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柳宗元(1)

合集下载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2008-09-25 19:56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①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题记:“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诗歌鉴赏】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径北:一直往北。

2、逾:越过。

3、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4、西出:路向西伸去。

5、少(s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6、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7、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8、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9、梁?(l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栋,正梁。

0、堡坞(w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窥:注意,留心。

2、洞然:深深的样子。

3、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4、已:停止。

5、环:绕道而行。

6、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7、箭:指竹子。

8、益:特别。

9、“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ù),密。

堰(yàn),倒伏。

类:好像。

20、造物者:指创世上帝。

2、愈:更是。

22、诚:确实是,的确是。

23、“又怪其”四句:意思是说,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历千百年也不能够一展,它的风采,这当然是徒劳而无功用的。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二、《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三、《小石城山记》作者介绍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作者:[唐]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古文观止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古文观止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作品介绍】《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

(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

辞赋《小石城山记》原文及赏析《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

下面一起来赏析下!【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译文】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桌子,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赏析】《小石城山记》也是“永州八记”之一。

小石城山位于永州城西北。

柳宗元以欣赏的目光描绘了小石城山的美好景致,同时借景抒情,慨叹美好的自然景物“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这些为景物鸣不平的语言,不正是为自己长期被贬荒远地区,不得施展政治才能而发出的愤激语吗?文章写景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议论曲折有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永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ng)幽邃(su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作品介绍】《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 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

(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 小石城山记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 小石城山记

4小石城山,在作者眼里已经不是自然存在的山水, 而是一个人格化了的客观载体。作者通过它,来表现 自我的情怀。自然山水在文人笔下被点化成人文山水 不仅体现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这是中国山水游记 “以情观物”一派几乎都有的共同特征。 思考以前 学习过的游记散文怎么体现这个特点。
《黄州快哉亭记》
这是由于作者开朗达观心态的点染,使得长江的 壮丽风景更加超脱于世俗,豪情万丈,与风景交 织在一起的作者超然物外达观开朗的心态会给后 人以更深的启发。
(用原文句子回答)
山形之奇: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
门焉;
山洞之奇: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山树之奇: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
4 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鬼斧神工,在 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 样的感叹?
明确:“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 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作者 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 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 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 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 和四年也。
一词多义
诚: ①愈以为诚有 ②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④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 “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 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 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 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 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 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 且往往写得不坏。”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 州,就不会有“永州八记”的问世。你能否再 举一例,并谈谈你对“贬官文化”的看法。
二、存在的问题 1.文本读得还不够熟; 2.知识迁移能力还不够强 停止, A.对已学知识读得还不够熟 例1:学不可以已/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消失 代词,这 固劳而无12用____,神者13傥 11是_________ 例 2:骊山北构而西折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代词,这样 _____ 不宜如 14是_________ ,则其果无乎?15或

代词,代指路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代词,代指洞穴 2.窥之正黑 代词,代小石城山 3.环之可上,望甚远。 助词,主谓间 4.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助词,主谓间 5.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 6.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助词,的 助词,的 7.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及是 列是夷狄
是固劳而无用
独为是物

是二者
《石涧记》原址
《钴姆潭至西小丘记》原址
《石渠记》原址
《小石潭记》原址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址
《钴姆潭记》原址
《袁家渴记》原址
《小石城山记》原址
背景简介
被贬到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 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寞郁闷的十年。然而 正是这十年却使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强烈 的激发,取得了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唐代: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扩展阅读:柳宗元哲学思想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它的全名是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出自于《柳河东集》。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小石潭记原文柳宗元〔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1 小石城山记知识扩展

1 小石城山记知识扩展

知名的学者和作家余秋雨先生曾经 在《文化苦旅》中说:“中国文化中极 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 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 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 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 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 往往写得不坏。”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 惧不安。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 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 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 山石。无论多远,我 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 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 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 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 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 地方,都已被我游览 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2、“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一句,其气之灵表现何在?由此可以看出 作者怎样的心情? 其气之灵表现在三处:一是土堡的形 状;二是山洞的深窈;三是山石分布疏密 有致。
山石虽美,却不受人亲近、赏识, 作者以物喻人、借奇石比自己,含蓄、形 象地引发了身世之感,沉痛而无奈。
分析本文的象征写法: (即“物我相融”的具体表现)。
课堂练笔
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方法, 写一篇小短文,以议论为主,字数不 少于350字。
提示:通过对某种自然现象的描写,与人 生相比,发表个人的观点。如小草的破土 而出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人、作家曾经被 贬?你还了解古代有哪些文人被贬?
古代被贬的著名文人
唐代: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王安石,范仲淹
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 想情感的方式:
(1) (2) (3) (4) (5) (6) (7) 缅怀伟人,羡慕赞叹。 批判现实,幽愤不满。 远离现实,淡泊人生。 蔑视权贵,洁身自好。 寄情山水,曲折达情。 自伤身世,顾影自怜。 同病相怜,感叹命运。

小石城山记翻译【唐】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翻译【唐】柳宗元
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 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 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 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 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 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 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 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 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很好的章法技巧。 当年他被召入京都而后又被贬出任地方刺史时,中山刘梦得也在被遣之列,要贬到播州。子厚
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 授集贤殿正字。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 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 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出任
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
城山记》。这一组游记所写的山水之美, 几乎都是作者亲身观察、体验后发现 的,所以这些游记不但描写了山形水 态,而且记叙了作者探寻发现美的过 程.这些奇异美丽的山水景物为世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

