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七章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7.3 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 沪科版.doc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下《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2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离子方...》13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下《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2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离子方...》13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1高中化学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黄世旭一、教材分析本章从化学学科的内容方面展开,对于学生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有效地学习高中阶段的化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节涉及了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之一: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学习高中化学其他内容的重要知识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鉴于教材侧重于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而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涉及也仅限于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仅要求掌握书写方法。

因此,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推导本质的科学学习方法,层层深入的推导将实验和知识点密切联系是本节关键,同时升华知识,让学生归纳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二、学情分析1、知识能力:学生已学习电解质的内容,会书写电离方程式;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特点: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存在问题:动手能力较差。

学生尽管普遍对实验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

三、课标要求内容要求学习活动建议学业要求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实验及探究活动:探究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质能利用离子反应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四、教学设计思路1、知识回顾:引入易溶、易电离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书写电离方程式巩固之前所学内容,为离子反应概念做铺垫。

2、实验探究:Na2SO4溶液分别与KCl溶液、BaCl2溶液反应,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3、概念理解:学生判断反应类别、分析离子反应概念。

4、知识归纳:归纳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

5、知识迁移:化学反应根据是否有离子参与划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6、知识运用:通过书写过程掌握用实际参与离子表示离子反应。

五、关键词2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教材回顾、多媒体使用、讲练结合六、教案课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及操作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的反应,由实验现象推断出离子反应概念,同时掌握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交流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培养自身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019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7.1《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从微观的化学键视角探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通过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从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角度探析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

3.通过认识烷烃的命名法和同系物的概念,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辨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4.以烷烃的代表物---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为模型,认知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1.通过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从微观的化学键视角探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以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为模型,认知烷烃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难点1.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角度探析其性质的多样性。

2.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探究和反应原理的微观探析。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1.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出发,直奔主题。

教师引导:[图片展示]展示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有机物图片,感受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客观事实。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赞叹丰富多彩的有机物世界。

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美,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二)环节二1.通过介绍化学史,引入模型法。

教师引导:通过化学史引出研究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模型法。

学生活动:倾听,感悟模型的价值。

设计意图:将模型法引入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为后续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和空间填充模型的引入进行铺垫。

2.回忆化学键的知识,完成甲烷的部分化学用语。

教师引导:[问题1] 如何书写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学生活动:回忆化学必修第一册中所学的化学键,独立完成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并在小组内沟通。

设计意图:应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分析,体会化学原理的指导价值。

3.利用球棍模型,从微观的化学键视角探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教师引导:[任务1]利用手中的球和棍,拼插出合理的有机物。

学生活动:(1)利用手中的碳原子、氢原子和小棍,拼插得出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教案】乙醇+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案】乙醇+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题7.3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乙醇.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依据乙醇的组成、结构,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而且能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学科德育通过乙醇的学习,了解乙醇对人体的危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酒后驾驶的危险性,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习这一课,既稳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为有机化学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半年多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构造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两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摸式。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学习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学习重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学法指导以“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式,从乙醇的结构出发,学习乙醇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到乙醇的用途,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方法。

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

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

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绪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反应热焓变中和热的测定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研究与实践了解火箭推进剂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活化能第二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研究与实践了解汽车尾气的治理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工业合成氨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盐类水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反应条件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研究与实践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原理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活动3:盐类水解的应用本章介绍了化学反应与电能的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沪科版一、教学设计:“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而盐类的水解却是电解质理论中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堂课分为二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

其中盐类水解的实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在学生已有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切入,并引出课题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但没有按常规去做实验探究,而是先用酸 +碱盐 +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三者联系起来,并自然地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而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

每组学生实验各有三种不同组成的盐溶液,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却有一定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又一个探究欲望,“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以氯化铵为例,学生运用知识通过讨论并逻辑推理,思维抽象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紧接着让学生用初步建立的概念分析强碱弱酸盐、强碱强酸盐的酸碱性,让学生巩固概念。

而这一概念的巩固是在平行层次,没有较大的提高。

要真正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必然要进一步解读这一概念。

所以教学中我又让学生进一步研读盐类水解的概念,并让他们大胆提问,从“什么离子水解”、“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和“水解反应”四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最后呼应本堂课一开始的切入点溶液的酸碱性,在学习了盐类的水解后,让学生思考溶液呈现酸碱性的主要原因酸碱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和共同特点都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沪科版 .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沪科版 .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沪科版[设计思想]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

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

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

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本节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水的电离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实验测定盐溶液pH出发,与已有知识形成认知矛盾,进而深入探究。

