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A:①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②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和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是分不开的。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A: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与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特点:①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③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A: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A:社会传播由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类型构成,每种类型都是不同的传播系统。
人内传播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而人际传播则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联结形成的新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则是更大的系统,这里不仅存在多个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而组织则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大众传播则是伴随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大众传播理论复习题
大众传播理论绪论1.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的视点)构成要素: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2.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
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并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
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3.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很多情况下,个人被迫接受群体意见,正是出于这种担忧。
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1.四大先驱(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宣传分析研究: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此书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使之成为当时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群众传播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名词:1.传播学2.群众传播学3.信息4.信息社会二、一般了解:1.信息的作用:信息是物质的普通属性,物质、能量及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功能在于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分类: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及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3.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就是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既指人及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的运行。
它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4.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开展阶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
它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开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5.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是一门以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作为一门学料,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迄今已经形成两大研究学派:其一是美国的经历学派,其二是欧洲的批判学派。
经历学派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张扬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二是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威纳创立的控制论以及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三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学。
6.五大先驱:在经历学派的传播学诞生过程中,有五位出色的学者奉献突出,影响广泛,被视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物,他们是政治学家纽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和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7.拉斯韦尔的主要奉献: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一控制结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会分析。
8.卢因的主要奉献: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服了许多研究,此外就是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9.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奉献: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提醒了群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一一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五、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信息?3、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4、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2、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信号与象征符有什么区别?4、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定义及作用5、什么是象征行为?6、什么是象征性社会互动?7、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2、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拉斯韦尔5W、香农-韦弗)3、循环模式的结构特征(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德弗勒)4、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赖利夫妇、马莱兹克)5、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2、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3、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包括其负功能)4、大众报纸的特点是什么?5、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6、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简述电视的媒介特性。
8、简述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革命性意义。
9、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10、简述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1、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12、什么是“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2、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3、简述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大众传播学-第二章
意义: 意义
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 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 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划分了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 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 分析”和“效果分析”
缺陷: 缺陷:
属于单向直线模式 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 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 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第二章 人类的传播行为与模式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 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 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 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第一节 人类传播行为的基本类型
传播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 传播类型的四分法: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实际上,人类的传播符号经常是混合使用的。
例如:
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 ——爱伯特·梅热比
3/符号的基本功能(P46) 符号的基本功能( 符号的基本功能 ) 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 符号化和符号解读
二是传达功能; 作为精神内容的物质形式
三是思考功能,即引发思维活动。 思考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符号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四、组织传播的手段
1、文字。包括文件、报告、信件等。 2、会议。 3、电话。 4、组织内部的公共媒体,如内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 5、内部网络。
五、组织传播的功能
1、内部协调,形成整体。 2、控制环境,决策应变。 3、形成共识,进行情感交流。 4、鼓舞士气。
大众传播
定义: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 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 播活动。(教材P111)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含实训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适用于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
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2.一般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了解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与信息二、信息社会三、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一、三大来源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三、两大流派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一、交往与传播二、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四)作业论述:四大先驱之于传播学的贡献。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复习章节:1――12章主要题型:1、填空题4个共15分2、连线题5个共 10分3、名词解释4个共20分 4、简答共2个共30分 5、论述题1个共25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是信息的形式,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所处的群体、组织、社会,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反馈行为的总称。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传播)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知道信息与讯息的区别讯息:有一组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的信息。
