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教材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安排
天气
气候
3月
天气要素及变化
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
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亚洲(东亚及日本、南亚及印度、东南亚、西亚)
非洲(埃及)
4月
掌握该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典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分析地理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结合图文资料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1
2
15
5.22-5.28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
2
16
5.29-6.4
针对学生、查漏补缺
4
17
6.5-6.11
中高考放假
4
18
6.12-6.18
4
19
6.19-6.25
期末复习
4
20
6.26-6.30
期末考试
高二学年教学内容及进度
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
高一上:每周2节;高一下:分班每周3+2;高二:4+2;高三5+2。
教材使用:①②③④⑤⑥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二;高二《区域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三:人教版选修5,一轮复习教材。
进度安排:
高一上学期教学内容及进度
授课周次
具体时间
授课内容
教时
1
9.1-9.4
开学第一课
1
2
9.5-9.11
教学时间
达成目标
地球、地图基本知识
中国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中国地形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非常相关,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存在许多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这些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内容中都有分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理意义;2.记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判读地球上五带的位置。
三、地图的阅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2.会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3.会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四、地形图的判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五、陆地和海洋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天气与气候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概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辩证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八、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九、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十、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中东地区周边的海、海湾、海峡、湖泊。
论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
2 1 1 7 0 0 )
世界大洲 、 国家 和 中 国 的 区 域 地 理 知 识 : 第二 , 有 关 较 高 要 求 的计算 ( 如地方 时 、 区时 、 日期 、 气温 、 经度 、 实 地 距 离 的 计 算 等) , 在 初 中不 做 要 求 , 但 在 高 中习 题 中常 常 接 触 到 。 这些 内 容 要适当加深 ; 第三 , 利用初 、 高 中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适 当 地 拓 宽 延 伸 一些 概念 和规 律 ; 对 于 初 中和 高 中 知 识 有 冲 突 的 地 方 . 应 以 高 中地 理 知 识 为 主 , 如 气候 类 型 的 分 类 、 特点 、 分布规律 、 成 因等。 三、 加 强 直 观教 学 . 培 养 学 习 兴趣 初 中 的 地 理 教 材 以 直 观 的感 性 内 容 为 主 . 而 高 中 地 理 是 从 遥 不 可 及 的宇 宙 和 地球 的 自转 、 公 转 等 非 常 抽 象 的 知 识 开 始 的 。初 高 中教 材 的 巨大 变 化 及 学 生 本 身 的心 理 特 点 让 学 生 觉得枯燥乏味 、 难 以 理解 , 影 响 学 生 的学 习 效 率 和 兴 趣 。针 对
■墨
论 初 中 地 理 与 高 中 地 理 的 衔 接 教 学
沈 继 海
( 淮 安 市 新 马 高 级 中学 , 江 苏 盱眙
初 巾 和 高 中 是 两 个 既 相 互 联 系又 相 对 独 立 的 不 同 阶 段 。 然 而 受 初 、高 中教 育 教 学 观 念 上 的 差 异 、考 试 评 价 机 制 的 差 异、 教学 方法 和 内容 上 的差 异 、 学 生 学 习 特 性 和 方 法 上 的 差 异 等 方 面 因 素 的 综 合 影 响 ,使 得 许 多 刚 进 入 高 中 的 学 生 难 以 接 受和适应。特别是地理学科因初中只在初一 、 初二年级开设 . 初 三 一 整 年 的 时 间 间 隔 更 加 剧 学 生 升 入 高 一 年 级 对 地 理 学 科 的 恐 慌 。 不 论 是 教学 内 容 的 深 难度 , 还是教学方式 : 不 论 是 学 习 能 力 的 目标要 求 , 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 初 中 到 高 中 的 跨 度都很大。 我 们 要 做 好 初 中 与高 中知 识 的 衔 接 , 并 不 等 于 对 初 中知 识 简 单 地 复 习一 下 , 事先一定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 , 根 据 高 中教 材 的 内 容 和 高 考 的要 求 , 确定复 习的重 、 难点 。 精 心 设 计教学内容。 研究课程标准 。 把 握 学 科体 系 教 师要 做 到初 高 中知 识 的有 效 衔 接 和有 机 融 合 .教师 不 但要对高中《 课程标准》 和 教 材 了如 指 掌 , 同 时 要 熟 悉 初 中《 课 程标准》 和教材 , 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 系, 高屋建瓴 , 对 整 个 学 科知 识 体 系做 到成 竹 在 胸 。在 教 学 前 教 师 应 对 初 高 中 教 材 和课 程 标 准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了解 在 初 中 哪些 知 识 已经 讲 过, 哪些 知 识 是 重 点 , 哪些知识虽讲 过但学生不 易掌握 , 哪 些 知识 还 需 在 高 中 阶段 进 一 步 加 深 和 拓 宽 . 等等 . 对 所 有 这 些 都 必 须做 到心 中有 数 , 必要时做适当记录。 然 后 根 据 调查 研 究 得 到 的学 生 情 况 和 教 材 的变 化 情 况 , 做 到“ 知 己知 彼 ” , 且 结 合 高 中 教材 的教 学 要 求 . 确 立 高 中教 学 目标 . 在 教 学 时 应 在 已有 基 础 上 结 合 生 活 实 例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尽 量 将 知 识 系 统 化 、简 单 化, 对 难 掌握 的要 细化 、 具 体化 、 形象化。 新 的 地理 学 习理 念 要 求 地 理 教 学 注 重 演 绎 与 归 纳 的 结 合 、知 识 传 播 与 获 得 知 识 过 程 的统一 ; 尽 量 从 实 际 出发 , 提 出 问题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分 析 论 证 ; 创 造 机会 让 学 生 参 与 收 集 、 整理 、 分 析 地 理 信 息 并 得 出 结 论 ,帮 助 学 生 在 自主 探 索 的过 程 中真 正 理 解 各 层 次 的 地 理 知 识, 同 时 获得 丰 富 的地 理 活 动 经 验 。 二、 精 心设 计 教 学 衔 接 内容 。 重 点 突 出必 备 知识 1 . 根 据 普 遍 存 在 的 问题 确 定 重 点 复 习 内容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掌 握 了学 生 的 学 习 的 情 况 . 对 普 遍 存 在 的 问 题 要 下 T 夫 彻 底 解 决 , 对 高 中 教 材 中 涉 及 的 内 容 重 点 复 习 。例 如 很 多 新 生 对 《 地球和地 图》 内容 掌 握 不 牢 , 一 些 概 念 混 淆不清 , 这 些 重 点 问题 , 要彻底 解决 , 特别 是经 纬度知 识 。 又如 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 , 学 生 的 头 脑 中 没 有 形 成 空 间 概念 , 拿 到一 幅地理分 区图 , 不 知 道 这 是 地 球 上 的 哪 个 地 方 或者 说这 幅图是用 来干什 么的 。 也不 能很好 地理解 . 不 能 灵 活 地 运 用 地 图 中提 供 的有 效 信 息 分 析 问题 和 解 答 问题 。针 对 这 些 问题 , 可 以在 班 上 挂 两 幅 地 图 ( 中国与世界政 区) 。在 进 行知识 衔接 时 , 把重点放 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 用 图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书 本 上 的 知识 ,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用 图分 析 和 推 理 问 题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用 图能 力 。 2 . 对 容 易忽视 和 薄 弱 问题 应 及 时 弥补 第一 , 对 于 初 中 区域 地 理 , 高 中 生 就 感 到 突 然 和 陌 生 。 这 些 知 识 应 在 学 习 中注 意弥 补 。 可 根 据 高 中教 学 需要 . 适 当拓 展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
