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后的反思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节课内容实践性比较强,根据之前分析四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自主式学习、合作式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学习内容围绕知识点展开,由浅入深,最后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内化和迁移。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后面的知识,我打算以提问的方式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引出知识点,同时以导学单驱动的教学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学相互合作中进行自主探究、观察、具体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学习本课的内容,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最后评价并鼓励,激发其他同学的斗志。
二、说教学目标1.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
2.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推理、综合,能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出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3.感受乘法分配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能从各种不同方法中比较得出最佳方法,发展学生最优化策略的实践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难点:感受乘法分配律在实践应用中的优越性。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家离学校远吗?小芳每分钟行60米,4分钟就能到学校,小芳家离学校多远?生:60×4=240米,小芳家离学校240米。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生: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师:速度×时间=路程,这是同学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问题,有信心学好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个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请学生参与计算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引出新知识的切入点,促进知识由旧向新的迁移,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教师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此类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中】板块二、探究新知师:请看题,你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7题)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1、在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一些简便计算。
2、根据符号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师:俗语说,温故而知新。
要想学好今天的知识,必须先来复习乘法的3条定律。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然后选择适合这节课的问题展示在屏幕上,并让学生口头表述算式。
屏幕出示:问题1:一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问题2:买乒乓球一共花了多少钱?(1)小组交流:屏幕出示小组活动的要求:a独立写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记录员负责汇总组员的方法。
b评出小组内最简便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2)全班汇报:师:请展示你们小组最简便的方法是哪种?理由是什么?预设:可能有其它组也赞成这种方法最简便的,因此可以先让其它组的同学也来说说简便的理由。
然后再让不赞成的同学来说说不同的简便方法以及理由。
(3)师生小结:在这道题目中,出现了一个因数是25,看见25就要想到25 4=100,因此要把36拆成4 几,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师:老师考考大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简便方法计算25 48吗?教师巡视课堂,然后投影学生的一些不简便的做法或错误的做法,组织学生评价。
例如25 (40+8)25 (50-2)师:请同学们回顾25 36,25 48的简算过程,我们第一步先怎么做?第二步又怎样做?师引导小结:一观察符号和数字的特点,二选择拆分的方法,三选择运算定律,四计算和检查25 36 25 36 25 36= 25 4 9 = 100 4 36 =25 (30+6)= 100 9 =100 36 4 =25 30+25 6= 900 =3600 4 =750+_0= 900 = 9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的一节关于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孩子们对乘加运算的简便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并且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我设置了各种情境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些教学活动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方面,我认为我做得比较好。
其次,课堂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生活中的情境理解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特别是对一些视觉化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但是我也要考虑到不是所有学生都善于通过观察实物进行学习,因此还需要经常进行思维训练和启发,以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本节课的反思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本节课中,有少数学生表现出比较被动的状态,对课堂教学缺乏积极性。
这可能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生动,或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
另外,我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最后,本节课的反思还让我意识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数学计算》教学反思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以下是对这些教学策略的反思和总结:1.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在教学的初期,我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通过讲解示范和练,我帮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我鼓励学生多加练,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
因此,我制定了个性化的研究计划,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来安排不同的课堂活动和练内容。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计算教学为了增加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我经常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的同时,我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4.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除了教授基本的计算技能,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和开展数学游戏等活动,我帮助学生发展出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反复巩固和复为了确保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我采取了反复巩固和复的措施。
在每节课结束时,我会布置一些练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复。
同时,我定期进行小测验和综合测试,帮助学生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实施,我观察到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能,同时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然而,仍然有一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困难,我会继续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这学期的《数学计算》教学反思,我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进行反复巩固和复习,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_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9页例8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乘一个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数的算理,及利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一个数分别乘以两个数再相加的算理。
2、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并会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连乘和连除的简便算法。
2、乘、除法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思想1、我能很快地口算。
