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证明的复习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三角形的证明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三角形的证明01 各个击破命题点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例1】 (南充中考)已知△ABN 和△ACM 位置如图所示,AB =AC ,AD =AE ,∠1=∠2.(1)求证:BD =CE ;(2)求证:∠M=∠N.【思路点拨】 (1)要证BD =CE ,可通过转化证△ABD≌△ACE,根据题意由“SAS ”得证;(2)要证∠M=∠N,可通过转化证△ACM≌△ABN,由(1)可知∠C=∠B.因为∠2=∠1,所以∠CAM =∠BAN.再结合AB =AC ,即可根据“ASA ”得证.【解答】 证明:(1)在△ABD 和△ACE 中,⎩⎪⎨⎪⎧AB =AC ,∠1=∠2,AD =AE ,∴△ABD ≌△ACE(SAS).∴BD =CE.(2)∵∠1=∠2,∴∠1+∠DAE=∠2+∠DAE,即∠BAN=∠CAM.由(1),得△ABD≌△ACE,∴∠B =∠C.在△ACM 和△ABN 中,⎩⎪⎨⎪⎧∠C=∠B,AC =AB ,∠CAM =∠BAN,∴△ACM ≌△ABN(ASA).∴∠M =∠N.【方法归纳】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者两个角相等时,常用的方法是证明这两条线段或者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当所证的线段或者角不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1.已知△ABC≌△DEF,BC =EF =6 cm ,△ABC 的面积为18 cm 2,则EF 边上的高的长是6cm.2.(衡阳中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点E ,F.求证:△BED≌△CFD.证明:∵DE⊥AB,DF ⊥AC ,∴∠BED =∠CFD=90°.∵AB =AC ,∴∠B =∠C.在△BED 和△CFD 中,⎩⎪⎨⎪⎧∠B=∠C,∠BED =∠CFD,BD =CD ,∴△BED ≌△CFD(AAS).命题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2】 (北京中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E ⊥AC 于点E.求证:∠CBE=∠BAD.【思路点拨】 由AB =AC 想到∠ABC=∠C,由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想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而得到AD⊥BC,AD 平分∠BAC,再结合BE⊥AC ,就可以建立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得解.【解答】 证明:方法1:∵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BC ,∠BAD =∠CAD.∴∠CAD +∠C=90°.∵BE ⊥AC ,∴∠CBE +∠C=90°.∴∠CBE =∠CAD.∴∠CBE=∠BAD.方法2:∵AB=AC,∴∠ABC=∠C.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BAD+∠ABC=90°.∵BE⊥AC,∴∠CBE+∠C=90°.∴∠CBE=∠BAD.【方法归纳】本题是一道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证明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灵活推导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3.(滨州中考)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 =50°,则∠CDE的度数为(D)A.50°B.51°C.°D.°4.已知:如图,在△ABC中,∠ABC,∠BCA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解:BE=OE,CF=OF.理由:∵BO平分∠ABC,CO平分∠ACB,∴∠EBO=∠OBC,∠FCO=∠OCB.∵EF∥BC,∴∠EOB=∠OBC,∠FOC=∠OCB.∴∠EBO=∠EOB,∠FOC=∠FCO.∴BE=OE,CF=OF.命题点3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例3】如图,在Rt△ABC中,∠C=90°,△ACD沿AD折叠,使得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AC=6,BC=8,求线段AD的长度.【思路点拨】由折叠的性质知CD=DE,AC=AE.在Rt△BDE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CD,进而得出AD即可.【解答】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10.由折叠的性质知,AE=AC=6,DE=CD,∠AED=∠C=90°,∴BE=AB-AE=10-6=4.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2+BE2=BD2,即CD2+42=(8-CD)2,解得CD=3.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CD2=AD2,即62+32=AD2,解得AD=3 5.【方法归纳】折叠的问题,一定存在相等的线段或角的等量关系,要充分挖掘由折叠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B)A.3,4,4 B.1,2,3,3, 6 D.3,4,76.在寻找马航MH370航班过程中,两艘搜救舰艇接到消息,在海面上有疑似漂浮目标A,B.接到消息后,一艘舰艇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如图所示)向北偏东40°方向航行,另一艘舰艇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西一定角度的航向行驶,已知它们离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问另一艘舰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西多少度解:由题意,得OB=12×=18(海里),OA=16×=24(海里).又∵AB=30海里,∵182+242=302,即OB 2+OA 2=AB 2,∴∠AOB =90°.∵∠DOA =40°,∴∠BOD =50°.∴另一艘舰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西50°.命题点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的中点为O ,过点O 作AC 的垂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E ,F ,连接AF.求证:AE =AF.【思路点拨】 由AD∥BC 及EF 垂直平分AC ,由AAS 证明△AOE≌△COF,得AE =FC.再由EF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可以证明AF =FC ,即可得AE =AF.【解答】 证明:∵AD∥BC,∴∠EAO =∠FCO,∠AEO =∠CFO.∵EF ⊥AC ,且O 是AC 的中点,∴AO =CO ,AF =CF.在△AOE 和△COF 中,⎩⎪⎨⎪⎧∠EAO=∠FCO,∠AEO =∠CFO,AO =CO ,∴△AOE ≌△COF(AAS).∴AE =CF.∴AE=AF.【方法归纳】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进一步得到角相等.数学知识间有很多联系与递进关系.很多时候,解决数学题目,只是将条件往前推一步,结论再往深处推一步.7.(毕节中考)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角为72°,腰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 于点E ,垂足为D ,连接BE ,则∠EBC 的度数为36°.8.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FAD=∠FDA;(2)若∠B=50°,求∠CAF 的度数.解:(1)证明:∵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AF =DF.∴∠FAD =∠FDA.(2)∵AD 平分∠BAC,∴∠BAD =∠DAC.∵∠FDA =∠BAD+∠B,∠FAD =∠DAC+∠CAF,由(1)知∠FAD=∠FDA,∴∠B =∠CAF.∵∠B =50°,∴∠CAF =50°.命题点5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例5】 (黄冈中考)已知,如图,AB =AC ,BD =C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DE =DF.【思路点拨】 连接AD ,利用SSS 得到△ABD 与△ACD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EAD=∠FAD,即AD 为角平分线,再由DE⊥AB,DF ⊥AC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解答】 证明:连接AD.在△ACD 和△ABD 中,⎩⎪⎨⎪⎧AC =AB ,CD =BD ,AD =AD ,∴△ACD ≌△ABD(SSS).∴∠EAD =∠FAD,即AD 平分∠EAF.∵DE ⊥AE ,DF ⊥AF ,∴DE=DF.【方法归纳】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构造出基本图形,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1)填空:如图1,在Rt△ABC中,∠C=90°,∠B=45°,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辅助线DE⊥AB于点E,则可以得到AC,CD,AB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B=AC +CD;图1 图2(2)如图2,若将(1)中条件“在Rt△ABC中,∠C=90°,∠B=45°”改为“在△ABC中,∠C=2∠B”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猜想.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AD是∠CAB的平分线,∴将△CAB沿AD折叠,点C落在AB边上的C′处.∴△ACD≌△AC′D.∴AC=AC′,CD=C′D,∠C=∠AC′D=2∠B.又∵∠AC′D=∠C′DB+∠B,∴∠C′DB=∠B.∴C′D=C′B.∴AB=AC′+C′B=AC+CD.02 整合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南宁中考)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A)A.35° B.40° C.45° D.50°2.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PAB的周长为14,PA=4,则线段AB的长度为(A)A.6 B.5 C.4 D.33.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BOC 的依据是(A)A .SSSB .ASAC .AAS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2厘米,则斜边的长是(B)A .2厘米B .4厘米C .6厘米D .8厘米5.如图,在△ABC 中,∠B =60°,AB =AC ,BC =3,则△ABC 的周长为(B)A .12B .9C .8D .66.