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单向度-批判学派的笔记

合集下载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篇1《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单向度的人》是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著作之一,作者丹尼尔·贝尔提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依赖于技术和消费,而缺乏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这导致了一种“单向度”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等。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和消费,而忽视了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

这种单向度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得人们缺乏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道德沦丧。

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和问题。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读者深入思考和探讨。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和批判,以避免陷入单向度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去努力改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正和和谐。

总之,《单向度的人》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社会学著作,它对于我们认识现代社会、思考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社会公正和和谐的追求。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篇2《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单向度的人》是马克思·韦伯于1967年提出的理论,该理论主要描述了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理性化和工具理性。

在这篇*中,我们将讨论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阐述其对我们当前社会的重要启示。

《单向度的人》主要探讨了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和工具理性的趋势。

在韦伯看来,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们追求效率和物质财富的倾向,这种趋势使得人们只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对道德、情感和社会的关注。

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成为了被操纵的对象,缺乏自我决定和自主性。

武大新闻采访学笔记整理(内部版)

武大新闻采访学笔记整理(内部版)

这是我综合书本、笔记和网上资料整理的,仅供参考。

其中信源的概念、新闻采访中消息来源的类型与价值、新闻采访中如何捕捉典型细节等问题还没有找到,请大家谅解。

武大新闻采访笔记整理一、核心概念:新闻采访:1.主流的定义:新闻采访即新闻记者即新闻记者、通讯员搜集、获取新闻材料的活动。

P392.罗以澄的: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P41新闻线索:是指可以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P144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能力。

P122激发式提问:指记者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或故意误解对方的意思,以刺激对方,激化其情绪,使其不吐不快的一种提问方式。

P221(我就当“激将法”做的啊)诱导式提问:指记者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从侧面入手,提出些表面看来与采访无关的问题,以引发对象谈出真是情况的一种提问方式。

P220(我就当“迂回法”做的)参与式观察:只是指记者以自己的职业身份“介入”、参加了被观察的客观事实“活动”,成了该“活动”的一员,在参加的同时进行观察的一种新闻观察方式。

P257(网上找的一份资料上的,新闻发布会:各种机构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介绍情况的一种方式。

会不会太简单了·····)信源:二、基本理论:新闻采访的性质与特征:1.新闻采访的本质属性:新闻采访时人类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

在这活动之中,事实是第一性的,其决定作用的,它规定着、制约着记者对事实的认识与把握;同时,记者又以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与把握,反作用于事实。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新闻采访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

P392.新闻采访的特征:(P50—P62这里只把几个要点列出来了,具体的说明大家自己看书吧)内在特征:公共性、公开性、事新性、快速性外在特征:广泛性、对等性、自由性新闻采访的准备:1.书上的:P182—185平时准备:重视积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业务技能上的准备;情况的准备临时准备:1.要进一步学习这次采访的相关政策2.要尽快熟悉课研究采访对象3.要努力寻找并分析已有的报道资料4.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5.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2.网上资料版:一、平时准备A。

新闻学 真题解析 11 批判学派知识串讲吧图文

新闻学 真题解析 11 批判学派知识串讲吧图文
• 理论缺陷: 1)他将受众降低为“无生命的商品”,着眼于受众的购买能力及消费特
点等统计学属性; 2)只从传媒的立场,而不从受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忽视了受众的主
体选择性和能动性,被批评为“经济决定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文化研 究学派的学者都指出:受众会主动参与意义创造,媒介一方无法决定意义 的生产。
批判学派
帕洛阿尔托 关系而非内容
网络传播 传播结构
仪式观
传播者
三论 内容 群体 心理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
霸权理论 意识形态领导权
民主共同体
经济运行
涵化
社会认同 个人接受
后现代主义
一切发展、 秩序带来的 都是混乱和
破坏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的意识 形态水泥
意识形态控制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传播政治经济学 文化工业的经济
态等宏观问题; 3)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不排斥实证
主义的研究方法。
批判学派
• 对传播学的贡献: 1)批判的传播研究关注大众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传统的经验研究忽略的制度层面的宏观研究的缺陷; 2)批判研究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它强调社会公正,强调
利润
机械复制艺术论
生产环节
△分配环节
△流通环节
法兰克福学派 消费环节
2、宏观视角:传播政治经济学
• 理论基础: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 • 媒介并不是其唯一关注对象,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
组成。 • 代表人物
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 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默多克、戈尔丁 • 将传播看成经济活动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笔记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笔记

《单向度超真实风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章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一、人的异化和那个时代的理性带有深刻欧洲大陆人文主义传统的法兰克福党派的学者们一直热切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并且目睹到人的理性向“工具性理性”转变的过程。