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
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
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
融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
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我的教学观点,与同学们商榷、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 (1)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 融合,高中老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 教材了如指掌,同时也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 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 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 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 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 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 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 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 记录。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
自从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之一以后,高中地理的
教学任务就明显受到重视。而初中地理作为非考试科目,
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
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掉。即
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
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
• (2)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识简 单的罗列与堆砌,也不是将初中知识拿来生硬地安 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 (3)在高中地理教学之初,不一定非要先将初中 知识重新蜻蜓点水般的重新再讲一遍,因为初高中 对地理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简单的重复,往往突 出不了学科重点,体现不出再学的必要性,使学生 产生不了新鲜感觉,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兴趣,这 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不科学,不 利于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我们不妨结合实 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插进去,并适当的拓宽延 伸。这样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让学生看 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印象。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地理学科的跨学段衔接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地理学科的跨学段衔接地理学科的跨学段衔接是指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能够顺利将初中阶段学到的地理知识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内容相衔接,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跨学段衔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地理学科的跨学段衔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一、鲜明的学科特色初中地理教师在衔接高中地理学科时,应注重突出学科的特色和核心内容。
通过深入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初中地理教师要精确地把握高中地理学科的思想体系和学科要求,确保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高中地理衔接顺畅。
初中地理教材编写者和高中地理教材编写者应进行紧密的合作,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修订。
二、建立学习桥梁初中地理教师在衔接高中地理学科时,应建立起初中和高中地理学科之间的学习桥梁。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强化学习能力培养初中地理教师在衔接高中地理学科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和情境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辅助工具的应用初中地理教师在衔接高中地理学科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等辅助工具来加强教学效果。
通过运用地理教学软件、地理模拟实验仪器和在线资源等辅助工具,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初高中地理衔接初探——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初高中地理衔接初探——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摘要:初高中地理之间的人为隔阂由来已久,其原因也是复杂而多样,新的高考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确立为新的三维目标,以此为立足点,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对初高中地理教材从三个维度的目标上解剖分析,试着探寻其中的差异隔阂与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索实现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三维目标;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之间的人为隔阂由来已久,其原因也是复杂而多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搞好初高中地理衔接应是高中教师首要责任。
新的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成了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而其中的“核心价值”是以生活实践情景与学习探索情景所承载,不便于作为衡量指标,我们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确立为新的三维目标,以此为立足点,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对初高中地理教材从三个维度的目标上解剖分析,试着探寻其中的差异隔阂与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索实现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有效途径。
