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后感二
从《建筑十书》看维特鲁威
从《建筑十书》看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这部著作不仅是全世界保留到今天唯一的最完备的西方古典建筑典籍,而且是对后世的建筑科学有参考价值的建筑全书。
这部著作记载了大量的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并引用了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在西方建筑发展史中,其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提出了建筑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通过大约两千年的考验,证明这些理论是科学的,至今仍然具有相当的效力。
它提出了建筑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要求,特别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为后世的建筑师规定了准绳,树立了楷模。
它把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起来,既总结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建筑实践经验,又创立了城市规划和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原理,为后世制定了规范。
它介绍了当时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成就,并把这些和建筑科学结合起来,使建筑科学成为有学术根底的科学分科。
其作者维特鲁威受过文化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学识非常渊博。
他强调“理论结合实际,主张全面地考虑问题”的观点,我十分赞同。
例如他把建筑创作落实于建筑物的位置、环境、性质、规模、实用、经济等方面,力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
凡此种种都证明他的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具有科学的态度。
在本书的第一书中提出了建筑的6个要素:法式、布置、比例、均衡、适合、经营。
这与现在我国建筑的基本设计原则——“实用、坚固、美观”是一致的。
建筑师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他们需要有一种能力,按作者所说的是一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里的理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几何、历史、哲学、音乐、法律、历史、天文学……但任何一门要学精都不容易,所以建筑师也并一定什么都要精通,但至少要是个百事通,什么知识都应该懂一点,并将所思所想应用于实践之中。
很明显,早在两千年前,作者便很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因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古罗马拥有各种公共建筑,这些公共建筑见证了古罗马曾经的繁荣和热闹。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建筑十书》
第一书
一、熟悉各种历史
哲学没有信用和廉洁是不可能做出任何作品的,哲学能阐明事物的自然本性
音乐
医学没有医学的理论,就不能建造适于健康的住宅
法律
二、建筑的构成
尺度(法式)
比例
均衡
适合
三、建筑学的部门
建筑应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
四、动物的身体和土地的健康性
五、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
六、城内建筑的划分和避免有害气流的布置方法
根据对八个方向的风向的划分,来划分小巷
七、神庙的划分
总结:建筑的职能和各种技术的范围、及城市和城市用地的区划。
建筑技术的职能,建筑具备什么样的训练和学问,明确限定它的
形式,说明它是由什么产生的。
第二书
一、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
火的发现及其应用搭棚棚屋
树杈型三角形塔状龟甲形塔状屋顶
二、万物的要素
水火
三、砖
砖应在春季或秋季制造,为了能够干燥的均匀。
四、掺在石灰中的砂
五、石灰
六、火山灰
七、石材
八、墙体的种类和构造
琢石大理石
九、木材
十、冷杉木
总结:房屋是从哪里起源的,用什么方式逐渐培养、进展到现在的地步的
第三书(永生的诸神邸的庙宇)。
由坚固、适用、美观所想
由坚固、适用、美观所想当说到建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说起一个人——古罗马著名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以及他总结当时的建筑经验之后所写成的关于建筑和工程的论著,有建筑界的“圣经”这一美誉的《建筑十书》。
在《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设计的的三大原则:坚固、适用(实用)、美观(愉悦),这一观点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认同,并且经久不息地流传了两千年,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古代乃至近现代西方的很多建筑,基本上一直以来都是遵守着这三大原则。
在建筑十书中,对于建筑三原则,维特鲁威是这么说的:“建筑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
当把基础挖到坚硬地基,对每种材料慎重选择充足的数量而不过度节约时,就会保持坚固的原则。
当正确无碍地布置供使用的场地,而且按照各自的种类朝着方向正确而适当地划分这些场地时,就会保持适用的原则。
其次,当建筑物的外貌优美悦人,细部的比例符合于正确的均衡时,就会保持美观的原则。
”从这段话来看,维特鲁威所说的坚固,主要强调的是建筑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与之关系较大的是建筑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以及所用的建筑技术等;适用主要强调的则是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关系到建筑的功能和布局设计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否适用、便利、舒适;而美观主要强调的则是建筑的愉悦性及其审美功能,其核心在于建筑的比例和均衡性,同时还关系到建筑的装饰、尺度和对称美。
