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蝙蝠与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蝙蝠与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借助蝙蝠探路的方法与雷达工作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二、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与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要想明白飞机什么缘故能在夜间完全飞行,首先得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2、小组合作,了解试验的过程。
⑴科学家们是如何做的?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些内容?(4―6小节)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上的内容,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目的次序方法结果证明1 23⑵小组派代表汇报,复述试验过程。
3、学习7、8自然段、⑴蝙蝠的嘴与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齐读第7自然段。
⑵用自己的话讲讲蝙蝠夜间是如何飞行的。
师板书: ⑶看着教师的示意图讲一讲。
⑷ 自学第8自然段,想想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教师的方法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⑸指名一生演板,讲一讲。
⑹对比两份示意图,讲一讲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与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⑺相机出示课后的填空题。
⑻ 小结: 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发、这种从研究动物的特不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
请大伙儿想想,平常,我们看到的哪些仪器、机械与动物的特有本领有紧密的联系?(如乌贼鱼──汽垫船;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鱼──潜水艇……)4、读写结合,仿写课文1、2、7、8自然段。
来当一回小作家,从中选择潜水艇这一发明,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篇仿生学的小短文,依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写一写,写得好的就投稿到我们的校刊上,好不?(学生练写)5、课外延伸: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在生物的启发下将会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课题:11、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程,并从中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4、你从科学家研究发明的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探究问题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学重点1、探究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的探路方法并从中获得启示发明雷达的?2、从科学家研究发明的过程中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备课本、字词典、课件板书设计11、蝙蝠和雷达嘴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蝙蝠的探路方法:耳朵返回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雷达的工作原理:荧光屏返回课程设计活动单导学案预习设计预习反馈了解人类还从哪些动物的身上受到启示发明创造了新的科技产品?1、在学习万新课以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结合课前了解的情况向大家介绍3、了解学生完成预习的途径,引导学生多看科普书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一、复习旧知新课准备一、新课铺垫问题矫正、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二、情境体验明确问题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二:探究蝙蝠的探路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的语句,做上记号、反复阅读描写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的语句,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分析两个示意图,找出两之间的联系,并用语言概括活动三: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的探路方法的、阅读科学家的三次试验,了解科学家的试验方法和过程、填写下列表格试验次数试验方式试验结果结论第1次蒙眼睛铃铛不响蝙蝠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它的嘴和耳朵。
第2次塞耳朵铃铛响第3次封嘴巴铃铛响、从科学家的三次试验中,你体会到什么?活动四:你还知道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获得的启示?、交流课前预习了解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了解“仿生学”这门学科、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尝试发明创造一、组织自学生活动:1、课件出示活动单,由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单规定的任务。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你们人类更了不起,竟 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 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 人类是怎样发现我们秘密的。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我是小小科学家!(默读课文3—6自然段)
试验顺序 1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证明什么
2
3
Page 7
比较“试验”和“实验”: shì shí
试验:为了查看某种结果而进行尝试。 查看
11、蝙蝠和雷达
Page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内容?
Page 2
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 高超?划出有关句子。
Page 3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 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 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 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Page 4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 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 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 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三次
把 蝙 蝠 的 嘴 封 住。
像没头 苍蝇似 的到处 乱撞, 铃铛响 个不停。
蝙蝠 飞行 与嘴 有
关
15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真糟糕!
第二\三次实验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次实验证明: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 配合起来探路的。
飞了 几个 蝙蝠飞 钟头, 行与眼 铃铛 睛无关 一个 也没 响。
Page 10
第一次实验
11
第一次实验
12
第一次实验
哈!没撞到!
