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背景高校文科性质学院的发展

合集下载

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特殊 的国际和 国内环境 的大背景 下,国 内经济实力较弱 , 再加上得不到 国外的支持 , 我们只 能将发
展的起点定位于 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 同时加强与前苏联的联系. 这样一 来, 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只重视
理工科建设, 而忽略文科发展 的现象. 2 . 3现实性反思
忽视社会利益 , 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是制约我 国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理工科 高
但二者都是十分注重文科与理工科 的融会贯通 , 注重培养和 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 注重对大师 的引进 , 学生培养上重在学生 自主选择 ,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文科 的发展成就闻名于世. 2 . 2历史性反思
从建 国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 ,文科 曾一度被严 重地 边缘化.由于当时我 国处于一个
校办文科很大程度上也是和 高校扩招政策和教育产业化政策 的推行相关 的. 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办文
科的动机主要是考虑学校的经济利益 , 追求 的是规模效应 以及 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 的收
益. 结果 是专业齐全 了,学生人数 多了, 但应有 的投入却不见增 加. 在这些高校看来 ,办文科是最有

直坚持专业设置不宜过多、 范围不求过宽 、 严格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 精益求精的方针. MI 走 的 而 T
是一条大而全 的发展道路 , 采用传统 的院系结构 , 其宗 旨是如何在人才培养上实现科技 与人文素质 的结合 , 如何在科研上积极参与政府和社会的技 术政策 问题 的解决. 虽然两所 院校的办学模 式不 同,
中图分类号: 60 G 4
文献标识码: A
1理工 科 大学 文科 发展 面 临的 主要 问题
1 . 1对文科及其发展的定位不准

“文理科”的起源是什么?它如何演变而来?

“文理科”的起源是什么?它如何演变而来?

“文理科”的起源是什么?它如何演变而来?
一、起源于希腊古代哲学与学术探索的基石
- 希腊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理性与感性划分为两个区别明显的领域,奠定了文理科的基础。

- 古代学者通过对自然事物与人类思维的探索,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
科学两大领域。

二、文理科的发展与演变
- 文理科的划分最早出现在19世纪。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威廉·冯特之提出了文理分科的
理论。

- 进入20世纪,文理科不断分化,迅速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理科的定义与内涵
- 文科注重人文素养、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

- 理科侧重于科学方法的学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四、为何存在文理科的分野?
- 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使得专业化的发展成为必要选择。

- 不同领域的研究需要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法。

五、文理科的互补性与合作
- 文理科相互依存,互补发展。

- 现实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与解决,文理融合的综合能力更受重视。

总结:文理科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辨,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现代社会中,文理科的划分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学科选择和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文理融合的综合能力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文理科之间的合作与互补为人类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试析理工科院校文科科研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理工科院校文科科研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地 提 出 解 决 这 些 “ 势 ” 题 的 主 要措 施 。 弱 问
点。与此 同时 , 理工科院校 的文科科研也在逐步发展 之中。


方 面 理 工科 院校 的文 科 科 研 在 某 些领 域 具 有 应 用 基础 研 究 的 O 引 言 基 础 和 文 理 交 叉融 合 的优 势 , 这 样 的环 境 中 开展 文科 科 研 , 有 利 在 既 理 工科 院校 的文 科科 研 发 展 问题 是 当前 绝 大 多数 理 工 科 院校 科 于 理 工 科 科研 自身 的发 展 , 又有 利 于 开 拓 文 科 科研 的新 领 域 , 足 了 满 研 建 设 中 的瓶 颈 。 我 国 由于 长 期 以来 “ 理 轻 文 ” 传统 观念 和 建 国 当前 科 学 综合 性 趋 势 发 展 的 需 要 ,有 利 于 进 一 步 拓 宽理 工 科 院 校 的 重 的 初期教育服务于生产建设 的发展思路 ,高校文科科研的发展较 之理 科 研 思 路 , 高 理 工 科 院校 的综 合 发 展 水 平 。 另~ 方面 , 强理 工科 提 加 工科相 对薄弱的现象 已经形成 , 尤其在理工科院校显得较为突出。 理 院 校 的 文科 科 研 , 有利 于 推 动 学 校 实 施 素质 教 育 , 营造 学 校 的人 文氛 工科院校文科科研水平不高 ,甚至落后于整个社会人文社会科学研 围,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成 究浪潮 已经是一个不争 的事实。在当前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 2 理 工科 院校 文 科 科 研 发展 存 在 的 问题 叉 、 合 的 发展 趋 势 中 , 何 加 强理 工科 院校 的文 科 科研 发展 成 为一 融 如 尽 管 大 多数 理 工 科 院校 都 十 分重 视 开 设 文 科 专业 ,但 是 在 文科 个 具 有现 实 性 意 义 的课 题 。 科研 方面 没 有 像 专 业 建 设那 样 获 得 长 足 进 步 。理 工 科 院 校 在 文科 科 1 理工 科 院 校 加 强 文科 科 研 发 展 的 必要 性 研发展方面起步较晚 , 研究人 员底 子薄、 基础 弱的情况普遍存在 , 再 科 学 发 展 观 强调 的是 人 与 自然 、 会 的协 调 发 展 , 社 因此 高 校 科研 加上 大 多数 理 工 科 院校 对 文科 科 研 重 视 不够 ,整 个 学 校 人 文 氛 围不 建设中必须注重 自然科学研究和人 文社 会科 学研究的平衡与协调 。 够 浓厚 , 文科科研 的发展处在相对比较缓慢 、 滞后 的状态。相对于理 不论 是 从 时 代 的 发展 还 是 从理 工科 院校 生 存 的 角度 来 看 , 当前 加 强 工科 院校 的 自然 科 学研 究来 说 ,文 科 科研 甚 至 可 以说 是 在 夹缝 中生 理 工科 院校 的 文科 科 研 发 展都 是十 分 必 要 的 。 存 , 问题 主 要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 势 ” 面 : 其 弱 方 11加强理 工科院校文科科研是时代发 展的需要 进入 二十一 . 21理工科院校在 文科科研 的定位方面存在 弱势 由于我国长 . 世 纪 以来 , 着 自然科 学 和 人 文社 会 科 学 交 叉 、 合 的 发 展 趋 势 , 随 融 人 期 存 在 “ 重理 轻 文 ” 的观 念 , 加 上 建 国初 期 由 于生 产 发 展 的 需 要 , 再 高 文社 会 科 学在 新 型 人 才 的培 养 中、 在 社 会 主 义事 业 的发 展 中 的 重 要 校 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理工科学科发展方面 ,对人文社会 r重视 作 用 日益凸现, 全社会都开始关注文科科研 的发展和建设。 文科科研 不 够 , 成 了高校 在 文 、 科 方面 发展 的 不 均 衡 , 在理 工 校 表 造 理 这 的根本 目的是帮助人们从 事科学认识 , 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念 , 规范人 现 尤 为 突 出 。 科 科 研 在理 工科 院校 的进 一 步 发展 , 须 建 立在 对 人 文 必 们 的行为方式, 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 方法论基础 , 促进人类社 文 社 会 科 学 的正 确 的学 科 定 位 的 基础 上 。 一 方 面 是对 理 工 科 院校 文 会健康 、 和谐 、 持续、 协调的发展。l 1 ] 改革开放 以来 , 文科科研在我 国 科科研重要性 的定位上。 多年来 , 工科 院校 的文科教育主要集 中在 理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 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主 义市 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上 , 对于相关科研工作 并不重视。 文科科研在理工 场 经 济 的深 入 发 展 , 切 需 要 更 多 、 新 的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发展 成 果 加 科 院 校成 为专 业 科 研 发 展 的 一 种 陪衬 , 至是 可 有 可 无 的 。 一 方面 迫 更 甚 另 入 到 社 会主 义 建 设 的 实践 中来 。 工 科 院 校 在 这 样 的 时代 背 景 下 , 理 充 是 对理 工 科 院 校 文 科 科 研 作 用 的定 位 上 。 相 当 多 的理 工 科 院校 认 为 分 发 挥 自身 优 势 , 强 文 科科 研 则 是 顺 应 了时代 发展 的需 要 , 国家 加 对 发 展 文科 及其 科 研 工 作 对 于 学校 自身 的发 展 作 用 不 大 ,这 种看 法在 建 设和 学 校 发 展 均 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 意 义。 定程 度 上 阻 碍 了文 科 科研 的 发展 。 事 实 上 , 工 科 是经 验 学 科 , 理 是 12理工科 院校加 强文科科研 是 自身发展 的需要 作 为经验学 研 究 客观 事 实 或 人 为 事 物 的 学科 。 而 文 科 在 某种 意义 上 是 一种 价 值 . 科 的 的理 工 科 的 社 会价 值 的 实 现 ,在 很大 程 度 上 要 依赖 于 作 为价 值 学科 , 究 事 物对 于 人 和 社 会 的 价值 或人 自身 的 存 在 价值 。 文科 科 研 学 科 的人 文 社 会 学科 指 示 方 向、 供 方 法 。 当前 科 学 技 术教 育 和 人 研 对理 工 科 科 研 发 展 具 有 引 导作 用 。 时 , 科研 究 的对 象 是 人和 历 提 在 同 文 文社会科学教育同样重要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为了提 高竞争力和