人具有理性,人可以用理性来关注自己,而不仅仅是由上帝或神灵主宰。

P8法兰克福学派承认理性的多样性,但是它强烈地反对被它称做是“工具性理性”的理性,因为这是一种用来创造和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的理性,同时它还把其它东西变成方法,变成工具。

二、失去理性的媒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无线电之于法西斯正如印刷术之于文艺复兴。

(美国马丁.伊杰《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9页)法兰克福党派的成员认为,在美国,由媒介一手策划出的大众文化也从另一个层面表现着我们时代人被“异化”,人沦陷于“工具性理性”的特点。

P12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德国法西斯操纵大众文化有切肤之痛,对文化工业操纵大众意识特别敏感。

在流亡美国生涯中,他们又目睹了美国的大众文化更是欺骗性地操纵社会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完全商品化,连否定的声音和抗议都可以在媒介的大规模复制下变成一场闹剧。

P14但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的精神奴役和全面控制,文化由“双向度”转变为“单向度”,不再是以提升人类灵魂境界为己任的圣贤,而成为帮助大众消磨时光的“时间杀手”,这都是文化被纳入工业运作轨道的必然结果。

P24“整个世界都得通过文化工业这个过滤器”(Adorno and Horkheimer:The Enlightenment of Dialectic ./huma/illuminations,2002年2月22日)三、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由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撰写《启蒙时期辩证法》时自创的一个词汇,阿多诺后来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一文中谈到:“1947年,我与霍克海默在阿姆斯特丹写《启蒙时期的辩证法》时,我们的原稿中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后来我们决定用‘工业文化’来取代它,因为大众文化和它字面上鼓吹的含义是有所区别的。

2014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

2014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

2014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与考研经验一、考试分析(该部分借鉴他人,感觉甚好,个人补充红色字体)1.考试难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考研试卷难度适中(单向度虽然艰涩但是考察角度却简单,近三年未考察)。

在2011年以前,武汉大学的新闻学和传播学试卷都是分开命题的,从2011年开始至今,采用了新闻学和传播学合卷的考法,形成了一张大的综合性试卷,叫做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新闻学、传播学各75分单独考察)。

合卷之后,考生所要看的参考书目由之前的传播学两本(《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出版社、《单向度内爆超真实: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新闻学两本(《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武大出版社、《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大出版社)变成了这四本书都要看(但是从试题实际考察来讲,只有郭童二人主要涉及)。

首先,介绍一下《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经典教材)一书。

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可谓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分别是“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知沟理论”、“培养分析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考生对这些内容应该着重记忆、重点把握。

这本书考的内容比较多,但大都比较基础。

考生只要是认真看书了,基本都能考好。

(专题形式整理,对全书内容最好到达能大致复述的角度)《单向度内爆超真实: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一书,简称批判学派。

这本书虽然内容较多,且十分晦涩,考生看起来会比较晦涩。

但是,当我们从试卷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其实考的内容只占书本上极少的一部分。

我们只需要重点把握每个学派和人物的核心理论便可应付考试。

分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以及交往行动理论、斯图亚特的编码解码以及三种解读模式、麦克卢汉的相关媒介理论、鲍伯利亚的消费社会以及女权主义的受众观点。

在考试中,涉及到本书的内容问题都比较简单,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如果对上面的知识点都有好好背诵的话,应付考试中的问题基本没有问题。

2014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必看的复习经验与总结

2014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必看的复习经验与总结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课有两门:新闻传播基础和综合知识。

但,武大新闻传播的题目都比较活,其跳跃程度与逆转空间甚至比中传、人大的都要有过之而不无及。

所以,考生除了要掌握书本知识之外,更需要拓展知识面,其实在某种一程度上来说,专业方面的考题更倾向于在学术期刊上的热点分析。

因此,看基础的参考书目对于考武大的效果不大,甚至那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没看可能会有影响,但是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未必能拿到及格分。

1、在综合知识的复习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如下方面:一是要分清主次,抓准重点。

徐绍建的《大学语文》,当然也包括作文在内,其占分到100左右,是整个综合知识的大头,而周叶中的《法律基础》、吕有志、戴德铮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则是旁枝末叶,起到衬托的作用。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应以《大学语文》为重点,着重分析该作者或文集的艺术特点、文风、流派、特色、用词等等,尤其是要注意是名人作品特色异同的赏析,因为,近年来的考题中,越来越注重这种考题形式(其实说到底,这种考法既可以保持题目的“新”,又可以少动出题者的脑筋,人人都喜欢偷懒,老师也一样的。