从维特鲁威所提出的建筑三原则中,若要按照重要性来排序的话,个人觉得,坚固毫无疑问是应当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足够坚固的建筑才能稳定、持久地存在下去,才能让人们更久地使用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足够坚固的建筑,才能让人住得更为安心,更有安全保障!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我觉得都应该把坚固放在建筑的第一位,而一旦弱化了建筑技术的可靠性及其安全性,忽视了坚固的重要性,那么即便是再适用,再美观的建筑,也迟早会出现大问题,当问题出现的那一刻,曾经所有的适用、美观都将会烟消云散,离开这个世界,同时带走的甚至可能会是无数的生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次的灾难——地震,从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到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再到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这一系列的灾难带走了数以万计鲜活、无辜的生命,在这些灾难中,固然,灾难发生之后及时的救援非常重要,而每次地震发生后,出现的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团结精神,也让人非常感动,让世界为之震惊。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建筑十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建筑十书》简介《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一、建筑的构成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美。
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价。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指导老师:***班级:建筑0602班学生:吴坤华日期:2011.01《建筑十书》读书笔记《建筑十书》从介绍当时的代表性建筑物出发,详细介绍了当时人们在建造房屋所关心的方方面面,从建筑选址、建筑布置(包括单栋栋的朝向)、建筑外观、建筑细部、建筑构造到建筑材料的选取和建造过程中的工艺以及建造时所使用的机械都进行了细致、量化的描绘。
可以说,其科学的态度不比现代人差。
其对建筑师的道德的规范也是值得我们赞许的。
另外维氏也穿叉字里行间给我们讲述了最原始的成本控制办法。
一.建筑师的培养建筑师要具备多学问的知识和种种技艺。
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
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
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练习,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
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筑的作品。
因此,建筑师如果不顾学问只致力于娴熟技巧,虽竭尽辛劳,还是不能得到威望的。
而偏重于理论和学问的人们似乎也是追求幻影而不是现实。
与此相反,只有精通这两方面的人们,才好似全副武装人员一样,能迅速地获得威望并达到目的。
实际上在一切事物中特别是在建筑学中,也存在着以下两种事物,即被赋予意义的事物和赋予意义的事物。
被赋予意义的事物就是对它要提出讨论的事物;赋予意义的事物就是按照学问的原理作出解释的阐明。
因此自称为建筑师的人就要精通这两种事物。
这样说来,建筑师既要有天赋的才能,还要有钻研学问的本领。
因为没有学问的才能或者没有才能的学问都不可能造就出完善的技术人员。
因为天空是倾斜着的,又因为要利用清新的或易污染的空气和土地以及利用水,所以要通晓医学。
如果没有医学的理论,就不可能建筑适于健康的住宅。
此外,还要通晓法律。
例如对于有界墙的建筑所必要的法规,屋檐滴水或排水范围所必要的法规,有关采光或输水的法规等等。
建筑师还要注意其他与此类似的事项:如在建筑房屋之前要预先警惕建筑物竣工后不致给业主留下纠纷;又拟订合同时对业主或承包人都要予以慎重的注意。
建筑十书读书笔录
第一书在第一书中,维特鲁威从整体上陈说了建筑学所包括旳各个层面,当然也就是建筑师所必须要掌握旳各个层面旳知识。
艺术与技术,知识与技能,对于目前旳建筑学教育来说,这些也是常挂在嘴边旳。
然而,我们目前所理解旳层面与维特鲁威所讲旳已经相差甚远了。
维特鲁威所描述旳建筑学所包括旳内容远比我们现代意义上建筑学旳内容广泛旳多,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
不仅包括建筑旳设计、施工、材料,还包括测量仪器旳设计与制造等等,相称于涵盖了目前我们懂得旳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材料等若干专业旳容量。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当时旳建筑环境条件对那个时代旳建筑师提出了更高旳能力水平规定。
从这本书中就可以明显旳看出维特鲁威旳学识非常渊博,从外国建筑史中也不难看出,生活在那个时代以及那后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旳建筑师们都和维特鲁威同样,他们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军工等技术,同步还涉猎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历史、哲学、音乐等方面旳知识。
我不得不佩服古人旳智慧,我们目前学习旳建筑学旳各个方面,在那个遥远而落后旳年代,建筑师们已经研究旳相称周全而透彻。
通过千百年来社会生产力旳不停发展和社会分工旳日益精细,如今旳社会对建筑师旳能力规定比维特鲁威时期低得多了,我们不需要精通构造技术、不需要研究多种材料,作为建筑师旳我们任务已经简化诸多,诸多知识我们伸手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相比起那个时代旳建筑师,我们自惭形秽。
除此之外,维特鲁威在第一书中还提出了至今被建筑界继承和尊崇旳建筑设计旳基本原则:结实、合用和美观。
尽管在建筑旳发展历史中一直有人想打破其中旳个别原则,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这三个原则缺一不可。
合用是建筑旳本质,满足人们旳物质需要,结实是建筑旳主线,满足安全需要;美观是建筑旳容貌,满足精神需求。
目前我们往往还要加上经济这一原则。
历史验证了这个颠扑不破旳建筑界真理,如今旳房地产开发商往往为了牟取暴利而忽视某个原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先撇开本书对凯撒皇帝旳谄媚奉承不说,这本书确实很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来协助我们反思目前旳建筑形势与倾向。
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读后感《建筑十书》是德国建筑师赫尔曼·穆特修斯的经典之作,该书以丰富的图表和深入的分析,详细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十个重要方面。
通过阅读该书,我对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启发。
首先,在设计建筑时,穆特修斯强调了“形式和空间”的重要性。
他解释了形式和空间的关系,认为形式是空间的表现方式,而空间则包含了形式的结构和组合。
这个观点使我意识到,在设计建筑时,不能仅仅注重建筑的外观形式,而要将空间用途和功能考虑进去,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组织,为使用者创造出舒适、实用的空间。
其次,本书还强调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穆特修斯提出了“曲线、屋顶和天空”的设计原则,他认为建筑的曲线和屋顶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与天空产生联系。
这个观点让我深思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建筑设计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
此外,在对建筑表达和形式进行探讨时,穆特修斯还强调了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他指出建筑是一种“空间艺术”,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具有美感,并能够与艺术作品相提并论。