论理工科院校文科的办学定位

论理工科院校文科的办学定位
念 ,依 托 理 工 优 势 ,谋 求 特 色发 展 ,应 成 为 其 未 来发 展 的 基 本 策 略 选 择 。
[ 关键 词 位 办学 特 色
[ 图 分 类 号 ]G5 9 N 0 [ 献标 识 码 ]A 中 2 / 4 文 [ 章 编 号 ] ]O 5 4 (0 2 4 0 1 4 文 o 5 8 3 2 1 )0 —0 2 —0 [ 者 简 介 ] 张 宝 运 ,山 东交 通 学 院社 会 科 学教 学部 ( 东 济 南 2 0 2 ) 作 山 5 0 3 ;宋礼 慧 ,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东济 南 2 0 5 ) 山 5 3 3
学校 年 份
1 9 93
专 业数
1 4
学科 门类
理 、 2 个 工 无
文 科 专 业 名 称 及 数 量
所 占比 例
0 0 .0


1 9 98
2 0
理 、 、文 、管 工
4 个
英语 、 日语 、 商 管理 、 息 管 理 与 信 息 系统 4个 工 信
2 .O 0 O


2 O6 O
45
理 、 、 、 、 保险 、 工 文 管 社会 工 作 、 汉语 言 文 学 、 告 学 、 语 、 商 管 理 、 广 英 工 日语 、 物
法 、 、 7个 流 管 理 、 术 设 计 9个 经 医 艺
2 0 0. 0


2 1 O1 5 6
理 、 、 、 、 工 文 管
往 是 单 一 的 工 学 体 系 ,至 多 是 综 合 性 的 工 学 体 系 。 随着 近 年 来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国 际 化 、综 合 化 的 发 展 ,这 种 工 学 体 系

调研报告: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调研报告: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调研报告: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当前,我国理工类高校正在从传统的“理工科优先”的发展战略向高水平“文理学科多维建设”的发展模式演进。

随着教育部“四新”建设计划的启动,高校新文科建设开始全面推进。

在此背景下,坚持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开展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建设浪潮,为理工类高校迈向双一流大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1.时代需求:建设体现高校学科特色的新文科。

在新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在未来具有多向度的发展需要。

基于这种内在需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已成为新时代理工类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代的产业变革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理念与思维方式可以为理工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的深度发展也顺应了新•轮科技革命的时代需求。

理工类高校作为我国科技研发的主阵地之一,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又是我国新文科建设实践的关键场域。

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可以为理工类高校在发展中提供理念引领与方向启示,理工类高校的科研基础也可以增强新文科建设的实用性。

新文科建设的底层逻辑在于学科间的文理兼容、相互促进与优势互补,其着力点在于发挥学科特色。

因此,建设体现高校学科特色的新文科成为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

新文科建设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交叉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工类学科涉及多种运算、研发、加工、处理等实践过程的组合和运用。

在研究方法上,理工科与传统文科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在理念生成、逻辑分析与经验推理的维度中,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及共通之处。

如地理学研究不仅涉及气象预测、结构分析、信息勘探等技术研究,而且涵盖具有历史风情特色的人文地理研究。

所以,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新文科建设在迎合时代需求的同时,也为理工类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理工科高校在发展特色优势学科方面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各大文学高校分析报告

各大文学高校分析报告

各大文学高校分析报告引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

各大文学高校承载着培养文学人才的使命,为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告将对国内外几所著名的文学高校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对文学领域的影响。

