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合集下载

课件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一相分权为不二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②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一断分削为弱三, 皇权不
一断分加为强三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相权反弹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朝代 汉朝
选官制度 察举制
选官方式 推荐人才
选官依据 孝、廉(才德)
魏晋 九品中正制 推荐人才
科举考场
宋代科举考试 1994年韩国再匡胤(927~976), 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发动陈桥兵变, 即帝位,国号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 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 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 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葬于河南巩 县永昌陵。
4.元朝: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 (下设机构、长官权力、作用与影响)
评价 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 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 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中书省 山东、直辖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汉朝: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刘邦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的目的
是什么?
2.刘邦大肆分封诸侯,造成了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认 怎样严重的后果?
为“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 3.汉景帝与汉武帝是怎样解决
戒亡秦孤立之败。”
王国问题的?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两汉: 郡国并行★ 推恩令(推行者、措施、作用 ? )
2.唐朝: 设藩镇----节度使权力? 影响?
宋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 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问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初: 郡国并行制度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后面的回答问题: 材料1:汉初,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 粮饟,作业据而财匮,自天子出不能具钧驷,而 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臧盖……米石值万钱,马 一匹值百金。-----《史记*平淮书》 材料2: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 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1)结合材料思考探索: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 制的原因有哪些? (2)实施郡国并行制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 社会问题?到汉武帝时是怎样解决的?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宰相专权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没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这首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本课知识结构: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规律:
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选官权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考试选拔,趋向严密、科学 选择方式
标准 孝廉 门第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科举制
2、阅读以下两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 应该怎样认识科举制度? 材料1: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 “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 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 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 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 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 伟大变革。” 材料2:唐太宗在金殿瑞们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入, 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我縠中矣。”明代思 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才,有甚于咸阳之近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 也。”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2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郡国并行制;2.选官制度;3、三省六部制;4.行省制度。

考点分析一:郡国并行制(1) 汉初,地方上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实行。

(2)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会与朝廷对抗,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统治。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考点分析二:选官制度西周:世袭制(“世卿世禄”);战国:奖励军功1、汉——(选官标准:品行)2、魏晋南北朝——(选官标准:门第)3、隋至清——(选官标准:考试成绩)(1)建立: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形成。

(2)发展: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扩大,提高官员。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6、17世纪在“中学西传”的过程中传到西方并对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分析三:三省六部制1、构成:(1)(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决策机构);(2)(负责审核政令);(3)(负责执行命令)。

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2、评价:(1)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考点分析四:行省制度1.实施原因:(1)元地域辽阔;(2)吸取宋代教训,要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2.内容:除、、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由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

3.作用:(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巩固了。

(2)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学以致用】1.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
• 2.在中央政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 强。
•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 强,地方权力不断消弱。
• 4.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史学观点评述
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所推行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国学大 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 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而北京大学历史 系教授张传玺却认为,在中国所实行的中 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 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 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 一。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A
• 宋代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其“财也收了”是指
• A.设置通判 • B.设枢密院 • C.制钱谷 • D.设三司
C
• “王沔(miǎn),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 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 是
知识归纳
汉朝
中 央 唐朝