通过这一观点,我认识到建筑是艺术与工程的结合,建筑师需要具备对美感和功能的双重追求,以创造出独特而可持续的建筑作品。
此外,穆特修斯还提出了“建筑的黄金比例”这一理论,他认为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一种特定的比例关系,以创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
这个观点让我意识到,在建筑设计中,比例和尺度的选择对于建筑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比例和尺度的运用,可以使建筑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官体验。
最后,穆特修斯还强调了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功能的体现,而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象征。
通过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可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这个观点让我意识到,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关注建筑对社会、城市和人民的影响,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中去。
综上所述,《建筑十书》是一本对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探讨的重要著作。
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读后感《建筑十书》读后感《建筑十书》是一本关于建筑的经典著作,由建筑大师所著,深入探讨了建筑的历史、理论和实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建筑的美学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这本书通过对建筑历史的回顾和分析,让我对建筑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古代的建筑到现代的建筑,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了解建筑的历史,我对建筑的演变和变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次,书中对建筑的理论和设计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建筑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构筑物,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建筑美学的探讨,我对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建筑所体现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此外,书中还对建筑实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让我对建筑的施工和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建筑不仅仅是设计和理论,更需要实际的施工和工艺来实现。
通过了解建筑的实践,我对建筑的制作和施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尊重建筑工匠的技艺和工艺精神。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建筑十书》,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惜和欣赏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实践价值。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和艺术的探索之书。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探讨建筑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建筑素养和审美能力。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能够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周阅读文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节选)
第一周阅读文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节选)在阅读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时,我被这位古罗马建筑师的深刻见解和卓越才华所折服。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学的指南,更是对建筑艺术、城市规划以及工程技术的全面探讨。
在这第一周的阅读中,我选取了几个节选,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片段,窥见维特鲁威对建筑学的深刻理解和贡献。
在《建筑十书》的第一部分,维特鲁威详细描述了建筑师的职责和品质。
他认为,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还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哲学思考。
维特鲁威强调,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建,更是对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
他提出,建筑师应该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关注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
维特鲁威还详细介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
他对于砖、石、木等传统材料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
这些技术细节,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维特鲁威对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严谨态度,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一周的阅读,我对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建筑学的经典著作,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赞美。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维特鲁威的思想将继续引领我探索建筑学的奥秘。
第一周阅读文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节选)在阅读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时,我被这位古罗马建筑师的深刻见解和卓越才华所折服。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学的指南,更是对建筑艺术、城市规划以及工程技术的全面探讨。