一、北京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文学院作为国内乃至世界文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

学院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并有众多的古代文学研究团队。

此外,学院在现当代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也取得了卓越成就。

北大文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其毕业生在学术界和文学创作领域的影响力巨大。

二、清华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文学院在理工科优势明显的清华大学中独树一帜。

学院注重对文学与科技的交叉研究,特别是在数字人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清华大学文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文学人才,推动文学与科技的融合创新。

清华大学文学院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术界有重要意义,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哈佛大学文学系哈佛大学文学系历史悠久,并且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研究机构之一。

学系注重对多样性和跨学科研究的开展,涵盖了各个文学领域。

哈佛大学文学系的学术团队层次丰富,教职员工包括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和作家。

学系也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是英国最知名的文学研究机构之一。

学系对英国文学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有深厚的积淀,并且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方面的能力。

学系的教职员工包括了英国文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和作家,他们的学术造诣和文学成就对于学生和学术界有巨大的影响。

结论:各大文学高校在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北京大学文学院在古代文学领域的研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华大学文学院在文学与科技交叉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

哈佛大学文学系和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则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基于SWOT分析的理工科院校发展文科策略

基于SWOT分析的理工科院校发展文科策略
理 工科 院校 发展 文 科 的优 势 、劣 势和 面临 的机 遇 及挑 战 ,并 在 此基 础 上 进 一 步探 讨 了理 工科 院校 发 展 文科
的策略 和措 施 。
【 键 词]S T分 析 ;理 工科 院校 ;文 科 关 WO
近 年 来 ,随 着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的跨 越 式 发 展 ,不 少 理 工 科 院校 发 展 为 综 合 性 大 学 ,形 成 了理 工 科 院 校 发 展 文 科 的潮 流 ,这 既 是 建 设 高 水 平 大 学 的需 要 ,也 是 理 工 科 院校 适 应 学 科 整 体 化 发 展 趋 势 和 培养 全 面 发 展 的人 而 作 出 的积 极 应 对 和 选 择 。理 工 科 院校 办 文科 与 综 合 性 大 学 办 文 科 有 什 么 区 别 ,如何 依据 理 工科 院 校
到 与 文 科 尤 其 是 应用 文科 交 叉 渗透 的切 人 点 ,比 较 容 易 实 现 学 科 交 叉 和 渗 透 ,发 现新 的学 科 生 长点 。 如 美
国麻 省 理工 学 院 ( T MI )管 理 学 领域 的优 势体 现 在 与 工 业 生 产 、工程 科 学 密 切联 系 的生 产 运 行 管 理 、运 输 后 勤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管 理 、房 地 产 管 理 等 新 兴 学 科 。 ( ) 后 发 优 势 。 理 工 科 院 校 发 展 文 科 资 源 有 限 、起 步 2 较 晚 、积 淀较 浅 ,这 在 自身 特 定 的背 景 条 件 下 也 能转
的既 有 条 件 和 特 定 背 景 ,制 定 文科 发 展 的科 学 策 略 和
大 学 文 科 是 一 个 学 科 概 念 而 非 科 学 概 念 ,是 对 艺 术 与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的学 科 、科 研 和 教 学 体 系 的

