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应急避难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的探讨
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原则与要求
64,1*&+1: .S: W:FWZF; Q:OJN: O7Q :PG;JGTF7H FW TS: FZM7QTGHT MGQT 7O JQUGH :GQTSXJGY: RFWGWT:Q MQ:P:HTF7H M8GH9 5T ZJWT U: M8GHH:R GHR ;HWTQJ;T:R FH G ;FTI FH W:FWZF; Q:NF7H9 .S: FZM7QTGHT Z:GHFHN ,UGWF; MQFH;FM8:W,ZGFH Q:A XJFQ:Z:HTW GHR FZM7QTGHT WTGHRGQRW 7O M8GHHFHN GHR ;7HWTQJ;TFHN JQUGH W:FWZF; Q:OJN:W O7Q :PG;JGTF7H GQ: WTJRF:R9 5T ZJWT U: :HWJQ: 7O TS: W:FWZF; Q:OJN:W O7Q :PG;GJTF7H WGO:TI9 7#8 92*-,: :GQTSXJGY:;W:FWZF; Q:OJN: O7Q :PG;JGTF7H ;M8GHHFHN
!"# $%&’’(’) $*(’+($%#, &’- *#./(*#0#’1, 23 /*4&’ ,#(,0(+ *#3/)#, 32* #5&+/&1(2’
D/1 EFGHAIJ K1 L7JAM7
( D788:N: 7O DFPF8 ,HNFH::QFHN GHR -Q;SFT:;TJQ:,/:U:F V78IT:;SHF; 1HFP:QWFTI;,GQTSXJGY: ,HNFH::QFHN ):W:GQ;S D:HT:Q 7O /:U:F VQ7PFH;:,.GHNWSGH #$?##@ ,DSFHG)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解读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解读一、前言随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了规范和指导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在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和解析,以便广大规划编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指南。
二、指南概述1. 指南的背景和意义该指南的发布是为了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编制工作,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指南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2. 指南的主要内容该指南主要包括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的一般要求、基本原则、流程步骤、技术标准和评估指标等内容。
其中,要求规划编制者充分考虑灾害类型、人口密度、社会脆弱性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配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规划编制的一般要求1. 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编制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编制相关标准,遵循城乡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发展定位,确保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相衔接。
2. 规划编制的原则规划编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科学规划、安全可靠、适宜便民、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考虑灾害风险和社会脆弱性,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保障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3. 规划编制的流程步骤规划编制应当按照前期调研、方案设计、论证评价、报批审批、落实实施的流程步骤进行。
规划编制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划编制标准和程序,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四、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1. 场所选址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应当选址在地质条件稳定、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安全等方面符合要求的区域,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区域相近,方便人员疏散和避难。
2. 设施布置标准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应当按照人口数量、安全距离、应急物资和设备等要求进行合理布置,确保每个避难场所的容纳能力和生活保障能力。
3. 建筑设计标准规划编制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标准和应急设施配置标准,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结构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例
2 .建设现 代化文 明国际 大都市 的需要 随着北 京市城 市现 代化 建设步伐 的加快 , CBD商务 中心 建设
建 设应 急 避难 场 所 的意 义
由于我 国受太平 洋板 块与 印度洋 板块 和菲律 宾板 块挤压 作 用成 为世界 多地 震 国家之 一 。因此 ,建设 地震 应急避 难场 所是 开展 防震
体) ,南 侧 2、5 6、 7 , 号地 有厕 所 。
在正 式厕 所 和应 急避 难疏 散 区附近 ,按 照 防疫 、卫 生及景 观要
求 .建立 4处 暗坑 盖板 式应 急简 易厕 所 ( 4 。根 据现状 条件 ,2 图 ) 、
3 .4,6号地 ,每 处建 立 1 - 0个坑位 的 临时厕 所 。平 时为绿化 的草 02 地 .可在 上面 放置 临 时 、可 移动 的装 饰小 品 。
北 京 树 立 现 代 化 国 际 大 都 市 的 良好 形 象 。
1 .建设城 市总体 防灾体 系的 重要部 分 随着北 京市 城市 建设 的快速发 展 .自来 水地 下管线 已达 6 0 0 0公 里 、天 然气地 下管线 近 9 0 0 0公里 、易燃 易爆 的危险 化工企 业 6 0多 0 家 、危 险 品存放点 6 0多处 这些地 方都有 可 能发生地 震 次生 灾害 。 0
建设应 急避难 场所 ,不 仅是 防震减 灾的 需要 ,也是其 它重
自 然 灾 害 、 人 为 灾 害 避 难 的 需 要 是 建 立 城 市 防 灾 体 系 的 重 要 F 容之 一。
城市 公 园由于具 有其特 殊 的空 间位置 常 常作 为有效 的应急 避难 场 所 ,成 为游 憩 、观 赏 、生态等 功能 以外具 有重要 意义 的功能 。
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根据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工作及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整体规划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规划区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
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解读《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解读《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文章属性•【公布机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3.12.2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解读《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介绍一下《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出台的背景。