所以,这种趋向考生应密切关注)。

要抓相近或相异的不同作者的经典作品的对比分析,但不能忽视其它两门。

而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跟政治里的内容有一部是重复的,所以,可以考虑一起复习。

二是讲究方法,形成套路。

大学语文与其它两门都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套路可循的。

尤其是上一贴中,笔者就曾说过《大学语文》的复习方法,然而,这一次,我依然重提那种方法,那种方法即使不好得高分,也不会得低分,容易形成保底、过线的局面,但对于那些跨专业考的学生来说,那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就算对本专业来考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们会用知识把自己的模式建立得更为牢固,把思维拓展得更宽。

虽然,《法律基础》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由于今年出题愈趋灵活,原有的书本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考试的需要,但是仔细琢磨,就能看出知识总有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顽固性”。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考研重点复习笔记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考研重点复习笔记
同时人的主观认知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语言和思想,但是宇 宙中很多事物是语言不能论述,思想不能传达的。这样就进一步说明,人们习惯上对大和小 的认识,实际上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也是肤浅的。通过立小大又破小大,作者借海若之口 说明了小和大的差别是极其悬殊的,但是这种差别又是相对的。
作者接着借助海若之口,讨论了小大贵贱的无常性。由于矛盾的相互转化和依存,一切的 区分——东西、大小、天地、阴阳、贵贱、有无,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不存在的——因 为主体不同,视角不同,功用不同,环境不同,时势不同,对同类问题,同一个事物的认识 或者见解就会不同。因此,不能固执于绝对的区分,而要认识事物相互转化和依存的特点突 破主观的局限性和执着性,以敞开的心灵观照万物,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明了万事万物变化 的真相。
结构完整的文章,核心问题是讨论认识论问题,提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这一观点。 文章先以寓言的形式描写了河伯的自大,借海若之口指出河伯的自以为多,以海之大,天
地之无穷,对比人的极其渺小,指出了小和大的悬殊差异。同时用河伯的自我中心的心境比 喻了目光短浅的人们的盲目自大。接着,文章讨论了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时间无限、 空间无限,而人的知识有限,人生又是那么短暂,那么渺小,因此认识和确切判断是不容易 的。
本文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庄子的认识论思想做出了形象化的阐发,对中国传统哲学和 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文章也有将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绝对化的倾向。
艺术特点 1 充满哲理思辨性 本文充满哲理思辨性。运用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可以认为是对庄子认识论的系统阐述,也 是庄子对老子道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老子的道大致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本体论范畴的,
项羽形象分析(已考过)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1 历史真实和文学加工的有机结合 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文学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但是 他并非简单记录历史事件,而是十分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人物个性,让笔下的历史事件 更加生动感人。一方面,他善于精心剪裁,在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再现历史 场景和人物活动;另一方面,为了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的叙事, 描写方面也不排斥文学虚构,采用典型的文学叙事方法,烘托场景,渲染气氛,塑造人物。 2 关键场景浓墨重笔的人物描写 文中十分注重通过典型场景塑造项羽形象,如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是关系到项 羽兴盛,转折和败亡的典型事件,司马迁分别做了浓墨重彩的描述,使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 面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展示。 3 通过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 该文不仅记载了项羽平生的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还记载了项羽年少时候一些琐事,这些 琐事看似不起眼,却和他一生关系密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不愿意 学书学剑,是因为他有大志,他想“学万人敌”。于是叔父项梁教授他兵法:籍大喜,略知 其意,又不肯竟学。原来项羽从小就有一个做事半途而废的毛病,难怪他干了一场轰轰烈烈 的事业,最后还是无疾而终,失败了。还有一件事是秦始皇出巡会稽,项羽和叔父一起观看, 他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4 注意通过对比描写人物 本文注意通过对比描写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如刘邦的父亲就要被项 羽烹了,他却说:幸分我一杯羹。刘邦打了败仗,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坐车逃跑,楚军追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历年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历年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历年考研真题目录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考研真题 (1)2015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专硕) (1)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 (4)2015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专硕)一、辨析题1、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二、论述题1、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2、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业化运作导致大众传媒蜕变变成了文化工业,并以快感麻痹人们思考的神经,导致受众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请对此观点进行论述和评价。

三、材料分析根据数据统计,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主体,青少年使用网络不仅仅能扩大视野,而且帮助青少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繁杂荒芜以及网络环境不完善,人们担心虚拟的网络世界会影响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并对青少年沉迷网络忧心忡忡。