13
我是小小科学家!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请你自己画一画——四年级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
请你自己画一画——四年级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第11课《蝙蝠和雷达》的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得出结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明白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
我的设想是通过画图的形式清晰地呈现蝙蝠和飞机夜间飞行的情况。
我最初的想法是第七自然段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完成板画,第八自然段学生可以模仿黑板上的模式把飞机的飞行情况画出来。
但是在办公室里一讨论,小马老师觉得第七自然段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内容画出来。
于是,课堂上,我让学生认真朗读第七自然段,并让他们以图画的形式把蝙蝠夜间飞行的情况画出来,孩子似乎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
巡视一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乱画一气,有的学生还在使劲地画蝙蝠,一开始我就已经告诉学生蝙蝠的嘴和耳朵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只要把它飞行的示意图画出来即可。
总算有两个学生把文本的内容画出来了,请他们画到黑板上去,并且让他们把图意解释给大家听。
大家似乎都有点明白了,原来这样画就可以了,然后我也把自己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示意图无法显示)第七自然段画好了,那么第八自然段就没以难度了,结果却令我惊讶,依然有大部分学生不会画。
事实上很简单,只要把蝙蝠的嘴换成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换成荧光屏,不就成了吗?为什么学生还需要绞尽脑汁呢?分析原因: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书,急功近利,就想着怎样去画;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虽然明确告诉学生先读书再画,可没有组织好,导致学生只追求结果,而结果又不理想。
但是这堂课的可取之处是: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没有任何的模式,凭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画图,尽管画得不如人意,但至少他们在画,他们在思考。
再说通过画图,学生对蝙蝠和飞机夜间飞行的情况一目了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附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空,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13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发而发明的?向同学作介绍。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受到动物特点的启
14
自选作业:
⑴向父母介绍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⑵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 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⑶从网络和书籍中搜集整理仿生学知识,做一份 仿生学知识小报!
Page 6
试验报告单
小小 科学家:
试 验 方 法 结 果 证 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铃铛响个不停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Page
7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 配合 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 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 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Page 8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 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实验,分别 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 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 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 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 ,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 的。
Page 9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 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 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 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Page 10
反复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 飞行的秘密。
Page
11
科学家从蝙蝠 夜间飞行的秘密中 得到启示,给飞机 安装上雷达,使飞 机在夜里也能安全 飞行。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鱼儿会游泳:发明了潜水艇。 鸟在天空飞翔:制造了各种飞行器。 蜜蜂造巢窝:各种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板材。 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袋鼠: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的坦克
*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车前草
向植物取经
*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Page *
Page *
读课文4-6段,填写试验记录单。
试验 顺序
试验环境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Page *
试验 顺序
试验环境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蝙蝠使用雷达找食物的过程。
2.能够描述蝙蝠使用雷达的方式和原理。
3.能够表达对蝙蝠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蝙蝠使用雷达找食物的过程。
•难点:描述蝙蝠使用雷达的方式和原理。
三、教学准备1.课文《蝙蝠和雷达》2.雷达模型或图片3.课堂活动准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什么是雷达?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雷达?2.学习•师生共同阅读课文《蝙蝠和雷达》,理解蝙蝠使用雷达找食物的过程。
•解释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展示雷达模型或图片加深学生对雷达的理解。
3.活动•分组讨论:蝙蝠为什么能够在黑暗中准确地飞行和捕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游戏:模拟蝙蝠使用雷达找食物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雷达的作用。
•小组展示:学生展示他们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鼓励表达创新的见解和想法。
4.总结•整理学生的答案和见解,总结课文中蝙蝠和雷达的故事,强调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回家写一篇以雷达为主题的小故事,展示想象力和对雷达的理解。
2.复习课文,准备下节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和活动的形式引入雷达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学习。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雷达的原理和应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朇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雷达和蝙蝠的故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积极探索知识世界。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写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的研究,找出蝙蝠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从而保证了飞机更加安全地飞行。
本文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仿生学了解甚少,但对这方面的知识应该很感兴趣。
课文介绍的内容以及教师对蝙蝠和雷达的介绍和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料,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仿生学的体会。
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2.教学本文,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找规律、编儿歌等来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难点: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飞机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2.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难点: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复习巩固,引起下文。
程克民《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小语四年级下册三单元第11课《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科学仿生、发明创造的文章。
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如下:一、表演导入,激趣探究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位学生蒙上眼睛。
比赛后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全班同学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
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
(多媒体演示) 过渡: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
(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
请打开课本第42页,自由朗读课文第4、5、6、7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内容。
(多媒体【通过“蒙眼走路”实验表演,明白人的眼睛的作用。
激发探究的兴趣。
引入过渡到学生自由读4、5、6、7自然段】二、切入重点,学习课文第4、5、6、7自然段1、快速阅读4、5、6自然段,划出有关内容。
2、同学们,我们把自己当成小小科学家,分四人一组开始合作探究,讨论三次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3、指名回答完成的实验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4、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
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指名回答。
