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内常见病变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概述:见p316第一节急性脊髓炎(最常见)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不明,多数发病前1~4周有病毒感染史。
2、推测有可能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病理:1、病变可在脊髓任一段,但以胸髓T3~5最常见——该处血供不丰富。
其次为颈髓和腰髓,病变通常局限于1个节段。
2、如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1、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急性起病。
2、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
3、大多数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A、运动障碍:a、早期处于脊髓休克期,2~4周后——上运动神经元障碍症状。
b、肌力恢复始于下肢远端,逐步上移。
c、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和有无其他并发症。
d、严重病变时——可出现总体反射。
B、感觉障碍:感觉恢复慢且差,恢复时感觉平面逐步下移。
C、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早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容量<1000ml)——充盈性尿失禁——疾病恢复——尿容量<300~400ml时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b、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无汗,角化过度等。
c、病变平面以下发作性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辅助检查:1、CSF检查:细胞数和蛋白正常或略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电生理检查:a、VEP: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b、SEP波幅明显下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c、MEP: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d、肌电图。
3、MRI:病变节段内多片状或较弥漫的T2高信号,强度不均。
鉴别诊断:1、脊髓血管病:a、缺血性:如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症,但深感觉保留。
b、出血性。
2、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a、>50岁男性,可能为血栓性静脉炎,脊髓血管造影可确诊。
b、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巴氏征(+),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症状加重——完全性截瘫,尿便障碍,肌萎缩明显,反射减弱。
脊髓疾病
感觉障碍 大小便障碍 ♦ 休克期 软瘫(3~4周)spinal shock 休克期—软瘫 软瘫( 周 ♦ 恢复期 硬瘫 恢复期—硬瘫
♦3.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高颈髓 部位 瘫痪
C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颈膨大
C5-T2
胸髓
T3-12
腰膨大 圆锥
L1-S2 S3-5和尾 和尾 节
颈膨大(C5~T2), 颈膨大( ), 腰膨大( 腰膨大(L1~S2) ) 脊髓上端接延髓、 脊髓上端接延髓、下 端相当于第1腰椎下缘 端相当于第 腰椎下缘 水平(脊髓圆锥) 水平(脊髓圆锥) 马尾由L2 尾节10对 马尾由 ~ 尾节 对 神经根组成
♦ 1)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 颈髓( C1~8)高1节段 颈髓( 节段; ) 节段 ♦ 上中胸髓(T1~8)高2节段, 上中胸髓( 节段, ) 节段 ♦ 下胸髓(T9~12)高3节段; 下胸髓( 节段; ) 节段 ♦ 腰髓位于 腰髓位于T10~12胸椎处; 胸椎处; 胸椎处 ♦ 骶髓位于 骶髓位于T12~L1腰椎处。 腰椎处。 腰椎处
♦ 脊髓表面有 条纵行沟裂,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沟裂 条纵行沟裂, ♦
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 , 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1/3, 深达脊髓前后径的 ♦ 后正中沟伸入脊髓背索将其对称地分为 后正中沟伸入脊髓背索将其对称地分为 左右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 ♦ 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左右各一,脊神经 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左右各一 左右各一, 的前根由前外侧沟离开脊髓, 的前根由前外侧沟离开脊髓,后根由后外 侧沟进入脊髓。 侧沟进入脊髓。
myelitis)
♦ 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 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脊髓病变ppt课件
下部胸䯝、圆锥及终丝部为好发部位,累及数个脊髓节段
室管膜瘤通常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 年,就诊时瘤体范围常比较广泛
完整版课件
8
病理上绝大多数室管膜瘤具有假包膜,显 微镜下肿瘤由柱状上皮细胞和室管膜或胶 质细胞两种细胞成分构成,肿瘤细胞围绕 小血管排列成环状,在血管周围形成一个 放射状红染的无核区,是室管膜瘤的病理 学特征
从腰膨大向下脊髓逐渐变 细,形成脊髓圆椎。圆椎 以下成为细长的索长,称 为终丝
完整版课件
4
脊髓全长划分为31个节: 即8个颈节,12个胸节,5 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 节
脊髓内的灰质在横断面上 呈H形,向前后伸出的部 分分别称为前角和后角,
横向部分称灰连合,灰连 合内有中央管
中央管向上通第四脑室,
