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落实的通知》要求,现就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学院教育综合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教育综合改革任务的落实,成立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名单见附件1)。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办公室。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1.负责制定、报备学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调研和分析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2.负责与学院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协调推进相关改革事项的落实;3.负责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改革措施落实;4.请示需要上级机关协调解决的事项。

二、明确改革重点学院认真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进行集中学习,把握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统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各处室主任带领处室人员进行学习讨论,并将讨论情况上报学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梳理汇总,重点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党委(常委)会议制度。

党委(常委)会原则上每月不少于2次,形成会议纪要。

(二)完善院长办公会例会制度。

院长办公会每周不少于1次,形成会议纪要,实行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

(三)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

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完善学术管理的体制、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职称评聘、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

建立完善对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认定程序和办法,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建立完善学校理事会。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及学校章程设立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

学院建立理事会制度,制定理事会章程,健全与理事会成员之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

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完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6-0070-02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①赵云伟,韩晓冬,牟爱霞(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系,山东淄博256414)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进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

作为与产业发展紧密互动的高职教育,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义不容辞。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让高职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与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熟悉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引导他们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

从教育实施的层面上讲,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原有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学体系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及创业项目孵化。

二、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一)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较强,但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较少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创业意愿较强,创业比例为3.8%,高于普通本科生;创业领域首先倾向于“自己感兴趣领域”,其次为“启动资金少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最后才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

(二)高职院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教育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常态下,国家出台了很多创新创业教育政策,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成立创新创业社团、众创中心、大学生科技孵化园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创新创业大赛等。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

附件3项目编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省教育厅制填表说明1.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和规格;内容简明扼要。

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2.项目批准后,学校项目管理部门及项目组自行留存《申报书》,内容、格式须与上报省教育厅的保持一致。

3.封面“项目编号”由省教育厅统一编写;申请者签名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4.本表须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5.申报书须A3纸型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注: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填写教改项目涉及的主要专业(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可不填),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实施方案

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实施方案

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应运而生。

职业学院双高计划是指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3.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实施内容1. 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训基地建设,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如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美容美发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

2. 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创新创业导论、创业规划等课程,组织创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综合素质提升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四、实施措施1. 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增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全面发展。

2. 建设实训基地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提高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4. 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学生的职业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五、实施效果评估1. 学生就业率通过学生的就业率来评估实施效果,就业率的提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2. 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来评估实施效果,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OCCUPATION2021 01编辑 陈子今MAJOR专业建设文 / 丁英娣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生须具备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创新创业目标、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考虑,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不匹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岗位教育的目标不匹配,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耗时较长,严重挤压了创新创业教育时间,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岗位素质外,还应具有极强的岗位创新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未开设针对高职生的岗位发展和职业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不仅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一线专业课程教师担任,他们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对于高职生的岗位辅导和创新培养力不从心,导致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属于学院派,他们对于新时期就业岗位的创新创业发展缺乏足够了解;同时,高职院校未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未及时将符合新时期就业岗位创新创业发展要求的校外教师充实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导致现有教师队伍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理论知识、岗位实践和创新发展水平。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作者:罗思思林幼文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8年第10期[摘要]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政府与行业部门、职业院校、项目教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社会资源融合互通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其践行路径为:以学习为主要标准,实现人才的分层次选拔;以实践为依托,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以竞赛为载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以制度和文化为支撑,将示范和辐射相结合,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作者简介]罗思思(1984- ),女,广西玉林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林幼文(1974-),女,广西宾阳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

(广西北海 536000)[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9-0074-04为了顺应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我国逐渐加快了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逐渐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目标挺进。

基于此,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求尽快建成创新型国家。

创新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深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囊括政策法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研究中心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涵盖中小学各个年龄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可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必须吸收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使创新创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刻不容缓。

对此,职业院校也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其中对于创新创业“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构建就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本文所论述的“五位一体”,涵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五位”是指政府与行业部门(主导因素)、职业院校(教育主体)、项目教学(践行平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优势与特色)、社会资源(支持体系);“一体”是指这些因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有机融合、联动互通,共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09.08•【字号】鲁教职字〔2020〕10号•【施行日期】2020.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各市党委组织部、编办,各市教育(教体)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税务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等政策文件要求,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充分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政府、学校与企业等社会力量实施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供给,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的公益属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激发办学活力。