的 发
宋朝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稍夺其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制其钱谷”---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 “收其精兵”---兵权收归中央
元朝 行省制度
地方制度演变特点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演进1:“汉承秦制”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削弱相权) (2)承袭秦朝的郡县制。 (3)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最大的不同是——分封同姓 王和异姓王。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3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3课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阅读教材13页思考:与前朝 相比宋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 哪些创新?
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唐朝中期的节度使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原因:吸取前代教训;巩固统治 “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兵:______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
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科举制
(1)背景: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重门第, 影响皇权);庶族地主要求参政。 (2)过程: 隋朝形成;唐宋发展完善;明清僵化 (3)影响:打破垄断,扩大来源;提高素质, 加强集权;公平公正,重学风尚;八股僵 化,缺乏创新。
合作学习: 隋唐时期中央行政制度有何创新?它的 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中 尚 门 草 书 执 书 审 下 议 拟 行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①形成历程: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形成,唐朝确立并 完善。 ②名称及其职能: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中书省(掌决策,颁拟皇旨)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③关系: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和监督。 ④影响: 分工明确,提高了中央政府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维护封建统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历朝基本 沿袭,影响深远;重大创造,标志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的成熟; 。
朝代 秦朝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中央集权) 阶段 皇帝制度、三公九 郡县制 卿 重用亲信,削弱相 郡国并行; 权 “推恩令” 三省六部制 唐中期后藩镇割 据 中书门下;三分相 加强对军事、行 权 政、财政控制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点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重点难点三省六部制行省制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重点解析1.西汉初地方制度的特点解析通过秦朝和汉初的政区图,理解西汉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的不同;西汉初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方式,名义上沿袭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实际上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位时,先是消灭了韩信等异姓王,随后又赐封了九位同姓诸侯王;诸侯国和郡县虽然都直属于中央,但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王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十分富庶;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诸侯国的政治机构与中央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皇帝任命外,其他官员都由诸侯王委任;诸侯国拥有强大的军队,由诸侯王随意调遣;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实际上形成了独立王国;诸侯王更是日益骄横,并有“震主之威”,最终成为中央集权加强的最大障碍;秦朝疆域图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2.“推恩令”及王国问题的解决解析解决王国问题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学习时要关注下面一段典型史料: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对这段史料中提到的“上”要知道是汉武帝;明确史料中“上”“推恩”的真实目的:分割王国封地,使其变小,最终无实力对抗中央,从而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宋代是对地方控制最严的朝代;这种控制是全方位的:行政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财政上,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送交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赵匡胤采取的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的行省制度解析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建立后,面对辽阔的疆域,为了对全国行使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并把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划归中书省管辖;其他地方设置行省,由中央派官治理;到1312年,元朝在全国一共设置了辽阳、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河南、岭北、征东等11个行省;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如河南、湖广二行省的首府都设在距首都较近的交通线上;江西、江浙的情况与此相似;元朝的行省其面积远较今天为大;如陕西行省还包括甘肃和内蒙部分地区;云南行省还包括四川、广西部分地区和泰国、缅甸一些地区;江西行省还包括广东;湖广行省包括湖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及湖北部分地区;辽阳行省包括今东北三省;岭北行省包括内蒙、外蒙、新疆部分地区和西伯利亚;需要说明的是元朝对台湾琉球在福建行省有时并入江浙行省下设置澎湖巡检司进行管辖;还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行省制度的设置有效加强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朝建立初年,在地方上仍袭用元朝的行省制度,后来明朝将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名称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清承明制,也设置布政使司,俗称“行省”,简称“省”,沿袭下来到民国,省又被确立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直到今天;5.君主专制的演进解析1中朝与外朝:所谓“中朝”,是皇帝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因其在宫内办事,故称“内朝”;随着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孟祥才指出,汉武帝以后,国家的决策大权基本上集中于中朝;特别在汉成帝正式建三公官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之后,中朝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到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尚书台的组织进一步扩大,权力进一步增强,丞相等三公官就变成较单纯的执行官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微不足道了;2三省六部制:白钢认为:“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的最突出特点,是确立了尚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同时,以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尚书省长官被排除在决策系统之外,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把决策与行政相分离的办法,是政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吏部,位列六部之首;户部,最为富有;礼部,最为清贫;兵部、刑部、工部,多与杂流交道,为士大夫所轻视;后人又将户、吏、刑、兵、礼、工六部用富、贵、威、武、贫、贱六字来形容;3宋朝宰相权力的进一步削弱: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4元朝的一省制: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熏天,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难点突破1.郡县制的兴衰突破自秦代以降,中国整个基层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主要都是称县;仅有些朝代因政治需要出现了一些与县同级的其他行政区划名称,如汉代有侯国、邑、道,但他们过后即废,而且在数量上也是少数;历史上县的数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秦代县数不太清楚,估计有好几百个,汉代达1 500多个除去侯国等外,县、邑有1 300多个,以后历代几乎都在1 100~1 200个上下,仅唐代达1 500多个,直到中华民国才增到2 000个左右;秦代至隋,郡基本上是县级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划,但它远不如县那样稳定,变化较大;汉武帝时郡有一百零几个;东汉末年,在郡级之上又设“州”;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州、郡、县三级,郡为二级政区;到隋唐时期,郡作为一个政区单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秦代推行的郡县制的影响是深远的,今日中国的省县制就是由郡县制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2.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突破有不少同学从现象上看到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 3.