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导学案
第十课第二框《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导学案(新人教必修1)
【导学案】第十课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容3、识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4、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5、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二、预习内容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传统的发展观(1)、表现:单纯追求---------------的增长速度、--------------的增长,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大小的------------------指标。
(2)、影响: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的增长”;导致-----------短缺,------------污染,----------------破坏。
2、科学发展观(1)、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的科学发展观。
(2)、内容:A坚持---------------,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为中心,全面推进---------------、----------------、----------------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C协调发展,就是要和谐发展,统筹-------------和-------------;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与------------------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坚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原因(1)---------------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
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10课鸦片战争编制人:莫丁飞审核人:陈素秋【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形势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
②为开拓和掠夺,英国侵略中国。
(2)国内形势①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②政治:政治腐败,困难,废弛。
③外交:实行政策。
(3)直接原因:在虎门销毁英国走私的鸦片,英国借端发动战争。
2.经过(1)第一阶段: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挑衅,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经犯,最后到达,道光帝派同英军“议和”。
(2)第二阶段:①1841年初,英军强占,并扩大侵华。
②1842年8月,英舰驶抵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填空并连线)危害A、开放、、、、五处通商破坏贸易主权B、割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C、赔款2100万银元破坏关税自主权D、协定关税局加剧了人民的负担②1843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和《》,即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攫取、和等特权。
③美法两国趁火打动,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和《》,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5.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开始沦为国家,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二、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英美法等提出、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第十课导学案
☺ 2008 年浙江绍兴中考题
考 题 链 接
1、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 2008 年湖北孝感中考模拟题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 ,加强监察制度 C、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
2、就其历史作用而言,秦始皇的下列哪项统治措施最应该否定(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修筑万里长城
小组做题
课 堂 拓 展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 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 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 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 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皇帝。但他又是统治残暴 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 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 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学 习 活 动 安 排
南达________。 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的________国家。 二、展示环节 自学环节的各习题 三、检测环节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公元前 475 年 B、公元前 221 年 C、公元前 230 年 D、公元 220 年 2、秦始皇的主要贡献是( ) A、击败匈奴,开辟了丝绸之路 B、实现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C、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 D、平定叛乱,维护了统一 3、以下措施中,不是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是( ) A、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北征匈奴 D、轻徭薄赋 4、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的主要功能是( ) A、旅游景点 B、军事防御工程 C、划定国界 D、扩大秦朝影响力 四、总结环节 1、秦朝的建立 2、秦朝的统治 小组总结 小组展示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导学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1.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及要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特点,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比较两种不同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辩证否定观;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即自己自己,自己自己。
(2)辩证的否定与发展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途径。
(3)辩证的否定与联系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和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一切,也不是简单地一切,而是既又,既又,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要么。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的的和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善于提出,敢于寻找,确立,开拓。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教案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学习目标:1. 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原因、时间、地点。
2.分析秦朝灭亡额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重难点:重点: 1、秦的暴政2、大泽乡起义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 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原因、时间、地点。
2.分析秦朝灭亡额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先学后教:请认真默读课本P50-52,要求:(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3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1. 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原因、时间、地点。
3.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时间十分钟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的点拨,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检测过渡语:找到答案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
找到了我们来讨论思考题.1.提问。
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回答,答错子,尖子生进行更正.2.书面检测:PPT题选择题1.史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了( )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D.老百姓买不起鞋子2.秦的暴政主要体现在( )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严酷的刑罚④连年的征战A.②③④B.①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3.攻人咸阳,直接灭亡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4.推翻秦朝统治的决定性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攻占咸阳5.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六、当堂训练做助学第10课选择题和材料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导学案(2课时,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一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目标提炼自主学习一、生命的追问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1)对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2)对他人:当,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
(3)对社会:能够将与、和结合起来。