在这第一周的阅读中,我选取了几个节选,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片段,窥见维特鲁威对建筑学的深刻理解和贡献。
在《建筑十书》的第一部分,维特鲁威详细描述了建筑师的职责和品质。
他认为,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还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哲学思考。
维特鲁威强调,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建,更是对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
他提出,建筑师应该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关注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
维特鲁威还详细介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这些设计图的绘制要依靠分析和创意分析,就是要集中注意力,保持敏锐的精神状态,深层说的画出设计图,创意就是要使含混不清的问题昭然若揭,积极灵活的经营起一套新的基本原理而这就是关于布置的术语建筑六要素秩序布置,匀称,均衡,得体配给一个健康的建筑地势应该比较高,无风不受雾气的侵扰,朝向阴不冷不热,温热始终,此外,应尽量远离世界,因为当清晨太阳升起时,微风吹散是朕夜间新年的雾气,弥漫着与实力动物发出的有害气体混在一起,陈振起来会侵害居民身体,是这个地方与发生传染病娱乐中的观众与他们的配偶,子女从头到尾都坐着,他们耽于享乐,静止不动身体,因为愉悦而毛孔张开,容易伤风入,这些工程长的实力或其他不为什么的地方出来加害的吹,因此如果在场上家注意种种缺陷并可免除(在劳动的身体是自作而充满防御力和生命力的,在享乐中的身体是张开且脆弱)四处招揽工程游说(所以我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也不足为奇,其他这就是四处游说招揽工程,但我遵循着师傅的传统,接受户口请求,必须承担一份责任,我自己一个人会阴谋的是那些好处的人,而不是接受的人阴,我想想一个要拿出自己家四级才满足某个人祈求的心的人会如何?他不会认为这件事为他人首先,他们要被证实时出生于好人家的,其次,要调查他们是否教养并做得出最佳的判断,将工程交给天生,不是天生不是天生的无力感大往回去图,至于强,他们只训练自己的孩子,你亲戚教育好他们做人,而这样的大全的经济责任好人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图91:罗马共和国学期的内廷是很像中国的四合院和福建土家族的天井的建筑结构有全新的公民在他们的宅邸内田终于拼客气门课所讨论的事情是涉及面很广的公共事务,这时期地方法官的诗人在理中开庭审理案件或许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而通常这些活动是在集市场或巴西利卡中进行的。
(权势这个东西在于,人对别人的影响,在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你对别人负责,别人需要向你征求意见)业主,工匠,建筑师你做建筑,铺张且奢华,那么这个功劳是业主的,是业主的钱财和地位,打造了这样一个建筑若是建筑以卓越的工艺建成功强的水准就得到了认可若是建筑呈现出均衡而和谐的效果,目前有一种率性之美的表达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性情之物,那么,荣耀是规划设计这个建筑的建筑师的。
从《建筑十书》看维特鲁威的“五观”(1)
维特鲁威基本上同意万物的基本要素是气、火、地、水四种。他还在《建筑十书》中进一步阐述说:“含 气多的柔软,含水多的因湿而柔和,含地多的坚硬,含火多的脆弱。”他利用这个哲学观对砖、砂、石灰、火 山灰、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辽宁北方建筑设计院
比如对于冷杉木,他是这样分析的:“冷杉木所含的气和火最多,湿和地最少,是由较轻的自然力造成 的,所以不重。又因为自然含有刚性,所以承受荷载,不易挠曲,用于楼板是耐久的。但是,这种木材在其 内部蓄有较多的热,所以发生干腐,而且助长它易于受损害。它还易于燃烧,因为在它体内的气是稀薄的, 所以会变成开敞的,一旦引火,本身就会发出猛烈的火焰来。”对于一个科技落后,建筑材料主要依赖大自然 的时代,这些的科学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现在,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建筑材料层出不穷,一个建筑设 计师如果能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然于胸,无疑会对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建筑十书》这部经典著作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其先进的思想、观念、方法、技 巧永远值得我们揣摩、品味和学习。赵善扬(完)
file:///G|/除/辽宁北方建筑设计院.htm(第 2/2 页)2008-10-1 15:33:18
品读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后感二
品读维特鲁威二——《建筑十书》读书笔录及随感第二书建筑材料序言如果婴儿没有乳姆的哺乳,就不能摄取营养,也不能成长到相当的年龄,同样,城邦没有耕地及流入城内的耕地收获物就不能强大,没有丰富的食粮人口不能密集,民众供应不充足也是不能维持的。
按照次序,神庙、公共建筑物和私有建筑物就应当接续着它们,以说明这些应当按照什么比例和什么均衡。
然而我想我首先要说明大量的材料,即通过装配它们,无论在结构上或在材料的适用上都能完成建筑物的材料,在实用方面具有什么性质;其次要说明自然界的多种要素怎样配合。
一.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因为每天做工,就完全熟习关于建筑的技艺,锻炼出智慧才能,养成习惯,通达各种技术,这时又在他们的精神中加以勤勉,而使热衷于这项职业的人们甚至可以称为匠师。
(中国古代,建筑师最初也是被称为匠师,是手工劳动者,技艺精于熟练,对于我们来说,手绘,模型,甚至于建造活动的亲身体验,都是很重要的。
)这样,首先肯定了这些事项,因为自然不仅像对其他动物那样赋与了人们感觉,而且学用思想和意图武装了头脑,把其他动物放在他们的主宰之下,所以就由建造房屋逐渐进到其他技术和学科,由粗野的农村生活转移到和平的文化。
二.万物的要素三.砖首先要阐述砖应当由哪一种土来制做。
它不应当由砂和含砾多的粘土或粗糙的砂土来制做。
因为用这些土来制做时,首先是份量重;其次是当大雨淋到这种墙上时,就要化成细粉而致倒塌;还有其中的谷草由于其品质粗糙而不能起到粘结作用。
砖应当用白色的白垩质土或红土甚至掺砂的土来制做。
因为这种砖致密,有耐久性,操作时不重,容易砌筑。
为了砖能够干燥得均匀,要在春季或秋季制做。
在夏季制做的砖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
因为强烈的太阳首先灼热表层,恰似在水涸的地方看到的那种状态,里层还没有干燥。
而且以后(里层也)干燥收缩时,曾经干燥之处便会破裂了。
这样发生裂纹的砖是要变弱的。
如果在两年前制做放置,那么这种砖就特别适用。