脊髓内室管膜瘤容易出现肿瘤囊变或近端
和远侧脊髓空洞,说明其为缓慢生长,而 急性脊髓炎不出现这些合并征象
增强扫描时室管膜瘤的实质部分强化显著
完整版课件
23
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脊髓内室管膜瘤还应与䯝内星形细胞瘤区别,要点如下
:
室管膜瘤主要发生于30岁以后,而星形细胞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室管膜瘤多发于下部脊髓、圆锥及终丝,而星 形细胞瘤颈䯝及上部胸䯝多见
恶性室管膜瘤少见,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及 异形性
脊髓室膜瘤以30-50岁多见,平均年龄约42 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完整版课件
9
CT表现
CT平扫时见脊髓外形不规则膨大增粗,肿 瘤部分的密度通常低于正常脊髓,与硬膜 囊密度相似,故圆锥或终丝部的室管膜瘤 CT平扫可能难以发现,发生于胸䯝或颈䯝 者也难以确定增粗脊髓的确切边缘和程度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脊髓病变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脊髓病变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脊髓病变概述脊髓病变(spinal cord lesions)包括脊髓发育异常、脊髓肿瘤、脊髓非肿瘤样病变。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当其有感染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时,可能会出现病变。
脊髓病变的三主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英文名称:spinal cord lesion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发病部位:脊髓。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髓内病变、髓外硬脊膜内病变、硬脊膜外病变、脊柱疾病、脊柱外伤、感染等。
检查项目:周围血象、骨髓涂片检查、脊柱X线、CT、MRI、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脊髓病变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脊髓病变的发病特点三、脊髓病变的病因病因总述:引起脊髓病变的病因复杂,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髓内病变、髓外硬脊膜内病变、硬脊膜外病变、脊柱疾病或外伤、感染、维生素B12缺乏、血管病变、放疗等。
基本病因:1、先天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脊髓、脊柱或血管结构出现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脊髓空洞症可能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2、疾病所致(1)髓内病变如脊髓炎、脊髓血管病、血管畸形、代谢或维生素缺乏导致的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等。
(2)髓外硬脊膜内病变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等髓外肿瘤。
(3)硬脊膜外病变如脊索瘤、转移癌、脂肪血管瘤、脓肿等。
3、脊柱疾病或外伤如椎间盘脱出、椎骨骨折或脱位、椎管狭窄、椎管内血肿形成、脊椎结核、脊椎肿瘤等。
4、感染感染可原发于脊柱结核、硬膜外脓肿和脑膜炎等,也可继发于流感、伤寒、产褥感染等。
2017-脊髓疾病
别诊断
• 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四肢 弛缓性瘫痪、末梢性感觉障碍,可办脑神经 损害,尿便障碍少见,即使出现也在数天至 1周内恢复。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治疗
烟 台 市 烟 台 山 医 院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必 要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精心护理,预 防或减少并发症。早期康复训练。
烟 台 市 烟 台 山 医 院
脊髓损害主要表现运动、感觉、括约肌 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前两者对 脊髓病变水平的定位很有帮助。
脊髓横贯性损害
烟 台 市 烟 台 山 医 院
•表现受损平面以下完全性运动、感觉、 尿便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脊髓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呈现脊髓 休克,持续2-4周后逐渐转变为中枢性 瘫痪。 •依据脊髓损害平面不同,出现的临床 表现也不相同。其特点如下:
血液供应
烟 台 市 烟 台 山 医 院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根动脉
起源于同侧椎动 脉颅内部分,左 右各一,沿脊髓 后外侧沟下行, 主要供应脊髓横 断面后1/3区域
血液供应
脊髓颈段接受来自椎动 脉及甲状腺下动脉分支 供应,胸、腰、骶段分 别接受来自肋间、腰、 髂腰和骶外动脉等分支 供应。这些分支均沿脊 神经根进入椎管,统称 为根动脉,进入椎间孔 后即分为根前和根后动 脉,分别与脊前和脊后 动脉吻合
烟 台 市 烟 台 山 医 院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BrownSequard syndrome ) , 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 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 深感觉及血管舒缩功能 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触觉保留。由于后角细 胞发出纤维先在同侧上 升 2-3 个节段后再经灰质 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 脊丘束,故对侧感觉障 碍平面较脊髓受损节段 水平低。
脊髓疾病
