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衔2
浅谈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及教学对策
浅谈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及教学对策作者:沈建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17期地理学科在初、高中教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中考、高考,或者是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实际运用,这就对我们科任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授课要求。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内容的讲授要在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通过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发现初中地理课程和高中地理课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主要表现在课程性质方面都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都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在课程目标方面,初、高中地理学科都要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过程与方方面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尽管初、高中地理课程有很多的共同点,但我们要意识到从学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教材整个框架角度来讲,高中地理毕竟是初中地理的延伸和拓展。
高中阶段,要做好地理学科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还需要地理老师下一番功夫。
那么该如何去做呢?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一、教师要重视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要在学生升入高中伊始就给学生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要告诉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内容上要比高中阶段的少,考查的重点自然也少,这在中考中地理学科所占的分值就可以看出来,也能够通过初中阶段教材的配置看出来,初中阶段只有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学习地理,初三整个学年都是复习初一、初二的地理知识。
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把地理看作“副科”,在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非常相关,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存在许多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这些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内容中都有分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理意义;2.记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判读地球上五带的位置。
三、地图的阅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2.会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3.会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四、地形图的判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五、陆地和海洋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天气与气候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概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辩证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八、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九、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十、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中东地区周边的海、海湾、海峡、湖泊。
(完整)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完整)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概述
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是学生顺利过渡的关键,对于保证学生在高中地理研究中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就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进行介绍和探讨。
重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由于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内容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需要快速适应新的研究要求。
良好的初高中地理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填补知识差距,保证研究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实施策略
为了有效地进行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实施策略:
1. 教材对接: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之间有一定的延续性,教师应该了解各个年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无缝衔接。
2. 知识回顾与巩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一些初中地理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帮助学生复和巩固初中知识,并将其与高中知识进行串联。
3. 研究环境的转变:初中和高中的研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研究节奏和要求,减少研究环境带来的不适感。
4. 强化研究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适合高中地理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有效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和做思维导图等。
5. 综合性研究任务:设计一些综合性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是确保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顺利过渡的关键。
通过合理制定实施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
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浅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中图分 类号 : 3 . G6 5 3 5
文 献பைடு நூலகம்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3 9 ( 0 9 1 ( ) 0 1 1 1 7 —9 5 2 0 ) 1 c一 1 —0 6 7 5
1 初 中地理和高 中地理教材教法 的比 要 求 具 有 归纳 概 括 能 力 、 象 思 维 能 力 、 抽 理 课 堂教 学 中 , 以 结 合 相 关 课 本 知 识 , 可 多联
较 分 析