因为不经过这段时间不可能干燥到里层去。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建筑十书读书心得篇一:《建筑十书》读后感《建筑十书》读书心得——读第一书有感《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因而是学习外国建筑史重要的一本课外拓展书籍,本篇文(:建筑十书读书心得)章就谈谈我阅读《建筑十书》第一书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建筑十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书主要介绍了作为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建筑的构成,建筑学的部门,建筑的选址,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城内建筑的划分以及简单介绍了神庙的划分这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到底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维特鲁威阐述了他的观点,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
“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种种技艺。
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
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
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
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
“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得高不可攀。
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读后感一、介绍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产物,可以展现人类的智慧和文化。
通过读《建筑十书》,我深入了解了建筑的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和哲学思想,对建筑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建筑十书概述《建筑十书》是建筑师阿方索·雷耶洛的著作,通过对建筑相关的十本书籍的分析,揭示了建筑的发展脉络和设计理念。
这十本书包括《自然的建筑》、《建筑的秩序》、《美的建筑》、《尺度与比例》、《建筑的语言》、《建筑的空间》、《建筑的时间》、《建筑的记忆》、《建筑的地点》和《建筑的精神》。
三、自然的建筑自然的建筑是指根据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来设计建筑。
这是一种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理念。
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和自然材料,建筑可以融入环境,给人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四、建筑的秩序建筑的秩序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它体现了建筑结构和空间的组织方式。
秩序可以通过对称、比例、尺度和纵横关系来实现。
一个有秩序的建筑可以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
五、美的建筑美的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要考虑审美感受。
美的建筑可以给人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享受。
通过形式、材料和色彩的选择,建筑可以成为艺术品,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
六、尺度与比例尺度和比例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尺度是指建筑元素的大小,而比例则是指建筑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
合理的尺度和比例可以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美感。
七、建筑的语言建筑的语言是通过形式和结构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意图。
建筑师通过建筑元素的组合、排列和变化来创造出独特的语言。
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八、建筑的空间建筑的空间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的三维空间。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形式变化,建筑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
室内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功能性和美感,而室外空间则要考虑与环境的关系。
九、建筑的时间建筑的时间是指建筑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延续。
建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读后感(续)
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读后感(续)历史研究HISTORYSTUDIES提高全社会的建筑理论修养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读后感(续)吴良镛(二)读完这部理论史着,我深感中西方在建筑学术发展上的差异,当然不能不联想中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并由此联想到了中国建筑发展的道路问题以及提高建筑理论修养之重要与迫切.一.中国有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但理论"富矿尚待"发掘"与提炼在中国历史上,建筑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当然,这并不是说,与西方相比,中国建筑文化显得低下一些,全然不是!否则就无法解释中国古代数千年从名都大邑到各类城市,再到分布各地的集镇村落之一脉相承的发展,也不能解释从宫殿,寺观到坛庙,祠堂,乃至村舍,民居,尉为大观的中国古代建筑成就是如何产生并形成体系的.不过,这些成就虽然见诸于遗存的实物,也见诸于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却并没能整理成为系统的文字专着.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建筑着作几如凤毛麟角.隋代的宇文恺经营大兴,洛阳,其功甚伟,可惜记录有限;宋代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官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传承,例如其中可能包含有已经失传了的喻皓木经》的点滴余绪,循此可以解开古代建筑构造体系的密码,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与学术价值,但这毕竟不能算一部理论性的着述;明代的《园冶》可以说是一部罕见的,具有独特中国思维特征的园林,建筑着作,作者是一位文人士大夫,具有创作实践经验,因此这是一部用优美的文字阐述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学术性着作,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不仅对园林艺术,而且对建筑,文学,绘画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在中国历史上,这一类的理论着述实在是太少,太分散,太难得了.