一、病因 病因不清。 病因不清。 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 周有上感、发热、 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感、发热、 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 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脊髓 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 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变态 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 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
二、病
因
1、肿瘤 >1/3,多为神经鞘膜肿瘤 肿瘤 2、炎症 血行播散、直接种植 炎症 3、脊柱外伤 脊柱外伤 4、脊柱退行性变 脊柱退行性变 5、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脊神经根受压症状:疼痛,痛觉过敏 脊髓受压症状(根痛期、部分受压期、完全受压期)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反射异常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脊椎症状 椎管梗阻 影象学征象
髓内 少见,双侧 上至下,分离性 早 出现早、重 较常见 晚、不完全 多无改变 少见
髓外 早,明显 下至上 晚 晚、轻 少见 早、蛋白明显 可见骨质破坏 多见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一、概 念
由VitB12缺乏(包括摄取、合成、转运)而导致 VitB12缺乏(包括摄取、合成、转运) 缺乏 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脊髓后索、侧索、 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脊髓后索、侧索、 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 痉挛性瘫痪、 调、痉挛性瘫痪、周围神经病变 常合并恶性贫血 常合并恶性贫血
急性脊髓炎中,上升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中,上升性脊髓炎,高颈段 脊髓炎可危及生命,主要死于呼吸肌麻痹, 脊髓炎可危及生命,主要死于呼吸肌麻痹, 呼吸衰竭及并发的肺部感染,心脏意外。 呼吸衰竭及并发的肺部感染,心脏意外。
脊髓压迫症
脊髓疾病
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ve myelopathy)
• 脊 髓 压 迫 症是由于 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 而引起脊髓受压的一 大组疾病,由于病变 进行性发展,脊髓、 脊神经根、脊髓血管 不同程度受累,出现 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贯 性损害和椎管梗阻。
三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数小时-数日脊髓横贯损害, 脊髓休克 慢性脊髓压迫症:缓慢进展 以髓外肿瘤为例 早期----根性痛 中期----脊髓半切 晚期----脊髓横惯
1. 神经根症状:根痛为髓外肿瘤最早 • 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 后根分布区自发性疼痛,如电击、烧灼样, 体位改变可使症状减轻或加重 • 相应节段的“束带感” • 前根受压出现支配肌群肌束颤动、肌无力 或肌萎缩
• 3. 运动障碍: • 一侧或双侧锥体束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同 侧或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 脊髓前角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 配肌肉弛缓性瘫痪,伴有肌束颤动和肌 萎缩 • 急性脊髓损害早期表现脊髓休克,病变 水平以下肢体呈弛缓性瘫
4.反射异常 • 受压节段因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 现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锥体束受损出现损害水平以下同侧腱反 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反射消失 • 脊髓休克时各种反射均不能引出
病因与发病机制
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 为多种致病因素所致 • 先天性发育异常 • 脑脊液动力学异常 • 脊髓血液循环异常
脊髓空洞症的病理
• 脊髓外形呈梭形膨大或萎缩变细 • 基本病理改变: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 • 空洞最常见于颈髓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
典型临床表现: •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 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MRI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横贯损害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
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
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 元的胞体。
脊髓解剖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被表面纵沟分为三 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脊髓选择性损害
⑴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原发性脊肌萎缩症
脊髓的动脉
脊髓前A :由左右椎动脉各发
出一支,在延髓腹侧面合为一 支,沿前正中裂下降。供应脊髓 横断面前2/3区域。
脊髓后A: 由椎动脉发出,沿
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的 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A :由椎动脉、肋间动脉、
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 的脊髓动脉支,经椎间孔进 入椎管,然后再发出根动脉 与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吻 合形成动脉冠营养脊髓。
