治体系则采用人民民主专政制度,通过层层代表,保证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二、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指的是影响公民在政治参与中的文化预设和价值观念,这样形成支持或者反对政治参与行为的意愿。

政治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和新政治文化。

传统政治文化是指长期形成的、关于权威和权力的观念,承认和接受权力垂直分层和大权归一的政治制度。

例如,东亚的君主制度等。

新政治文化则是由现代民主主义制度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平等主义、法治和自由的政治文化,这已经成为现代世界政治体系的主流。

在新政治文化中,公民有权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决策必须以民众利益为核心。

三、政治参与度政治参与度指的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程度。

政治参与可以通过选举投票、签名请愿、示威、游行、抗议等形式表达。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治参与被认为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和支持程度。

第三讲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

第三讲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

第三讲政治⽣活的价值体系第三讲政治⽣活的价值体系概要:价值体系是长期的⽂化积淀的产物,是⼀个社会组织安排的深层结构。

严格地说,稍有历史年代的社会,都会有⾃⼰的⽂化,因⽽,也都会有⾃⼰的价值体系。

这套价值体系提供了⼈们⾏为评价的标准,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什么是可以许可的;以它为基础,形成社会⽣活的基本理念和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

正义、权利、⾃由、⾃治、民主、平等、福利、宽容等观念是现代价值体系构成的基本要素。

不同的⼈为这些观念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解释,使政治价值体系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本讲将围绕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们在这些观念上所存在的分歧展开讨论,以便澄清概念,在基本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

核⼼问题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和意义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的含义不同价值观点对于政治安排和政策可能产⽣的影响⼀、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政治价值是政治社会的观念形态,它是⽂化积淀的历史产物。

它的作⽤在于:(1)决定了社会⽣活的意义、⽅向和⽬标;(2)提供了⼈们⾏为评价的标准;(3)规定了社会⽣活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发展⽔平和经济关系的制约。

这是⼀种政治经济分析观点。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产⼒是社会变迁的基础。

在下图所⽰的社会结构中,物质⽣产⼒的变化是最快的。

它的变化引发⽣产关系的变⾰,进⽽带来社会制度的变⾰,从⽽产⽣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分析中的价值体系但是,在政治结构分析中,政治价值体系属于政治体系的观念性的深层结构。

它渗透于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化中,共同构成了政治系统的“观念”系统。

政治结构中的价值体系运⽤系统分析的⽅法和观点,如果我们把政治体系视为⼀个系统平台,那么,政治组织和制度构成了该系统的硬件系统,⽽政治价值体系则构成了该系统的软件系统。

政治系统中的价值体系正义(justice)、权利(rights)、⾃由(liberty/freedom)、⾃治(autonomy)、民主(democracy)、平等(equality)、宽容(toleration)是现代政治⽣活中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它们是构成政治价值体系最基本的要素。

第三讲 政治观教育的内容

第三讲 政治观教育的内容
• 人权成了现代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 内政。
群众观
• 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作用:区分两种历史观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
•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 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 •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民族观
•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 广义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人们共同体 • 狭义的民族:资产阶级时代所形成的共同体
• 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
• 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族观是民族主义,对内民族压迫、种族歧视,对外 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1.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 段相联系(阶级的根源、本质、阶级斗争的物质根源) 2.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政治斗争是三种斗争形式中的最高形式 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
3. 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 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国家观
• 政治观教育中,国家观教育最为重要。 • 国家观就是对国家的总的看法,包括关于 国家的基本观点、理论和学说。 • 政治观的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国家观所形成 并为国家观所决定的。 • 开展政治观教育,核心就是要加强国家观 教育,探讨国家的基本理论,确立正确的 国家观。
• 公民观的演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 公民观的核心:对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看法问题。
• 权利义务分离论、权利义务不平衡论、权利义务统一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政治体系一、政治体系概述(一)政治体系的含义政治体系(political system)就是由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二)政治体系模式1.政治体系的“输入”部分要求支持2.政治体系的“输出”部分决策行动3.“守关人”(Gate Keeper)指政治组织、社会团体输出:决策和行动二、国家及其结构形式(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1.国家概念汉语中的“国家”至少有三种含义:一是领土意义上的国家(Country);二是民族意义上的国家(Nation);三是政权意义上的国家(State)。

