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随堂达标检测: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随堂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练习):_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巩固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设立这些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
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的教育,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提出该方针的背景是( )A.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刚刚起步B.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后期需要对教育进行调整D.“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年,毛泽东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时,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有可能拍摄于( )工农兵大学生在清华大学听课A.新中国成立初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高考制度被废止。
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B项强调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以斗争指导中国的教学,这是“左”倾错误的反映。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中国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下表中的成就,主要是因为()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1965年新中国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65年新中国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提出于20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实现于20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B.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掌握高考制度恢复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结合所学解答即可.依据题干“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结合所学可知,1977年邓小平恢复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应排除.故选A.3、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
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①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④“三个面向”方针得以贯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一、选择题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因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
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3.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
“人文科学受到了抑制,许多理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
……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 )A.我国调整大专院校在五六十年代走过曲折道路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文中的“转变了方针”在当时具体是指( )A.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B.重新确定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C.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5.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但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 )A.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盲D.清除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束缚6.下图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教育状况的宣传画。
图中文字显示两位同学的成绩单中都是政治、劳动、技术三科,成绩均为满分5分。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Word版含解析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 从佃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D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到佃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以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只是调整的内容。
C项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 .洋务运动的兴起B. 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
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 到45% ”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据此排除A、B、C三项。
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项。
3. [2017沈阳模拟]佃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这表明()A .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 “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 .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答案B解析材料意思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未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争取在十五年……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并结合时间可知,是“大跃进” 扩展到教育领域,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佃57年完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教育并未成为发展的核心,故D项错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随堂达标检测: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随堂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一、选择题1.(2017·郑州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C )A .全面教育B .现代教育C .人民教育D .义务教育[解析] 注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当时教育方针为人民教育,故C 项正确。
全面教育的内容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要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三者在材料中均无体现。
2.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C ) 姓名张卫红 推荐评语性别男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35 家庭出身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B .《义务教育法》实施C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解析]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废止,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这与材料中“推荐评语”相符,选C 项。
3.(2017·湛江高二期末)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
为此,邓小平复出后果断推动了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恢复( B )A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B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 .“一国两制”D .公务员招聘考试制度[解析] 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关键要靠教育。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人才,故B 项正确。
A 、C 、D 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均无“恢复”一说。
4.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下图是一枚1985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但未能推行;1956年1月,新中国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后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立C、二者都迎合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D、二者都是为了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2、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56年中共“八大”文件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3、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A、恢复高考制度B、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6、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8、“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达标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C2.(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 “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
”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时间提示“1978年”可知题干描绘情景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相关,故选A项。
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95年,D项是在1986年。
答案:A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A项为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为了适应“一五计划”需要;D项是建国初期。
答案:B4.(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党和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A.“教育革命”B.整风C.“科教兴国”战略D.工农教育答案:C5.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答案:C6.(原创题)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高二历史同步检测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版)必修三
7-21基础知识检测一、选择题1.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
”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2.A.启动“希望工程”B.“文化大革命”开始C.实行九年义务教育D.实施“教育大革命”3.(2011·广州学业水平检测)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4.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①提出了“双百”方针②恢复高考③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出路6.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今日关注》栏目组曾邀请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北宪担任节目嘉宾,他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前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当泥瓦工,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恢复高考制度D.实施义务教育7.(2011·临沂高二检测)关于下图准考证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此作出贡献的国家领导人主要是邓小平B.该次考试安排在1977年底C.该次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D.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践8.(2011·新疆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A.工业B.教育C.农业D.军事9.(2011·杭州学业水平检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小明在家里翻阅旧报纸时看到了一张写有毛主席语录的《人民日报》(下图是报纸的一角)。
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这个教育方针至今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B.“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战线也坚持这一教育方针C.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新的教育方针取代这一方针D.这是“四人帮”别有用心利用毛泽东思想的产物2.有人对“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教育估计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我们一定要大破大立。
”你可以选择下列哪些论据来驳斥上述观点(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扫盲教育作为重要目标②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水平③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④颁布《义务教育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
图中2018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5.(2018·湖拟)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一决定的核心思想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6.(2018·黄山高二检测)右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教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职业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7.“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013年高一历史同步检测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达标(含答案解析)【基础组】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2.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3.右图所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4.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力量办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观察右图,图中景象的出现最早应不早于(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1世纪初5.(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实行改革开放B.推行“双百”方针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推行扫盲教育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B.中国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C.党和政府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综合国力提高7.(2012·永州高二检测)下列发展科技、教育的口号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④科教兴国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8.(2012·福州模拟)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合乎逻辑的感想是( )A.必须大办高等教育B.必须重视基础教育C.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D.必须重视培养“工农兵学员”【提升组】9.2012年6月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随堂作业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随堂作业——练双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知识点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建设的总方针,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
关于这种新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重视全面发展②重视德育③教育要面向世界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教育要面向世界”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排除③。
故选C。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人民教育制度B.普及义务教育C.迅速发展高等教育D.尽快恢复高考制度答案:A3.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确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C.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确立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答案:D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并且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项是建国初期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确立的教育方针。