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以“混”促“改”,建立各方深度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和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面向市场开放办学。

——包容审慎监管。

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缺乏经验的实际,按照中央“三个区分开来”精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新生事物健康成长。

尊重基层首创,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形式混合所有制办学,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基于“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基于“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基于“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3-03-28T03:04:27.38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0月总第424期作者:马士伟刘凤景方春慧[导读] 针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的实践育人理念,加大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力度,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组建新型教师创新团队,转变教师理念,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摘要:针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的实践育人理念,加大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力度,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组建新型教师创新团队,转变教师理念,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创新创业本文属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CYB342,课题名称:“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21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222,课题名称:“智能+虚实结合”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放共享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能力,是学生将来创业需要的核心素养,更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拓展思路、搭建平台,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思创、专创、产创”三元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理念。

所谓三元融合,即思政、专业、产业与创新创业培养相融合,同时结合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索实践,对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而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使专业群毕业生能更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与创业。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2.19•【字号】鲁教职发〔2018〕2号•【施行日期】2018.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鲁教职发〔2018〕2号各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税务局,各高等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省教育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研究制定了《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2018年12月19日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规范和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培育齐鲁工匠,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根据《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深化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湖教高〔2015〕16号)和湖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精神,全面深化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力推进“创新强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修订完善本方案。

一、总体思想(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树立“双创”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我院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促进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思路坚持立德树人、优化人才培养的原则。

树立“双创”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坚持服务需求为宗旨的原则。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构筑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坚持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的原则。

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打造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坚持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

把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以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精神融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助推“创新强校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形成可推广的华商职业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成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9.26•【字号】鲁政发[2002]66号•【施行日期】2002.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02]6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鲁”的战略任务来抓,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已达1200多所,在校学生118万人。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00多万人,培训6000多万人次,为我省经济建没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统筹不够,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大力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确立职业教育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2.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研究

2021年第13期347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研究王青燕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特别对于专业能力强、具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看,创新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

实质上是培养最具开创个性和创业创新能力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具体的来说包含:一、专业知识和技能:包含创新创业需要的专业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经济学、IT 技术、软件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知识;二、基本的道德修养: 诚信、责任心、自控、友善等基本道德素养。

三、创业素质:创新创业离不开具有强凝聚力的团队合作,离不开具有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小马过河”的心态,要不怕艰难险阻、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要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才能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教育中提高创新创新能力;高校教师要找出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目的。

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路径主要有:(一)改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专业特色,摒除旧的教学理念的局限和束缚,不断与时俱进,将国家和社会对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需求标准和要求融合到专业教学理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品质和影响力。

(二)建立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展开调研,结合专家座谈会的建议,形成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又具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培养目标。

各类专业课程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形成分层次、分阶段、分年级设置系统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层次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贯彻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原则,开始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课程,重在阐述创新创业的概念、理论,使学生初步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业意识。

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2024年修订)

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2024年修订)

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1.20•【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24年1月20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月20日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2000年12月22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体系与实施第三章教育教学第四章保障与监督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技能型社会,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职业教育及其保障监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机关、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专门培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05•【字号】鲁政办发〔2016〕13号•【施行日期】2016.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1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力保障,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多方联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分类施策、精准实施,凝聚力量、协同推进。

面向全体,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程,补齐培养短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面向未来,将服务当前需求与培育未来生产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当前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结合,构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关于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关于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关于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动我院高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落实的通知》(鲁教高[2016]7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我院的高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对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指导思想,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二、综合改革目标及任务(一)专业建设改革根据济宁及周边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主动对接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人才。

十三五期间,新上专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

加强现代服务业亟需人才培养,加快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

逐步淘汰不能适应产业发展、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十三五期间,优化专业办学水平,新上专业8-10个,培植一批应用型本科专业,将学院招生专业控制在50个左右。

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特别是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打造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现代化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区域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

1、专业设置合理布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专业设置与改革的机制,科学论证新上专业,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围绕大交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调整专业结构,建成10个左右专业集群,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逐步淘汰不能适应产业发展、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控制在50个左右。

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

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

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5〕45号)精神,结合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指导标准》(教高厅函〔2017〕23号)和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发挥我校卓越院校的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产出导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精英学生培养比例。