信息:信息是对环境中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亮度、无规则的测定。
比较:信息包括讯息在内,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讯息指向具体的事物,信息时讯息的本质,讯息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的定义: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表达和传播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P50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美 H.拉斯韦尔①“5W”模式或者“拉斯韦尔程式”:②香农―韦弗模式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①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3、掌握系统模式P55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与人际传播主要的传播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分清属于哪类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最新大众传播学-教案(1)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众传播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使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注: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5)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第二节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内容 (5)第三节如何学好传播学 (5)思考题与练习: (6)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6)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6)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6)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7)思考题与练习: (7)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7)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7)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8)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8)思考题与练习: (8)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8)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9)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 (9)思考题与练习: (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0)第一节人内传播 (10)第二节人际传播 (10)思考题与练习: (10)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11)第一节群体传播 (11)第二节组织传播 (11)思考题与练习: (11)第七章大众传播 (12)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12)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2)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影响 (13)思考题与练习: (13)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13)第一节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 (14)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4)思考题与练习: (14)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14)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15)第二节传播者论——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15)思考题与练习: (16)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16)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16)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6)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17)思考题与练习: (17)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17)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17)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8)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18)思考题与练习: (18)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18)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9)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19)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19)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19)思考题与练习: (20)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20)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20)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20)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21)思考题与练习: (21)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21)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1)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21)思考题与练习: (22)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22)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22)第二节抽样调查法 (22)第三节内容分析法 (22)第四节控制实验法 (22)思考题与练习: (23)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教学目的: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播的基本类型的是(D)A.人际传播B.人内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现代社会信息系统不存在隔阂B.社会信息系统传播的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C.社会信息系统不能进行自我创造D.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3.符号学的创始人是(B)A.库利B.皮尔士C.阿耶尔D.施拉姆多选题:传播的特点有(D)①共享②影响③互动④过程⑤推广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填空题:1.信息是意义_、___符号___、___精神内容____和____物质载体__的统一体。
2.人类传播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
传播至少有那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3.。
判断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只有意义和符号错简答题:大众传播的特殊特点(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的内部传播活动(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填空题1、__能动性_和_创造性__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2、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根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3、象征性图形的使用标志着(图画文字)由具象到抽象的飞跃,它们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字越来越接近了。
4、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
5、美国传播学家A. 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和机器媒介系统。
6、从媒介普及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信息化过程分为(初级)信息化阶段和(高度)信息化阶段这两个阶段。
判断题(对)1.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及声音。
(错)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的发展顺序为口语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
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
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二、什么是传播(一)传播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 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受者、受众)4)传受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物质决定精神交往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它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二章.doc
传播四种基本类型第二章传播第一节传播的概念1、 传播的概念演变(代表性定义)%1 “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
缺点:拒斥、不通、误解、独处%1 “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1 “反映”说:强调传播使受者产生反应。
%1 “互动”说:强调传者与受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 “过程”说:强调信息传播是有始有终的。
2、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理解:①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1 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1 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1 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节传播的特点1、 一般特性和基本特点:①社会性和阶级性%1 目的性和计划性%1 主动性和创造性%1 协同性和互动性%1 永恒性和历史性2、 不同的特性:人际传播一一个人性、亲近性、直接性、互知性大众传播一一传真性、快捷性、扩散性、公开性3、 传播活动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主我)、信息(内出信息)、语言(内部语言)、接受者(客我)第三节传播的分类1、 其他角度:①垂直性传播、水平性传播%1 隐蔽性传播、鲜明性传播%1 真理性传播、利益性传播、权威性传播%1 向上传播、向下传播%1 传达性传播、解释性传播、劝服性传播、鼓动性传播、娱乐性传播2、 按传播范围分: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非人类传播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I 人类传播J 「人际传播〔社会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内向传播(人内/内在/自我传播):%1定义: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内向传播相当于“思考”,即所谓主我(I)和客我(me)的对话。
