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一种尝试

合集下载

社会学名词解释二

社会学名词解释二

社会学名词解释二14. 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在“什么使人类结合为社会”问题上,认为社会秩序建立在压制基础上的,形成了社会压制模式。

达伦多夫将社会压制模式的基本要素概括为四个基本假定:① 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现象。

②凡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存在冲突,冲突现象可以加以疏导和控制,可以暂时被压制,但无法彻底消除。

③ 社会中的每一要素都可能促进社会变迁,破坏社会整合。

④ 每个社会都以其内部一部分成员压制其他成员为基础。

达伦多夫强调,压制模式并不比均衡模式更正确,之所以特别重视它是因为他对社会实体的那些经常遭到忽视的侧面——变迁、冲突、反功能和压制——给予极大关注。

15. 强制性协调组合(达伦多夫)强制性协调组合是指一切具有权威结构的社会成员的结合形式。

达伦多夫认为,冲突起源于权威地位的缺乏,因此,权威结构是形成冲突集团的最终原因。

在强制性协调组合中,权威地位的分配不可能像收入或声望的分配那样形成逐渐过渡的续谱,只能依从两分法,即各个地位或者被赋予权威,成为统治地位,或者是完全丧失权威,成为服从地位。

这样,一个强制性协调组合就有两类人组成,一类是统治者,一类是服从者,社会冲突就在他们之间产生。

达伦多夫不否认各个统治地位所拥有的权威在程度上的差异,但他认为,对于分析团体冲突现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理论上强调拥有权威和丧失权威之间的界线,这一界线直接来自权威概念的定义,即权威是统治和服从两类人的结合。

达伦多夫强调,对团体冲突进行分析的基本单位只能是强制性协调组合,而不是整个社会。

因为权威只有在这一基本单位中才呈现出清晰的分化层次,而在全社会范围,由于社会成员往往参与多重组合,从而拥有多重角色,一直无法确定其权威地位。

16. 利益团体(达伦多夫)准团体是指在强制性协调组合中占有相同地位、因而拥有相同的潜在利益的人群集合,在权威地位上的共同境况使他们具有某些共同特质,因此而区别于人群的随意集合。

这一集合尚不具备社会学意义上团体所必备的条件。

对社会学理论中“行动”研究的研究综述

对社会学理论中“行动”研究的研究综述

对社会学理论中“行动”研究的研究综述对社会学理论中关于“行动”的研究做综述,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意在说明社会学理论不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理论体系,而是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理论体系,在解释某一现象时不同理论会有不同的视角。

行动理性选择布尔迪厄一、韦伯:社会行动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认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他认为,社会学应该在两个层面上理解社会,即行动者自身的意图和行动者的集体行动。

(乔纳森特纳&邱泽奇,2001)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行为都是对社会的一种反应。

社会学认为,人们的行动具有社会性,这表现为人们的行动是有目的,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符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

所以,社会行动必须具有以下两个因素:第一,行动者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即行动者有行动的动机;第二,行动者主观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与他人的联系。

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性行动和传统行动。

目的理性行动,以目的作为行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认真的计算,利用何种手段可以顺利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是这种行动的核心。

价值理性行动,为了追求某种价值,比如伦理上的、宗教上的而采取的行动。

情感行动指的是,这类行动是基于情绪或者情感而采取的行动;传统行动指的是,由传统的、约定俗成的习惯而决定的行动。

以上所述的四类行动类型都属于韦伯的理想类型,事实上,我们日常的行动很少是这类行动中的某一类。

二、帕森斯:行动理论帕森斯(TalcottParsons)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但其理论框架源自他的行动理论。

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性,这一点他继承了韦伯的观点,但在分析社会行动的时候,他摒弃了韦伯的分类方式,提出其单位行动理论。

单位行动具有不同的要素,在不同的版本分析中,要素的种类也不同,本研究将其分为四个要素。

第一,是行动者,行动者指的是个人在行动之前会思考,并能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行动结果。