1 1 初 中地 理 和 高 中地 理教 材 的 比较 分 析 . 初 中地 理 主 要 从 区 域 地 理 角 度 认 识和 了解 世 界 各 国 与 地 区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 以 及居 住 在 这 些 环 境 中的 人 们 利 用 自然 发展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经 验 教 训 。 中地 理 侧 重 从 高 系统 地 理 角 度 阐 述 地 理 环 境 和 人 地 关 系 , 着 重 向学 生 传 授 系 统 的 资 源 观 、 口观 、 人 环 境观 , 以寻 找 促 进 人 地 关 系 协 调 的 理 论 依 据 和 操 作 方 法 。 教 材 编 排 中运 用 了 系统 在 论 、 息 和 控 制 论 的 理 论 , 现 了现 代地 信 论 体 理 科 学 的 精 华 , 科体 系严 谨 , 学 与初 中地 理 相 比较 , 中 地 理 教 材 对 理 论 的 应 用 大 大 高 加强 了, 有定性研 究 , 有定量 计算 。 既 也 高 中地 理 也 作 过 几 次 调 整 , 从 整 体 上 看 内 但 容 增 多 了 , 度加 大 了 , 现 了“ 、 、 ” 难 体 深 多 难 的特征 。 1. 初 中地 理和 高 中地 理 教 法 的 比较 分析 2 初 中地 理 每 课 时 内 容 相 对 少 , 直 观 以 教 学 为 主 , 师 可 用 较 多 时 间 针 对 每 个 知 教 识 点 的 不 同 要 求 逐 个 突 破 , 基 本 技 能 和 对 能 力 进 行 反 复 训 练 培 养 。 中 地 理 教 学 要 高 求 高 , 课 时 内容 多而 杂 , 学 中 偏 重 于 理 每 教 论 、 理和规律的阐释 , 原 对他 们 的运 用 多要 求 学 生 能 在 作 业 中 自行 解 决 , 疑 难 点 也 对 没 有 足 够 的 时 间 进 行 … 一 讲 解 。 高 中地 而 理 试 题 灵活 多 变 , 常 注 重 能 力 考 察 。 非 日常 教 学 中可 以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掌 握 学 生 的学 习 的情 况 后 , 普遍 存在 的 问题 要 彻 底 解决 , 对 高 中 教 材 中将 要 涉 及 的 内 容 重 点 复 习 。 这 样在进行知识衔接时 , 重点放在图上 , 把 用 图来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书 本 上 的 知 识 , 半 功 事 倍, 同时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用 图 来 分 析 和 推 理 问题 , 高 了 学 生 的 用 图 能 力 。 用 初 、 提 利 高 中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宽 延 伸 一些 概 念 和 拓 规 律 , 容 易忽 视 和 薄 弱 问题 应 及 时 弥 补 。 对 1. 初 中地 理和 高 中地 理 学 法 的 比较 分析 3 初 中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核 心 是 课 堂 学 习方 式的改变 , 自主 学 习 、 作 学 习 、 究 学 习 合 探 成 为课 堂学 习 的主 流 。 关 于 探 究 学 习 ” 大 “ , 多 数 学 生 希 望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能 积 极 “ 引导 学 生 探 究 问 题 , 结规 律 ” “ 常 进 总 及 经 行 学 习方 法 指 导 ” 因此 , 师 在 实 施 高 一 。 教 地理课堂 教学时 , 坚持让学 生多进行 自 要 主 、 作 、 究 学 习 。 中生 以 形 象 思 维 为 合 探 初 主 , 象 思 维 能 力 、 间 想 象 能 力差 , 善 抽 空 不 于 独 立 学 习和 思 考 , 龄 小 、 动 , 乏 主 年 好 缺 动 学 习的 精 神 与 能 力 。 高 中 生 学 习 地 理 , 而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能 力 和 自学 能 力 ; 求 用 发 系 社 会 实 际 , 迪 学 生 思 维 , 阔 学 生 视 要 启 开 散 性 、 放 性 思 维 来 解 决 问 题 。 此 , 求 野 。 不 仅 能 够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开 因 要 这 掌握 相关 知 学 生 能 够 独 立 思 考 , 备 一 定 的 自学 能 力 。 识 ,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和 探 素精 神 , 具 还 从 而 达 到 了培 养 能 力 , 高 兴趣 的 目的 。 提 培 2 初 中地 理 和 高 中地 理 教 学 的衔 接 对 养 学 生 对 地 理 学 习的 兴 趣 是 成 功 教 学 的 关 策 键 的环 。 如 利 用课 本 插 图 、 图册 、 图 、 比 地 挂 2 1精 心研 究 课程 教材 . 多 媒 体 教 学 、 歌 、 事 等 , 以 活 跃 课 堂 诗 趣 可 高 一 地 理 教 师 要 通 览 教 材 、 标 , 学 气 氛 , 学生 在 身心 愉 快 中学 习 。 理 学 科 课 对 使 地 科 知 识 体 系 要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单 要 了 解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 文并 茂 , 理 兼 收 ” 特 别 不 图 文 , 高 中《 程 标 准 和 教 材 , 时 也 要 了解 义 在 学 习 高 一 必 修 一 《 球 》 有 关 章 节 中 , 课 同 地 等 务教 育阶段《 课程 标 准 》 学 生 学 情 , 样 不 借 助 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是 难 以 让 学 生 建 立 和 这 才 能 完 整 地 把 握 学 科 体 系 , 整 个 学 科 知 空 间观 念 、 克 学 习难 关 的 。 对 攻 因此 , 能够 让 识 体 系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注 意 初 、 中地 理 学 生 “ 听 闻 说 触 想 做 ” 同 、 体 感 官 全 要 高 看 协 人 相关知识点的联系 , 有意 识地 在 初 、 中地 方 位 参 与 的 教 学 方 法 , 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高 更 理教学 中渗透地 理思 维和方法 。 教学 中 在 习 兴趣 。 同时 , 理 实 验 、 文 观 测 、 地 考 地 天 实 抓住每个 可以联 系的知识 点 , 引导 学 生 复 察 等 参 与 形 式 也 能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 启 新 , 上 启 下 。 学 生 既 不 感 到 茫 然 , 2 4 端正 学 生学 习态 度 I t 承 让 . 又 能 主 动 去 寻 找 联 系 , 成 正 确 的认 知 结 形 古人 云 : 其 身 正 , 令 而行 ; “ 不 其身 不 正 , 构 。 时要 加 强 地理 知 识 存量 的结 构化 , 同 完 虽 令 不 行 ”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要 注 意 自己 的 榜 , 善 学 生 认 知 结 构 。 中 系统 地 理 要 赋 加 于 样 作 用 , 学 生 在 观 察 模 仿 学 习 中 改 变 和 高 使 初 中 区域 地 理 之 上 , 能 体 现 其 现 实 意 义 。 形 成新 的学 习态 度 。 先 , 师 通过 对学 生 才 首 教 高 中 教 学 一 开 始 就 应 密 切 注 意 初 中 地 理 知 态 度行 为 的肯 定 、 许 、 扬 或 奖励 等正 强 赞 表 识 的缺 漏 , 时 发 现 和 弥 补 , 化 人 地 协 调 化 手 段 形成 正 确 态度 ; 次 , 过学 生 的 自 及 强 其 通 观 念 , 而 让 学 生 完 善 自己 的 知 识 体 系 。 从 我评价 、 自我 反 思 、 自我批 评 、 自我 检 验 、 自 2. 2注 意培 养 思维 方式 我 激 励 和 自我 监 督 等 内部 强化 手 段 改变 过 在 不 同学 习 阶 段 ,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培 去 消 极 的学 习 态 度 , 师 要 通 过 外 部 强 化 对 教 养 目标 的 侧 重 点 是 有 差 异 的 。 出反 映 在 引起 学 生 的 自我 强化 ; 者 , 用 替 代 强 化 突 再 利 探 索 答 案 的 过 程 中 , 中 阶 段 多 倾 向于 发 学 习 , 榜 样 来 替 代 强化 , 初 即 别人 的成 功 会 使 散 思 维 , 导 学 生 沿 着 不 同 的 方 向 去 思 考 , 学 生 增 强 产 生 同 样 行 为 的 倾 向 , 惩 罚 的 引 受 找 出几 种 可能 的答 案 、 论 或 假 说 ; 中 阶 行 为 会 使 学 生 削 弱 或 抑 制 发 生 这 种 行 为 的 结 高 段 多 侧 重 于 聚 合 思 维 , 求 引导 学 生 将 各 倾 向 。 此 , 师在 教 学 活 动 中运 用 奖 惩 必 要 因 教 种 信 息 朝 一 个 方 向集 中 , 而 得 出 一 个 正 须 客 观 、 正 、 智 , 用 正 强 化 , 则 就 会 从 公 机 多 否 确的 答案。 是 , 思 维的形 态上看 , 中 但 从 初 强 化 学 生 错 误 的 行 为 , 就 适 得 其 反 了。 那 地 理 或 高 中地 理 教 材 , 强 调 直 观 形 象 思 都 维 一 借 助 于 地 图 这 个 表 象 来 解 决 问题 , 这 3 结语 正 是 衔接 的基 本 点 。 同样 是 “ 候 ” 识 ,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3 . 注 重 学 习方 法 的指 导 ,加 强 学 生 的 学 习地 理 的 能 理 教学 只在初 一和 初二 安排 课程 , 由于会考 安排 在初 二完 力 。初 高 中地理 教学衔 接 中,知 识的 衔接是 次要 的 ,重要 成 ,初 三一 年都 未接 触地 理学 科 ,调查 中显 示3 9 %的 学生 的是对 学生 地理 思维方 法 、学 习习惯和 地理 能力 的培 养 。
【 教学 实 践 浅谈初高 中地理教 学 的衔接
◇ 辽 宁省本溪市3 5 中学/ 张 刚 辽宁省本 溪市实验 中学/ 郭 萍
I 摘要】笔者从 自身从 事初 高中地理教 学实践及 当前初 高中
另一 方面从 初 中新教 材 内容叙述 风格 来看 , 目前初 中