答: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响应、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发挥转移避险、安置避难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已建成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超过13.7万个,但场址选择、分级分类、功能设施等布局设计参差不齐,大多数缺乏统一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应急管理部等12部门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有关意见,我国将在2025年底前,全面开展省、市、县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
制定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加强指导和规范各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动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城乡应急避难场所,促进构建全国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2问: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哪些方向重点?答: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及应急管理发展现状、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现状及分析、应急避难需求及资源分析、规划目标与指标、应急避难场所发展布局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要求指引、实施安排、保障措施等。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把握好以下方向重点:一是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安全单元,科学布局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应急避难资源合理新建、改造和指定应急避难场所,统筹防灾防疫防空等多功能兼用设计。
三是加强室内型、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逐步满足城乡居民对应急避难场所条件改善的需求。
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介绍公园通常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然而,突发事件可能在公园中发生,例如自然灾害、火灾、恐怖袭击等。
为了确保公园内人员的安全和保护公共财产,建立一套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2. 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 快速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 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公众的安全感和信任。
3. 应急预案的步骤3.1 突发事件的识别和预警公园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的识别突发事件和发出相应预警的系统。
该系统可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潜在风险因素,例如气象状况、地质状况等;- 安装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公园内的变化;- 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3.2 应急响应和紧急通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公园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向公众发布紧急通知。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 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指派专人负责协调和监督应急行动;- 启动紧急通知系统,通过公告、广播、短信等途径向公众发布警告和指示;- 向公众提供逃生路线和安全避难点的信息。
3.3 人员疏散和救援行动当突发事件威胁到公园内的人员安全时,必须迅速进行人员疏散和展开救援行动。
以下措施应得到优先考虑:- 建立完善的人员疏散计划,包括指定逃生路线、安排疏散点等;- 训练公园工作人员和保安人员,使其熟悉应急程序和救援技能;-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以便获取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4 事后处理和重新开放一旦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公园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事后处理和重新开放。
以下是一些建议:- 进行损失评估,制定修复计划,并实施必要的修复工作;- 监测和评估灾后潜在风险,如倒塌建筑、树木,以及环境污染等;- 向公众提供及时更新和恢复开放的信息。
4. 总结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公众安全和保护公共财产的关键措施。
通过及时预警、有效响应和正确处置,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维护公众的安全感和信任。
公园管理部门应将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列为重要工作,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提高公园安全管理水平。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是为了加强城市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展开救援和救助工作。
以下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的主要内容:一、选址原则:1. 离灾害源地距离较远,避免灾情扩大;2. 地势高且稳定,避免地质灾害;3. 靠近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方便救援车辆和人员进出;4. 具备足够大的空间,可容纳大量的人员和物资。
二、场所规划与设计:1. 根据人员数量和类型确定建筑面积,并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域,如接待区、休息区、医疗区、食品储存区等;2. 配备必要的设施与设备,如通风系统、卫生间、洗浴设施、供水供电设备等;3.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安全疏散通道、应急照明设备等;4. 防止感染传播,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如垃圾分类处理、环境消毒等;5. 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指引人员正确使用设施与设备。
三、场所建设标准:1. 建筑结构要牢固,满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要求;2. 材料选用环保耐用,并符合防火、防水等要求;3. 室内布局灵活合理,便于分区管理和人员疏散;4. 楼梯、电梯、走廊等通道宽敞顺畅,设有明确的出口指示标识;5. 燃气、电力等供应设备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维护和检查。