我们选取了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与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两节以“气候”为主题的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我们确立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三维目标上详细解析,并附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活动与案例,对比如下:节内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初高中地理教材对比分析如下:1.必备知识由简入繁、承接互补初中在气候这个主题中先讲了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差异,又以四副景观图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之后讲了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最后讲了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相对简单直接、浅显易懂,无论是气候差异对比还是气候类型分布都是简单举例,而不是全面分析。
(完整)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完整)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概述
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是学生顺利过渡的关键,对于保证学生在高中地理研究中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就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进行介绍和探讨。
重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由于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内容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需要快速适应新的研究要求。
良好的初高中地理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填补知识差距,保证研究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实施策略
为了有效地进行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实施策略:
1. 教材对接: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之间有一定的延续性,教师应该了解各个年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无缝衔接。
2. 知识回顾与巩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一些初中地理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帮助学生复和巩固初中知识,并将其与高中知识进行串联。
3. 研究环境的转变:初中和高中的研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研究节奏和要求,减少研究环境带来的不适感。
4. 强化研究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适合高中地理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有效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和做思维导图等。
5. 综合性研究任务:设计一些综合性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是确保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顺利过渡的关键。
通过合理制定实施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摘要】笔者从自身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及当前初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行深入的调查,从三个方面阐述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的巨大的差异,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上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也从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衔接问题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培养能力笔者从1999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期间有4年时间在高中学校讲授高中地理,在实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产生了很多困惑。
特别是每年都有许多上高中的毕业学生回校看我,每当谈到高中地理学习时,他们都无奈地说:“高中地理真难学,总不及格!”听到这些优秀学生的反馈,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内心极不平静。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上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容易出现高中地理学习的“水土不服”现象,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少孩子因为难以适应从而“掉队”。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的表现1.因初中结业和升学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和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达标考试只要及格,就可获得中考资格,对地理学科学生主观上基本不重视,不爱学,简单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都不会。
调查中显示:65%的高中学生认为自己初中地理基础不好,导致高中地理学习上的困难。
一到高中,许多学生都存在明显的知识衔接断层和地理能力的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地图知识方面的匮乏,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进入后续高中阶段的学习,更不必说应对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均较高的高考。
2.初中地理课程、课时编排不合理出现的衔接问题(1)地理课程编排上,在初三有一年断层期。
初中地理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由于会考安排在初二完成,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学科,调查中显示39%的学生在初三一年里,地理知识遗忘最快。
进入高中,学生大多地理知识早已遗忘,并难以在短期内修复断层。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发表时间:2020-05-29T10:56:35.7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作者:冯应舟[导读] 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于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不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是广大地理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我担任高中地理教师这几年,深感地理初高中教学在诸多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适应转换之艰难,现对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教材、能力要求、教法等重要方面试做对比并对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略做探究。
一、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做适当的记录。
如关于气候的形成因素,高中课程要求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是通过举例的形式来说明的。