因此教学流程的安排分三大块: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应用提升,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着重强化对理论分析的严谨推进,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初步掌握对科学理论的基本学习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盐类水解的概念与实质(B)2.过程与方法在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以及运用理论对溶液酸碱性进行解释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学习策略,体会实验论证、逻辑演绎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与理论探究过程中感悟化学理论严谨的逻辑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盐类水解概念及规律;体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水解实质的理解及规律的应用;感悟由个别到一般,由实验到理论再到实验的研究方法三.教学用品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Na、NH4Cl、NaCl、Na2SO4、Na2CO3、Al2(SO4)3、KNO3、FeCl3、Na2S、Cu(NO3)2溶液,pH试纸,试管、胶头滴管、表面皿、玻璃棒。

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用问题设置悬念,启迪学生思维。

学生实验I:通过实验现象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1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教案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1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教案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1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教案沪科版课时)第2 课时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设计思想通过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引出问题,讨论、分析并得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单位体积中离子数目及离子所带电荷有关,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通过几种酸溶液和碱溶液的 pH 测定与分析,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能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来判断强、弱电解质。

理解导电性强弱与由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荷大小有关;电解质强弱是由物质内部结构决定的,不是取决于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

理解通过导电性强弱来比较电解质的强弱则需控制相同条件(如:同温、同浓度、离子所带电荷等相同)。

通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加深理解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铺垫。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B)(2)电离方程式( B)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同浓度碳酸钠、硫酸镁、氯化钠溶液导电性比较的实验,及相同浓度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 pH 测定,学习比较、测定、分析问题的科学思想与学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强、弱电解质,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通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用品药品: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

仪器:电源、电灯、电极、烧杯、 pH 计等。

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新课: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探究一: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

学生实验一:测定下列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20 ml 0、1 mol/L 的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

讨论交流:现象记录与结论: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导电能力不同。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2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教案2高一第二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2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教案2高一第二册化学教案

7.2 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共两课时)第1课时离子反应[设计思想]本节是在初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高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电离等基础上展开。

教学时,从离子反应的本质出发,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可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规律。

通过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认识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与联系,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质及规律(B)(2)离子方程式意义(B)2.过程与方法通过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实验,综合运用物质结构知识、电解质溶液电离等知识,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分析、比较、归纳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交流,体验化学的乐趣,感悟科学实验时认真、严谨、求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反应本质和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规律。

三.教学用品药品:HCl、NaOH、NaCl、BaCl2、AgNO3、CuSO4、Na2CO3、K2CO3、(NH4)2CO3溶液、酚酞溶液。

仪器:试管、滴管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复习引入:通过典型例题,复习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知识,写出实验中有关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引入课题。

讨论:讨论HCl、NaOH、、NaCl 、BaCl2、AgNO3、CuSO4、Na2CO3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作准备。

实验1:学生分组实验。

请完成下列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1)在滴加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2)、HCl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3)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4)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5)Cu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七章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7.1 电

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七章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7.1 电

7.1 电解质的电离(共3课时)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设计思想]通过硝酸钾、氢氧化钠、蔗糖固体,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蔗糖、酒精、甘油等水溶液,以及熔化的硝酸钾和蔗糖等导电性实验的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纯净物、二是化合物、三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

如:KNO3是电解质,KNO3溶液并不是电解质,只是电解质溶液,混合物如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蔗糖、酒精是纯净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理解电解质与金属导电的区别,电解质导电含化学变化,金属导电只是物理变化。

结合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在解释实验现象的过程中,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电解质溶液中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导电,即电解质因电离而导电;理解常见的酸、碱、盐是电解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电解质、非电解质(B)(2)电离(B)(3)电离方程式(A)2.过程与方法(1)通过硝酸钾、氢氧化钠、蔗糖固体,硝酸钾、氯化氢及其水溶液、氢氧化钠、蔗糖、酒精、甘油等水溶液,以及熔化的硝酸钾和蔗糖等导电性实验的比较,领悟比较性实验研究、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

(2)结合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尝试解释实验现象,领悟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学科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应用电解质的事例分析,感悟学习电解质意义和作用;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知识解释电离三.教学用品药品:硝酸钾、氯化氢、盐酸、氢氧化钠、蔗糖、酒精、甘油、水等。

仪器:电源、电灯、电极、烧杯、V 型玻璃管、酒精灯等。

挂图:氯化钠、氯化氢电离挂图(可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2.流程说明创设情境:通过教师演示:金属铜线、铝线、塑料线;饱和食盐水、蔗糖溶液导电性实验。

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七章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 沪科版

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七章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 沪科版

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共两课时)第1课时电解原理[设计思想]本课时包含三个部分:电解池与电解原理、饱和食盐水中离子得失电子能力大小、工业生产中电解原理的应用。

其中,电解原理是基础,旨在揭示电解池的实质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并为研究溶液中离子得失电子能力大小的规律提供依据。