学生学 习地理 的实际情况 出发 ,经行 深入 的调查 ,从三 个方 教材 叙述 方法 比较 简单 ,语言 通俗 易懂 ,直观 性 、趣味 性 面阐述初 高中地理 教学存在着 的 巨大的差异 ,导致初 高 中地 强 ,结论也 容易记忆 ,体现 了 “ 浅、少 、易 ”的特 点,而高 理衔接上存在许 多问题 ,笔者也从教 学经验 出发 ,提 出了一
在 初三 一年里 ,地 理知 识遗 忘最快 。进 入高 中 ,学生 大多 调查 中显 示:4 3 %的学生认 为 改进 学 习方法 ,学 习就 会得 地 理知 识早 已遗 忘 ,并 难 以在短 期 内修复 断层 。 心应手 。因此 ,在新课 程地 理教 学实 践 中,教师 的教学 不 ( 2 ) 地 理 课课 时安 排少 。义 务教 育 规 定 中学 地 理 每周 能让学 生死 记硬 背 ,要 注重 理解 、分 析 、推 理和 归纳 ,对 两 节课 时 ,课 时安排少 ,教 师只 能完 成教材 的基 本 内容的 学生 的学 习方法 和学 习技 巧进行 适 当的 点拨 ,培 养 学生初 传 授 ,没有 足够 时 间进 行 知识 的外延 讲授及 地理 技能 的训 步 的地理 自学能 力 ,如案例 学 习法 、地理 分析 比较 学 习方 练 ,学 生在 校学 习地 理 ,无论 是知识 的深 度 ,还 是知 识容 法 ;关注地 理 学习 能力培养 ,如地理 学 习必备 的综 合分 析 量 都是 非常 有 限的 。 问题 等 思 维 能 力 、 阅读 地理 图表 资 料 提 取地 理 信 息 能 力 3 . 初 高 中地理 教材 内容 的差 异 出现 的衔接 问题 。一方 等 。同时应 尽量 多给 学生动 脑动 嘴 的时 间,激 发他 们 的 自 面 初 中新教 材和 原教 材差 别较 大 。原教材 中重 要知 识点 以 主学 习兴趣 ,使 他们 感到 学地 理有趣 、有 用 。 文字加 以表 达 ,新教 材 以活动 来体现 知识 点 。初 中新教材 综上 所述 ,通过 研究 初高 中地 理 的衔接 问题 ,反 思课 删 减 了较 多 内容 ,但 这些 内容 又是学 好高 中地 理的基 础知 改 以来初 中地理 教学 存在 的不 足 ,笔者 认为初 中地 理教 学 识 ,新 教材 的 知识 内容变 得零 散、 不系统 ,给 学生 的 自学 应 “ 激发 兴趣 、注 重方法 、培 养 能力 ”,不 断与 高中地 理 带来许 多 困难 。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与高中地理教学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与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
长期以来,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相对独立,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畅。随着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新教材所承载的课程内容的不衔接现象、学生思维方式和智能发展要求跨度太大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探究并建立和完善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沟通和衔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进一步转变和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高中地理教学
1引言
教育是系统工程,教育衔接问题由来已久。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普遍分成大、中、小学,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学习,教育衔接问题由此出现。当然,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情况不同,初中与高中阶段的衔接历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建议:改革教学体制,建立更好的衔接平台;初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制定长期规划;高中要强化衔接意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熟悉教材、课标,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引领下,尝试运用其既有的先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知识。并且还补充说,学生经由接受学习的历程,也并非全是主动的,要靠教师的教学技巧予以促成。他的这些观点,抓住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十分正确。并且他还从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角度——有意义学习的同化机制,用事实论证了他的观点。
2.2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地理是一门考查宇宙空间格局、地理形式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从学习角度来说,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是彼此衔接的一种关系,因此,它们之间的衔接和衔接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学习地理的实际需要。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首先要提到的是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思维准备,尤其是思维准备。
思维准备既要理论性准备(知识结构),又要实践性准备(方法结构),这样,才能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合理布局实践、理论和技能,掌握并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为高中地理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要注意的是知识和方法的衔接,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地理的学习实质是知识的学习,也是方法的学习,学习者要把握二者之间的衔接,因为知识不仅仅是干巴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付诸实践。
此外,重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概念、理论、原理之间的衔接,特别是要重视初中地理学习中所学内容与高中地理学习中所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要理解各种概念、理论、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细节、本质、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系统、完整、可操作的知识结构,为深入理解高中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者,要注重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实践衔接,例如,初中地理学习中所学的文字和图表分析,与高中地理学习中所学的调查、观察记录有关;初中地理学习中注重的构图,和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制图技术有关等等。
实践衔接同样重要,初中学习者可以善于运用初中学习成果,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发挥其作用。
最后,透过对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系统衔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高中地理学习,例如初中开设的高中地理预备课程,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地理学习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顺利地进入高中地理学习,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潜力,真正做到学习厚此薄彼,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以上就是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的相关内容,它不仅体现了从学习角度来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着重提醒学习者,要注意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知识、方法、概念、理论、原理和实践衔接,以及开设高中地理预备课程等方面的衔接,以此维护学习者的学习正确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坚实,为将来广博的社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原创版】目录1.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联系2.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区别3.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4.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重要性正文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对于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内容、学习方法以及重要性上都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联系表现在它们都是地理学科的不同阶段。
