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章.作用于心血管药物(一)
心血管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知识PPT课件
14
(六)、硝普钠 1、药物作用:硝普钠为血管活性药物,扩张周围血管降 低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扩张心脏血管,用于治疗 急慢性心力衰竭。 2、副作用: a、体位性(尤其是直立性)低血压。 b、长期使用(慢性心衰患者)可引起中毒,出现神经 精神症状。 3、注意事项: a、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微量泵泵入。 b、监测血压变化。 c、输入硝普钠时变化体位要缓慢,禁止下床上厕所。 d、药物避光保存、避光使用,配制后6—8小时内疗效 好,8小时后疗效降低,故应每8小时更换。 e、长期使用者观察有无中毒的表现:如烦躁、幻视、 幻听等神经精神症状,并监测血清氢化物的浓度。
c、低血压状态。
d、过敏反应。
3、用药注意事项:
a、严密观察有无各个系统出血的征兆及临床表现。
b、严密心电血压监测,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有无心 律失常发生,观察有无低血压反应。
c、观察有无皮疹及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做好急救准
备。
9
( 八)、调脂类:立普妥、来适可、舒降之 等。 1、药物作用:调节血脂代谢紊乱。 2、副作用:便秘、肠胀气、消化不良、 腹泻等、部分患者有肝功能损害。 3、用药注意事项:调脂类药物空腹服药 疗效较好,但血脂代谢紊乱在晚上及一天 活动后较明显,故应放在晚饭后空腹,即 睡前服用最好,长期服用者应监测肝功能 变化。
心血管系统疾病常用 药物知识
心内科
1
教学目标
熟悉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作 用及副作用
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
2
一 冠心病常用药物
(一) 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拜阿司匹灵(肠溶性)、巴 米尔(水溶性)、肠溶阿司匹林、波立维。
1、 药物作用: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副作用:
心血管系统药物
心血管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是指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是国内、外最常见的两种严重疾病,其互为因果、密切相关,并相互掩盖或依赖。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脏病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脏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率是正常人的9.75倍;心脏病者易在心脏内形成一些“栓子”,随血液而流动,一部分进入脑血管并造成堵塞,使相应的脑组织得不到血液提供的能量和营养,脑组织因缺少氧和葡萄糖的储备,造成脑组织坏死或损伤。
同样,脑血管疾病也可引发心脏疾病。
因为控制心、脑血管的神经内分泌中枢都在大脑内,一旦脑血管疾病破坏了这些中枢,轻则出现心电图异常,重则引发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
因此,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发展也很快,临床应用药物众多。
心血管系统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脏或血管系统,改进心脏的功能,调节心脏血液的心输出量,改变循环系统各部分的血液分配。
一、药物分类1、抗心绞痛药(1)硝酸酯类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单硝酸异山梨酯胶丸、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硝酸异山梨酯片、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硝酸甘油类硝酸甘油控释、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气雾剂、硝酸甘油溶液、硝酸甘油注射液(3)硝苯地平类硝苯地平缓释胶囊、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胶囊、硝苯地平胶丸、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片(4)地尔硫卓类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盐酸地尔硫卓缓释片、盐酸地尔硫卓缓释微丸、盐酸地尔硫卓片、盐酸地尔硫卓注射剂(5)其他类葛根素注射液、马来酸氨氯地平片、乳酸心可定片、戊四硝酯粉、戊四硝酯片乙氧黄酮片2、抗心律失常药阿替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磷酸丙吡胺缓释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盐酸安他唑啉片、盐酸胺碘酮片、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缓释滴丸、盐酸利多卡因缓释滴丸、盐酸利多卡因葡萄糖注射液、盐酸美西律胶囊、盐酸美西律片、盐酸美西律注射液、盐酸莫雷西嗪片、盐酸普鲁卡因胺片、盐酸普鲁卡因胺注射液、盐酸普罗帕酮胶囊、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盐酸普萘洛尔片、盐酸索他洛尔片、盐酸维拉帕米。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抗心绞痛药(药理学课件)
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
【药理作用】
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 01 酶,降低血中胆固醇及LDL;
减少VLDL的合成;
02
可轻度升高HDL。
03
三、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mg)
脂质和脂蛋白的改变水平(%)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TC LDL-C HDL-C
案例分析
徐某,男,64岁,劳累后反复发作胸骨后压榨性疼痛6个
月就诊,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开处方如下,分析是否合
理用药,为什么?