尽管中国有建筑,陶瓷和纺织三大技术,有如赵州桥等很早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技术创造,但中国古代没有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需求,缺乏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方法.1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历史上当然不乏能工巧匠,但是他们没有社会地位,虽然常常匠独运,却不具有能够书写的文化,而把握着话语权的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却将工巧技艺看作雕虫小技,又不齿于为工匠们着书立说.因此,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名城赋,名楼赋,有大功告成大宴宾客的诗词名篇,留下了对巨构奇巧富丽的赞语,甚少有较完整的与建筑相关的文字记录,更谈不上理论学术性的煌煌大着了.朱桂老等先生曾将这些零散记录辑于"哲匠录"中,使人们能够一窥历史上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深邃哲思.不过,即便这些经过辑录的文字,也是语焉不详,甚或挂一漏万.这种情况的根本改变,仅仅是近百年的事情.随着西方的建筑学术理论方法,进人建筑教育,建筑创作与建筑史学研究领建筑2005.8^RfTE∞∞l艉域,并经过了建筑领域学术先驱们的披荆斩棘,其开拓之功将永远留诸史册.薪火相传,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建筑史学的发展,建筑文化丛书的编纂,地区建筑的发掘,建筑美学理论的探索,古代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研究整理,等等,如今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已经呈现一片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的局面.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近些年陆续问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的断代史,专题史的研究编撰,同时,在建筑文化丛书的编撰出版,民族与地区和乡土与民居建筑的考察研究,以及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探讨与总结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令人可喜的成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有更多的期待:第一,我们还没有深刻揭示出诚如李约瑟所指出的中国设计理念的高度条理性,结构性, 分析性与综合性.对此,李约瑟的治学精神和浩瀚的贡献,深感激励.第二,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从理论上协助解答当前现实建设中的矛盾与出路;第三,我们还未能更为广阔深人地比较中西建筑文化……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理论与建筑文化的研究, 包括城市史学,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方法,地区建筑与乡土建筑,以及加强建筑评论等等,以期能够为推进建筑创作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等建设实践工作的深人,提高对中华建筑文化特色的发掘,以及理论创新思想体系的形成.回到建筑理论问题上,一般说来,我们所缺的课太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度是西方建筑理论的繁荣期.在1950年代以前,为数不多的中国建筑师并没有切断这种联系,他们能够出人国门,也能够看到西方的书籍,杂志等.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与外部学术的沟通几乎断绝了.当然,对于学苏我们毋庸全盘否定, 因为对于当时的基础提高毕竟有所帮助.二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曲折道路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迟缓有其社会的背景,即在2O世纪5O年代的建国之初,在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下,整个社会在中与西,古与今的时代漩涡中挤撞,建筑也不例外,久怀理想的知识层们都希望能够一展宏图.梁思成先生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这一旗帜下,提倡建筑的"民族形式",在当时的爱国激情下,理论固有偏颇之处,结果被批判为所谓"复古主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等;张镩大师在一次座谈会上面对当时的建筑学会理事长,建工部副部长,不无幽默地说:"今天批一个'主义',明天批一个'主义',弄得我下笔没有主意了",一语道出了当时设计者莫所是从的心态.在1958年为迎接国庆而启动了十大工程之后,设计者一时缩手缩脚的情况显得更为突出,虽然有关方面一再动员设计者们要解放思想,要古今中外为我所用,甚至还提出"大屋顶也可以用等,工程设计在进行着,各种议论纷纷纭纭.1959年的上海建筑艺术座谈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个会开的很开放,几乎所有建筑界的代表人物都被邀参加,大家踊跃发言.当时的建工部长刘秀峰也很投入,阅读有关书籍文件,会上倾听发言,夜晚准备报告,并委托工作班子邀请部分学者答疑,最后以"刨造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为题,作了总结发言.这是建国以来政府官员与建筑专家进行交流,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所作的最好的理论总结.这篇报告在建筑界的反映是积极的,后来又展开了有关风格问题的讨论,一时间建筑理论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这一切又被随之而来的"大批判"所扑灭.随着急风暴雨式的文革运动的到来,更加变本加厉,甚至刘秀峰本人亦未能幸免.后来,在武汉的鲍鼎老师给我来信,告知他为写了有关"风格"问题的文章而遭批判,字里行间依然可以感觉~lJ,12,有余悸.回顾这段历史的曲折道路可以看出,建筑学术的发展固应该有批判精神,更需要有技术专家与社会人士的广泛参与,但这必须是在科学的,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非但不能够发展学术事业,完善建筑理论,反而会对理论的探索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三,改革开放后,前进中的困惑2O世纪8O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型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房地产业的兴起,等等,这一切部极大地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建筑事业的兴旺.渐渐地,国际建筑师瞄准了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的吸引力,纷纷前来"抢滩",从而也打破了原来公有设计院一统天下的局面.旧的体N;~lJ度,旧的建筑标准价值观等被打破了,亟需建立新的体系.新体系的建立固然应该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之上,但理论的建设应是不可或缺的.