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脊髓
脊髓-最新PPT课件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 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 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 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 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
3
脊髓起源于神 经管的后部, 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上 与各级脑中枢 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 四肢和胸腹腔 脏器。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
编辑版ppt
5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
编辑版ppt
37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起于 Ⅲ-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 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 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编辑版ppt
42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版ppt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神经总论、脊髓(精品医学课件)
2020/3/4
解剖教研室
9
3、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 胆碱能神经元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五羟色胺能神经元 组胺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2020/3/4
解剖教研室
10
有髓纤维 无髓纤维
神经纤维
解剖教研室
5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组织
神经元 神经胶质
2020/3/4
解剖教研室
6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
2020/3/4
解剖教研室
7
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 双 级 神经元 多 极 神经元
2020/3/4
解剖教研室
8
2、根据神经元的 功能和传导方向:
外形
两个膨大: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马尾 终丝
2020/3/4
解剖教研室
22
8条沟: 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后中间沟 2
2020/3/4
解剖教研室
23
脊神经与脊髓的连接
2020/3/4
解剖教研室
24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C1 - C4 相对 C5 - T4 上1节椎体相对 T5 - T8 上2节椎体相对 T9 - T12 上3节椎体相对 L1 - L5 10 ~ 12胸椎相对 S1 - Co 第一腰椎相对
解剖教研室
皮质脊髓前束
34
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 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 网状脊髓束:躯干四肢近端肌的运动控制 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内侧纵束:调节眼球运动与头部姿势
神经总论脊髓
腰 膨大 后
脊 髓 腰骶膨大 圆 锥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1)节段的区分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根相连的一段脊 31 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31个节段。 31个节段 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31个节段。 骶段 颈段 胸段 腰段 8节(C1~8) C1 8 12节 T1~12 12) 12节(T1 12) L1~5 5节(L1 5) 尾段 5节(S1~5) S1 5 1节(Co1) Co1)
②中间内侧核
接受后根纤维,与内脏感觉有关。 接受后根纤维,与内脏感觉有关。
④骶副交感核: 骶副交感核:
位于骶2~4段,与内脏运动有 段 位于骶 副交感的节前神经元)。 关(副交感的节前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3)前角: 由运动神经元组成。可分: 由运动神经元组成。可分: ①内侧群: 支配躯干肌 内侧群: ②外侧群: 支配四肢肌 外侧群: 前角外侧群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概 念 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反射活动 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神经
脊髓
spinal cord
江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陈可胜
脊髓
1、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续于 位于椎管内, 延髓,下端至第1腰椎体下缘。 延髓,下端至第1腰椎体下缘。 颈膨大
2、脊髓的外形
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柱状。 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柱状。 脊髓 膨大 颈膨大 上 的 。 腰 膨大 下 的 细。 脊髓圆 脊髓 端 细。 于脊髓下端的细 。 。 正 脊髓圆 中 沟
脊髓
上行纤维束(感觉纤维束)
2、脊髓丘脑束
(1)来源: 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的中枢 突 (2)走行: 斜行上升1-2个节段并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行于对 侧白质前索和外侧索内。 (3)分部: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 束 (4)功能: 传束
(1)来源:源于大脑皮质中央 前回和附近的大脑皮质 (2)走行:经脑干在延髓下端 平面75%--90%的纤维交叉行于 对侧白质外侧索内,不交叉的 纤维于同侧白质前索内下行 (3)分部:皮质脊髓侧束和皮 质脊髓前束(仅存在于脊髓中 胸部以上) (4)功能:将中枢下达的指令 传向脊髓,支配前角运动神经 元
躯体反射——指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如:牵张反射、浅反射等;
内脏反射——指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 内脏躯体反射; 如:立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 咳嗽反
射等;
病理反射—— 是指脊髓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控制后 表现出来的反射活动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内的运动神经元,其 发出纤维到脑神经运动和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损伤:下运动神经元呈释放状态,出现反射亢 进,肌张力增高等运动障碍称硬瘫)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 动细胞(损伤:出现反射消失,肌张力增高,随 意运动丧失等运动障碍称软瘫)
后根进入的纤维有粗细两种
上行纤维束(感觉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