四、场所管理与维护:1.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与工作流程;3. 加强对场所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4. 定期进行整治,保持环境的清洁与整洁;5. 做好记录与档案管理,便于事后总结和改进。
五、应急资源准备:1. 储备足够的食品、水源、医疗物资、应急药品等,以满足人员的基本生存需求;2. 配备相关的通信设备,确保和外界的联系畅通;3. 在场所附近配备足够的救援车辆和设备,方便救援工作的展开;4.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行动方案和责任分工。
六、社会参与与宣传:1. 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2. 定期举办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3. 利用媒体渠道,宣传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意义与相关知识。
浅谈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规范
浅谈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发表时间:2017-07-12T16:10:20.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麦耀锋[导读] 规范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研究,它可以为避难提供更为安全的场所。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自然灾害的发生仍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灾难发生时,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成为了相关专家学者竞相研究的对象。
而公园作为应急避难的场所,日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
规范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研究,它可以为避难提供更为安全的场所。
基于此,笔者从公园应急避难的功能、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对策及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规范意义三大方面展开论述,期望对相关研究以理论支撑。
关键字: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城市灾害的发生,往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这里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在灾难发生时,选择应急避难场所便显得尤为重要。
而公园因其属于公共服务场地,场地宽阔,离建筑物较远,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好地方,在灾难发生时也就成为了人们避难的良好选择。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地震,其规模之大,破坏力程度之深属历史罕见。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毁灭式打击,酿成人间悲剧。
在其间,成都市人民公园迅速接纳了转移至此的市妇产医院的产妇和婴儿,富乐山公园在绵阳市面临唐家山堰塞湖严重威胁时成为临时安置市民的理想场所;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什郁市洛水镇永兴公园等一系列城市公园也成为居民的避难所.笔者针对汶川地震前后公园的功能做了对比,如表一: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汶川地震前,公园的主要功能停留在休憩娱乐、游览观赏及运动健身等功能上。
而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园的避灾救灾成为了其主要功能。
可见,公园在避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公园应急避难的功能公园具有应急避难的功能,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避难场所,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医疗、卫生防御功能,运输转发救灾物资,灾害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及心灵庇护所这几大方面。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摘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其中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灾害隔离带,防灾公园规划与防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极大不足。
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长春市城市防灾公园体系的应用方向及防灾公园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配置要求。
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防灾避险;居民意识;管理系统;长春市1.引言诗经中曾描绘地震的可怕:“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不时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
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全球 7 级以上地震约 1/3,我国有 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且有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地震区[1]。
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与高精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由于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应对灾害与风险,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内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承担着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
防灾公园是指以地震为起因,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规划建设的避震疏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园。
应当指出的是,防灾公园虽然是以防止地震灾害为主要目的,但也具有防止其他城市灾害的能力[2]。
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避险和候援的重要场所[3]。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长春市防灾规划的缺失与不足,总结并归纳出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适应性强的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安全规划提供借鉴。
2.南湖公园防灾建设现状分析2.1场地整体及周边调研分析2.1.1场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38.6公顷,大约能容纳10万人避难。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规划设计探究
图1 防灾避险点、线、面、域规划体系3.2 相邻公园绿地间规划设计
针对群体公园绿地,宏观上联合各公园绿地,建立区域性公园绿地防灾避险体系。