默顿的中层理论简述

默顿的中层理论简述

默顿的中层理论简述所谓“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抽象综合性理论同具体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其宗旨在于架设一条社会理论“实用化”的桥梁,指导人类的经验实践特别是调查。

默顿提出在对结论抽象的同时,也强调结论的实证性的中层理论,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以及学科对自身的认识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今社会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范式之一。

一、默顿中层理论产生的背景:默顿的中层理论主要是为解决在这之前社会学理论在宏观与微观方面极端化发展的困境应允而生的。

作为结构功能主义这样的宏大理论提出者帕森斯的弟子,默顿批评导师这种过于抽象和庞大的理论体系背离了社会学实证主义的传统,并认为当时社会学界对宏达理论的热衷是不切实际的,是对科学的误读,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应当回归经验实在性。

该理论仍然属于功能论的范畴,但它是一种脱离抽象层次而力图接近经验事实的功能论,它强调假定和逻辑推导,承认知识体系的不完备性;同时也指出了其与经验研究的区别:本身不是经验研究但可以为经验研究制定一套功能分析方案。

反思默顿提出中层理论的过程,他对理论解释力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是其创新的动力源泉。

二、默顿中层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强调区分负功能(dysfunction)和正功能(positive function)的存在。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和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个系统而言就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功能。

第二,区别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默顿认为,那些有意造成并可以认识到后果的是显性功能,而非有意造成的和不被认识到后果的是隐性功能。

默顿指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性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未预期的或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后果。

第三,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

默顿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社会学状况,就必须确立起一整套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

默顿以功能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

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结构与行动的理论选题意义: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是许多社会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并且也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和学说。

社会学理论中有一些基本问题是围绕着社会学理论本身提出的,结构与行动的关系问题是这些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领域的表现形式。

因此,对结构理论和行动理论的认识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两种理论的立场上分析,了解两者传统的“二元对立”和当代的融会贯通关系,正确认识结构与行动的关系问题,进而学习到不同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

从而有助于找到分析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问题、社会现状在不同立场上的研究方向。

摘要:在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当中,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的思想是讲结构理论与行动理论相对立,结构理论是从整体研究入手、完全摒弃个体主观因素;行动理论与其完全相反,出发点是个体及行动。

结构与行动的对立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学理论的进步开始走向融会贯通,这是两着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对现实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结构;行动;二元对立;融合贯通提纲:一、关于社会结构理论的阐述二、关于社会行动理论的阐述三、结构与行动的二元对立四、结构与行动的发展趋势――融合贯通五、结构与行动理论的现实意义一、关于社会结构理论的阐述结构理论中的社会结构是指独立于有主动性的人并对人有制约的外部整体环境,与个体的“能动性”相对立。

结构分析理论一直都是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核心方法,孔德从生物学借用了“有机体”的概念,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类比,从而也就有了社会“结构”这样的概念,社会结构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一个整体,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

结构功能主义是西方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一种流派,它倾向于采取众观全局的观点研究社会现象,专注于社会结构整体,以及各部分对它的影响。

结构功能者一般认为,社会结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其存在和发展具有正向贡献。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构架和基本范式(1)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构架和基本范式(1)
• (4)韦伯关于行动的动机的论述含糊不清。 他把动机区分为两种:意图动机与原因动 机。
• (5) 舒茨认为,必须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而 不仅从“以他人为取向”的角度来分析社 会行动,因为前者才是社会行动的样板。
• 三、社会学理论的构架和基本范式
• 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理论流派蜂拥 迭出的历史。为了更好地把握各种假设不 同、观点各异的社会学理论,长期以来人 们就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划分这些相互对 立的观点和理论,纵观以往出版的各类有 关社会学理论或历史的著作,我们可以发 现,人们划分社会学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以 下三种:
斯宾塞 结构功能主义 涂尔干
新功能主义
达尔文生物学 生态学
• 理性 功利主义
马歇尔

帕累托


• 结构 批判结构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交换理论
理性选择 公共选择
批判理论
沟通论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后结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文化研究 精神分析学

• ●行动(agency):是一种主体性的行动, 包括主体赋予其行动的意义及其行动的原 因或者动机。(agent 与agency , 非actor 与action )