1)来源:脊神经后根内侧 部粗纤维在同侧后索内上升 薄束 同侧第五胸节以下脊 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位置:位于脊髓后索内 楔束 同侧第四胸节以上脊 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2)功能:传导同侧颈部、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
薄束、楔束
3、腰一椎体平面 以下无脊 髓节段,只有腰、骶、尾脊 神经的前后根(马尾)围绕 着终丝。
神经系统--总论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神经系统总论 脊髓 脑干
正中沟、 界沟、 内侧隆起、 面神经丘(展N核)、 前庭区(前庭N核、蜗N核)、 髓纹、 舌下神经 三角(舌下N核)、 迷走神经三角(迷走N背核)。
61
(四)第四脑室
1、位置: 位于脑桥、延髓 和小脑之间。
2、构成: 由底和顶两部构成。
62
1)顶:
顶的前部: 小脑上脚和上髓帆。 顶的后部: 下髓帆和第四脑室 脉络组织。 2)底:即菱形窝。
二、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的灰质:脑N核、非脑N核 脑干的白质:长的上、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67
脑神经核
脑 干
灰质 非脑神经核 内侧丘系
内 部 结 构
上行纤维束 脊髓丘系
外侧丘系
白质
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网状结构
皮质核束
68
(一) 脑神经核:
性质与分类:
躯体运动(柱) 内脏运动(柱) 内脏感觉(柱) 躯体感觉(柱)
17
18
19
20
二、脊髓的外形
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全长粗、细不等,有两 个膨大。 颈膨大:
位于C4 — T1脊髓节段 腰骶膨大:
位于L2 — S3脊髓节段
21
脊髓圆锥: 腰骶膨大下方变细的 一段脊髓。
终丝: 脊髓圆锥下方至尾骨 背面的细长结构,无 神经组织。
22
六条纵沟: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3、中脑:
大脑脚底(上、下行纤维)、 脚间窝、 第三对脑神经根。
58
(二)背侧面
1、延髓: 薄束结节(薄束核)、 楔束结节(楔束核)、 小脑下脚。
2、脑桥: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上髓帆
12神经总论与脊髓[可修改版ppt]
主要内容
神经系统的地位 神经系统的发生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组织 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神经系统的地位-importance
主导地位
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
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神经系统的发生-Development
4w末前中菱脑泡
5w始菱脑-后末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质-神经纤维。 灰质外侧。
前 索 上下行纤维 后 索 仅上行纤维 侧 索 上下行纤维 白质前联合 交叉纤维
白质后联合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C-8 T-12 L-5 S-5 Co-1
脊髓肿瘤 脊髓,脊神经与椎骨的关系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
脊髓节段
C1-4 C5-T4 T5-8 T9-12 L1-5 S、Co
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对同序数椎骨 较同序数椎骨高一 较同序数椎骨高二 较同序数椎骨高三 与T10-12对应 第一腰椎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前角-Anterior horn
含躯体运动神经元 前角外侧核 支配四肢肌 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肌
前角损伤-骨骼肌瘫痪 如;小儿麻痹症
新生儿颈膨大横断面
中间带- Intermediate zone
含内脏运动神经元
中间外侧核 T1-L3 含交感
神经元。 中间内侧核 S 2-4 骶副交 感核。
损伤:内脏功能障碍
胞体-代谢中心 尼氏体与神经原纤维
突起-轴突 axon 树突 dendrite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元的分类-Classification
按突起数量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 神经元
按照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
《总论脊髓》课件
• 脊髓的解剖结构 • 脊髓的功能 • 脊髓的损伤与疾病 • 脊髓的再生与修复 • 脊髓的科研动态与展望
01 脊髓的解剖结构
脊髓的位置与形态
脊髓位于脊柱中央, 上接脑干,下至尾骨 前方。
脊髓的长度与身高成 正比,但粗细相对恒 定。
脊髓呈圆柱状,由中 央的灰质和周围的白 质组成。
环境变化。
脊髓的高级功能
脊髓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信息传递角色,不仅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还参与了多 种高级认知和情感功能。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类的情感、学习、记忆和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 响。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多种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感觉丧失、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脊髓的损伤与疾病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通过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来促进脊 髓再生和修复。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为脊髓修复提供了新的思 路,通过构建仿生脊髓组织,实现 脊髓的再生和修复。
05 脊髓的科研动态与展望
脊髓相关科研动态
1 2
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
探讨脊髓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 导通路等作用机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脊髓对运动的协调和精确控制 具有关键作用,能够确保运动 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脊髓还参与了运动学习和记忆 的机制,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 和表现。
自主神经功能
脊髓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控制着内脏器官和血管的
运动。
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脊髓 能够维持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
脊髓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 重要意义,能够应对各种生理和
治疗。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 力,诱导其分化为脊髓细胞,以 替代受损的细胞,实现脊髓损伤
21N总论,脊髓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1 、神经元的构造
不同神经细胞的尼大氏小体和形态差异较大,
尽管神经元的胞形体态各神异经,原但纤每维个神经元
都可神以经分元为胞突体起和突树轴起突突两部分。
轴突
胞体为神经元的代谢中心,胞体内的
细微结构与其他细胞大致相似,有细胞核、
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膜,此外,还含有