初中地理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地理基础。
高中地理则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知识体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初中地理注重对地理知识的普及,内容相对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地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而高中地理则对知识体系进行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更加系统、严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再者,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
学习初中地理时,学生可以通过记忆、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来掌握知识。
而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案例、完成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后,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地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地理学科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地理教学在初高中阶段的衔接对学生知识的连贯性和研究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策略。
重要性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有以下重要性:1. 知识连贯性:初中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个良好的衔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地理基础,更好地适应高中的研究。
2. 研究兴趣培养:初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兴趣和爱好的关键时期。
通过有效的衔接,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识,提高研究动力和效果。
3. 能力培养: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仅涉及知识内容的衔接,还包括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在高中阶段更好地应对地理学科的研究和考试。
可行策略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可行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紧密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共性和延续性,合理安排和选择知识内容,确保高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建立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避免知识断层。
2. 研究方法引导: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阅读、实践、讨论等,培养他们的研究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式研究: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地理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地理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4. 跨学科融合: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融合性,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总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试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试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地理学科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为主的学科,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地理教学被纳入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设置中。
然而,从初中到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衔接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的难易度、教学方法的转变、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专业方向的选择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的难易度不一致上。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涉及地球基本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而高中地理教学则逐渐深入到地球的各个层面,如地表、地壳、地幔、核心等的探究。
因此,在学生从初中晋升到高中时,地理知识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他们可能会觉得高中地理内容过于复杂和抽象,难以理解和消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逐步过渡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地理观察和实地考察开始,逐渐培养他们对地理事物的敏感性和兴趣。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上。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
而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还体现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
初中地理教学通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而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地理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使学生在从初中地理知识向高中地理知识过渡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节奏和难度。
教学任务包括梳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巩固地理基础,同时引入高中地理的新概念、新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理学科认知结构,为后续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即将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和难度,可能存在一定的担忧和恐惧。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方法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分布、地理现象成因等,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注重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方法。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通过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高中地理学习心得