自然主义 理论的性质
人文主义
社会学家的自我形象
牧师
先知
默顿,霍曼 斯,布劳,科 塞,达伦多夫 ,帕森斯
埃兹尼
戈夫曼,布鲁 默, 加芬克尔
米尔斯,贝 尔
• 3、理论范式的方法。
• 托马斯·库恩(Kuhn, Thomas S.):“它指的 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 技术等等的集合”。范式的发展过程可以 表示为:范式Ⅰ常规科学依法解题 异例出现范式危机科学革命范式Ⅱ。

社会理论调查报告

社会理论调查报告

社会理论调查报告社会理论是指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进行科学解释和理论构建的一种分析思维方法。

社会理论的发展与进化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家和流派。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社会理论,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观,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另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是功能主义理论,它强调社会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以及不同社会机构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此外还有社会学符号学派、社会学交互作用主义派等不同的社会理论流派。

社会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它们通过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运动等来揭示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变化趋势。

社会理论还可以为社会政策和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社会理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社会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社会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变革的方向和目标,提出更有效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措施。

然而,社会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使得社会理论的构建变得困难。

任何一个社会理论都只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抽象和概括,难以完全穷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社会理论的应用效果有限。

即使有了一种好的社会理论,也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政策的执行和实践的支持。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社会问题愈发多样化和复杂化。

新兴议题和社会现象的出现对现有的社会理论提出了新的考验。

同时,社会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总之,社会理论是一种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政策和实践提供指导。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其起源于20世纪的思想潮流。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核心理论观点,对社会学的启示以及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将对后现代主义与其他社会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独特之处。

结尾将探讨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对社会学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释,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它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颠覆和挑战。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阐释、起源、核心理论观点、启示、影响、比较、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引言: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和社会理论,它对传统现代主义和现代社会学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境、相对性和多元性,在对待现代社会问题和个体行为上持怀疑态度,强调了知识相对性、多元文化、权力关系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为传统社会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启示和研究方向。

后现代主义不仅挑战了现代社会学的权威性和普遍性,还提出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新解释和理解。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和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和方法论。

本文将围绕后现代主义这一主题展开阐释和深入探讨,探讨其起源与发展,核心理论观点,对社会学的启示,与其他社会学理论的比较,并分析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让-福科•利奥塔提出的。

利奥塔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后现代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现代主义价值观和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调多元文化、相对主义和不确定性的世界观。

齐马的本文社会学及其学科意义(一)

齐马的本文社会学及其学科意义(一)

齐马的本文社会学及其学科意义(一)皮埃尔·V·齐马(1946-),奥地利人,是当代具有批判、辩证和创新意识的社会批评学家之一。

他基于传统社会学批评诸学派“基本上都未涉及作品本文的语义、句法和叙述结构”等缺陷,试图打通和结合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将语言分析和文化分析以辩证综合,将审美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融合于一体,建立起一种既是“批判”的又是“经验”的本文社会学的社会学批评。

这种尝试可视为继戈德曼之后文本社会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又一综合创新。

近几年来围绕“越界、扩容”、“文化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身体”、“教材体系”、“文化诗学”、“重建文艺社会学”等展开探讨、论争与交锋,反思其实质还是一个当代语境下文艺学学科定位与建设问题,在此意义上,辩证综合的齐马本文社会学理论,恰好回应和阐明了上述问题,它丰富了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法,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具有可操作性和效度、信度,可为文艺学学科定位提供一种思路,并能为文艺学学科建设指明一条道路。

一齐马曾在爱丁堡和巴黎系统攻读了西班牙和法国的文学社会学,从(1980年出版《本文社会学》一书提出建构本文社会学理论1后,陆续出版有《小说的双重性,普鲁斯特、卡夫卡、穆齐尔》(1980)、《小说的无差异性,萨特、莫拉维亚、加缪》(1982)和《社会学批评概论》(1985)等书,对其理论逐步加以完善,成为西方社会学批评领域内的一种理论范式,在当代语境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齐马的本文社会学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辩证的综合的理论。