%1表现:自言自语、独立思考、扪心自问、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写日记等%1分类:条件反射式传播、情感支配式传播、理性支配式传播%1特点: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1地位: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特性。
传播学教程 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笔记传播学基础Chapter One: 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Chapter Two: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名解1、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二、简答1、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答: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
大众传播学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资料
三、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技术
蔡伦
2020/5/30
毕升
古登堡
2020/5/30
古登堡的印刷厂和古登堡圣经
四、电子传播时代——信息社会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意大利,1874-1937)
2020/5/30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 (194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人类传播 进程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020/5/30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和动物传播的局 限性 (2)掌握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3)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020/5/30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被动适应环境 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
电视、计算机通信等
2020/5/30
再现的
5 摄影 1840
8 电影 1950
机器的
10 电视 1950
2
7
传
绘画 20000BC
唱机 1890
播
媒
4 活字印刷
1450
1 口语
示现的
9
介
广播 1920
发
展
史
概
3
6
略
2020/5/30
文字 1500BC
电报电话 1850
图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以 指 数 函 数 的 速 度 急 剧 增 加 的 信 息 2量020/5/30 1900年
1955年
1965年
1975年
1985年
2019年
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 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的速 度急剧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 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 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 息社会。
传播学教程——精选推荐
《传播学教程》补充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学科联系: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但是,作为各分科之基础的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非常薄弱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1909年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组织》中《传播》一章1.库利对传播的定义(P1)强调了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作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2.铁路。
被库利视为重要的传播手段,铁路交通是人和动物的流通,这种流通也必然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或以物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二)1911 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思想的法则》中《传播》短篇1.无明确定义。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念都必须包含像与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2.观念和意义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得到传达。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三)后来的学者融合库利和皮尔士的定义。
1.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2.没有解答:社会互动由符号还是意义引起的。
有些定义强调符号,有些定义则强调意义。
(四)信息科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1.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2.理由:意义离开符号便不能表达,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二、传播与信息(一)传播:信息的传递与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科学给出的传播定义)(二)信息的定义(P2)。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历史。
总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经济背景1。
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3。
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2。
人类传播的形态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
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人文科学研究法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
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 实地调查法步骤①提出研究假设、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③确定抽样方案④设计调查问卷3。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四传播学与奠基人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2)卢因:场论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民众——舆论领袖—-媒体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1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与狼共舞 从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 到文字的出现,也即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
口语
声音
周围事物、环境
局限性:只能在较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信息;口
“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 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 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2021/1/1
信息爆炸的主要表现 新闻信息满天飞 娱乐信息急剧攀升 广告信息铺天盖地 科技信息飞速递增 个人接受信息严重“超载”
2021/1/1
信息社会的特点: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 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 者和传播者;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 成为主流。
2021/1/1
三、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技术
蔡伦
2021/1/1
毕升
古登堡
2021/1/1
古登堡的印刷厂和古登堡圣经
四、电子传播时代——信息社会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意大利,1874-1937)
2021/1/1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 (194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人类传播 进程
特点
口语传播
语使用的音声符号记录性较差。
2021/1/1
二、文字传播时代——人类文明
新 疆 岩 画
2021/1/1
2021/1/1
甲骨文
中国秦墓竹简
2021/1/1
古埃及泥版书
古埃及纸草书画
二、文字传播时代——人类文明 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 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扩展了人类的交 流和社会活动空间; 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而是有 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总之,文字的产生使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 了重大的变革。
1955年
1965年
1975年
1985年
1995年
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 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的速 度急剧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 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 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 息社会。
2021/1/1
本章总结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传播的发展史就是人 类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传播媒介, 使社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语言符号系统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传 播状态; 文字、印刷、电子媒介等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 意味着人类传播能力的扩展和传播效率的提高;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传播活动也将得到更新的 发展。
大众传播学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和动物传播的局 限性 (2)掌握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3)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021/1/1
2021/1/1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luò
2021/1/1
电视、计算机通信等
2021/1/1
再现的
5 摄影 1840
8 电影 1950
机器的
10 电视 1950
2
7
传
绘画 20000BC
唱机 1890
播
媒
4 活字印刷
1450
1 口语示现的源自9介广播 1920
发
展
史
概
3
6
略
2021/1/1
文字 1500BC
电报电话 1850
图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以 指 数 函 数 的 速 度 急 剧 增 加 的 信 息 2量021/1/1 1900年
人类彻底摆脱动物状态,形成体内音声符 号系统
文字传播 从体内信息系统过渡到体外信息系统
印刷传播
实现信息的大量生产、大量复制
电子传播
实现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 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
2021/1/1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 示现的媒介系统:口语、表情、动作、眼神等 * 再现的媒介系统:绘画、文字、印刷、摄影等 * 机器媒介系统: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