结合材料试论“网络媒体与青少年”【武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题目440】一、简答题1、什么是总体真实?2、为什么说在“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第一重要的是知情权?二、论述题1、结合报道实践,谈谈对新闻策划的认识。

2、当前电视新闻娱乐化之我见。

三、写作题“本地企业发展快,群众都坐着火车又回来了”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消息具体内容略)1、根据上篇消息,写一篇新闻评析,500字左右。

2、根据上篇消息,配写一篇新闻评论,600字左右。

【武汉大学学硕】A、新闻部分材料-新闻真实,受众决定新闻内容。

简答:新闻和舆论的关系,新闻伦理问题。

论述:传统媒体转型,“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B、传播部分问答:1、大众传播的制度属性。

2、传播流研究。

论述:受众理论变迁材料-移动互联终端发现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新闻价值(20天20题)2.新闻线索3.传播符号4.议程设置(20天20题)5.网络传播(真题演练)(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性是新闻的灵魂?2.新闻采访策划的方法和作用。

史上最全批判学派知识点笔记!从西马到法兰克福学派到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再到媒介环境学派

史上最全批判学派知识点笔记!从西马到法兰克福学派到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再到媒介环境学派

批判学派梗概: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批判:1.对奴役人、操纵人、控制人的现代传播的批判性揭露和分析;2.对商业化、实用化、经验化的传统理论的批判与扬弃。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背景1.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在整个欧洲的失败2.一战中得到极致体现的欧洲文明危机理论特征理论出发点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

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比,理论重心转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诸如心理、社会、文化、艺术等精神领域,并将之视为一个总体,认为支撑现代社会的既非经济,也非政治,而是人类文化总体的辩证运动。

对马克思主义的扬弃1.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做一种哲学,轻视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

2.认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非但没有贡献还有所歪曲;强调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突出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希望通过重新确立黑格尔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卢卡奇】Ceorg Lukacs创始人;匈牙利人;西马圣经:1923《历史与阶级意识》总体性理论源流:总体性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收的理论精华,卢卡奇试图恢复总体性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位置。

理论含义:作为认识论原则,总体性是具体的总体性,它力求在最高的思维形式中再现事物的整体联系,同时又保留个体之特殊性的存在。

作为本体论原则,总体性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

具体的总体性要求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的总体来把握。

物化(reification)理论源流: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黑格尔等人的“异化”理论,形成系统的物化理论。

吸取了黑格尔、韦伯、乔美尔等人的思想成分,植根于黑格尔哲学的传统,并与黑格尔的“异化”或“外化”的概念相联。

但是卢卡奇主要是从马克思《资本论》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来推断他的物化理论的。

2016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硕mjc考研经验

2016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硕mjc考研经验

2016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硕mjc考研经验一、写在前面的话先自报一下家门,毕业于985高校,本科就是新闻专业,初试总分379,最后加权以后排在专业方向20名左右,算不上大神,只是中游水平。

但是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是边工作边考的研,能考上就很庆幸了。

从2015年八月底开始复习考研到2016年3月30日武大新闻院公布拟录取名单,中间整整的经历了七个月的时间,在这一段考研历程中,我想用三个词总结:拼尽全力、焦急等待、收获喜悦。

具体而言就是初试前竭尽所能、拼尽全力背水一战,因为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唯有战至最后一刻。

焦急等待在等三样东西,初试分数、复试线、录取名单,这也许比考研备考更让人焦虑。

所谓的收获喜悦就是点开录取名单看见自己被“待拟录取”的字样,顿时如释重负,心理总是忐忑的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可以好好的去happy一下,疯玩一阵子。

以下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考研的心得体会,不敢妄称鸡汤和经验,权当一个考研过来的老腊肉些许唠叨和回忆,希望对于后来的考(xiao) 研(xian)者(rou)有点用。

二、学院和专业招生情况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武大和武大新闻院在全国的地位和声望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据相关排名,武大新闻院排在全国第四,前三分别是人大、复旦、中传。

关于招生必须提到一点的是武大是隔年招生,即网传、广告和新闻学、广电轮换招生,因此17年考武大专硕的小伙伴们只能报考新闻学和广电方向的研究生。

就招生人数来说,武大新闻院应该是全国开设新闻学院大学中研究生招生最多的院校,每年大概170个左右,其中学硕100左右,专硕70多,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学硕推免人数增多是大势所趋,就16年来说,学硕推免了70多,也就是统招只剩下30余个名额。