他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吸收了哲学、社会学、符号学、语言学、语义学、结构主义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来源,将社会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以及精神分析批评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试图打通和结合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将语言分析和文化分析以辩证综合,将审美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融合于一体。

传统的社会学批评研究的是文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据研究的重点是作品的产生、流通还是读者的反应,以及研究者的理论立场、价值取向和研究目标等诸多因素而形成了各种学派,这些学派无疑都各自言之成理,都能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

科目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

科目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

科目社会学概论学习总结社会学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主要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等内容。

在本学期的社会学概论课程中,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自学,我对社会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且深入思考了其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社会学概论学习的总结和思考。

首先,在社会学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等。

通过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我明白了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和制度,而社会互动则是人们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此外,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变迁的规律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模式。

其次,社会学概论还介绍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冲突理论则强调社会中各种不平等和利益冲突的存在,认为社会是由社会阶级和社会利益冲突推动的。

符号互动主义则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互动和意义构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框架,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

此外,社会学概论还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和实验等。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和分析社会现象和数据。

通过学习这些研究方法,我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收集社会数据,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社会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社会学概论的学习,我对社会学的重要性和研究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社会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认识社会规律,并为社会发展和问题解决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社会学的相关课程,提高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本学期社会学概论的学习,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社会学方法的综合: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例-上书房信息咨询

社会学方法的综合: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例-上书房信息咨询

社会学方法的综合——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例通过分析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论争论,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例来建构一种包容双方的方法论框架。

问卷法的作用在于收集有关外部行动的大规模的统计数据,进而寻找这些行动和某些群体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访谈法则可以提供对这些行动之社会历史意义的理解,以及这些行动本身所可能具有的因果逻辑。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社会历史现象的或然性的因果解释,它是理解我们自身存在的一种社会历史性的努力。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问卷法和访谈法无疑是使用最多的两种资料收集方法。

然而这两种方法却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两种方法论阵营(定量与定性)的代表,并构成了这两个阵营之斗争的重要标志。

这一斗争固然包含着某些合理的诉求,它们充分暴露了对立面思想的局限性,从而在客观上有助于完善资料收集方法的建设,但是这一斗争往往也被引向互相诋毁的方法论霸权主义的桎梏,以至于斗争的目的不是试图弥补各自的缺陷,而是以自身的主张去压制对方的立场,将对立面加以彻底的否定。

众所周知的科学与人文之争便是这一方法论争论的极端表现①,其所造成的后果不仅无益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自我改进,反而使其在分裂中迈向矛盾和偏狭。

本文正是试图通过揭示两种方法论斗争的实质以及它们各自的局限性,从而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代表,尝试建构一种综合使用两种方法的方法论框架,并以此来明确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属性。

一、科学还是人文在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中,一提到以问卷法为代表的定量研究,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科学的方法论。

后者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就不得不借助于问卷法所提供的大规模数据,进而以数理统计的模型分析来建构量化的因果解释,从而实现理论的模型化和定量化。

在那些科学主义者的眼中,关于社会事实的量化的因果模型是对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客观描述,它不仅可以相对精确地说明已经发生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用定量的方式来预测未来的事情。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学理论与社会问题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和解释,以提升我们对社会运作的理解。

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石,而通过应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和解释社会问题成为了社会学研究的核心目标。

本文将讨论一些经典社会学理论,并探讨它们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一、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应用功能主义理论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社会机构、角色和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来分析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演变。

例如,在研究教育不平等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制度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分析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二、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构成的。

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和权力的不平等。

在应用冲突理论进行社会问题研究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来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例如,在研究贫富差距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冲突的角度来研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和不平等,探讨减少贫富差距的措施和策略。

三、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交往过程,认为人们的行为是通过符号和意义的交流来构建和解释的。

在符号互动主义的视角下,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演变是由个体之间的意义和解释的差异引起的。

在应用符号互动主义理论进行社会问题研究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生活中的交往和互动过程,来理解社会问题的形成和影响。