⑵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同侧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病变
• T2WI:肿瘤实质、囊变部分及周围水肿区
均呈高信号(高信号区>肿瘤区)。
• Gd+:肿瘤实质部分呈均质显著强化,境
界清楚,边缘锐利光整。
男性,32岁。 手脚麻痹20 多天,活动 尚可。几天 前心口堵塞 感。一周前 测血压增高, 达 153/103m mHg。体检 无阳性体征。
星形细胞瘤
瘤内可发生钙化为其显著特点。脊髓受压移位, 蛛网膜下腔相应增宽或变窄。
• MR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信号
稍高于脊髓。
男性,58 岁,左侧 肢体无力 半年,逐 渐加重, 近十天左 上肢不能 上抬。
脊柱先天变异
脊柱正常CT解剖
脊柱正常CT解剖
脊柱正常MR解剖
脊柱正常MR解剖
• 肿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
达数年。
CT表现:
• 平扫时见脊髓外形不规则膨大增粗,肿瘤部
分之密度通常低于正常脊髓,与硬膜囊密度 相似,故圆锥或终丝部室管膜瘤CT平扫时难 以发现。
• 增强时肿瘤内出现不规则强化。 • 椎管造影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狭窄、闭塞。
MR表现:
• T1WI:肿瘤呈不均匀低信号(肿瘤内囊变
①对于椎体(中心型)、椎体上下缘(边缘型)和 附件(附件型)的骨质破坏,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多累及两个椎体以上。 ②脊柱结核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受累椎间盘亦变窄, 与邻近正常椎间盘相比,T1WI和T2WI均表现为 低信号。
③MRI能清楚显示骨膜下型结核和椎旁寒性脓 疡的大小、形态、范围及对周围器官组织的推 压,寒性脓疡T1WI信号强度与肌肉相似, T2WI为高信号,脓疡壁为线形低信号。
影像学表现:
• MRI为目前唯一能直接显示急性脊髓炎的影
脊髓疾病
MRI是椎管内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可 区分脊髓内、髓外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 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均具有髓外硬膜下肿 瘤的共同表现,容易混淆。神经鞘瘤常 有相应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破坏等 骨质结构改变,常穿过椎间孔向硬膜外 发展,呈典型的哑铃状外观。脊膜瘤钙 化出现率高,且很少引起神经孔扩大, 哑铃型肿瘤明显少于神经鞘瘤。
信号,在T2WI上肿瘤信号多有轻度增高。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与
脊髓界限清楚,脊髓多向健侧移位。
胸 5 平 面 椎 管 内 髓 外 、 硬 膜 内 脊 膜 瘤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脊膜瘤MRI表现
---T2WI
三、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脊椎病变:脊髓空洞症
概述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髓内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颈髓及上胸段最易受累,有是可涉及延髓、
下胸髓甚至达脊髓全长 好发于25-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为节段型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
觉消失,触觉存在,有关肌群的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肌肉萎缩
概述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脊髓退行性疾病。 可以是先天性、退行性、外伤后和肿瘤 性。
X线平织 情况
CT显示椎体或附件骨折敏感性高于MRI,但对 硬膜外血肿、脊髓挫伤和横断等软组织损伤不 敏感
MRI矢状面可清楚显示椎体序列、脱位、椎体 骨折碎片与脊髓的关系及脊髓内部情况,是唯 一能直接评价脊髓损伤范围和程度的影像学技 术。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脊髓病变
脊髓不同平面损害的临床表现
• 下颈段(C7,C8)及T1
– – – – 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手指钝痛,转颈时电击样感觉 下肢上运动元性瘫 C7—影响腕,指的屈曲;C8,T1—手部小肌肉萎缩, 形成爪性手 – C7,C8病变尚可造成反向三头肌反射(三头肌无力萎 缩) – Horner症(交感节前纤维通过T1,T2神经根离开脊髓) (延髓,颈髓,T1,T2,椎旁交感节病变均可造成, 难定位) – C7-T1病变易错诊为ALS(因为感觉症状可少或无)
脊髓的解剖
• (五)内部结构
• 1.灰质(H形)位于中央管周围,分前角、后角、侧角等
特征: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 自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 根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 角只存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 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脊髓的解剖
• (三)脊髓节段 • 概念 :每段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 每个节段有两个神经根—前根和后根 • 节段分布: 共31节,其中颈节8、胸节12、腰节5、 骶节5、尾节1。 • 脊髓与脊椎的关系:颈髓=颈椎-1 上中段胸髓=胸椎-2 下胸髓=胸椎-3 腰髓=T10-12 骶髓=T12-L1
脊髓不同平面损害的临床表现
• 胸段
– 胸腹部束带型疼痛或感觉障碍(可类似肋间痛, 腹膜炎,心脏病,胆囊疾病的疼痛) – 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 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 括约肌功能障碍 – Beevor症(T10-11)
脊髓不同平面损害的临床表现