(宜昌中考)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 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 全等,从P 1,P 2,P 3,P 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 ,则点P 有(C)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在△ABC 中,∠C =90°,∠1=∠2,CD =,BD =,则AC 的长为(C)A .5B .4C .3D .28.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BC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过点O 作OD⊥AC 于点D ,下列四个结论:①EF =BE +CF ;②∠BOC =90°+12∠A; ③点O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 =m ,AE +AF =n ,则S △AEF =m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无锡中考)写出命题“如果a=b,那么3a=3b”的逆命题如果3a=3b,那么a=b.10.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若∠B=50°,则∠DAC的度数是40°.11.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 cm,8 cm,10 cm,那么它最短边上的高为8cm.12.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L与BM相交于P点.若∠PBC=30°,∠ACP=20°,则∠A的度数为70°.13.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a,沿着共一个顶点的三个正方形的对角线裁截掉一个几何体之a2.后,截面△ABC214.已知Rt△ABC中,∠C=90°,AC=BC,直线m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直线m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若AE=3,AC=5,则线段EF的长为1或7.三、解答题(共52分)15.(8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为CA延长线上一点,DE⊥BC,交线段AB 于点F.请找出一组相等的线段(AB=AC除外)并加以证明.解:AD=AF.证明如下:∵AB=AC,∴∠B=∠C.∵DE⊥BC,∴∠BEF=∠DEC=90°.∴∠BFE=∠D.∵∠BFE=∠DFA,∴∠DFA=∠D.∴AF =AD.16.(8分)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点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证明:连接BD.∵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D 是AC 的中点,∴∠DBC =12∠ABC=12×60°=30°,∠ACB =60°. ∵CE =CD ,∴∠CDE =∠E.∵∠ACB =∠CDE+∠E,∴∠E =30°.∴∠DBC =∠E=30°.∴BD =ED ,△BDE 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 是BE 的中点.17.(10分)如图所示,△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90°,D 为AB 边上一点.(1)求证:△ACE≌△BCD;(2)若AD =5,BD =12,求DE 的长.解:(1)证明:∵△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90°,∴EC =DC ,AC =BC ,∠ACB -∠ACD=∠ECD-∠ACD.∴∠ACE =∠BCD.∴△ACE≌△BCD(SAS).(2)∵△ACE≌△BCD,∴∠EAC=∠B=45°,AE=BD=12.∴∠EAD=∠EAC+∠BAC=90°.在Rt△EAD中,DE2=AE2+AD2=122+52=169.∴DE=13.18.(12分)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若∠A=40°,求∠DBC的度数;(3)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解:(1)证明:∵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DA.∴△ABD是等腰三角形.(2)∵△ABD是等腰三角形,∠A=40°,∴∠ABD=∠A=40°,∠ABC=∠C=(180°-40°)÷2=70°.∴∠DBC=∠ABC-∠ABD=70°-40°=30°.(3)∵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AE=6,∴AB=2AE=12,BD=AD.∵△CBD的周长为20,∴BD+CD+BC=20.∴AC+BC=20.∴△ABC的周长为AB+AC+BC=12+20=32.19.(14分)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1,若点O在BC上,求证:AB=AC.(2)如图2,若点O在△ABC内部,求证:AB=AC.(3)猜想,若点O在△ABC的外部,AB=AC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过点O作OD⊥AB于点D,OE⊥AC于点E,则OD=OE,∠ODB=∠OEC=90°.又∵OB=OC,∴Rt△BOD≌Rt△COE(HL).∴∠B=∠C.∴AB=AC.(2)证明:过点O作OD⊥AB于点D,OE⊥AC于点E,则OD=OE,∠ODB=∠OEC=90°.易证Rt△BOD≌Rt△COE(HL).∴∠DBO=∠ECO.∵OB=OC,∴∠OBC=∠OCB.∴∠ABC=∠ACB.∴AB=AC.(3)不一定成立.理由:如图3,过点O作OD⊥AB于点D,OE⊥AC于点E,则OD=OE,∠ODB=∠OEC=90°.易证Rt△BOD≌Rt△COE(HL).∴∠DBO=∠ECO.∵OB=OC,∴∠OBC=∠OCB.∴∠DBC=∠ECB.∴∠ABC=∠ACB.∴AB=AC.如图4,可知AB≠AC.∴若点O在△ABC的外部时,AB=AC不一定成立.。
初中数学_三角形证明的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第一课时一、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并证明完成了全部8条基本事实,并学习了三类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通过对这三类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与证明积累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并继续深入学习证明的方法和格式;多数学生已经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具备了证明命题是否成立的探索经验的基础.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再将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转换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
八年级学生已有合情推理,慢慢的侧重于演绎推理,在经历了对八条基本事实时的探究,证明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活动经验。
在学习了本章后,无论是对证明的必要性的体会,对证明严谨性以及证明思路的多样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具备自己整理知识,进行知识梳理,逐渐将学习内容纳入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要求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让学生体会到证明是原有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观察、试验的结果,发现证明的思路.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有必要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与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并思考这些内容获得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2.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3.情感价值观要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证明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4.重点与难点重点:1.构建本章知识内容框架,发现其中关联2.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难点:是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对学生来讲是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是几何入门最关键的一步,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学习。
而一些初学的同学,虽然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公理和推论,但往往仍不知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辅导时可以抓住以下几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进行分析。
一、已知一边与其一邻角对应相等1.证已知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再用SAS证全等。
例1已知:如图1,点E、F在BC上,BE=CF,AB=DC,∠B=∠C .求证:AF=DE。
证明∵BE=CF(已知),∴BE+ EF=CF+EF,即 BF=CE。
在△ABF和△DCE中,∴△ABF≌△DCE(SAS)。
∴ AF=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证已知边的另一邻角对应相等,再用ASA证全等。
例2已知:如图2,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证明∵ FC∥AB(已知),∴∠ADE=∠C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E和△CFE中,∴△ADE≌△CFE(ASA).∴ AE=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3.证已知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再用AAS证全等。
例3(同例2).证明∵ FC∥AB(已知),∴∠A=∠E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DE和△CFE中,∴△ADE≌△CFE(AAS).∴ AE=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二、已知两边对应相等1.证两已知边的夹角对应相等,再用SAS证等。
例4已知:如图3,AD=AE,点D、E在BCBD=CE,∠1=∠2。
求证:△ABD≌△ACE.证明∵∠1=∠2(已知),∠ADB=180°-∠1,∠AEC=180°-∠2(邻补角定义),∴∠ADB = ∠AE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2.证第三边对应相等,再用SSS证全等。
例5已知:如图4,点A、C、B、D在同一直线AC=BD,AM=CN,BM=DN。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复习
AB=A´B´
BC=B´C´
∴Rt△ABC≌ Rt△A´B´C´(HL)
B
B′
A
C
已知:如图,在△ABC和△ABD中,AC⊥BC,
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
(1)求证: △ABC≌△BAD.