专硕16年两个方向总共推免了10个,统招61个,相对来说专硕比学硕考取难度低一点,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随着专硕越来越被社会认可,专硕报考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而且武大专硕招生人数中也包含三十来个在职的(北京班深圳班),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专硕考取的竞争压力也丝毫不小,比较幸运的是16年我们这一年没有招在职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传播学部分(精心整理版)分析-共8页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传播学部分(精心整理版)分析-共8页

武汉大学传播理论真题201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2、态度;3、把关人;4、类语言;5、完形趋向二、简答1、拉斯韦尔提出了什么样的传播模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媒介有哪些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4、普通语文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特性有哪些?三、论述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议题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运用。

201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一、简答1、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有何不同?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二、论述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201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一、简答(20×3)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二、论述(40)你认为INTERNET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201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3×5)1、阿尔及尔宣言2、塔罗瓦尔宣言3、大众传播二、简答题(5×13)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4、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论述题(20)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201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观念的自由市场2、沉默的螺旋3、文化帝国主义二、简答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上的分歧。

三、辨析1、2题目是给你一个材料,分别原文取材于李彬的,郭庆光的,涉及到“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请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把关”题目还要谈及其缺陷。

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历年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历年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历年考研真题目录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历年考研真题 (1)2015年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考研真题 (1)2017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考研真题 (2)2015年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考研真题一、辨析题1、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二、论述题1、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2、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业化运作导致大众传媒蜕变变成了文化工业,并以快感麻痹人们思考的神经,导致受众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请对此观点进行论述和评价。

三、材料分析根据数据统计,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主体,青少年使用网络不仅仅能扩大视野,而且帮助青少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繁杂荒芜以及网络环境不完善,人们担心虚拟的网络世界会影响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并对青少年沉迷网络忧心忡忡。

结合材料试论“网络媒体与青少年”2017武汉大学新传综合能力(专硕)考研真题新闻学部分(一)给出一段关于新闻框架的材料,请阐释你的理解。

(材料内容是新闻框架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影响方式)(20天20题)(二)结合一段关于新闻生产的材料,请阐释你的理解。

(材料内容大体是简单,直白,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件更容易被新闻选择。

但是情况也并不是这样的,英国一个调查发现,一个复杂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也能写的容易理解。

于是就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新闻生产者往往消减,缩小复杂的社会关系,目的是使新闻变得更易理解,更直白,更容易被消费。

)(三)结合一段材料,阐释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并给出你的理解。

(材料大体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越来越成为一个渠道而不是把关人。

以往的原则,记者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虚假信息也越来越泛滥。

但是这个原则却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重建媒介正当性的基础。

2019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

2019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

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1922年由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与创办的,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这一研究所是后来学派的组织基础,又称“社会批判学派”,主体机构是1923年成立的社会研究所。

该学派与经验学派有着根本分歧,集成了德国哲学思辨传统,集中研究商业化体制下的文化工业以及资本主义的文化统治本质,属于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1.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都以宣扬人道主义异化论而著称)第一代:霍克海姆、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第二代:本雅明、哈贝马斯2.学派代表观点该学派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操纵、欺骗和辩护功能,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该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中,该理论力图解释资本主义技术统治的本质。

哈贝马斯被认为是该派第二代旗手,他的一系列著作揭示了当代传媒如何被注入商业模式、成为制造品牌舆论的工具,他将这个过程称为传媒的“再封建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弥漫着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气息,他们对现在工业文化的深刻批判,表现出他要担当文化救赎的使命,但这种批判仅囿于观念领域而导致实践方面的缺失。

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国家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联系社会思想因素对其加以大量分析,但该学派无意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秩序。

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1.学派由来这一学派也称为“伯明翰学派”因其大本营设在伯明翰大学而得名,文化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意识形态研究”。

该学派是传播学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中有影响的重要分支学派。

20世纪50年代新左派掘起部分开拓了文化研究的空间。

媒介文化与亚文化的发展亦成为20世纪60年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脉络,70年代女权运动及新右派的兴起,对文化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

80年代,撒切尔保护主义的盛行,引发了这一学派对种族问题的思考。

而到了90年代,*运动登上历史舞台,“同志研究”驱使文化研究再次将研究领域扩展。

2.研究方法与内容(1)研究方法:文本分析(textanalysis)和受众调查。

武汉大学考研新闻学概论笔记.DOC

武汉大学考研新闻学概论笔记.DOC

武汉大学XX年考研新闻学概论笔记◎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二、问答题1、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

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一、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二、历史背景: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 2)出现了社会分工;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我爱你老婆lily) 第一、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应相联系。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

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梳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与传播现象、传播理论与方法、媒体与社会关系等的跨学科学科。

对于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来说,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的梳理,供考生参考。

