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政治教案)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第一课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ocx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第一课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第一节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对物质理解的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准确把握物质的科学定义,比较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明确物质的可知性,世界上不存在不可知的事物,只存在有待于认识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外收集资料,通过师生在课堂中互动探究,结合教师的专题介绍和拓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明确人类对物质概念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和看待事物。
二、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并制成课件。
学生:收集世界未解之谜的资料三、教学过程导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多媒体展示l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l古印度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地火水风”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四大元素。
l古中国的五行、八褂、元气等学说。
师: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阴阳是纯粹的对宇宙本源的哲学思辩,即“什么是宇宙”,而五行则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
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一、【教学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三、【辅助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
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
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2.什么是物质。
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
◇课堂探究:(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提示:(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心主义教案
唯心主义教案一、教材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识记:通过歌曲识记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通过歌词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过程与方法(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根本观点难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思想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五、教学方法教法:学生自主探究、创设教学情境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大家上半天的课,肚子空空,并且有了饿的感觉。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是肚子先空空,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肚子空空属于物质范畴,饿的感觉属于意识范畴。
如果认为先空后饿,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即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认为先饿后空,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即唯心主义观点。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教材版本】“世界的物质性〞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节的内容,本框题教材主要想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明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表达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1. 师生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 课堂具有某某性、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
3. 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4. 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以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已有的具体知识中得出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
3.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是哲学知识重要的基础理论部分,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阐明了我们需要具备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掌握物质的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从人类社会的产生、从人类社会的构成两个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进一步阐明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目“意识是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人类意识产生的原因,阐明了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的派生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含义,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懂得世界的本质。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用世界的物质性阐述有神论与无神论,摒除有神论的谬误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学难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观点辨析:辨析如下观点,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讲内容。
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汉)王充2.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英)培根3.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宋)陆九渊4.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宋)程颐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判读上述言论的派别和表达的意思。
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上五种观点分别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之前的几节课已经讲解并分析过,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政治教案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明确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2.教学难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世界是各种各样的物质现象的总和。
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1)讲解: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2)举例:地球、太阳、月亮等自然界的物质现象;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等物质关系。
(3)讨论: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4)学生回答:因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3.理解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讲解: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指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
(2)举例:地球的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
(3)讨论:如何证明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学生回答: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实践等方式证明。
4.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1)讲解: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2)举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自然现象。
(3)讨论: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世界?(4)学生回答:从物质的角度看待世界,承认世界的物质性,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
(1)讲解:通过学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学生回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的物质性,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
6.课后作业(1)思考: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理解。
(2)实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一个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物质概念,理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能力方面,学会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从而得出哲学理论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结合生产方式的客观性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明确和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物质概念的教学,学生理解有难度。
注意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相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课堂教学民主化,留足学生发挥的空间,主要采用谈话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克服学生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认识的迷惑。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能不能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就说明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要证明世界的客观性还必须证明社会的客观性。
)08年,在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大选中,国民党获得空前的胜利,民进党遭惨败,原因是什么呢?(这反映出当前台湾地区的主流民意,这是台湾人民的明智选择。
在民进党主政8年时期,以陈水扁为首的一伙不顾台湾人民民生疾苦,疏于对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引导,不顾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大耍政治手腕,置两岸骨肉分离而不顾,试图把台湾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搞"台独",激起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课教学)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有人认为: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容易一些,而理解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则困难些,这是为什么呢?(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而社会是由人组成,一切社会活动都是由人所进行的活动,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又总是抱有某种愿望,追求某种目的,受一定思想动机的支配。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
关键能力:1.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用世界的物质性阐述有神论与无神论,摒除有神论的谬误思想。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阐释。
2.科学精神: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学难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圣经·创世纪》描绘了上帝七天创世的图景。
第一日上帝创造了昼夜;第二日:空气和水;第三日:天、地、海和植物;第四日:星体;第五日:动物;第六日:人;第七日作为安息日。
在这个模型中,世界是被上帝创造的。
上帝是个具有全知全能的存在,作为所有存在的第一因。
你认为有上帝存在吗?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世界怎样来的故事?2、新课讲授(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探究一: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点拨: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思考:我国古代有女娲用黄土和水创造出了人的神话传说。