(2)求证:BC=AD
(1)解: ∵ AC⊥BC, BD⊥AD D
C
∴ ∠C=∠D=90°
在Rt△ABC和 Rt△BAD中
例子1:如图,在△AEC和△ADB中,已 知AE=AD,AC=AB,请说明△AEC ≌ △ADB的理由。
解:在△AEC和△ADB中
C
_A_E__=__A_D_(已知)
D
∠A= ∠A( 公共角)
A
E
B
_A_C___=_A__B_(已知)
∴ △AEC≌△ADB( SAS )
例2:如图,AC=BD,∠CAB= ∠DB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A=∠D (已知 )
AB=DE(已知 )
∠B=∠E(已知 )
B
∴ △ABC≌△DEF(ASA)
A
D
CF E
例1: 已知如图,O是AB的中点,∠A=∠B,
求证:△AOC≌△BOD
证明:
∵ O是AB的中点(已知) C
∴ OA=OB(中点定义)
在△AOC和△BOD中 A
,有
AB=AB,
A
B
AC=AD. ∴ Rt△ACB≌Rt△ADB (HL). (2)∵ Rt△ACB≌Rt△ADB (HL). ∴ BC=AD
例2. 如图,AC=AD,∠C,∠D是直角, 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求证BC=BD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证明(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都是质数,则这三个内角中必定有一个内角等于()A、2度B、3度C、5度D、7度考点:质数与合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专题:探究型。
分析:由题意,根据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可判断出,三个内角中必有一个内角是偶数,找出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即可.解答:解:∵三个内角的和是180°,是一个偶数,∴必有一个内角为偶数,又∵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都是质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这三个内角中必定有一个内角等于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质数与合数,知道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BE、CF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A=44°,那么∠BDC的度数为()A、68°B、112°C、121°D、136°3、如图:BO、CO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A=100°,则∠BOC的度数为()A、80°B、90°C、120°D、140°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ABC中,已知∠A即可得到∠ABC与∠ACB的和,而BO、CO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即可求得∠OBC与∠OC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ABC中,∠ABC+∠ACB=180°﹣∠A=180°﹣100°=80°,∵BO、CO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OBC=∠ABC,∠OCB=∠ACB,∴∠OBC+∠OCB=(∠ABC+∠ACB)=40°,在△OBC中,∠BOC=180°﹣(∠OBC+∠OCB)=14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4、如图,AE⊥AB,∠ABC=90°,AC平分∠BAD,∠3=∠4,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C∥AEB、∠1+∠7=∠5+∠6C、∠APE=90°﹣∠7D、∠6=∠8故B正确;∵∠1+∠2+∠3+∠4+∠7=180°,∴(∠1+∠2+∠3+∠4)=180°﹣∠7,∵∠1=∠2,∠3=∠4,∴∠1+∠3=90°﹣∠7∴∠APB=180°﹣(∠1+∠3)=90°+∠7,∴∠APE=180°﹣(90°+∠7)=90°﹣∠7,故C正确;∵A、B、C都正确,∴只有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平行线的判定,题目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较好.5、(2011•昭通)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A、45°B、60°C、75°D、85°6、(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A、37B、57C、77D、97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及常见结论的证明复习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4、如图,已知△ABC中,∠A沿着EF翻折到∠A’,
解:因为∠ADC是△ABD的外角. 说出下列图形中∠1和∠2的度数:
A
所以∠ADC=∠B+∠BAD=80°.
(1)位置关系:相邻和不相邻.
外角大于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所以∠ADC=∠B+∠BAD=8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究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解:因为∠ADC是△ABD的外角. 如图,求证:∠BDC= ∠B+ ∠C+ ∠BAC
__36_0°_.
B
A
C
1
P
N3
2M
F
D
E
2 .如图,D 是△ABC 的BC边上一点,∠B =∠BAD, ∠ADC =80°, ∠BAC =70°,求:(1)∠B 的度数;(2)∠C 的度数.
解:因为∠ADC是△ABD的外角.
所以∠ADC=∠B+∠BAD=80°.
又因为∠B=∠BAD,
所以B 80 1 40, 在△ABC中: 2
.
80 ° ∠ACD = ∠A +∠B.
∠C=180º-40º-70º=70°. 1、如图,试求出∠A+∠B+∠C+∠D+∠E+∠F =____.
6、如图所示,已知△ABC ,∠CBD和∠BCE的角平分
60 ° 1 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证明该结论!
如图,求证:∠BDC= ∠B+ ∠C+ ∠BAC ∠1+ ∠2+ ∠3=?
∠B+∠BAC+∠C=180°, ∠C=180º-40º-70º=70°.
A
70°
40°
80°
B
D
C
课堂 小结
三角形证明综合复习
三角形证明综合复习
1.如图,在△ABC 中,F 是高AD、BE 的交点,AD=BD=6,CD=4,求线段AF 的长度.
2.如图,在△ABC 的右侧以AC 为边构造等腰Rt△ACD,其中∠CAD 为90°,在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DE=∠ACB.若DE=BC,且四边形ACED 的面积为8,求AB 的长度.
3.将斜边相等的两块三角形如图放置,其中含45°角的三角板ABC 的斜边与含30°的三角板ADC 的斜边重合,B、D 位于AC 的两侧,若S 四边形ABCD=8,连接BD.求BD 的长度.
