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1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诊断
• 脊髓植物神经的节段分布与躯体普通感觉的节 段分布不同,大致如下:①脊髓侧角细胞所发出 的纤维在躯体的分布,颈8-胸3:分布于同侧头, 面及颈部;胸4—7分布于上肢:胸8--9分布于躯 干,胸10--腰2,分布于下肢。②脊髓侧角细胞 所发出的纤维对内脏的分布,胸1--5分布于心脏, 胸7--8分布于食管,肝脏及胆囊,胸7--9分布于 胃,胸9—12分布于肠管
痛、温觉障碍。
3 脊髓完全横断性损害:
• (1)瘫痪: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引起瘫痪的类 型亦不同。
• (2)反射改变:
• (3)感觉障碍:引起病灶以下双侧传导束性感 觉障碍。
• (4)大小便障碍:初期多为尿潴留,后期多为 尿失禁。
• (5)血管运动障碍及营养障碍,病灶以下的肢 体见。
二 脊髓全横断损害各水平的定位:
• (4)灰质连合:围绕着中央管,中央管前面的 灰质称为灰质前连合,后面的称为灰质后连合。
2脊髓白质
• 主要由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纤维组成上 行或下行的纤维束(传导束)现分成侧索、前索 及后索。
• (1)后索:
• 位于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略呈三角形,在 胸髓中段以下仅有薄束,而在此以上有楔束。① 薄束:在后索内侧部,该束是传导胸中段以下的 深部感觉,精细触觉及一部分压觉的纤维。②楔 束:在胸中段以上方有楔束,位于薄束的外侧。 传导胸中段以上的深部感觉,精细触觉及一部分 压觉。
触觉障碍。
2 不完全性脊髓半离断综合症:
• 1)脊髓半侧的前半部损伤:(1)病灶同侧: ①锥体束损伤:如不侵及脊髓侧束时可不出 现病灶同侧锥体束损伤的症状及体征,如侵 及则出现病灶以下锥体束损伤的症状及体征。 如胸段病变则见下肢中枢性瘫,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亦可见膝、踝 阵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等。②前角及前根 损伤则见节段性肌肉瘫痪,可见肌萎缩。(2) 病灶对侧:①痛温觉障碍,病灶以下1-2个脊 髓节段。②触觉障碍,病灶以下见粗触觉障 碍。
脊髓定位诊断
1)上颈段(颈1-4)损害的症状
①根痛 ②四肢痉挛性瘫痪 ③损害平面以下全部感觉障碍 ④损害平面以下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⑤ 中枢性尿、便功能障碍(尿潴留、间歇性尿失禁)
⑥ 三叉神经脊束(达颈2 髓节)→ 颜面感觉障碍
1)完全性感觉缺失 2)分离性感觉缺失
脊神经节段皮肤分布
脊神经反射传导路
上肢深反射检查定位意义
1.肩胛肱骨反射C4-5 2.三角肌反射C5-6 3.背阔肌反射C6-8 4.胸肌反射C5-T1 5.肱二头肌C5-6 6.桡骨膜C5-6 7.肱三头肌C6-7
8.旋前肌反射 9.伸腕反射C6-8 10屈腕反射C6-T1 11.拇指反射 12.指屈反射C8-T1 13.锁骨反射
脊髓的被膜和腔
脊髓的血管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运动障碍 二、感觉障碍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运 动 传 导 系 统 定 位 诊 断
脊髓的感觉传导异常
一、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 2)感觉倒错 3)感觉过度 4)感觉异常 5)疼痛
二、抑制性症状 感觉缺失
副神经(达颈1-5 髓节)损害 →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功能障碍 膈神经(C3-5) →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咳嗽无力 延髓下部→心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尾组颅神经 ⑦常伴发高热
脊髓病变的纵向定位
2)颈膨大(C5-T2)
①上肢根性疼痛 ②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③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④上肢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⑤尿、便障碍 ⑥C8 - T1 睫状神经中枢损害 → 同侧霍纳(Horner)氏征
脊髓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脊髓康复学习班课件)
T4
L1
脊髓前A
脊髓后A
二、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上行纤维: 感觉信息 脊髓 下行纤维: 脑
脊髓
脑
周围神经
2、反射功能
一些浅、深生理反射的中枢
三、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
当脊髓受到急性严重的横贯性损害时,如急 性脊髓炎、外伤等,早期首先出现脊髓休克 现象: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 退或消失,无病理征,伴尿潴留。 一般持续1~6周逐渐转为中枢性瘫痪, 肌张力 增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征(+)与反射性排尿
1 2 3 4
⑴高颈段(颈1-4) 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损害水平以下全部感觉缺失 大小便障碍 并有呼吸困难( C3 - 5 两侧前角受损)或 呃逆(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痉挛)可 有颈枕部疼痛,屈颈时有向下放射的触 电感(Lhermitte征)。
2
⑵鉴别诊断 视神经脊髓炎 常有视力下降等视神经炎的表现 或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
1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可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常有其他部位化 脓性感染, 病原菌经血行与邻近组织蔓延。 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 出现头痛、 发热、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 常伴根痛、脊柱叩痛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椎管梗阻, CSF细胞数与蛋白 明 显增加; CT、MRI有助诊断。
⑸传导束损害 以侵犯脊髓内个别传导束为特点 1 后索:病变水平以下的音叉觉、位臵觉和 识别性触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 2 后索、锥体束:亚急性联合变性 3 前角细胞、锥体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 后索、脊髓小脑束、锥体束:脊髓型遗传 性共济失调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课件