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5、屏示、齐读。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掌握雷达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文《蝙蝠和雷达》。
2.多媒体投影仪。
3.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蝙蝠飞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蝙蝠的飞行特点。
(2)提问:蝙蝠靠什么找到食物?学生思考后回答。
2. 学习(1)讲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
(2)展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图,并解释各部分功能。
(3)让学生观察雷达工作视频,理解雷达的实际运作过程。
3. 操练(1)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小实验,模拟雷达的工作原理。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雷达的识别原理。
4. 拓展(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雷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雷达技术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科技发展方向。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雷达应用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雷达的工作原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蝙蝠和雷达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模仿自然中的应用。
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加强概念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课堂的有效性。
以上是《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借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二、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完全飞行,首先得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2、小组合作,了解试验的过程。
⑴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些内容?(4—6小节)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上的内容,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目的次序方法结果证明123⑵小组派代表汇报,复述试验过程。
3、学习7、8自然段。
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齐读第7自然段。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夜间是如何飞行的。
师板书:⑶看着教师的示意图说一说。
⑷自学第8自然段,想想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教师的方法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⑸指名一生演板,说一说。
⑹对照两份示意图,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⑺相机出示课后的填空题。
⑻小结: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这种从研究动物的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
请大家想想,平时,我们看到的哪些仪器、机械和动物的特有本领有密切的联系?(如乌贼鱼──汽垫船;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鱼──潜水艇……)4、读写结合,仿写课文1、2、7、8自然段。
来当一回小作家,从中选择潜水艇这一发明,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篇仿生学的小短文,按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写一写,写得好的就投稿到我们的校刊上,好吗?(学生练写)5、课外延伸: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在生物的启示下将会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
蝙蝠和雷达 第二课时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程志平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理解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间的关系。
2、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学会表达。
学习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理解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整体导入在“大自然的启示”这组课文中,我们从《自然之道》明白了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明白了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蝙蝠和雷达》,知道了蝙蝠是一种,雷达是一种,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什么?出示: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揭开了,发明了,解决了。
这节课我们具体来看看科学家都做了哪些试验,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板题)二、品读,深层感悟1、自学3-6接,谈谈自己的发现,合作完成下表:2、小组交流填表内容。
3、为了检验你是否把科学家的试验弄明白了,我们来当一次小解说员。
内容:为了证明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科学家把蝙蝠(),放进了一个()的屋子。
只要(),就说明( ),但是,(),所以说明()。
4、那请你也为蝙蝠解说吧:内容:我是一只()的蝙蝠,我的本领可强了,我能()。
科学家为了弄清我的秘籍,可让我吃了不少苦,他们先(),发现();于是又(),结果()。
我之所以能在夜空来去自如,是因为()。
5、对比句子:“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来探路的。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运用,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解密,降低了难度,检验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增加了趣味性。
三、赏读,领会原理1、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是怎样一个过程呢?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强调:“反复”“终于”2、蝙蝠到底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自读第7节,找出原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部编本(共12张PPT)演示PPT课件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拓展迁移
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属于近 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你还知道哪些从生 物身上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的发明创造?
人们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 )。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 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收集到了吗?
人们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 )。
天线 )))))) 对照两份示意图,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小组内交流所画示意图,练习讲述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障
那么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收集到了吗?
飞机(雷达)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是嘴和耳朵互相配合,嘴和耳朵是缺一不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请同学们拿出纸笔,准备听写上节课学过的字词。
碍
对照示意图,练习复述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物
荧光屏( ( ( ( ( 反射
对照两份示意图,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的 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蝙蝠和雷达
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纸笔,准备听写上节课学 过的字词。注意书写正确、美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超声波
嘴 ))))))
障
碍
物 耳朵 ( ( ( ( ( 反射
资料屋:
蝙蝠虽然视力很弱,但是它的耳朵和嘴 特别敏锐。蝙蝠在1秒钟内能捕捉和分辨25 组回声,而且它能将昆虫反射回来的信息与 其他树木、房屋反射回来的信息准确地区分 开来。如果是食物就吃掉,是障碍物就立即 躲开。多么神奇呀!
蝙蝠和雷达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课型
精讲课
主备
贾秋芬
辅备
乞艳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难点
做练习
自读全文,说说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进行交流、探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语言文字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把这种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重
难
点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方
法
与
手
段
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板书设计
嘴巴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反射
蝙蝠
和
雷达天线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反射
达标检测
讨论讨论:
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改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小组合作,理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改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兴隆中心校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王俊芝
班级
备课时间
2013-3-7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反思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2.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3.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