根据城市人口密度、灾时人群分布及疏散情形、各公园绿地的大小、数目、类型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配置形式,综合考虑防灾空间的布局及防灾时序,明确各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特性,加强疏散通道与周边城市防灾避险空间的连接度,实施各公园绿地宏观联合,在不同公园绿地之间通过疏散通道将防灾公园绿地进行有机连接。
建设区域性城市绿地应急避险系统,使其具有全时序、全空间的救平转化机制,使公园绿地既能集中高效地发挥个体效应,同时也兼具城市应急风险规避体系下的群体效应。
城市公园绿地是由各个公园绿地构成,我国各地区的城市绿地建设存在差异,各类公园绿地因使用性质不同,结构布局也存在差异,且同一类型的公园绿地因其构成形式、民俗文化、配套设施等条件的不同,需结合。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初探
CHIN A E M E R GENCY R E SC UE中国一、引言2007年8月30日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施行。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除了很多亮点和新内容之外,里面用很短但以专门一条(第十九条)的篇幅规定了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要求。
实际上,在以往的法律法规中一直涉及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只是它的内涵不断变化,初期的应急避难场所是临时性和被动应对性的,并未象现在一样与城乡规划统筹结合。
1995年国务院发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民政部门应当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等,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也规定“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
据统计,目前仅在北京城八区已经建成或改造成的应急避难所已有28处,与周围社区步行距离为5-15分钟(服务半径500米),可容纳近200万人,而可作为临时避难所的小面积空地有数千处之多,可改建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开阔地带面积有5300多公顷。
有关报道说,北京市政府将于2010年前建成100多处较大规模应急避难场所。
二、应急避难场所的由来为什么应急避难场所如此受关注,要从它的由来说起。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具有食品、住宿、医疗等功能设施的场地。
由于地震等灾害经常会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生命线系统的损坏,导致人员无法居住和供电、供水、供气中断,灾区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和混乱,不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能给人们在灾后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有保障的地点作为临时住所,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各国都开展了很多工作,应急避难场所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专项设计1 -防灾避难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内部景观
万寿公园实景
防灾避难--实例
• 应急指挥中心一般与公园管理处相结合,同时还应和物资储备区结合一同设置 。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应急避险指挥中心
万寿公园
防灾避难--实例
• 绿化隔离空间一般布置在场地周边,起防护隔离作用。绿化
防灾避难--实例
入口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公园从北到南依次为入口广场区、消防历史广场、科普教育区,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主题文化动线,打造沉浸式的游览 体验,以寓教于乐的场景营造展现园区的消防主题文化。
荷风四面亭
科普空间
康体健身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园区内还建立了完善的排污及雨洪调蓄系统,绿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植草沟、生态石笼等防洪生态设施在园区得 到了充分运用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防灾避难--实例
• 北京曙光公园
• 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 ,灾时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区域综合性公园。
荷风四面亭
北京曙光公园实景
曙光防灾公园雕塑
防灾避难--实例
• 应利用公园的场地条件,设置不同的防灾救灾场所,做到统筹兼顾。
荷风四面亭
曙光公园景观
• 曙光公园内部
• 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平面图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在我国,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 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荷风四面亭
城市绿地
城市公园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①防灾减灾功能:防止和减轻地震及其二次灾害的危害程度,延缓火灾蔓延,防止瘟疫入浸、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王培茗,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云南省住建厅、自然资源厅专家库成员,昆明市规划局专家库成员。
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先后在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及云南大学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安全与防灾,城市总体规划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校重点科研基金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共计十余项,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近40篇。
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灾害多发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各类人为灾害都较为频繁,这些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尽管城市建筑及设施较乡村更为坚固,但由于城市人员密集,一旦遭遇灾害,人员伤亡及损失往往更为巨大,如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1976年的中国唐山大地震,伤亡都远远高于发生在乡村区域同样级别的地震。
为了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我国往往通过设置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让受灾人员在灾后第一时间转移到这些相对安全的场所接受救援、救治,因此应急避难场所成为城市居民的救命场。
然而,我国虽然确立了在城市中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也发布了相应规范,但是在实际规划布局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就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城市避难疏散场所布局存在的问题(一)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与避难需求不匹配在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一般遵循平灾两用的原则,以城市公园、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学校操场等场地作为避难场所,虽然这些场地在布局时与居民区分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结合,但其服务人口往往是以平时的人口为基数计算的。
