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认识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培养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的例子。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统计图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时间:预计课时为2课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的水果销售统计图、学校的成绩统计图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
然后,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3)》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的形式,并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的形式,并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教学手段: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以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课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分析和比较数据。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例3》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节例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展示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和实例。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条形统计图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份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更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展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02课时_条形统计图(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02课时_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二)》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如计数、比较等。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绘制和观察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彩笔、直尺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统计,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信息。
2.呈现(10分钟)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图中的信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统计图表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对统计图表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条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模板、彩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分组收集的数据、统计图模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的报名人数。
引导学生关注这组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
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编排特点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
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再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
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
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
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
2.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
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统计表的填写和制作。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它们来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将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能够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达数据,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数据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统计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3.准备统计表的模板,让学生填写。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了解一个人的身高、体重等信息的?学生可能会说通过测量,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如果要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应该如何进行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单元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掌握分段处理数据的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3.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4.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5.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
6.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感受统计的价值。
(二)单元内容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三年级(下)学习了统计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条形统计图是象形统计图的发展,本单元内容是前面统计内容的继续,在条形统计图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
[单元教学重点] 用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
[单元教学难点] 数据的分段整理。
(三)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中具体要处理好以下的问题: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实例作为教学的素材。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格线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3.以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段统计的必要性4.培养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实用信息的能力。
主题图教科书安排了1幅单元主题图,目的是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为例1的教学提供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议通过幻灯片呈现主题图,以对话形式呈现空气质量的信息。
例1 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形象直观地表达数据)。
例题以空气质量状况为题材,与单元主题图密切联系,关注了环保,渗透人文教育。
(1)引导学生看统计表获取信息。
(2)绘制统计图。
教师示范,完整呈现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充分利用网格线的直观作用,给学生讲明如何绘制统计图,强调统计图直条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为了不使整个统计图显得过于拥挤,一般情况下,每个直条之间要留有适当的空隙。
(3)讨论交流: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优点是什么?例2 主要学习分段整理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这种图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统计图,但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逐步建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让学生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条形统计图的课件、案例材料、练习题。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条形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各国旗的数量,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三、具体内容1. 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
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
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
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
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
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
“做一做”处理。
3. 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
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
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的一般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条形统计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统计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图形的绘制方法不熟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条形统计图的话题。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教学过程: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我国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壹伍5402一叁84492、出示统计图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
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
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2.难点: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素材。
2.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的统计数据。
3.绘制条形统计图所需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海报、班级成绩单等,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观察、分析给出的统计数据,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描述图中信息,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是多少?”“某商店本周各商品的销售量如何?”让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七《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七《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条形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巩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其他类型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充分利用图示信息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能够熟练地阅读和分析条形统计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回顾旧知:复习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为学生提供知识支撑。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验条形统计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制作方法,并能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认识和处理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制作方法,并能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据的兴趣,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制作方法,并能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样例、剪刀、胶水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样例,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 《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通过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起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制作方法等内容。
2.准备一些统计数据,用于制作条形统计图和进行分析。
3.准备彩色笔、纸张等学习用品,供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表示。
从而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条形统计图评课稿篇一: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说教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
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入手,引出条形统计图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教学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制方法。
5.数据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四(上)第9~10页例题、想想做做1~4。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照“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教材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以前,已经学会了运用五入法进行试商,同时,学生在运用四舍法试商时,发现初商偏大,知道要调小,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和方法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在解决今天的例题时难度不是很大。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1、学生在做“五入调商法”这一类题时,速度相当慢。
2、当“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放在一起时,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针对这一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有了较好地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较好。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的对比,体会到初商偏大要调小,初商偏小要调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地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调商速度很慢,与四舍调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 (创设情境)同学们,四(2)班的两位小小图书管理员去图书馆借书了,我们我和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看吧。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该如何列算式呢为什么用除法2、 (独立解决)提问:252÷ 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吗3、 (产生矛盾)在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和除数一样大)4、 (互动交流)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数比除数小,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学情分析方案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学情分析方案一、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有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但经历统计的过程还不够丰富、熟练。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后续学习以一当几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这一特点,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学情分析目的:在教学前通过多媒体工具的辅助作用进行学情分析,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等指明基本方向,从而促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学情分析可以为教师调整和改进当下的教学活动,为促进教学有效生成、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能性;而通过教学之后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知晓教学达成的效果,促进教后反思,并为后继教学的预设与调整提供重要参考指标等等。
三、教学主题:《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4至页第95页的内容。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
四、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六、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根据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七、教学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八、学情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利用问卷星设计一些在线测试题,并发布到班级微信群,让孩子们独立完成。
以便收集问题进行数据分析。
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肖仙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
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同与以往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
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教学建议
1.做好学段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而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如,2012年8、9月北京天气情况、班级学生出生月份情况、喜欢吃的早餐情况、街头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家电销售情况等。
例题的编排也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
而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分段统计、两个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出现进行介绍。
所以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要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各种统计知识的介绍为以后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2.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内容,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越接近他们的生活、越具有时效性、越体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他们越感兴趣。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统计内容,把它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抓住课堂中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巧妙加以利用,为教学内容服务,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为简单的统计知识,经历了统计表的认知、能把统计表的内容用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的过程。
因此,本单元例题的编排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从而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进而自主探索以一当二、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各种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对统计图和统计量进行认识,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
统计知识是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的知识,统计知识不但有助于我们设计收集资料的计划,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其一般步骤为: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呈现资料、解释资料。
统计课程设计应重在如何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统计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学习需求,采用有实效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例题和习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中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局限于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