4.已知,△ABC 中,∠BAC=120°,AD 平分∠BAC,∠BDC=60°,AB=2,AC=3,求AD 的长度.
5.如图所示,等腰Rt△ABC 与等腰Rt△DAE 中,∠BAC=∠DAE=90°,AB=AC=2,AD=AE=1,求BD2+CE2.
6.如图,∠ABC=90°,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和点B不重合),分别以AB,AP为边在∠ABC 内部作等边△ABE 和等边△APQ,连接QE 并延长交BP 于点F,连接EP,若FQ=11,AE=4 ,求EP 的长度.。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要点】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比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高是32a,面积是234;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HL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证明1. 已知: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BF=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欲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已知DE ⊥AC ,DF ⊥AB ,BF=CE ,可利用三角形中两内角相等来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D 是BC 的中点,∴BD=CD ,∵DE ⊥AC ,DF ⊥AB ,∴△BDF 与△CDE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BDF 和Rt △CDE 中,,BF CE BD CD=⎧⎨=⎩ ∴Rt △BFD ≌Rt △CED (HL ),∴∠B=∠C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充分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AMN 的周长为18,∠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点的直线MN ∥BC 交AB 、AC 于点M 、N .求AB+AC 的值.【答案】解:∵MN ∥BC ,∴∠BOM=∠OBC ,∠CON=∠OCB ,∵∠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MBO=∠OBC ,∠NCO=∠OCB ,∴∠MBO=∠BOM ,∠NCO=∠CON ,∴BM=OM ,CN=ON ,∵△AMN 的周长为18,∴AM+MN+AN=AM+OM+ON+AN=AM+BM+CN+AN=AB+AC=18.【变式2】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在BC 上,且AD=AE ,求证:BD=CE .【答案】证明:∵AB=AC ,AD=AE ,∴∠B=∠C ,∠ADE=∠AED ,∵∠ADE=∠B+∠BAD ,∠AED=∠C+∠EAC ,∴∠BAD=∠CAE ,∵AB=AC ,AD=AE ,∴△ABD ≌△ACE ,∴ BD=CE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C=90°,沿过B 点的一条直线BE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 点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1)当∠A 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 恰为AB 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 为AB 的中点;(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 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折叠的性质:△BCE ≌△BDE ,BC=BD ,当点D 恰为AB 的重点时,AB=2BD=2BC ,又∠C=90°,故∠A=30°;当添加条件∠A=30°时,由折叠性质知:∠EBD=∠EBC=30°,又∠A=30°且ED ⊥AB ,可证D 为AB 的中点;(2)在Rt △ADE 中,根据∠A 及ED 的值,可将AE 、AD 的值求出,又D 为AB 的中点,可得AB 的长度,在Rt △ABC 中,根据AB 、∠A 的值,可将AC 和BC 的值求出,代入S △ABC =AC ×BC 进行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添加条件是∠A=30°.证明:∵∠A=30°,∠C=90°,所以∠CBA=60°,∵C 点折叠后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BE 平分∠CBD ,∠BDE=90°,∴∠EBD=30°,∴∠EBD=∠EAB ,所以EB=EA ;∵ED 为△EAB 的高线,所以ED 也是等腰△EBA 的中线,∴D 为AB 中点.(2)∵DE=1,ED ⊥AB ,∠A=30°,∴AE=2.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13-=∴AB=23,∵∠A=30°,∠C=90°,∴BC=12AB=3. 在Rt △ABC 中,AC=22AB BC -=3,∴S △ABC =12×AC ×BC=332. 【总结升华】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3. 小林在课堂上探索出只用三角尺作角平分线的一种方法:如图,在已知∠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 ,N ,使OM=ON ,再过点M 作OB 的垂线,过点N 作O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两垂线交于点P ,那么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老师当场肯定他的作法,并且表扬他的创新.但是小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①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也就是说,你能证明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吗?②请你只用三角板设法作出图∠AOB 的平分线,并说明你的作图方法或设计思路.【思路点拨】①在Rt △OCM 与Rt △ODN 中,依据ASA 得出OC=OD;在Rt △OCP 与Rt △ODP 中,因为OP=OP ,OC=OD 得出Rt △OCP ≌Rt △ODP (HL ),所以∠COP=∠DOP ,即OP 平分∠AOB . ②可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HL 定理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答案与解析】①证明:在Rt △OCM 和Rt △ODN 中,COM DON OCM ODN OM ON ∠=∠⎧⎪∠=∠⎨⎪=⎩∴△OCM ≌△ODN (AAS ),∴OC=OD ,在△OCP 与△ODP 中,∵,OC OD OP OP=⎧⎨=⎩∴Rt △OCP ≌Rt △ODP (HL ),∴∠COP=∠DOP ,即OP 平分∠AOB ;②解: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 ;②过C ,D 分别作OA ,OB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E ;③作射线OE ,OE 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CE ⊥OA ,ED ⊥OB ,∴∠OCE=∠ODE=90°,在Rt△OCE与Rt△ODE中,∵OC OD OE OE=⎧⎨=⎩,∴Rt△OCE≌Rt△ODE(HL),∴∠EOC=∠EOD,∴OE为∠AOB的角平分线.【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OC=∠EOD是解题关键.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2015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AC于E.(1)若∠ABE=50°,求∠EBC的度数;(2)若△ABC的周长为41cm,边长为15cm,△BCE的周长.【思路点拨】(1)由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继而求得∠A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2)由△BCE的周长=AC+BC,然后分别从腰等于15cm与底边等于15cm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50°,∵AB=AC,∴∠ABC=∠C=65°,∴∠EBC=∠ABC﹣∠ABE=15°;(2)∵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BC的周长为41cm,∴AB+AC+BC=41cm,若AB=AC=15cm,则BC=11cm,则△BCE的周长为:15+11=26cm;若BC=15cm,则AC=AB=13cm,∵AB>BC,∴不符合题意,舍去.∴△BCE的周长为26c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AF=∠ACF的理由.【答案】解:∵EF垂直平分AD,∴AF=DF,∴∠FAD=∠FDA.又∵AD平分∠BAC,∴∠BAD=∠CAD,∵∠BAF=∠BAD+∠FAD,∠ACF=∠DAC+∠FDA,∴∠BAF=∠ACF.类型四、角平分线5. 如图,在△ABC中,∠BAC=80°,延长BC到D,使AC=CD,且∠ADB=20°,DE平分∠ADB交AC于F,交AB于E,连接CE,求∠CED的度数.【思路点拨】作EG⊥DA,EH⊥BD,EP⊥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G=EH,根据△EGA≌△EPA,得出∠ECB,就可以得到∠CED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证明:作EG⊥DA交DA的延长线于G,再作EH⊥BD,EP⊥AC,垂足分别为H,P,则EG=EH ∵∠ADC=20°,AC=CD,∴∠CAD=20°,而∠BAC=80°,∴∠GAE=180°﹣20°﹣80°=80°,∴Rt△EGA≌Rt△EPA,∴EG=EP∴EP=EH,∴∠ECB=∠ECA=12∠BCA=12×40°=20°∴∠CED=∠BCE﹣∠BDE=20°﹣10°=10°【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做题中两次用到角平分线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 C.3处 D.4处【答案】D.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一讲: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回顾)知识点一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1、 2、 3、 4、例1如图所示,分别过点C,B作△ABC的BC边上的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求证:BF=CE1.如图,AC与BD交于点O,AB∥CD,若用“ASA”或“AAS”判定△AOB≌△COD,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2、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 为边AC和DF的交点.求证:OF=OC.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这个定理简称为等边对等角.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3、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为1∶2,则它的顶角等于()A.90°B.60°C.120°D.150°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 )A.50°B.80C.50°或80°D.40°或65°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这条性质通常称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证明那三条线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高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拓展点一等腰三角形特殊性质的证明例1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E⊥AB于点E,BD⊥AC于点D,CE,BD交于点O,求证:OB=OC.知识点四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例4 如图,点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拓展点二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的综合题5、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CD,BE.求证:CD=BE习题1、下列各组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5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500,腰长都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B、BF=CE;C、AE∥DF;D、AE=DF.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
三角形相似证明基础50题
33、如图,已知△ABC中,∠ACB=90°,AC=BC,点E、F在AB 上,∠ECF=45°.(1)求证:△ACF∽BEC;(2)设△ABC的面积为S,求 证:AF·BE=2S.