。 问题
硝酸甘油片 0.5mg×30 Sig. 0.5mg p.o. p.r.n. 氨氯地平片 5mg×30 Sig. 5mg p.o. q.d.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答案摘要
TG
-
10
20
20
40
-22 -27 4~8 -10~-15
10
20
40
40
80
-27 -34 4~8 -10~-20
20
40
80
-
-
-32 -41 4~8 -15~-25
40
80
-
-
-
-37 -48 4~8 -20~-30
80
-
-
-
-
-2 -55 4~8 -25~-35
三、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治疗(Ⅱb、Ⅲ、Ⅳ、Ⅴ型)
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苯氧酸类(贝特类)—氯贝丁酯(clofibrate)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头痛、脱发、过敏和肌炎样综合征; 可见肝、肾功能异常; 长期用胆石症发病率增高,且有致癌倾向;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心血管常见药物
04
使用β-受体拮抗剂时需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 、心功能和支气管痉挛 等反应。
ACE抑制剂
ACE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血管紧张 素转换酶而发挥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
ACE抑制剂的常见种类包括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
ACE抑制剂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同时还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功 能。
钾通道开放剂
总结词
钾通道开放剂是一类能够促进钾离子通过心脏细胞膜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 心功能不全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促进钾离子外流,延长心肌细胞的电兴奋传导时间,从而改善心肌 收缩和舒张功能。常见的钾通道开放剂包括尼可地尔、米诺地尔和胺碘酮等。
腺苷抑制剂
总结词
腺苷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腺苷受体 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和心律 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02
钙通道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通常口服给药。
03
钙通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对于严重心绞痛 患者慎用。
04
钙通道拮抗剂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或更换其他药物。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01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包括尼可地尔 、曲美他嗪等,这些药物通过不 同的作用机制来缓解心绞痛症状 。
β-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包括心动过缓、乏力等, 对于急性心绞痛发作时慎 用。
ABCD
β-受体拮抗剂包括普萘洛 尔、阿替洛尔等,通常口 服给药。
β-受体拮抗剂长期使用可 能会产生耐受性,需要逐 渐调整剂量或与其他药物 联合使用。
钙通道拮抗剂
01
钙通道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来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 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症状。
心血管系统药物
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0.5~1g;羊、 猪0.5~0.2g
肌内注射,一次量,马、牛5~20ml;羊、 猪2~4ml,每天2~3次
2.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通过干扰凝血因子而延缓
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体内外抗凝血药 用于体外抗凝血药 体内抗凝血药 抗血小板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枸橼酸钠 华法林等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链激酶 、尿激酶等
肌内、静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 维生素K1注射液、 家畜0.5~2.5mg;犬、猫0.2~2mg。混饲 维生素K3注射液、 每千克饲料雏禽0.4mg,产蛋鸡、种鸡 维生素K4片
2mg。
酚磺乙胺(止 血敏)注射液
肌内、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 1.25~2.5g;猪、羊0.25~0.5g
氨甲苯酸注射 液、氨甲环酸 注射液
药理作用:
1.加强心肌收缩力;
2.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
3.对心电图的影响;
4.利尿作用。
(二)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1.常用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是用于治疗因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或 纤溶功能过强等所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类药物。 主要药物有 维生素K (Vitamin K) 酚磺乙胺 (Etamsylate) 氨甲苯酸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 氨甲环酸 (Tranexamic acid) 安特诺新 (Adrenosin)