在灾害发生时,由于每个区域的灾害风险不同,如城市老旧社区、城中村等虽然与新居民小区人口差不多,但灾后这些社区往往受损更为严重,避灾需求更大。
城市公园应急避难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的探讨——以东风公园为例____
费盛强1 张汉晖2 翁殊斐3,*(1.广州市东风公园,广东 广州 510075;2.广州市信立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70;3.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0)FEI Shenq-qiang 1, ZHANG Han-hui 2, WENG Shu-fei 3,*(1.Dongfeng Park,Guangzhou 510075,China;2.Trustworthy Garden Decoration Projectco.,Ltd, Guangzhou 510070,China;3.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0,China)城市公园应急避难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的探讨——以东风公园为例Discussion on Content of City Park Emergency Special Planning:Taking Dongfeng Park for Example摘要:通过实地调查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现状,包括各种功能设施的配置和日常维护管理,提出防灾公园规划建设的内容及要求,以及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建议,对今后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公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Base on the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ngfeng Park emergency shelt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including the management of functions facilities and daily maintenanc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Dongfeng Park emergency shelters.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mergency shelters park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City park; Emergency evacuation park;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Emergency shelter; City green space system关键词: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公园;防灾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城市绿地系统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27-05收稿日期:2013-08-26修回日期:2013-10-16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全国各地开始思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问题。
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空间配置原则探讨
维普资讯
第 2 卷 7
苏
群, 强: 钱新 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空间配置原则探讨
6 7
12 年 的 日本 关东 大地震 受 害者超 过百 万人 , 93 死亡 者 多达 9万 人 , 9 %以上 死亡 者 是被 地 震 引起 的 而 0
次生灾 害—— 大 火烧死 的 。据地震 后 的调查 , 在这 场 大震灾 中城 市 的广 场 绿地 和 公 园 的灭火 效 力 比人 工灭
维普资讯
第 2 第 2期 7卷
20 0 7年 4月
苏
州
大
学
学
报( 工
科
版)
Vo . 7 No 2 I2 Ap . 0 7 r2 0
OURNAL UZ t OF S IOU VERS Y( GI UNI n1 EN NEE R G C E S I NCE E T ON DI I
城市应急避难场是指利用城市公园、 绿地 、 广场 、 体育场、 学校操场等场地 , 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 化管 理 , 为社 区居 民提 供安全避 难 、 本生 活保 障及救援 、 能 基 指挥 的场 所 。
国 内外 的经验 教训表 明 , 大城 市 , 别是人 口密 度大 、 特 建筑物 密集 的城市 , 了防御 和减轻地 震等 自然和 为 人为灾 害 , 城市规 划建设 中应预 留应 急避难场 所 。这不仅 是 防震 减 灾 的需 要 , 在 也是 防避 其他 重大 自然 灾害 和人 为灾害 的需要 , 建立 健全城 市综合 防灾 体系 的重要 内容之 一 。而随着 我 国城 市现代 化建 设 的加 快 , 是 应 急避难 场所 的建设 已经成 为城市公 共安全 的一 项重 要 内容 。
给将非常紧张。 显而易 见 , 如果 没有 一批安全 的城市 避难 场所 , 加之 广大 市 民缺乏 防灾避 险 的基 本 知识 , 旦发 生 重大 一 灾害和突发事件 , 导致公众社会秩序混乱和失控 , 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损失。因此 , 科学、 合理 、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1.1 项目名称 (1)1.1.2 项目建设地点 (1)1.1.3 项目承建单位 (1)1.1.4 项目建设周期 (1)1.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1.1.6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2)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1.3 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2)1.4 结论与建议 (3)1.4.1 结论 (3)1.4.2 建议 (4)第二章现状与建设必要性分析 (5)2.1 现状分析 (5)2.1.1 国家政策背景 (5)2.1.2 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发展状况 (6)2.1.3 ***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状况 (7)2.2 建设必要性分析 (8)第三章项目的建设条件 (10)3.1 项目建设经济条件 (10)3.2 项目建设自然条件 (11)3.3 项目建设选址及施工条件 (12)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4)4.1 项目建设依据 (14)4.2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原则和要求 (15)4.3 项目建设目标 (17)4.4 方案介绍 (18)4.5 方案比选 (21)4.6 方案可行性分析 (21)第五章环境保护和节能 (24)5.1 环境保护依据 (24)5.2 项目建设场地周边环境状况 (24)5.3 项目建设环保和卫生防护措施 (25)5.4 项目建设标准 (28)5.5 节能建设标准 (29)第六章项目组织管理 (30)6.1 项目组织管理 (30)6.2 项目招标投标 (31)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32)7.1 建设工期 (32)7.2 施工进度 (32)第八章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33)8.1 投资估算依据 (33)8.2 投资估算说明 (33)8.3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34)8.4避难场所设施建设投资估算清单 (35)8.5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36)第九章项目建成与运行管理 (37)9.1 管理机制 (37)9.2 疏散工作管理办法 (39)9.3 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40)9.4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费用及运行资金来源 (40)第十章国民经济评价 (41)10.1 国民经济评价计算参数 (41)10.1.1社会折现率 (41)10.1.2影子价格 (41)10.1.3物价上涨系数 (41)10.1.4残值计算 (42)10.2 国民经济费用和效益范围 (42)10.3 国民经济评价费用 (42)10.3.1投资调整 (42)10.3.2养护费用 (43)10.3.3工程残值 (43)10.4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43)10.5 经济评价结果 (43)10.5.1经济净现值(ENPV) (43)10.5.2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44)10.6 社会效益 (45)第十一章可行性分析 (46)1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46)11.2 工程可行性分析 (46)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实施建议 (47)12.1 研究结论 (47)12.2 实施建议 (47)附图1 方案A平面布置图附图2 方案B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市河滨公园应急避难场所1.1.2 项目建设地点***市河滨公园(市区经二路西段)1.1.3 项目承建单位***市地震局1.1.4 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年度(2009年)论证、立项。
泉城公园避难场所地震应急预案
泉城公园避难场所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目的
为了加强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确保泉城公园及其周边地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地震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泉城公园内发生地震灾害时,对应急救援、避难场所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三、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措施
1、地震发生时,所有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在高空、悬挂物下等危险区域逗留。
2、各单位负责人要立即对人员进行清点,并组织疏散到指定避难场所,确保人员安全。
3、避难场所负责人应按照指挥部指示,做好避难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地震发生后的救援与恢复工作
1、地震发生后,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协助救援工作。
2、做好伤员救治和伤病员后送工作,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3、组织清理垃圾、修复设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完善
1、定期组织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
2、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确保应对能力和
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附则
1、本预案由泉城公园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有效期至修订发布之日止。
城市公园地震应急预案
城市公园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地震时,公园应急人员立即组织游客疏散到开阔场地,远离高建筑和树木。
确保游客安全后,立即报警并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二、设立临时救援点
地震发生后,应急人员应设立临时救援点,提供简易的医疗救护和紧急物资供应。
三、协助市民疏散
公园应急人员应协助市民和游客疏散,清理道路和通道,确保人员安全转移。
四、应对余震
地震发生后可能会有余震,应急人员应继续观察和提醒游客注意余震可能带来的危险。
五、安抚游客情绪
地震发生后,游客情绪可能紧张,应急人员需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工作。
六、恢复公园秩序
地震过后,应急人员需要对公园设施和景观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公园秩序恢复正常。
公园应急预案
公园应急预案公园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然而在公园的运营过程中,面临各种突发事故的可能性。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公园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公园应急预案,确保公园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障游客的安全。
1. 应急指挥机构为了应对突发事故,公园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指挥机构。
该机构应包括公园管理部门的代表、安保人员、医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代表,如消防部门、警察等。
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并确保信息的流通畅通。
2.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公园管理部门应制定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培训,以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预案。
预案中应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及相关职责分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3. 人员疏散和安全公园应制定人员疏散的应急预案。
根据公园的不同区域和设施,制定相应的疏散路线和指引标识,并在适当的地方设置避难所,以确保游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离开危险区域。
此外,公园应配置足够数量的紧急出口和疏散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灭火和防火公园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灭火器的使用培训。
公园应安装火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系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灭火措施。
5. 救援与急救在公园中,可能发生各种紧急情况,如溺水、中暑、心脏病发作等。
因此,公园应建立一支专业的急救队伍,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以提供紧急救护服务。
6. 公众信息发布当突发事故发生时,公园应及时发布公众信息,告知游客应避开的区域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公园可通过公告栏、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并保持与执法部门和媒体的紧密联系,以便及时向公众传递最新信息。