例如,在研究种族歧视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符号互动主义的角度来关注种族群体之间的交往和解释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种族歧视问题的影响。

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问题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结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不同的理论框架,以更全面地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分析

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分析

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分析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关系、组织和结构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对现实中的社会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

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质,把握社会变革的规律。

但是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工具,如果没有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实践,就只是空中楼阁,缺少了生命力和实用价值。

因此,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分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理论和实践相互协作,才能激发出最大的社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一、社会学理论的作用社会学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和洞察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首先,社会学理论可以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

社会学家通过深入研究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知识,描绘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其次,社会学理论可以指导社会行动。

社会学家通过理性思考,强化分析,提供全面的社会资讯、指导社会行动。

最后,社会学理论可以提高社会学专业素质。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现象,从中吸取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社会学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学实践是将社会学理论应用到现实问题中,探究社会现象的目的与方法。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社会学家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挖掘、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学实践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改善社会社会学实践可以指导社会改变,并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例如,社会学家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推动社会改革。

2. 准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学实践可以促进社会学理论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学理论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实践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发现理论的局限性,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 增加社会学家的实践经验社会学实践可以提高社会学家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培养其敏锐的社会意识和求实精神,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同时,社会学家在实践中还能够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获得更多的新社会资料,丰富社会学研究的实用价值。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系统的学科。

它为我们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构和功能提供了理论框架。

而这些社会学理论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它们也可以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为我们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并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

1.社会学理论的实践意义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对我们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本质。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问题:社会学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

它让我们能够看到问题背后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预测社会变化: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促使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提供政策建议:社会学理论可以指导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它为政府和组织提供了知识和见解,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状况。

促进社会变革:社会学理论可以引导我们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促进人际关系: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人际关系。

2.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概念社会学理论包含着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用的概念: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社会中的各种机构和组织关系的总和。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学校、政府、宗教组织等各种社会机构。

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角色的分配以及社会秩序的形成。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过程。

社会学理论关注着社会交往的规律和模式。

它研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冲突等各种社会交互行为。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获得社会角色、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学理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改变。

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变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它研究社会变革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和趋势。

大三学生如何理解社会学理论

大三学生如何理解社会学理论

大三学生如何理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对于大三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学习社会学理论,大三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升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大三学生如何理解社会学理论,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认识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在大三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学理论,大三学生可以站在学术的高度,深入研究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背后的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 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理论是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一种理论体系。

它通过理论模型、概念和范畴的构建,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范畴: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行动和社会变迁三个范畴。

社会结构研究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社会行动研究社会参与者的行为和互动规律;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以及变迁的原因和结果。

三、掌握社会学理论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 深入学习经典理论:大三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社会学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如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埃米尔·杜尔凯姆的社会功能理论等。

通过阅读原著、注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

2. 关注社会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大三学生可以关注社会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

通过读取相关文献,了解社会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新兴理论,提升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辨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方法:社会学理论往往需要通过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

大三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或事件,运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释,加深自己对社会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四、将社会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习社会学理论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并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并展示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它以对社会现象和行为进行理论化解释和分析为基础。

社会学理论以实证研究为依据,通过观察、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提出了一系列描述、解释、预测并改善社会的观念和概念。

社会学理论有多个流派和理论框架,例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运作规律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在实践应用中,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工具。

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体现。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示例:教育领域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系统中的不平等现象,并提出改善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

例如,冲突理论可以揭示社会阶级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符号互动主义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行为和互动方式,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医疗领域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健康和疾病是如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社会健康的政策建议。

符号互动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社会政策制定社会学理论可以为社会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

例如,功能主义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为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冲突理论可以揭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并为制定减少社会不平等的政策提供建议。

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不平等。

社会学理论也为社会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主题: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问,它关注着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规律。

学习社会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本教案将介绍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并以乌托邦社会为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方法,提升社会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00字)1. 社会学理论的定义:社会学理论是指通过一系列概念、假设和模型来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规律的体系。