• 腰骶段病变
– 下腹部,腹股沟,下肢,鞍区疼痛 – L1,L2—屈髋障碍,下肢反射活跃, Babinski+;L3-S2—伸腿无力,足下垂,下肢 反射消失,Babinski– 括约肌功能障碍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2>脊髓丘脑前束:
5
脊髓疾病
髓内病变感觉定位
Henripan 整理
后根内侧粗纤维→后角固有核(换元)→白质前连 合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
外侧部传导粗浅触觉,内侧部传导压觉; 由内向外依次为颈、胸、腰、骶。
※脊髓丘脑束综合征
对侧肢体传导束型痛、温觉缺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即深感觉和触觉存在,痛、温觉
※脊髓小脑束病变综合征 双侧肢体的反射性本体感觉缺失,导致小脑性共济失 调,不能被视觉矫正。皮质脊髓侧束常可受累。 13、脊髓各传导束的相互位置关系
6
<1>前、侧索内的上 行传导束位于白质 最外侧部
<2>固有束在白质的 最内侧部
<3>下行传导束主要 居于白质中间部
脊髓疾病
14、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多数无
常有
肌电图 肌肉活检
NCV 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萎缩
NCV 减低,有失神经电位 失神经性改变
<2>感觉障碍 根痛 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 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
· 后束损害出现 Lhermitte 征(低头曲颈触电样征、放电样疼痛) · 侧束损害出现传导束痛
缺失;
少数纤维来自同侧,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一段时
间后,痛、温觉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痛、温觉缺失平面较病灶平面低一、二个节段。
髓外侧方病变感觉定位
髓外后方病变感觉定位
12、脊髓小脑前后束 脊髓小脑后束:薄束部分终支进入背核形成,将 同侧下肢和躯干的本体感觉冲动传至小脑。 (反射性本体感觉) 脊髓小脑前束:传导全身反射性本体感觉。
神经病学__脊髓病变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1.2 颈膨大(C5-T2)
C8~T1侧角受损: Horner征(瞳孔小\眼裂小\眼球 内陷&面部汗少) 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变节段定位
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消失, 肱三头肌反射亢进 提示C5或C6病变 肱二头肌反射正常, 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消失 提示C7病变
病因&病理
病理
本病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 胸髓(T3~5)最常见, 其次为颈髓&腰髓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通常局限于1个脊髓节段, 多灶 融合&脊髓多个节段散在病灶较少见 脊髓内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播散性脊髓炎
病因&病理
病理
肉眼
受损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炎性渗出物 切面脊髓软化\边缘不整\灰白质界限不清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Brown-Séquard(半切)综合征 (慢性脊髓压迫症)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2) 中央管附近损害
后角痛温觉纤维在白质前联合交叉, 病变产生: ➢ 双侧对称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减弱&消失, 触觉保留)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第一节 概述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脊髓解剖
脊髓与脊柱的对应关系
脊髓疾病——讲义
浅感觉区
9
感觉( )纤维束
脊髓白质
纤维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运动( )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
短(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纤维束 固有束
躯体运动 肌张力 视听反射
深感觉 浅感觉 脊髓反射
10
脊髓灰质自主神经中枢 病损部位
33
慢性脊髓压迫症呈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 表现三期:(1)根痛期:神经根痛及脊膜刺 激症状;(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 切综合征;(3)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 横贯性损害。三期的表现并非绝对孤立, 常可相互重叠。
1· 神经根症状 2· 感觉障碍 3· 运动障碍
表现为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肿瘤压迫示意图(1):
29
肿瘤压迫示意图(2):
30
肿瘤压迫示意图(3):
31
肿瘤压迫示意图(4):
32
2· 发病机制
病情程 度的相 关因素
①是否有代偿
②脊髓受压的速度:急性、慢性
③病变发生的部位:髓内还是髓外
3.
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病情进展迅速,脊髓功能可 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 贯性损害,常有脊髓休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管内血管网状细胞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是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可伴 有 von Hippel- Lindau 病(VHL), 好发于颅后 窝, 发生在椎管内者少见, 约占所有脊髓髓内 肿瘤的 3%
髓内血管网状细胞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脊 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脊髓 颈段和胸段。