7. 应急演练和总结公园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并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
通过演练,公园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握应对突发事故的技巧和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与防灾应急避难功能的研究_以杭州城市为例_姚珏
理论探讨 / THEORETICAL DISCUSSION导言加快研究和兴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摆在世界各个国家面前迫切的新课题。
公园、广场作为重要的避难场所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以杭州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展开城市防灾应急避难功能的研究。
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理论匮乏,实践经验缺少。
本次研究试从城市空间、、防灾规划、公共设施等角度入手以杭州为例探讨城市现有公共空间应急避难功能的建设,公共空间规划与防灾应急避难功能的结合。
1.应急避难的概念及国内外经典理论与实践1.1 基本概念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居民在灾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躲避由灾难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具有食品、住宿、医疗等功能设施的场地。
避难场所包括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其中公园是避难场所的主体。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方式一是体育馆式避难(疏散基地):是指利用辖区内的大形体育馆和闲置大型库房(展馆)、结建防空地下室等建筑物赋予避难所功能。
二是坑道式避难所:是指利用辖区内的人防坑道工程进行建设改造,完善相应的生活设施,赋予人员应急避难所功能。
三是公园式避难所:是指利用辖区内的各种公园、绿地、学校、广场、体育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改造,加建相应的生活设施,赋予人员应急避难所功能。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规模分为一级应急避难所:一般规模在15万平方米以上,可容纳10万人(人均面积1.5m2)。
当市民接收到防灾警报信号后,通过半小时到两小时的摩托化输送即可到达的应急避难所;二级应急避难所:一般规模在1.5—15万m2,可容纳1万人左右;三级应急避难所:一般规模在2000 m2左右,可容纳1000人。
市民在5—15分钟内即可进入应急避难所。
1.2 国内外经典理论研究与实践日本是较早重视应急避难场所研究和设计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出专门兴建的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建设经验。
多次大地震的发生使日本充分认识到公共空间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应急避难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的探讨作者:费盛强张汉晖翁殊斐来源:《广东园林》2013年第05期摘要:通过实地调查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现状,包括各种功能设施的配置、日常维护管理,提出防灾公园规划建设的内容及要求,以及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建议,对今后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公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公园;防灾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城市绿地系统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00-00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全国各地开始思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问题。
如何有效预防灾难,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大面积开阔平坦地区是最理想的公共避难地,城市人口密集区的室外公园正好可以担当起这个重担。
而未雨绸缪地规划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公园,是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举措。
然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公园应急避难专项规划体系建设却不免让人担忧: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范来指导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功能的规划设计,国内应急避难公园的建设主要是参考日本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经验,还处于摸索阶段。
虽然广州市规定居住区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编制应急避难专项规划[1],但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因此,在修建和改建城市公园时应如何增强公园防灾避险功能已经成为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尝试以东风公园为例,对城市公园应急避难专项规划的内容及要求作初步的探讨。
1 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2]。
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多种应急避险功能。
城市应急避难公园又称城市防灾公园,是指“由于地震灾害引发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灾构造而建设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3]。
2 应急避难公园规划原则应急避难公园规划原则主要有综合防灾、统筹规划原则;均衡布局原则;“平灾结合”适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步行到达原则[4]。
2.1 综合防灾、统筹规划原则除了城市公园以外,广场、体育场、操场、停车场、学校、人防工程、寺庙、空地等都可以选作避难场所。
配置应急避难公园时应当考虑对城市多种灾害的综合防控,配合其他各类避难场所作统筹规划。
2.2 均衡布局原则即就近避难原则,为了使市民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到达应急避难公园,公园应在城区比较均匀地分布。
过去规划中是以居民的活动半径(250 m或1 km)布置公园,但从阪神大地震震灾调查中得知,只要公园在可通行范围之内,距离与避难行为几乎没有相关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置公园还必须考虑与人口密度相对应的合理分布。
2.3 “平灾结合”适用性原则应急避难公园应首先满足平时休闲、娱乐、活动等功能,其次在灾害发生时还能为市民提供避难场所。
公园场地和设施都可以结合防灾避难设施共同设计。
2.4 安全性原则应急避难公园的选址必须避开地震活跃带、矿山塌陷区、泥石流或山体滑坡地区;同时应该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区、仓库以及高压线区域,以免发生次生灾害。
而作为搭建临时帐篷或进行救灾活动的避难广场,应该优先选择平敞开阔、排水良好的安全区域,防止因积水而带来不便或影响物资存放。
2.5 步行到达原则居民到应急避难公园一般步行到达。
因为严重灾害发生后,应急避难公园用地比较紧张,内部一般不设停车场,较多的私人汽车进入其中将给公园管理带来困难。
而且,地震灾害发生后,城市道路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且道路上人多、车多,避难路线甚至城市道路一般都很拥堵,乘坐私人汽车避难有可能消耗更多的时间,冒更大的风险。