事实上,无论中外,都有一些人,包括一些建筑设计领域的大家,不太爱看理论书籍,习惯于从形式上看问题(当然,形象上的艺术性在建筑中始终是很重要的问题,建筑大家不谈理论并不等于没有见解,修养与水平),但一般不求甚解,对于建筑上呈现的五花/\1']的现象,以自己直观的好恶为取舍.在当前建设急剧发展,设计过程匆忙,创作风气浮躁的情况下,面对理论的空缺,人们感到了茫然,从而出现了与1950年代截然相反,却又似乎有些相似的,即为种种西方流派所困惑,在并没有任何"主义"的帽子扣压下,呈现出另外一种"下笔没有主意"的现象.我心情沉重地把话说得重一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个悲剧,是理论的迷茫与思想的贫困,是对我们长期轻视理论思维的一种惩罚.我过去一向认为,像我国当前这样快的发展速度,这样大规模的建设量,必然要出现第一流的建筑理论,建筑精品,建筑大师,现在看来,理论上应该如此,并不以为过,但也急迫不得.在对中国现实情况做了粗略的分析之后,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建筑事业各方面的进步,并不乏成功之作,人才逐步浮出水面,新事物萌生,但我们的学术理论空气仍是太沉闷了,建筑评论,方案评审并未多涉及理论问题,这也触及了当前阻碍我们建筑创作水平提高的深层原因,包括体制,社会认识,等等,其中整体理论水平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关键问题之一.然而,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回归基本原理",进行理论的基本建设,而当前建筑界针对所费不赀的"畸形建筑"的频频出现,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切实际,与国力不相称的高标准,因而重新引起的有关"实用,经济,美观"的讨论,其用意是良善的,而其声音却也是软弱的.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唤起建筑学术界代表人物足够的注意,这是难以向历史交待的.四,迎接中国建筑文化的复兴需要建筑理论的繁荣综上所述,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遗产,可惜基于历史原因,对历史传承与理论总结与开拓明显不足.1950年代以来直至文革,我们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频繁的批判之后所造成的思想混乱与理论真空,至今仍然存在有后遗症;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一度与西方建筑在学术沟通上的中断,中国建筑界的许多人,对西方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都缺乏全盘而贯通的了解,忽然又面对了所谓"现代建筑已经死亡"的尴尬局面,以及蜂拥而至的2O世纪最后2O年西方建筑理论领域中虽然驳杂却并不成熟的学派纷呈,莫衷一是的表面繁闹现象,使得中国建筑师,包括有才华的青年一代,一时间变得无所适从.近些年来在建筑史学,建设实践方面虽然有可喜的发展,但还不能说对我们的理论建设起到了足够的影响.探索中国建筑文化的前进道路,应该要与对西方学习借鉴,包括在建筑理论方面的学习,并要与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实践总结联系起来考虑,以求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任务进行战略思考. 具体说来:第一,我们在谈论要活跃自己的理论思维时,一般总是希望注意不要陷入盲目跟风,追求时尚的误区,更不要把建筑等同绘画和雅塑一样纯艺术的东西,从而过分热衷于某种有悖理性或不合逻辑的新潮或前卫.但是,这些诚恳的话往往难以被人们(包括我们社会与青年学生)接受和理解.相信读者若能对理论多花一些功夫,例如对这本西方《建筑理论史》着作加以细心的研读,多了解一些在各时代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建筑思想的变化与论争,就能透过前人的一些智慧与迷惘,来审视今天所面临的问题.第二,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与交融是必然现象,并会日趋明显,对此需要提高认识,不断剖析全球的大趋势,对动态的发展有所察觉,增加对新事物的敏感,汲取其有益的东西,同时还要积极地,深入地发掘民族的,地区的建筑文化.传统文化可能是刨造的源泉,例如对比西方建筑理论的发展,建筑,城市规划与园林并行发展,而中国从古代秦汉都城起,就趋于整体发展,这种整体观念可视为优良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李约瑟早就提出要恢复中国的自信心,中国是一条流人近代科学之河的同等重要的支流, 从而更正了对中国的忽视).我们应该确信,中国建筑文化对于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终将会是大有所为的.从上世纪3O年代起对江南园林的发掘,4O年代起对"四川民居","浙江建筑采风"等对民居的研究,到今天对"地区建筑"的发掘与创作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都足以证明这一点.第三,尽管我们过去走过了曲折的道路,而且直至今日仍然存在着不少困惑,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差别,社会不同阶层居住水平差距悬殊等种种问题,既困扰着我们,又激发我们对切合中国实际的,不同于西方的道路的探索,我们不能丧失信心.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未来走向.关键有待我们如何作为,当前中国建筑文化的深入发展,也必然会留下与这一趋势与走向密切关联的深刻烙印.^闩盯EcR^【∞L"上2雌B董筑学枢I历史研究HISTORYSTUDIES£雉?迪轴朴wIcllIIl1l件l…lIllf…IIiI}?1黄毫C吐蟪.:的话自-蝗辑,x址砘IJHlRelr-il1OlillIII…I,…-ill五.树立东方建筑文化发展观.立足世界建筑之林需嗄挑㈣魁.?隶叮与与建筑化,白销惜打.需l,I*性r时弩洲以豁jjff,芹悖;难建鳆报揣6………~壁,¨J黹.den,rl"fIr^川,J,.Kl_ri】.I4年崔捕iTMJ:一,恺I'1-仟.£^却胃j≈乍¨节牲-{杰一艟:笃引,lL节业j鼍再lf几,"崆{建0l期丽音t1.11瑚1同枷单位:蔫毕丈学建氟学花柬.0o.稿B嘏20哺1]d01一。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建筑十书》简介《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一、建筑的构成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美。
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价。
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对于业主或使用、或显示财产富饶、或拥有雄辩声誉要建造各不相同的房屋的情况。
由坚固、适用、美观所想
由坚固、适用、美观所想当说到建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说起一个人——古罗马著名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以及他总结当时的建筑经验之后所写成的关于建筑和工程的论著,有建筑界的“圣经”这一美誉的《建筑十书》。
在《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设计的的三大原则:坚固、适用(实用)、美观(愉悦),这一观点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认同,并且经久不息地流传了两千年,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古代乃至近现代西方的很多建筑,基本上一直以来都是遵守着这三大原则。