1.无抑制性膀胱机能障碍
病变部位:双侧旁中央小叶;
双侧锥体束。
常见病因:脑出血、
脑梗塞、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上矢状窦附近脑膜瘤、
多发性硬化症
机理:皮质中枢失去对骶髓的
正常的抑制作用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量减少,
不能自控,突然失禁;
膀胱感觉、排尿力量、
外伤、肿瘤、脊膜膨
出;
马尾: 肿瘤
28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病变的一般症状
(4) 膀胱反射和排尿机能障碍
5 .【自动性膀胱机能障碍】
发病机理:
膀胱失去脊髓中枢的控制,膀胱既无 任何感觉,又不受运动神经的支配;
膀胱周围的膀胱神经丛和膀胱壁内的 节后神经原,仍能使逼尿肌收缩,完成 排尿动作
临床表现:
排尿无力,需用腹肌甚或以手压腹, 帮助排尿;
1000ml); 膀胱感觉消失,排尿极度
无力,只能慢慢地溢出; 大量残余尿。
25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病变的一般症状
(4) 膀胱反射和排尿机能障碍
3 .【运动麻痹性膀胱机能障碍 】
病变部位:在排尿反射的传出径 路上
常见病因:脊髓灰质炎,多发性 神经根炎
发病机理:支配逼尿肌的传出神 经麻痹→逼尿肌收缩无力→不能将 尿排净
5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病变的一般症状
(3) 感觉丧失: 感觉缺失常不易被病人所察觉,甚至在
皮肤被划破或烧伤而不感觉疼痛时才引起病 人的注意。 触觉丧失常发现较早,此时病人多感觉 到麻木。 深感觉障碍常因走路有踩棉花样感或在 黑暗行走不稳而被发现
6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病变的一般症状
脊髓定位诊断与临床
后角“固有核”组成脊髓丘 脑前、侧束。
后角“基底巨胞核”(胸段 和上腰段明显)-脊髓小脑 后束。
“中间内侧核”-脊髓小脑 前束。
后角病变综合症
1、节段性:同侧肢体节段性感觉障碍; 2、痛温觉消失,触觉迟钝或存在,本体感觉无影响,称为分离 性感觉障碍; 3、脊髓反射消失或减弱(指部分反射弧); 4、节段性疼痛,在胸部出现束带样疼痛感; 在四肢引起条带样痛; 刺激性-根性痛。
2、脊髓前、后束病变
(1)脊髓小脑后束:把同侧下肢和躯干的本体感觉传至小脑。 (调节肌张力、协调运动)
(2)脊髓小脑前束:传导全身的反射性本体感觉。
(3)脊髓小脑前、后束、后索病变综合症 遗传性感觉性共济失调症表现:
小脑性共济失调:不能被视觉所矫正 深感觉性共济失调:能被视觉所矫正
3、脊髓丘脑侧、前束病变 (1)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由内向外颈、胸、腰、骶); (2)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痛温觉(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3)白质前联合病变综合症:
﹡颈肌(C3-5)支配膈肌 ﹡腰骶髓(L2-S2)会阴肌 (盆底肌) ﹡躯干肌、肩带肌、髋肌、臀 肌或大腿肌、前臂肌或小腿肌 及手肌或足肌。 ﹡四肢肌肉运动:支配伸肌、 展肌、屈肌、收肌功能。
① 弛缓性瘫痪(软瘫)表现:神经性肌萎缩; ②前角表现节段性运动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③前角(前根)表现:病灶同侧肌肉瘫痪;
双侧肢体节段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皮肤痛、温觉障碍平面,低于脊髓定位1-2节段;
临床常见疾病及综合症
1、对侧肢体传导束型痛温觉缺失; 2、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3、内脏感觉接受双侧后角纤维,一侧脊髓丘脑侧束病变无影
脊髓病定位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利 用X线、CT、 MRI等影像学手 段观察脊髓形态 了解脊髓病变的 位置和程度。
脑脊液检查:通 过腰椎穿刺获取 脑脊液检测其中 的细胞、蛋白质、 糖等成分以辅助 诊断脊髓病。
影像学定位诊断
04
X线检查
脊髓造影:显示 脊髓形态观察病 变部位
脊柱X线检查: 观察脊柱骨质结 构判断病变位置
脊髓CT检查:观 察脊髓内部结构 确定病变性质
脊髓MRI检查: 观察脊髓形态和 信号诊断病变类 型
CT检查
定义: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通过X射线对物体进行分层扫描获取物体 的内部结构信息
优点:无创、无痛、无辐射能够清晰显示脊柱的解剖结构对脊髓病 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脊髓病定位诊 断中的应用:观 察脊髓形态、位 置及信号变化辅 助医生进行定位 诊断
MR检查
定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优点:无创、无辐射、无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 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再通过计 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
应用:诊断脊髓病中的血管病变
神经电生理定位诊断
电生理检查:利 用肌电图、神经 电图等电生理技 术检测神经肌肉 功能辅助诊断脊 髓病。
脊髓病定位诊断的步骤
确定病变部位: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病变的部位是在脊髓的哪个节段。 判断病变性质: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变的性质是肿瘤、炎症还是变性等。 分析病因: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职业等因素分析可能的病因。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定位诊断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合分析:结合影像学和神 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定位
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横贯损害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
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
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 元的胞体。
脊髓解剖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被表面纵沟分为三 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脊髓选择性损害