一、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1.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 传播的定义与特征- 传播过程模型:拉斯维尔模型、彭斯洛普模型等- 传播效果及其评估标准:信息获取、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2.新闻学理论与方法- 媒介功能论与媒介效果论- 新闻价值与新闻判断- 新闻采集、报道与编辑等方法3.公共关系与组织传播-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组织传播理论与实践4.传播伦理与规范- 传播伦理的重要概念与原则- 媒体自律与传媒监管二、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变- 传统传播媒介与新媒体的对比- 新闻传播的革命与变革2.媒体与社会关系- 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 新闻传播对社会变革的影响3.新闻传播业态的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和格局三、新闻传播研究方法1.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访谈、文本分析等- 定量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等2.媒介内容分析- 媒体报道的框架与话语- 媒介内容分析的步骤与应用3.媒介效果研究- 媒介对观众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 媒介效果研究方法与实践四、新闻传播与社会问题1.网络传播与社会变革-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影响- 网络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关系2.政治传播与舆论引导- 政治宣传与政治传播的关系- 新闻传播对舆论引导的影响3.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国际传播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影响综上所述,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重点主要涵盖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问题等方面。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这些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理解和应用。

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相信考生们能够为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考试取得良好成绩。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重点梳理一、引言考研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准备复习资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传播学理论作为核心内容,是考研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文将针对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重点梳理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以下将详细介绍传播学理论的重点。

二、传播学理论的分类及概述传播学理论是关于信息传播和传媒运作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传播过程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传播媒介理论等,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

其中,传播过程理论关注信息的传递和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而传播媒介理论则关注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下面将对这三种理论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核心理论,其主要包括传播模型、传播者与接受者、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

传播模型是传播学的基础,常见的有线性传播模型、环形传播模型、网络传播模型等。

传播者与接受者研究信息传递双方的角色与关系,包括传播者的特征、受众的特点等。

传播渠道则关注信息传播的路径和传递方式,比如口口相传、媒介传播等。

2.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主要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等。

认知效果关注信息对受众认知的影响,如知名度、理解程度等。

态度效果则关注信息对受众态度和观点的影响,如态度转变、观点改变等。

行为效果则研究信息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如购买行为、行动参与等。

3. 传播媒介理论传播媒介理论关注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主要包括媒介功能理论、传播技术理论等。

媒介功能理论研究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功能,如媒介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

传播技术理论则关注传播媒介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方式,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网络传播的特点等。

三、传播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理论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领域,更是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新闻传播领域,传播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新闻报道、媒体管理、舆情研究等方面。

2021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批判学派

2021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批判学派

2021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批判学派20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导语】你有涌泉一样的智慧和一双辛勤的手,不管你身在何处,幸运与快乐时刻陪伴着你!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20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供您查阅。

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1922年由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与创办的,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这一研究所是后来学派的组织基础,又称“社会批判学派”,主体机构是1923年成立的社会研究所。

该学派与经验学派有着根本分歧,集成了德国哲学思辨传统,集中研究商业化体制下的文化工业以及资本的文化统治本质,属于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1.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都以宣扬人道异化论而著称)第一代:海姆、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第二代:本雅明、哈贝马斯2.学派代表观点该学派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操纵、欺骗和辩护功能,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该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和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中,该理论力图解释资本技术统治的本质。

哈贝马斯被认为是该派第二代旗手,他的一系列著作揭示了当代传媒如何被注入商业模式、成为制造品牌舆论的工具,他将这个过程称为传媒的“再封建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弥漫着精英和悲观气息,他们对现在工业文化的深刻批判,表现出他要担当文化救赎的使命,但这种批判仅囿于观念领域而导致实践方面的缺失。

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国家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联系社会思想因素对其加以大量分析^p ,但该学派无意于改变资本社会制度及其秩序。

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1.学派由来这一学派也称为“伯明翰学派”因其大本营设在伯明翰大学而得名,文化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意识形态研究”。

该学派是传播学结构符号—权力学派中有影响的重要分支学派。

20世纪50年代新左派掘起部分开拓了文化研究的空间。

媒介文化与亚文化的发展亦成为20世纪60年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脉络,70年代女权运动及新右派的兴起,对文化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目录第一章: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第二章: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第三章:斯图亚特•霍尔第四章:麦克卢汉第五章:鲍德里亚第六章:女权主义早期法兰克福学派1媒介观8在纳粹铁骑控制下的德国和看似民主自由的美国社会,媒介都是统治阶级操纵、利用和控制的工具,是“工具性理性”的典型代表。