2020.4《小石城山记》

2020.4《小石城山记》
具体表现)。 ①小石城山被“列夷狄”象征着什么?
象征柳宗元遭贬不遇的处境 ②小石城山上“奇”象征着什么?
象征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
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从文中 哪里可以看出?
没有。 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句,以及对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 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 石。””这两种观点的不相信都可看出。
第2段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
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 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 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 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 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怪: 诧异。 为之中州: 创造 列: 陈列.放置 更: 经历 售: 展示,得到赏识。 伎: 技艺,美景。 傥: 倘, 或者。 则其果无乎: 难道 辱:屈辱,贬谪。
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身世之慨”?
作者借景抒情,借题发挥,“借石之瑰玮, 以吐胸中之气”,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以及渴求摆脱现状,施展才能的愿望。
文章主旨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 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 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 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 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 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 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越过
边,界
城墙上的女墙
逾 【 yú】 垠 【yín】
栋梁
土堡
睥睨 【pìnì】
密集
梁 木丽【 lì】 堡坞 【 wù】 疏数【 c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愈( 越发 )以为诚( 确实 )有。又怪其不为(创造)之(代指美景)
中州( 中原地带 ),而( 却 )列是( 它 )夷狄( 偏远之地 ),
更( 经历 )千百年不得一售( 展示 )其( 它的 )伎( 通“技”),
是( 这 )固( 本来 )劳而无用(
白费力气而没有用处 ),
神者( 神灵 )傥(或许 )不宜( 应该 )如是,则其果无乎?或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C )
A、秦军灭滑而还 B、太后盛气而揖之
C、吾与而兄善 D、老妇恃辇而行
C 为代词 其它均为连词
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A )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假舟楫者,非得足也,而绝江河。
D、尝一龙击发而地不觉动
A 表因果 其它表转折
译文: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 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像智 者的有意安排。
【合作探究】 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逾黄茅岭而下 2、其一少北而东 3、土断而川分 4、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5、益奇而坚
表顺承 表顺承 表顺承 表转折 表并列
总结:“而”的用法
译文:这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却唯独造就了这些 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
• 1.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 的话题?
• “造物者的有无” • 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
的原字句回答。 • 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 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身世之慨? • 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我们在介绍山水游记的文体特征时讲到,作者描绘景物的关键 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抓住小石城 山的什么特点来描绘的?
“奇”
思考: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 哪些方面?
小石城山的形状, 山洞的深窈, 山石树木分布的情态。
分析第一自然段
自西山道口径( 一直 )北( 名作动,向北走 ),逾 ( 越过 )黄茅岭而下( 名作动,向下走 ),有二道:其一西 ( 名作状,向西 )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 通“稍” )北 而东( 名作动,向北折、向东去 ),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 有积石横当( 横挡 )其垠( 边际 )。其上为睥睨( 女墙 )、 梁欐( 栋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 堡垒 ),有若( 像 )门焉, 窥( 探望 )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 发出...的声音 )有水 声,其响之激越( 声音高亢响亮 ),良久( 好久 )乃已 ( 停止 ),环( 盘旋攀登 )之可上( 名作动,登上山顶 ), 望甚远。
( 有的人 )曰:以( 用来 )慰夫( 那些 )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 却 )独为是物( 奇妙景致 ),故楚之
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 两种说法 ),余未信之。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 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如:不敢言而敢怒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言而无信,人不知其可也。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谁得而族灭也 扣舷而歌之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七)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八)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
《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初读课文,把握字音
少北而东(shāo ) 睥睨(pì nì )
梁欐(lì)
堡坞(wù )
疏数(cù )
偃仰(yǎn )
傥(tǎng )
更(gēng )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jì )
创作背景
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柳宗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 外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 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 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实 为流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研读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游踪路线:
小石 山城 黄茅岭
西山

西


2、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写?试用一个 字概括。

3、小石城山景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原文回答)
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土堡的形状) ②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山洞的深窈)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请把上述文字译成白话文
要求: 1.信:忠实于原文。 2.逐字到位 3.达:语言通顺、顺畅 4.注意词类活用、句式等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
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
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骊山北构而西折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 (于) 夷狄,更千百年不得 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我)又奇怪它(神灵)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 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展示它的美 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 家。
柳宗元四岁读书,十三岁就能写出漂 亮的文辞。二十一岁中进士。年轻的柳宗 元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很高的声誉。
在唐顺宗年间,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和 礼部员外郎。后来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 贞革新”运动,因运动失败而被贬到边远 的永州做永州司马。(司马为编外闲职, 实为流放之别名。)
(山石的分布)
4、你是如何看出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请用原文回答)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5、举例说明这段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描写,例如:“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 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 久乃见。”
2、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3、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军队惊乱如同大房屋崩塌)。(《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文学常识】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唐宋游记散文 特点: 以情观物、言志载道; 情景交融、物我相融 情、景、事、理浑然一体
公元815年,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 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 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 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 独寂寞郁闷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十年, 却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强烈的 激发, 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就作于 永州。
唉!我怀疑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灵有没有已经很久了。(我)到了这里 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的。(我)又奇怪神灵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 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 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难道确 实没有造物主吗?有人说:“这是神灵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 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唯独造就了 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 信。
【而后】才,Βιβλιοθήκη 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②三月而后成
小试牛刀
1、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
(1)吾恂恂而起( D ) (2)城入赵而璧留秦( B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4)黑质而白章( A ) (5)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E )
3、齐读全文,思考探究 ①分析本文采用的是什么写法。
象征手法(即“物我相融”)。 ②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象征柳宗元遭贬怀才不遇的处境。 ③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么?
象征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
逆境出“文学”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说:“中国文化中极其 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 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 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 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