12
3、分类
(1) 按突起数目分:Leabharlann 假单极神经元周围支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13
中枢支
(2)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 中间(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14
4、神经纤维nerve fiber
由神经元的长轴突或长树突及包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 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神经被膜或髓鞘。神经纤维主要构 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脑神经、脊神经和 内脏神经。
30
脊 髓 圆 颈膨大 锥
腰骶膨大
终
终丝
丝
外形:6条沟:
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行浅沟,前面正 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后面正中较 浅的沟为后正中沟,由此沟向脊髓内 部深入一薄层神经胶质性的后正中隔, 深达中央管。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 左右对称的两半。此外还有两对外侧 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分别有 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此外,在 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 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 , 是薄束和楔束之间的分界标志。
24
神经元胞体集聚 中枢部
神经纤维集聚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脊髓总论
三 脊髓的血液供应
1.脊髓的血液供应
1)脊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颅内段, 供应脊髓横断面前2/3,系终末支易 发生缺血。 2)脊后动脉:起源同前供应脊髓横断面 的后1/3,侧枝循环较好。 3)根动脉(分出前根动脉和后根动 脉)。分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 吻合
2.脊髓供血范围:
脊前动脉供应:中央灰质、前柱、侧 柱、前索、侧索、皮质脊髓束 脊后动脉供应:后柱、后索(薄束、 楔束)
脊髓与脊柱的关系
脊 髓 颈1-4 颈5-8 胸1-4 胸5-8 胸9-12 腰1-5 骶尾 脊 柱 0 -1 -1 -2 -3 胸10-12 胸12-腰1
Innervation of Spinal Cord 脊神经分布
二. 内部结构
1.灰质: a.前角-运动神经元; b.后角-浅感觉的二级 神经元; c.侧角-植物神经元。 2.白质: 1.脊髓丘脑束----痛、 温觉,轻触觉 2.锥体束----运动 3.薄束、楔束----深 感觉,识别性触觉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受损节段的判断: • 节段性症状:节段性肌萎缩、相应节 段腱反射消失、根痛或根性分布的感 觉障碍 • 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变节段定位也 有极大的帮助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高颈段(C1~4): •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 括约肌功能障碍
• 其他: C3~5 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难; 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痛温觉丧 失等
2.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损害—传导束型 感觉障碍,即损害平面以 下对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深感觉保留 白质前连合损害—感觉分离 现象:对称性节段性痛温 觉消失,触觉存在(损害 双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 维,未交叉的纤维在后索 及前索中直接上升)
脊髓构造与功能范文
脊髓构造与功能范文脊髓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脊柱内的椎管内,是一条长度约为45厘米的细长管状结构。
脊髓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调控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和感觉。
下面将详细介绍脊髓的构造和功能。
脊髓的构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而外部结构主要包括三个膜和脊髓血管。
1.灰质:脊髓内部的灰质呈蝴蝶状,分为左右两侧,由细胞体和细胞过程组成。
灰质中的细胞包括运动神经元、本细胞和称为中间感觉神经元的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负责传递指令到肌肉和腺体,从而引起运动和分泌,本细胞负责接收传入信息,中间感觉神经元负责连接传入信息与传出信息。
2.白质:脊髓外部的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主要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负责将感觉信息从周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纤维负责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周围。
白质主要分为前侧、后侧和侧柱,不同部位的白质负责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
3.膜系统:脊髓外部有三个膜,包括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
蛛网膜贴附在脊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蛛网膜下腔负责产生和循环脑脊液,起到营养和排泄废物的作用;硬脊膜是最外层的膜,与蛛网膜一起保护脊髓。
4.脊髓血管:脊髓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主要包括前支和后支。
这些血管负责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脊髓,同时从脊髓中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脊髓的功能主要是传递神经冲动、调节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和感觉。
下面是脊髓的主要功能:1.传递神经冲动:脊髓是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桥梁,负责传递来自周围感觉器官的信息到大脑,并从大脑将指令传递到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腺体。
这样,脊髓将感觉和运动连接在一起,使身体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调节肌肉活动: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和活动。
当大脑发出运动指令时,运动神经元会将指令传递到相应的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或松弛。
3.调节内脏活动:脊髓还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例如心脏的收缩、呼吸的节律、消化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叙述简便起见,一般可把周围神经 系统分为两部分:躯体神经系和内脏 神经系。
躯体神经系:主要分布皮肤和运动系 内脏神经系 :分布 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胶质
