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_五年级下册3_《众数》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众 数

五年级数学:众 数

五年级数学:众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2~1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情境引入。

请学生观看一则新闻李叔叔求职记。

2.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算一算,想一想,经理是否欺骗了李叔叔?3.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数来反映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呢?[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1.提问: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2.揭示:这里的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并请学生猜猜是哪个zhong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工资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3.小练习:找出下面两组数据的众数。

4.请学生试着说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板书。

三、解决问题(一)完成例11.出示例题: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

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41 1.41 1.41 1.44 1.45 1.47 1.48 1.491.51 1.51 1.51 1.51 1.52 1.54 1.54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6名队员。

3.根据学生汇报,老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人民教育出版社.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ppt

说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教材说明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六一儿童节!
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教材说明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二)探究新知,理解众数的意义
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
5.2:82 86 87 89 94 95 83 96 92 84 93 97 85 98 99 88 91 90 81 80
说教学过程
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教材说明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五(1)班:87和88, 五(2)班:没有
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
明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教 师创设情景,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探究等活动,联系 生活理解众数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运用新知”的这些环节中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 间,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使学生在这一过 程中逐渐领悟数学思想,开阔了探索思路,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教材说明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六单元-众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六单元-众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甲: 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 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平均数 众数

9.5
9.5

9.5
10
射击队要从两名队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 拔赛上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如果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这次比赛,你认为参 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小林
我算出平均数是1.475,身高接 近1.475m的比较合适。
小平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 高接近1.485m的比较合适。
捐款钱数 (单位:元)
5
10 20 50 100
捐款人数 (单位:人)
4
6
5
6 19
(1)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中2)位用数那:个(数5据0+表5示0)我÷们2班=5的0捐款情况更合适?
众数用:众数1表00示我们班的捐款情况更合适。
射击队要从两名队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 拔赛上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的集中趋势用( )代表比较合适。
学校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五(1)班、五(2) 班、五(3)班6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请分别 找出这三组数据的众数。
五(1)班:120 105 150 150 186 150 五(2)班:108 183 183 196 216 216 五(3)班:126 157 169 198 224 215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 据的众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众数”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的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众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均数,对于求一组数据的代表值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众数与平均数有所不同,它不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而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的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的众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众数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据分析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众数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众数的含义:通过具体案例,解释众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求解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讨论求解过程。

4.众数与平均数的比较:通过具体数据,让学生区分众数和平均数,并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不同作用。

5.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数2

众数2

《众数》说课稿教材分析:新课标的实施,在教材中添加了统计学与概率论的内容,众数教学内容正是统计学中的一类,这种不确定的数学内容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学内容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在学习众数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平均数、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中位数这两个表示数据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的量,众数是第三个这样的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2~1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新知有两家公司招技术员,一家公司月工资1500,一家公司平均工资2000元,你觉得小王叔叔选哪一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讨论这个公司的平均工资是多少?经理是否欺骗了小王?(1)复习平均数:看到这组数据,你算出平均数了么?(5000+3000+1500+……+1000)÷9=2000(元)师:这能说明什么?(这个公司的平均工资是2000元。

)(2)发现众数:那么你觉得广告有没有骗小王呢?(虽然平均工资是2000元,多少大多数技术员的工资并没有达到2000元,所以经理骗了小王。

)那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有些人的工资太高了,影响了平均数。

)那么还能用平均数表示这个公司的平均工资么?(不能?)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来表示这个公司的工资水平比较好呢?(1500元比较好,因为有6个技术员的工资都是1500元?)对啊,大家发现的很好,这样的数在统计中也会出现。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PPT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PPT

1、五(1)班21名男生 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次): 、 名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 ) 名男生 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中位数: 众数: 中位数:30 众数:31 为良好, (2)如果成绩在 )如果成绩在31~37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 为良好 绩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及良好以上 绩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人的成绩在良好以上。 答:有10人的成绩在良好以上。 人的成绩在良好以上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485,身高接近 身高接近1.485m 身高接近 的比较合适. 的比较合适 小平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 的人最多,1.52m 身高是 的人最多 左右的比较合适。 左右的比较合适。最高的与最 矮的相差3cm。 矮的相差 。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平均数=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数=(1.48+1.49)÷2 =2.97÷2 =1.485