而初中地理教材基本不涉及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学生不明确它们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将初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可以解释为什么的理论高度。
又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要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
而在高中地理课,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
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
教学时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地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应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启发,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二、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同初中地理要学的内容不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只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
高中地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做”。
初高中地理如何衔接
初高中地理如何衔接安阳市殷都区第一高级中学 455000 安阳市殷都区第二高级中学455000安阳市殷都区洪河屯乡第一初级中学 455000摘要:现如今,地理一改过去无人问津的状态,从边缘化科目一跃成了热门选考科目,初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态势的考验。
立足新课标,从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街接的视角,试图创建两个阶段教学内容衔接的体系,一并提出了配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高中地理学习需要学生将初中地理熟悉的表象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分析与运用,从而形成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所以,深入开展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就非常有必要。
学生由初中步入高中,学习越来越困难,学习兴趣逐渐丢失,成绩越来越下降,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不凸显等因素致使高一地理难的问题更加严重。
基于以上问题,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突出,十分需要找到可操作性强的衔接策略。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1.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部分脱节。
地理教材是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方式,所以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就是把脉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症结”。
实践证明高一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最严重,对初中和高一的教材内容衔接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部分知识点缺乏过渡和衔接;有些地理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学生并未学习,但是高一教材却列为重点和难点,这些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
如,初中未曾涉及的内容有: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压带风带、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全过程、全球洋流、地壳物质循环、地域分异规律等。
这些知识点难度高、综合性强。
但是这些知识在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学生猛地接受并要应用这么多全新的知识点,确实难度大。
所以本文认为如果可以把这些能够用到的基础的简单易学的知识点在初中进行学习,打好基础,这样学生高一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2.学科知识关联性强,衔接困难。
高中教学难,但地理必是其中最难的部分,而且地理的教材内容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了很高的要求,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需要学生调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储备,就拿高一地理教材与高中物理和数学教材进行交叉比较,不难发现:地理教材内容有比较多的知识点应用了数学、物理的学科知识。
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浅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中图分 类号 : 3 . G6 5 3 5
文 献பைடு நூலகம்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3 9 ( 0 9 1 ( ) 0 1 1 1 7 —9 5 2 0 ) 1 c一 1 —0 6 7 5
1 初 中地理和高 中地理教材教法 的比 要 求 具 有 归纳 概 括 能 力 、 象 思 维 能 力 、 抽 理 课 堂教 学 中 , 以 结 合 相 关 课 本 知 识 , 可 多联
较 分 析
1 1 初 中地 理 和 高 中地 理教 材 的 比较 分 析 . 初 中地 理 主 要 从 区 域 地 理 角 度 认 识和 了解 世 界 各 国 与 地 区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 以 及居 住 在 这 些 环 境 中的 人 们 利 用 自然 发展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经 验 教 训 。 中地 理 侧 重 从 高 系统 地 理 角 度 阐 述 地 理 环 境 和 人 地 关 系 , 着 重 向学 生 传 授 系 统 的 资 源 观 、 口观 、 人 环 境观 , 以寻 找 促 进 人 地 关 系 协 调 的 理 论 依 据 和 操 作 方 法 。 教 材 编 排 中运 用 了 系统 在 论 、 息 和 控 制 论 的 理 论 , 现 了现 代地 信 论 体 理 科 学 的 精 华 , 科体 系严 谨 , 学 与初 中地 理 相 比较 , 中 地 理 教 材 对 理 论 的 应 用 大 大 高 加强 了, 有定性研 究 , 有定量 计算 。 既 也 高 中地 理 也 作 过 几 次 调 整 , 从 整 体 上 看 内 但 容 增 多 了 , 度加 大 了 , 现 了“ 、 、 ” 难 体 深 多 难 的特征 。 1. 初 中地 理和 高 中地 理 教 法 的 比较 分析 2 初 中地 理 每 课 时 内 容 相 对 少 , 直 观 以 教 学 为 主 , 师 可 用 较 多 时 间 针 对 每 个 知 教 识 点 的 不 同 要 求 逐 个 突 破 , 基 本 技 能 和 对 能 力 进 行 反 复 训 练 培 养 。 中 地 理 教 学 要 高 求 高 , 课 时 内容 多而 杂 , 学 中 偏 重 于 理 每 教 论 、 理和规律的阐释 , 原 对他 们 的运 用 多要 求 学 生 能 在 作 业 中 自行 解 决 , 疑 难 点 也 对 没 有 足 够 的 时 间 进 行 … 一 讲 解 。 高 中地 而 理 试 题 灵活 多 变 , 常 注 重 能 力 考 察 。 非 日常 教 学 中可 以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掌 握 学 生 的学 习 的情 况 后 , 普遍 存在 的 问题 要 彻 底 解决 , 对 高 中 教 材 中将 要 涉 及 的 内 容 重 点 复 习 。 这 样在进行知识衔接时 , 重点放在图上 , 把 用 图来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书 本 上 的 知 识 , 半 功 事 倍, 同时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用 图 来 分 析 和 推 理 问题 , 高 了 学 生 的 用 图 能 力 。 用 初 、 提 利 高 中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宽 延 伸 一些 概 念 和 拓 规 律 , 容 易忽 视 和 薄 弱 问题 应 及 时 弥 补 。 对 1. 