25×4×6 = 7×8×125= 4×7×25 =订正时问学生: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总结:几个数相乘,有时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计算可以简便。
我来试一试。
25×28 125×56 24×125师:联系上题,你能想办法很快的得到结果吗?生1:25×28=25×4×7=700生2:25×28=25×(20+8)=……生3:…………师:大家真不错,很有创新精神。
在乘法中有时可以利用拆分的方法把一个因数拆分成可以简便计算的几个因数,从而使计算更加简便。
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29页主题图。
(2)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审题的技巧和意识。
2、展示并整理问题。
生1: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生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生3: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生4:……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共同解决“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和“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两个问题。
3、学生尝试,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生1: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师:你们是怎么想的?(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2:12×25= 12×(20+5)= 12×20+12×5= 240+60= 300(个)师:你们是怎么想的?(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师提示)生3:12×25= 12×100÷4= 1200÷4= 300(个)师:想法真好,真了不起,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把25扩大4倍变成100,要使积不变,应该把乘得的积缩小4倍)。
刍议小学简便计算的重要性
刍议小学简便计算的重要性
小学简便计算是指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数学计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进位退位等运算。
在小学阶段,学习简便计算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具有以下重要性:
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简便计算要求孩子懂得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境的计算,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 提高计算效率:小学阶段是孩子计算速度发展最快的时期,学习简便计算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培养孩子的心算能力。
掌握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犹豫和错误,使孩子在计算时更加流畅和准确。
3. 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学习简便计算要求孩子能够迅速反应、熟练运用计算方法。
这种训练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孩子的大脑运算速度和反应能力。
4. 打下数学基础:小学简便计算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孩子后续学习数学知识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小学简便计算,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后续更复杂的数学计算和解题方法。
5. 培养孩子自信心:学习简便计算需要孩子频繁进行计算和实践,当孩子掌握了简便计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运用时,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计算时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题型,不再感到困惑和沮丧。
小学简便计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效率、培养快速反应能力、打下数学基础、培养孩子自信心和为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等方面。
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小学简便计算的教学和训练,为孩子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学反思刘娟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提高课堂效率。
班上的学生对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已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于加、减简便计算。
2、实现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小数加减简便算法的探索活动,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构建数学模型。
结合学生原来的生活经验,大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练习设计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反应或拓展,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本课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新知的应用、开放题思维训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
不足:1、连续减13.7+2.3-4.9+5.1=16-10=6这样的错误还是比较多,4.9和5.1虽然相加等于10,但是,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运算的顺序。
2、连续减5.6-(3.6+1.82)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依次减去这两个数,有部分同学还不会算。
3、本节课复习时间过长,用时10分钟,可以压缩复习的时间,多用在新授知识的练习上。
4、检测题分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3.74-0.26-1.745.6-(3.6+1.82)5.1+0.9-5.1+0.9部分学生反复出错,计算的时候没有运用简便运算,是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
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三种解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领悟各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在交流探索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力求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索简便计算的方法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跟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解法的优点,缺点,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来认识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就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的要求。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例说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例说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到了四年级在计算题中简便运算则成为独立的题型正式出现,它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一、对简便运算的理解。
简便运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通过简便运算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
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最重要的是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
尤其要强调“灵活”、“合理”。
二、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例说。
1、计算:4.9+0.1-4.9+0.1 这是小学数学中一道非常简单的常见简便运算题。
当我给学生布置了这道题后,我以为学生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加法交换率和结合率,顺利完成此题,但是当我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却发现了以下三种情况:①、4.9+0.1-4.9+0.1=(4.9-4.9)+(0.1+0.1);②、4.9+0.1-4.9+0.1=4.9-4.9+0.1+0.1;③、4.9+0.1-4.9+0.1=(4.9+0.1)-(4.9+0.1)。
显然第③种简算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四则运算顺序,其简算结果绝对不等于原题的结果。
问题就出在第①种和第②种解法上,第①种解法的简算过程非常标准,无懈可击;第②种解法看上去好像不太标准,但是也有道理。
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结果学生分成了截然相反的两派。
一方认为:第①种解法绝对正确,而第②种解法不规范,没有明确标明简便运算的过程,所以不能算对。
另一方认为:第①种解法非常标准,肯定正确无疑,但是,第②种解法也是对的,因为按运算顺序从左往右,先算4.9-4.9,实际上就得0,其实就不用算,直接计算0.1+0.1就行了,简算过程其实也很明确。
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我进行了总结。