新工科背景下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以东华大学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以东华大学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以东华大学为例陈欣园摘要:新工科人才培养对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校史文化作为高校建校以来日益积累的珍贵资源,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㊂以东华大学为研究对象,发现工科院校存在物质文化标志功能不突出㊁制度文化学生参与不充分㊁行为文化实效作用不明显㊁精神文化育人工作不深入㊁学科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㊂具体对策是:(一)以校史文化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的标志功能;(二)以其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三)以其深化校园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四)以其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五)以其强化校园学科文化的激励功能㊂关键词:新工科;校园文化;实践路径;东华大学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078-03㊀㊀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工程教育应对全球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尤其强调学科的实用性㊁交叉性与综合性,需要培养专业工程知识技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1],这就要求高校在工程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2]㊂校园文化是高校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㊁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㊁健康向上㊁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3], 双一流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也强调重视校园文化形态的建设,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彰显校园文化个性㊂因此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㊂一㊁校园文化的体系构建研究在校园文化的体系构建研究中,高校可依托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与 学科文化 五个维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㊂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行为文化,直接体现在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取向;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高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科文化更加侧重高校个性特色,主要体现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文素质的结合[4]㊂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存较多问题,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师生习惯性重视学习理论知识研究,从而产生重学术技能和轻人文素养的矛盾冲突,与新工科人才的复合型要求相悖[5]㊂校史文化贯穿于校史之中,是 学校在办学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㊂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价值观标准与核心层次,也承担高校以文化人㊁以文育人的功能[6]㊂因此,高校如何把握校史文化的珍贵资源探究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本文基于 新工科 背景下有关校园文化及校史文化的研究,结合东华大学学科特色,采用问卷调查法,从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与 学科文化 五个维度,对东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现存的问题,以校史文化为切入点对东华大学构建与发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出建议对策㊂二㊁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构建的现状分析(一)调研概况本研究对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构建的现状以及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校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研,选择东华大学作为调研样本㊂调研对象涵盖东华大学在校各年级学生,以纺织类工科为主㊁非纺织类工科与人文艺术类学科为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为新工科校园文化构建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㊂本研究以校园文化中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与 学科文化 五个维度设计调研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将量表以倾向程度划分等级赋值1㊁2㊁3㊁4㊁5,得出各项指标倾向的平均值与每一类型平均总值,最后依据文献中五个维度权重占比得出校园文化总体倾向程度㊂本次调研共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共525份,本科87生320人,占被访人数的61.0%;硕士研究生144人,占被访人数的27.4%;博士研究生61人,占被访人数的11.6%㊂其中67.6%为纺织类工科学生,21.5%为非纺织类工科学生,10.9%为人文艺术类学生㊂(二)东华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现状及存在问题1.物质文化标志功能不突出物质文化是指承载校园文化主体的物质对象,也是在校师生对校园文化最直观的感受,主要包括自然环境㊁校园建筑㊁规划布局等各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㊂据调研数据可知,在校学生对物质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2,物质文化中宿舍生活园区建设得分最低为3.45,校园绿化环境分数最高为4.29㊂其中,工科专业学生对实验楼建设得分低于平均为3.68分,博士研究生对实验室建设得分仅为3.39分㊂总体分析在校生对于工科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总体较为满意,其中对于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最为满意,对宿舍园区建设与实验楼宇等接触时间较长的生活学习环境满意度较低㊂说明东华大学的物质文化建设基础总体较好,但是对于宿舍园区建设与实验楼与建设还有待加强,特别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物质文化建设㊂2.制度文化学生参与不充分制度文化集中体现学校教育及管理的特点,也是学校有序发挥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㊂根据数据显示,在校学生对制度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94,各项指标综合得分均为3.8 4.0,表明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于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及其落实情况较为满意,但是对于各项规定没有定向深入了解㊂在各项指标中,学生的参与满意度均分最低为3.81,工科学生的参与满意度均分为3.72,说明在校生并未充分参与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㊂工科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在遵守底线准则的同时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色完善执行方式㊂3.行为文化实效作用不明显行为文化主要指学校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各类科研㊁文体等活动,以及学生在其中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方式㊂调研结果显示,在校学生对行为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7,工科专业学生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低于人文艺术类学生,特别是针对校园活动宣传与活动对自身学习及工作提升满意度评价有一定差异,说明在校工科生对于校园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实效评价相对较低,工科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校园活动的实效性,开展真正有意义㊁契合新工科人才发展的校园活动㊂此外,在校园活动融入校史文化满意度指标调研中,纺织类工科专业学生相对比其他专业学生满意度得分较低,表明东华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缺乏纺织特色校史文化育人元素㊂4.精神文化育人工作不深入精神文化是为校园主体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直接决定高校的凝聚力与集体意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㊂据调研分析,在校学生对精神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93㊂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校训认同得分均达4.05,比较认同 崇德博学,砺志尚实 校训精神;对校园学风与教风的认同得分均分达4.10,分数差异性较小,说明学生普遍认同学校严谨务实的工科精神文化㊂在各项指标中,在校生对校名更改认可得分与学历呈负相关,均分仅为3.35,样本差异较明显,表明学生对于校名更改的认同差异较大㊂精神文化建设中的校史发展认同得分数据差异较大,说明东华大学的校史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精神文化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在校生的学习生活㊂5.学科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东华大学的前身为华东纺织工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纺织㊁材料㊁服装㊁设计为优势的多科性㊁高水平大学,学科文化建设具有比较浓厚的工科特色㊂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在校学生对学科文化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90,其中纺织学科特色认同度得分最高为4.03,纺织学科创新度认同度得分较高为3.96,说明学生比较认同学校的特色学科发展前景㊂在校生对纺织学科吸引度与纺织学科发展史了解程度得分相对较低为3.72,且纺织类专业与非纺织类专业学生的学科文化均分差异不明显,东华大学需要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史教育以提升学科文化认同,增加学生的学科自信以提高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竞争力㊂三㊁以校史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的构想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㊁发展根基与特色标签[6],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㊂本研究通过阅读文献以五个维度构建校园文化体系,以东华大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各个维度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调研结果,对标新工科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素质要求,以校史文化为切入构建校园文化实践路径,提出以下对策:(一)以校史文化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的标志功能工科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重视实用主义,功能性考虑完备,重 物质 而轻 文化 ,容易忽视人文氛围营造㊂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特色标签,因此工科院校可以校史文化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的标志功能,做好顶层设计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物质文化建设㊂在校园公共区域,以校史馆建设为核心㊁校史景观设计为辐射带充分发挥校史文化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的标志功能,将校史文化97融入宿舍园区与实验楼宇建设,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有侧重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㊂(二)以校史文化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校园制度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在校师生认同并遵守学校制度㊂新工科背景下的制度文化核心问题已经不在于制度的制定,而在于如何实现制度认同,进而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㊂校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根基,可以有效实现在校师生价值观层面的文化认同㊂工科院校应加强校史研究宣传,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引导学生将制度文化作为自身行为准则,增强 文化惯性 ;注重在校史文化学习中提升师生互动指数与参与度,以校史文化建设柔性制度㊁实现柔性管理,加强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6]㊂(三)以校史文化深化校园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行为文化是培育新工科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㊂工科院校的校园行为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行为活动设计缺少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特色㊂作为具有纺织特色学科的高校,东华大学应当把握学生具有文化认同的校史资源,以校史文化精神核心为根本,结合在校生实际需求,将校史育人元素纳入行为文化建设,设计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落实实效中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㊂为顺应新时代教育特色,学校还需构建多样化的校史文化引导方式,用好学校特色网络平台 易班 网站拓宽行为文化实践路径,组建校史宣讲团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意识参与到校史文化建设㊂(四)以校史文化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可以通过构建学校精神和营造优秀校风两方面推进精神文化建设㊂学校应当充分研究挖掘校史资源,以校训校歌等校园标识为切入点加强校史文化建设,以学校精神为中心推动精神文化建设,全面辐射到学生的精神文化教育,让学校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而不是仅流于表面㊂工科院校的校风普遍严谨务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新工科人才所需的人文情怀,学校需要将有传承意义的校史文化作为构建校风的宝贵资源,以文化人㊁以史育人,同时适应时代大势,丰富以传承创新为核心的校史载体及宣传方式㊂(五)以校史文化强化校园学科文化的激励功能高校学科建设的不同侧重会形成不同的学科文化,学科文化是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㊂东华大学作为纺织学科特色鲜明的多科性㊁高水平大学,需要将校史文化教育纳入课程思政,优化校史文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与整合[7],从专业自信角度增加新工科人才所必需的人文知识,增强学科自信以提高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竞争力;构建校内外多方协同参与校史文化研究机制,注重学科发展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史教育以提升学科文化认同㊂结语新工科人才培养对于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校史文化作为高校建校以来日益积累的珍贵资源,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协同作用㊂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研究校史文化传承延续校园精神的同时,结合学科特色展望未来,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开展真正有意义㊁契合新工科人才发展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㊂参考文献:[1]陈利华,赵津婷,姚立敏,等.基于‘华盛顿协议“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7(10).[2]刘冬颖.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1).[3]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4).[4]刘生军,庞源,曾佩芸.大学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以东北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9).[5]谢婷婷.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工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学理论,2019(3).[6]金雁.以高校校史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7]周德群.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作者简介:陈欣园(1994 ),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单位为东华大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㊂(责任编辑:董惠安)08。