初 中地 理和 高 中地 理 学 法 的 比较 分析 3 初 中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核 心 是 课 堂 学 习方 式的改变 , 自主 学 习 、 作 学 习 、 究 学 习 合 探 成 为课 堂学 习 的主 流 。 关 于 探 究 学 习 ” 大 “ , 多 数 学 生 希 望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能 积 极 “ 引导 学 生 探 究 问 题 , 结规 律 ” “ 常 进 总 及 经 行 学 习方 法 指 导 ” 因此 , 师 在 实 施 高 一 。 教 地理课堂 教学时 , 坚持让学 生多进行 自 要 主 、 作 、 究 学 习 。 中生 以 形 象 思 维 为 合 探 初 主 , 象 思 维 能 力 、 间 想 象 能 力差 , 善 抽 空 不 于 独 立 学 习和 思 考 , 龄 小 、 动 , 乏 主 年 好 缺 动 学 习的 精 神 与 能 力 。 高 中 生 学 习 地 理 , 而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能 力 和 自学 能 力 ; 求 用 发 系 社 会 实 际 , 迪 学 生 思 维 , 阔 学 生 视 要 启 开 散 性 、 放 性 思 维 来 解 决 问 题 。 此 , 求 野 。 不 仅 能 够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开 因 要 这 掌握 相关 知 学 生 能 够 独 立 思 考 , 备 一 定 的 自学 能 力 。 识 ,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和 探 素精 神 , 具 还 从 而 达 到 了培 养 能 力 , 高 兴趣 的 目的 。 提 培 2 初 中地 理 和 高 中地 理 教 学 的衔 接 对 养 学 生 对 地 理 学 习的 兴 趣 是 成 功 教 学 的 关 策 键 的环 。 如 利 用课 本 插 图 、 图册 、 图 、 比 地 挂 2 1精 心研 究 课程 教材 . 多 媒 体 教 学 、 歌 、 事 等 , 以 活 跃 课 堂 诗 趣 可 高 一 地 理 教 师 要 通 览 教 材 、 标 , 学 气 氛 , 学生 在 身心 愉 快 中学 习 。 理 学 科 课 对 使 地 科 知 识 体 系 要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单 要 了 解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 文并 茂 , 理 兼 收 ” 特 别 不 图 文 , 高 中《 程 标 准 和 教 材 , 时 也 要 了解 义 在 学 习 高 一 必 修 一 《 球 》 有 关 章 节 中 , 课 同 地 等 务教 育阶段《 课程 标 准 》 学 生 学 情 , 样 不 借 助 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是 难 以 让 学 生 建 立 和 这 才 能 完 整 地 把 握 学 科 体 系 , 整 个 学 科 知 空 间观 念 、 克 学 习难 关 的 。 对 攻 因此 , 能够 让 识 体 系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注 意 初 、 中地 理 学 生 “ 听 闻 说 触 想 做 ” 同 、 体 感 官 全 要 高 看 协 人 相关知识点的联系 , 有意 识地 在 初 、 中地 方 位 参 与 的 教 学 方 法 , 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高 更 理教学 中渗透地 理思 维和方法 。 教学 中 在 习 兴趣 。 同时 , 理 实 验 、 文 观 测 、 地 考 地 天 实 抓住每个 可以联 系的知识 点 , 引导 学 生 复 察 等 参 与 形 式 也 能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 启 新 , 上 启 下 。 学 生 既 不 感 到 茫 然 , 2 4 端正 学 生学 习态 度 I t 承 让 . 又 能 主 动 去 寻 找 联 系 , 成 正 确 的认 知 结 形 古人 云 : 其 身 正 , 令 而行 ; “ 不 其身 不 正 , 构 。 时要 加 强 地理 知 识 存量 的结 构化 , 同 完 虽 令 不 行 ”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要 注 意 自己 的 榜 , 善 学 生 认 知 结 构 。 中 系统 地 理 要 赋 加 于 样 作 用 , 学 生 在 观 察 模 仿 学 习 中 改 变 和 高 使 初 中 区域 地 理 之 上 , 能 体 现 其 现 实 意 义 。 形 成新 的学 习态 度 。 先 , 师 通过 对学 生 才 首 教 高 中 教 学 一 开 始 就 应 密 切 注 意 初 中 地 理 知 态 度行 为 的肯 定 、 许 、 扬 或 奖励 等正 强 赞 表 识 的缺 漏 , 时 发 现 和 弥 补 , 化 人 地 协 调 化 手 段 形成 正 确 态度 ; 次 , 过学 生 的 自 及 强 其 通 观 念 , 而 让 学 生 完 善 自己 的 知 识 体 系 。 从 我评价 、 自我 反 思 、 自我批 评 、 自我 检 验 、 自 2. 2注 意培 养 思维 方式 我 激 励 和 自我 监 督 等 内部 强化 手 段 改变 过 在 不 同学 习 阶 段 ,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培 去 消 极 的学 习 态 度 , 师 要 通 过 外 部 强 化 对 教 养 目标 的 侧 重 点 是 有 差 异 的 。 出反 映 在 引起 学 生 的 自我 强化 ; 者 , 用 替 代 强 化 突 再 利 探 索 答 案 的 过 程 中 , 中 阶 段 多 倾 向于 发 学 习 , 榜 样 来 替 代 强化 , 初 即 别人 的成 功 会 使 散 思 维 , 导 学 生 沿 着 不 同 的 方 向 去 思 考 , 学 生 增 强 产 生 同 样 行 为 的 倾 向 , 惩 罚 的 引 受 找 出几 种 可能 的答 案 、 论 或 假 说 ; 中 阶 行 为 会 使 学 生 削 弱 或 抑 制 发 生 这 种 行 为 的 结 高 段 多 侧 重 于 聚 合 思 维 , 求 引导 学 生 将 各 倾 向 。 此 , 师在 教 学 活 动 中运 用 奖 惩 必 要 因 教 种 信 息 朝 一 个 方 向集 中 , 而 得 出 一 个 正 须 客 观 、 正 、 智 , 用 正 强 化 , 则 就 会 从 公 机 多 否 确的 答案。 是 , 思 维的形 态上看 , 中 但 从 初 强 化 学 生 错 误 的 行 为 , 就 适 得 其 反 了。 那 地 理 或 高 中地 理 教 材 , 强 调 直 观 形 象 思 都 维 一 借 助 于 地 图 这 个 表 象 来 解 决 问题 , 这 3 结语 正 是 衔接 的基 本 点 。 同样 是 “ 候 ” 识 ,
义务教育与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义务教育与高中地理课程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地理学科尤为严重。
初中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与义务教育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知识抽象,要求高,难度大,大部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欠缺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研究这两个学段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做好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对义务教育与高中(以下除特别说明外简称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探讨和研读,谈谈自己对两个学段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认识。
一、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的衔接(一)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相融合和衔接的内容。
1.课程理念的衔接(1)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课程理念来看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均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虽然高中地理课程没有直接说明学习有用的地理,但其提出“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理念,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对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益的地理知识。
(2)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学段都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2.课程目标的衔接从课程的目标要求来看,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具体如下:(1)知识与技能两个学段均要求掌握地理基本知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当然义务教育要求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原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2)过程与方法高中学段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通过感知、积累形成概念;通过分析作出判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