椎管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
有时可见肿瘤骑跨脊髓内外或硬脊膜内外,成为哑铃形肿 瘤,例如骑跨硬脊膜内外的哑铃形神经鞘瘤。
椎管内肿瘤分型
842例椎管内肿瘤病理分类
肿瘤名称
1.神经鞘瘤
病例数(百分比)
292 (34.7)
2.脊膜瘤
3.胶质瘤 4.先天性肿瘤 上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5.肉瘤 脊瘤
• 概述: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术前术后对比
神经鞘瘤术前术后对比
脊膜瘤
• 概述:
脊膜瘤
脊膜瘤
脊膜瘤术前术后对比
脊膜瘤术前术后对比
室管膜瘤
• 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 通常沿着脊髓中央管生 长, 脊髓被压向四周, 肿瘤两极常伴有空洞, 有 明显的外科界面, 早期诊断并尽早手术往往可 获得良好的预后。
脊柱硬膜外出血
脊柱硬膜外出血
电生理监测髓内肿瘤病灶手术中的作用
脊髓室管膜瘤的手术中监测已经成为常规。在一般麻醉下, 实施 运动诱发电位(MEPs)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s)的监测用以评价运 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可行并且可信。
超声引导在髓内肿瘤病灶手术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在髓内肿瘤病灶的定位、切除范围和血供 及毗邻的精确判断上作用明显, 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并 提高手术效果, 尤其在肿瘤边界不清,切除范围不明确 时。
椎管内常见病变
椎管内肿瘤 先天性畸形 退行性病变 血管性病变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也称为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椎 管内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 脊髓及脂肪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人群发病率一般为每十万 人口每年0.9-2.5人。原发性椎管内肿瘤较原 发性脑瘤发病率低3-12倍。
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
脊髓血网术前
术后MRI
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
术中
肿瘤标本
Chiari's畸形
• 概述
Chiari's畸形
Chiari's畸形
Chiari's畸形-空洞达到胸髓
Chiari's畸形术后
椎间盘突出
• 概述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术后
脊柱硬膜外出血
患者男,30岁,主述“双下肢发麻伴行 走不能12小时”。MRI示T1-3硬膜外出 血,急诊全麻下行后正中入路T1-3硬膜 外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122 (14.5)
93 (11.1) 22 (2.6) 10 (1.2) 3 10 (0.4) (1.2)
6.转移癌
7.结核瘤+其他肉芽肿 8.其他 海绵状血管瘤 脂肪瘤
18
15
(2.1)
(1.8)
20 49
(2.4) (5.8)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依病程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刺激期- 神经根痛,脊髓部分受压-脊髓半横断综合 症和脊髓完全受压期-脊髓横贯性损害。
实体型肿瘤, 增强像见均匀强化的肿瘤影像, 可伴头端或尾端囊性变, 背侧可见 蜿蜒流空的血管影像, 可见瘤周水肿和脊髓空洞形成, 具有较强的特征性, 血管 网状细胞瘤伴发瘤周水肿和空洞形成的发生率极高。
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进展形式
该病的进展形式有 3 种类型: (1)缓慢进行型:在数月或数年内症状逐渐加重, 病变体积的增 大及引流静脉的迂曲, 致椎管内压力升高, 脊髓微循环功能失 调可能是症状恶化的原因。 (2)双峰型: 急性起病, 但症状较轻, 后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数周 或数月后症状又加重。最初症状与出血有关, 但第 2 次的加重 是由于再出血, 还是由于椎管内高压引起脊髓微循环变化使脊 髓缺血, 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急性起病型:发病后症状迅速加重, 严重的可以出现完全截 瘫。原因可能为病变的出血量较大, 造成对脊髓的破坏。
• 但当肿瘤巨大并侵犯延髓和高颈髓, 出现严重 肢体瘫痪、 呼吸困难等表现时, 手术依然存在 着高风险。
L1-4室管膜瘤术前
L1-4室管膜瘤术前
颈段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术前术后对比
高颈段室管膜瘤
左图:肿瘤位于延髓下段至颈7-胸1水平,肿瘤巨大,约13cm长。
高颈段室管膜瘤
术后第10天,MRIT1加权相及强化显示肿瘤全切除,椎板复位良好,脊髓形态及生理曲度恢复好。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40 岁组最多见,儿童约占19%。 在性别比例 上,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但脊膜瘤好发于 女性,男女比例为1:2,4。
椎管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此类肿瘤最常见,约占51%,主要是神经鞘 瘤和脊膜瘤,少数为先天性肿瘤。 硬脊膜外:约占25.2%,多为恶性肿瘤,如肉瘤和转移癌。 此外还有脂肪瘤、血管瘤、软骨瘤、骨瘤、神经鞘瘤、脊 膜瘤及囊肿等。 髓内:占椎管内肿瘤的23.8%,主要为室管膜瘤和胶质瘤, 少数为先天性肿瘤,也可以有转移癌和神经鞘瘤。
MRI 是本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提示肿瘤的节段, 瘤周水肿情况。 在病变节段, 脊髓往往增粗, 原因可能是肿瘤占位, 瘤周水肿, 或肿瘤内的动静 脉瘘继发的静脉淤血。 由于肿瘤富血管, 在 MRI 矢状 T2 加权像, 常可发现肿瘤周围线状的血液流空 信号。
囊肿型髓内血管网状细胞瘤MRI 可见典型的光滑囊壁, 增强后内有高信号的 附壁结节, 诊断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