国家(state)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指一定地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2.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历史上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主要有:神权论;契约论;暴力论……3.几种代表性的国家观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观主要有:社会共同体说;国家契约说;国家要素说——三要素说:主权、领土、居民;四要素说:主权、领土、居民、政府。

4.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第一,国家的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二,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5.国家的职能基本职能:㈠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㈡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内部职能:㈠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㈡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二)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

(二)国家结构形式2.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的国籍。

3.复合制联邦制: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各成员单位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而各成员单位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只有联邦作为主权国家,全国人民具有共同的国籍。

邦联制: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一般没有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但设有一个由各成员国派出代表组成的中央机关。

邦联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预算和国籍,各成员国可自由退出邦联。

邦联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国家。

4.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这种单一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政府和政权组织形式(一)政府概说广义地说,政府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制;狭义地说,政府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统称。

有时候,人们也把行政机构称为“政府”。

(二)国家机构1.国家元首(chief of state)国家元首的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和国家权力的象征。

国家元首有“虚位”与“实位”之分;形式上通常有以下权力:A.签署和颁布法律,发布命令;B.召集议会,宣布解散议会;C.任免政府首脑及其他高级官员;D.统帅武装力量;E.作为国家最高代表进行外交和外事活动; F.宣布紧急状态;G.宣布大赦、特赦,颁发和授予国家荣誉。

2.立法机关(legislation)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

立法机关有一院制和两院制之分。

立法机关主要有以下权力:A.立法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

B.财政权:监督和控制政府的税收和开支。

C.监督权:包括: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议会制国家的议会拥有倒阁权;弹劾;质询。

3.行政机关(execution)国家行政机关是实施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有:A.执行法律;B.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C.处理对外关系事务;D.军事权;F.立法参与权。

4.司法机关(jurisdiction)司法机关是以司法审判的方式维护法律的权力机关,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

司法机关的职能一般划分为三部分,即侦察、诉讼和审判,分别由国家安全部门、检察部门(检察部门只有公诉权)和法院担任。

(三)政权组织形式1.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内部构成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君主制君主制的一般特点: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君主一般是世袭的、终身的(没有任期限制)。

专制君主制: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立宪君主制:君主拥有某些最高国家权力,但这些权力由宪法加以规定和限制,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

3.共和制共和制的一般特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议会共和制: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责。

总统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

半总统制:总统拥有重大权力,总理由总统任命。

但总理和政府又必须向议会负责,当议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也要向总统提出辞职。

委员会制:政府作为议会的执行机关实行“合议制”。

瑞士是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

4.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基本特点: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第四,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四、政党和政党制度(一)政党的特性和功能1.政党的概念政党是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政党的特性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政党的功能第一,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第二,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第三,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第四,组织政府的手段。

(二)政党制度1.一党制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极权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

2.两党制由两个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特点:第一,只有两个主要的政党具有赢得政府权力的现实可能性;第二,赢得选举的多数党一般可以单独执政,而少数党则成为反对党;第三,政府权力在两党之间轮流交替。

3.多党制两上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又可以分为两极多元、多元并存、一党独大等情况。

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涵义和特征: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第三,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第四,宪法和法律是各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五、社团组织及其活动方式(一)社团组织概说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二)社团组织的分类1.社区性团体特点:自然形成滕尼斯:“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的人群组合。

举例:家庭、部落、种姓组织、种族集团等作用:在现代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正在淡化。

2.制度性团体特点:由于担任某种正式的制度化职位而形成举例:政府官僚、军事集团等作用:直接参与政府决策过程3.协会性团体特点: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愿望或态度,并自愿加入举例:西方社会的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作用:提供了正式的政治组织之外的政治制度化途径,也提供了政治沟通的多重渠道。

(三)社团组织的活动方式西方国家的压力集团: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压力的集团。

院外活动集团:lobby:走廊、门厅;lobbying:院外活动;lobbyist:院外活动家、说客。

幻灯片51西方国家政治性社团的活动方式:⑴游说;⑵决策咨询;⑶社交活动;⑷支持竞选;⑸主导舆论;⑹非常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