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或趋势突破1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一直沿用了下来;2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即时测评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1内容: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2意义: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 ;2、元朝实行制度1目的:2内容:3意义: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4.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选官标准;2、魏晋南北朝:选官标准:3、隋朝:时分科选拔, 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扩大、提高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基础测评1.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2.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3.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是A.征收地方赋税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D.负责监督地方长官4.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A.秦朝的郡县制B.西汉的州郡县制C.唐朝的军镇制D.元朝的行省制5.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6.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尚书→门下→中书C.中书→门下→尚书 D.门下→中书→尚书7.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理藩院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9.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的标志是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常以列侯为丞相”;──中国宰相制度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取于列侯之外;──中国宰相制度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刘辅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言“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3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旧唐书·百官志材料二吕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新唐书·文艺中材料三蒋深,精熟二经,常教授于乡里;──薛用弱集异记材料四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材料五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光绪广州府志材料六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光绪苏州府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实际情况又如何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19.中国的郡县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侯大 不国 过不 十过 余十 里余 。城 , 小 弟于 毕是 候藩 矣国 !始 分 , 而 子
诸侯国 候国1 候国2 候国3
候—郡—中央
推恩令的影响:
①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 王割据的局面; ② 中央集权加强
3、设置州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 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 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晁错《削藩策》
——晁错《削藩策》
汉景帝
2、
背景: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造成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 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 平津候主父列传》
推恩令含义: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 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候国,列 候归郡管辖。
保证君权的独尊(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三省相互配合,提高行政效率;
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沿袭
(三)宋朝:(二府三司)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
(行政权) (军权)(财权)
度支、盐铁、户部
(四)元朝:中书省
措施: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两汉 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
北宋 元朝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思考
读出图中所反映的信息
说明地方权重超过中央
西汉前期形势图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又有其 财赋。 财赋。”
宰 相 赵 普
课堂思考
宋太祖从“ ”“钱”“兵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①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 ②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 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 造成积贫 ③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 积弱。 积弱。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中 书 吏 户
(决 策 )
尚 行 书 ) 礼 兵
(执
门 议 下 ) 刑 工
(审
学过本课, 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有哪些特点? 有哪些特点?
①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 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 地方 ②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 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 ;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中央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地方没有独立性 ③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调整 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④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 ⑤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即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制 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 统治)。 统治)。 ⑥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主要在封建社会前 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 期: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封建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
1、西汉: (1)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
(2)汉武帝举措: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规定: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 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一 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 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被削弱。
2、唐朝:
设置节度使
探究一:阅读教材P12《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
制度 察举制
标准 品行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魏晋南 九品中正制 门第 北朝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谢生,出身名门望 族,父亲在朝中担 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 微,高大俊朗, 才学渊博,能言 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 正直,是当地有名 的孝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宋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 C ) A、削藩 B、郡国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 2、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B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3、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B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中央行政 选官制度 制度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忠 奸 难 辨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官 吏 难 选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 方 难 管
地方行政 制度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课标要求: 了解汉初郡国并行;理解唐三省六部制;了 解宋分割宰相权力举措;理解元行省制度;了解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主要内容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势力膨胀,出现“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权力较大,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内容: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

