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七章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7.3 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 沪科版.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沪科版
一、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而盐类的水解却是电解质理论中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堂课分为二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其中盐类水解的实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2、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都弱都水解
3、水解方程式
NH4+ + H2O NH3•H2O + H+
NH4Cl + H2O NH3•H2O + HCl
盐+水 碱+酸– Q
六、作业设计:
1、判断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
2、归纳总结溶液酸碱性的原因以及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3、思考0.1 mol/L Na2CO3、K2CO3的酸碱性近似相同,而0.1 mol/L Na2CO3与NaAc酸碱性却相差甚远?
最后呼应本堂课一开始的切入点溶液的酸碱性,在学习了盐类的水解后,让学生思考溶液呈现酸碱性的主要原因──酸碱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和共同特点──都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认识实验探究与科学抽象地分析、归纳、推理的有机统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中相关化学原理综合运用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与感悟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飞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wk.baidu.com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7.3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中性:c(H+)=c(OH-) H2O H++ OH-
酸性:c(H+)>c(OH-) HCl→H++ Cl-HAc H++ Ac-
但是这堂课对于情景的创设还显得单一,同时忽视了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提高。
“盐类水解”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对于这样的概念知识,在课堂中不仅要注重概念的建立过程,同时对于概念的剖析与挖掘更要下功夫。让学生对已初步建立的概念进行举一反三,并大胆提出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的问题,进而讨论提高,在这堂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小结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这堂课的特点,我不仅前后呼应,并且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度进行归纳提高性小结。
七、教后体会与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与思维抽象能力的培养。在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关键问题时,没有让学生直接测定许多盐溶液的酸碱性,再讨论盐类的组成与酸碱性的关系。而是把学生迫切做实验的心情先缓一缓,用酸+碱 盐+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联系起来,并自然引出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同时也为后面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及水解规律作了充分的准备。看似减少了学生探究的内容,实则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碱性:c(OH-)> c(H+) NaOH→Na++ OH-NH3•H2O NH4++ OH-
(二)、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
酸+碱→盐+水
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
盐的类型酸碱性原因
强酸强碱盐NaCl Na2SO4KNO3中性不水解
强酸弱碱盐NH4Cl Al2(SO4)3Cu(NO3)2酸性水解
强碱弱酸盐NaAc Na2CO3Na2S碱性水解
弱酸弱碱盐NH4Ac?水解
H2O H++ OH-H2O H++ OH-H2O H++ OH-
NaCl Na++ Cl-NH4Cl Cl-+ NH4+NaAc Ac-+ Na+
NH3•H2O HAc
c(H+)>c(OH-) c(OH-)> c(H+)
(三)、盐类水解
1、实质:盐离子H+或OH-弱电解质反应
在学生已有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切入,并引出课题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但没有按常规去做实验探究,而是先用酸+碱→盐+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三者联系起来,并自然地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而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每组学生实验各有三种不同组成的盐溶液,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却有一定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又一个探究欲望,“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以氯化铵为例,学生运用知识通过讨论并逻辑推理,思维抽象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紧接着让学生用初步建立的概念分析强碱弱酸盐、强碱强酸盐的酸碱性,让学生巩固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巩固是在平行层次,没有较大的提高。要真正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必然要进一步解读这一概念。所以教学中我又让学生进一步研读盐类水解的概念,并让他们大胆提问,从“什么离子水解”、“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和“水解反应”四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一、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而盐类的水解却是电解质理论中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堂课分为二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其中盐类水解的实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2、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都弱都水解
3、水解方程式
NH4+ + H2O NH3•H2O + H+
NH4Cl + H2O NH3•H2O + HCl
盐+水 碱+酸– Q
六、作业设计:
1、判断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
2、归纳总结溶液酸碱性的原因以及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3、思考0.1 mol/L Na2CO3、K2CO3的酸碱性近似相同,而0.1 mol/L Na2CO3与NaAc酸碱性却相差甚远?
最后呼应本堂课一开始的切入点溶液的酸碱性,在学习了盐类的水解后,让学生思考溶液呈现酸碱性的主要原因──酸碱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和共同特点──都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认识实验探究与科学抽象地分析、归纳、推理的有机统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中相关化学原理综合运用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与感悟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飞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wk.baidu.com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7.3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中性:c(H+)=c(OH-) H2O H++ OH-
酸性:c(H+)>c(OH-) HCl→H++ Cl-HAc H++ Ac-
但是这堂课对于情景的创设还显得单一,同时忽视了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提高。
“盐类水解”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对于这样的概念知识,在课堂中不仅要注重概念的建立过程,同时对于概念的剖析与挖掘更要下功夫。让学生对已初步建立的概念进行举一反三,并大胆提出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的问题,进而讨论提高,在这堂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小结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这堂课的特点,我不仅前后呼应,并且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度进行归纳提高性小结。
七、教后体会与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与思维抽象能力的培养。在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关键问题时,没有让学生直接测定许多盐溶液的酸碱性,再讨论盐类的组成与酸碱性的关系。而是把学生迫切做实验的心情先缓一缓,用酸+碱 盐+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联系起来,并自然引出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同时也为后面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及水解规律作了充分的准备。看似减少了学生探究的内容,实则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碱性:c(OH-)> c(H+) NaOH→Na++ OH-NH3•H2O NH4++ OH-
(二)、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
酸+碱→盐+水
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
盐的类型酸碱性原因
强酸强碱盐NaCl Na2SO4KNO3中性不水解
强酸弱碱盐NH4Cl Al2(SO4)3Cu(NO3)2酸性水解
强碱弱酸盐NaAc Na2CO3Na2S碱性水解
弱酸弱碱盐NH4Ac?水解
H2O H++ OH-H2O H++ OH-H2O H++ OH-
NaCl Na++ Cl-NH4Cl Cl-+ NH4+NaAc Ac-+ Na+
NH3•H2O HAc
c(H+)>c(OH-) c(OH-)> c(H+)
(三)、盐类水解
1、实质:盐离子H+或OH-弱电解质反应
在学生已有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切入,并引出课题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但没有按常规去做实验探究,而是先用酸+碱→盐+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三者联系起来,并自然地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而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每组学生实验各有三种不同组成的盐溶液,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却有一定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又一个探究欲望,“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以氯化铵为例,学生运用知识通过讨论并逻辑推理,思维抽象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紧接着让学生用初步建立的概念分析强碱弱酸盐、强碱强酸盐的酸碱性,让学生巩固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巩固是在平行层次,没有较大的提高。要真正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必然要进一步解读这一概念。所以教学中我又让学生进一步研读盐类水解的概念,并让他们大胆提问,从“什么离子水解”、“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和“水解反应”四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