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创背景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作者:刘晓丽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年第03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背景的到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必须不断加以完善,改革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063-03
1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进行深层次调整和巨大历史变革,正逐渐从资源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科技的进步促使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社会常态。新常态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永恒主题。当前,国家对创新创业高度重视,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理念,进一步将创新创业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也必将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注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实现了一些进步,但是与“互联网+”新常态的发展需求相比,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相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转型的迫切盼望相比,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对广大高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个环境下,高校只有通过改革,结合新常态的需求和特征及自身的发展定位,将社会生产需求与学生个人特点相结合,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加快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创新高效创新创业载体,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发展,以适应“互联网+”的需求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际需要,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得到长远发展。
2 双创背景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战略的内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战略理念,最早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此后,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
新”的新势态,并将这一理念正式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创新能力,最终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对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尤其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趋势,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万众创新为载体,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等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消化落后产能,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以大众创业为载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对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补充,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动力、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为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创新活动提供载体和平台。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方面,大众创业可以为创新提供广阔的载体和平台,创造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万众创新可以为创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撑和信息支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所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以创新为理论支撑,以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对待就业还存在按部就班、听天由命的思想,对待创新创业行为存在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缺乏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热情和动力,缺乏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
2)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偏弱,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无法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培训、心理指导。
3)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和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些载体和平台,不断磨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物质基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要素、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创新体制不断健全,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外部环境。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提供了具体实践和人才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绝对不是低层次的创新创业,必须要实现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创新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端创新人才作为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立足社会生产需求实际,不断输出高端创新人才,不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同时,通过大学生创业活动,也可以在全社会实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不断促进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
3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前,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检验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标志,不仅仅取决于资源、人口、国土面积等自然因素,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的整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强弱、创新氛围是否浓厚、创新人才质量和数量等因素。特别是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工业产品大量涌现,要有效地提高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创意。也可以说,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也是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创新氛围的营造和创新人才的培育。
有助于国家产业转型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旧有的那种粗放型的、依靠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很多地区一二三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都必须在经济新常态下迅速解决,实现转型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任务日趋紧迫,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生产急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为社会生产和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国家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使这些创新型人才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紧密联系,有助于国家实施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内生动力和整体质量。
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实现个人良好发展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应届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用人单位和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高,不仅需要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样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