人教版_五年级下册_《众数》课件

人教版_五年级下册_《众数》课件

3 35 2.7,3.5
没有
一组数据可以有1个众数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 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一样,也是一个统计量,它们都 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 当一组数据相差不是很大时,可以用平均数来表示;平均数的 个数是唯一。 • 如果有偏大偏小数据出现,而中间的数比较集中,可以用中位 数来表示;中位数的个数是唯一。 • 如果有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较多或超过一半的时候,用众数来 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比较好 ;众数的个数不一定是唯一。 (一个;多个或者没有 ) •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很难说用哪个统计量是对的,只能说用 哪个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更合适一些。所以在分析 具体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
2
1、今天又学习了统计知识,你认识了哪个 新的统计量?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和
同学们一起分享。
判断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统计的量。 (√) 2、任何一组数据都有众数。(×) 3、如果在一组数据中有偏大偏小数据出现,而中间的 数比较集中,用中位数来表示比较合适。(√) 4、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 数。(√) 5、用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比较合适。 (×) 6、一组数据只可能有一个众数。 (×)
小平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是1.485,身高接近 1.485m的比较合适.
最高的与最矮 的相差( 3 )cm
152-149=( 3 )cm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一、因数与倍数。

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 = 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 注意: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 找因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

例如,18的因数有1、2、3、6、9、18。

- 找倍数:用这个数分别乘1、2、3……。

例如,3的倍数有3、6、9、12……(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 2、5、3的倍数的特征。

-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偶数)。

-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 质数与合数。

-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3、5、7等。

-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6、8、9等。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 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8个顶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 + 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 = 2(ab+ac + bc)。

-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S = 6a^2。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V=abc;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V = a^3。

众数

众数

<<众数>>教案王军教学内容: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 .能够运用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分析,做出决定。

4、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师: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

(板书:众数)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众数,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认识众数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我们选出的队员身高比较均匀才合适,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老师指出:用平均数、中位数描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众数。

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我们所学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但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众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众数》说课稿说课人:赵桂珍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众数。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众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内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种新的统计量的学习。

它在统计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从20名候选队员中选10名同学进行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从而引出众数的概念。

再通过“做一做”加深学生对众数意义的理解,不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还要学会求一组众数的方法,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教材中例题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的反映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引出众数的特点。

又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众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的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已经能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和统计图、表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另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

这些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及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要求,本课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在具体情景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

3、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通过例1的分析来突出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

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简单的预测。

众数

众数

众数作者:张同祥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第08期《众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这一个统计量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有关平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体会众数对描述数据特征的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常常需要对数据作统计分析,并能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知识的教学,教材围绕“如何根据身高选拔参加集体舞比赛的队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观察处理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认识另一种统计量——众数,我在教学设计时。

非常重视统计量——众数意义的理解,以“六一儿童节挑选队员参加集体舞比赛”为话题,在学生自我体验,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感悟众数产生的需要,较为轻松的认识众数,在初步感知众数后,以生活实例为背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实加深理解众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

尽可能创造机会感知众数,在应用发展这一个环节,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本次课的结束部分,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素材,把数学计算与说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初步体悟数学的应用与价值。

(一)片段一:启发引导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崇拜军人吗?生1:崇拜师:今天张老师还真想让大家再一次领略我们军人的风采,这里有一段国庆50周年国庆阅兵式短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师:看了短片,你有什么发现?生1:军人很威武。

生2:服装统一。

生3:身高一样。

(板书:身高一样)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这些队员都是精心挑选的,这里的“身高一样”就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利用多媒体显示国庆50周年宏大的阅兵式情景,在播放情景时,有意突出方阵队员步伐整齐,身高均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注意力与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队员是按“身高”精心挑选的,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片段二:学习研讨师:想知道怎样挑选的吗?咱们也来当回小小挑选官来亲身体验一下。