(一)神经元 neuron 1 、神经元的基本构造 胞体 神经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薄束(fasciulus gracilis) 楔束(fasciulus cuneatus)
终止:延髓内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功能: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纤维排列:自内向外是 骶—腰—胸—颈 (2)脊髓丘脑束 1)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前部 起始:主要起于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 终止:背侧丘脑 纤维排列:自前外向背内 骶—腰—胸—颈 功能:传导痛、温觉的冲动
神经元 在中枢部 皮质 神经核 神经节
ganglion
神经纤维
神经束
在周围部
神 经
胞体和树突 灰质
轴突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神经
nerve
脊髓
神经元胞体集聚 中枢部 神经纤维集聚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周围部 神经纤维集聚———神经
神经元胞体集聚——神经节
脊
髓
一、 脊
髓
外
形
(一)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成人约平第1腰 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体下缘 (二)形态 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有31对脊神经与其相连。 下端为脊髓圆锥,向下连终丝,终丝周围有马尾。 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 沟或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后外侧沟, 后中间沟
灰质和皮质
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 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 gray matter )。 在大、小脑表面形成一个灰质层称皮质 (cortex)。
白质和髓质
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 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 ( white matter )。 分布在大、小脑深面的白质又称髓质 (medulla)。
2、神经元分类
•按形态: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按功能和兴奋传导方向: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3、神经纤维
有髓纤维: 神经元长突起 + 神经膜 + 髓鞘 无髓纤维: 神经元长突起 +细胞有终生分裂能力,对神经元 和神经纤维有支持、绝缘和营养作用, 并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形成血脑 屏障,在神经元受损时也有防御和形成 瘢痕等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星形胶 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下胶质细胞和 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内有 Schwann(雪旺)细胞和卫星细胞。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即接受内、外 环境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感觉)神经 中枢 传出(运动)神经 效应器
反射弧—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其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皮质 2.白质和髓质 3.神经核和神经节 4.纤维束和神经
2)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脊髓前索内 起始:大部分起于对侧后角 固有核,少部分起于 同侧后角固有核。 终止:背侧丘脑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2. 下行(运动)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1)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后部,脊髓小脑后束的内侧 起始:对侧大脑皮质 终止: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纤维排列:支配上半身肌的纤维在内侧, 支配下半身肌的纤维位于外侧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3.后角 末端为后角尖,其边缘区为缘层。后角的 腹侧部为后角底。主要核团有: (1)主要完成脊髓节段间的联系。 (2)接受脊神经后根的纤维,与皮肤痛、温、 触觉的传导有关。
(二)白质 前索 分为三个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 1. 上行(感觉)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 位置:后索内;内侧为薄束,上部外侧为楔束。 起始:同侧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由下 半身(T5以下)来的纤维组成薄束,由上 半身(T4以上)来的纤维组成楔束。
2)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的前正中裂两侧 起始:大脑皮质 终止:大部分止于对侧的、少部分 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皮质脊髓束 ( corticospinal tract)
神经核和神经节
在中枢神经皮质以外的灰质块,形态 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 在一起,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内称 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白质内,行程与功能相 同的纤维走在一起,称纤维束,周围神 经中神经纤维都形成大小不等的集束, 再由集束合成神经。
神经系统常用的术语
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所形成的结构
总
论
总
一、神经系统的功能
论
1、 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
3 、人类神经系统不仅适应环境,还能主观改造世界。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脊髓
脑干 延髓 脑桥 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 经 系 统
周围神经系统
小脑 间脑 端脑 脊神经 31对 脑神经 12对
神经元 胞体和树突 在中枢部 皮质 灰质
gray matter cortex
大脑皮质
神经核
nucleus
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轴突 (神经纤维)
髓质 白质
white matter medulla
纤维束
fasciculus
脑的水平切面
大脑髓质
神经系统常用的术语
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所形成的结构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二、 脊
髓
内
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位于中央,白质位于周围。 灰质中央有中央管。 (一)灰质 1. 前角(前柱) 主要由躯体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组成,支配躯 干四肢肌 2. 中间带 (1)位于前、后角之间。在胸1~腰3节段处形成侧角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2)骶2~骶4节段有副交感的低级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