维持治疗
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 0.01mg,犬0.011mg
每天1次
地高辛片、地高辛注射液
短期给药
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马0.06~0.08mg,8h1次,连续 5~6次,犬0.025mg,12h1次,连续3次。 静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猫0.005mg,分为3次剂量 (首次为1/2,第2、3次为1/4,1h给药1次)快速静注
第五章作用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 2. 血小板缺乏 3.早产及胎儿死亡 3.早产及胎儿死亡 4.骨质疏松 4.骨质疏松 5.过敏反应 5.过敏反应
枸 橼 酸 钠
仅用于体外抗凝 与Ca2+可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导 可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 致血中Ca 浓度降低而产生抗凝血作用。 致血中Ca2+浓度降低而产生抗凝血作用。
口服吸收完全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 t1/2为10~60小时 t1/2为10~60小时 主要在肝及肾中代谢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与肝素相似, 与肝素相似,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 食物中维生素K 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②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 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 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 ③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 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 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 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水合氯醛、巴比妥类、苯妥英钠诱导肝药酶, ④水合氯醛、巴比妥类、苯妥英钠诱导肝药酶, 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特点: 特点:
1.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 1.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 2.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需8~12小时 2.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 12小时 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 后发挥作用, 后发挥作用, 1~3天达到高峰 3.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 3.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
兽医药理学第8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课件
贫血的类型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VitB12/叶酸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抗贫血药:能增进机体造血机能、补充造血必 需物质、改善贫血状态的药物。
铁制剂(Iron Preparation)
【药理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
正常心脏
心输出量不变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
心输出量增加
❖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
心功能不全时,心输出量减少
颈动脉窦和主动 脉弓压力感受器
交感神经活性↑
心率加快
强心苷使心缩加强、循环改善,减慢房室传导;并消 除反射性刺激,心率恢复,但对正常心率影响较小。
❖对心电图的影响
减慢心率,延长PR间期,缩短QT间期,导致ST段偏离。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普鲁卡因衍生物,以酰胺键取代酯键。作用类似奎 尼丁但弱,能延长心房和心室不应期,减弱心肌兴奋 性,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抗胆碱作用也较弱
Clinical Use: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室性早搏) Ventricular tachycardia(室性心动过速) And some forms of atrial tachycardia(心房扑动)
EPO能刺激红系干细胞生成,促进红细胞成熟,使 网织红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出来以及提高红细胞抗氧 化功能,从而增加红细胞数量并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可用于治疗中度贫血患畜。
不良反应产生抗EPO抗体,马有报道。
香豆素类(Coumarin)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双香豆素(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整理]029章作用于心血管药物二.
第 29 章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二)第1节概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衰)在内科临床和围手术期外科都是很常见的临床问题。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或是在慢性基础上的心功能失代偿,均为临床危重症,都需要及时有效的心功能支持治疗。