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
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初高中地理课程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整体,相互之间既分工明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由于目前初、高中地理教学相对独立,交流甚少,更因新课程教材内容本身的一些缺陷等,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本文主要就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做简单的比较,并做相应的衔接分析,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校本教材的开发做准备。
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地理教学衔接涉及多个方面,教材因为其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一直处于关键的位置。
教材衔接研究可以明确指出高中教材中的承前内容和新增内容,有助于教师清晰认识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全套共四册,供七、八年级使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高中地理教材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必修有三册,选修有七册。
必修一、二、三册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由于选修教材是为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不具有广泛性,且选修中的内容在必修中都有适量提及,因此本文对初、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的衔接研究只针对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全套和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册。
1自然地理初高中教材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自然地理部分,高中以必修 1 来阐述,但初中却分散地穿插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具体区域中,且高中部分用了19 目来阐述,初中部分用了16 目,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更加丰富。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自然地理内容的先后顺序,分析如下:1.1地球运动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非常重要、但最为复杂的部分,因此高中教材对其从运动的一般特点到各自的地理意义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而初中地理教材因为学生逻辑、空间思维的局限性,没有进行深入展开,只是简单地对自转公转的一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了介绍。
1.2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在高中属于岩石圈的内容,初中则放入大洋与大洲进行介绍。
初中教材中对该知识点的描述是从“沧海桑田”的现象出发的,而对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描述的并不深入,但高中教材中对于地质作用产生的现象通过案例了解,着重阐述相关原理。
加强校本研究,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对新课标地理必修Ⅰ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思考
订 ,而要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高中地理
教 学 内容 的 深度 和 广 度 ,教 学 过程 与方 法 的 选择 和 组
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内涵 ,并 以此来整合教 材。 三维 目标 中, “ 知识与技能”基本 上沿袭 了传统教学 中对知识与能 力的要求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过 去思想教 育的扩展 ,只有 “ 过程与方法”这一 目标是
熬 20 第 期 缝 0 年 4 1
课 开 程发
加强校本研究 ,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对 新 课 标 地 理 必修 I 材 内容 进行 整 合 的思 考 教
江苏 张 家港市职 业教 育 中心校 ( 0 8 5) 邵 107 梅
苏 州 市 的 初级 中学 从 2 0 年 9 0 2 月起 ,成 为 江 苏 省 内整 体进 入 实 验
生的学习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
理 》课。为做好高 中地理教 学工作 ,我校特对2 0 08 级全体 高一学生做 了一 次有关初中学 习地理的调查分 析 ,据调查 ,市区部分学校的 《自然地理 》课安排原 地理老师上 ,而乡村学校的 《 自然地理 》课安排地理
教师 上 课 的 就很 少 。甚 至 部 分 学校 基 本 没 有 正常 开 设
要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 确定重点复习内容。例如很多新生对 《 地球和地图》内
容掌握不牢 ,一些概念混淆不清 ,这些重点问题 ,要彻 底解决 ,特别是经纬度知识 。又如区域地 理图普遍掌 握不好,一方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 ,拿 到一幅地理分区图 ,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
地理初高中衔接教学方案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地理学习方法(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
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
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
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作者:朱竞成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04期摘要:高中地理虽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难度跨度比初中地理大得多,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拟从中高考政策、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要求、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原因,并提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高中地理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又比初中地理难度提高很多。
因此,对广大地理教师来说,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的原因(一)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出现严重脱节的最根本的原因。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或者地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太少,导致初中地理不被重视,地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初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时间在初一、初二,初三不学地理。
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二)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差异1.课程理念初高中的地理课程标准理念都包括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等几个方面,二者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统一性。