地理学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知识上的学科,它更多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学科。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地理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等,这些都让我意识到地理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
三、地理学的思维拓展
通过学习地理学,我发现地理学还能够拓展我们的思维。地理学不仅仅是死板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域观念和环境意识。这些都对我们培养综合素质和提高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地理学学习的乐趣
地理学的学习过程是充满乐趣的。通过学习地理,我走进了不同的地域,了解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这让我对于自然、人文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了解到一个新的地理知识点时,都会给我带来莫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七、总结
通过地理学的学习,我获益良多。地理学知识的广博性、实用性、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地理学习的心得体会将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发。感谢地理学这门学科,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认识。
五、地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地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理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改善环境、规划发展。正因为如此,学习地理不仅是一种学术上的追求,更是对于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
六、地理学学习的挑战
当然,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理解。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学习心得
在高中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体会到了地理学的魅力。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2012-03百花园地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这个衔接呢?下面就进行分析:一、转变学生的看法受长期以来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初中地理只是会考科目,近几年有些地区中考虽然增加了地理科目的考试,但分数占总分的比重较低,因此,在学生的心中只是一门副科,许多学生对于地理的普遍认识是只要看一看、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
在考试时临时突击,考试一结束,也忘得差不多了。
对于学生可以说不重视,因此学习起来也就是应付了事。
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即时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学习之中,为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首先,学生上高中的第一堂课时,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边说一说对初中地理的认识,初中地理成绩如何等,大致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
而第一堂课的作业也是让学生写一写对初中地理的认识,通过文字的形式上交,经过认真阅读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其次,要研究新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在教授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然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
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做好知识衔接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
地理(心得)之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地理论文之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自从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重。
而初中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消。
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
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教学观点,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
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对待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的“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不同学习方法。
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能对及时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地理初中高中知识总结归纳
地理初中高中知识总结归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对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出地球的构造和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资源。
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中,地理知识的积累和总结非常重要,下面将对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地理初中知识总结1.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立体。
通过地理坐标,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包括纬度和经度两个方面。
2.地球的结构和大地运动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构成。
地球也有自己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3.地理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指短期内的气候变化。
初中阶段,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4.地理环境和资源地球上的环境和资源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极为重要。
初中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各种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5.人口和城市人口和城市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初中阶段,需要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规律,以及城市的发展和问题。
6.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初中学生需要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地理高中知识总结1.地理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形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是综合性的科学研究领域,它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经济地理和城市化经济地理和城市化是地理学习的一部分。
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化过程。
4.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
5.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高中学习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技术在地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和发展。