在西方社会的技术理性下,人沦为机器的奴隶,接受着工业产品及其掩盖下的资本主义文化灌输。

劳动阶级依然是被剥削和被奴役的阶级,但他们满足于工业社会带来的物质上的富足,对自己真实的社会地位浑然不觉。

12法西斯利用无线电广播无孔不入地向人们宣扬法西斯理论,使人们渐渐丧失了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在这里媒介成为了有可能毁灭人类的武器。

16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导致了人的“异化”。

各种媒介都在宣扬和推崇后工业时代的文化特征:消费主宰一切。

28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声讨媒介文化现象,他们对媒介所持的批判态度,和传统经验学派对媒介的研究是迥然不同的。

他们认为媒介在创造一个“文化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强权变得更加隐蔽也更有威力。

大众媒介就是资产阶级对广大人民的精神奴役和全面控制,文化由“双向度”变成了“单向度”,成为帮助大众消磨时光的“时间杀手”,不仅丝毫不能动摇资本主义制度,反而加强了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

2文化观(05年论述)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对传统“文化”定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

他们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应该是“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真正的文化是“异化”的,即包含着与社会现实的不合理现象相互排斥的成分。

然而在后工业社会,文化产品沦落为商品,出现了“文化工业化”现象。

“文化工业”的特征是:文化沦落为商品。

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都严格按照商品的操作模式进行;其生产目的是为了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在“文化工业”时代,文化产品不是由“大众”自发产生的,而是统治阶级将其包装于大众文化之下,大批量生产和批发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

这是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地位的一剂强有力的“精神麻醉剂”。

“文化工业”的文化产品具有隐蔽的欺骗性。

它宣称大规模的重复生产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品进行计划和管理。

它提供大量的娱乐,以“快感”麻痹人们的神经,使人们丧失批判和思考的能力。

它还利用和招揽中间阶层,标榜高雅,实际上却日复一日地走向庸俗。

媒介是“文化工业”最得心应手的武器。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观,归根到底是在维护传统的“精英文化”,否定新兴的“大众文化”,认为文化应该是少数人的专利。

3意义和局限性意义:最早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关注媒介文化并提出了批判,而事实证明,媒介确实是为专制服务的工具。

媒介帝国主义正在威胁着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连续性。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使美国文化向全人类多样化的文化领域入侵,发展中国家在“单向度”的文化传播中逐渐丧失了话语权。

媒介是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维持其统治霸权的强有力武器,媒介技术越来越成为话语权垄断在谁手中的决定性因素。

局限性:虽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意识,但在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却没有将辩证的思维贯穿始终。

对大众文化的分析缺乏辩证的视角,过于片面、极端、形而上学。

只破不立。

只是对文化工业社会不断提出批判,却未能提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建立新世界的科学方法。

哈贝马斯哈贝马斯的传播学理论研究及特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关注政治公共领域中的交往活动,代表作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二是研究交往行动理论,代表作为《交往与社会进化》《交往行动理论》。

1 特色:1) 有破有立2) 从剖析公共领域的消解——“破”,3) 到通过交往行动重建公共领域——“立”,4) 其思想理论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5) 从政治的角度研究交往,6) 关注西方民主宪政的实现问题。

7) 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

8) 具有哲学与传播学的双重特征。

9) 致力于批判学派传播模式的构建。

10) 对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交往尤为关注。

2 公共领域理论公共领域也叫公共性,是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

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是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领域。

它与公共权威领域相对立,是公共管理与私人自律紧张关系的反映。

它形成的基础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公共领域的精髓在于它的批判性。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的条件是:提供一种平等、自由的交往方式;公众的讨论应限制在一般问题上;公开性。

哈贝马斯认为,从18世纪开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开始承担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法制观念的讨论上。

然而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新重商主义的干预政策和社会权力本身获得公共权威的权限,公共领域开始走向衰落,渐渐丧失了其对公共事务进行理性批判的功能。

而公共领域的消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拜文化工业所赐。

文化消费取代文学批判,使文学公共领域不复存在。

而文学公共领域正是政治公共领域的雏形。

文化工业对公共领域的消解集中体现在大众报刊上。

大众传媒是公共领域的组成部分和内在机制,但它却最终颠覆了公共领域。

要重建公共领域,必须把公共性原则推广到各种社会组织中去,如政党、大众传媒。

3 交往行动理论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理论渊源是60年代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从普通语用学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在丧失了公共领域之后维持生存的唯一出路是重建交往理性。

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消失”的时候,劳动和社会交往之间的矛盾就凸现出来,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想的社会是“交往合理化”的社会。

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承认和重视社会中存在的共同规范标准,从而使交往能力具有合理的基础,与工具性行为相区别;通过对话,实现人和人之间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语言,对话必须以语言为中介。