论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发展战略

论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发展战略
收 稿 日期 : 0 8—1 2 20 2— 2 修 回 日期 :0 9 0 2 0 2—1 7
科 专 业 发 展 的 内 在 需 求 , 进 文 理 的 总 体 相 容 促
水平 。
这 样设 计 的文 科发 展路 径 , 持 了不 断革命 论 坚
和革命发 展 阶段 论 的 统 一 。文科 的发 展 必须 要 有
设 计 , 谋后 而动 。没有设 计 , 要 随波 逐流 , 三 流学 二
基 金 项 目 : 北 省 社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目编 号 : 0 B Y o ) 河 项 HB 7 J 0 5
河 北 省教 育 科 学 研 究 “ 十一 五” 规划 重 点 资助 课 题 ( 目编 号 : 0 0 0 ) 项 08 90 9 作 者 简 介 :司林 波 (9 2 )男 , 山 大学 高等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中心 助 理 研 究 员 , 理 学 硕 士 ; 18一 , 燕 管 赵 晓冬 (9 0 )男 , 山大 学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中心 主 任 , 济 管 理 学 院 教 授 , 16一 , 燕 经 管理 学 博 士 。
上 下功 夫 , 力发 挥 理 工 优 势 , 造 特 色文 科 品 牌 。 着 打
关 键 词 : 工 科 高校 ; 科 发 展 ; 才培 养 理 文 人
中图分 号 : 0 91 5 20 )30 7—5 1 0 — 0 X( 0 9 0 — 0 40
司林 波 赵 晓 冬 雷 涛 , ,
(.燕 山 大学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 北 秦 皇 岛 1 河 2 .河 北 省 京秦 高速 公 路 管 理 处 , 河北 秦 皇 岛 060 ; 60 4 060) 6 00

关于理工高职院校发展文科的思考

关于理工高职院校发展文科的思考

关于理工高职院校发展文科的思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其文科专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面对社会各方面的需求,高职理工院校要发挥行业背景和地方优势,其文科建设,应该染上理工的色彩,走学科交叉之路,以特色取胜。

[关键词]理工高职院校文科发展交叉融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区别于本科教育,凸显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众多的高职院校以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摆在首位,培养出了大批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本身也从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学院效益和学科结构等各方面得到极大提高。

但是,对于理工高职院校来讲,文科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传统的以工为本的特性,有碍这些院校形成富有个性的稳定发展格局,人文科学在这类工科学校中处于边缘地位,有些院校虽然办了文科,但缺乏特色,与综合性学院相比,在办学水平和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其文科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类院校的工科专业。

高职院校要扩大发展,途径之一是增设专业,增设何种专业,要不要增设文科专业,增设后如何建设,这些都是理工类院校必须要面对的难点问题。

长远来看,发展文科势在必行,但鉴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工科院校文科资源十分有限的客观现实等因素,决定其文科发展之路绝对不能一味仿效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行业优势,合理定位,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地发展文科,使这些专业不但办出特色,而且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理工科高职院校发展文科的必要性1.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从当今形势来看,很多重大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等问题,都要求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起来进行研究,需要它们内在的通力协作以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放眼世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协作、相得益彰已经促进一系列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的形成,并大力推动了许多大型社会工程的进展;从时代进步来看,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创新就需要有活跃的思维,发展文科、扩展理工学生丰富的文科知识才能使他们在理性认识上增加感性认识,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促使学生感悟力、想象力、创造力不断获得新发展,成为创新的主力。

理工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理工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工高校文科学报 的办刊力度 和学 术支撑整体 还是偏 牙 。理_高校文科学报如何进行合理定位?如f进行创 5 j l I 】 』
新 发展 和提 高 办 『质量 ? 1 J 这是 坚 持把 理工 高校 文科 学 报
科学教育 与研究 、 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而
彰慢 其 优势 与重 要 价值 . 显其 需 要 的迫 切 。 更
播 发展 文化 产业 的 背景 下 , 在 文科 学报 必须 更加 坚守 学报 的 学术 品味 和 促进 学术 质量 的 不 断提升 想 办好理 工高 要 校 的 文科 学报 并获 得 可持 续 发展 , 该转 变办 刊理 念 , 应 依托 学校 学科优 势 , 持 和 创 新特 色栏 目 , 保 以创 办精 品学 报 为
网络 出版 时 间 :( 卜 5 2 网 络 出版地 址 :t : wx ckme k 】 / ea/ / 6 6. 2) ( 25{ 2) 1 -5 ht / x n i t c 1 d t l 1 7 C.(11) . p / w. / 1 s i5 5
“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 校主办 的, 以反映本十 科 交
研和 教 学 成 果 为 丰 的学 术 理 沦 刊物 ,是 丌 展 同 内外 学
( ) 一 在学 校发展进程 中 , 理工高校文科学报 的发
展 具 有 迫切 性
术交 流的审要 园地 ” 是“ , 传播本 校敦学科研成果 , 进 行 术交流的载体”j B. . 它以服务学校学术发 展 , 展示高
科综 合 强 ?f 1 H 高校 文科 学 报 又 因其 学 术 支 撑 的
有调查指出 ,理工科 高校往往对文科学报存在着 认识 偏颇甚至错误的问题 。 这类观点包 括 , 一是认为理 工类 高校昕办文科学报 强能服 务于本校 的文科院系建 设; 二是认为 , 理上类高校办文科学报由于文科学科基

理工科与文科课程的差异与发展趋势

理工科与文科课程的差异与发展趋势

理工科与文科课程的差异与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多样化,理工科和文科课程在高等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理工科与文科课程的差异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供一些参考。

二、理工科与文科课程的差异1. 学科特点理工科课程注重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涉及数理逻辑等内容。

文科课程则着重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

2. 学科目标理工科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

文科课程则强调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教学方法理工科课程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文科课程则更注重讨论和阅读,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就业前景目前,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的需求较高,就业前景广阔,薪资相对较高。

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相对较为宽广,可以涉足教育、媒体、出版等行业。

三、理工科课程的发展趋势1. 交叉学科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理工科课程越来越注重跨学科融合,例如生物医学工程、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2. 数据科学的兴起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科学成为理工科课程中的热门方向。

数据科学通过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和商业智能等学科结合,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3. 绿色科技的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理工科课程中的绿色科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理工科课程的重要方向。

四、文科课程的发展趋势1. 跨文化研究的兴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科课程中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跨文化研究将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贡献。