二、发现我的生命我们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1)探索生命意义,是O(2)生命是的,生命意义是的。
(3)每个人的生活,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4)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O课堂探究智辨是非1.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人们的回答是相同的。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的人生是不值得的,是自私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试牛刀知识点1生命的意义和价值1.抗美援朝老兵孟照起从军31年,先后参加多场战役。
2023年9月,92岁高龄的他因病逝世。
子女按照其遗愿,捐献出孟老的眼角膜和遗体,帮助他人重现光明和用于医学教学研究。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①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我们应该得过且过②生命有期限,要随心所欲地活着,其他的事不用管③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④他的行为使生命以一种更加有意义的形式得以延续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知识点2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2.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感动中国》栏目组对他的颁奖词为“人生为大事来。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道秦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楚汉之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1.理解:秦朝的灭亡是因为2.表现:二.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2)秦朝灭亡:三.楚汉之争1.性质:2.交战双方:3.结果: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属于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争夺帝位,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探究一: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认识探究二:评价秦始皇探究三:秦朝灭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知识拓展】项羽、刘邦1)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2)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
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一、选择题1.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
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崇文抑武2.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他的统治也有一些缺点,下列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罚④急于求成和暴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第十课 假如我是你 导学案
党岘中学七年级政治导学案周次:第 12周编号:DZzz147110主备:袁碧莲审核:高建章班名:组名:姓名:学号:第十课假如我是你教学目标:1、知道人在价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3、懂得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人在价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自尊和知耻: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教学难点:如何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学会宽容,尊重和帮助他人一、先学先知1. 学习重点(1)、、、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
(2)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3)受到,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是人际交往的又一基本原则。
(4)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会尊重他人,不仅是保证我们和的需要,更是作为现代青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5),接纳所有不同的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6)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
学会理解的关键是学会。
孔子的“”,更深刻地阐述了其含义,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7)关心他人,不仅要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也要关心他人的、和等,并在他人需要时及时。
二、当堂测试1.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为()上的平等。
①智力②体力③财力④人格⑤法律地位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④⑤2. 生活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从()开始,A.宽容B.理解C.欣赏他人D.团结合作3. 宽容是大海、是高山、是丝丝春雨、是涵养、是美德,我们要学会宽容,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宽容对方无意的伤害B.宽容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策略C.宽容意味着凡事要迁就别人D.对别人的优点不嫉妒,对别人的缺点不苛责4. 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奥运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馆隆重举行,3位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代表国际奥委会,向12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代表献花,以表达对广大志愿者的诚挚谢意,这说明()A.帮助他人就是为了得到回报B.帮助他人意味着牺牲自己C.帮助他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D.助人为乐是每个人的美德5. 做一做情境一:拥挤的公共汽车上。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导学案
课题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导学案
学习重点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学习难点
把诚实守信落到实处
一、自主学习
1、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诚”,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即____、_____、____、____。
(1)材料一反映了同学们的哪些优秀美德?
(2)材料二中“信义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讲诚信,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呢?
三、我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传承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B.表明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少数人一边
C.体现了宽容他人的美德
2.武钢碍于朋友面子,答应胡磊为他旷课到网吧打电子游戏的事保密。你认为武钢对自己做出的承诺:
A.应遵守诺言,这样才会取得别人的尊重
B.应坚持,对朋友应以诚相待
C.不应该信守,因为这一承诺不利于同学的健康成长
2、【学道德模范传中华美德】
(1)见义勇为、舍生忘死、勇于担当、关爱他人、甘于奉献等;【评分说明:答出两种符合题意的两种以上观点即可得2分】①遵守诚信的守则:第一,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第二,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第三,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②讲究诚信的智慧,把讲诚信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选择。③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例如,不撒谎、不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不作弊、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评分说明:答出两种符合题意的两种观点即可得2分】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导学案)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班级组别座号姓名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知道理想的含义。
懂得理想的重要作用。
明白实现理想的途径。
2.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
能找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
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教学难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人生?2.理想的重要作用是什么?3.如何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实现理想的途径)【目标检测】单项选择:1.列夫.托尔斯秦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这段话说明了()A. 只要树立理想就能获得成功B. 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性C. 理想是人精神生活的全部D. 理想对人生起阻碍作用2.“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志愿者们自愿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留给中国大地那些贫困闭塞、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亮丽的人生风采。
从他们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青少年一代()①要勇于放弃自己的个人理想②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④要具有艰苦创业精神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漫画《这里没水》,对这个人的做法认识不恰当的是()A.没有做到坚持不懈的实现自己的目标B.运气不好,没有找到有水的地方C.做事情没有韧性,浅尝辄止D.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要轻易说“不”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的这一劝导告诉我们,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A. 脚踏实地、全力以赴B. 锻炼身体、修炼精神C. 立足自身、不断变化D. 寻找机遇、不断追求5.列夫·托尔斯泰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四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十课 心动不如行动 鄂科版