-内容: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标准:孝廉。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标准:门第。

3.隋朝至清朝(主要是隋唐以后):-科举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

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

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 生:……师:看来还是不错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 些矛盾?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之争)
一、汉朝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初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⑵消极: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科举制发展过程:
①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④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 ⑤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⑥北宋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进士
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 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使权力受 中央节制,是分区统治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的时代
不 同 点 和中央政府关系
作用和影响
奴隶社会(西周)
几乎整个封 建时代
元朝
侯国相对独立, 权力地位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
行政机构,郡守 县令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行 政长官直接对 中书省负责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 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 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 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 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 南逃。
想一想: 从汉朝初期分封诸侯王导致王国 问题。唐朝设节度使出现藩镇割 据局面这些史实中,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第3讲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讲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二府三司制度示意图
中书门下
军权 行政 财权



三司
使
使
参知政事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盐户 支铁部
三司使
参 知 政 事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名词解析】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政府、 东府,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 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初设于门 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 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 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 礼五房。五代、宋因之。宋朝初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 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最高长官 行使宰相的职权。
郡统辖。 实质:名为“推恩”,实为软性削藩
影响: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 中央集权。但是诸侯一直存在。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 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 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 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 这种做法( )
汉末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 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它们在地方动
都是虚设于郡县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 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实权的行政区
它们在地方动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 ,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当它们兵强
实权的行政区,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 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的念头”可
当它们兵强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 知,州、道、路的变迁表明了中央集权与
【答案】D

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思考与讨论: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 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 现怎样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B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
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
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
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2)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采取了那 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宰相赵普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兵:收__精__兵_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2、措施 权:削__实__权__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控__财__权__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北宋中期“三冗” “二积”局
回顾思考: 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规
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2、王国问题的解决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 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 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 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 、三司使等官职,进一
步削弱相权。
元朝
设立中书省,废除三省 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地方制度的演变
01
02
03
04
汉朝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唐朝
实行道州县制,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
宋朝
实行路州县制,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财政控制。
总结词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 权力的垄断。
详细描述
科举制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 官职。科举制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活力。
均田制
总结词
均田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详细描述
均田制规定男子18岁可获得土地90亩,女子减半。这些土地 为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均田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03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特点
君主专制的强化
汉朝
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察举制
察举制是汉朝选拔官员的重要 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 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 中央。
察举制注重德才兼备,选拔标 准包括品德、才能、功绩等多 个方面。
察举制的实施拓宽了官员选拔 的渠道,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 体素质。
02
隋唐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4.元朝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内朝(中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3.隋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朝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目:中央集权的发展:
唐中期
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汉 秦 (郡县)(郡国并存、武帝推恩)
北宋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省、路、府、州、县)
总趋势: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 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回顾一下秦代的政治制度?
丞相
中 央 御使大夫
“九卿”
太尉(虚设)
三 公 九 卿
(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消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消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 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 图
返回
《元朝行省图》
返回
《北宋文官出行图》
返回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利的不断加强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习题五: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D)
A.统治阶级注重选拔人才 B.下层地主的势力上升 C.选拔人才的标准日臻完善 D.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动
习题六: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A)
(中、外朝制)
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
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中朝:皇帝侍从、 秘书任尚书令、侍 中,参与军国大事 决策。尚书令权力 日显。
外朝;以丞相为首 3、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三公九卿组成。 执行
皇帝总揽大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六部分别 是管什么 的呢?? ??
中书 门下省
尚书省