心衰治疗主要包括改善心脏功能和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常需应用加强心脏收缩功能的正性肌力药物(inotropic agents)和调整血管张力的血管活性药物。
正性肌力药物又称强心药(cardiotonic agents),当今在临床常用者主要有儿茶酚胺、强心甙(digitalis)和磷酸二酯酶Ⅲ(phosphodiesterases Ⅲ,PDEⅢ)抑制剂等三大类,本章主要介绍后两类。
最近十年来,对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机制和临床药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加深认识了心脏舒张功能损害在心衰发生上的意义、澄清了以往在应用强心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看法、明确了长期应用强心药物对慢性心功能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病人预后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心衰治疗重在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强心药和血管活性药物,而且发现了一些对心功能不全治疗具有潜在价值的药物,并将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滞药及血管紧张素酶抑制药等引入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这些对临床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洋地黄类强心甙是临床应用最悠久的强心药物,其中地高辛和西地兰是此类药物的典型代表。
由于此类药可增强充血性心衰心脏的收缩力,且不增加衰竭心肌的氧耗,临床上对其有益作用一直是肯定其的,至今仍作为心功能不全治疗的重要药物。
此类药物最大的缺点是治疗指数小,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安全性较差。
许多生理异常情况还易促使毒性作用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中毒,可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发生。
因此长久以来对洋地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热点。
但是,由于以往的研究在科研设计、观测手段及资料记录等存在的缺陷,一直难以对洋地黄的作用作出准确评价。
【医疗药品管理】心血管系统用药
一.抗心力衰竭药地高辛Digoxin【作用用途】中速强心甙类。
作用于心肌细胞,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肺循环和体循环。
也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心脏传导,减慢心率。
用于各种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或房扑等。
【用法用量】全效量1~1.5mg,于24小时内分服,6~8小时一次。
维持量每日0.125~0.5mg,分1~2次服;小儿全效量,2岁以下0.06~0.08mg/kg,2岁以上0.04~0.06mg/kg,新生儿0.03~0.05mg/kg,维持量为全效量的1/4。
【制剂规格】片剂:0.25mg。
【注】本品有效治疗血浓0.5~2.0ug/L,患者耐受性个体差异大,过量易引起中毒反应,早期症状恶心、呕吐及视觉障碍,严重可致心率失常甚至室颤。
用药期间最好监测血药浓度。
显著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绞痛发作频繁、急性心梗患者慎用或禁用。
毛花甙丙Lanatosid(西地兰)【作用用途】速效强心甙。
起效较地高辛快,蓄积性小,治疗指数较地高辛大。
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法用量】全效量1~1.6mg,分次服,维持量每日0.25~0.5mg;小儿全效量2岁以下为0.04~0.06mg/kg,2岁以上为0.02~0.04mg/kg。
【制剂规格】片剂:0.25mg。
【注】急性心肌炎患者慎用,其它参见地高辛。
去乙酰毛花甙Deslanosid(西地兰D)【作用用途】速效强心甙类。
作用同西地兰,起效快,蓄积性小,常用于快速饱合治疗,然后改用其它慢速强心甙作维持治疗。
临床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时作用较明显。
【用法用量】静注:全效量1~1.6mg,首剂0.4mg,然后每4~6小时给0.2~0.4mg,于24小时达全效量;小儿全效量2岁以下30~40ug/kg,2岁以上20~30ug/kg,均分次用。
新生儿、肾功能减退患儿应适当减量。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
奎尼丁
妥卡尼
2.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
主要药物有利多卡因、妥卡尼、美西律等。
利多卡因是一个常用的麻醉药,但可用于各种室
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
3.IC类抗心律失常药
主要药物有氟卡尼、盐酸普罗帕酮。氟卡尼
可治疗早博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良好的疗效和
耐受性,还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 盐酸普罗帕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它的结 构与普萘洛尔类似,所以有β-受体阻滞作用和微 弱的钙拮抗作用。
4.长期用药可使血脂升高,血脂异常者禁用
其他β受体阻断药还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纳多洛尔,卡替洛尔等,也可用心绞痛的治疗。
(三)钙通道阻滞药
常用于抗心绞痛的钙通道阻滞药 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 地尔硫卓(diltiazem,硫氮卓酮) 维拉帕米(verapamil,异搏定)
1. 药理作用
延长APD及ERP,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阻滞Ca2+内流,抑制窦房结、房室 结Ca2+内流,使自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一)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 根据对钠通道选择性和阻滞性差异,可细 分为ⅠA类、ⅠB类、ⅠC类等三种。