电解饱和食盐水既是研究电解原理的载体,也是连接化学基础知识与工业生产的载体。

通过电解水、饱和食盐水等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电解原理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本节是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理论、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前,学生在初三学习了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以及产物体积比),在高一学习了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本章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水的电解以及原电池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分析电解水的原理出发,再与电解饱和食盐水作比较,进而深入探究。

因此教学流程的安排分三大块:通过水的电解初步认识电解原理——通过饱和食盐水电解完善对电解原理的认识——通过了解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感受电解原理应用。

着重强化应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微观本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及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B)(2)电解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B)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运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探究电解池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电解水、饱和食盐水实验现象的分析中,领悟宏观表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

(2)通过对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认识,感受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技术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解原理、饱和食盐水中离子的放电顺序2.难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阴极区产物三.教学用品电解水的实验用具一套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微型学生实验用品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回顾水的电解并讨论水导电的原因: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作为起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熟悉的现象背后隐含的本质,促使学生在分析水的导电原因的过程中,主动运用电解质概念、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从而深化理解。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化学沪科版《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化学沪科版《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Na2SO4B.C2H5OH C.NaOH D.H2SO4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B.NaCl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C.氨水能导电,故氨水属于电解质D.AgCl难溶于水,但AgCl属于电解质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硫酸钡B.铜、二氧化硫C.液态醋酸、酒精D.熔融硝酸钾、硫酸溶液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Fe + Cu2+ = Cu + Fe2+B.铁与稀盐酸反应:Fe + 3H+ = Fe3+ + H2 ↑C.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H+ + OH- = H2O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 + 2 OH- = Mg(OH)2↓5.金属的冶炼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以下不是金属冶炼方法的是A.2HgO Δ2Hg+O2↑ B.2NaCl(熔融)电解2Na+Cl2↑C.SiO2+2C 高温Si+2CO↑ D.3CO+Fe2O3高温3CO2+2Fe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l2与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B.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C.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D.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7.下图中装置Ⅰ是原电池,电池总反应为:N2H4+O2= N2+2H2O,离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

装置Ⅱ为电解池,闭合开关K时,b极附近先变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 4e-= N2+4H2OB.电解池中,b电极为阳极C.当有0.01mol H+通过离子交换膜时,a电极上析出气体112mLD.闭合K后,电子由电极B流向b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铝和氢碘酸反应:Al2O3+6HI═2Al3++6I﹣+3H2OB.用过量氨水吸收二氧化硫:SO2+NH3•H2O═HSO3﹣+NH4+C.洁厕剂和84消毒液混用产生有毒气体:Cl﹣+2H++ClO﹣═Cl2↑+H2OD.氯碱工业获得氯气:2H++2Cl﹣=电解H2↑+Cl2↑9.能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是A.水力发电B.电瓶车开动C.手机充电D.风力发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Cl2·6H2O加热转化为无水CoCl2颜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B.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通过观察气体产生的快慢来确定反应的快慢C.HNO3—AgNO3溶液不能检验工业盐(NaNO2)和生活盐(NaCl)D.将两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分别投入到1mol·L-1CuSO4溶液和1mol·L-1CuCl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CuCl2溶液中铝片表面能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1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铁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B.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向含Hg2+的废水中滴加硫化钠溶液至c(S2-)=0.001mol·L-1时,Hg2+完全沉淀(HgS的K Sp=6.4×10-53)D.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12.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热(低于400 ℃)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固体物质的是()A.氯化镁B.偏铝酸钠C.碳酸铵D.亚硫酸钠二、填空题13.①Cu丝②熔融的MgCl2 ③NaCl溶液④蔗糖⑤CH3COOH ⑥CaCO3 ⑦NaHCO3 ⑧CO2 ⑨氨水,请用相应的数字编号和化学用语回答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2)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5)NaHCO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以上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2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3)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2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3)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2020年单元测试卷(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H3B.甲烷分子的空间充填模型:C.羟基的电子式:D.葡萄糖的最简式:C6H12O62.(3分)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3.(3分)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营养物质D.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4.(3分)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CH3CH3+Cl2CH3CH2Cl+HCl均为取代反应CH2=CH2+HCl→CH3CH2ClB由油脂得到甘油均发生了水解反应由淀粉得到葡萄糖C Cl2+2Br‾═2Cl‾+Br2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Zn+Cu2+═Zn2++CuD2Na2O2+2H2O═4NaOH+O2↑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Cl2+H2O⇌HCl+HClOA.A B.B C.C D.D5.(3分)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①聚乙烯和乙烯②乙酸和葡萄糖③淀粉和纤维素④蔗糖和麦芽糖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①②③⑤6.(3分)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7.(3分)用括号中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物质中的杂质,正确的是()A.甲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C.乙醇中的水(CaO,蒸馏)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浓硫酸和过量乙醇并加热)8.(3分)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高一化学下《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2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离子反...》16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下《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2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离子反...》16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1课题离子反应教材名称《化学》(医药卫生类)刘斌刘景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班级中职高二年级医化40班授课时间2014年5月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班级人数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化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本教材的第五章第三节——离子反应。