小数的简便计算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小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小数的计算感到困难,特别是小数的简便计算。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我校特此开展了小数的简便计算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教师对小数简便计算的认识,掌握小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2. 提升教师针对小数简便计算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简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小数简便计算的理论探讨(1)小数简便计算的内涵小数简便计算是指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数学规律和技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2)小数简便计算的意义小数简便计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小数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1)凑整法凑整法是指将小数与整数相加或相减时,将小数凑整为整数,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0.23 + 0.76时,可以将0.23凑整为0.25,0.76凑整为0.75,然后相加得到1。
(2)约分法约分法是指将小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简化小数。
例如,将0.4简化为0.2。
(3)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将小数与括号内的表达式相乘时,可以将小数分别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将结果相加。
例如,计算0.3 × (0.5 + 0.2)时,可以将0.3 × 0.5和0.3 × 0.2分别计算,然后相加得到0.3。
3. 小数简便计算的课堂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数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探究,总结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究小数简便计算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_连除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连除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连除式题简便计算方法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羽毛球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打羽毛球,周末,老师去超市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直接列式。
师:谁能提一个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生会出来很多问题。
引导,不在额外添加数字信息。
生会提出一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请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两种做法,并说明每个式子的意义。
2.学生找出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在两个式子中间画上等号。
4.学生自己写出几个具备这样特点的式子。
5.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规律,看看是否能用最标准的数学语言总结。
6.将几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学生互相评价与交流。
总结出最好的。
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
7.前面的定律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学生尝试着把除法中的简便运算用字母表示出来。
a÷b÷c=a÷(b×c)。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在下列等式的○里填上运算符号16÷2÷4=16÷(2○4)180÷(3×6)=180○3○6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 81÷3÷3=81÷(3×3)2. 210÷(7×6)=210÷7×63. 1300÷25÷13=1300÷13÷25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000÷8÷125 630÷(63×5) 5600÷25÷56 6300÷70÷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的?《连除中的简便运算》学情分析1.认知特征: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在本周的教学中,我教授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课程。
通过这一课程,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然而,回顾这一周的教学活动,我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感觉自己的表述不够明确。
在开课之前,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将会学到哪些具体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定律如何帮助他们进行简便计算。
这导致有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所怀疑,他们对于学习这些定律的动力不够高。
下次我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目标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觉得自己安排不够合理。
我在第一堂课上简要介绍了几个基本的运算定律,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上详细讲解了每个定律的应用。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每个定律。
下次我应该将每个定律的介绍和应用安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内容。
另外,我也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际的练习。
虽然我在每堂课后布置了一些练习题,但是我并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自己的时间里面不能够得到足够的练习,难以掌握运算定律的应用和简便计算的技巧。
下次我应该设立一些课堂练习的时间,并在学生完成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也有一些失误。
我主要使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来教授这门课程,而忽略了其他的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难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下次我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应该寻找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或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些运算定律。
总的来说,这一周的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改进教学目标的设定、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以及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我相信下次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和有益。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类型分析及策略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类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中又把简算,作为学生的一项技能。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上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简便计算,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但是收效却很小。
小学数学的简便计算是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都会有简便计算。
在这三年里主要是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五大定律。
其实所学的内容并不是很多,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并不抽象,上课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可是一到了练习和作业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错误。
所以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错误类型及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改变简便计算的困境。
以下是我对学生简便计算错误问题的分析。
错误类型一:当学生在四年级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如像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始终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简便,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
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62+45)=962-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
错误类型二: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后,会出现以下错误:(4+40)×25=4×25+25;67×38+62×67=(38+62)×(67+67)。
错误类型三:在学完五个运算定律后,出现如125×32×25的题目时,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会出现125×32×25=(125×8)+(4×25)。
错误类型四: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25×4=100÷100=1;278-54+46=278-100=178。