初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经纬度系统:地球表面通过经纬度网格定位,经度表示东西位置,纬度表示南北位置。
3. 地图种类: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
4. 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符号与注记:地图上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及其特征。
- 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类型与流域特征。
- 湖泊、地下水的分布与特性。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 物种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与增长。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功能区划分。
- 人口问题:城市拥挤、老龄化等。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
- 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
-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
3. 政治地理- 国家与地区:领土、边界、主权。
- 国际关系:合作与冲突、全球化影响。
四、地理技术应用1. 遥感技术:卫星遥感、航空摄影、GIS(地理信息系统)。
2. 环境监测与评估: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
3. 灾害防治:地震预警、洪水防治、气象预报。
五、地理实践1. 地理观测:观测天气、测量地形、水质检测。
2. 地理实验:土壤分析、气候模拟。
3. 地理调查:社会调查、环境调查、资源调查。
六、地理思维与方法1. 空间思维: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联系。
2. 综合分析: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影响。
3. 地理实践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问题和建议贾立明(厦门市湖滨中学厦门 361004)摘要:初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跨度大,知识体系缺乏连贯性,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
在地理教学工作中,日益突出的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衔接现象,严重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解决初高中地理差异问题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初步从课程,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的角度初步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衔接,地理课程设置,课程衔接,课程标准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
地理课程的设置在初中和高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另外初中地理一直受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掉。
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
上了高中以后地理考科目作为高考科目,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受到重视。
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原理的解读是建立在空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这正需要初中地理作为铺垫,然而很多学生的空间意识淡薄,运用地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难以建立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做简单探索。
1、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归纳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课标与教材的问题、初高中实行新课改的差异问题、中高考的差异问题、教师与学生的问题。
1.1课标与教材的问题初、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宗旨和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
初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地理景观的描述为主,而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都要比初中地理内容突出。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平台,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课程目标的重心由地理学科知识向学科能力和素质转移。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科知识方面对学生的要求量越来越少,能力和素质方面对教学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而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离不开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例如: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初一学生掌握经纬网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任何要求。
经纬网与地图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有初步的立体几何知识,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健全,立体几何的知识几乎是空白,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与技能难上加难。
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经纬网与地图这部分内容没有进行加强与巩固,默认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这一初高中课标衔接问题给高中地理教学造成困难。
初高中总体结构框架的差异是《课标》差异造成的,教材是依《课标》而写,所以《课标》对初高中课程设计的思路差异,体现在教材总体结构框架的差异上。
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教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初中课改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明确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中注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高中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教学内容更加抽象、更注重逻辑性和理论分析。
1.2 初高中实行新课改的差异问题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新知识的接受。
初中进入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改进。
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高中教学方式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还存在。
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沉闷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1.3 中高考的差异问题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二考合一,即达标考试。
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
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随着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