* 思考1、比较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

2、从公共领域理论出发,简评西方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

3、什么是传媒领域阶段?如何构建我国的传媒公共领域?4、简述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成过程。

斯图亚特•霍尔1编码/解码模式及其理论贡献电视话语的生产环节即信息编码环节。

编了码的内容开始进入流通环节,就是信息从编码者被传送到受众的过程。

由于社会不是同质的,信息传播者和受众对信息的解释往往存在不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对信息的误读或“扭曲”。

信息生产者不能任意将主导意义加入信息中,如果该意义受到大多数团体的偏好,它的主导位置就可能得到确立,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方面的抵抗。

理论贡献:恢复了受众在传播中的本原地位,认为传者和受众的关系是平等的。

而在此之前,美国的传播研究模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受众被视为大众文化被动的消费者。

霍尔彻底地打破了这一格局。

使传媒的信息内容成为新的文化和社会研究资源。

霍尔的三种受众读解模式(05年问答)可以联系一下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有是解码编码模式,但是就其中完全是经验主义式的、类自然科学式的结构,在比较一下霍尔的,就可以了解什么叫……编码(编码在制作者的经验、社会背景、意识形态环境中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流通、使用、使用(解码):由解码者与编码者的符码之间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解码模式:1 三中解码模式 2 三种形式不是分离的文本的意思可能比观众继续改造(用运动的的眼光看问题)理论缺陷:过于专注与文本,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有利于操作的研究方法,很少评价经济和国家在文化生产中的重大作用1 偏好式读解2 协商式读解3 对抗式读解第四章麦克卢汉一、三大理论建构(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对“媒介”作了崭新的诠释。

他认为任何一种媒介,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

我们塑造了工具,然后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0(2)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赋予“讯息”一个全新的定义。

他认为任何由媒介引起的在社会或文化领域的尺度、速度甚至模式的变化,都是媒介的讯息。

1、提出关注媒介以及它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的重要性。

2、一种媒介可以变成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3)热媒介与冷媒介实际上是探讨媒介技术与民主参与之间的关系问题。

麦克卢汉认为,使某一感觉器官作“高度定义”扩张的传播媒介,虽然提供大量的信息,但只涉及一种感官;虽然有高度扩张,但却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度都非常低,这样的传播媒介就是“热媒介”。

反之,“低度定义”涉及人类感官范围较广,但能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详细的描述,需要由人来补充,因而人的参与度较高,这样的媒介称为“冷媒介”。

麦克卢汉推崇“冷媒介”,认为“冷媒介”具有包容性,“热媒介”具有排斥性。

人们醉心于用技术塑造“热媒介”,而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民主参与的阵地,不利于民主的发展。

二、地球村与内爆(1)地球村——时空消失的人类新部落把地球视为村落的两层寓意:1、是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人们可以快速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2、共同社区:媒介创造的环境使整个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中,民族、国家等概念遭到瓦解和重构,人类获得在全球范围内感知的新能力。

(2)重新部落化以媒介技术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前文字时代,也称部落阶段,口头语言和耳朵统治的阶段;古登堡时代,部落被瓦解的阶段,文字语言和视觉占据统治地位;电子时代,重新部落化阶段,所有感官深入参与。

(3)媒介技术的力量在推动人类社会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媒介技术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4)内爆“内爆”就是内向的爆发和坍塌。

事物内向的爆发往往会发出比外向更巨大的能量,导致处于临界点的事物发生聚变。

麦克卢汉担忧的文化“内爆”是指电子化引起的后工业社会出现的文化裂变,这是由电子媒介的迅捷性造成的。

电子媒介重构了社会生活,使我们栖息在一个相互交叠的社会,没有文化等级,也没有领域分工。

地球在水平地、垂直地、瞬间地“内爆”,这个“内爆”通过模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终结了公共领域。

第五章鲍德里亚一、符号批判理论1、消费社会与物/符号体系二战后,西方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和自身制度调整,逐渐步入了一个物质富裕、文化繁荣的新时期。

消费取代生产,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运转的主导力量。

鲍德里亚认为,在这样的消费社会里,人们的消费活动更多的是在符号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上,即消费物品的意义。

物/符号体系的中心,是物体即一种符号。

整个物/符号体系分为四个亚体系:功能型系统、非功能型系统、后设及功能失调体系、物品及消费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

阐释了物向符号的转化。

这四种模式也是物向符号转化的四种模式.2、符号消费中构建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增衍为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提供了大量可供消费的产品,建立了大量为消费而设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