45° A E F B C
34、如图,在ABCD中,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连结AE,F为AE上一点,且 ∠BFE=∠C.(1)求证:△ABF∽△EAD;(2)若AB=4,∠BAE=30°,求AE 的长;(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的长.
CD的中点,△ADQ与△QCP是否相似?为什么?
5、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 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6、如图,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DE⊥DF,且DE和DF分别交 AB、
7、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且CD=2AD,AE⊥BC于E, 若BC=13, △BDC的面积是39, 求AE的长。
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AB,AD交BC于点E, DC⊥BC,与AD交于点D. 求证:AC2=AE·AD.
B C D A E
9、已知:如图,在△ABC中,∠CAB=90°,AD⊥BC于点D,点E是 AC边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 求证:△AFD ∽△DFB.
B C D M N E A
4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CB延长线上一点,E为BC延长线上 点,且满足AB2=DB·CE. (1)求证:△ADB∽△EAC;(2)若∠BAC=40°,求∠DAE的度数
A B C E D
45、如图ΔABC中,∠C=900, BC = 8cm, AC = 6cm,点P从B出发,沿BC方 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P、 Q分别同时从B、C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 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9分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总复习)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
添加辅助线思路:1、构造平角
A D E 1 2 F E A
A E 1
2
D
B 图2 C
1
2 D
B
图1
C
B
C
图3
添加辅助线思路:2、构造同旁内角
E A
E
A
F 4 C
1 2
B 图1 C
3
B
D
图2
9.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 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4.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腰与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腰与底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2: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5. 对“定义”的理解:
能明确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 注意:明确界定某个对象有两种形式:
7.有关“公理、定理、证明、推论、演绎推理、 辅助线”等概念 (1)公理: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需要再作 证明的真命题。
(2)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证明 为正确的,并被选作判断命题真假的依据的真命题 (3)推论:由公理、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 (4)演绎推理: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定义、公理、 定理,并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2)三角形中线: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表示法: ① AD是△ABC的BC上的中线. ② BD=DC=½BC.
B A
注意: 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
D
C
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④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证明详细
三角形的证明1.你能证明它们吗一、主要知识点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证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上述外还有HL)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判定: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叫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4、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二、重点例题分析例1: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A.例2 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例3: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 ① AC=AD;②CF=DF。
1例4 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BD ,连结DE 交BC 于F 。
(1)猜想DF 与EF 的大小关系;(2)请证明你的猜想。
2.直角三角形一、主要知识点1、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四边形是多边形;(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ab=0,那么a=0,b=0;(4)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 例2:如图,ABC ∆中,3590,12,,22C CD BD ∠=︒∠=∠==, 求AC 的长。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相关证明题(8题)1. 已知: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D⊥BC。
- 证明:- 因为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DC(中线的定义)。
- 在△ABD和△ACD中,AB = AC(已知),BD = CD(已证),AD = AD(公共边)。
- 所以△ABD≌△ACD(SSS)。
- 则∠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又因为∠ADB + ∠ADC = 180°(平角的定义),所以∠ADB = ∠ADC = 90°,即AD⊥BC。
2. 已知:在等腰△ABC中,AB = AC,∠A = 36°,求证:∠B = 72°。
- 证明:- 因为AB = AC,所以∠B = ∠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又因为∠A+∠B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36°。
- 设∠B = x,则∠C = x,可得方程36°+x + x = 180°。
- 2x=180° - 36°,2x = 144°,解得x = 72°,即∠B = 72°。
3. 已知:在△ABC中,AB = AC,D是AC上一点,且AD = BD = BC。
求∠A的度数。
- 证明:- 设∠A=x,因为AD = BD,所以∠ABD = ∠A=x(等边对等角)。
- 则∠BDC=∠A + ∠ABD = 2x(三角形外角性质)。
- 因为BD = BC,所以∠C = ∠BDC = 2x。
- 又因为AB = AC,所以∠ABC = ∠C = 2x。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ABC+∠C = 180°,即x + 2x+2x = 180°。
- 5x = 180°,解得x = 36°,所以∠A = 36°。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辅导讲义
第一阶梯三角形证明基础巩固训练一.角平分线的性质(共1小题)1.如图,已知∠A=90°,BD平分∠ABC,AD=1cm,BC=6cm,则△BDC的面积为()A.1cm2B.6cm2C.3cm2D.12cm2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共5小题)2.△ABC中AC>BC,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交于点D,已知AC=5,BC=4,则△BCD的周长是()A.9B.8C.7D.63.到平面上三点A、B、C距离相等的点有()A.只有一个B.有两个C.有三个或三个以上D.有一个或没有4.△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点D,若CD:BD=1:2,BC=6cm,则点D到点A的距离为()A.1.5cm B.3cm C.2cm D.4cm5.如图所示,AB=AD,∠ABC=∠ADC=90°,则①AC平分∠BAD;②CA平分∠BCD;③AC垂直平分BD;④BD平分∠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6.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和这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共9小题)7.等腰三角形周长是32cm,一边长为10cm,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为()A.10cm,12cm B.11cm,11cm C.11cm,11cm或10cm,12cm D.不能确定8.等腰三角形周长为36cm,两边长之比为4:1,则底边长为()A.16cm B.4cm C.20cm D.16cm或4cm9.一个等腰而非等边的三角形,它的所有的内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条数为()A.9B.6C.7D.31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cm,其中一边的长是8cm,则其余两边长分别为.11.顶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是°.12.AB边上的中线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CB=度.13.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30°,则该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14.如图,△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C=∠OCB,求证:AO⊥BC.15.如图,在△ABC中,AB=AC,CD为AB边上的高,求证:∠BCD=∠A.四.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小题)16.△ABC中,AB=AC,∠ABC=36°,D,E是BC上的点,∠BAD=∠DAE=∠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个.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共2小题)17.如图,等边△ABC中,E,D在AB,AC上,且EB=AD,BD与EC交于点F,则∠DFC=度,18.如图所示,△ABC、△ADE与△EFG都是等边三角形,D和G分别为AC和AE的中点,若AB=4时,则图形ABCDEFG外围的周长是.六.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共2小题)19.三角形中有两条中线分别平分它的两个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20.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a2+b2+c2=ab+ac+bc,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二阶梯三角形证明能力提升训练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1小题)1.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则∠AEC =()A.28°B.59°C.60°D.62°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共1小题)2.