1.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2.作用机制:
药物与硝酸酯受体结合→产生NO→激活GC→细 胞内cGMP↑→降低细胞内钙浓度→血管平滑肌 松弛→舒张血管 特点:舒张容量血管>舒张阻力血管
3.临床应用
1.控制心绞痛急性发作:高效、速效、舌下含 服;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
2.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使用可缩小梗塞范围,静
注但不可过量,否则可降低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加
OCH2CH(OH)CH2NHCH2CH2CH3 HCl COCH2CH2
心血管类药物
心血管类药物钙拮抗药(一)药理作用1. 对心肌的作用①负性肌力②负性频率,负性传导③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2.对血管的作用抑制Ca2+内流,舒张动脉明显(尤以冠脉敏感,对脑血管也敏感),对静脉影响小。
3.对其他平滑肌对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明显,可用于防治哮喘,大剂量时对胃肠道、输尿管、子宫平滑肌也有效。
4.抗动脉粥样硬化2+超负荷(1)减少细胞内Ca(2)抑制平滑肌增殖和动脉基质蛋白合成,增加血管顺应性。
胆固醇的形成(3)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4)降低动脉内胆固醇5.改善组织血流(1)抑制血小板聚集(Ca++可使血小板可逆性不可逆性聚集)。
(2)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
6.对肾脏的作用:增加肾血流,保护肾脏。
1.高血压:二氢吡啶类控制严重高血压效果好,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
2.心绞痛①变异型:常在休息时如夜间或早晨发作,由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本类药首选硝苯地平。
②稳定型:冠脉硬化,劳累时发作,三代 CCB 均可使用。
.③不稳定型:由冠脉硬化或冠脉张力上升所致,昼夜均可发作,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均较好。
硝苯地平+β阻滞药合用。
3.心律失常:本类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后除极触发活动所致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减慢心率作用明显,硝苯地平可能反射性加速心率,疗效差,故不用于抗心律失常.4.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氟桂嗪等钙拮抗药能较显著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等。
5.其他: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可解除雷诺病(肢端动脉血管痉挛)因寒冷、情绪激动时引起的血管痉挛。
CCB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支气管哮喘、偏头痛。
抗心律失常药一、概述(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Ⅰ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 Vmax,延长复极过程,延长 ERP 更明显,代表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轻度降低 Vmax,降低自律性,缩短或不影响 AP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章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一)第1节血管扩张药一、概述血管扩张药是指离体实验时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一类药,表现为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灌注压下降或需增加流量维持不变的灌注压。
临床研究时,因受体内许多因素的影响,血管扩张药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程度的评估,远较离体实验复杂得多。
临床上应用血管扩张药的理论基础来自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等的经验。
而临床麻醉中早在50年代初就采用神经阻断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减少手术野出血。
这是血管扩张药用于临床麻醉的先驱。
近30年来,随各种床旁监测的发展,有条件对病人进行长期、安全的血流动力监测,为及时评定药物的作用,估计治疗效果及血管扩张药的临床使用提供了可靠保证。
本节主要讨论血管扩张药作用机理,临床选用药物的指征及常用药物。
(一)血管扩张药的作用机理1、血流量的生理特点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一系列物理学问题属于血流动力学的范畴。
血流动力学和一般的流体动力学一样,也遵循泊肃叶定律(Poiseuille’s Law),即单位时间内血液的流量(Q)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P1—P2)以及血管半径γ的4次方成正比,与血管长度l及血液的粘滞度η成反比。
Q = (P1-P2)πγ4/8ηl血管的长度一般改变很小,但如血管半径增加2倍,阻力就会减少16倍,如果血压保持恒定,血流量就成比例增加。
这是我们应用血管扩张药的理论出发点。
但由于血管是有弹性和可扩张的,而不是硬质的管道系统,血液是含有血细胞和胶体物质等多种成份的液体,不是理想的均匀的液体,因此血流动力学除与一般流体力学有共同点外,又有它自身的特点。
2、血管扩张药作用机理血管扩张药近年发展很快,药物众多,除少数药物作用机理不甚清楚外,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机理有以下三种方式:(1)受体依赖性血管扩张:这类药选择性与血管壁受体结合,阻断了体内神经递质对血管壁上受体的作用,从而引起血管舒张,如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药哌唑嗪、酚妥拉明等。