你认为“女娲造人”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提示: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字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唯心的。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 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二、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三、教学难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探究活动1】课本第28页●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2、什么是物质?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上所讲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属性,都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些具体论断,其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探究活动2】课本第29页●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探究活动3】课本第30页●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四、教后感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三、教学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四、教学过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什么是运动?【探究活动1】课本第31页(上)●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福建警察学院思政部刘妙玉【教情分析】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本章内容多,理论性强,学好本章内容对后面几章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
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其重要内容,加深理解,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因此在充分发挥有限时间的课堂讲授作用外,还要发挥课堂外延伸作用,用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引伸方式,加深对相关原理的理解,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员情况分析:对于我们学院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专业理论课程在很多方面与本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本课程的科学性以及和专业课程的联系,把理论和方法结合,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也将原理转换为实际工作的指导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事半功倍。
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很多都从事公安一线工作,工作中需要的是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学会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方法对他们而言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方法应用: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贯彻十八大报告的有关精神,将党中央的最新要求和精神实质贯彻于教学过程;联系实际,展开课堂内和课外结合,通过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十八大报告,联系教学内容加以把握;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客观评价公安工作的成效基础上利用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引入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通过例举、比较、讨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加强实践教育的作用,再以此指导分析案件,由此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案例、视频、分析讨论以加强本部分的教学,同时还要做到和兼顾到本章节和其他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章教学内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基于政治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政治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以落实孤立的知识点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上变成零敲碎打的“碎片化”教学现象,这种教学培养不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学科“关键能力”,更培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诚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所说:“核心素养并不见之于孤立、碎片式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
”所以,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能力出发,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站位,运用“大概念”教学观,重构学科教材,统整学科知识,实现学科内容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一、以单元教学实现学科内容结构化(一)政治学科的课程体系本身具有结构化特征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话语体系,高中政治学科更是如此。
课标明确指出,在课程性质上,高中思想政治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该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而且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可见,高中政治学科体系的综合性、结构化特征很明显:该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模块由若干单元组成,不同模块、不同单元之间有机联系,即“知识(点)→单元(线)→模块(面)→学科(体)”,浑然一体。
譬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必修模块组成。
这四个必修模块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任何一个模块又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单元组成的,比如,《经济与社会》由“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个大单元组成,每个大单元又分别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单元构成。
其他模块亦然。
(二)传统课时教学影响学科内容结构化的实现传统的政治学科教学都是以课时为单位撰写教案(课时教案),叙写教学目标,因为课时节数和课堂时长的限制,导致新课程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难以在课堂上真正有效落实,尤其在强调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更近似于“带着镣铐跳舞”,一方面希望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实现“教学内容活动化”,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又担心课堂教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不断产生教学任务“欠账”,因而出现“小课堂”与“大理念”的矛盾,教师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束缚了课堂教学的手脚。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案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案旧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意识的含义,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使学生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其进行的概括,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
重点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学生往往把“反映”理解为“直观的等同”,因此理解上述三方面就比较困难。
教学设想:分清两个层次:一是人脑在产生意识中的作用,二是客观事物在产生意识中的作用;突出三个重点:意识的三组类型。
创设教学情景,采取对比讲述综合抽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议论与讲解中明确认识;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讲授与谈话、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但世界上还有另一类现象,即意识现象。
那么什么是意识呢?这就是本框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首先要求学生看书阅读教材5分钟左右并提出问题:①什么是意识?意识的含义教材是从几个方面论述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②人的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吗?③对于“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材是从几个方面论述的?④从意识的本质看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为什么?1、什么是意识?(板书)(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板书)设问:先有自然界还是先有人的意识?人的产生过程说明什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人的产生过程说明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早已被科学研究所证明。
高二政治教案:客观唯心主义
高二政治教案:客观唯心主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政治教案:客观唯心主义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高二政治教案:《主观与客观》
高二政治教案:《主观与客观》在最宝贵、最富有激情的大学时代,为了我的梦想努力奋斗!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二政治教案:《主观与客观》。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①列举实例表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能力方面①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理解"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的三条道理为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②对比分析能力:通过了解什么叫从实际出发,什么叫从主观出发,提高对比分析能力。
觉悟方面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②从哲学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学方法】①运用典型材料作例证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对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②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对概念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以加深对观念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②什么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不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我们懂得了这一点,就应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三节从容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1.主观与客观的含义(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主观、客观的含义,教师归纳。
)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的东西,人们的思想则是主观的东西,如理论、观点、工作计划、工程设计方案;法规条文,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如发表我们的看法,提出我们的观点,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设计我们的计划方案等。
物质的存在方式 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略)
教师: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千手观音”舞蹈为什么这般美丽?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什么是人生行动
案例: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提问: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活、聪明的蜜蜂高明之处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人生行动不同于被动、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动物的本能活动。
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哪里?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1: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若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提问: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