如图,已知∠A=90°,BD平分∠ABC,AD=1cm,BC=6cm,则△BDC的面积为()A.1cm2B.6cm2C.3cm2D.12cm2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共3小题)3.已知△ABC中,AD⊥BC于点D,且BD=CD,若AB=3,则AC=.4.M、N、A、B是同一平面上的四个点,如果MA=MB,NA=NB,则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ABC中,AB比AC大2cm,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若△ACD的周长是14cm,则AB=,AC=.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共6小题)6.等腰三角形周长为36cm,两边长之比为4:1,则底边长为()A.16cm B.4cm C.20cm D.16cm或4cm7.一个等腰而非等边的三角形,它的所有的内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条数为()A.9B.6C.7D.3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0厘米,若底边长为x厘米,则x的取值范围是.9.如图:△ABC中,∠B=∠C,E是AC上一点,ED⊥BC,DF⊥AB,垂足分别为D、F,若∠AED=140°,则∠C=度,∠A=度,∠BDF=度.10.分别以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边向三角形外作正三角形,其周长为24和36,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1.在△ABC中,AB=AC,它的两条边分别为3cm,4cm,那么它的周长为多少.五.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5小题)12.如图,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4,DE=9,则线段CE的长为()A.3B.4C.5D.613.如图,在△ABC中,AB=AC=10,点D为BC上一点,过点D分别作DF∥AC交AB于点F,DE∥AB交AC于点E.求四边形AFDE的周长.14.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1)如图1,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猜想:EF与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ABC中∠ABC的平分线BO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 于E,交AC于F.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分别指出它们.写出EF与BE、CF关系,并说明理由.1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直线DF∥BA,交△ABC的外角平分线AF于点F,DF与AC交于点E.求证:DE=EF.1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边AC的中点,AE⊥EC,BD=EC,请判断△ADE是不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共3小题)17.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则它的高为.18.△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分别以两腰为边向外作等边△ADB和等边△ACE,若∠DAE=∠DBC,则∠BAC的度数为.19.如图,已知等边△ABC边长为1,D是△ABC外一点且∠BDC=120°,BD=CD,∠MDN=60°.求证:△AMN的周长等于2.七.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共1小题)20.三角形中有两条中线分别平分它的两个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三阶梯三角形的证明综合训练(一)一、填空题1.如图,修建抽水站时,沿着倾斜角为30°的斜坡铺设管道,若量得水管AB的长度为80米,那么点B 离水平面的高度BC的长为米.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3.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或.4.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这个逆命题是(填“真”或“假”).5.如图,一个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度.6.在△ABC中,已知AB=AC,AD是中线,∠B=70°,BC=15cm,则∠BAC=,∠DAC=,BD=cm.7.已知,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 于E,若BC=10 cm,则△ODE的周长cm.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点D,则∠BCD的度数是度.9.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DC=7,则点D到AB的距离DE=.10.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的长为.二、选择题1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是1:2,则它的顶角等于()A.60°B.90°C.120°D.150°1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13.到△ABC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A.三条中线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14.△ABC中,∠A:∠B:∠C=1:2:3,CD⊥AB于点D,若BC=a,则AD等于()A.B.C.D.15.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30°B.36°C.45°D.70°三、解答题16.如图,AD⊥CD,AB=10,BC=20,∠A=∠C=30°.求:(1)∠ABC的度数;(2)AD、CD的长.17.已知:如图,△ABC中,AB=AC,∠A=120度.(1)用直尺和圆规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猜想CM与BM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证明题18.已知:如图,CE⊥AB,BF⊥AC,CE与BF相交于D,且BD=CD.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19.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CD.求证:BD=DE.五、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20.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 =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第四阶梯三角形的证明综合训练(二)一、填空题:1.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等于16cm,则最小边长是cm.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6°,则另两个角分别是.3.Rt△ABC中,锐角∠ABC和∠CAB的平分线交于点O,则∠BOA=.4.如图,在△ABC中,∠B=115°,AC边的垂直平分线DE与AB边交于点D,且∠ACD:∠BCD=5:3,则∠ACB的度数为度.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已知∠ABD=∠C=90°,AD=12,AC=BD,∠BAD=30°,则BC=.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O,写出一组相等线段、相等角(不包括矩形的对边、对角).7.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AB′C′,若AC=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8.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这个逆命题是(填“真”或“假”).9.如图,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点D,则∠BCD的度数是度.10.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的长为.二、选择题:11.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 =∠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12.到△ABC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A.三条中线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1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BC,过A作AD⊥BD于D,已知△ABC周长为M,则AD=()A.B.C.D.14.在△ABC中,∠A:∠B:∠C=1:2:3,CD⊥AB于D,AB=a,则DB等于()A.B.C.D.15.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A.24cm2B.36cm2C.48cm2D.60cm216.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E,交AC于F,∠A=50°,AB+BC =16cm,则△BCF的周长和∠EFC分别为()A.16cm,40°B.8cm,50°C.16cm,50°D.8cm,40°17.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 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AEPF=S△ABC;④EF=AP.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30°B.36°C.45°D.70°三、解证题:19.如图,在△ABC中,AB=AC,BC=12,∠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1)求△AEN的周长.(2)求∠EAN的度数.(3)判断△AEN的形状.20.已知:如图,D是等腰△ABC底边BC上一点,它到两腰AB、AC的距离分别为DE、DF,当D点在什么位置时,DE=DF?并加以证明.21.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①AB=AC;②AD=AE;③∠1=∠2;④BD=CE.以其中三个条件为题设,填入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已知:.求证:.证明:22.如图,已知P点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C⊥OA,PD⊥OB,垂足为C、D.(1)求证:∠PCD=∠PDC;(2)求证:OP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23.已知:如图,△ABC中,AB=AC,∠A=120度.(1)用直尺和圆规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猜想CM与BM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4.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1)求证:BE=AD;(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第一阶梯三角形证明基础巩固训练一.角平分线的性质(共1小题)1.C;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共5小题)2.A;3.D;4.D;5.B;6.等腰;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共9小题)7.C;8.B;9.C;10.7cm、7cm或8cm、6cm;11.60或120;12.90;13.120°或60°;四.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小题)16.6;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共2小题)17.60;18.15;六.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共2小题)19.C;20.C;第二阶梯三角形证明能力提升训练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1小题)1.B;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共1小题)2.C;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共3小题)3.3;4.M;N;AB;5.8cm;6cm;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共6小题)6.B;7.C;8.0<x<25;9.50;80;40;五.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5小题)12.C;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共3小题)17.;18.20°;七.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共1小题)20.C;第三阶梯三角形的证明综合训练(一)一、填空题1.40;2.等腰;3.∠ABC=∠DCB;AC=DB;4.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5.220;6.40°;20°;7.5;7.10;8.10;9.7;10.2;二、选择题11.B;12.C;13.B;14.C;15.B;第四阶梯三角形的证明综合训练(二)一、填空题:1.8;2.72°,72°或36°,108°;3.135°;4.40;5.6;6.DE=DC,∠OBD=∠ODB等.;7.;8.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9.10;10.2;二、选择题:11.D;12.B;13.B;14.A;15.A;16.A;17.C;18.B;三、解证题:21.在△ABD和△ACE中,AB=AC,AD=AE,BD=CE;∠1=∠2;。