众数课件 陈龙

众数课件  陈龙

4和5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平均数 中位数
一个 中等水平
众数
一个、多个 或没有 多数水平
存在性
意义
一个
平均水平
数的大 位于最大值和 排序后,处在最 小 中间位置的一个 最小值之间
数据,(或最中 间两个数的平均 数)
一组数据中 出现次数最 多的数据
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尺寸:均码 价格:25元
说一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练习:
请你在班上调查了10位学生鞋子
的尺码,记录下来,并分别算出这 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 和众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
(2). 五年 (1) 班有 50 人,五 (2) 班有 45 人,要比较两个班平 均成绩,应该选取( A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3).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 该选取( B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你去商场买过服装吗?你知道休闲 类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 均码一般是根据人的平均身高、胸围等 数据确定的统一商品型号,与多数人的 型号接近。所以,均码里蕴涵着平均数 和众数的原理。
这是两个学习小组单元检测试卷的分数统计:
1小组: 2小组: 98 99 98 96 95 95 94 91 92 90 92 89 69 88
(1)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 1小组的众数是:98和92。
2小组没有众数.
(2)你有什么发现?
(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众数3(详)

众数3(详)

众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众数。

教学目标:1. 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并理解众数的含义。

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不同特点,并作出合理决策。

4.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并作出合理决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文具中的众数(初步认识众数)1.情景引入:师:今天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笔袋,这是厂家新研制的两个款式,为了知道消费者的感觉怎样?所以请了7位试用者对这两款笔袋分别打了分,如果我们用条形的高低来代表分数的多少的话,凭你的感觉,你觉得哪一款笔袋更受试用者的欢迎呢?(表扬语:他不仅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款式,而且还告诉我们理由,很棒;你不仅关注了最高的,还关注了大多数是怎样的,很有水平;你还用上了我们以前的学过的词汇:平均,我很喜欢你这种学习的感觉。

)师:每个人都在表示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感觉很棒。

2.出示具体打分情况,进一步辨析:师: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出示分数),如果满分10分,现在根据上面的打分,综合试用者的意见,如果我们要把A款和B款分别打出一个分数来比较的话(板书:A、B),你觉得最终我们该打几分呢?你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来确定呢?有没有不同的角度可以来确定?每个人都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表示在学习本上,如果有了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轻声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师:我发现有的同学在想到一种评分方法后,已经在想第二种评分方法了,很棒的学习方法,有自己的想法的同学举手,放下。