2. 社会学理论的分类:a) 宏观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等。

b) 微观社会学理论: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个体的行为动机,如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等。

c) 中观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如社会网络理论、组织理论等。

二、乌托邦社会的构建与分析(600字)1. 乌托邦社会的概念和起源:乌托邦社会是指理想中的无暴力、无争斗、无隔离、人人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

该概念最早由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提出。

2. 乌托邦社会的特征和构建:乌托邦社会具有共同理念、公共所有制、充分的公民参与和社会公正等特征。

构建乌托邦社会需要通过社会改革和教育提升人的素质。

3. 乌托邦社会的分析:社会学从不同理论视角分析乌托邦社会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例如,结构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秩序和相互依赖,强调乌托邦社会可能面临的结构矛盾;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质疑乌托邦社会的实现可能性。

三、社会学实践与应用(600字)1. 社会学实践的定义和重要性:社会学实践是指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社会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实际活动。

它有助于提升社会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推动社会发展和改进。

2. 社会学实践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学实践需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调查技巧,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数据分析等,以收集社会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中文名解释性研究外文名Interpretive Approach拼音:jie shi xing yan jiu词性名词简介编辑拼音:jie shi xing yan jiu英语:Interpretive Approach任何一门科学中的研究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现象,通常称为“描述性研究”,是一门科学发展的基础;另一类是探讨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称为“解释性研究”,是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

解释性研究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解释性研究所关心的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解释性研究探讨的是心理发展的机制问题。

正文编辑以一定的命题或假设为前提,运用演绎方法探讨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研究类型。

它的主要目标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社会学中,解释性研究注重对所研究的各种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特性、内在联系、成因和规律作出明晰的理论说明或阐释。

这种阐述或回答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对经验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来达到的。

它的一般程序是:先依据社会学理论形成研究的假设或命题,然后搜集大量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验证假设,并通过对假设的证实或证伪来解释事物间的各种关系,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说明社会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是社会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

解释性研究在社会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比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更深层的研究类型,也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社会学中,实验研究、预测研究和评价研究等都是典型的解释性研究。

三种研究类型编辑试述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

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

社会学理论方法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使用-社会学理论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理论方法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使用-社会学理论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理论方法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使用-社会学理论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令第24 号: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

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大多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运用社会学理论方法指导、开展辅导员实际工作,不但拓展学生日常工作思路,而且使工作方法更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

一、社会学理论方法社会学( Sociology) 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应用性十分广泛的学科。

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社会分层、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等各方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和现象之间构成的互为关系。

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孔德1938 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使用社会学一词。

社会学研究对象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者人际互动,至宏观层次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社会学研究侧重于研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常用研究方法为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

定量研究的方法指从数量上来描述一个社会总体结构,以此来研究可以预见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社会变迁反应的定量模型。

这种由拉扎斯费尔德( Paul F.Lazarsfeld) 倡导的研究方法,现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之一。

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参与观察( 即田野工作field work) 指研究者进入要研究的文化群体,对这一族群及其文化进行的调查和研究,通常称为田野工作。

中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论和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中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论和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中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论和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的学科。

中学社会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培养学生社会观念、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论和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社会学理论研究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社会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和互补,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在中学社会学教育中,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功能主义理论在解释社会问题时的应用。

例如,分析国家政府和社会各个部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作用。

2.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

通过冲突理论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不平等、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社会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正和社会变革的实践。

3. 交互主义理论交互主义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角色和意义。

通过交互主义理论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发展个人社交技能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

二、社会问题解决方法1. 增强社会意识中学生应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了解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努力成为具有积极社会价值观的公民。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2. 加强社会问题研究中学社会学教育应该注重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不同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3. 推动社会变革教育应该旨在培养中学生的社会参与精神和社会动员能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社会公众事务。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社区建设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单位理论:对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一种尝试社会学理论是一种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

1与靠经验观察获得的实证知识不同,社会学理论不完全以经验为基础,而主要靠理性的想象力对各种素材进行加工。

这就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同样的现象时会得到大相径庭的结论,一个理论能发现的东西恰好是另一个理论所忽视的。

在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中,由于各自使用的一系列概念不同,对社会进行分析时所选取的角度不同,因此它们得出的结论也迥然相异。