2. 数字人文的发展数字人文是将计算机与人文学科相结合,利用技术手段对人文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处理的学科。

数字人文将有助于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3. 创意产业的崛起文科课程中的创意产业包括广告、设计等领域,未来将成为文科专业就业的重要方向。

普通理工科高校中文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普通理工科高校中文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导致 人才 培养 与学 校 发 展 的诸 多瓶 颈 与 问 题 , 有 学 者甚 至尖 锐指 出: 建 国以来 至上世 纪末 , 理 工科 高校
发 展 日趋 极 端 , “ 大 学 成 了人 力 工 厂 , 成 了 职 业 培 训 所。 ”…也 正 是 在 此 严 峻 背 景 下 , 在 理 工科 高 校设 立
l 师资 力量 相 对 薄 弱 , 师 资结 构 欠合 理 。 由于
大 多 理 工 科 学 校 的 中 文 专 业 是 从 以前 的大 学 语 文 教 研室 或人 文社科 系 演 变 而来 , 师 资配 额 的 有 限性 致 使理 工科 高校 中文 学 科 师 资力 量 急 缺 , 并 演 变 为理 工 科 高 校 中文 专 业 发 展 的 直 接 瓶 颈 。 更 值 得 忧 虑 的 是, 在短 短十余 年从 无 到有 的发展 历程 中 , 由 于 缺 乏
关 教 师 的职 业 认 同 与 自 信 , 这便 构 成 了相关 学科 人
才培 养领域 教 学效果 的恶性循 环 。
3 . 专业 定位 不 明确 , 学 生 就 业 瓶 颈 突 出 。从传 统 观念来 看 , 中 文 系 学 生 就 业 面较 广 , 国家 党 政 机
建设 , 则 面 临着较 为尴 尬 的学科 发展 局面 : 由 于 理 工
语文学刊
2 0 1 3年第9 期
普 通 理 工 科 高校 中文 专 业 发 展 的现 状 、 问题 与对 策
。李立
( 西安石油大学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 摘 要] 当 前全国 普通理工科高 校中文专业学生 培养 存在着师资. " , J - I t 、 专业定位、 学 生学习自 主性与自

理工背景高校文科生学术能力养成的阶段性分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理工背景高校文科生学术能力养成的阶段性分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 ) 术能 力 养戍 的 因素 分析 二 学 大学 校 园是本科 生主 要活动 空间 , 科生 学术 能力的养成 与 本
课 堂是本 科生学 习矢识 的主 要渠道 , u 课程 设置 则决定 了本科
生可获 取知 识 的总量 , 获取 专业 知识 的 比重 。 知识 的积 累是 能力
中图 分类 号 : 4 6 G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0 9(0 00-3 -2 10・5 22 1)6250
目。 专 业课 设置 ” 察每 学 年专 业课 数 目 占课 程总 是的 比重 , “ 考 课
高校本 科生 学术能 力 , 本科 生参与学 术研 究活动 必备 的能 指
生的 学术潜 能 。

分为 学术类 活动 、 体类 活 动 、 文 社交 类活 动三 类 。“ 总时 间” 指本
科生 除上课 , 完成课 堂 任 务外可 自由支配 , 用于参 与 学术研 究活

高校 本科 生 学术 能 力养 成 的理论 分析
( ) 一 高校本 科生 学 术能 力养成 的 阶段 性描 述
L g l y t m d S ce y e a se An o it S
{占 I 缸会 } l J
21年 月 上 00 6 ( )
理工背 校文科生 能力养成பைடு நூலகம் 景高 学术 阶段性分 析
以北京航 空航天 大学为例
徐 卉
摘 要 大学是 学术殿 堂,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是大学使命之一。本文以北航 大学生为例, 分别调查了丈理工 科学 生 的学术 能 力养 成情 况。本 文以分 期理 论 为基础 , 问卷调 查和个案 访谈 相 结合 , 勾勒现 阶段 本 科生 学术 能力 养成 的过 程 曲线。特别归纳出理工科 高校文科生学术能力养成现状, 分析差距所在, 为有效提升其学术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 词 学术 能 力 文科生 学术 能力

文科理工科院校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李琳

文科理工科院校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李琳

&FOREIGNENTREPRENEURS2012年第12期(总第410期)上CHINESE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工科大学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被认为是不需要文科,因此多数工科大学在学科结构上往往是单一的工学体系,至多是综合性的工学体系。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综合化的发展,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而紧迫需要,单科型和多科型大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为社会所认识。

它们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着人们对大学的认识。

综合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成为各个高校自觉谋求的基本发展方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凸现出了文科在工科大学转型中的特殊地位,一些高校纷纷掀起了一股建设文科的热潮。

如今,工科大学的文科已成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出的2007—2009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级学科权威排名中,一些理工科院校的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诸多学科均位列前十[1]。

一些知名的传统理工院校,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已经拥有了一批国内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成为新型的综合性大学。

近年来,这种工科院校发展文科的热情之高,是中国工科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

科学探讨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和潜在力量,对于正确把握工科院校文科的基本发展方向,找准学科生长点,对于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理渗透、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趋势,要求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众所周知,50年代院校调整时形成的单科型或多科型理工科大学是全面模仿前苏联的产物,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模式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跨门类科学技术的整合化,科学技术在深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复合性科学学科群;二是科学技术的一体化,科学技术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与应用技术之间高度综合、内在交织与渗透;三是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社会科学高度技术化,显示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合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大学文科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文科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文科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大学文科专业面临着迅速变化的环境和新的挑战。

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不仅仅是传统学科的延续,更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文科专业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首先,文科专业正在逐步融入到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的潮流中。

以往的学科边界正在逐渐模糊,文科专业开始与科学、工程、医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的交叉合作。

例如,数字人文的兴起使得文科学者能够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分析和研究历史文献,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不仅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其次,全球化对文科专业的影响愈发显著。

随着信息和人员的跨国流动变得更加便捷,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文科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这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更是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深入理解和尊重。

因此,未来的文科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和多元化,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另外,技术革新给文科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研究方法和学术交流的方式。

文科学者需要适应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以提升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数字化时代也带来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新问题,文科专业需要与科技领域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最后,社会对文科专业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职业路径逐渐多样化和灵活化,文科专业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和研究领域,而是可以在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文科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紧密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灵活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大学文科专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文科专业将在跨学科合作、全球化视野、技术革新和社会需求等方面不断演进和创新。