4.1964年5月,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曾进一步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与两种劳动制度的建议。
其中的“教育制度”是指()①全日制教育制度②半工半读教育制度③职业教育制度④学前教育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全日制教育制度、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和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
故本题选A项。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并决定对教育进行改革,由此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
下列可以说明新中国“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的是() A.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B.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教育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同文馆,它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B. 北大红楼是新思想传播基地,主要是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C. 远程教育是我国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制教育的唯一渠道D. 中国教育历经了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为主,再到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轨迹2.“×××,教授。
1950年1月生。
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2019年到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A. “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3.“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为此,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下列哪些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措施()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恢复高考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制定“科教兴国”战略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③④4.下图是1976年发行的邮票“工农兵上大学”系列中的一张,从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这应该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现状()A. 文化大革命B. 建国初期C. 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期D. 改革开放后5.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 过渡时期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文革”十年时期D. 改革开放新时期6.下表是1975~2019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生的解能力。
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强化训练本结束,从目的上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 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故 B 项错误;D 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
只有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
答案:2.下列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大跃进”的年月获得了突破性发展B.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遭到破坏.“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D.“文革”期间校秩序混乱,但整个民族的素质大大提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化训练本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加强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史实的记忆。
答案:3.(2012·合肥高二检测)李明的爷爷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通知书。
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D.“文革”后恢复高考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解能力。
材料中的情况非常特殊,根据所可知,这种不太正常的教育制度出现在“文革”时期。
答案:4.(2012·盐城业水平检测)在“文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一位大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生,整天待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 7 月 8 日的高考D.大扩大招生规模,整体人文素质提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 D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到19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以D 项符合题意。
A、B两项只是调整的内容。
C项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
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据此排除A、B、C三项。
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项。
3.[2017·沈阳模拟]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这表明()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答案 B解析材料意思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未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争取在十五年……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并结合时间可知,是“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7年完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教育并未成为发展的核心,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2012·广州学业水平检测)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A.新中国建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由此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A2.1957 年与1960 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年份学校数目招生人数在校学生1957 年229 所10.5万44 万1960 年 1 289 所32.3 万96 万与上列表格中所反映的情况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启动“希望工程”B.“文化大革命”开始C.实行九年义务教育D.实施“教育大革命”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A、C 两项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实施的教育战略;“文革”时期我国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也不可能出现表格中反映的高校教育迅速发展的状况,故选D。
答案:D3.(2012·济南月考)下面是1977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图。
导致1977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B.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解析:“文革”期间,实行群众推荐上学制度,高等院校的发展受到影响。
1977年,国家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大批受“文革”影响而未能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报名参加考试,而当时的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却很少,所以出现了图中所示情况。
故选C。
答案:C4.2011 年6 月9 日,《2011 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
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代大多数企业最缺的人才就是中高级技术工人。
对于这种现象,你的理解是()①社会存在认为工人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偏见②国家应尽快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③企业要注重多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④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应面向市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堂达标】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①重视全面发展②重视德育③教育要面向世界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此题考查党的教育方针,从材料可判断①②④正确。
③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开始后提出的教育方针,在该材料中没有体现。
2.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
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C.到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解析:选A。
注意时间“1958年”。
“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这种说法本身违背了教育规律,体现了想迅速改变教育现状的盲目冒进思想,这说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3.2007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冬天,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
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
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C.使人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解析:选B。
理解材料“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人们学习知识的热情,A、C、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
4.“211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推动了( )A.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B.职业教育的发展C.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D.基础教育的发展解析:选A。
“211工程”是发展高等教育的计划,是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要学科。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同步练习: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
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反映了A.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C.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下表是新中国1950年和1965年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
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B.职业教育成为高等学校的主体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3.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
这一指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需要B.科技基础薄弱C.工业成就巨大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4.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发表。
《决定》总结了过去几年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落后的原因和教育体制的弊端。
在《决定》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化,有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后我国A.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6.下面是中国1977—2019年参加高考及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高等教育A.已经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质量水平持续稳步提升C.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D.在实践中实现了教育转型7.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
一、选择题
1.(2017·郑州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C )
A .全面教育
B .现代教育
C .人民教育
D .义务教育
[解析] 注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当时教育方针为人民教育,故C 项正确。
全面教育的内容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要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三者在材料中均无体现。
2.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C )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 .《义务教育法》实施
C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
[解析]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废止,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这与材料中“推荐评语”相符,选C 项。
3.(2017·湛江高二期末)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
为此,邓小平复出后果断推动了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恢复( B )
A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B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 .“一国两制”
D .公务员招聘考试制度
[解析] 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关键要靠教育。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人才,故B 项正确。
A 、
C 、
D 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均无“恢复”一说。
4.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下图是一枚1985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
下列最符合这一时期教育发展成就表述的是( D )
A.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的高考开始得到恢复
D.《义务教育法》得到贯彻实施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85年”。
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A项错误;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错误;高考制度得到恢复是在1977年,C项错误;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与题干中邮票纪念封及反映的信息相符,D项正确。
5.(2017·蚌埠高二期末)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 )
A.具有时代性B.长期“左”倾冒进
C.缺乏连续性D.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解析] 材料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这些教育方针是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服务的,说明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时代性,A项正确;改革开放之后的教育方针不再“左”倾冒进,B项错误;新中国的教育方针都为社会主义或工农服务,是有连续性的,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2002年9月1日下午,安徽大学招生办公室寄出了一份特别的录取通知书。
这份录取通知书寄给了金寨县一中的高三学生苏明娟(图二)。
她被该校录取,成为2002级的新生。
图二
材料三2001年,18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高校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有8项。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高校承担了1/3。
当时,“863计划”的250名领导班子成员中,来自高校的有120名。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到22家。
请回答:
(1)图一“三个面向”是谁最先提出的?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 依据材料一内容及所学可知是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三个面向”推进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
[答案]邓小平;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图二是为什么而作的宣传画?此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 图二是“希望工程”著名的宣传画,画面小女孩即为材料二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苏明娟。
从苏明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望工程”的意义。
[答案]“希望工程”;意义:动员社会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对普及基础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势,说明中国教育应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
[解析] 材料三体现了高等教育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贡献,结合当今世界形势——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说明我国教育的应对措施。
[答案]“科教兴国”,开展素质教育。