在建筑十书中,对于建筑三原则,维特鲁威是这么说的:“建筑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
当把基础挖到坚硬地基,对每种材料慎重选择充足的数量而不过度节约时,就会保持坚固的原则。
当正确无碍地布置供使用的场地,而且按照各自的种类朝着方向正确而适当地划分这些场地时,就会保持适用的原则。
其次,当建筑物的外貌优美悦人,细部的比例符合于正确的均衡时,就会保持美观的原则。
”从这段话来看,维特鲁威所说的坚固,主要强调的是建筑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与之关系较大的是建筑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以及所用的建筑技术等;适用主要强调的则是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关系到建筑的功能和布局设计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否适用、便利、舒适;而美观主要强调的则是建筑的愉悦性及其审美功能,其核心在于建筑的比例和均衡性,同时还关系到建筑的装饰、尺度和对称美。
从维特鲁威所提出的建筑三原则中,若要按照重要性来排序的话,个人觉得,坚固毫无疑问是应当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足够坚固的建筑才能稳定、持久地存在下去,才能让人们更久地使用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足够坚固的建筑,才能让人住得更为安心,更有安全保障!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我觉得都应该把坚固放在建筑的第一位,而一旦弱化了建筑技术的可靠性及其安全性,忽视了坚固的重要性,那么即便是再适用,再美观的建筑,也迟早会出现大问题,当问题出现的那一刻,曾经所有的适用、美观都将会烟消云散,离开这个世界,同时带走的甚至可能会是无数的生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次的灾难——地震,从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到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再到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这一系列的灾难带走了数以万计鲜活、无辜的生命,在这些灾难中,固然,灾难发生之后及时的救援非常重要,而每次地震发生后,出现的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团结精神,也让人非常感动,让世界为之震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维特鲁威二
——《建筑十书》读书笔录及随感第二书建筑材料
序言
如果婴儿没有乳姆的哺乳,就不能摄取营养,也不能成长到相当的年龄,同样,城邦没有耕地及流入城内的耕地收获物就不能强大,没有丰富的食粮人口不能密集,民众供应不充足也是不能维持的。
按照次序,神庙、公共建筑物和私有建筑物就应当接续着它们,以说明这些应当按照什么比例和什么均衡。
然而我想我首先要说明大量的材料,即通过装配它们,无论在结构上或在材料的适用上都能完成建筑物的材料,在实用方面具有什么性质;其次要说明自然界的多种要素怎样配合。
一.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
因为每天做工,就完全熟习关于建筑的技艺,锻炼出智慧才能,养成习惯,通达各种技术,这时又在他们的精神中加以勤勉,而使热衷于这项职业的人们甚至可以称为匠师。
(中国古代,建筑师最初也是被称为匠师,是手工劳动者,技艺精于熟练,对于我们来说,手绘,模型,甚至于建造活动的亲身体验,都是很重要的。
)
这样,首先肯定了这些事项,因为自然不仅像对其他动物那样赋与了人们感觉,而且学用思想和意图武装了头脑,把其他动物放在他们的主宰之下,所以就由建造房屋逐渐进到其他技术和学科,由粗野的农村生活转移到和平的文化。
二.万物的要素
三.砖
首先要阐述砖应当由哪一种土来制做。
它不应当由砂和含砾多的粘土或粗糙的砂土来制做。
因为用这些土来制做时,首先是份量重;其次是当大雨淋到这种墙上时,就要化成细粉而致倒塌;还有其中的谷草由于其品质粗糙而不能起到粘结作用。
砖应当用白色的白垩质土或红土甚至掺砂的土来制做。
因为这种砖致密,有耐久性,操作时不重,容易砌筑。
为了砖能够干燥得均匀,要在春季或秋季制做。
在夏季制做的砖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
因为强烈的太阳首先灼热表层,恰似在水涸的地方看到的那种状态,里层还没有干燥。
而且以后(里层也)干燥收缩时,曾经干燥之处便会破裂了。
这样发生裂纹的砖是要变弱的。
如果在两年前制做放置,那么这种砖就特别适用。
因为不经过这段时间不可能干燥到里层去。
如用新制未干的砖来砌筑,在抹灰时灰浆还没有趋于密结,就要硬化,按它的原状凝固,砖便不能保持和灰浆同样的高度;又由于收缩而移动,也不和它粘着。
因此,脱离开墙的抹灰
因其薄而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立住,就要破坏,幸存下来的墙体本身也就要受到损伤了。
这样的砖的利用价值是大的。
因为用于建筑工程时不重,且制成以后不会因风雨而淋坏的缘故。
四.掺在石灰中的砂
在墙上用海砂抹灰时,墙还会析出盐分,表面就要剥落。
…抹灰中的石灰掺和谷草,…在抹灰时如用压光工具便可以得到强度。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还能见到这种做法)
五.石灰
六.火山灰
万物并非为了人们的愿望,而是偶然各不相同地按照自然规律创造的。
(古罗马辉煌建筑的物质基础——天然混凝土)
七.石材
八.墙体的种类及构造
墙体的种类如下:即现在人们使用的网格砌体和称做乱石砌体的古代形式。
其中网格砌体是优美的,但是在所有的横竖接缝部分会离开因而容易发生裂缝。
乱石砌体是把毛石一一砌筑起来的,虽然外观并不美观,但与网格砌体相比,却可造成更加坚固的砌体。
无论哪一种都要用极小的石块来砌筑。
这样,墙体用石灰和砂的砂浆密实地填满,可以持久。
当(石块的)性质柔软粗松时,从砂浆里吸取浆液,便会干燥。
但是以多量石灰和砂为主充分使用时,墙体含湿较多,因此不会迅速变为失效而能维持原形,介是湿力通过毛石的空隙从砂浆里被吸出去,石灰便与砂分离崩散,同时毛石也不能和它们粘结,墙体在几年之内就要成为废墟。
九.木材
十.冷杉木
就我头脑中能想到的,我已经说明了什么是建造房屋所需的材料,考虑到用怎样的配合比自然要素,几种树木存在着哪些质量的优劣,以使从事于建筑的人们无所不晓。
随感
在这第二书中,维特鲁威首先通过一个典故来说明城市的选址应该考虑城市生活必需品
的供给,然后说明了因地取材的现象和各种材料的性质与优缺点,使用合适的材料搭配和特定的材料有利于墙体的强度。
并说明了由于城市人口稠密的原因而采取了相对较薄的墙体,同时说明了几种墙体的砌法和采取合适的砌法可以加强墙体的强度。
这些知识点已经涉及到建筑构造和土木施工方面了。
对于木材,维特鲁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叙说了一些品种的木材的质地,指出同一品种的木材会由于生长的地方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材质,木材的质量也受到砍伐季节的影响。
俨然,一个植物学家的修养。
如今在全球环保大潮下,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大量使用木材已经不现实,传统的木匠手工艺人也渐渐消逝,也许再过多少年,对木材的研究就会过时了,过时是因为没用。
科技进步带来了各种新型建筑材料。
为轻型建筑构造带来便利,同时新材料新技术也是设计师灵感的出发点。
砖瓦木材,砂石,着实已经扛不动现代化建设的大旗了。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