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文科专业才能在未来的时代中保持其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学院各科系介绍

学院各科系介绍

学院各科系介绍学院是一个充满知识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科系,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领域和发展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学院的各个科系,带你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学习内容。

以下是具体介绍:1. 理工科系理工科系通常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这些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们可以掌握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科系中,学生们将会学习不同的数理知识,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 工程科系工程科系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在工程科系中,学生们将会学习设计和制造产品的技术,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

学生们将会通过实验和项目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毕业后可以投身到相关工程领域。

3. 人文科系人文科系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了历史、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

在人文科系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的方法,通过研究历史和文化现象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人文科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

4. 商科系商科系主要研究经济学和商业管理等学科。

学生们将会学习经济原理、市场营销、会计等知识,培养商业决策和管理能力。

商科系培养学生在商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进入商界和创业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能。

5. 艺术科系艺术科系主要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中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专业。

学生们将会通过练习和创作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艺术科系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传达情感和思想,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6. 医学科系医学科系主要培养学生在医疗和健康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们将会学习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医学科系的学生需要具备责任心和耐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学院各个科系的简要介绍。

学院通过这些科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发展个人潜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工科院校的新文科建设

理工科院校的新文科建设

理工科院校的新文科建设一、引言在过去,理工科院校一直以培养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纯粹的理工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因此,一些理工科院校开始思考如何开设文科专业。

二、文科专业的重要性1. 培养综合素质:文科专业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提供多元化的学科选择:开设文科专业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科选择。

3.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文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三、文科专业带来的好处1. 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文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更具竞争力。

2. 促进产学研结合:文科专业的开设有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 丰富学校学科布局:文科专业的引入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学科资源,丰富学校的学科布局,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四、文科专业带来的挑战1. 教师队伍建设:开设文科专业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

2. 学科交叉融合:文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需要克服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过程。

3. 教学资源的整合:开设文科专业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等,这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五、新文科建设的策略和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加大对文科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开设跨学科课程等方式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加强学科整合与资源共享:学校可以通过整合各种学科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

六、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理工科院校开设文科专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我国新文科建设研究状况与未来趋势瞻望_

我国新文科建设研究状况与未来趋势瞻望_

·理论研究·我国新文科建设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瞻望*张雷生 魏莲莲 袁红爽 王璐琪摘 要: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新文科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为了明确我国新文科建设的研究现状,文章从新文科的概念与内涵、背景与诱因、发展与现状以及问题与展望四个方面展开,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新文科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尚处于新文科发展初期,关注新文科的相关学者已初具规模,但存在跨地域、跨国别合作不足,发文机构与发文期刊来源类型集中,国外对新文科关注不强、研究内容创新性不够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新文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文科;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作者张雷生,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长春130012);魏莲莲,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长春130012);袁红爽,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长春130012);王璐琪,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长春130012)。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新文科建设进入新阶段。

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

1无疑,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是我国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下,对文科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一、新文科的概念与内涵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体系。

为了更清晰和准确地把握新文科的基本概念,可以从“新”*本文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亚地区世界一流大学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比较研究”(编号:16BZZ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2020年11月3日,http:///jyb_xwfb/gzdt_ gzdt/s5987/ 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访问时间:2021年3月31日。

北大院系设置沿革

北大院系设置沿革

北大院系设置沿革一、前言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具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其院系设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沿革。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北大院系的设置沿革,带领读者了解北大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

二、初创时期2.1 北京大学的创建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最初名为京师大学堂,1899年更名为京师大学。

正式设校前后经历过多次更名和更迭,最终于1912年定名为北京大学。

2.2 初期的院系设置北京大学的院系设置起初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文科、理科和法科三个基本门类。

这三个门类对应的学院分别是文学院、理学院和法学院。

三、学科的拓展与发展3.1 文科学院发展随着北京大学的不断壮大,文科学院的学科范围也逐渐扩展。

20世纪上半叶,隶属于文科学院的学科领域逐渐增多,包括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迅速,文科学院内又新增了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等学科。

3.2 理科学院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理科学院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20世纪初,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理科学院逐渐崭露头角。

此后,数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也逐渐纳入理科学院的范畴。

四、院系设置的调整与优化4.1 历史上的一些调整在历史的长河中,北京大学的院系设置也曾经历过多次调整与优化。

其中一次重要的调整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曾一度改为独立的自然科学院和人文科学院两大院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这一改革方案在1960年代后期被撤销。

4.2 当代的完善与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北京大学的院系设置也面临新的调整与优化。

例如,2000年代初,北京大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理学院等学院,以适应新兴学科的发展需求。

五、多样化的院系设置5.1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北京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涵盖广泛,包括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科背景高校文科性质学院的发展作者:李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高校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各大高校由于建校起因、自身历史发展条件、历史人物等因素在某些科目、专业各有偏重,这一现象在非综合性大学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今天这个人才至关重要的时代,高等教育以成为肩负为国家培养各个方面人才这一历史使命的主体。

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又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与战略提出了挑战,日益激烈的人才教育的竞争也高校的发展方向与战略提出了挑战。

完善学科体系,强大综合实力,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为了高校的发展目标。

本文则是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探讨在理工科背景高校文科性质学院发展的意义与建议。

关键字:理工科背景文科学院发展意义发展建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位于江苏南京,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导的工程类大学。

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

学校原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由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

下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探讨理工科背景高校文科性质学院的发展。

一、理工科背景高校文科性质学院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综合性大学,各学院的平衡发展自然是题中之义。

然而做好文科性质学院的发展对于有明显理工科倾向的高校同样重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根本,对于教育本身来说,文理不应有所倾向,只是由于各大高校资源有限且各有偏重,加之为了国家发展而各有任务在身,各司其职,为国家培养各个方面的人才,因此才有了文理偏重的高校。

有所偏重自然有利于积聚优势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优秀生源等,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立足和服务于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建校以来引进国内外航空航天方面的专家教授,并吸引全国各地理科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如今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领先竞争力。

但在理工科背景下的各高校一味的发展其优势专业,而忽视文科性质学院的发展也是不行的。

应负的责任、教育的重任、学生的需求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教育是养育后代的头等大事,对于每一个青年来说,受教育是自己增长知识,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坚实基础。

高等教育由于面对的都是思想成熟,智力水平较高的青年显得更为重要。

特别是对于颇有名气的大学来说,以其众人皆知的名气,良好的口碑,独特的资源,被看好的前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学生。