四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十课心动不如行动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及掌握行动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动调整自身情绪。
二、教学重点1.强调行动对心理健康的价值。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
2.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调整自身情绪。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2.活动法3.体验法4.反思法五、教学内容1. 活动1:自我认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信心,增强积极性。
具体内容如下:1.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自我反思。
2. 活动2:比一比,谁更勇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行动的快乐和乐趣,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的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1.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
2.每组学生选出一个代表进行相应的行动。
3.做完行动后,双方根据谁完成的更好进行评比。
3. 活动3:情绪调整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自我调整自身情绪。
具体内容如下:1.组织学生进行类似瑜伽的活动,通过身体的调整达到情绪上的调整。
2.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感受到自己可以通过实践行动调整自身情绪。
六、教学后记本次课程主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行动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到任何有益的行动都应该充满活力和热情,强调了行动和积极性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适时调整自身情绪,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情绪调控能力,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导学案必修4-10.1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导学案】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初步把握原理、目的要求、方法论。
二、预习内容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2、辨证否定观的特点3、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6、(1)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P77第一自然段)(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P77第二自然段)①对于现存的事物,辩证法在肯定的同时存在着否定;②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P77第二自然段)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
2.说出辩证否定观的实质及要求。
3.说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学习重难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二、学习过程(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什么是辩证否定观?2.辩证否定观的特点(1)自我否定(2)发展的环节(3)联系的环节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4.辩证否定观的要求(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哲学依据(1)(2)(3)2、基本内涵(1)(2)(3)3、与创新意识的相互关系(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注重研究┉。
(三)反思总结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1)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四)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第十课 七嘴八舌说变化导学案
第十课缤纷复杂的社会第二节七嘴八舌说变化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教务处签字课题:七嘴八舌说变化上课教师:课型: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班级:小组:学生:学号:【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绚丽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社会生活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是变化发展的,越来越美好。
【学习重难点】社会生活是变化的。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课前用10分钟时间预习文本(至少两遍包括小字部分)用笔勾画出重难点,独立认真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各组组长课前检查,课堂报告老师。
2、课上各学科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分工明确,高效的进行讨论、展示、点评。
3、课后小组长迅速收齐学案,检查都完成后交给老师批阅,阅完后下发,学案要进行有序保存,以备复习。
【自主预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1、家庭餐桌上的变化反映了的变化。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学生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有人说:“现在,我们‘吃’得比以前更好、更有营养;‘穿’得比以前更美、更有个性;‘住’得比以前更宽敞、更舒心;‘行’得比以前更丰富、更讲究。
新的时尚生活更是充满阳光。
”这说明了。
【合作探究】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请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变化,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化,先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谈起。
衣:过去:现在:。
食:过去:。
现在:。
住:过去:。
现在:。
行:过去:。
现在:。
用:过去:。
现在:。
二、感受新时尚带来的变化。
观察课本第22页、23 页两幅漫画(1)举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2)三叔“上网”忙销售反映了什么?【课堂检测】(1)现在,我们“吃”的好,“穿”的美,“住”的宽敞,“行”的方便,“用”的讲究。
新生活让人活力焕发。
老头老太太都乐滋滋的说:“赶上了好时代,要多活几年,看美好未来。
“这一切都说明了()A、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B、人民安居乐业,老人安享晚年C、社会生活越来越美好,人活的越来越有滋味D、这都是别人努力的结果(2)过去,一到冬天北方的人们全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课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单元第三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3、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来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播放《秦朝的灭亡》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他自称秦始皇。
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展示各种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问题(例如:老百姓的生活、修建阿房宫、建造骊山陵园等等)史料: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徭役繁重、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师:阅读材料,找出秦朝的暴政有哪些?(提示:还有秦二世更加的残暴)师:回答非常正确。
那同学们,你对秦朝的残暴统治有何感想?生:秦的统治太残暴了,人民生活很痛苦二、陈胜吴广起义【过渡】师: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面对残暴的统治,人民都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只能反抗了!历史剧——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学生角色扮演)陈胜:吴广,你看这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路也被冲坏了,看来我们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叹气)!吴广:(焦虑地)是呀,我们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是要被处死的呀,这可怎么办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1.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3.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设问1: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秦始皇的统治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
2.秦朝的暴政(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焚书坑儒(5)秦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3.结果:矛盾激化,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设问2: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原因(1)直接原因: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戍守,遇雨误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概况(2)领导者:陈胜和吴广。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政权。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设问3: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核心素养】1.研读史料,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两次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历史事实,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知识梳理】一、秦的暴政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列举秦始皇统治暴虐的具体表现。