根据三角形的证明的所有方法
根据三角形的证明的所有方法
1. 三边相等
若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则可证明该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根据
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相等。
2. 两边相等
若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 SSS(边-边-边)证明法:将两边分别相等的线段连接形成一
个新的三角形,然后证明这三边相等,进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边-角-边)证明法:证明两边相等,然后证明夹角相等,最后证明剩余边相等。
3. 两角相等
若三角形的两角相等,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 ASA(角-边-角)证明法:证明两个角相等,然后证明夹着相等角的边相等,最后证明剩余两边也相等。
- SAA(边-角-角)证明法:证明两个角相等,然后证明夹着相等角的边的两端点也对应相等。
4. 一边相等一角相等
若三角形的一边相等一角相等,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SAS(边-角-边)证明法:证明一边相等,证明夹着相等角的边相等,最后证明另一边也相等。
- AAS(角-角-边)证明法:证明一边相等,证明两个角相等,最后证明剩余两边也相等。
5. 三角形的内角和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若能证明三个角的和为180度,则可以证明给定的三角形。
这些方法是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和几何定理进行证明的。
具体的证明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在证明过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证明方法和推理思维,结合具体的图形条件进行分析和推导。
通过逐步证明出给定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我们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证明》
图S1-10
上册第一章复习 ┃ 习题讲析 5.如图S1-11,在Rt△ABC中,∠C=90°,∠B=15°,
DE是AB的中垂线,垂足为D,交BC于点E,若BE=4,则AC= ___2_____.
图S1-11
上册第一章复习 ┃ 习题讲析
6.若点P是△ABC内一点,PD⊥AB于D,PE⊥BC于E, PF⊥AC于F,且PD=PE=PF,则点P是△ABC的( C )
上册第一章复习 ┃ 考点攻略
► 考点三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 3 如图 S1-3,已知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为π2,高为 2,
AB,CD 分别是两底面圆的直径,AD,BC 是母线,若一只小虫从 A 点出发,从侧面爬行到 C 点,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结 果保留根号).
上册第一章复习 ┃ 考点攻略
[注意] 角的平分线是在角的内部的一条射线,所以它的逆 定理必须加上“在角的内部”这个条件.
10.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 相等 .
上册第一章复习 ┃ 考点攻略
┃考点攻略┃
► 考点一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S1-1,在△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 ∠A=30°,∠ACB=80°,则∠BCE=____5_0_°__.
上册第一章复习 ┃ 习题讲析
1.以下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D ) A.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B.同位角相等 C.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上册第一章复习 ┃ 习题讲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等腰三角形边上的中线也是高 B.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C.等边三角形每条角平分线都平分对边 D.直角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初二数学《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复习》课时教案
初二数学《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复习》课时教案【课题】《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复习》【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和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能够证明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相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体会反证法的含义.3.能够利用尺规作图作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角平分线.【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具与教学准备】导学案、PPT、多媒体【学情分析】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能够解决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代目标:(一)激趣导入设计意图(以旧引新,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起点低,让全体同学都参与,也为类比探索新知做好准备。
)知识回顾(15分钟)【课堂梳理】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1.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①(三个公理)______、______、_____、②(一个定理)_____.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线段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_______、对应中线、______相等.②角相等:相等.注: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性质:①定理: .(等边对等角)②推论: .(三线合一)4.等腰三角形的判断方法:①定义: .②定理: .(等角对等边)知识点三等边三角形5.等边三角形概念: .6.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______.(边)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______.(角)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③有一个角等于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注: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知识点四直角三角形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②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____,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9.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个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10.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 注:(HL)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五线段垂直平分线11.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 .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 .13.三角形垂直平分线定理: .知识点六角平分线14.角平分线的定理: .15.角平分线的逆定理: .16.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 .注:若一个点到三角形三边以及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一定为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与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二)交代目标多媒体出示,让一名学生读出来,共同学习,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
初一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责编:康红梅【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能应用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及证明问题.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3.了解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并能正确的作图.4.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而且要用利用图形全等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5. 掌握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并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要点二、三角形的分类【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①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要点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2.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全等三角形判定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全等三角形判定4——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要点诠释:(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要点五、用尺规作三角形1.基本作图利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1.在△ABC中,∠B=20°+∠A,∠C=∠B-10°,求∠A的度数.【思路点拨】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建立方程解决.【答案与解析】∵∠C=∠B-10°=∠A+1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得∠A+∠B+∠C=∠A+∠A+20°+∠A+10°=180°,∴∠A=50°.