(2)改变离子通道特性所致血管舒张:如钙通道阻滞剂因能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可引起血管舒张,对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激活有调节作用;钾通道开放剂如米诺地尔(Minoxidil)通过增加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使钾外流增加,导致细胞膜超极化,使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难以激活,因而阻止了细胞外钙外流,同时促进Na+-Ca2+交换机制使细胞内钙外流,并使细胞膜内侧面钙储池中膜结合的钙增加,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
(3)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硝基氢氰酸盐和有机硝酸盐类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或直接作用,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环磷酸鸟苷(CGMP),从而加速肌浆球蛋白轻链脱磷酸化,阻止肌浆球蛋白和肌动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一氧化氮是一个有效的可溶性鸟苷1酸环化酶激活剂,并且主要通过这种机制起作用。
(二)血管扩张药应用的临床意义心排血量主要取决于心率、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
这些参数相互配合,互相依赖,以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依据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周围血管阻力,在心功能正常的心脏,应用扩血管药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可在心排血量很少改变的情况下使动脉压下降,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在衰竭的心脏,血管扩张药使周围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减轻衰竭心肌泵血时的负荷,心排血量相应地增加,其结果可不发生动脉压下降,因此,就药物作用机制而言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两者循环系统状况不同,用药的目的与要求不同,血管扩张药就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心力衰竭重要的机制之一是左心室功能损害,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以及慢性压力或容量过荷,如高血压与瓣膜性心脏病变等。
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降低,引起每搏量和心排血量降低,使重要器官和组织的血流不足和相应的静脉系统血液淤滞。
与此同时,循环系统固有的代偿机制和交感神经系统张力增高、循环血流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以及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代偿作用,得以调整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使每搏量和心排血量增加,达到新的平衡。
问题是每个代偿机制有其有利的方面,但也会对心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害处。
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加强会造成心肌氧需要量不成比例的增加,出现心肌氧供需之间的失衡。
钠和水潴留,循环容量增加,使心室的前负荷增加,虽可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增加心排血量,但随着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心室扩张、心肌耗氧增加,与此同时常伴有肺血管压力和周围静脉压的增加,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更为重要的是低心排血量病人,代偿性地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将进一步影响心功能。
随着周围血管阻力的增加,更增加了心脏血时的阻力,使每搏量和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人处于固定的低心排状态和周围血管阻力不成比例的增加,如图28-1所示。
此时采用血管扩张药,适当阻断代偿过程,降低心脏的排血阻抗,就可以改善整个循环动力功能。
从图28-2也可以看出周围阻力对心搏量的影响。
心功能正常时,心排血阻抗(后负荷)增加,心室每搏量改变甚小;中度心功能不全时,阻抗增加即引起较显著的心室每搏量降低;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心室射血阻抗轻微增加就可引起心室每搏量剧降,这表明循环机能不全。
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实际上已经固定,此时心脏作功和心排血量主要由周围循环阻力决定。
临床实践证明,心力衰竭时周围血管阻力的增加并不是一个有益的生理代偿机制。
采取扩血管药治疗,可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的心衰病人心排血量增加,而动脉压并不一定下降。
同样,心力衰竭病员常并有静脉系统过度收缩,应用血管扩张药使静脉扩张,就可使心室充盈压降低,肺静脉和周围静脉压下降,从而使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得到改善。
心排血量降低代偿性增加周围血管阻力以保持动脉压,然而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后阻碍左心室射血,引起心排血量进一步下降2血管扩张药本身对心肌收缩力并无直接作用,但由于药物对前、后负荷的影响,可使心室内压和心室容量降低,从而降低心肌需氧。
应用扩血管药后,倘若主动脉舒张压未发生显著的改变,由于心室内压的下降,则心肌灌注梯度(主动脉舒张压-左心室舒张压)增加,心肌有效灌注压增加,对改善心内膜下区的缺血特别有利。
(三)血管扩张药的适应证临床上应用血管扩张药的主要适应证见表28-1。
血管扩张药的临床应用,最早见于手术期间控制性降压,不久即用于治疗恶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