继位的秦二世统治又如何?1.表现:(1)沉重的赋税;(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法律严苛,刑罚残酷;(4)焚书坑儒。
2.秦二世: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研读右栏史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建立了什么政权?起义的结果如何?1.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2.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政权:“张楚”政权。
4.结果:由于起义军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作战实力有限,内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最终失败。
三、秦朝的灭亡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课堂训练】1.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其根本原因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秦的暴政D.统一度量衡2.《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从材料中可知刘邦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A.善于用人B.赢得民心C.战术得当D.拥有重兵3.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
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B.晋楚争霸C.吴越争霸D.楚汉之争4.司马迁这样评价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虽然只做了六个月的王就被镇压,但其身死后各地的起义部队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金朝的盛衰(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大哉乾元——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1)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____”。
(2)扩张: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________地区。
2.元朝政权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
1271年,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3.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________。
(2)行省制度①内容: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________。
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②意义: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________;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思考3: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什么?山川形便犬牙交错(3)边疆管理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管理________地区。
北庭都元帅府、________;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________。
(4)、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目的:保障________的统治利益,推行________政策。
5.元朝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随堂演练:1.据记载,辽大安七年(1091年),彭汝砺使辽,见辽朝官员上朝情形:“殿其左,金冠紫袍而立者数百人,问之多豪酋;其右青紫而立者数十人。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第十课 我的拼音卡片 ︳湘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第十课我的拼音卡片 | 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拼音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础拼音的发音;
2.运用拼音知识,自己制作拼音卡片;
3.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拼音的基础知识;
2.拼音卡片制作方法;
3.拼音卡片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教师将“拼音”两个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回想目前学过的所有字、音节,看哪些能够顺利辨认出来,哪些还有待加强,引导学生了解拼音的基础知识。
2. 操作
1.让学生听一听、念一念老师给出的声母、韵母,熟悉它们的发音,由教师口述学生模仿,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2.接下来,教师给出一个单词,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拼音,分拆出每一个音节,找出每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
然后,让学生自己拼读出整个单词并默写在纸上。
3.制作拼音卡片。
将卡纸按照指定大小裁剪,以拼音为卡片主体,背面写上对应的汉字和单词,让学生参照样板自行制作。
4.演示拼音卡的应用。
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向大家朗读该卡片上的拼音,其他同学根据这个拼音推断出正确的单词和汉字。
3. 总结
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拼音卡片、运用拼音卡片,认真学习和掌握了拼音的基础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提示
1.教师应该耐心地让学生模仿拼音发音,并指出错误;
2.制作拼音卡片时,学生要注意字迹清晰、布局美观;
3.在默写单词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每个音节的发音和顺序;
4.引导学生想象卡片的应用场景,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造小故事,加深卡片的记忆效果。
九年级历史第10课《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导学案
部编人教《历史》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九年级历史第10课《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九年级历史组编号:10 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阿拉伯帝国建立和阿拉伯文化。
难点: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统一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1.伊斯兰教(1)创立: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2)教义:穆罕默德倡导人们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自称是安拉的使者。
(3) 经典:《》。
2.阿拉伯半岛统一(1)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展开统一战争,首先夺取中心城市。
(2)631年,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了半岛。
二、阿拉伯帝国3.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的洲际大帝国。
4.衰落:10世纪以后,由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伴随上层分裂和外敌不时入侵,帝国走向衰落。
5.灭亡:1258年,阿拉伯帝国被西侵的军队灭亡。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6.形成:阿拉伯帝国奉行比较开朗的文化政策,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出独特的。
7.表现(1)古希腊、印度、波斯名著,许多哲、自然科学著作得到妥善保存。
(2)伊斯兰教对几何图案的巧妙构思令人叹为观止,这尤其体现在上。
(3)在天文学、数字、哲学、史学、地理学、医学等方面,古代阿拉伯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合作探究】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2.《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
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应做一次长途旅行。
”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A.印度B.巴勒斯坦C.罗马D.麦加3.某历史书记载:“这个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
1、了解刘邦建立西汉及刘邦的用人策略。
2、理解休养生息的措施。
理解文景之治及文帝,景帝的措施。
重点难点:休养生息的措施,文帝,景帝的措施。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53页到56页
课堂导入:
1、你知道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说出你的看法。
2、教师导入西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自主学习:(用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西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2、写成《》一书,主张行仁义,种。
这一主张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
3、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战后经济______ ,②刘邦接受陆贾的建议主张_____________
4.休养生息的重要内容:(1)
(2)
(3)
(4)
5、文帝的措施:轻徭薄赋。
减轻田租,把十五税一改成。
慎用民力,把一年一次的服役减为。
文帝时废除了和的肉刑。
6、景帝的措施:减轻刑罚。
景帝时减轻了。
7、什么叫文景之治?
合作探究:
1、解释休养生息的含义。
2、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文景两帝----节俭治国----盛世
秦始皇-----奢侈残暴----亡国
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5. 文帝时把十五税一改成()
A.五十税一
B.三十税一
C.十税一
D.八十税一
6.关于文景时的社会情况你认为错误的()
A.社会相对安定
B.封建经济相对发展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D.劳动人民摆脱了贫困
7. 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9.“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知之乎?”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3)它在汉初的政治和社会中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联系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一个建议。
课外作业: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选做题 1、以史为鉴,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成由俭,败由奢》的短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