不同的是,前者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而后者则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首个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的。
2.课程目标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则重点强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探究的方法,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初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及要求的差异1.课程内容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2012-03百花园地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这个衔接呢?下面就进行分析:一、转变学生的看法受长期以来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初中地理只是会考科目,近几年有些地区中考虽然增加了地理科目的考试,但分数占总分的比重较低,因此,在学生的心中只是一门副科,许多学生对于地理的普遍认识是只要看一看、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
在考试时临时突击,考试一结束,也忘得差不多了。
对于学生可以说不重视,因此学习起来也就是应付了事。
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即时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学习之中,为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首先,学生上高中的第一堂课时,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边说一说对初中地理的认识,初中地理成绩如何等,大致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
而第一堂课的作业也是让学生写一写对初中地理的认识,通过文字的形式上交,经过认真阅读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其次,要研究新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在教授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然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
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做好知识衔接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
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地理必修一与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第1-3章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开始学习高中地理之前我们要复习好这部分知识,请大家在自主学习中准备好7年级上册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和地图册,完成每一部分复习后,预习相应的高中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初中知识回顾】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3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试一试】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纬度:A____,B____,C____,D____。
(2)A所处的纬度带____,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
(3)B所处的温度带____,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半球。
(4)读下图,判断甲地在乙地的()A.东南B.西北C.正南D.正北3、地球运动(1)地球的自传①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_;试在右图中适当位置画 出地球自转方向。
并标注经纬度符号。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_. ③认识昼夜半球;理解时差的产生。
【高中新知识】完成以上内容复习后,根据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附件中预习安排7月26至28日的内容,并尝试完成下面“试一试”中的习题。
【试一试】(1)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
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行转播,横滨(东九区)开赛地区时为( ) 时,以下两地电视转播的区时时:柏林(东三区):( )时;伦敦:( )时。
(2)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3)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 .19日19时B .20日5时C .19日21时D .20日21时(4)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跳一跳(认识高考)】(09辽宁文综)南极中山站(6922'24''S ︒,7622'40''E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7706'58''E ︒)正式开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试用教材)地球运动一、初中知识回顾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内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长度指示的方向度数范围0°的确定度数变化规律划分半球的界线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经度纬度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代号半球划分3、经度和纬度判读及方向判别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 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 A位于C的()方向二、高中新课知识(一)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行星十分相似,即绕日公转轨道都近圆,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日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都是逆时针;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二)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②光照条件稳定,使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④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适合生物呼吸;避免地球上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减少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使地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生命活动。
(三)地球的自传(1)地球自转方向用箭头表示北极和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并且标上东(西)经。
(2)认识晨昏圈(线)概念: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与昏线组成。
特点: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意义:处于晨圈上的各地处于()时刻,处于昏圈上的各地处于()时刻;与其垂直的各地或处于()或处于子夜。
判断:判断晨线、昏线,要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线。
记忆要点:①晨昏线上时间信息: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18时。