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②巩固了多名族国家的统一 ③继承和发展了秦 汉时期的郡县制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得基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习题三: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B.三省之间分工明确 C.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D.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习题四: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 了北宋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上饶县中学
李燕青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政体的措施: 皇帝 (1)确立____________制度。 三公九卿 (2)由______________形成中央官僚机构。 郡县 (3)废分封,置________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4) 灭六国,统一中国,加强边防 。 统一岭南和西南地区,并设郡,并加强交通联系。 . ◆秦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是: A 三个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仪潮统军出行图
2、唐: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小资料:
藩是保卫,镇指导镇。藩镇长官为节度使。 唐睿宗为了加强西部与北部边防,于710年 开始设置度使,以掌管地方军政。唐玄宗李 隆基在位(712-756年)时期,赋予节度使军 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 其中有的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 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 叛乱。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 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 度使,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镇,形成 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演变的主线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即地方服 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秦朝在地方上实行 怎样的政治制度?在西汉初年又实行了什么 制度呢?
1、西汉: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
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实行封国制? 封国制的存在对西汉的统治又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隋文帝 (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 → 隋炀帝 (609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 唐 (完善科举制) → 宋元明清沿用
科举制度的作用 ●
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
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把读书、考试和 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促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唐朝诗歌的繁荣。 但也有局限性,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 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又在历史上 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极具开创性,尤其是秦始 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是为后来历代 统治者所沿袭。那么,在秦朝之后,作为封建社会最 重要的政治制度——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如何发展的?其发展趋势 又是怎样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从汉至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影响: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 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 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
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帝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行政权)
枢密使(军权)
三司使(财权)
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宣政院 这是元朝 加强皇权 的新举措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门第
衰世具系养断成才甚看种的般中劣品九,魏 落族,政私官为的至门选官由正的是品选晋 而门它治家吏世唯以第官员中是九划中用南 阀必特势选家一此和制兼央品个分正官北 消制然权力拔大标作家度任有评等人制吏朝 亡度随的、、族准为世主。名官级才。采时 。的着工维培垄,选,要这望一。优九用期
4、元:行省制度
元朝和历史上的哪几个朝代比较相似?(秦隋)相 似之处主要有哪些?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请同学们在元朝的行省图中找出自己籍贯所在行 省的大致范围。 点击进入《元朝行省图》 行省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封国制是为稳固刘姓王统治而建立的,随着王国 势力的不断膨胀,同姓王的辖区成为了一个个割 据一方的独立王国,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巩固 和国家的统一,可见统治者实行封国制的主观意 图与产生的客观效果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 盾在汉武帝时候终于得到解决。
汉武帝:推恩令

内容:“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 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 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 变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影响: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阶级矛盾激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
考考你
C 习题一:下列对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 A.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地得到好处 B.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其子弟,以使之顺从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 对地方的统治 C.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在分给子弟,消弱王国势力,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 统治 D.退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愚弄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实 D 现 习题二: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汉:察举制——孝廉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 隋唐:科举制——才能
1、汉:察举制——孝廉
看完影片大家有什么感 想呢?察举制又是一种 怎样的选官制东汉初曾起过 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 批有用之才。以后随着政治日益 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 。到东汉中后期,察举已成为豪 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 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察举制 的主要依据从原来的孝廉,德才 变成了门第族望。
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 怎样的发展趋势?
说明了什么问题?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说明——在这一制度内存在着两对矛盾,即中央与地 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变化的趋势 十分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央权力的日渐集中 于皇帝手中。这样的政治体制有效地维护了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的稳定,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仍将继 续膨胀。
3、隋唐: 科举制——才能
小资料:
自从北魏以来,随着农业 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 级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 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 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这样,随着士族的衰落 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 的选官制度已无法推行下 去,科举制就形成了。“ 科”指的是考试科目,“ 举”指的是选拔人才。
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 北宋初年,宋太祖是如何吸取唐末藩镇割 据的教训的?取得怎样的成效?如何评价
军事上:收归主要将领的兵权,将各地精兵强 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地方官由文官担任,设通判监督( 点击进入《北宋文官出行图》与唐《节度 使出行图》的比较)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交中央,以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评价: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 权;但出现“三冗”现象,埋下积贫积弱祸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