坚持协同推进,积极营造全校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

把解决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

把完善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实施目标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构建“点、线、面”三维育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整合学校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面向全体在校生开放,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力争毕业生一年后自主创业率达7%以上,打造全省、全国的创业教育示范性院校。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行学校与二级学院两级管理。

成立学校及各二级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学工和财务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形成教务处、实训处、科研处、学工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团委、思政部、后勤处、宣传部、组织人事处、资产处、继续教育学院、北山基地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及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特色发展、争创一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智力支撑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1.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院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10月底之前,出台《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细则》,修订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并实施,出台“三重一大”文件并实施,严格执行《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

党委会每月不少于2次,院长办公会原则上每周1次;会议必须有书面记录,实行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

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11月底之前,制定并实施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做好年度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方式;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总支、支部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组织同步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2.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

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完善学术管理的体制、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设置、学术评价、职称评聘、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

9月底前完成校学术委员会改建,校学术委员会由29名专家组成,由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及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青年教师组成。

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委员若干人。

探索二级学院设立学术委员会。

坚持科研无禁区、学术有规矩的原则,探索学术权力与党政权力适当分离机制,校党委书记和院长不进入学术委员会,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

职业学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学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学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职业学院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院亟需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改革目标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新兴产业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 提高教学质量: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推进课程国际化: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提高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

三、实施方案1. 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增设新兴产业相关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3. 改善教学设施和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条件,更新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 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实施项目化教学、工程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6. 国际化课程引进: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等方式,提高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

四、保障措施1. 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职业学院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

2. 加强评估监管:建立健全的课程改革评估机制,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目前山东省的职业教育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师资水平不高、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团队的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立一支高水平职业教育创新团队,提升山东省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和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任务:(1)制定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和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2)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提升师资水平;(3)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5)建立科研与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创新发展;(6)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合作机制。

三、建设方案和措施1.制定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和目标(1)成立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组,由省教育厅、职业院校代表、行业专家等组成;(2)调研分析目前职业教育的问题和需求,确定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3)制定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

2.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1)加强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2)推行教师评聘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3)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人才引进计划、高校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师;(4)建立教师成长管理机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职称晋升机制。

3.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创新(1)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鼓励教师团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推广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学手段;(3)建设教师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4)组织教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山东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二O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总体目标 (1)
三、具体内容 (1)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
3.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
4.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5)
5.完善创新创业竞赛机制 (6)
6.积极组织社团活动 (8)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4)
1.制定鼓励扶持政策 (14)
2.成立优秀“双创”项目评选委员会 (14)
3.设立“双创”项目扶持专项资金 (15)
4.提供开展“双创”项目活动场地 (15)
5.对“双创”项目全程跟踪指导 (16)
6.开展校园“双创”项目大赛 (17)
四、保障措施 (17)
(一)组织保障 (18)
(二)制度保障 (18)
(三)资金保障 (19)
(四)师资保障 (1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学院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学院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力保障。

秉承“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改革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方针,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贯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为总抓手,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增强学院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教育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将我院建设成“理念先进、机制协调、专业特色、师资雄厚、保障完善、文化融合、质量一流”的职业院校。

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学生显著增加,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打造山职教育品牌,建成山东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三、具体内容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学院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4 号)精神,依托山东省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山东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等两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将于6月底交省教育厅审核),现在正在牵头制定通信技术专业、铁道机车专业等两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于2017年7月完成)。

学院各专业依据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并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学院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修订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等。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各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强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技能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职业能力培养
以“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行动为导向,依据典型生产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
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推行“项目导师制、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教学模式,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教学课占总课时的50%以上,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拓宽校外顶岗实习的渠道,强化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推行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2)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精神培养
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目标,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紧密结合,在必修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元素,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科学素养、创业发展类通识课程,并通过丰富的选修课程、技能竞赛、特长生项目、社团活动、创新教育等强化个性化培养;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鼓励专利发明与创业实践,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人文艺术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科学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职业道德,促进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融合,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融合,人文道德与职业规范融合,人文精神与创新创业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本位、适于个性发展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核心模块、个性化培养模块。

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进行专业必修教育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培养。

校内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面向校内所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通识类创业课程为主,结合专业化创业课程,课程体系建设采取分层次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在各专业学科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注重创新创业人格教育、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实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设计和开发,以进一步提升其创业能力;并针对其创业项目,在项目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