直至1969年酚妥拉明和1972年硝普钠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和慢性顽固性心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才使这类药物应用不断推广。
由于这些药主要作用于周围血管,一般对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无直接影响,经静脉给药效应快且容易控制,目前在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伴有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和外周阻力增加的病人,采用血管扩张药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此外,心脏存在机械性损害如二尖瓣、主动脉瓣返流和室间隔缺损,特别是乳头肌或室间隔梗死引起的急性二尖瓣返流或室间隔破裂引起的心内左向右分流病人,应用血管扩张药的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存在急性二尖瓣返流时,由左心室排出的血液有两个去向:经主动脉瓣口排至主动脉和经二尖瓣口返回至左心房。
其相关排血量取决于排血时此二口径对排血的阻力。
主动脉压力越高,心室收缩时返流至左心房的血量越多,有效的心排血量就越少。
因此使用血管扩张药降低主动脉内对左室射血的阻抗,使向前的心排血量增多,从而降低经二尖瓣的返流量。
图28-3示急性心肌梗死伴严重的二尖瓣返流。
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可见到左心室收缩时,由于血液返流而出现高大的V波,波峰值可达到70mmHg,病人有肺水肿和严重的呼吸困难,常规的治疗无效。
经应用硝普钠后,动静脉扩张,前向性心排血量增加,高大的V波消失,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迅速回至正常,临床症状缓解,为其后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
同样,血管扩张药可降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瓣关闭不全的反流量和室间隔破裂后的左至右分流量。
至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慢性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反流、虽然该类药可产生类似的血流动力改善,但长期疗效尚难肯定。
表28-1 血管扩张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1、手术期间控制性降压2、缺血性心脏病(1)周围阻力增加使心肌氧耗增加的情况(2)急性心肌梗死3、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和恶性高血压等需急速降压的紧急情况4、心力衰竭(1)急性和慢性难治的心衰(2)有并发症的心肌梗死,如心源性休克、急性二尖瓣返流或室间隔破裂(3)慢性瓣膜病变,引起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4)心脏手术后,特别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5)急性肺水肿,主要是心源性心脏手术,特别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循环功能不全、低心排血量是常见的3并发症。
自从扩血管药应用以来,特别是联合应用正性肌力药,已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
在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手术后,有一部分病人需用扩血管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只要有指征,手术后应及早应用。
治疗应用血管扩张药的基本指征是周围血管阻力升高和(或)心室充盈压升高。
必须认识到,心功能不全病人对血管扩张药的血流动力效应与正常人不同,主要由于基础状况不同。
图28-4显示药物引起静脉扩张可使正常人或充盈压未增高的病人每搏量减少,导致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这在控制性降压病人中经常见到;而在充盈压升高的病人由于每搏量增加,动脉压可不变或升高,心率无明显的改变,因此,在循环功能不全的病人,若心室充盈压不高,原则上要避免使用血管扩张药,万一需要,则应同时补充血容量。
血管扩张药治疗的主要问题是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其实,用血管扩张药治疗时,在不引起动脉压的显著下降时就可发挥良好的效果。
表28-2表示药量与血流动力效应的一般规律。
小剂量时心排血量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或左室充盈压降低,动脉压则很少改变;剂量中等时,进一步增加心排血量和降低充盈压,同时伴有动脉压轻度下降;大剂量时,由于显著的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充盈压和动脉压均下降,药物作用由有益变成有害,且常伴有代偿性心率增加。
表28-2 血管扩张药不同剂量对血流动力学的的作用药物剂量心排血量肺毛细血管扩张动脉压小↑↓←→中↑↑↓↓↓大↓↓↓↓↓↓个体间对血管扩张药的耐受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在应用时应遵循控制性降压的原则。
治疗用药时应先用小剂量药试探,依据血流动力学效应逐渐加量,以达到理想的血流动力效应。
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如连续监测动脉压、心电图和中心静脉压,观察周围循环状态、肢端温度、色泽;记录尿量、并定期测定动脉血气和pH。
若能直接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心排血量则更理想,由此可计算出肺血管和周围血管阻力,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在用血管扩张药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肺毛细血管楔压不低于15~18mmHg,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
血压在正常范围的病人,用药后收缩压下降一般以10mmHg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