(不发散)师:刚才鹏老师转了一圈,发现许多同学都想到了计算一个以前我们学过的数据,什么数据?(板书:平均数)师:你们求了没有,求得的结果谁来说,怎么算的?鹏老师也算了一下,经过计算以后,发现它的平均得分都是8,不分上下,(板书:8)怎么办?(生:用中位数9 8)师:A、B款应取几?谁也是这样的想法?(表扬:英雄所见略同,板书:中位数),用它有好处吗?3.引出众数:师:还有其它不一样的打分方法吗?(生:A款打9分的比较多,B款打8分的比较多,板书:9和8)师:他也选了9和8,但是他选择9和8,和我们刚才选择9和8一样吗?他是怎么选得?根据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9和8的意思,能不能给这种数也取个名字呢?师:众口一词,他们取得名字叫众数,哪一个众?观众的众,群众的众,三人成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32 1.49
1.33 1.50
1.44 1.51
1.45 1.52
1.46 1.52
1.46 1.52
1.47 1.52
1.47 1.52
1.48 1.52
1.48 1.52
标准三:众数 标准三:众数1.52m
名队员的身高在1.52m左右? 左右? 哪10名队员的身高在 名队员的身高在 左右
1.47 1.52
1.47 1.52
1.48 1.52
1.48 1.52
标准二:中位数 标准二:中位数1.485m
按照中位数的标准来分, 按照中位数的标准来分,哪10名同学 名同学 身高在1.485m左右? 左右? 身高在 左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32 1.49 1.33 1.50 1.44 1.51 1.45 1.52 1.46 1.52 1.46 1.52 1.47 1.52 1.47 1.52 1.48 1.52 1.48 1.52
1.32 1.49
1.33 1.50
1.44 1.51
1.45 1.52
1.46 1.52
1.46 1.52
众数
5岁 5岁 岁 岁
65岁 岁
5岁 5岁 岁 岁
5岁 岁
民家小学 张艳梅
这里有20个数据, 20个小朋友的身高,你能统计什么呢? 这里有20个数据,是20个小朋友的身高,你能统计什么呢? 20个数据 个小朋友的身高
标准一:平均数 标准一:平均数1.475m
按照平均时的标准, 名队员的身高在1.475m左 按照平均时的标准,哪10名队员的身高在 名队员的身高在 左 右?
练习一
练习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1.32 1.49 1.33 1.50 1.44 1.51 1.45 1.52 1.46 1.52 1.46 1.52 1.47 1.52 1.47 1.52 1.48 1.52 1.48 1.52
1.32 1.49
1.33 1.50
1.44 1.51
1.45 1.52
1.46 1.52
1.46 1.52
0
1
2
3
4
5
小组合作调查本班全体学生所穿的号 码完成下表。 码完成下表。
鞋的尺码( 鞋的尺码(厘 米) 男生 人数 34以 34以 下 34 35 36 36 以 上
鞋的尺码 厘米) (厘米) 女生 人数
34 以 下
34
35
36
36以 36以 上
小明算出鞋的尺码平均数后他建议鞋店老板多生 产平均数的尺码,你同意吗? 产平均数的尺码,你同意吗?你打算怎样确定各 种型号的生产数量? 种型号的生产数量?
1.47 1.52
1.47 1.52
1.48 1.52
1.48 1.52
请找出各组数据的众数。你有什么发现 请找出各组数据的众数。 序号
⑴ ⑵ ⑶ ⑷


众数
3,6,3,5,3,3,11,19,7,8,3,7, 3 11,19, 12,10, 12,10,4,3 35,40,35,40,35,20,35,35,30, 35,40,35,40,35,20,35,35,30, 35 35,40,32,40,36,40, 35,40,32,40,36,40,35 2.7,2.7,2.6,2.7,3.5,3.5,4.0, 2.7,2.7,2.6,2.7,3.5,3.5,4.0, 2.7, 2.7,3.5 3.5,2.7, 3.5,2.7,3.5 32, 32,41,23,33,42,51,71,38,31,43
一组数据可以有1个众数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一组数据可以有1个众数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探究一 探究二
2、做一做: 做一做:
练习一
练习二
(1)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人 数 2 2 3 4 4 7
5.1 12
5.2 5.3 4 2
(2)这组数的中位数是(5.0)众数是 5.1 )。 )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 中位数5.0 )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一般 (3)用( 中位数 ) 水平比较合适。 平均数是4.9675) 水平比较合适。 (平均数是4.9675) (4)五(1)班同学总体视力欠佳。有15位同学 ) )班同学总体视力欠佳。 位同学 是近视眼。 是近视眼。 (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接近近视眼标准。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接近近视眼标准。 卫生,多做眼保健操。 需要重视用眼 卫生,多做眼保健操。
练习一 练习二
我有1颗 我有颗
我有 2颗 颗
我有1 我有 颗
我没 有 我有1颗 我有 颗
我没有
我有2 我有 颗 我有1颗 我有 颗 我有5颗 我有 颗 我有3颗 我有 颗 我有1颗 我有 颗 我有1颗 我有 颗
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这个班小朋友 的龋齿程度比较恰当? 的龋齿程度比较恰当?
龋齿数 (颗) 人数 (人)
辩一辨 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 2.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3. 3.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 个数。 x 4.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x √
5.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以是 同一个数。
1、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吗?说说你的想法 。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