长期以来,社会学理论中不仅存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对立,也存在着强调社会整合均衡的观点与强调社会冲突、变迁的观点相对立。

21988年,本人在一篇文章中初步提出“社会单位”这一范畴,试图对困扰社会学理论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冲突观点和整合观点进行综合(胡荣,1988)。

在随后出版的另一部书中,我进一步阐述了建立综合的社会学理论的构想(胡荣,1992)。

但后来的一些时间,我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做一些实证的研究和忙于具体的事务,无暇思考一些理论的问题。

很高兴这一次能够参加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学:历史、现状、未来”学术研讨会,借此机会介绍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指正。

一、社会单位的定义所谓社会单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互动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或为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关系网络。

社会单位一词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这些初级群体,也包括工厂、军队、医院、行政机关等社会组织。

原始的部落是一种社会单位,现代有组织的1有关社会学知识的分类,参看胡荣(1992)。

2有关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脱节,参看Ritzer (1993).国家也是一种社会单位。

有的社会单位结构较为简单,一般不包含其他的社会单位,如核心家庭、朋友群等;有的社会单位结构复杂,象一个国家内部往往包含无数大大小小的社会单位。

此外,在现代随着国与国之间互动日趋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体系”。

社会单位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网络,不同的网络在规模上有大小的不同,在结构上有繁简的差异,在时间上有久暂的区别,于是就有了家庭、邻里、科层制、部落、国家、世界体系等种种不同的社会单位。

根据上面的定义,社会单位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社会单位是互动的产物。

古希腊的哲人们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

此后,马克思评述道:“人即使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十二卷,1995:363) 。

人之所以是社会动物,因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活,都要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互动,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人有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无一不发生在人际的互动过程之中,除了生需要有赖于物理性酬赏之外,其他需要的满足均有赖于社会酬赏。

人为了取得物质酬赏和社会酬赏就需要与他人发生合作、交换等各种互动活动。

在互动中必然形成种种社会关系,因此社会单位是这种互动的产物。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第一卷,1966:18) 。

我们把社会单位看作是互动的产物,就可将其和社会类属区别开来。

阶级、民族、青年人、老年人以及妇女都是社会类属,同一类属的人在经济地位、年龄、性别或其它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但社会类属不是社会单位,因为作为社会单位,其成员间必须有一定的互动,从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社会类属的分子间却不一定有这样的关系。

第二,社会单位中的关系是一种网络。

当人们的互动频繁到一定程度,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某种目的,根据特定的风俗、传统、法律、法则、规章,确立起一种比较固定和持久的关系,这个关系网络便形成了,新社会单位也随之产生。

这种关系网络的形成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有的是在互动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例如,原始人为了狩猎,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他们便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联合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原始群。

两个青年男女在交往过程中情投意合,于是便按有关法律规定到有关部门登记结婚,形成固定的夫妻关系,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有的社会单位是通过武力建立的。

公元221年,秦始皇在战国群雄兼并战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把如此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第一次置于一个政权之下,建立了秦王朝。

有的社会单位在建立的时候先提出一些规则或章程,然后通过吸收成员组成。

每个社会单位都有关系网络,但不同社会单位的网络却有很大不同。

有的松散,有的严密,有的和谐,有的紧张。

一个朋友群的网络是比较松散的,而且其界限也不甚明确。

军队的关系网络却异常严密,每个士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一个幸福家庭的关系是融洽的,而监狱看守和囚犯的关系往往是敌对的。

第三,社会单位中的关系具有持续性。

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实现某一目的而和他人互动并组成社会单位,而这些需要的满足或目的的实现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短的要几个月、几年,长的则达几十年、几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因此社会单位中的关系具有持续性。

售票处的长队、围观车祸的一群人、电影院里的观众、巴士中的乘客,都不是社会单位,它们是一种社会集合,因为这里的人际互动和交往是暂时的,不会久长。

因为社会单位中的关系是持续的,所以社会单位也不同于骚动、游行、罢工等集群行为。

在集群行为中,人们可能发生暂时的互动,具有一定社会联系的雏形,但由于集群行为往往是无组织、无领导的非制度化行为,因此其互动是暂时的,不能形成持久的关系网络。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要通过互动结成各种社会单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好满足自身的需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参看戈布尔,1987)。