⑴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原发性脊肌萎缩症
脊髓的动脉
脊髓前A :由左右椎动脉各发
出一支,在延髓腹侧面合为一 支,沿前正中裂下降。供应脊髓 横断面前2/3区域。
脊髓后A: 由椎动脉发出,沿
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的 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A :由椎动脉、肋间动脉、
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 的脊髓动脉支,经椎间孔进 入椎管,然后再发出根动脉 与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吻 合形成动脉冠营养脊髓。
⑵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同侧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定位诊断及急性脊髓炎护理课件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 素的刺激,以免诱发急性脊髓炎的 复发。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和病 毒感染等常见诱因。
04
急性脊髓炎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进展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 或地塞米松,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保 护脊髓免受进一步损伤。
对于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 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环孢素等。
抗病毒药物
营养神经药物
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脊髓炎,可使 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如维生素B1、B6、B12等,有助于促进神 经修复和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进展
椎板减压术
通过手术减压,减轻脊髓受压, 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 能恢复。
脊髓移植
对于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考 虑进行脊髓移植手术,以促进神 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在康复期,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褥疮、肺部 感染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复发护理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复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和复发迹象
。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预防复发。
营养支持
急性期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提高机
体免疫力。
康复期护理
康复训练
在康复期,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 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预防并发症
颈段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成年男性平均长42-45cm。
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成人脊髓下缘抵第1腰椎下缘或第2腰椎上缘水平(女性可平第2腰椎锥体),儿童位置较低,新生儿脊髓下缘可达第2、3腰椎之间。
脊髓的外形呈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处明显的膨大。
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向下延续为终丝。
终丝是软膜的延续,达第2骶椎水平被硬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对脊髓起固定作用。
脊髓前面正中纵行的沟称为前正中裂,此裂两侧有前外侧沟,脊髓前根由此发出。
后面正中纵行的沟称后正中沟,后正中沟两侧有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
后根在接近椎间孔处有膨大的脊神经节,主要由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
脊神经前根主运动而后根主感觉。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同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一样,是由神经元的胞体、突起和神经胶质以及血管等组成。
在新鲜的脊髓切片上可看到内部呈H形的灰质,其周围包绕着白质。
每侧灰质和白质都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灰质的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以及白质前索、后索和侧索。
在灰质的中央有一窄细腔隙,称中央管。
(一)脊髓的灰质脊髓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末梢组成,其中富含血管。
从整体上看,前角、后角和中间带的侧角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
前角中的神经元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即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自前外侧沟穿出脊髓,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骨骼肌。
后角的神经元为中间神经元,主要是传导痛觉、温度觉及部分触压觉的第二级神经元所在的部位。
每个脊髓节段的后角细胞接受来自相应节段皮肤等处的感觉纤维传入的冲动,并发出纤维组成上行传导束。
侧角主要见于胸段和上腰段,其内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在骶髓2?4节内,相当于侧角的位置上,含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二)脊髓的白质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神经交质细胞和血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