同样,理工科背景的大学也会因为某一领域的优势地位而在社会公众中有一良好形象,较高的人气,这不单单会吸引理工科的学生,也会吸引着文科生。

如果说这些学校仅仅将这些文科生当做是一种补充,处于边缘,而不加以重视和培养,那么就背离了教育本身的宗旨与意义。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智力能力、思想道德的平均水平领先于其它同龄人的高度,而他们的学习能力、前途、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贡献是无穷无尽、不可预测的。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高校都应做到因材施教,花上应有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让他们在大学期间获得应有的培训,知识,能力。

这不仅仅有利于这些大学生人生道路的发展,也有利于这些大学生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达到育人,成人,兴国,兴邦的目的。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院为例,1984 年以来,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近4000 人,博士生、硕士生600 余人,博士后 3 人。

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学术、技术或管理骨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批校友已经在科研、管理实践中崭露头角,不少人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理工科优势专业的辅助马克思曾经说过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次要矛盾具有影响作用,主次矛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同样,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开办文科性质的学院,发展得好则有利于整个高校的发展,发展得不如人意反而会影响到理工科优势专业的发展甚至是整个高校的发展。

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发展好一批优秀的文科专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文科学子对其理工科优势专业会有哪些帮助呢?答案显而易见。

首先,有益于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理工科学子,培养其人文素质。

当高校发展文科专业时,便会聚集一批优秀的文科教师,形成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有些课程可以作为必修或选修供理科生学习,同时理科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去听课,这批优秀的教师更是能够带领着他们涉猎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

同时这些高校培养的文科学子与理科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探索,这有利于理科生们培养必要的人文素养,接触到先进的思想与潮流。

另外伴随着文科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文大师的公开讲座,越来越高层次的交流盛会会在大学校园里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着学生们的大脑,增长着学生们的知识与见识。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文理素养都要具备的人才,那种严重偏科的学生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社会是人的社会,是交流的社会,是继承与开拓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才必须具备必要的人文素质,了解我们的历史与现实。

而这些高校培育出来的理工科学生比纯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人文知识,更有机会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更能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有利于高校理工科优势专业的发展与提升。

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一所高校的实力主要体现于其强势专业,但其他专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到高校综合实力。

有严重“偏科”现象的高校其凭借着优势专业得来的综合实力排名也会受到其弱势学院的影响。

理工科类的大学优势专业在于理工科,但如果其文科学院的发展举步维艰而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包袱,成为提升实力的羁绊。

如果能够发展出一批优秀的文科专业,将大大证明高校的实力,并为高校今后的发展与实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同时,发展文科性质学院也有利于平衡理工科背景高校的男女生比例,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平衡发展、健康发展。

高校社会形象保持与提升的要求高校就如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之中的形象与口碑很重要。

好的形象能为高校带来社会公众的信赖,带来优秀的生源,赢得社会的帮助。

首先,有着一个完备的学科体系是高校实力的体现,当然也是高校形象的重要构成。

特别是学科发展较为平衡,有重点特色的学科领域的高校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理工科背景的高校要想扩大自己的影响,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要逐步建立完备的学科体系并且平衡发展,以吸引更广大的学子报考,培养更广领域的人才为目标。

其次,在已建立文科性质学院的高校做好这些学院的发展也是这些高校社会形象保持与提升的要求。

各位报考的学子慕名而来,求的是能够在高校之中获得应得的教育与锻炼;各位家长供子女上大学为的也是有所值。

如果不重视文科性质学院的发展,不仅将严重影响这些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也严重伤害这部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自毁形象,影响着理工科优势专业和整个学校未来的发展。

二、理工科背景高校文科性质学院发展的建议。

既然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发展好文科性质的学院具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做好这些学院的发展呢?下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来说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为管理工程系,始建于1984年;1989年更名为管理系,设有工商管理教研室、系统工程教研室、人机工程教研室、生产管理教研室及一批研究室和实验室等;1993年成立工商学院,下设9个教研室及一批研究室、实验室;2000年10月,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目前,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贸易经济系、金融学系等6个系;设有江苏省后评价研究中心、工业工程中心、系统工程研究所、灰色系统研究中心、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所、市场营销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国防软科学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软件工程研究所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一批科学研究机构,并建有基于不确定性模型的复杂系统研究平台、IBM实验室和人机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经营管理决策模拟、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金融工程等专业实验室。

如何在这样的一个学院做好今后的发展呢?把握好学院发展的三大原则在理工科背景高校发展文科性质的学院既有一般文科学院的特点,也有其特殊性。

因此发展此类学院既要遵循一般的发展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第一,重要性原则。

即高校应重视此类学院的发展,不可忽视。

应花上应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使之与学校整体的发展步调相一致;应派出相应的专家、学者、领导统领学院的各项工作;应引进优秀的教师、教授、精品课程;应努力招收优秀生源,做好招生宣传等等。

第二,结合性原则。

即此类文科学院的发展可以与本校的优势专业相结合来形成自己的特色,组织教学,进行招生,或推荐就业。

第三,特殊性原则。

即各个高校文科学院的规模、发展速度与程度、发展步伐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强健师资队伍,引进高端人才为进一步增强文科学院的实力与竞争力,拥有一批学历高,学术能力雄厚,科创精神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南航经管院现有在编教师89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12人,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师资力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继续南航经管院师资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引进高学历人才,培养优秀教师。

聘请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业内精英,成绩显著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以及名校博士,博士后,长短期访问教授等。

增加教授,副教授,博导比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规范管理指导教师发展,人本关怀引导潜能发挥。

一方面,经管学院将制定了集合一部分资历深厚的教师出台一套课堂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把课堂上教学的随意性规范化。

另一方面,经管院将鼓励青年教师走进课堂学习,鼓励青年教师与教龄较长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学习,鼓励教师们出台精品课程,相互借鉴,举办教学比武,激发教师的激情与创造力。

以评价机制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学校制定和完善了结构工资、绩效考核、评优树先、职称评聘以及各种专项奖励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

同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关注教师迫切需求,关注教师近况期望,这三个关注将是经管院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教师们的工作教学,有利于为经管院保留人才,以及吸引高质量人才。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在继续引进国内尖端人才的基础上,增加海外招聘与人才引进比例。

南航经管院商通四海,理御八方,立足国内,放眼全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