【总结升华】本题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以∠A为未知数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A.建立方程求解,是本章求解角度数的常用方法.举一反三【变式】若∠C=50°,∠B-∠A=10°,那么∠A=________,∠B=_______【答案】60°,70°.类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分类2.一个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思路点拨】三角形的两边a、b,那么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答案与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5<c<9.【总结升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这两边之差是负数时需加绝对值.举一反三【变式】(2015•泉州)已知△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 ) A.11B.5C.2D.1【答案】B.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6﹣4<AC<6+4,即2<AC<10,符合条件的只有5.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锐角三角形【答案】C举一反三【变式】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 锐角B 直角C 钝角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其中较大内角的度数为120°,所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类型三、三角形的重要线段4.(2015•常德)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DAC+∠ACF=(∠B+∠B+∠1+∠2);最后在△AE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AEC的度数.【答案】70°.【解析】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DAC,∠ECA=∠ACF;又∵∠B=40°(已知),∠B+∠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AC+∠ACF=(∠B+∠2)+(∠B+∠1)=(∠B+∠B+∠1+∠2)=110°(外角定理),∴∠AEC=180°﹣(∠DAC+∠ACF)=70°.故答案为:70°.【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B=60°,∠C=40°,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10°.类型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5.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证明:DC⊥BE .【思路点拨】△ABE与△ACD中,已经有两边,夹角可以通过等量代换找到,从而证明△ABE≌△ACD;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倒角可证垂直.【答案与解析】解:(1)△ABE≌△ACD 证明:∠BAC=∠EAD=90° ∠BAC+∠CAE=∠EAD+∠CAE 即∠BAE=∠CAD 又AB=AC,AE=AD, △ABE≌△ACD(SAS)(2)由(1)得∠BEA=∠CDA, 又∠COE=∠AOD ∠BEA+∠COE=∠CDA+∠AOD=90° 则有∠DCE=180°- 90°=90°, 所以DC⊥BE.【总结升华】我们可以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ABE与△ACD,后一个三角形是前一个三角形绕着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的角度90°,即DC⊥BE.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 ,即∠DAB=∠EAC.在△DAB 与△EAC 中,DAB EAC AB ACB C ∠=∠⎧⎪=⎨⎪∠=∠⎩∴△DAB≌△EAC (ASA )∴BD=CE.6.己知:在Δ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AD <()12AB AC+【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为中线,∴BD=CD在△ADC 与△EDB 中DC DB ADC BDEAD ED =⎧⎪∠=∠⎨⎪=⎩∴△ADC≌△EDB(SAS )∴AC=BE在△ABE 中,AB +BE >AE ,即AB +AC >2AD∴AD<.()12AB AC +【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 ,2AD ,AB 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的取值范围是( )x A.1 << 6 B.5 << 7 C.2 << 12 D.无法确定x x x 【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7+5,所以选A 选项.2x 类型五、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 7.如图,小叶和小丽两家分别位于A 、B 两处隔河相望,要测得两家之间的距离,请你设计出测量方案.【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测量方案实际上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是一个三角形在河岸的同一边,通过测量这个三角形中与AB 相等的线段的长,从而得知两家的距离.解:在点B 所在的河岸上取点C ,连结BC ,使CD=CB ,利用测角仪器使得∠B=∠D ,且A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测量出DE 的长,就是AB 的长.在△ABC 和△ECD 中B D CD CBACB ECD ∠=∠=∠=∠⎧⎪⎨⎪⎩∴△ABC ≌△ECD (ASA )∴AB=DE .【总结升华】对于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能将它化成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知识去解决. 由已知易证△ABC ≌△ECD ,可得AB=DE ,所以测得DE 的长也就知道两家的距离是多少.类型六、用尺规作三角形8.作图:请你作出一个以线段a 为底边,以∠α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用尺规作图,并写出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结论)已知:求作:【思路点拨】可先画线段BC=a,进而在BC的同侧作∠MBC=∠α,∠NCB=∠α,MB,CN交于点A,△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解:已知:线段a,∠α.求作:△ABC,使BC=a,AB=AC,∠ABC=∠α.△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画法;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注意画图的顺序为边,角,角.举一反三【变式】作图题:(要求:用直尺、圆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已知:线段a与线段b.求作:线段AB,使AB=2a﹣b.【答案】解:如图所示:作线段AB即为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检测三:5分钟 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AC, AC=5,△ABD的周长为13,求△ABC 的周长。
变式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21, 底边BC=5,DE垂直平分AB,求△BEC的周 长。
变式:已知,△ABC和△ECD均为等边三角 形,且B、C、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1)BE=AD(2)FG∥BD
E
自学检测一 : (5分钟) 1、如图,AB∥CD,DE平分∠ADC,AE平 分∠BAD,求证:AD=AB+CD
H
2、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 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 个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 △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 ∠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写 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中, 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 你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 给出证明。
① ② ③
中点加平行线构造全等 自学指导二: 3分钟 三角形 1 、如图,已知在△ABC中,AB=CD, ∠BDA=∠BAD,AE为△ABD的BD边上的中线, 求证:AC=2AE
F
自学检测二: (5分钟)
1、如图,已知AB∥CD,AD与BC相交于F,BE平 分∠ABC,E为AD的中点,问:AB、BC和CD三 条线段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3、如图,已知在有公共顶点的△OAB和△OCD中, OA=OB,OC=OD,且∠AOB=∠COD。 (1)求证:CA=BD (2)若将△OCD绕点O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当 旋转到A、C、D在同一条直线上时,问(1)中的 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结论成立,请证明;如 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 ABCD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 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点O也是BD的中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②,当EF与AB相交于点O,GF与BD相交于点N时,通 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猜想。(2)将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③所示的位置时, 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线段BD的延长线与 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 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学习目标: (1分钟)
1、掌握三角形全等中的几种常见辅助线 的做法 2、查漏补缺、各种定理的综合应用!
自学指导一: 3分钟
例1: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 DM平分∠ADC。 (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 明你的结论。 (2)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3)求证:AD=AB+CD
N
M
2、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D平分 ∠BAC,DE⊥AB与E,DF⊥AC与F。 (1)求证:AD⊥EF (2)如图②、③,当有一动点G在AD所在的直 线上运动,其余条件不变,那么,这时EF⊥AD 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 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自学指导三: 3分钟 1、 如图,已知在△ABC中,DE垂直 平分BC,若△ABC的周长为10, BC=4,求△ACE的周长。
变式 :已知△ABC和△ECD均为等边三 角形,求证:AD=BE
变式 :如图,已知△ABC和△ECD均为 等边三角形,求证:BE=AD
当堂训练 (10分钟)
1、如图,已知△ADC和△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均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求证:(1)BC=AE(2) BC⊥AC
2 :已知△ABC和△EDC均为等腰直角三角 形,求证(1)AE=BD。(2)AE⊥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