我们认为,除了马斯洛所说的五种需要之外,还有一种“价值需要”,即一种与价值观、世界观相系的需要。

它是个体对外界事物和世界秩序的解释而产生的,满足这一需要的资源便是与个体世界观、价值观相一致的某种世界秩序。

经过社会化的学习,每个人都有一套关于世界的“理论”,尽管这种“理论”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对于那些信仰某种宗教、学说或主义的人来说,他们的“理论”实际上就他们所信仰的学说,宗教或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那些没有信仰按规定宗教或主我的人来说,他们的“理论”可能是自身的经历和各种适应的综合。

就象人们需要吃、喝、住、穿才能维持生理的平衡一样,人们要求世界建立与自己世界观一致的秩序才会有心理平衡。

价值需要不仅是个人各种需要中的一种,而且还影响(甚至决定)个人需要体系的结构。

马斯洛谈到,每个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过渡,但他没有说明为什么有些人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仍停留在低层次的需要上。

如果仅从个体需要已经满足的程度考察,我们无法充分解释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中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马斯洛的理论才被认为是机械的。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大类的话,生理需要中不同具体需要的排列基本上由个人的机体状况决定的,而社会需要中各种具体需要的次序则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价值需要。

也就是说,价值需要左右着个体的整个需要体系的结构,它既决定个体社会需要的次序,也影响着生理需要的满足。

总之,价值需要作为一种独立的需要,它要求个体和世界都有某种秩序,要求世界符合自己的“理论”,一旦发现世界与自己的“理论”不符就会不快,就会有加以改变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决定需要体系的因素,价值需要渗透到其他各个层次的需要中,随着各个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得到满足。

我们提出社会单位这一涵盖范围较广的范畴,试图用此对长期以来困扰社会学理论的宏观-微观研究脱节问题进行综合。

与此社会单位范畴相关联,在这一理论中我们还提出了需要、资源、社会互动这几个重要的概念。

人有各种需要,这些需要既包括马斯洛划分的五个层次的需要,也包括与人的价值观相联系的价值需要。

需要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

我们把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一切东西都称作资源,资源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包括有形的东西,也包括无形的东西。

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就要从他人那里或自然界获取资源,互动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互动是相互的社会行动,其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社会单位,其种类既包括直接互动,也包括间接互动。

为了满足个体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互动,当互动形成一定的网络时,便产生了社会单位。

3二、社会单位的类型法机关相互之间也有一种复杂的制衡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看社会单位内部的权力关系。

初级社会单位是在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途径有两大类:一是通过武力征服,一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交换互惠关系。

在第一种情形中,征服者通过武力建立起社会单位,他(或他们)自然就成了统治者,成了该社会单位的权力控制者。

流氓团伙、黑社会组织、专制国家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单位的成员之间是不可能有平等关系的。

在第二种情形中,由于社会单位是通过互惠的交换关系建立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这就有可能在单位成员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权力关系。

不过,单位成员之间是否真正具有平等关系还要看他们拥有资源的情况。

当社会单位不同成员拥有的资源(当然这种资源必须与社会单位的目标、性质相联系)很悬殊时,他们之间就不会有平等关系。

拥有较多资源者往往通3本文的观点最早于1988年提出,虽然当时并没有接触科尔曼的著作,但最近看他1990出版的书,发现他的观点与本人的一些想法还是很接近的,不妨抄录于此(Coleman, 1990:29):A minimal basis for a social system of action is two actors, each having control over resources of interest to the other. It is each one’s interest in resources under the other’s control that leads the two, as purposive actors, to engage in actions that involve each other…a system of action…It is this structure, together with the fact that the actors are purposive, each having the goal of maximizing the realization of his interests, that gives the interdependence, or systemic character, to their actions.过对资源的控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各类繁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