3 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按照“公园必须结合总体布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
新公园的建设必须设立避难场所,且不准建占地面积大的篮球场等体育设施”[1]的要求,广州先后建成了6个应急避难场所,其中东风公园于2007年12月建成市级应急避难场所。
以下以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为例,对城市公园应急避难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进行探讨。
3.1 规划理念以人为本,一场多用,平灾结合,分步建设,逐渐完善。
即该应急避难场所不仅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也是城市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还是市民日常休闲、锻炼和娱乐的场所,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和丰富城市景观、塑造特色主题的原则。
3.2 规划范围东风公园占地面积4.5 hm2,应急避难场所实际可利用面积为3.0 hm2,可疏散人数约2万人。
可供应急使用的场地有:休闲草坪区、儿童游乐区、老人休息区、地掷球场、东门停车场等。
疏散路径:附近各小区居民可分别从广州大道中的正门、水荫路的西门和水荫横路的北门进入公园的各个功能区(图1)。
3.3 功能设施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应已具备11种应急避险基本功能,包括应急标志、应急指挥管理中心、应急蓬宿区、应急供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应急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卫生防疫用房、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广播系统和应急停机坪等配套设施。
3.3.1 应急标志1)园外道路指引标志。
在广州大道中、水荫路(水荫小学门口)和水荫横路交通道口设置“应急避险场所”指引标志,标明方向和大致距离,以明示应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图2)。
2)园内指示标志。
在公园内部各功能区与内部道路的分界处设置指示标志,如在道路边、草坪上以及建筑物附近设置“应急厕所”“应急医疗救护”“应急蓬宿区”“应急物质存放处”以及“应急避险指挥中心”等标志,以明确该功能区的用途(图3)。
3)出入口设置功能分布示意图。
在公园东、西二个大门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如图4),附文字说明,简要介绍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意义。
3.3.2 应急指挥管理中心利用公园管理处现有办公用房和会议室作为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会议室,平时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发生地震或其它突发性城市灾害,即成为应急指挥管理中心。
利用现有办公电话和电源设备;购置4个手提高音喇叭和10套对讲机,配合现有的20多个园内广播喇叭组成应急指挥和广播系统。
3.3.3 应急蓬宿区利用公园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开阔地(中央大草坪、西片草地、游乐场)设置4个主要疏散区,必要时便于搭建应急避难帐篷。
应急蓬宿区面积约3 hm2,可设置4个大帐篷(8m×3m)和6个小帐篷(6m×3m)(图5),平时贮于公园南部地掷球场旁的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内。
3.3.4 应急供水、供电系统公园园路边目前有4个自来水取水点;同时购置6台饮水机以备应急时使用,平时用于公园主要位置和办公室;另在公园西片画廊外围钻了1口井取水(图6),平时可用于公园浇灌花草、打扫卫生等,紧急情况下可弥补饮用水、生活用水的不足。
在公园西北角的泳区内,配置了功率50 kw小型应急发电机(图7),以备紧急情况时的照明和通讯设备用电所需,园内照明系统刚刚改造完毕,照明设备完好。
3.3.5 应急厕所公园现有4处厕所,分别位于南面的游乐场、北门的休息廊、西北的游泳区和西面的管理处,经过公园近几年逐步改造,均增加了男女厕位数量、化粪池容量和残疾人厕位,通风采光良好,排污管道通畅;在公园内各应急避难蓬宿区预留了一定面积,用于放置紧急情况时从公园外围调运的移动式应急厕所,目前移动厕所有2个(图8)。
3.3.6应急物资储备与医疗防疫用房充分利用公园南部地掷球场旁的板房,作为食品、饮用水和其他救灾物品等应急物质储备用房(图9)。
旁边的地掷球场地作为食品、救灾品发放场地。
储备物资主要有:大帐篷2个、小帐篷4个、饮水机6台、高音喇叭2个、ABC灭火器9个、对讲机10部、50 kw发电机1台等。
利用公园西北角泳区现有的救生室,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站(图10),主要是发放常用药品,进行简易医疗救护处理和卫生防疫工作,必要时再转入附近的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3.7 应急消防与广播系统利用公园边现有的两个消防栓(位于西北角)和原有的分布在公园各处的灭火器作为应急消防系统,要求坚持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对以上消防设备加强定期保养检查,确保在发生灾情时能立即投入使用。
完善公园现有的广播系统,更换了20个广播喇叭,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等,让市民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地休闲、娱乐;发生灾害后,能及时向灾民发布灾情等有关信息,对灾民开展减灾、应急、自救互助的宣传教育,制止谣言的传播,稳定避难场所内的社会秩序。
3.3.8 应急停机坪公园东门广场外设置了直径为15 m的应急停机坪(图11),主要是作为起降直升机的临时场所。
当灾害发生时,可以将那些不宜在灾区内接受治疗的伤员,用直升机运往灾区外的其它医疗机构,以便伤员等能够获得更妥善的治疗。
3.4 防灾植物配置基本是原有的植物种类和配置,建设防灾公园没有对树种进行改良,原来种植的树种主要有: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垂榕Ficus benjamina、芒果Mangifera indica、大叶榕Ficus virens、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盆架子Alstonia scholaris、大叶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 P.、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金山葵Syagrus romanzoffianum、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大叶棕竹Rhapis excels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等。
3.5 防灾知识宣传和防灾应急演练东风公园没有设置独立的防灾宣传栏,在公园东门广场唯一的一处宣传栏内张贴的是广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知识,且没有定期更新宣传知识。
据公园员工反映,公园建成避难场所验收时,曾进行过一次简单的防灾应急演练,并没有相关部门配合,之后一直没有再组织过应急演练。
3.6 防灾设施日常管护避难场所建成时有各类指示标志50多块,而几年后只能见到10多块,物资仓库的物资也没有更新补充。
日常管理经费没有落实,建成之后没有任何管理维护经费,造成大部分设备锈蚀,影响美观而被公园清除。
4 讨论很明显,城市公园应急避难规划内容包括了:防灾公园类型的确定、场地的合理选择、公园防灾容量的合理计算、服务半径与人均有效避难面积的设计、避险疏散区的设计、防灾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及有关配套应急设施的配置,同时还要求防灾公园应该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应急演练和日常设施的管理。
东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相对较完善,设备设施相对较齐备,对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