通过学习离子反应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刻的理解前面所学的电解质和水的电离,也能为以后学习盐类的水解奠定基础,因此对离子反应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和发生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让学生获得实践出真知的成就感,体验学习化学知识的快乐。

点与难点【重点】离子反应的本质和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学情分析我教授的是职高二年级医化专业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虽然职高学生惰性心理严重,心不在焉,且年少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只要老师能够适当引导,便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教法法【教法】情景激趣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学案预热法;实验探究法时间分配课前准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科学史话)学习新知(自主实验与交流总结)巩固练习(小组PK游戏和实践运用)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两天2分钟3分钟25分钟13分钟2分钟2分钟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2)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溶液、酚酞指示剂、试管、滴管等仪器。

【学生准备】(1)复习电解质的概念并熟悉常见的电解质,总结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复习初中所学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2)利用图书、网络查阅离子反应的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做好预习。

【教学场地】本班教室复习提问(1)什么叫电解质?(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科学史话】——(环节一)利用科学史话,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有关哑泉的小故事,设置情景,进行导入并呈现知识点:离子反应的本质: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类水解”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对于这样的概念知识,在课堂中不仅要注重概念的建立过程,同时对于概念的剖析与挖掘更要下功夫。让学生对已初步建立的概念进行举一反三,并大胆提出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的问题,进而讨论提高,在这堂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小结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这堂课的特点,我不仅前后呼应,并且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度进行归纳提高性小结。
碱性:c(OH-)> c(H+) NaOH→Na++ OH-NH3•H2O NH4++ OH-
(二)、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
酸+碱→盐+水
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
盐的类型酸碱性原因
强酸强碱盐NaCl Na2SO4KNO3中性不水解
强酸弱碱盐NH4Cl Al2(SO4)3Cu(NO3)2酸性水解
强碱弱酸盐NaAc Na2CO3Na2S碱性水解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3沪科版
一、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而盐类的水解却是电解质理论中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堂课分为二个部分:建立盐类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2、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都弱都水解
3、水解方程式
NH4+ + H2O NH3•H2O + H+
NH4Cl + H2O NH3•H2O + HCl
盐+水 碱+酸– Q
六、作业设计:
1、判断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
2、归纳总结溶液酸碱性的原因以及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3、思考0.1 mol/L Na2CO3、K2CO3的酸碱性近似相同,而0.1 mol/L Na2CO3与NaAc酸碱性却相差甚远?
但是这堂课对于情景的创设还显得单一,同时忽视了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提高。
最后呼应本堂课一开始的切入点溶液的酸碱性,在学习了盐类的水解后,让学生思考溶液呈现酸碱性的主要原因──酸碱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和共同特点──都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认识实验探究与科学抽象地分析、归纳、推理的有机统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中相关化学原理综合运用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与感悟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飞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7.3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中性:c(H+)=c(OH-) H2O H++ OH-
酸性:c(H+)>c(OH-) HCl→H++ Cl-HAc H++ Ac-
弱酸弱碱盐NH4Ac?水解
H2O H++ OH-H2O H++ OH-H2O H++ OH-
NaCl Na++ Cl-NH4Cl Cl-+ NH4+NaAc Ac-+ Na+
NH3•H2O HAc
c(H+)>c(OH-) c(OH-)> c(H+)
(三)、盐类水解
1、实质:盐离子H+或OH-弱电解质反应
七、教后体会与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与思维抽象能力的培养。在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关键问题时,没有让学生直接测定许多盐溶液的酸碱性,再讨论盐类的组成与酸碱性的关系。而是把学生迫切做实验的心情先缓一缓,用酸+碱 盐+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联系起来,并自然引出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同时也为后面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及水解规律作了充分的准备。看似减少了学生探究的内容,实则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在学生已有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切入,并引出课题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但没有按常规去做实验探究,而是先用酸+碱→盐+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三者联系起来,并自然地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而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每组学生实验各有三种不同组成的盐溶液,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却有一定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又一个探究欲望,“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以氯化铵为例,学生运用知识通过讨论并逻辑推理,思维抽象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紧接着让学生用初步建立的概念分析强碱弱酸盐、强碱强酸盐的酸碱性,让学生巩固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巩固是在平行层次,没有较大的提高。要真正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必然要进一步解读这一概念。所以教学中我又让学生进一步研读盐类水解的概念,并让他们大胆提问,从“什么离子水解”、“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和“水解反应”四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