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时,往往不得要领,无法适应,导致学习上的滑坡,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1.4 教师与学生的问题按现行的教育模式,绝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没有教过初中,基本没有或很少参加过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他们不了解高一新生学习的程度,不了解地理学科的初中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授课过程未能有机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能力要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造成学生在初、高中地理学习中有一种“跨度感”。
2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2.1 课标与教材的问题解决初、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宗旨和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
初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地理景观的描述为主,而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都要比初中地理内容突出。
因此要从课程宗旨和目标两方面解决问题。
例如在认识区域的要求上二者的导向差异巨大。
如下表所示(节选区域)初中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识记上而没有体现在能力上。
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这个较低的层次,到了高中才把标准上升到能力,那对学生而言就很难接受了,因为学生的思维已经习惯了,固化了,再去改变就很难了。
项目初中 高中 对比 关于区域 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基本规律和趋势。
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途径。
除行为动词表述差异外,中的认识高度大大提高。
高要求认识区域差异,显现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高中实际上是把区域作为体学习有关原理。
表1 初、高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较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心应由地理学科知识向学科能力和素质转移。
要在初中阶段在完成区域地理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区域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要仅仅停留在知识本身。
比如在教材活动当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和高中衔接的问题。
这样及培养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解决了高中阶段觉得跨度太大的问题。
2.2 新课改的差异问题的解决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弥补新课改的差异问题,教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同时,通过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切入,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讲到有关非洲问题时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利比亚问题,通过分析利比亚的位置,气候,资源,宗教等各个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利比亚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地理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就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中高考的差异问题的解决1 )采用穿插发补充初中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之初,不一定非要先将初中知识重新蜻蜓点水般的重新再讲一遍,因为初高中对地理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简单的重复,往往突出不了学科重点,体现不出再学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不了新鲜感觉,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不科学,不利于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
因此我们不妨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插进去,并适当的拓宽延伸。
这样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让学生看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印象。
2 )巧妙引入,适当拓展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不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
区域地理的多重应用与考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较难掌握,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没能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涉及到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在头脑中没有印象,更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
因此,需要教师将初中涉及的区域事实表象巧妙地引入。
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时,可把初中的有关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通过地球仪演示及板图画出来,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这样在讲述地方时和区时的时候,学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2.4 教师与学生问题的解决1)初高中地理老师同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按现行的教育模式,绝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没有教过初中,基本没有或很少参加过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他们不了解高一新生学习的程度,不了解地理学科的初中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授课过程未能有机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因此如果初高中老师能够同时备课,这样教师就能够较好的把握初高中课程设置的差异,初中老师知道了自己培养地理能力的方向,高中老师也了解了自己学生的地理基础,这样让老师能够深入的掌握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差异和学生基础的差异。
2 )初高中老师循环教学,教师互换轮岗如果一位老师长时期的在高中,或者长时间的在初中,那么他们的教学一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僵化。
同时他们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也会产生大的差异,这同样会反映在学生身上,致使学生上了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地理教学。
因此适当将初高中老师进行轮换教学,能够使教师从整体的角度掌握初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异同。
能够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3 )学生“跨越感”的解决跨越感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和老师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学科性质和价值缺乏认识。
地理是一门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学科,初中地理似乎略文一些,这就让学生从感觉上产生了错觉,到了高中学生发现地理研究的问题似乎和初中的认识产生了巨大偏差。
这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困惑。
因此上了高中老师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告诉学生地理的知识体系,地理能做什么对我们有什么用让学生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