②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断定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昼弧,可断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自北极圈内皆为夜弧,可断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④赤道: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因此,赤道上的地点在一年中的任何日期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区时计算: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东加西减)(4)日期计算:在国际日期变更线,往东减一天往西加一天试一试: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
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行转播,横滨(东九区)开赛地区时为()时,以下两地电视转播的区时时:柏林(东三区):()时;伦敦:()时。
(5)地转偏向力①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洋流、河水等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在北半球一律向()偏,南半球一律向()偏。
②判断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首先要按着“面对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即背风而立)”的规定确定左和右,然后再据所在半球确定具体偏转方向。
对河流而言,北半球河水()岸易被冲刷,另一岸则发生沉积堆积现象。
【知识拓展】航天基地建设的影响因素:(1)纬度:纬度低,地球自传线速度大,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惯性,从而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2)天气:阴雨天、雷雨天少、晴天多,有利于发射。
(3)地形:地势平坦,较开阔的地方。
(4)国防安全:如建在地广人稀的山区或沙漠中。
(5)交通条件:在交通便利的地方.(6)其他因素:科技、原材料等条件。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a西昌(约102°E,38°N)b酒泉(约99°E,40°N)c太原(约112°E,38°N)d文昌(110.8°E,19.8°N)(四)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4、地球公转速度(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
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
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
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
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地图一、初中知识回顾1、地图三要素是指:、、2、比例尺=3、比例尺的三种形式:、、4、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5、比例尺的应用与选择: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越。
6、地图上定向的方法:、、7、表示地面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做高度。
8、将图中海拔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9、等高线地形图判读(1)中间高、四周低,最高处为(2)两山之间的平缓部位为(3)等高线由高向低的方向凸出为(4)等高线由低向高的方向凸出为(5)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二、高中新课知识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的特征:①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②等高距全图一致③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除了陡崖等高线可以重合);2、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方法①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②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高③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低④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
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⑤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⑥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①判断河谷发育的位置、河流流向、水力资源情况山谷处为河流发育的位置河流流向总是指向等高线低值处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地段的河流水力资源丰富②工程建设的选址水库:坝址最好建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提供足够的容水空间交通线:尽量穿越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区,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安全系数大气候一、初中知识回顾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_______________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_(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 ______纬度气温高,________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②同纬度地带,_________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__________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2)气温的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低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_月最高,_____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_月最高,______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_______降水多,大陆__________降水少。
②在温带地区,______________降水少,_____________降水多。
③在山地,____________降水多,____________降水少。
④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最贫乏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_______________;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世界的气候(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影响:a)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a)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c)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②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二、高中新课知识世界气候类型表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1、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
(如下图)典例剖析: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
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A ;B ;C ;D 。
分析:A地纬度为46°N,可知该地为温带,148°E为东亚季风区,故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地为地中海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C地纬度为6°S,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纬度范围,134°E为东南亚,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51°S为温带,75°W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