小学数学浙教标准版三年级上册《简便计算》资料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浙教标准版三年级上册《简便算法》教学反思简便算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所以本堂课我通过口算、读算式、写类似算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最后由学生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概念。
这是我本堂课唯一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就是把课堂的主体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们都很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可是不足之处颇多。
一、本课堂我的教学程序是:先让学生口算,再出示情景图,根据情景图上所给的信息列出算式:(4+2)×25=4×25+2×25并且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读读这个算式(意图是让学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再让学生去写出两个类似的算式(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乘法分配律)写完之后再板书几个同学所写的算式并选取期中一个同学的算式让他说说算式的左边为什么等于右边((6+2)×5=6×5+2×5);而且我还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意图是让不同层次的同学们都能反复去感知乘法分配律),通过刚才的几道程序,然后再让同学们去总结这类算式左边和右边的特点,得出乘法分配律,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同学们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原以为这样上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事与愿违,在要同学们独立写出两个类似的算式时,发现有小部分同学并不会写,所以本堂课后面部分上得就不怎么顺畅了。
课后向刘司一老师请教得知,原来我的教学程序上出现问题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是先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再让学生写出类似的算式,体验乘法分配律,最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在要求同学们去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同学对乘法分配律特点的认识比较模糊。
三、在学生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我只是一笔带过的把乘法分配律通过课件再展示给学生们看了一遍,没有反复强调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导致学生没有较好的掌握乘法分配律。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2)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简便计算》的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
由于有实际生活做为知识的支撑点,因此学生较顺利的掌握了新知.但发现还是存在两个计算上的错误:
一、审题不认真,学习欠灵活
如“做一做”中545—167-145学生无视题中数字的特点,仍旧把167与145相加,没有意识到把两个减数相加并不简便。
减法运算性质是用来使计算简便的,并不是所有的连续减这样的计算题就要用减法运算性质,而且在运用减法运算性质时也要注意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最佳方案来运算.通过今天的学习,促发学生在分享学习成功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绍提炼知识点,而且着重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回忆,数学思想予以关注。
这样,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体系得以较为完美的呈现。
以后在计算时要学会观察,再决定方法.多猜想,多验证,其实许多数学家也是这样发现数学规律的。
二、应用意识薄弱
如果单一地出示计算题,学生会应用**种定律进行简算,但是遇到应用题,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没有就用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照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另外,教学后发现减法运算性质的内容不是很多也不难,但是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处理不当的地方。
我发现一些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时间花的过少。
组织
教学耗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难免使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探究减法运算性质时过于草率,没有及时有效的练习与巩固。
再有请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因而班上一些理解比较慢的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好,特别是减法运算性质逆用.。
小学数学_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连减的简便运算》是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的⼀个重要内容。
《⼩学数学课标》中强调: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步培养学⽣的数感,增进学⽣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算,加强估算,⿎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割裂开来,避免对应⽤题进⾏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在《⼩学数学课标》具体⽬标中规定: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应⽤运算定律进⾏⼀些简便运算。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求把知识学习的过程本⾝作为⼀个课程⽬标努⼒从现实⽣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励学⽣独⽴思考,尽可能的让学⽣⾃⼰有不同的算法。
并且组织学⽣互相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
另外还要让学⽣⾃主选择,包括允许采⽤不同的探究⽅法,选⽤不同的直观⽀撑,选择⾃⼰喜欢的或适合⾃⾝特点的计算⽅法。
总之在本课中,要让学⽣正确理解连减算式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能⽤连减的简便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较,使学⽣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法进⾏计算: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个减数,再减去前⼀个减数。
在教学中,我⼒求把减法的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感受到问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步学习连减的简便算法。
本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2、我的思考:(1)学⽣在计算四则式题时审题意识弱,不看数据特点,只按部就班的按运算顺序计算,致使计算不简便。
(2)学⽣在做四则运算时简算意识薄弱,没有审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所以出现了364-51-64=364-(64-51)的错误想法,没有运⽤简算;还有364-51-64=364-(51+64)错⽤运算性质,致使题⽬做起来不简便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每一章都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对于某些章节,可以采用下面方法来使学生学的生动,灵活。
一、找准知识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战。
二、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建议》中指出:“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教学重点则在于学生自己发现速算的算理,掌握速算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
与此同时,我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有利契机,顺水推周,放手让学生自编速算题目,结合学生编题中出现的“345+99”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与减法速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加法速算要“多加几要减几”的道理,并层层深入,拾级而上,从整体的高度领悟加、减法速算的方法。
又吻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即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由此可想,这样的教学,不但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学生学的轻松、学的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
三、练习设计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
注意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掌握速算方法的同时在练习设计中不断进行题目变式,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要认真审题,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计算。
学生自觉地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不言而喻,设计这样的练习,练习量虽少,但其效果远胜于机械重复练习的几十题,因为学生的思维一直伴随着习题的深入而展开,况且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总之,整节课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不断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自己发现知识规律,不仅学会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而且数学思维得到较好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