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山东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二O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总体目标 (1)
三、具体内容 (1)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
3.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
4.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5)
5.完善创新创业竞赛机制 (6)
6.积极组织社团活动 (8)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4)
1.制定鼓励扶持政策 (14)
2.成立优秀“双创”项目评选委员会 (14)
3.设立“双创”项目扶持专项资金 (15)
4.提供开展“双创”项目活动场地 (15)
5.对“双创”项目全程跟踪指导 (16)
6.开展校园“双创”项目大赛 (17)
四、保障措施 (17)
(一)组织保障 (18)
(二)制度保障 (18)
(三)资金保障 (19)
(四)师资保障 (1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学院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学院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力保障。秉承“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改革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方针,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贯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为总抓手,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增强学院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教育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将我院建设成“理念先进、机制协调、专业特色、师资雄厚、保障完善、文化融合、质量一流”的职业院校。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学生显著增加,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打造山职教育品牌,建成山东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三、具体内容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学院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4 号)精神,依托山东省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山东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等两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将于6月底交省教育厅审核),现在正在牵头制定通信技术专业、铁道机车专业等两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于2017年7月完成)。
学院各专业依据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并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学院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修订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等。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各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强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技能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职业能力培养
以“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行动为导向,依据典型生产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
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推行“项目导师制、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教学模式,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教学课占总课时的50%以上,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拓宽校外顶岗实习的渠道,强化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推行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2)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精神培养
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目标,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紧密结合,在必修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元素,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科学素养、创业发展类通识课程,并通过丰富的选修课程、技能竞赛、特长生项目、社团活动、创新教育等强化个性化培养;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鼓励专利发明与创业实践,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人文艺术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科学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职业道德,促进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融合,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融合,人文道德与职业规范融合,人文精神与创新创业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本位、适于个性发展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核心模块、个性化培养模块。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进行专业必修教育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培养。
校内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面向校内所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通识类创业课程为主,结合专业化创业课程,课程体系建设采取分层次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在各专业学科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注重创新创业人格教育、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实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设计和开发,以进一步提升其创业能力;并针对其创业项目,在项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